与施从事书。推荐。爱诗词网。南朝·梁·吴均故鄣县东三十五里2,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3。绿嶂百重4,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5,百臂相接。秋露为霜,青萝被径6。“风雨如晦,鸡鸣不已7。”信足荡累颐物8,悟衷散赏9。1施从事:作者友人,生平事迹不详。2故鄣县:时属吴郡,在今浙江省,作者故乡安吉县附近。3“绝壁”二句:悬崖绝壁直上青天,孤峰独秀高人云汉。干:冲犯。汉:天河。4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5企:同“跤”,行貌。6被:通“披”。7“风雨”二句:《诗经·郑风·风雨》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句。这里引用诗的前两句,用意却在诗的后两句。8“信足”句:这些山川景色完全能够荡涤人们的烦恼,养育万物。荡:荡涤。累:累赘。颐:养。9悟衷散赏:意为既可以醒悟衷肠,又可以随便观赏。衷:中,此指思想。散:闲散,随意。【析点】与其说这是吴均给友人的一封小简,不如说它是一篇出色的山水礼赞。短文寥寥数笔,却极富情趣。“绝壁干天,孤峰入汉”,写山之高峻;“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写山之深幽。且高且幽,相映成趣。这是从山本身入手,以高远的天汉与百转的清川作比衬,写山的静态美,是直接描写。“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分别写空中飞禽与地上行猿,这是离开山本身,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山的动态美,是间接描写。其实,山水本是无情物,无所谓美与不美,只有当人介入其中,才会产生情愫与美感。因此,短简最后很自然地由山及人,融情入景,在更深的层次上写出了青山之美。联系“鸡鸣”一诗,实有邀施君一游之意。想必施从事读后,不会不暂脱俗念杂务,去山中一游吧?能在清纯奇丽的美景中荡涤烦愁,醒悟衷肠,倾听自然的心音,实为人生中一大赏心乐事
松柏本孤直。推荐。爱诗词网。《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出处】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译注】松柏本来就是孤高直挺的,难以做出桃李那般媚人的容颜。【用法例释】一、用以赞美松柏挺拔兀立,孤高遒劲的形象和本性。[例]看着这些古柏,不由得记起李白那“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的诗句,你看,它们虽然已经枯亡,但骨头仍然昂然直指苍穹,哪里有半点桃李那种俯仰随人的可怜态?(黑瑛《岁寒见松柏》)二、用以比喻人正派刚直,没有奴颜媚骨或比喻性格孤傲耿直,不圆滑逢迎。[例1]雷鸿基,他的品性受到中国这种格言的影响:“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当他知道乌江工程局的任务是用可湿性炸药爆破疏浚航道,以便把“川盐”运到贵州去剥削云贵高原的少数民族人民的时候,他就气愤地掷下施工图纸,“挂冠”而去!(碧野《山高水长》)[例2]我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么稳重而不苟言笑的男人,对初识的异性既不故作深沉,也不大献殷勤,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我心目中的男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储些《苦涩姻缘,我和他的亡妻争夺爱情》)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推荐。爱诗词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士:读书人。弘毅:刚强而有毅力。读书人必须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担子沉重而路途遥远。《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例】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有他的传统的,那就是他对社会、对民族、对历史的责任感。古人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钟敬文《谈谈民俗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有的人活着。推荐。爱诗词网。《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苟且偷生的人,虽生犹死;崇高伟大的人,虽死犹生。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例】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其实已经死了。想不朽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够不朽的人,又有多少呢?赵云霄是不朽的,而且是真正伟大的不朽。她留给我们的是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高风亮节,信仰坚定,献身真理。(毛毛《不朽》)又作〔有的人怕死,但他活着的时候已经死了;有的人不畏死,在他死了以后仍然活着〕【例】有的人怕死,但他活着的时候已经死了,实际上是个“活死人”;有的人不畏死,在他死了以后仍然活着,被人视作“永远活着的人”。(田峰《华艺语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推荐。爱诗词网。【名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注释】选自《论语·子罕》第二十六章。匹夫:平民百姓。【赏析】孔子鼓励年轻人成才,但孔子也清醒地知道,一个人能否成才,有所作为,立志是非常重要的。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三军人数虽多,如果军心不齐,它的主帅也会被敌人夺去,可是却不能夺走一个普通百姓的志气。孔子认为,一个人是否立下志向、志向是否坚定,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他总结自己取得的成就时,将之归于年轻时就“有志于学”(《为政》篇),强调为学要“志于道”(《述而》篇)。孔子不仅自己志向坚定,还常常询问弟子的志向,勉励他们立志要弘大,更要坚定,因为志“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今天,这句话常用来表达一个人坚守自己的信念与理想,具有大无畏的精神,无论面对什么恶劣环境,甚至牺牲生命,也决不妥协、动摇和投降。
高适燕歌行。推荐。爱诗词网。燕歌行—烽火狼烟中,我心怀家国天下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古代诗人经常会被以不同的标准来归类并称。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则是“小李杜”。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作品风格相近,因而被并称为“元白”。山水诗人谢灵运和他本家的另一位诗人谢朓并称为“大小谢”。高适和岑参擅长写边塞诗,并且都是此中翘楚,杜甫在诗中把他们俩并称为“高岑”。岑参的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广为流传。而高适最出名的一句诗大概就是《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了。《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之一,近人赵熙称其为“高适诗中第一大篇”。在诗的序言中高适说明了这是一首和诗:“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这位张公指的是唐朝名将,时任幽州节度使的张守珪。唐朝诗人经常借汉朝之事来表达对本朝的看法,比如李颀的《古从军行》。这种现象十分正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谁敢妄自议论朝廷?苏东坡就因为在诗中表达了几句对王安石变法的不满,结果一场“乌台诗案”差点把他整死。因此,诗人在落笔之前都会好好掂量掂量,聪明人就不会直接对本朝事指指点点,来个迂回一点的比如借古讽今,或者指桑骂槐也行,总之就是不能被人抓到把柄。《燕歌行》的第一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其实是指,唐朝东北边境上燃起了狼烟,扬起了尘土,唐朝的将军离开了家,要去边境上与敌人作战。要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还得清楚其背景。高适对东北边塞的军事一直很关心,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立下了战功,仕途有所得意。之后,张守珪又逼迫平卢军出兵契丹,先胜后败。张守珪大概是怕上面责怪,报喜不报忧,隐瞒了败绩只上奏了战功。张守珪的一个幕僚为了拍马屁,写了一首《燕歌行》歌颂张守珪的军功。高适看了之后,有感而发,落笔写下了这一首同名诗。一般都认为高适写这首诗是为了讽刺张守珪,但确切来说,高适是对事不对人,就这件事发表了他的看法而已。诗的真正主旨,意在谴责将领得意忘形,骄傲轻敌,使得败绩连连,士兵和当地百姓都被殃及,身心受到了极大的痛苦。这种事自古有之,有些将军为了自己的仕途,不管士兵的生死,只会一味用蛮力。汉武帝时期,贰师将军李广利对大宛的一战就犯了类似的错误,不过错不全在李广利,汉武帝因李夫人的缘故急着给李广利弄个职位比较高的官当当,于是不管他是不是这块料,给他一批兵马就让他向玉门关出发了,结果头一次攻城输得很惨烈。可惜了那些死去的士兵,全都成了李广利加官晋爵的垫脚石了。自古男儿热血,常以保家卫国为己任。谁家出了一位比较厉害的将军,祖孙三代都会享受到他的荣耀,如汉朝大将霍去病,即便年纪轻轻就战死沙场,但因为他的赫赫战功,几千年后的今天,还是有不少他的忠实崇拜者。高适也觉得,男儿本就该骑马纵横天下,杀匈奴,保家国。若能一举获胜,将士们的士气也会随之高涨,豪气万千。然战争是无情的,胜利可以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谋划去换来,但失败往往会出人意料。若实力相差太大,失败还能接受,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今天败了未必明天不会成功。就怕有些将军只会寻欢作乐,到了要上场杀敌的时候,把全部的担子仍在士兵们身上。“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上下句就是个鲜明的对比,士兵们在战场奋勇厮杀,狂沙卷鲜血,将军们却在营帐里喝酒赏月,看美人翩翩起舞。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种极大的讽刺。三岁小孩都知道,一场仗能不能打赢,不能完全靠士兵,为什么卫青霍去病就能打胜仗李广利就不能?将军如何指挥,如何统筹,这在战场上都是十分关键的。就像高适诗中所写,将军贪生怕死躲在营中享乐,只让士兵去拼命,士兵们本身就憋了一肚子气,打仗时怎么可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不返回营帐先把这群胆小鬼解决了就已经很对得起他们了。战争打赢了,功劳大多是将军的,除非表现特别突出的士兵才能晋升。他们在边塞常年见不到家乡亲人,一旦上战场,很有可能今生再也无法回乡,“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他们家中的妻子正日思夜想,盼着他们回去,谁能料到是这样的结局呢?若将军和士兵能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就像《诗经·王风·无衣》所唱的那样,“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虽败犹荣。所以在诗的结尾,高适感叹了一句:你没看见拼杀在战场有多惨烈,现在我还思念着用兵如神,爱护战士的李将军!这位李将军指的是西汉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李广出身戎马世家,祖上乃是秦朝大将军李信。在当时,李广是公认的勇将,一生不知打了多少胜仗,为时人敬佩。值得一提的是,李广为官清廉,爱兵如子,对受伤的士兵常常亲自慰问,关怀备至。因此士兵们都自愿跟随李广出生入死,士气十足。得将士们如此拥戴,他能立下那么多战功也就不奇怪了。可惜,几千年来能出多少个李广?不是谁都有李广那样的心胸和谋略的。烽火狼烟中,军行万里,黄沙吞血泪。
燕歌行 曹丕。推荐。爱诗词网。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燕歌行》是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平调曲》。据清人朱乾《乐府正义》说,《燕歌行》同《齐讴行》、《吴趋行》一样,诗题上冠以地名,主要是表示声音的地方特色。后世因曲调失传,就只用来描写各地的风土人情。“燕”为汉末魏初北方边域,地势偏远,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所写多为伤离恨别之情。这又与《齐讴行》、《吴趋行》的专写风土人情有所不同。曹丕这首《燕歌行》就是叙写思妇怨别之情的。它描写了一位深情女子对丈夫的深沉思念,笔触细腻委婉,语言流转清丽。它被公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具有很高的地位。起三句以时物起兴,先描绘出一幅萧瑟秋景图:秋风萧瑟,天气寒凉,草木凋零,白露为霜,群燕归飞,白鹄南翔。画面中点明了鲜明的时节特征,渗透出衰杀、苍白、凄凉的气氛,富有感染力地传递出主人公意念纷乱、身心俱寒的独特感受。草木摇落,时物凋零,隐隐唤起一种岁月飞逝、人生易老的感触,激起强烈的生命意识。尤其是,雁鹄南翔,木叶飘飞的纷乱迷离景色,更聊逗起一种意绪纷繁、岁月不居的失落感、迷惘感,油然触发起思君恋君的情思。接下三句便是承此意脉感发而来。“念君”二句想象夫君思归念人之情,揣度丈夫此时此刻,客游他乡,一定是在慊慊思归、怀念故乡吧?所谓“恋故乡”,就是思恋主人公自己。这里,明明是主人公在思恋客游他乡的夫君,情怀难寄,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以曲笔道来。以主人公自己声吻,假想远方夫君一定也在想念自己而思肠欲断,这就首先折射出了主人公情感上的依赖感、平衡感:自己朝思暮想的是一位忠于爱情的多情游子,而不是放荡不羁的浪荡公子。她的夫君是否“慊慊思归恋故乡呢”?不得而知。但她就是这样坚定不移地相信着的。惟其如此,她的思情才这样悠远深长,不可抑止。这就将诗意折深了一层。而在章法上,这一笔可谓平地波澜,平中寓奇,委婉曲折地把主人公悬想入痴、痴而入魔的一片思情充分表达出来。“君何淹留寄他方”,转回自己口吻。既然已深知夫君慊慊思归,怀念故乡,却又要发此疑问,显然是明知故问。问中涵濡着深深的爱恋和深深的怨恨,爱与恨交织在一起,在思妇胸中顿时激起狂涛巨澜,逐步把思想之情推向高潮。“贱妾”以下五句,接写自己境况,顾影自怜,不胜哀伤。她孤苦无依,独守空房,形影相吊,思君之情不敢一日稍忘。不知不觉,常常泪满衣裳。有时为了排遣郁闷,抚琴而歌,可是弹唱出来的都是哀怨悲苦的清高曲调,节拍短促,音律低沉,一如自己缠绵婉转的心曲,涓涓流淌。这里,“茕茕守空房”,极状思妇孤苦仃俜、郁郁寡欢的形象,令人顿生爱怜之心。而“思君不敢忘”,“敢”字用得传神,毫厘毕现地传达出她以思君恋君为精神支柱乃至生活依托的婉曲心态。生活上暂时“守空房”,似还可堪,精神上却是万万不能失落夫君的。这正是她缕缕情思脉脉迁延的生发之根。“援琴鸣弦”表现出主观理智上试图克制思情的努力,是一种排遣式的克制,希望琴声能够消弥烦恼,坦畅胸怀;而“短歌微吟”则昭示了这种努力的失败,实际情感浓烈沸郁,致使弹出的琴曲唱出的歌声,亦皆婉转低沉,绵绵无绝。曲未修,歌未歇,而心已碎,愁更浓。至此,思情纠葛已达高潮。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撞以及情感的最终“胜利”,极完满极充分地表达出了思妇的浓郁的感情。最后四句,化情为景,通过秋空夜月的描写,把主人公的情思景物化、淡远化。她停琴敛喉,抬眼望去,但见夜空澄澈,皎洁月光,酒满空床;渺远银河,渐渐西沉;牛郎织女,南北遥遥相望。这时,她仿佛忆起了古老的神话,想起了牵牛与织女一年一期的不幸遭遇,不由从心底发出了深沉的浩叹:“尔独何辜限河梁?”牛郎织女,你们是什么罪过啊,为什么被阻隔在银河南北,不能相会?诗人把主人公置放于月色空明之中,用凄凉、冷寂的氛围,烘托杳无际涯的意绪,深化绵绵无期的情思,使人在情景交融的缱绻氛围之中恍然一睹她的身影。她感叹牛郎织女,就是感叹夫君和自己。她把一腔绵绵思情,遥寄澄澈眇远的星空,化入漫漫无际的宇宙,任情在浩瀚浑渺之中徘徊、徜徉。深情婉转,蕴藉有味。至此结篇,情入杳渺,境入空蒙,使全诗呈现出澹淡隽永的况味,思情渺远,韵味无穷。此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汇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把主人公置放于秋天萧瑟凄凉的特定情境之中,她的一切情感活动,都与这一特定情境紧密相连,息息相通。是萧瑟秋风感发了她的情思,步步推衍,环环相生,把感情的波澜一浪一浪推向高潮;又是凄清秋月净化了她的情思,层层澹淡,丝丝牵引,把感情的寄托一缕一缕引入空旷。思妇的形象,思妇的情感,全都融化在一片秋景之中了。情的感发与景的描绘,水乳交融般地统一在一起,景语,亦是情语,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为稻粱谋。推荐。爱诗词网。《著书都为稻粱谋》出自哪里,《著书都为稻粱谋》什么意思,《著书都为稻粱谋》原文出处,《著书都为稻粱谋》赏析。【出处】清·龚自珍《咏史》【鉴赏】读书人最害怕听到有关文字狱的事,明知写文章容易惹祸生事,奈何读书人一无所长,终日忙着写书,全都是为了谋生而已。清朝政府为压制汉人的反抗,屡兴文字狱,大举捕杀汉族的读书人。作者这首诗是描写自己在异族统治下的悲伤心事,也是借咏史来发抒对清廷统治的不满。“著书都为稻粱谋”一方面是表示读书人生活艰困,必须依赖写作维生;一方面是说明写书只是为了谋生,并无其他意义。这一句诗也可用来讽刺那些毫无理想志向却偏爱舞文弄墨的无耻文人。【原诗】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秦晋崤之战。推荐。爱诗词网。《左传》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11)大事(12):将有西师(13)过轶(14)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15)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16)我掌其北门之管(17),若潜师(18)以来,国(19)可得也。”穆公(20)访(21)诸(22)蹇叔(23),蹇叔曰:“劳师(24)以袭远(25),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26)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27)而无所(28),必有悖心(29);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30)焉(31)。召孟明、西乞、白乙(32),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33),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34),中寿,尔墓之木拱(35)矣(36)!”蹇叔之子与(37)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38)必于殽(39),殽有二陵(40)焉(41),其南陵,夏后皋(42)之墓也;其北陵,文王(43)之所辟(44)风雨也。必死是间(45),余收尔骨焉(46)。”秦师遂(47)东(48)。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49),左右(50)免胄(51)而下,超乘(52)者三百乘(53)。王孙满(54)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55)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56),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57),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58),遇之。以乘韦(59)先(60),牛十二犒师(61)。曰:“寡君(62)闻吾子(63)将(64)步师(65)出于敝邑(66),敢(67)犒从者(68)。不腆(69)敝邑,为从者之淹(70),居(71)则具(72)一日之积(73),行则备一夕之卫(74)。”且使遽(75)告于郑。郑穆公(76)使视客馆(77),则束载(78)、厉兵(79)、秣马(80)矣。使皇武子(81)辞(82)焉,曰:“吾子淹(83)久于敝邑,唯是脯(84)、资(85)、饩(86)、牵(87)竭(88)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89),犹秦之有具囿(90)也,吾子(91)取其麋鹿,以间(92)敝邑,若何(93)?”杞子奔(94)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95)也,攻之不克(96),围(97)之不继(98),吾其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99)曰:“秦违蹇叔,而以(100)贪(101)勤民(102),天奉(103)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104)。纵敌患生,违天不祥(105),必伐秦师。”栾枝(106)曰:“未报秦施(107),而伐其师(108),其(109)为死君(110)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111),而伐吾同姓(11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113)?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114)兴(115)姜戎(116)。子(117)墨(118)衰绖(119),梁弘(120)御戎(121),莱驹(122)为右(123)。夏,四月,辛巳(124),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125)墨以葬文公(126)。晋于是始墨(127)。文嬴(128)请三帅(129),曰:“彼实构(130)吾二君(131),寡君(132)若得而食之不厌(133),君(134)何辱讨焉(135)。使归就戮(136)于秦,以逞(137)寡君之志,若何?”公许(138)之。先轸朝(139),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140)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141)诸(142)原(143),妇人(144)暂(145)而免(146)诸国(147),堕(148)军实(149)而长(150)寇雠(151),亡无日矣!”不顾(152)而唾(153)。公使阳处父(154)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155)左骖(156),以公命(157)赠孟明,孟明稽首(158)曰:“君之惠,不以累臣(159)衅鼓(160),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161)。若从君惠而免之(162),三年将拜君赐(163)。”秦伯(164)素服(165)郊次(166),乡(167)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168),孤(169)之罪也。”不替(170)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171)。”【注释】冬:鲁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冬天。晋文公:名重耳,“春秋五霸”之一。卒:逝世。庚辰:古代以干支相配记日,这一天是鲁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日。殡:停柩待葬。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晋君祖坟所在地,故停柩于此。绛:晋都城,故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棺木。卜偃:晋国掌管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太卜郭偃让诸大夫跪拜,接受君命。拜: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君:指刚去世的晋文公。(11)命:命令。(12)大事:战争之事。《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3)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14)过轶:指越境而过,秦军袭郑必定要路过晋国。轶,超前跃过,后车超过前车。(15)杞子:秦大夫。鲁僖公三十年(前630),他和另外两位秦大夫逢孙、杨孙受穆公指派,戍守于郑。(16)使:使人,派人。(17)掌其北门之管:掌管郑国北门的钥匙。管,钥匙。(18)潜师:秘密派遣部队。(19)国:郑国。(20)穆公:秦穆公。(21)访:询问。(22)诸:兼词,“之于”。(23)蹇叔:秦国的老臣。(24)劳师:使军队劳苦跋涉。劳,使……疲劳。(25)袭远:偷袭远方的国家。(26)无乃:表示委婉语气的副词,恐怕,大概。(27)勤:劳苦。(28)无所:指无所得。所,着落。(29)悖心:叛离怨恨之心。(30)辞:推辞,谢绝,不接受。(31)焉:代词,指蹇叔的意见。(32)孟明、西乞、白乙:均为秦国名将。古人常以名与字并称,孟明、西乞、白乙皆是他们的字。孟明,秦贤相百里奚之子,名视。西乞,名术。白乙,名丙。(33)孟子:孟明视。(34)何知:知何?宾语前置。(35)拱:两手合抱,指树木长得很粗。(36)“中寿”两句:秦穆公骂蹇叔老而不死,早就该死了。因蹇叔以哭送师,穆公以为不吉利,故咒之。中寿,次于上寿为中寿,说法不一,指中等寿命。(37)与(yù):参加,动词。(38)御师:阻击秦国的军队。御,抵抗,阻击。(39)殽:通“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六十里,地势险峻。(40)二陵:两座高大的山冈,崤山的两座主峰。(41)焉:句末语气词。南陵即西崤山,北陵即东崤山,其间相距35里。(42)夏后皋:夏天子皋,夏桀的祖父。后,君王。(43)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周武王的父亲。殷时诸侯,居于岐山之下,受到诸侯的拥护,曾被纣王囚于羑里。后获释,为西方诸侯之长,称西伯。(44)辟:同“避”,躲避。(45)是间:这中间。(46)焉:兼词,于此,在那里。(47)遂:副词,就。(48)东:用作动词,向东进发。(49)周北门:周都洛邑(洛阳)的北门。(50)左右:战车左右的武士。(51)免胄:摘下头盔,下车步行,以示对周王的尊重。胄,头盔。(52)超乘:一跃而登车。刚一下车就又跳上去,这是轻狂无礼的举动。(53)乘:兵车,一车上3人,车后步兵72人。(54)王孙满:周襄王的孙子。(55)轻:轻佻,不庄重,指跳跃上车。(56)脱:疏忽,随便,指军纪涣散。(57)滑:姬姓小国,在今河南滑县。(58)市于周:到周的都城(洛阳)做买卖。市,做买卖。(59)乘(shèng)韦:四张牛皮。古代一辆兵车叫一乘,每乘四匹马驾车,所以乘代指“四”。韦,熟牛皮。(60)先:先送。先送去四张熟牛皮,随后送去十二头牛。古人送礼,先轻后重。(61)犒师:犒劳秦军。(62)寡君:对郑国国君的谦称。(63)吾子:对秦帅的尊称。(64)将:率领。(65)步师:行军。(66)敝邑:郑商人弦高对本国(郑国)的谦称。(67)敢:谦辞,冒昧的意思。(68)从者:跟随秦帅的人。(69)腆:丰厚,富饶。(70)淹:停留。(71)居:居留郑地。(72)具:准备。(73)积:指每天食用的东西。(74)卫:保卫。(75)遽:原指传车,即驿站的车,引申为立即、马上。(76)郑穆公:名兰。(77)客馆:招待外宾的住所。(78)束载:捆束行装。(79)厉兵:磨砺兵器。(80)秣马:喂饱战马。(81)皇武子:郑大夫。(82)辞:辞谢,下逐客令,指要杞子等人离开。(83)淹:久留,滞留。(84)脯:干肉。(85)资:通“粢”,这里指干粮。(86)饩(xì):已杀的牲畜。(87)牵:活着的牛羊等牲畜。(88)竭:尽。(89)原圃:猎苑名,郑国的狩猎之地,在今河南中牟西北。(90)具囿:猎苑名,秦国的狩猎之地,在今陕西凤翔。(91)吾子:你们。(92)间:通“闲”,闲暇,休息。(93)若何:怎么样。(94)奔:逃往。(95)冀:希望。(96)克:攻克,战胜。(97)围:包围。(98)继:后继之师,增援的军队。(99)原轸:即先轸,晋大夫。因其封邑于原,所以又称原轸。(100)以:因为。(101)贪:贪心。(102)勤民:使百姓劳苦,指让军队远征郑国。(103)奉:给予,送。(104)纵:放纵,放跑。(105)不祥:不善,不吉。(106)栾枝:晋大夫。(107)秦施:秦国的恩惠。指晋文公曾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得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国即君位。(108)伐其师:攻打秦国的军队。(109)其:副词,表反诘,难道。(110)死君:此时晋文公已死,但还未安葬,故称。君,此指晋文公。(111)吾丧:这时晋文公刚死不久,还没有下葬。(112)同姓:指滑国。滑、郑与晋都是姬姓国,所以这样说。(113)何施之为:还说什么报答呢?(114)遽:骤然,急忙。(115)兴:征调。(116)姜戎:晋国北境的小部族,一向为秦所逐,所以愿为晋出力。(117)子:指晋文公之子襄公,因文公未葬,襄公尚未继位,故称子。(118)墨:动词,染黑。(119)衰绖(cuīdié):一种丧服。衰,白色丧服。绖,穿孝服时的麻腰带。行军时穿孝服显得不吉利,于是把丧服染成黑色。(120)梁弘:晋将领。(121)御戎:驾战车。(122)莱驹:晋将领。(123)为右:为车右,与国君同车,居右方持戈盾保卫君王。(124)辛巳:十三日。(125)遂:于是。(126)墨以葬文公:穿着染黑的丧服为晋文公举行了葬礼。(127)始墨:开始形成穿黑色丧服的习俗。(128)文赢:晋文公的夫人,秦穆公的女儿,晋襄公的嫡母。(129)请三帅:请求释放被俘的秦国三帅。(130)构:使……结怨。(131)二君:秦君和晋君。(132)寡君:称秦穆公。(133)不厌:不满足。(134)君:您,指晋襄公。(135)何辱讨焉:何必屈尊去处罚他们呢?(136)戮:杀。放他们回国被秦杀死。(137)逞:使……满足。(138)许:答应。(139)朝:臣子见君主。(140)舍:同“赦”,释放。(141)拘:擒。(142)诸:兼词,“之于”。(143)原:野外,这里指战场。(144)妇人:指文嬴,此为怒极时的称呼。(145)暂:仓促之间。(146)免:赦免。(147)国:朝廷,都城。(148)堕(huī):同“隳”,损害,毁坏。(149)军实:军队的战果,这里指俘获的秦将。(150)长:助长。(151)寇雠:敌人,仇敌,指秦。(152)不顾:不回头。(153)唾:吐唾沫。(154)阳处父:晋大夫,又称阳子。(155)释:解开。(156)左骖:车子左边的马。(157)公命:晋襄公的名义。(158)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159)累臣:被囚禁的臣子,孟明自称。累,同“缧”,捆绑犯人的绳子。(160)衅鼓:本指杀牲畜或以血涂鼓的仪式,此处代指杀掉自己。(161)死且不朽:身虽死,但这大恩是不会忘记的。(162)若从君惠而免之:我们的君王倘使尊重晋君的好意而同样赦免我们。(163)拜君赐:拜领晋君的恩赐,言外之意是将来复仇。(164)秦伯:指秦穆公。(165)素服:因秦军战败,故穿丧服,以示哀悼。素,白色。(166)郊次:在郊外等待。(167)乡:同“向”,面对。(168)二三子:诸位。(169)孤:侯王自称。(170)替:废弃,撤换。(171)不以一眚掩大德:不因为有一个小错误便抹杀其大成就。眚(shěng),本指眼病,引申为小毛病、过失。【译文】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去世。庚辰这一天,晋国把晋文公的棺材停放在曲沃择日安葬;护送棺柩的队伍刚走出绛城,棺材里就响起了像牛叫一样的声音。卜偃让大夫们行跪拜礼,说:“君王命令我们准备打仗:将有西方的军队经过我国领土;我军攻击他们,必定能取得重大胜利。”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地发兵前来偷袭,郑国就可以拿下。”秦穆公向蹇叔咨询这件事,蹇叔说:“让军队劳苦跋涉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是我从没听说过的事。我们军队劳苦精疲力竭,而远方的郑国君主却早有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我军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大军辛苦远征而没有收获,军中将士必定会有怨恨叛离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人不知!”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召来大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命令他们统率大军从国都东门外出发。蹇叔哭着说:“孟明啊!我只能看到军队出发而不能看到它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懂得什么?你要是只活到中寿的年纪,那你坟墓上的树木早就长到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队伍,他哭着为儿子送行,说:“晋国人必定在殽山狙击我军,殽山有两座山冈,那南面的山冈,是夏天子皋的坟墓所在啊;那北面的山冈,是周文王躲避风雨的地方啊。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冈之间,我在那里收你的尸骨吧。”秦国的军队接着就向东进发了。鲁僖公三十三年春,秦军路过周都城的北门,战车左右的武士脱下头盔下车步行,不久,又跳上车,这样过去的兵车竟多达三百辆。周王的孙子满年纪还小,看到秦军这种表现,就对周王说:“秦军轻狂而无礼,一定要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秦军到了滑国,恰好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做买卖,路上遇到秦军。弦高先送秦师四张熟牛皮,又送去十二头牛犒劳秦军。说:“我国国君听说您将行军经过我国,派我来冒昧地犒劳您的部下。敝国虽不富有,但为您部下的居留,住一天,就备办一天的军需给养,要走,就做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说完便暗地派人驾着驿车飞快地给郑国送信。郑穆公接报后就派人去查看杞子等人住的地方,原来秦军已经捆好行装、磨好武器、喂足马匹了。郑穆公派皇武子向他们下逐客令,说:“你们久居敝国,因此吃的东西快完了。听说你们将要开拔,我们郑国有个牧场园囿,就像秦国有个狩猎之地一样,你们诸位可以自去猎取那里的麋鹿带走,以便让敝国松口气,怎么样?”杞子知道事已败露,就逃往齐国,逢孙、杨孙逃奔宋国。主帅百里孟明说:“郑国有防备了,我们没有获胜的希望了,攻打它不一定取胜,围困它又没有后援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秦军灭了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晋国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愿,却因贪心而使百姓劳苦,这正是老天送给晋国机会。良机不可放失,敌人不可放过。放过了敌人就埋下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我们必须趁机截击秦军。”栾枝说:“还没有报答秦国资助的恩惠,就去拦击秦的军队,难道心中还有去世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国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国家,秦国就是无礼,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日放纵敌人,会留下几代的祸患。考虑到子孙利益,可说正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颁布命令,立刻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丧服都染成黑色,让大将梁弘驾战车,莱驹为车右警卫。夏历四月十三日,晋军在殽山打败秦军,俘虏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归。于是穿着黑色的丧服给晋文公举行葬礼。晋国从此开始就以黑色为丧服。文嬴替三帅请求说:“他们确实离间了我们秦晋二君的关系,秦国国君如果抓到他们,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呢!您何必屈尊去处罚他们呢?让他们回秦国受刑,以满足秦君的意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时,问及秦国俘虏。晋襄公说:“太夫人替他们说情,我已经放走他们了。”先轸发怒说:“将士们竭尽全力在战场上将他们活捉,一个妇人仓促间几句谎话就把他们从都城放走,这样任意毁坏战果就会助长敌人的气焰,亡国的日子没有几天了!”说完不顾规矩礼貌就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追到黄河边,孟明等已登船离岸了。阳处父解开大车左边的马,假托襄公的名义要赠给孟明,孟明叩头说:“贵国君王的恩惠,是不拿我们这些被俘虏的臣子杀了取血祭鼓,让我们回国受刑;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杀了,我们虽死也不忘你们国君的大恩。假如托贵国君王的福而赦免我们,那么三年后我们将来拜谢你们国君的恩赐。”秦穆公穿着白色的丧服在郊外等候,他对着溃败回来的军队哭道:“我不听蹇叔的劝谏,以致诸位受辱了,这是我的罪过啊。”穆公没有撤换孟明的职务。连声道:“这是我的过错呀,大夫们有什么罪呢?况且我也不能因为一点过错就抹杀你们的大功啊。”
前度刘郎今又来。推荐。爱诗词网。《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出处】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译注】种桃的道士到哪儿去了呢?以前来过的我今天又来重游了。种桃道士:喻指当初贬黜刘禹锡等人的当权者。前度刘郎:刘禹锡一度被贬,十四年后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原来的人有的不知去向,有的又回来了,或形容昔日故人又重返故地或再聚一堂。[例]一年过去了。“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同月,同日,我们十二个老朋友,围坐在丰泽园的一张大圆桌上,祝贺靖华同志八十周岁诞辰,为茅盾同志八十诞辰补贺。(臧克家《抬头看手迹低头思故人》)
诸葛亮出师表。推荐。爱诗词网。诸葛亮文《出师表》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愿,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测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据涵芬楼影印宋本《三国志》)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有两篇章表之文脍炙人口,并传不衰,那就是蜀汉诸葛亮的《出师表》和稍后李密的《陈情表》。从文学角度看,两表都是情恳辞切、感人至深的名文,堪称双璧,从社会政治的角度看,《出师表》所见之事尤大,所明之理尤深,具有更高的史学价值。诸葛亮的这篇表始见于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原本无题,后来萧统《文选》收录时加上了现在的题目。自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始终以辅佐刘备完成统一大业为己任。赤壁一战(208),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刘备得据荆州,旋又取得了益州(四川全境及陕西、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遂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蜀国的形势是不错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攻杀关羽于章乡,占领了荆州。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次年大举伐吴,而彝陵一战(222)刘备病死于白帝城,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要求他辅佐嗣子刘禅“终定大业”,诸葛亮也表示“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此后数年间,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对外结交东吴,巩固与孙权的联盟关系对内修明政治,加强军备,平定叛乱,为攻伐中原作准备。自建兴五年(227)直至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病死前,他曾率兵六出祁山与曹魏交战,均无功而回。本表就是他在建兴五年首次攻魏前给后主刘禅上的一道奏疏。全文从内容看,可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对后主的嘱咐的规劝,后半部分(自“臣本布衣”至文末)叙述自己的生平与抱负,表明此行夺取胜利的决心。两部分统一在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大业这个基本立意之下,具有深密的内在联系。对刘禅的嘱咐着重在三个方面,即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文章起笔就指明了蜀国当时面临的形势,语重而心长“……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对现实的清醒估计,目的自然是引起后主的警惕和自勉。彝陵战后,蜀国元气大伤。虽经数年的励精图治,仍未能根本改变蜀国地处僻远、国力贫弱的劣势,而诸葛亮的伐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试图改变强弱对比的一种努力。蜀后主刘禅是一个暗弱无能的皇帝。“扶不起的刘阿斗”的俗谚流传迄今自非无据。从诸葛亮的表文中也可以见出,他胸无大志,堵塞言路;他法度不明,赏罚欠公;他宠信内臣,疏远忠良。诸葛亮的规劝针对性很强。表文一开头就指明了蜀国形势的危急,固然是为了激发后主自励之志,打消他的苟安之念,同时也是为了反跌出“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这个宝贵的有利因素。此外,表文开头一段接连三次提及“先帝”,指出刘备的事业、恩泽、遗范都还在影响、支配朝廷中的“忠志之士”,这就说明:形势虽然危急,国家却大有希望!关键在于君主能否虚心纳谏、“开张圣听”、“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把广开言路这一条提到关系国家安危的高度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确实很有说服力。在文章的第二段里,诸葛亮特别指出“内外异法”、赏罚不公的弊端,要求后主对侍臣(内)和官员(外)一视同仁。“法治”是诸葛亮为政的根本,执法公平是他一贯的主张和实践,所以,他“刑政虽峻而[百姓]无怨”(《三国志·诸葛亮传》)。后主的“偏私”导致“内外异法”,干扰、破坏了诸葛亮的政治主张,所以他特别慎重地提出。在以下几节里,文章作者着重向后主谈了“亲贤臣、远小人”的问题。他向后主推举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一批“贞亮死节之臣”,要求后主亲近、信任他们。他并且以“先汉所以兴隆”“后汉所以倾颓”的历史经验教训来提醒后主,把这个问题提到国运安危所系的高度来加以强调。东汉桓、灵之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宦官当道而直臣蒙冤;诸葛亮对这个历史教训痛切的陈述,对同样宠信宦官(黄皓等辈)的后主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诸葛亮对后主的嘱咐,虽然从三个方面陈述,其实彼此关联,核心是亲贤远佞,也就是施政依靠谁、拒斥谁的问题。只有真正做到广开言路、赏罚分明,才能实现“亲贤远佞”这个目标。这一点不仅是政治清明的基本前提,也是诸葛亮出师前稳定后方的基本要求。文章的第二部分转向自诉生平及抱负。从自己早年的志向说到受刘备知遇的经过,一直述及此后二十一年间自己承担的重任,概括了大半生的经历。这一段叙述的必要性在于:它充分表白了作者对刘备的知遇之恩、报效之诚,既可证明以上的种种建议出自肺腑,使刘禅不致产生任何误解;又可为下文陈说“出师”的动机和原因作一铺垫。可以说,这一席话“形”散而“神”聚,思路甚密,此其一;其次,从“先帝”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遗德中给刘禅树立了一个效法的榜样,从而加强了前面嘱咐和规箴的说服力量,用心良苦而措词得体。文章最后围绕“讨贼兴复”这个中心,一方面表白了自己无限忠诚和志在必得的决心:“不效则治臣之罪”,可见其责己之严;另一方面对其他人也各有托付:“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再次回应上文并强调了继承“先帝”遗志、完成统一大业这个基本立意,使文章上下贯通,主脉清晰。而结末数语,一片真情流露于顾盼之间,千载之下令人读之仍不能不深受感动。刘勰论章表文体有“表以陈请”之说。他对《出师表》的评价很高,说是“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志尽”是说情意恳挚,一片赤诚;“文畅”是说文辞畅达、气势充沛。所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此表足以当之。章表之文是上达“圣听”的,目的是要君主采纳有关的建议,听取有关的“谠言”。这就不仅需要晓之以理,还往往需要动之以情。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除了是“君臣”这样一层而外,还义兼父子(刘备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并要求刘禅“事之为父”——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后主对诸葛亮固然十分倚重,“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但他又是个暗弱昏庸、胸无大志的君主。明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出师表》的格调、语气有别于一般的章表奏疏之文;为什么作者对受表者那样苦口婆心、叮咛周至;为什么表中屡屡提到“先帝”知遇并再三表白自己对“先帝”的追思和感念。唯其关系不同寻常,作者才敢于开诚布公,不避嫌疑;唯其感情深挚、出自至性,作者才能够不假修饰、坦诚而言而收“不求自工”的表达效果。章表之作,重在务实。当然,这并不排斥文采,却不以巧言浮词为美。诸葛亮的这篇章表所见之事大,所明之理深,所披之情真,所以文辞质朴,而益彰其事大、理深、情真。刘勰以孔融《荐祢衡表》与之相提并论,认为两表虽“华实异旨(前者辞采华美而后者文辞朴实),并表之美也”。不愧为大家风范的评论。苏轼认为《出师表》写得“简而且尽”(言简而意尽),是跟他对“辞达”的推崇相一致的,也是很有见地的品评。至于当时有人批评此表“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则未免是胶柱鼓瑟之论了。
潼关谭嗣同。推荐。爱诗词网。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诗人一八八二年春从浏阳动身,秋天,路经潼关,到达甘肃兰州他父亲的任所。这首诗就是诗人赴兰州途中经潼关时所作。潼关,在陕西省潼关县,关城雄踞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形势十分险要。古往今来,有多少歌咏潼关的诗,可是,在当时年仅十八岁的青年诗人笔下的这首诗则气势不凡,体现了诗人的诗风特点。谭氏的诗风粗犷雄浑、豪迈遒劲,是狂飙式的。内心所郁积的忧愤苦闷在诗人胸中挣扎欲出,表现在诗中则成为一种高昂的呼喊,悲壮而苍凉,具有特别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诗的开篇就气势不凡,题目是“潼关”,但开篇并不直接写潼关,而是写“高云”、“秋风”,为更好地写潼关打下铺垫,这是烘云托月的手法。从古到今高云簇城,托出了潼关关城雄踞高山山腰的景观。第二句又通过写秋风再次突出潼关的险要,因为关城地势高,秋风才会疾速凶猛以致吹散马蹄声,只听见风的呼号。这里无一字直写潼关,但却处处突出潼关的险峻地势。三、四两句进一步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把潼关写活了。黄河奔流在广阔的原野上还嫌受拘束;山脉进入潼关以后,所有的山峦都突兀高峻,不再有平缓的山势,下知道什么是平坦了。在这里,诗人把写景和言志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寄托了诗人的远大抱负。这后句语意双关,表现了诗人如大河一样奔泻千里的雄心,如高山一样,阔大、奇拔的壮志。这首诗景色壮阔,寓情于景,语言自然、朴素,感情真挚。整个诗象一股狂飙,散发着一股粗犷的雄风。用词极为准确、生动、形象,豪迈遒劲,读后使人振奋,艺术感染力极强。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推荐。爱诗词网。《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宝三载(744)李白因受权贵排挤而被放出京。两年之后,告别东鲁,南游吴越,行前作此诗,诗题一作《别东鲁诸公》。全诗驰骋想像,助以夸张,通过梦游仙境的描绘抒发现实感慨。陈沆《诗比兴笺》认为“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深中肯綮。发端以瀛洲衬托天姥,迅速进入主题。以下先以“连天向天横”总写天姥,接着兼用夸张对比手法,突出其“拔五岳”、“掩赤城”、压天台的磅礴气势。说天姥“拔五岳”、“掩赤城”,已嫌其夸。用“四万八千丈”拔高天台,又让它拜倒在天姥脚下,更嫌其夸。天姥、五岳、赤城、天台,都非幻想世界的事物,而是祖国名山,有目共睹,不宜夸张失实。作者注意到这一点,所以不说天姥之高可“拔”、可“掩”,而说其“势”可“拔”、可“掩”;不说天台已“倒”,而说“欲倒”。用“势”、用“欲”极见匠心。更其巧妙的是:如此描状,其根据不是亲眼所见,而是“越人”讲述。拈出“越人语”三字,便获得了夸张、渲染的极大自由;而经过夸张、渲染的天姥又引起畅游的梦想,于是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转入奇幻莫测的梦游世界。自“飞度镜湖月”至“空中闻天鸡”写“一夜”之间的经历,行动轻灵,光景明丽。“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写一日游历,奇境层出,应接不暇,恍忽迷离,不觉“已暝”。自“熊咆龙吟”至“丘峦崩摧”,写入夜以后出现的恐怖景象,为“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酝酿气氛。这几句,可与《楚辞·招魂》“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共读。天界入口处,虎豹把守,很难接近。仙界入口处,熊咆龙吟,也不易闯入。“青冥浩荡不见底”至“仙之人兮列如麻”,写“洞天”中所见:“日月照耀金银台”,何等辉煌!“虎鼓瑟兮鸾回车”,又令人惊惧。随之以“怳惊起而长嗟”结束梦游,回到现实。联想诗人供奉翰林的遭遇,则“洞天”内外种种幻象的现实根据和象征意蕴,便不难领悟。末段因梦而悟,归到“留别”,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结,表现了绝意仕途、蔑视权贵、向往自由的反抗精神和高尚情操。全诗波澜迭起,夭矫离奇,不可方物。韵脚的变换与四、五、七言句式、骚体句式、散文句式的错综运用,又强化了天风海涛般的气势和自由奔放的激情。与《蜀道难》同为代表李白独特艺术风格的歌行体杰作。
蝶恋花柳永。推荐。爱诗词网。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①?拟把疏狂图一醉②,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注释】①会:理会。②拟把:打算。【译文】我伫立高楼迎看细细春风,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毫无兴味。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评点】本篇写春夜怀人,描绘了一幅迷蒙凄楚的黄昏高楼望远图,景中含情,表现了怀念的深情。词的下片直抒胸臆,抒写了为心上人死而无悔的坚贞执著的心怀。结尾二句得到王国维的高度评价。王用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第二境界,即献身精神,王国维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语出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两句承上景物描写,又转新境,意思是:在浓重的稻花香中,人人畅说今年是个丰收之年,一片青蛙的欢叫声,似乎也在为丰收而欢欣鼓舞。这是一首描写农村夏夜幽美景色的词。作者通过浓馥的稻香和喜人的蛙声,表现出自己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笔调轻快,摹写逼真,具有乡土气息。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词来表达丰收的喜悦情怀。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推荐。爱诗词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语出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两句承上景物描写,又转新境,意思是:在浓重的稻花香中,人人畅说今年是个丰收之年,一片青蛙的欢叫声,似乎也在为丰收而欢欣鼓舞。这是一首描写农村夏夜幽美景色的词。作者通过浓馥的稻香和喜人的蛙声,表现出自己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笔调轻快,摹写逼真,具有乡土气息。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词来表达丰收的喜悦情怀。例如①因此,我十分欣赏宋人词篇里的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论意境之美,是不消说的了,单是选取“丰年听蛙”的角度,就实在耐人寻味不已……(摘自熊述隆《蛙声赋》)②辛弃疾有首词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以此来形容丘县农民漫画创作的发展再贴切不过了。(摘自彭占魁等《农民漫画家陈跛子和“青蛙”小组》)③南海人爱香,实非癖好。芝兰之室以香夺人,山海之珍因香养口。“宝马雕车香满路”,“稻花香里说丰年”。香的反对者,上下古今,估摸无几。(摘自陈伯坚《说香》)④“稻花香里说丰年”。在那片田野上,土地曾经的贫瘠已成为历史。金黄的稻浪,歌唱着农民的小康生活,歌唱着国土资源卫士对人民的忠诚,对土地的热爱。(摘自黄云清等《金黄的旋律》)⑤每天放学回家吃过晚饭后,我要么是坐在月光下,听大人教唱“月光光,水光光,照得姐姐洗衣裳……”之类的儿歌;要么坐在门前,独自享受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乐趣。(摘自康美权《五月听蛙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推荐。爱诗词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处】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译注】沉船的旁边千帆驶过,枯树的前头万木争春。病树:枯树。万木春:各种树木欣欣向荣,一片春色。【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千帆竞渡,万木争春的景色,或形容欣欣向荣,春意盎然。[例]忽而忆起刘禹锡所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实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都在为各自的事情而忙碌。(唐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二、用以比喻旧有的、落后的事物或人衰败消亡,而新生的、先进的事物或人茁壮成长,蓬勃发展。[例]他说:“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尽管还保持着庞大的架子,但是他们的内部已经腐朽。正像中国古诗所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枯树一般的帝国主义,他们的寿命不会很长了。全世界革命人民的队伍,有如千帆过海,浩浩荡荡。全世界人民的革命事业,有如万木逢春,欣欣向荣。”(周红兴、李如鸾《周总理与诗歌》)三、用以比喻落后的事物或人阻挡不了新生事物或新兴力量的发展壮大。[例]而违反科学、违反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任何东西,归根结底,阻挡不了人民的觉醒,它们终将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反动宗教法庭的种种野蛮迫害,并没有能阻止“日心说”的传播,也没有能改变血液循环的客观事实。(张贻明、吴曼华《成功之路》)四、用以比喻个别的、局部的停滞落后现象无碍于整体或者全局的向前发展。[例]我们社会中确有阴暗的角落、腐败的现象,面对这些丑恶现象,年轻人感到压抑和愤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由压抑而意志消沉,不可因愤懑而失去理智。古诗有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年轻人,超越时下的“沉舟”和“病树”,成为竞发的征帆和迎春的秀木!(戴海《人生箴言录》)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推荐。爱诗词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哪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什么意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原文出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赏析。【出处】唐·王维《山居秋暝》【鉴赏】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山上的松林;清冷的泉水,轻轻地流过静默的溪石。山中的夜晚,有明月青松,有流泉青石,闲静幽美,恬淡宜人。【原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力拔山兮气盖世。推荐。爱诗词网。《力拔山兮气盖世》出自哪里,《力拔山兮气盖世》什么意思,《力拔山兮气盖世》原文出处,《力拔山兮气盖世》赏析。【出处】秦·项羽《垓下歌》【鉴赏】我的力量可以拔起一整座的山!我的气魄可以压倒全世界的人!“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是一代豪杰项羽,在垓下被围时所唱的第一句悲歌。力可以拔山,气足以盖世,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现今常用“力拔山兮气盖世”来形容一个人气势雄伟,威猛过人。【原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介绍】:
明末清初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字而农,号薑斋衡阳(今属湖南)人。因居衡阳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1648年,清军进入湖南,他在衡山组织义军,阻击清兵南下。失败后,到广东肇庆,由瞿式耜荐举,任南明桂王政权的行人司行人小吏。因以反对王化澄被迫害,经人营救脱险。桂林陷落,式耜殉难,他隐遁在湘西,伏居瑶洞,刻苦研究,勤恳著述40年,“完发以终”。他的著作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其主要哲学著作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俟解》、《黄书》和《噩梦》等。
王夫之。推荐。爱诗词网。【生卒】:1619—1692【介绍】:明末清初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字而农,号薑斋衡阳(今属湖南)人。因居衡阳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1648年,清军进入湖南,他在衡山组织义军,阻击清兵南下。失败后,到广东肇庆,由瞿式耜荐举,任南明桂王政权的行人司行人小吏。因以反对王化澄被迫害,经人营救脱险。桂林陷落,式耜殉难,他隐遁在湘西,伏居瑶洞,刻苦研究,勤恳著述40年,“完发以终”。他的著作后人编为《船山遗书》,其主要哲学著作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俟解》、《黄书》和《噩梦》等。王夫之学识渊博,对中国学术思想做过精深研究,有独到见解。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气”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他说:“太虚即气,絪缊之本体”(《张子正蒙注》卷一)。“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同上)。宇宙间除了“气”以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东西,“气”是唯一绝对的存在。在他看来,“气”是不断变化的,但有聚散的不同。指出“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显则人谓之有;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其聚而出为人物则形,散而入于太虚则不形”(同上)。这是说,“气”聚则明显,就是有形;“气”散则幽隐,就是不形。“气”的“聚散变化,而其本体不为之损益。”“散而归于太虚,复其絪缊之本体,非消灭也。聚而为庶物之生,自絪缊之常性,非幻成也。”(同上)认为“气”有形态的变化,“气”本身是不生不灭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不增不减。他继承和发展了张载气本体论思想,反对朱熹把“理”看作是万物的本原。说“气者,理之所依也,气盛则理达。”(《思问录·内篇》)认为“理”依赖于“气”,无“气”也就无“理”,“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读四书大全说》卷十)。“理”在“气”中,“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同上),肯定“气”是根本的,离“气”则无“理”,“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张子正蒙注》卷五)“气”是本体,“理”是规律。驳斥了程朱的“理在气先”的唯心主义理学。在“道”与“器”的关系上,认为“器”是根本的,“天下唯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周易外传》卷五)所谓“器”,指的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道”,就是事物的道理和规律。“道者,天地人物之道理。”(《张子正蒙注》卷一)认为世界上只有“器”是唯一的存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周易外传》卷二)就是说,“道”属于“器”的,“无其器则无其道”,这是唯物主义观点。还提出“分一为二”和“合二以一”的辩证法思想。说“一气之中,二端既肇,摩之荡之,而变化无穷。”(《张子正蒙注》卷一)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的根源,都用阴阳二端的摩荡、交感的作用加以解释和说明。并把这一思想概括为“分一为二”,即统一物分为两个部分。矛盾双方互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相依存而不可分离,“合二以一”。指出“合二以一者,既分一为二之所固有矣。”(《周易外传》卷五)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说“两端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也。”(《思问录·内篇》)又说:“非有一,则无两也。”(《张子正蒙注》卷一)没有统一性,则不能构成矛盾。他既强调“分一为二”,又强调“合二以一”。这种辩证法的思想,实为超过前人之创见。还论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说“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思问录·外篇》)“静也,动之静也。”“废然之静,则是息矣。”(《思问录·内篇》)静止是运动的一种形式,不是绝对的静止,也在运动。运动则是太虚所固有的属性,是永恒的,绝对的。在肯定事物是永恒运动的同时,又提出“天地之化日新”的观点,认为宇宙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思问录·外篇》)认为“日新之化”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推故致新。如果“守其故物而不能日新,虽其未消,亦槁而死。”(同上)在认识论上提出“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的思想,肯定“能”是“所”的反映,“能”必须符合“所”,也就是说,人的主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还批驳了朱熹的“知先行后”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学说,主张“行”是基础,只有通过“行”,才能获得“知”,“由行而行则知之”,“由知而知所行”(《读四书大全说》),这是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还强调“理势合一”的历史观,认为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势之所趋”,“理”之必然。肯定历史是进化的,有规律的。王夫之一生坚持唯物主义战斗精神。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都有所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和文学。但其主要贡献还是哲学,把古代传统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到高峰。他的思想,对后来唯物主义发展有很大影响。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推荐。爱诗词网。刘禹锡·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注释】1.迁客:遭受贬谪客居他乡的人。2.淘、漉:过滤。【串译】不要说流言飞语如同恶流浊浪一样深,不要说被贬谪之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不能翻身。淘金要千万遍地淘洗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赏读提示】作者屡遭贬谪,坎坷备历,但斗志不衰,精神乐观,胸怀旷达,气概豪迈。在边远的贬所虽然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能显示出自己不是无用的废沙而是光亮的黄金。诗句通过具体形象,概括了从自我经历获得的深刻感受,坚信被谗言所害的人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洗清罪名。后两句也可以用来比喻做学问要精心筛选,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华。自信地诵读,是此诗的基本调子。【推荐名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芣苢。推荐。爱诗词网。〔原文〕采采芣苢,(韩苢作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有,之部。)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掇、捋,祭部。)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袺、襭,脂部。)〔译文〕车前菜,采呀采,采呀采呀大家一起采。车前菜采呀采,采呀采呀快快采起来。车前菜采呀采,一根一根拾起来。车前菜采呀采,一把一把将它的子儿捋下来。车前菜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菜采呀采,衣襟掖在腰带间把它装起来。〔评介〕《芣苢》三章,章四句。这是一首劳动歌谣。诗中写一群女子采车前菜,越采越多,越采越欢,一面劳动,一面歌唱,最后是满载而归,劳动热情洋溢而出。而《小序》谓:“芣苢,后妃之美也”。《大序》又曰:“和平则妇人乐有子也。”宋朱熹《诗集传》又说:“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诸说非是。还是清方玉润说的对。他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江南曲》一首鱼戏莲叶数语,初读之亦毫无意义,然不害其为千古绝唱,情真景真故也。知乎此,则可与论是诗之旨矣。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焉。”此诗写劳动妇女,只写她们劳动动作,而形象自见。清王夫之《诗广传》说:“芣苢,微物也;采之,细事也。采而察其有,掇茎,捋其实;然后袺之,袺之余,然后襭之。”全诗三章六节,每节只更换一个字,即全诗只用了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但由于这几个词意义有轻重,使之层层递进,说明采车前菜越采越多,越采越欢,就把采摘车前菜的集体劳动的场面与情状鲜明地描绘出来了。姚际恒《诗经通论》说:“以韵分三章,章四句,然每二句只换一字,实六章,章二句也。章法极为奇变。”全诗描写采车前菜的过程一节用“采”,二节用“有”,三节用“掇”,四节用“捋”,五节用“袺”,六节用“襭”。朱熹《诗集传》:“采,始求之也;有,既得之也;掇,拾也。捋,取其子也;袺,以衣贮之而执其衽也;襭,以衣贮之而其衽于带间也。”又清方玉润《诗经原始》眉评曰:“通篇只六字变换,而妇女拾菜情形如画如话。”《芣苢》这首诗为南国之风,是洛阳以南直到汉江一带地区的民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这首劳动民歌,受到古今学者的好评。如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云:“通篇只六字变换,而招邀俦侣,从事始终,一一如绘。”又吴师道《传说汇纂》云:“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
设乎。推荐。爱诗词网。设“设”是会意字。甲骨文从言,从殳,会以言语支使人之意。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設”。汉字简化后写作“设”。《说文·言部》:“設,施陈也。从言,从殳。殳,使人也。”(設,布列陈设。由言、由殳会意。殳,用来指使人的东西。)“设”的本义是设置、陈列、安排、筹划。如成语“天造地设”,“设”就是指安排。还用作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假如”、“如果”。如《史记·灌夫传》:“设百岁后,是属宁有可信者乎?”意思是假如死后,这些人难道有可以信赖的吗?
那首“购物狂想曲”
有一部叫作《购物狂想曲》的电影,女主角就是一个面对“特价”二字毫无免疫力的消费女王,走在路边只要看到橱窗里有漂亮的衣服、鞋子和包包,她就像走火入魔一样进去,不管身上的钱够不够,不管信用卡有没有透支,不管银行的账单有多长,一定要买下它!
购物狂想曲。推荐。爱诗词网。那首“购物狂想曲”有一部叫作《购物狂想曲》的电影,女主角就是一个面对“特价”二字毫无免疫力的消费女王,走在路边只要看到橱窗里有漂亮的衣服、鞋子和包包,她就像走火入魔一样进去,不管身上的钱够不够,不管信用卡有没有透支,不管银行的账单有多长,一定要买下它!后来,那女主角很惨,背了近两万元的外债,讨债公司的人每天打电话给她,恨不得钻到地缝里把她揪出来。她本人自然也是活得很累,在上司面前要撒谎,在好朋友面前颜面尽失,甚至险些丢掉刚刚获得的爱情。幸好她悬崖勒马,及时醒悟了自己的疯狂行为,痛下决心改掉购物狂的毛病,卖掉了所有心血来潮买下的商品,不但还清了债务,还赢回了爱情。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这一点不仅可以用于处世方面,也同样可以用于理财方面。对于学理财的人来说,冲动消费也是理财的魔鬼。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遭受压力、挫折时,心情会变得很烦躁、很生气,消极的情绪占了上风,禁不住就以消费的方式来排解。以前是女士爱用逛街购物来泄愤,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男士也有了这个毛病,他们不买则已,一买就是大件儿——手机、电脑、单反相机,比女士们买的衣服和首饰可昂贵多了。除了心情不好造成的购物发泄,商场里的打折诱惑也是误导我们冲动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商场里一年四季都在打折、降价,这种宣传随着产品一起撞入我们的眼帘。很多人的消费就是冲着打折、降价而去,至于商品的质量、用途与自己的实际需求是否合拍似乎在当时没有多加考虑,事后多会产生后悔的心理。商家的宣传、促销员的忽悠,也很容易让人们冲动消费。广告商的一再宣传,让我们对产品产生非常信赖的感觉。促销员的再三推荐,也让我们心动。在这些宣传之下,我们很容易产生消费冲动,购买了各种不太需要的商品。时尚的流行趋势,往往也会吸引年轻消费者们冲动消费。当身边的人都有一款带摄像头的手机时,你也会想买一款。因为如果自己用的手机太老式,就会感觉跟不上时代。上述的种种做法中,肯定有你的影子。脑门一热就消费,花出去的不只是钱,还有你创业的资本。你不是想要大笔财富吗,你不是渴望钱生钱吗?若是都献给了冲动这个魔鬼,用来寻求一时的刺激,财富的种子又在哪里?所以,面对消费冲动,一定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提高自己的自制力。一个懂得在消费冲动时自我控制的人,才能留住手头的钱,把它花到该用的地方。读心箴言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购物的人,又难以忍住消费的冲动,那么,你在安排休闲活动时,就尽量避开那些容易花钱的地方。在充满花钱机会的环境,你很容易就把兜里的钱拿出来。
为政之道·廉洁·季文子贵在以德荣国
季文子是鲁国两朝宰相,但家中妻妾没有丝绸美服,厩中没有喂食良马。公子仲孙它就规劝他说:“你是鲁国的上卿,做过两朝国相,但你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人家会以为你吝啬,而且国家也无光彩。”文子说:“我也希望妾穿绸,马食粮。然而,我看到老百姓吃得粗穿得差的还很多,因此我不敢那样做。别人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如我给妾和马那么好的待遇,那我就不配做相国。况且我只听说用德行荣誉给国家增添光彩,没听说能用妻妾和马匹来为国争光的。”
季文子贵德荣。推荐。爱诗词网。为政之道·廉洁·季文子贵在以德荣国季文子是鲁国两朝宰相,但家中妻妾没有丝绸美服,厩中没有喂食良马。公子仲孙它就规劝他说:“你是鲁国的上卿,做过两朝国相,但你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人家会以为你吝啬,而且国家也无光彩。”文子说:“我也希望妾穿绸,马食粮。然而,我看到老百姓吃得粗穿得差的还很多,因此我不敢那样做。别人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如我给妾和马那么好的待遇,那我就不配做相国。况且我只听说用德行荣誉给国家增添光彩,没听说能用妻妾和马匹来为国争光的。”
汉乐府 长歌行。推荐。爱诗词网。汉乐府《长歌行》原文|注释|赏析汉乐府青青园中葵②,朝露待日晞③。阳春布德泽④,万物生光辉⑤。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⑥。百川东到海⑦,何时复西归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⑨。·注释①本篇选自《乐府诗集·相和歌平调曲》,相和歌是民间音乐,大约是因为用管弦声乐相和,歌唱者声音相和而得名。②葵:向日葵。③朝(zhao)早上。晞:晒干。④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分布,这里有“施舍”的意思。德泽:恩惠。⑤生光辉:焕发着生命的光彩。⑥焜(kun)黄:枯黄。华:“花”的本字。⑦百川:一切河流。川,河流。东到海:向东流到海。⑧复:再。⑨徒:白白地。·导读入境本诗出自何人之手,无需考证,很可能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因早年虚掷光阴致使功业无成,因而发出的深沉慨叹。园中的向日葵青翠芬芳。旭日东升,阳光照射在葵花上,那朝露转瞬之间便被晒干。春回人间,春光洒满大地。万物复苏,焕发着生命的光彩。可叹春日匆匆,秋风无情,园中花儿凋落,容颜衰退。百川东流到海一去不返。时值青春年少,如不珍惜大好年华,努力进取,岁数大时只能落得白白悲伤,因那时一切都晚了。·赏析这时一首劝诫人们珍惜光阴、激励人们在少壮之时奋发努力的诗歌。而这种劝戒则首先是由形象来说明的。诗的一开头“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其主要描写对象为“朝露”。朝露而沾着于青翠的葵叶上更显格外鲜活。诗人用朝露易晞喻韶华易逝,形象鲜明,阐述哲理深刻,故而此诗以后不少诗人用朝露喻短促的人生,可见这两句诗影响之深远了。接下去“阳春”四句又以草木至秋天由盛而衰的过程比喻人由“少壮”到“老大”的必然趋势。再接下去的两句用“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回”再次启发着人们对宇宙间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早晨的露水,春天的草木,人的青春、生命乃至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哪一样不像东流之水那要逝去呢?最后诗人才在尾联谆谆告诫人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两句诗蕴含着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但它又没离开诗歌的优美形象。有了前面数个鲜明可感的形象,结尾的告诫方显得坚实、深刻。可以说此诗在理与趣的结合上是较为成功的。·思考题“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你学过的诗、文中还有表达这一思想的句子吗?可以搜集一些。
模模糊糊的意思。推荐。爱诗词网。模模糊糊的意思,模模糊糊造句模模糊糊:mómohúhú不分明、不清楚的样子。【例句】好像有什么鸟的叫声,透过树叶的沙沙声,模模糊糊地传来。(《夜莺的歌声》)|(她)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子有方。推荐。爱诗词网。《教子有方》原文与赏析和丸①教子,仲郢②母贤。【注释】①和丸:用熊胆和制的药丸。②仲郢:柳仲郢,唐代人。【译文】唐柳仲郢的母亲的贤德在于教子有方,她用熊胆和制丸子让儿子夜读时咀咽,以提神醒脑。【评说】在加强子女的营养方面,看来古代的母亲难以与现代的母亲相比;而在教育方面,古代的母亲就大有值得现代的母亲学习之处了。在古代,相夫教子可以说就是做母亲的“职业”。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贤母”(即孟子母亲、陶侃母亲、欧阳修母亲和岳飞母亲),就培养出了为后人所景仰的大哲先贤。虽然传统的家教思想并非完全适合当今社会,但这些母亲们的身上仍然留下了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长相思在长安。推荐。爱诗词网。长相思·在长安李白【原文】长相思,在长安[1]。络纬秋啼金井阑[2],微霜凄凄簟[3]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4]之高天,下有渌[5]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6]难。长相思,摧[7]心肝!【注释】[1]长安:今陕西西安市。[2]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金井阑:精美的井上阑干。[3]簟(diàn):竹席。[4]青冥:天空。[5]渌(lù):水色清澈。[6]关山:关隘和山岳,指途中的阻隔。[7]摧:伤。【赏析】此诗当写于被谗出长安后的感伤之时,借痴男失恋情词,寓政治机遇丧失的痛楚,但遣词微婉,怨而不怒,深得“离骚”美人香草遗意。但据诗人生平志趣来看,此诗与其说是对故君的眷眷系念,毋宁说是对个人政治理想幻灭的无限悼惜。这首诗写所思之美人远在长安,隔云端而难见,秋夜不眠,望月长叹。今人多谓此诗以比兴手法寄寓对理想之追求以及理想未能实现之苦闷心情,或谓寄托首次入长安时欲见君王而不能的忧伤心情。“长相思,在长安”,不仅指诗人自己是在长安,同时兼指他长久思念之人也在长安。“络纬”二句用环境的凄凉衬托内心的寂寞和空虚。“孤灯”二句写相思难耐,秋夜不眠。“美人”句写思念之人可望而不可即。“上有”四句虚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在浪漫的幻想中,诗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路远,关山阻隔,自己和思念的人中间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最后两句极写相思之苦,是追求未果而发出的沉重感叹。李白继承了古代诗歌比兴的艺术传统,借“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诗意含蓄蕴藉。无论从创作的生活背景着眼,还是从艺术渊源上分析,它都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清人王夫之评论此诗曰:“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认为诗人就题面失恋男子的心事刻画入微,能使寓意深隐不露,而对题内所含“摧心肝”的政治失意痛楚却发挥淋漓尽致,使得表里相称,各臻胜境,不愧上乘佳作。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推荐。爱诗词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出自哪里,《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什么意思,《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原文出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赏析。【出处】唐·贾岛《剑客》【鉴赏】耗费了十年的光阴,才磨成了这把剑,剑刃像寒霜一样的冰冷,而锐利的锋芒却不曾试验过。以“宝剑”代表“人才”来比喻才能卓越、技艺越群的人,还没有机会一显身手。“十年磨一剑”形容多年苦练、潜心修养的人,一旦有所成就,便不禁跃跃欲试,期盼能有发挥才能的表现机会。贾岛曾做过小官,一生穷苦,藉此诗发抒内心的不平。【原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语出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一。诗曰:“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jì)红尘:马飞奔时,尘土扬起。红尘:微红色的尘土。《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满意的动情一笑,一路人骑马飞奔,扬起了飞尘,不知实情的人还以为是传送紧急国文,谁也不知道这是专为贵妃送来了南方的物产新鲜荔枝啊。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见微知著的艺术效果。虽未作议论语,而谴责之意已跃然纸上。苏轼《荔支叹》云:“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把杜诗“一骑”句的含义对比得更强烈;“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反用杜诗“无人”句,指斥得更直露。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指斥封建统治者的骄奢。
无人知是荔枝来。推荐。爱诗词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语出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一。诗曰:“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jì)红尘:马飞奔时,尘土扬起。红尘:微红色的尘土。《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满意的动情一笑,一路人骑马飞奔,扬起了飞尘,不知实情的人还以为是传送紧急国文,谁也不知道这是专为贵妃送来了南方的物产新鲜荔枝啊。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见微知著的艺术效果。虽未作议论语,而谴责之意已跃然纸上。苏轼《荔支叹》云:“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把杜诗“一骑”句的含义对比得更强烈;“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反用杜诗“无人”句,指斥得更直露。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指斥封建统治者的骄奢。例如①也许荔枝是岭南独有的特产,又具有如此众多的诱人特色,所以,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几乎都把它列为贡品。于是乎,也就是唐玄宗曾因杨贵妃爱吃荔枝,而选快马、昼夜兼程地把荔枝从产区驰送到长安城去,致使诗人杜牧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名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南谪广东时,甚至还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句吧!(摘自容彦《真有如生活在水果之乡》)②可是,这绿树碧檐,朱门红墙之内,贵妃池里已不见凝脂,晾发台上早失红颜,荷花阁里已无处寻觅“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鲜荔,望湖楼上再也看不见“二月中旬已进瓜”的佳果。可见虽尊为帝王,如果不励精图治,不造福于民,也逃脱不了“荣枯咫尺异,惆怅再难述”的命运的。(摘自柳嘉《骊骏图——西北纪行》)③宋美龄天天要吃水果。她祖籍是广东,喜欢吃新鲜的荔枝和菠萝。好在运输方便,吃荔枝,不必像唐代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而出动大队人马了。(摘自何秉《宋美龄轶事》)④从“行路难”的慨叹,到“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高兴,再到“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奢靡,又或者“廿里长街八码头,陆多车轿水多舟”的繁华,古人的出行方式及规格等级可窥一斑。(摘自方木鱼《古人出行讲规格》)⑤“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没有冷藏设备的情况下,将岭南的荔枝新鲜地送到长安,这便是快递响应的供应链实践。(摘自邱伏生等《中国供应链发展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