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在长安。推荐。爱诗词网。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其一唐朝李白
经略府。推荐。爱诗词网。徂徕山斋熟寝家童报征西府从事田集贤张著作作者:石介 朝代:宋代原文满径蓬蒿懒自锄,何人日午叩茅庐。徂徕山下一枕睡,经略府中三纸书。兵谋贵胜纵横出,海鸟忘机饮啄馀。唯有淮夷雅宜作,文章兼不镶黄初。诗词问答问:《徂徕山斋熟寝家童报征西府从事田集贤张著作》的作者是谁?答:石介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诗文赏析【原题】:徂徕山斋熟寝家童报征西府从事田集贤张著作赵推官书至开缄读之因题书后
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秋冬之际,李白在齐州(治今济南)紫极宫(即老子庙)向北海高天师如贵道士学道,随后又请其为他传授道箓。他有《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诗纪此事。不过,这道箓是他先前专程去安陵(今河南鄢陵县)请道士盖寰事先造好,再交高如贵天师正式授予的。他又有《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一首纪其事。诗曰:……为我草真箓,天人惭妙工。七元洞豁落,八角辉星虹。三灾荡璇玑,蛟龙翼微躬。举手谢天地,虚无齐始终。黄金献高堂,答荷难克允。下笑世上事,沉魂北罗酆。昔日万乘坟,今成一科蓬。赠言若可重,实此轻华嵩。诗歌传递出李白获捧盖寰为自己所制珍贵道箓的喜悦心情,以为从此已获天神护佑而飞升在天,成道为仙。从诗中还可发现,盖寰为李白所造真箓,应当就是能够消灾解厄而致长生不老、与天地齐寿的长生箓。所以他欢欣鼓舞,喜不能禁,下笑世俗之人(包括人间君王)不谙死后万事皆空的道理。李长之先生在谈到李白崇道的原因时,有一段话可谓切中肯綮:道教非常现世,非常功利,有浓厚的人间味,有浓厚的原始味。我说李白的体质是生命和生活,所以他之接受道教思想是当然的了。生活上的满足是功名富贵,因此李白走入游侠;生命上的满足只有长生不老,因此李白走入神仙。[1]道教的源头之一是神仙传说和方仙道。最早的神仙家史料,保存在《史记•封禅书》中。那里面说,大约在战国中期,燕齐一带出现了一批神仙方士。他们宣传人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自由邀游于人世之外。燕国人宋毋忌、正伯侨、羡门子高等正是修仙得道的仙人。燕齐东临大海。海市蜃楼的幻影,又促使方士们编造出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的神话,说三神山上的宫殿都是用黄金、白银打造的,有白色的飞禽和走兽,住着许多仙人;更重要的是藏着一种吃了会不死的仙药……这就是所谓的仙话。尽管燕齐方士们的“仙话”或称“神仙家言”荒诞不经,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因此丢掉了性命(或入海求仙遇难,或被君王迁怒处死),但是,却反映出上古人对永生的渴望与自我意识的觉醒。后来的道教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而接过“神仙家言”大张其辞,使之成为道教神仙传说的重要蓝本之一。正是有了这个蓝本,东晋道士葛洪才能在《抱朴子•对俗》里为人们描绘出一个集长生、享乐、尊贵于一体的美丽天堂,并代表道教喊出“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抱朴子•黄白》)的冲天呼声,树立起道教把握自我、反抗死亡的人文主义的生命旗帜。道教在上古中国人不死信仰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长生—神仙之道。这应该说是道教信仰的基础,或者说是最基本的信仰。如果不信仰神仙、神仙境界以及人可成仙并进入神仙的天地,那么也就是不承认创世主——“道”的浩然与无所不达,从而祈禳斋醮符箓等等也就没有必要了;更为重要的是道教也便失去了立教的根基。所以,道教教义的核心就在于弘扬长生久视之道,就在于张扬得道成仙的理论,就在于宣扬人与仙界的联系。道教为此还引经据典,罗列出一大串长生不死的人——真人、神人、仙人。这些真人、神人、仙人——上自黄帝、老子,下至彭祖、八仙——原来都是凡人,尔后又都得道成仙(成为地仙、尸解仙一类),既可在天国里飘来飘去,又可在人世间自由往来,“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是何等的快意潇洒,何等的风流倜傥!直令处于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尘世里的人们钦羡死了——这之中当然包括李白在内。李白在匡山学道时期曾熟读《老子》《庄子》《列仙传》(旧题汉刘向撰)《抱朴子》《神仙传》(葛洪撰)诸典籍(李白诗歌里的神仙、神仙典故以及某些晦涩的道教理论均出自这些典籍),对神仙说深信不疑。“他常常看到一些神人、仙人的形象,向他招手,对他说话,授他以仙诀……使他飞行于太清。”[2]李白在《古风》里说自己“时登大楼山,举首望仙真。羽驾灭去影,飙车绝回轮”(《古风五十九首》其四)。这是他在池州秋浦的大楼山遇见乘鸾鹤、御风云的仙人希望追随到天境,与之长相亲。“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古风五十九首》其五)这是他在周至县太白山(即终南山)遇见貌若少年的绿发仙人,教他长生不老术。“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七)这是他在同州莲花山(即西岳华山)遇见霓裳广带的明星(即仙女)凌空而行,邀请他去云台(华山东北高峰)拜见仙人卫叔卿。他恍惚之间,竟与仙女同驾鸿雁翱翔云天……“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古风五十九首》其十八)这是他在齐州华不注山遇见御青龙飞升的赤松仙子(神农时的雨师),借给他一只白鹿,使之“欣然愿相从”。宋人葛立方在《韵语阳秋》卷十一里评李白《古风》中的神仙诗(游仙诗)说:李太白《古风》两卷,近七十篇[3],身欲为神仙者,殆十三四:或欲把芙蓉而蹑太清,或欲挟两龙而凌倒景,或欲留玉舄而上蓬山,或欲折若木而游八极,或欲结交王子晋,或欲高揖卫叔卿,或欲借白鹿于赤松,或欲餐金光于安期生……李白在这些神仙诗里,登仙山,驾云鹤,踏星月,御飞龙,信步徜佯于太虚境,自由来往于天地间,拜高士为师,与仙人同游,无所不能,无所不达。这应该属于李白所信奉的道教神仙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是张扬神仙法术的威力无比。李白读过的《抱朴子》描绘这种神仙法术说,它不仅能将神仙本人化形为飞禽走兽及金木玉石,可以隐身易形,而且还能够变化创造出自己所需的各种东西,乃至画地为河,撮壤成山,兴云致雨……这些描绘,大胆而浪漫,质朴而动人;其中有一些,譬如说在空中自由飞行,以人工兴云致雨,今天来看,当为古代的科学幻想,现代科学技术已将它们变为现实。而有些描绘虽属离奇得近乎荒诞,可是道教认为“有生最灵,莫过乎人”(《抱朴子•论仙》),相信人的能力最终可以达到“无所不作”的地步,这应该是富有积极意义的。李白在漫游仙境里所看到的,听到的以及他自己所做的和想到而未及做的,大多记载在《抱朴子》里。它们表现了人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之外,还试图掌控大自然、驾驭大自然的美丽梦想。在道教徒看来,实现这个梦想并不太难。因为他们握有“道”这个制胜法宝。包括李白在内的道教徒眼中的“道”,乃是宇宙的本原、本体,是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世间万物都由此派生而出并发展演变,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就是这个意思。人只要牢牢把握住“道”,顺应“道”(就是顺应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做到庄子所讲的“物化”,实现天人合一,便会获得最大自由,拥有最大能量。李白在《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里开篇就讲:“天地为橐籥,周流行太易。造化合元符,交构腾精魄。”诗中橐籥,原系古代冶铸用的大皮囊、大竹管,相当于后来的大风箱、鼓风机,李白用来代指“道”。《老子》第五章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李白化用老子之言,将天地比做一个大熔炉,只要吹动橐籥(道),万物就会被鼓铸而化生,生生不息。李白诗中还讲:“赫然称大道,与道本无隔。”明人朱谏《李诗选注》道破了此句的潜台词,说是:人得造化(指自然)之妙,与天地为一体;“然则大易之道,不在天地,而在于我矣。我即造化也,夫何间然之有?”《瑶池霓裳图》(清•任熏绘)李白自认为大道在我,我即自然,万物皆备于我,“观化游无垠”(《送岑君归鸣皋山》)。有了这种信念,以及相应而来的自信心,李白看万物备感亲近,视世事如过眼烟云。他自言“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金门答苏秀才》),“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喧”(《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相信自己已是仙人中的一员了,滚滚红尘于我何干?他在天宝四载(公元745年)作《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将好友、也是道士的元丹丘视为仙人(李白自己当然也属仙人之列),描述他和元丹丘出入九重,恩宠光辉的景况:……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玉浆傥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是诗书写仙人李白的自信一如故往:让玉女、麻姑这些名声显赫的女仙都来亲自为他们服务;天帝则轻启门户迎接,与之聊天叙旧;他和丹丘子又共饮玉浆,各骑茅龙遨游天堂,无比快乐……在李白看来,这是他学道的成果,做仙人的惬意,道外之人是无法体味的。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登泰山后所作《游太山六首》,亦是他述说与神仙打交道时的感受,在据仙山而小天下之外,又颇有些自美和炫耀:……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其一)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其二)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其四)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阙。独抱绿绮琴,夜行清山间。……扪天摘匏瓜,怳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其六)在这些游仙诗里,李白作“雄飞啸傲于岳颠之想”,摘天星(星名匏瓜,一名天鸡),戏河汉(借清浅代河汉),饮瑶池水,宿天门阙;得羽人天书,叹道里乾坤;有众神护卫,堪乘云驾风;获玉女眷顾,捧流霞丹液……精神飞扬而觉与天地通,悠悠然有小宇宙而脱落尘世之意。清乾隆皇帝敕编《唐宋诗醇》卷七评李白《游太山六首》,称其“状景奇特而无刻削之迹。盖浩浩落落,独往独来,自然而成,不假人力。大家所以异人者在此。”
遨游天堂。推荐。爱诗词网。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秋冬之际,李白在齐州(治今济南)紫极宫(即老子庙)向北海高天师如贵道士学道,随后又请其为他传授道箓。他有《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诗纪此事。不过,这道箓是他先前专程去安陵(今河南鄢陵县)请道士盖寰事先造好,再交高如贵天师正式授予的。他又有《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一首纪其事。诗曰:……为我草真箓,天人惭妙工。七元洞豁落,八角辉星虹。三灾荡璇玑,蛟龙翼微躬。举手谢天地,虚无齐始终。黄金献高堂,答荷难克允。下笑世上事,沉魂北罗酆。昔日万乘坟,今成一科蓬。赠言若可重,实此轻华嵩。诗歌传递出李白获捧盖寰为自己所制珍贵道箓的喜悦心情,以为从此已获天神护佑而飞升在天,成道为仙。从诗中还可发现,盖寰为李白所造真箓,应当就是能够消灾解厄而致长生不老、与天地齐寿的长生箓。所以他欢欣鼓舞,喜不能禁,下笑世俗之人(包括人间君王)不谙死后万事皆空的道理。李长之先生在谈到李白崇道的原因时,有一段话可谓切中肯綮:道教非常现世,非常功利,有浓厚的人间味,有浓厚的原始味。我说李白的体质是生命和生活,所以他之接受道教思想是当然的了。生活上的满足是功名富贵,因此李白走入游侠;生命上的满足只有长生不老,因此李白走入神仙。[1]道教的源头之一是神仙传说和方仙道。最早的神仙家史料,保存在《史记•封禅书》中。那里面说,大约在战国中期,燕齐一带出现了一批神仙方士。他们宣传人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自由邀游于人世之外。燕国人宋毋忌、正伯侨、羡门子高等正是修仙得道的仙人。燕齐东临大海。海市蜃楼的幻影,又促使方士们编造出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的神话,说三神山上的宫殿都是用黄金、白银打造的,有白色的飞禽和走兽,住着许多仙人;更重要的是藏着一种吃了会不死的仙药……这就是所谓的仙话。尽管燕齐方士们的“仙话”或称“神仙家言”荒诞不经,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因此丢掉了性命(或入海求仙遇难,或被君王迁怒处死),但是,却反映出上古人对永生的渴望与自我意识的觉醒。后来的道教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而接过“神仙家言”大张其辞,使之成为道教神仙传说的重要蓝本之一。正是有了这个蓝本,东晋道士葛洪才能在《抱朴子•对俗》里为人们描绘出一个集长生、享乐、尊贵于一体的美丽天堂,并代表道教喊出“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抱朴子•黄白》)的冲天呼声,树立起道教把握自我、反抗死亡的人文主义的生命旗帜。道教在上古中国人不死信仰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长生—神仙之道。这应该说是道教信仰的基础,或者说是最基本的信仰。如果不信仰神仙、神仙境界以及人可成仙并进入神仙的天地,那么也就是不承认创世主——“道”的浩然与无所不达,从而祈禳斋醮符箓等等也就没有必要了;更为重要的是道教也便失去了立教的根基。所以,道教教义的核心就在于弘扬长生久视之道,就在于张扬得道成仙的理论,就在于宣扬人与仙界的联系。道教为此还引经据典,罗列出一大串长生不死的人——真人、神人、仙人。这些真人、神人、仙人——上自黄帝、老子,下至彭祖、八仙——原来都是凡人,尔后又都得道成仙(成为地仙、尸解仙一类),既可在天国里飘来飘去,又可在人世间自由往来,“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是何等的快意潇洒,何等的风流倜傥!直令处于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尘世里的人们钦羡死了——这之中当然包括李白在内。李白在匡山学道时期曾熟读《老子》《庄子》《列仙传》(旧题汉刘向撰)《抱朴子》《神仙传》(葛洪撰)诸典籍(李白诗歌里的神仙、神仙典故以及某些晦涩的道教理论均出自这些典籍),对神仙说深信不疑。“他常常看到一些神人、仙人的形象,向他招手,对他说话,授他以仙诀……使他飞行于太清。”[2]李白在《古风》里说自己“时登大楼山,举首望仙真。羽驾灭去影,飙车绝回轮”(《古风五十九首》其四)。这是他在池州秋浦的大楼山遇见乘鸾鹤、御风云的仙人希望追随到天境,与之长相亲。“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古风五十九首》其五)这是他在周至县太白山(即终南山)遇见貌若少年的绿发仙人,教他长生不老术。“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七)这是他在同州莲花山(即西岳华山)遇见霓裳广带的明星(即仙女)凌空而行,邀请他去云台(华山东北高峰)拜见仙人卫叔卿。他恍惚之间,竟与仙女同驾鸿雁翱翔云天……“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古风五十九首》其十八)这是他在齐州华不注山遇见御青龙飞升的赤松仙子(神农时的雨师),借给他一只白鹿,使之“欣然愿相从”。宋人葛立方在《韵语阳秋》卷十一里评李白《古风》中的神仙诗(游仙诗)说:李太白《古风》两卷,近七十篇[3],身欲为神仙者,殆十三四:或欲把芙蓉而蹑太清,或欲挟两龙而凌倒景,或欲留玉舄而上蓬山,或欲折若木而游八极,或欲结交王子晋,或欲高揖卫叔卿,或欲借白鹿于赤松,或欲餐金光于安期生……李白在这些神仙诗里,登仙山,驾云鹤,踏星月,御飞龙,信步徜佯于太虚境,自由来往于天地间,拜高士为师,与仙人同游,无所不能,无所不达。这应该属于李白所信奉的道教神仙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是张扬神仙法术的威力无比。李白读过的《抱朴子》描绘这种神仙法术说,它不仅能将神仙本人化形为飞禽走兽及金木玉石,可以隐身易形,而且还能够变化创造出自己所需的各种东西,乃至画地为河,撮壤成山,兴云致雨……这些描绘,大胆而浪漫,质朴而动人;其中有一些,譬如说在空中自由飞行,以人工兴云致雨,今天来看,当为古代的科学幻想,现代科学技术已将它们变为现实。而有些描绘虽属离奇得近乎荒诞,可是道教认为“有生最灵,莫过乎人”(《抱朴子•论仙》),相信人的能力最终可以达到“无所不作”的地步,这应该是富有积极意义的。李白在漫游仙境里所看到的,听到的以及他自己所做的和想到而未及做的,大多记载在《抱朴子》里。它们表现了人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之外,还试图掌控大自然、驾驭大自然的美丽梦想。在道教徒看来,实现这个梦想并不太难。因为他们握有“道”这个制胜法宝。包括李白在内的道教徒眼中的“道”,乃是宇宙的本原、本体,是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世间万物都由此派生而出并发展演变,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就是这个意思。人只要牢牢把握住“道”,顺应“道”(就是顺应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做到庄子所讲的“物化”,实现天人合一,便会获得最大自由,拥有最大能量。李白在《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里开篇就讲:“天地为橐籥,周流行太易。造化合元符,交构腾精魄。”诗中橐籥,原系古代冶铸用的大皮囊、大竹管,相当于后来的大风箱、鼓风机,李白用来代指“道”。《老子》第五章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李白化用老子之言,将天地比做一个大熔炉,只要吹动橐籥(道),万物就会被鼓铸而化生,生生不息。李白诗中还讲:“赫然称大道,与道本无隔。”明人朱谏《李诗选注》道破了此句的潜台词,说是:人得造化(指自然)之妙,与天地为一体;“然则大易之道,不在天地,而在于我矣。我即造化也,夫何间然之有?”《瑶池霓裳图》(清•任熏绘)李白自认为大道在我,我即自然,万物皆备于我,“观化游无垠”(《送岑君归鸣皋山》)。有了这种信念,以及相应而来的自信心,李白看万物备感亲近,视世事如过眼烟云。他自言“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金门答苏秀才》),“一身自潇洒,万物何嚣喧”(《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相信自己已是仙人中的一员了,滚滚红尘于我何干?他在天宝四载(公元745年)作《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将好友、也是道士的元丹丘视为仙人(李白自己当然也属仙人之列),描述他和元丹丘出入九重,恩宠光辉的景况:……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玉浆傥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是诗书写仙人李白的自信一如故往:让玉女、麻姑这些名声显赫的女仙都来亲自为他们服务;天帝则轻启门户迎接,与之聊天叙旧;他和丹丘子又共饮玉浆,各骑茅龙遨游天堂,无比快乐……在李白看来,这是他学道的成果,做仙人的惬意,道外之人是无法体味的。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登泰山后所作《游太山六首》,亦是他述说与神仙打交道时的感受,在据仙山而小天下之外,又颇有些自美和炫耀:……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其一)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其二)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其四)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阙。独抱绿绮琴,夜行清山间。……扪天摘匏瓜,怳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其六)在这些游仙诗里,李白作“雄飞啸傲于岳颠之想”,摘天星(星名匏瓜,一名天鸡),戏河汉(借清浅代河汉),饮瑶池水,宿天门阙;得羽人天书,叹道里乾坤;有众神护卫,堪乘云驾风;获玉女眷顾,捧流霞丹液……精神飞扬而觉与天地通,悠悠然有小宇宙而脱落尘世之意。清乾隆皇帝敕编《唐宋诗醇》卷七评李白《游太山六首》,称其“状景奇特而无刻削之迹。盖浩浩落落,独往独来,自然而成,不假人力。大家所以异人者在此。”
水龙吟原文。推荐。爱诗词网。水龙吟作者:卢祖皋 朝代:宋代水龙吟原文世间谁似蓬仙,坐间八帙齐眉寿。兰阶更喜,孙枝相映,红芳绿秀。鹤舞修庭,鹭飞青嶂,帘垂晴昼。向闲中时有,奚囊背锦,开松户,看云岫。不羡印金垂斗。笑纷纷、白云苍狗。银髯似戟,红颜如炼,风流依旧。野□晴初,陇梅花下,玉笙吹酒。怅今年又是,题笺寄远,倩传杯手。诗词问答问:水龙吟的作者是谁?答:卢祖皋问:水龙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问:水龙吟是什么体裁?答:词问:卢祖皋的名句有哪些?答:卢祖皋名句大全
长相思 李白。推荐。爱诗词网。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十七日观潮。推荐。爱诗词网。陈师道《十七日观潮》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注释】(1)观潮:观看钱塘江大潮。钱塘江潮涌为我国著名的自然风光。由于特殊地理环境,在月亮和太阳的引力下,钱塘江潮每隔二十四小时五十分钟发生两次涨落。每年中秋时节,尤其是农历八月十七、十八两天,是潮水最大的日子,故这两天自古定为观潮节日。作者写此诗的具体时间,笔者尚未得知,但在歌咏钱塘江大潮的众多诗词中,他将晚日写入怒涛急浪中随潮沉浮,却独具特色,故将它列入夕阳诗中。(2)漫漫:广阔无边。走:滚动、奔驰。白虹:钱塘大潮卷起的高高浪花在阳光照耀下,犹如白虹奔腾而来。(3)瑶台: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名叫白玉台。玉杯空:想象潮头飞溅的浪花,是瑶台神仙失手把玉杯打得粉碎,杯中仙液琼浆全部泼洒人间。(4)“晴天”句:意思为晴空上蓝天白云的倒影在澄清的江底激烈地摇动。(5)“晚日”句:秋日夕阳,在大潮奔腾、汹涛骇浪中,忽上忽下,跳跃不止。【赏析心得】这是一首描写钱塘江秋潮的佳作,作者先是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然后回家苦思,闭门觅句,才写出了如此感受真切、刻画生动的观潮壮丽诗篇。全诗按观潮实况,由前到后,从远到近,再由潮到江,从上到下,各自特写一景,串联起来,便生动展现了观潮的全过程。“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头两句是写潮来时的景象,远处潮头像白虹一样,从广阔无边的沙滩上奔腾而来,势不可挡。紧接着,潮头逼迫眼前,怒涛咆哮,浪花飞溅,潮头散失,就好像瑶台天仙失手翻倒了玉杯,将仙液玉浆泼洒人间。“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后两句铺张写景,却不写水,着重描写蓝天白云的天空,倒影在江底随潮摇动,落日夕阳在波浪中忽上忽下、沉浮跳跃。大潮奔腾、气势雄伟,不仅涛急浪高,而且惊天动地,连晚日也卷入其中,随之翻腾。雄壮中带有绮丽,浪漫想象中不失真实。全诗正面描写,夸张笔调、浪漫想象,铺张手法带有唐风遗韵,颇像李杜笔法。
春望翻译。推荐。爱诗词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武帝是谁。推荐。爱诗词网。武帝作者:徐钧 朝代:宋代武帝原文手灭燕秦固大勋,辄攘神器遽称尊。向来曹马虽云篡,犹避污名付子孙。诗词问答问:武帝的作者是谁?答:徐钧问:武帝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诗句】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出处】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意思】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全诗】《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全诗赏析】诗的首二句脱胎于晋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中:“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诗人以此点明环境及人物身份。三四句起,切入题意。“相望”显出思念,由思念而登高远望,望而不得。只见北雁南飞,如同诗人的心。这既是景,又是情,情景交融。黄昏引起诗人之愁,清秋又引来诗人逸兴。以下四句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是全诗精华。在这里诗人并未着力刻画人物,也未用力写景。却既显出农村的静谧,又写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色。这是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尾句“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头几句,点明“秋”时,更表明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出友情的真挚。这首诗语言朴素,语义平真,语气亲切自然,不着力写景而处处有景,不着力描写而友情自出。充分抒发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出处】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意思】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全诗】《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全诗赏析】诗的首二句脱胎于晋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中:“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诗人以此点明环境及人物身份。三四句起,切入题意。“相望”显出思念,由思念而登高远望,望而不得。只见北雁南飞,如同诗人的心。这既是景,又是情,情景交融。黄昏引起诗人之愁,清秋又引来诗人逸兴。以下四句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是全诗精华。在这里诗人并未着力刻画人物,也未用力写景。却既显出农村的静谧,又写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色。这是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尾句“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头几句,点明“秋”时,更表明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出友情的真挚。这首诗语言朴素,语义平真,语气亲切自然,不着力写景而处处有景,不着力描写而友情自出。充分抒发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北临黄河,南接秦岭,海拔2200米。华山高峰林立,最著名的有东(朝阳)、西(莲花)、南(落雁)、中(玉女)、北(云台)五峰。华山为“五岳”之一,以峰峦耸削、险拔峻秀著称。人们称五岳:“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嵩山如卧。”自古华山一条路,通往华山峰顶,只有一条从千尺㠉、百尺峡、老君犁沟到云台峰、三元洞、苍龙岭的十分陡峭的山路。由于华山山势奇险,明代以前除少数道士、道教徒和樵夫,游览的人极少。明清以后,由于山路的开拓,游人才渐多。
华山物产富饶,天然矿物有水晶石、洗石、白英石、握云矾石等。植物、花果尤多名产,如万年松、山药、百合、蕈、松子、黄精、人参等,都是遐迩闻名的特产,其中尤以“华山参”最为名贵。
自古华山一条路。推荐。爱诗词网。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北临黄河,南接秦岭,海拔2200米。华山高峰林立,最著名的有东(朝阳)、西(莲花)、南(落雁)、中(玉女)、北(云台)五峰。华山为“五岳”之一,以峰峦耸削、险拔峻秀著称。人们称五岳:“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嵩山如卧。”自古华山一条路,通往华山峰顶,只有一条从千尺㠉、百尺峡、老君犁沟到云台峰、三元洞、苍龙岭的十分陡峭的山路。由于华山山势奇险,明代以前除少数道士、道教徒和樵夫,游览的人极少。明清以后,由于山路的开拓,游人才渐多。华山物产富饶,天然矿物有水晶石、洗石、白英石、握云矾石等。植物、花果尤多名产,如万年松、山药、百合、蕈、松子、黄精、人参等,都是遐迩闻名的特产,其中尤以“华山参”最为名贵。山名溯源华山的得名历来说法很多,《水经注》说:华山“远而望之又若华状”,故名华山。古代华与花同,意思是华山远望如一朵花。《白虎通》说,华山“取八卦少阴”,是一种“惇物”(敦厚之物),有“望物生华之义”,华即收获,也就是万物成熟,可望收获。还有说,华山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成仙,故名华山。远眺华山,中间三峰(朝阳、落雁、莲花)突出如莲蕊,周围诸山环抱如莲瓣,整个华山如一朵凌空怒放的莲花。故又有人谓华山得名与其形有关。华山为五岳之一。东周迁都洛阳,华山在京城洛阳之西,故称“西岳”。秦代都咸阳,西汉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不称华山为西岳。东汉定都洛阳,又恢复西岳之称,一直沿用至今。在唐代中叶,因所在地改称为太阴县,华山被称为太阴山。道教认为华山“蓄藏风雷,为大帝之别宫,乃神仙之窟宅”,是“总仙之天”的地方,又称为“太极”。华山还叫太华山,以与它西部40公里处的少华山相区别。殿宇宏伟西岳庙西岳庙是祭祀华岳神的庙宇,位于华山脚下的华“岳镇。此庙”原在现址以东的黄神谷,称“集灵宫”,创建于汉武帝时代。魏文帝黄初元年(220)迁到现址。历代多次重修,规模最大的一次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历时三年方完工。陕西华山西峰西岳庙建筑非常宏伟壮观。其山门名“灏灵门”,它和五门楼同为高大的砖石城垣建筑,系明代所建,与北京故宫的端门形制类似。五门楼内有一棵青牛树,相传老子西行曾系牛于此,故名。正殿名“灏灵殿”,是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坐落在一个大月台上,月台平面呈“凸”字形,周围砌以条石,整座殿宇显得宏伟壮丽。殿内悬挂有清代康熙、道光等题的“金光照瑞”、“仙掌凌云”等匾额。此外,还有棂星门、金城门、万寿阁等高大建筑。西岳庙是历代帝王巡视陕西的驻跸之地,曾有皇帝的寝宫。庙内多碑刻,惜年代久远,多遭破坏。如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的“西岳华山庙碑”,记载了汉代祭山、修庙、祈天求雨等事,为书法名碑,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毁于地震。现仅存后周“华岳庙碑”、宋庆历七年(1047)程琳谒祠题名石刻、明嘉靖四十年重刻“唐玄宗御制华山碑铭”、明万历年刻“华山卧图”(图首附刻王维、李白、杜甫、韩愈、陈抟、陈琦等唐、宋名人文士的咏华山诗)、嘉靖十七年“重修西岳碑”、乾隆御书“岳莲灵澍”等石额碑刻。
岑参是哪个朝代的。推荐。爱诗词网。九日寄岑参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九日寄岑参原文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诗词问答问:九日寄岑参的作者是谁?答:杜甫问:九日寄岑参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问:九日寄岑参是什么体裁?答:五古问: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译文和注释译文方欲应邀出门造访,又返回门内,那密集落地的雨点只启依然下个不停。去往师家的道路泥泞,欲去看望于师,无法启行,想师想得我容颜消瘦。我独自坐在西窗下深思不已,连吃饭也辨不清启黄昏还启白天。虽然我距您的住处很却,却难得去与您会面一次。唉,可怜!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被水淹毁的庄稼启无可挽救了。怎么才能除去那可恶的云师?谁能去将那天漏处补住?日、月隐去了光辉,禽兽在空旷的原野里哀号。官员们勉强做出从容自得的样子,老百姓却困于泥泞而难以行走。城南边有座终南高山,恐怕它也会被那急流的河水淹没漂走。今天这个重阳佳节,东篱的菊花师在为谁开的这么好?岑参先生有很多新诗,生性也特别喜欢香醇的美酒。雨中,眼看着那样繁多的 * 花,怎能使师的衣袖装满呢?注释岑参:盛唐著名诗人,为杜甫诗友。复:启再三再四。因为雨所困,故方欲出门访友,又复入门。泥活活:读音“括”,走在泥淖中所发出的声音。饭食错昏昼:阴雨不辨昏昼,故饭食颠倒。寸步:启说离得很却。但难得去拜访。云师:云神,名丰隆,一说名屏翳。畴:谁。大明:即指日月。韬:韬晦。日夜下雨,故日月尽晦。君子:指朝廷官员。逶迤:犹委蛇,从容自得的样子。小人:指平民和仆役。他们都启徒步,所以困于奔走。溜:水流漂急。纷披:启盛开,不能赏玩,所以说“为谁秀”。新语:一作“新诗”,醇酣即醇酒,酣音宙。黄金花:指菊花,古人多用菊花制酒。诗文赏析 这首诗和《秋雨叹》三首当是同时之作,写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秋天。岑参,是杜甫诗友之一,与高适齐名,在长安时,也经常和杜甫同游。杜甫无时不关心人民,故于怀友之中,忽发苍生之叹。
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推荐。爱诗词网。胡笳十八拍十八首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原文青天漫漫覆长路,一纸短书无寄处。月下长吟久不归,当时还见雁南飞。弯弓射飞无远近,青冢路边南雁尽。两处音尘从此绝,唯向东西望明月。诗词问答问:胡笳十八拍十八首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问: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问: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安石名句大全王安石胡笳十八拍十八首书法欣赏胡笳十八拍十八首书法作品
太行王屋二山。推荐。爱诗词网。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春秋战国列子(列御寇)
故虽有名马。推荐。爱诗词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通:饲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唐朝韩愈
不敢高声语。推荐。爱诗词网。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解释:不敢太大声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赏析:“不敢”写出了诗人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夜宿山寺唐朝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问君西游何时还。推荐。爱诗词网。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一作: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唐朝李白
东篱把酒黄昏后。推荐。爱诗词网。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厨通:橱;销金兽一作:消金兽)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一作:人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朝李清照
我欲乘风归去。推荐。爱诗词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一作:偏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朝苏轼
渚清沙白鸟飞回。推荐。爱诗词网。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唐朝杜甫
俱怀逸兴壮思飞。推荐。爱诗词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揽一作:览;明月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朝李白
卜算子 咏梅。推荐。爱诗词网。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我自横刀向天笑。推荐。爱诗词网。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版本一)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版本二)狱中题壁清朝谭嗣同
古人谈读书。推荐。爱诗词网。《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朱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曾国藩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推荐。爱诗词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论语十则春秋战国
二十四桥明月夜。推荐。爱诗词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解释: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赏析:此句体现扬州风光的繁华独绝、浪漫美丽,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表现了对友人的善意调侃和羡慕之情。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朝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年生死两茫茫。推荐。爱诗词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解释:你我夫妻生死相隔已经整整十年,强忍着思念,可终究难以忘怀。赏析:此句表达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体现二人深厚的爱情。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朝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肠断一作:断肠)
穷兵黩武今如此。推荐。爱诗词网。登高丘,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登高丘而望远唐朝李白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话说贾琏听凤姐儿说有话商量,因止步问是何话。凤姐道:“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你到底怎么样呢?”贾琏道:“我知道怎么样!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了主意?”凤姐道:“大生日料理,不过是有一定的则例在那里。如今他这生日,大又不是,小又不是,所以和你商量。”贾琏听了,低头想了半日道:“你今儿糊涂了。现有比例,那林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凤姐听了,冷笑道:“我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我原也这么想定了。但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想来若果真替他作,自然比往年与林妹妹的不同了。”贾琏道:“既如此,比林妹妹的多增些。”凤姐道:“我也这们想着,所以讨你的口气。我若私自添了东西,你又怪我不告诉明白你了。”贾琏笑道:“罢,罢,这空头情我不领。你不盘察我就够了,我还怪你!”说着,一径去了,不在话下。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推荐。爱诗词网。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话说贾琏听凤姐儿说有话商量,因止步问是何话。凤姐道:“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你到底怎么样呢?”贾琏道:“我知道怎么样!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了主意?”凤姐道:“大生日料理,不过是有一定的则例在那里。如今他这生日,大又不是,小又不是,所以和你商量。”贾琏听了,低头想了半日道:“你今儿糊涂了。现有比例,那林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凤姐听了,冷笑道:“我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我原也这么想定了。但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想来若果真替他作,自然比往年与林妹妹的不同了。”贾琏道:“既如此,比林妹妹的多增些。”凤姐道:“我也这们想着,所以讨你的口气。我若私自添了东西,你又怪我不告诉明白你了。”贾琏笑道:“罢,罢,这空头情我不领。你不盘察我就够了,我还怪你!”说着,一径去了,不在话下。且说史湘云住了两日,因要回去。贾母因说:“等过了你宝姐姐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史湘云听了,只得住下。又一面遣人回去,将自己旧日作的两色针线活计取来,为宝钗生辰之仪。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凤姐凑趣笑道:“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作生日,不拘怎样,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戏。既高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上几两。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这意思还叫我赔上。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只是掯我们。举眼看看,谁不是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那些梯己只留于他,我们如今虽不配使,也别苦了我们。这个够酒的?够戏的?”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贾母亦笑道:“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你婆婆也不敢强嘴,你和我邦邦的。”凤姐笑道:“我婆婆也是一样的疼宝玉,我也没处去诉冤,倒说我强嘴。”说着,又引着贾母笑了一回,贾母十分喜悦。到晚间,众人都在贾母前,定昏之余,大家娘儿姊妹等说笑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次日便先送过衣服玩物礼去,王夫人,凤姐,黛玉等诸人皆有随分不一,不须多记。至二十一日,就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昆弋两腔皆有。就在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皆是自己人。这日早起,宝玉因不见林黛玉,便到他房中来寻,只见林黛玉歪在炕上。宝玉笑道:“起来吃饭去,就开戏了。你爱看那一出?我好点。”林黛玉冷笑道:“你既这样说,你特叫一班戏来,拣我爱的唱给我看。这会子犯不上跐着人借光儿问我。”宝玉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一面说,一面拉起他来,携手出去。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凤姐点。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黛玉因让薛姨妈王夫人等。贾母道:“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呢!”说着,大家都笑了。黛玉方点了一出。然后宝玉,史湘云,迎,探,惜,李纨等俱各点了,接出扮演。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于是大家看戏。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晚间,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宝玉没趣,只得又来寻黛玉。刚到门槛前,黛玉便推出来,将门关上。宝玉又不解其意,在窗外只是吞声叫“好妹妹”。黛玉总不理他。宝玉闷闷的垂头自审。袭人早知端的,当此时断不能劝。那宝玉只是呆呆的站在那里。黛玉只当他回房去了,便起来开门,只见宝玉还站在那里。黛玉反不好意思,不好再关,只得抽身上床躺着。宝玉随进来问道:“凡事都有个原故,说出来,人也不委曲。好好的就恼了,终是什么原故起的?”林黛玉冷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辩,不则一声。黛玉又道:“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宝玉见说,方才与湘云私谈,他也听见了。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正合着前日所看《南华经》上,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汎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因此越想越无趣。再细想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为何?想到其间也无庸分辩回答,自己转身回房来。林黛玉见他去了,便知回思无趣,赌气去了,一言也不曾发,不禁自己越发添了气,便说道:“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宝玉不理,回房躺在床上,只是瞪瞪的。袭人深知原委,不敢就说,只得以他事来解释,因说道:“今儿看了戏,又勾出几天戏来。宝姑娘一定要还席的。”宝玉冷笑道:“他还不还,管谁什么相干。”袭人见这话不是往日的口吻,因又笑道:“这是怎么说?好好的大正月里,娘儿们姊妹们都喜喜欢欢的,你又怎么这个形景了?”宝玉冷笑道:“他们娘儿们姊妹们欢喜不欢喜,也与我无干。”袭人笑道:“他们既随和,你也随和,岂不大家彼此有趣。”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谈及此句,不觉泪下。袭人见此光景,不肯再说。宝玉细想这句趣味,不禁大哭起来,翻身起来至案,遂提笔立占一偈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写毕,自虽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也写在偈后。自己又念一遍,自觉无挂碍,中心自得,便上床睡了。谁想黛玉见宝玉此番果断而去,故以寻袭人为由,来视动静。袭人笑回:“已经睡了。”黛玉听说,便要回去。袭人笑道:“姑娘请站住,有一个字帖儿,瞧瞧是什么话。”说着,便将方才那曲子与偈语悄悄拿来,递与黛玉看。黛玉看了,知是宝玉一时感忿而作,不觉可笑可叹,便向袭人道:“作的是玩意儿,无甚关系。”说毕,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次日又与宝钗看。宝钗看其词曰: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看毕,又看那偈语,又笑道:“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与丫头们说:“快烧了罢。”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黛玉笑道:“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这会子答上了也不为出奇。只是以后再不许谈禅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你还不知不能呢,还去参禅呢。”宝玉自己以为觉悟,不想忽被黛玉一问,便不能答,宝钗又比出“语录”来,此皆素不见他们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想毕,便笑道:“谁又参禅,不过一时顽话罢了。”说着,四人仍复如旧。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四人听说忙出去,至贾母上房。只见一个小太监,拿了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小太监又下谕道:“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验是否。”宝钗等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就猜着了。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个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写了半日。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揣机心都猜了,写在纸上。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在灯上。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说着,也将写的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迎春自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贾环便觉得没趣。且又听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众人听了,都来看他作的什么,写道是: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众人看了,大发一笑。贾环只得告诉太监说:“一个枕头,一个兽头。”太监记了,领茶而去。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自己越发喜乐,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当屋,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写出来粘于屏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设了酒果,备了玩物,上房悬了彩灯,请贾母赏灯取乐。上面贾母,贾政,宝玉一席,下面王夫人,宝钗,黛玉,湘云又一席,迎,探,惜三个又一席。地下婆娘丫鬟站满。李宫裁,王熙凤二人在里间又一席。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贾政忙遣贾环与两个婆娘将贾兰唤来。贾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与他吃。大家说笑取乐。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惟有唯唯而已。余者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缄口禁言。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故此一席虽是家常取乐,反见拘束不乐。贾母亦知因贾政一人在此所致之故,酒过三巡,便撵贾政去歇息。贾政亦知贾母之意,撵了自己去后,好让他们姊妹兄弟取乐的。贾政忙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贾母笑道:“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没的倒叫我闷。你要猜谜时,我便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贾政忙笑道:“自然要罚。若猜着了,也是要领赏的。”贾母道:“这个自然。”说着便念道: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贾政已知是荔枝,便故意乱猜别的,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也得了贾母的东西。然后也念一个与贾母猜,念道: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说毕,便悄悄的说与宝玉。宝玉意会,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想,果然不差,便说:“是砚台。”贾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回头说:“快把贺彩送上来。”地下妇女答应一声,大盘小盘一齐捧上。贾母逐件看去,都是灯节下所用所顽新巧之物,甚喜,遂命:“给你老爷斟酒。”宝玉执壶,迎春送酒。贾母因说:“你瞧瞧那屏上,都是他姊妹们做的,再猜一猜我听。”贾政答应,起身走至屏前,只见头一个写道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贾政道:“这是炮竹嗄。”宝玉答道:“是。”贾政又看道: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贾政道:“是算盘。”迎春笑道:“是。”又往下看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贾政道:“这是风筝。”探春笑道:“是。”又看道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嗄。”惜春笑答道:“是海灯。”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只见后面写着七言律诗一首,却是宝钗所作,随念道: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贾母见贾政如此光景,想到或是他身体劳乏亦未可定,又兼之恐拘束了众姊妹不得高兴顽耍,即对贾政云:“你竟不必猜了,去安歇罢。让我们再坐一会,也好散了。”贾政一闻此言,连忙答应几个“是”字,又勉强劝了贾母一回酒,方才退出去了。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不在话下。且说贾母见贾政去了,便道:“你们可自在乐一乐罢。”一言未了,早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这个这一句不好,那一个破的不恰当,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宝钗便道:“还像适才坐着,大家说说笑笑,岂不斯文些儿。”凤姐自里间忙出来插口道:“你这个人,就该老爷每日令你寸步不离方好。适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叫你也作诗谜儿。若果如此,怕不得这会子正出汗呢。”说的宝玉急了,扯着凤姐儿,扭股儿糖似的只是厮缠。贾母又与李宫裁并众姊妹说笑了一会,也觉有些困倦起来。听了听已是漏下四鼓,命将食物撤去,赏散与众人,随起身道:“我们安歇罢。明日还是节下,该当早起。明日晚间再玩罢。”且听下回分解。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清朝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