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香惹梦鸳鸯锦。推荐。爱诗词网。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唐朝温庭筠
游园不值叶绍翁。推荐。爱诗词网。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好风凭借力。推荐。爱诗词网。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临江仙·柳絮清朝曹雪芹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推荐。爱诗词网。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清朝林嗣环
删繁就简三秋树的下一句。推荐。爱诗词网。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过眼寸阴求日益,关心万姓祝年丰。阶下青松留玉节,夜来风雨作秋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赠君谋父子清朝郑燮郑板桥
昔孟母 择邻处。推荐。爱诗词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三字经宋朝王应麟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推荐。爱诗词网。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í。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令陈人武臣、张耳、陈馀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至陈,陈王诛杀葛婴。陈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吴广围荥阳。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叔弗能下。陈王征国之豪杰与计,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周文,陈之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人奴产子生,悉发以击楚大军,尽败之。周文败,走出关,止次曹阳二三月。章邯追败之,复走次渑池十余日。章邯击,大破之。周文自刭,军遂不战。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陈馀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陈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诛之。柱国曰:“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陈王乃遣使者贺赵,而徙系武臣等家属宫中,而封耳子张敖为成都君,趣赵兵,亟入关。赵王将相相与谋曰:“王王赵,非楚意也。楚已诛秦,必加兵於赵。计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广也。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不敢制赵。若楚不胜秦,必重赵。赵乘秦之弊,可以得志于天下。”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韩广将兵北徇燕地。燕故贵人豪杰谓韩广曰:“楚已立王,赵又已立王。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原将军立为燕王。”韩广曰:“广母在赵,不可。”燕人曰:“赵方西忧秦,南忧楚,其力不能禁我。且以楚之彊,不敢害赵王将相之家,赵独安敢害将军之家!”韩广以为然,乃自立为燕王。居数月,赵奉燕王母及家属归之燕。当此之时,诸将之徇地者,不可胜数。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杀狄令,自立为齐王,以齐反击周市。市军散,还至魏地,欲立魏后故宁陵君咎为魏王。时咎在陈王所,不得之魏。魏地已定,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肯。使者五反,陈王乃立宁陵君咎为魏王,遣之国。周市卒为相。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不如少遗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与战,田臧死,军破。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阳城人邓说将兵居郯,章邯别将击破之,邓说军散走陈。铚人伍徐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伍徐军皆散走陈。陈王诛邓说。陈王初立时,陵人秦嘉﹑铚人董譄﹑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将兵围东海守庆于郯。陈王闻,乃使武平君畔为将军,监郯下军。秦嘉不受命,嘉自立为大司马,恶属武平君。告军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听!”因矫以王命杀武平君畔。章邯已破伍徐,击陈,柱国房君死。章邯又进兵击陈西张贺军。陈王出监战,军破,张贺死。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陈胜葬砀,谥曰隐王。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仓头军,起新阳,攻陈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初,陈王至陈,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留已徇南阳,闻陈王死,南阳复为秦。宋留不能入武关,乃东至新蔡,遇秦军,宋留以军降秦。秦传留至咸阳,车裂留以徇。秦嘉等闻陈王军破出走,乃立景驹为楚王,引兵之方与,欲击秦军定陶下。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齐王曰:“闻陈王战败,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请而立王!”公孙庆曰:“齐不请楚而立王,楚何故请齐而立王!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田儋诛杀公孙庆。秦左右校复攻陈,下之。吕将军走,收兵复聚。鄱盗当阳君黥布之兵相收,复击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复以陈为楚。会项梁立怀王孙心为楚王。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頉三十家砀,至今血食。褚先生曰: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吾闻贾生之称曰:“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横,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飘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不铦于钩戟长铩也;适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索隐述赞】天下匈匈,海内乏主,掎鹿争捷,瞻乌爰处。陈胜首事,厥号张楚。鬼怪是凭,鸿鹄自许。葛婴东下,周文西拒。始亲朱房,又任胡武。伙颐见杀,腹心不与。庄贾何人,反噬城父!陈涉世家汉朝司马迁
不素餐兮。推荐。爱诗词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伐檀春秋战国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推荐。爱诗词网。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唐朝白居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推荐。爱诗词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推荐。爱诗词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汉朝戴圣
四川富顺人。原名振心,字慧生。光绪秀才。川南经纬学堂肄业。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加入同盟会,任富顺县分部长。同年谋成都起义,事泄走上海。1909年(宣统元年)任中国公学学监。1911年抵重庆,任教巴县女子师范,参加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后,任重庆军政府总务处长。次年任四川军政府总务处副处长、参赞。1913年任参议员,宋教仁被刺案发生后,北上谋炸袁世凯,事泄被捕,获释后赴日本。次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代理秘书长。1919年任中国国民党党务部长。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当选中央监察委员,提案弹劾共产党,参加西山会议,成为国民党右派主要人物。1927年9月任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及国民党政府委员。后病死上海。
谢持。推荐。爱诗词网。四川富顺人。原名振心,字慧生。光绪秀才。川南经纬学堂肄业。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加入同盟会,任富顺县分部长。同年谋成都起义,事泄走上海。1909年(宣统元年)任中国公学学监。1911年抵重庆,任教巴县女子师范,参加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后,任重庆军政府总务处长。次年任四川军政府总务处副处长、参赞。1913年任参议员,宋教仁被刺案发生后,北上谋炸袁世凯,事泄被捕,获释后赴日本。次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代理秘书长。1919年任中国国民党党务部长。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当选中央监察委员,提案弹劾共产党,参加西山会议,成为国民党右派主要人物。1927年9月任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及国民党政府委员。后病死上海。
【诗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出处】唐·王维《终南山》。【译注】要想找有人烟的地方投宿,还须隔着溪水向对面的樵夫打听。【全诗】《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注释】太乙:又称太一、太白,终南山主峰。这里代指终南山。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天。海隅(yú):海边。其实终南山根本连不到海边,这是夸张之笔。霭(ǎi):云雾。“分野”句:中峰南北,属于不同的分野。古代天文学家将天空十二星次的位置与地上州郡区域相对应,称某地为某星之分野。中峰:指主峰太乙。变:变化。壑(hè):山谷。殊:不同。人处:有人烟处,即人家、村子。【大意】终南山刺破青天接近天都,山势连绵不尽一直延伸到海边。人行白云中回头望去不见来路,山上的青雾走近了反而看不见了。中峰南北,属于不同的分野,条条山谷间的阴晴都不一样。要想找有人烟的地方投宿,还须隔着溪水向对面的樵夫打听。【全诗鉴赏】一名中南山,又称太乙山。位于唐都长安(即今西安市)南八十里,是秦岭山脉自武功到蓝田县境的总称,包括翠华山、南五台、圭峰山、骊山等。山中物产丰富,有茂密的森林,众多的矿藏。唐代曾于山麓修造漕渠,直抵京师长安,用以转运南山的木材和木炭。山峰峻峭秀丽,如锦绣的画屏,屹立在古长安之南。唐代大诗人王维有《终南山诗》云:“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谷,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山问樵夫。”唐太宗也曾作有《望终南山》一诗:“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叠松朝若夜,复岫缺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又据《新唐书·卢藏用传》载:唐人卢藏用想入朝作官,即隐居终南山中,以冀征召,时人称之为“随驾隐士”。后果被召入仕。司马承祯也尝隐此山,亦被征召作官。藏用指终南山说:“此中大有嘉处。”承祯说:“仕宦之捷境耳。”后遂以“终南捷境”专指求名利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欲投人处宿。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出处】唐·王维《终南山》。【译注】要想找有人烟的地方投宿,还须隔着溪水向对面的樵夫打听。【全诗】《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注释】太乙:又称太一、太白,终南山主峰。这里代指终南山。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天。海隅(yú):海边。其实终南山根本连不到海边,这是夸张之笔。霭(ǎi):云雾。“分野”句:中峰南北,属于不同的分野。古代天文学家将天空十二星次的位置与地上州郡区域相对应,称某地为某星之分野。中峰:指主峰太乙。变:变化。壑(hè):山谷。殊:不同。人处:有人烟处,即人家、村子。【大意】终南山刺破青天接近天都,山势连绵不尽一直延伸到海边。人行白云中回头望去不见来路,山上的青雾走近了反而看不见了。中峰南北,属于不同的分野,条条山谷间的阴晴都不一样。要想找有人烟的地方投宿,还须隔着溪水向对面的樵夫打听。【全诗鉴赏】一名中南山,又称太乙山。位于唐都长安(即今西安市)南八十里,是秦岭山脉自武功到蓝田县境的总称,包括翠华山、南五台、圭峰山、骊山等。山中物产丰富,有茂密的森林,众多的矿藏。唐代曾于山麓修造漕渠,直抵京师长安,用以转运南山的木材和木炭。山峰峻峭秀丽,如锦绣的画屏,屹立在古长安之南。唐代大诗人王维有《终南山诗》云:“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谷,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山问樵夫。”唐太宗也曾作有《望终南山》一诗:“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叠松朝若夜,复岫缺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又据《新唐书·卢藏用传》载:唐人卢藏用想入朝作官,即隐居终南山中,以冀征召,时人称之为“随驾隐士”。后果被召入仕。司马承祯也尝隐此山,亦被征召作官。藏用指终南山说:“此中大有嘉处。”承祯说:“仕宦之捷境耳。”后遂以“终南捷境”专指求名利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鉴真东渡是唐朝中外交流的重要事件。鉴真,姓淳于,扬州人。他应日本圣武天皇的邀请,由扬州东渡日本,传授佛教。从743年开始,鉴真六次东渡,历经艰险,终于在753年携同弟子24人随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船到达日本。时已年近7旬,从此他便定居在日本奈良。鉴真把律宗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律宗始祖。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传授给他们。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及其弟子主持创建的,它对日本建筑艺术有重要影响。759年,唐招提寺建成,鉴真等僧众搬进居住。从此,鉴真就在寺中讲律授戒。该寺至今还收藏着鉴真和尚的坐像,这是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纪念物。由于日本天皇的重视,鉴真被授予“大曾都”的职务,成为“传戒律之始祖”。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惊人的记忆力,纠正日本佛经中的错漏。鉴真精通医学,尤精本草,他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各种药物,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鉴真在日本留居10年,对中日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日本的建筑、雕塑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日本的风俗也受唐朝影响,如端午节饮菖蒲酒、九月初九的菊酒都是从唐朝传去的。鉴真在日本医学界是备受尊敬的先师。十七八世纪,日本药店在药袋上,还印着鉴真的图像,可见影响之深。
鉴真东渡。推荐。爱诗词网。鉴真东渡是唐朝中外交流的重要事件。鉴真,姓淳于,扬州人。他应日本圣武天皇的邀请,由扬州东渡日本,传授佛教。从743年开始,鉴真六次东渡,历经艰险,终于在753年携同弟子24人随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船到达日本。时已年近7旬,从此他便定居在日本奈良。鉴真把律宗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律宗始祖。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传授给他们。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及其弟子主持创建的,它对日本建筑艺术有重要影响。759年,唐招提寺建成,鉴真等僧众搬进居住。从此,鉴真就在寺中讲律授戒。该寺至今还收藏着鉴真和尚的坐像,这是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纪念物。由于日本天皇的重视,鉴真被授予“大曾都”的职务,成为“传戒律之始祖”。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惊人的记忆力,纠正日本佛经中的错漏。鉴真精通医学,尤精本草,他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各种药物,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鉴真在日本留居10年,对中日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日本的建筑、雕塑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日本的风俗也受唐朝影响,如端午节饮菖蒲酒、九月初九的菊酒都是从唐朝传去的。鉴真在日本医学界是备受尊敬的先师。十七八世纪,日本药店在药袋上,还印着鉴真的图像,可见影响之深。
犀: 本是热带森林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形似牛,所以通称犀牛,它的角坚硬、锐利。故用“犀利”借指武器的锋利。
西汉时,有个官员叫冯奉世,他熟读《春秋》,通晓兵法,遇事果断、坚决,在西域各国名声很大。到汉元帝时,陇西的羌人侵犯边境,冯奉世自告奋勇请求出征,皇帝问冯奉世道:“要平定羌人,你估计需要多少兵马?”冯奉世回答说:“按一般规律: 出兵人数应该是对方的一倍,现在羌人是3万,我们以6万为宜!不过羌人目前的兵器是弓箭长矛之类,并不锋利,这样出兵4万,在一月之内就可以决胜(原文是‘然羌戎弓矛之兵耳,器不犀利,可用四万人,一月足以决’)!”但丞相和御史大夫却坚持只派1万人马,因为目的只是防御而已。到了陇西以后,情况却不是原来估计的那样,羌兵远不止3万。冯奉世立即上书报告实情,请求增兵,汉元帝立刻决定增兵6万。援兵到达以后,冯奉世率兵出击,经过多次激战,把入侵的羌兵赶出了国境。
xili。推荐。爱诗词网。犀: 本是热带森林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形似牛,所以通称犀牛,它的角坚硬、锐利。故用“犀利”借指武器的锋利。西汉时,有个官员叫冯奉世,他熟读《春秋》,通晓兵法,遇事果断、坚决,在西域各国名声很大。到汉元帝时,陇西的羌人侵犯边境,冯奉世自告奋勇请求出征,皇帝问冯奉世道:“要平定羌人,你估计需要多少兵马?”冯奉世回答说:“按一般规律: 出兵人数应该是对方的一倍,现在羌人是3万,我们以6万为宜!不过羌人目前的兵器是弓箭长矛之类,并不锋利,这样出兵4万,在一月之内就可以决胜(原文是‘然羌戎弓矛之兵耳,器不犀利,可用四万人,一月足以决’)!”但丞相和御史大夫却坚持只派1万人马,因为目的只是防御而已。到了陇西以后,情况却不是原来估计的那样,羌兵远不止3万。冯奉世立即上书报告实情,请求增兵,汉元帝立刻决定增兵6万。援兵到达以后,冯奉世率兵出击,经过多次激战,把入侵的羌兵赶出了国境。“犀利”就是冯奉世分析敌情时所用的一个词。后来引申开来,使用的范围较广,可以形容语言、文字、目光等。
【名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郡名,在四川东部。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句意:四川东部的三峡,其中以巫峡为最长最险;两岸的悬崖峭壁上经常有猿猴哀鸣,使人听了泪水沾湿了衣裳。歌谣以峡险猿哀写出了渔人心情的凄恻。现在有的借用这支渔歌来描述旧社会长江上游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推荐。爱诗词网。【名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郡名,在四川东部。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句意:四川东部的三峡,其中以巫峡为最长最险;两岸的悬崖峭壁上经常有猿猴哀鸣,使人听了泪水沾湿了衣裳。歌谣以峡险猿哀写出了渔人心情的凄恻。现在有的借用这支渔歌来描述旧社会长江上游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王国维《水经注校》三四卷1068页)宋黄庭坚《〈竹枝词〉跋》:“古乐府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但以抑怨之音和为数叠,惜其声今不传。”
【诗句】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出处】唐·李白《月下独酌其四》。【译注】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全诗】月下独酌其四[唐]李白,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蟹螯即金液。推荐。爱诗词网。【诗句】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出处】唐·李白《月下独酌其四》。【译注】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全诗】月下独酌其四[唐]李白,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原指刘邦进入咸阳、废除秦法之后,制订的比较简单的三条法令。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曰: 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尔: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反对秦王朝的统治。刘邦起兵响应,称沛公。刘初由项梁领导,后与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同为反秦的主力。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乘隙攻占秦都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后,为收揽民心,便封存了秦朝的珍宝、财物和府库,使吏民的生活同平常一样。之后,刘邦又在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古为军事要地)召集父老,向他们约法三章。谓曰:“父老们很久以来忍受着秦朝的严刑峻法,犯了诽谤罪,全家遭杀戮,几个人在一起有所议论,会被绑赴市曹处斩。我跟诸侯同受楚怀王的约定,谁先进关谁就在关中称王。现在跟父老约定,只有三条法律: 杀人的处死刑,打伤人和盗窃财物的要按照情节轻重处以相当的刑罚。其余秦朝所定的苛法统统废除。”这三章法律,文简事约,合情合理,深受百姓欢迎。
约法三章原文。推荐。爱诗词网。原指刘邦进入咸阳、废除秦法之后,制订的比较简单的三条法令。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曰: 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尔: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反对秦王朝的统治。刘邦起兵响应,称沛公。刘初由项梁领导,后与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同为反秦的主力。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乘隙攻占秦都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后,为收揽民心,便封存了秦朝的珍宝、财物和府库,使吏民的生活同平常一样。之后,刘邦又在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古为军事要地)召集父老,向他们约法三章。谓曰:“父老们很久以来忍受着秦朝的严刑峻法,犯了诽谤罪,全家遭杀戮,几个人在一起有所议论,会被绑赴市曹处斩。我跟诸侯同受楚怀王的约定,谁先进关谁就在关中称王。现在跟父老约定,只有三条法律: 杀人的处死刑,打伤人和盗窃财物的要按照情节轻重处以相当的刑罚。其余秦朝所定的苛法统统废除。”这三章法律,文简事约,合情合理,深受百姓欢迎。现用“约法三章”一语,指订立简明易行的规章制度。
【诗句】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出处】唐·李白《古朗月行》。【意思】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全诗】《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赏析1】“仙人”以下四句,以几个神话传说,写望月升起的过程,突出其优美的形象和神秘性。古代传说,月亮上有仙人和桂树,当它初升时,人们最先看的是仙人的两只脚,继而出现了桂树,直到月亮全圆,才会看到仙人和桂树的全形。“团团”,形容月圆的样子;“白兔捣药”,见之于傅宏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用此典故,更增加了浪漫主义色彩,令人妙不可知,引起好奇和情趣。这几句诗,在内容上是开篇四句诗的扩展和深化,使小时候对月亮的认识有了具体的着落,上下承接,十分自然,连用神话,更加突出月亮形象的美妙无比。【赏析2】“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转笔写有关月亮的传说。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虞喜《安天论》记载:传说月中有仙人和桂树,月亮初升时仅仅看到仙人的两只脚,待月亮升高变圆后才能看到仙人和桂树的全形。这里借神话传说故事暗写月亮从初升到升高的过程。接下二句写诗人对神话传说的诘疑。传说月亮中有白兔捣药的故事,傅玄《拟天问》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面对皎皎明月,看到月中的白兔终年辛劳,捣药不止,不禁心生疑问,白兔捣成的药又是给谁服用的呢?神奇的月亮中该有多少令人难解的疑问啊!以上是诗的上半,抒发了诗人儿时对月亮的美好情愫,充满了天真浪漫的想象,其情绪是欢愉而轻松的。
仙人垂两足。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出处】唐·李白《古朗月行》。【意思】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全诗】《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赏析1】“仙人”以下四句,以几个神话传说,写望月升起的过程,突出其优美的形象和神秘性。古代传说,月亮上有仙人和桂树,当它初升时,人们最先看的是仙人的两只脚,继而出现了桂树,直到月亮全圆,才会看到仙人和桂树的全形。“团团”,形容月圆的样子;“白兔捣药”,见之于傅宏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用此典故,更增加了浪漫主义色彩,令人妙不可知,引起好奇和情趣。这几句诗,在内容上是开篇四句诗的扩展和深化,使小时候对月亮的认识有了具体的着落,上下承接,十分自然,连用神话,更加突出月亮形象的美妙无比。【赏析2】“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转笔写有关月亮的传说。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虞喜《安天论》记载:传说月中有仙人和桂树,月亮初升时仅仅看到仙人的两只脚,待月亮升高变圆后才能看到仙人和桂树的全形。这里借神话传说故事暗写月亮从初升到升高的过程。接下二句写诗人对神话传说的诘疑。传说月亮中有白兔捣药的故事,傅玄《拟天问》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面对皎皎明月,看到月中的白兔终年辛劳,捣药不止,不禁心生疑问,白兔捣成的药又是给谁服用的呢?神奇的月亮中该有多少令人难解的疑问啊!以上是诗的上半,抒发了诗人儿时对月亮的美好情愫,充满了天真浪漫的想象,其情绪是欢愉而轻松的。
过客。推荐。爱诗词网。时: 或一日的黄昏。地: 或一处。人: 老翁——约七十岁,白须发,黑长袍。 女孩——约十岁,紫发,乌眼珠,白地黑方格长衫。 过客——约三四十岁,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衣裤皆破碎,赤足著破鞋,胁下挂一个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 东,是几株杂树和瓦砾;西,是荒凉破败的丛葬;其间有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一间小土屋向这痕迹开着一扇门;门侧有一段枯树根。 (女孩正要将坐在树根上的老翁搀起。)翁——孩子。喂,孩子!怎么不动了呢?孩——(向东望着,)有谁走来了,看一看罢。翁——不用看他。扶我进去罢。太阳要下去了。孩——我,——看一看。翁——唉,你这孩子!天天看见天,看见土,看见风,还不够好看么?什么也不比这些好看。你偏是要看谁。太阳下去时候出现的东西,不会给你什么好处的。……还是进去罢。孩——可是,已经近来了。阿阿,是一个乞丐。翁——乞丐?不见得罢。(过客从东面的杂树间跄踉走出,暂时踌蹰之后,慢慢地走近老翁去。)客——老丈,你晚上好?翁——阿,好!托福。你好?客——老丈,我实在冒昧,我想在你那里讨一杯水喝。我走得渴极了。这地方又没有一个池塘,一个水洼。翁——唔,可以可以。你请坐罢。(向女孩)孩子,你拿水来,杯子要洗干净。(女孩默默地走进土屋去。)翁——客官,你请坐。你是怎么称呼的。客——称呼?——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只一个人。我不知道我本来叫什么。我一路走,有时人们也随便称呼我,各式各样地,我也记不清楚了,况且相同的称呼也没有听到过第二回。翁——阿阿。那么,你是从那里来的呢?客——(略略迟疑,)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翁——对了。那么,我可以问你到那里去么?客——自然可以。——但是,我不知道。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这地方就在前面。我单记得走了许多路,现在来到这里了。我接着就要走向那边去,(西指,)前面!(女孩小心地捧出一个木杯来,递去。)客——(接杯,)多谢,姑娘。(将水两口喝尽,还杯,)多谢,姑娘。这真是少有的好意。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感激!翁——不要这么感激。这于你是没有好处的。客——是的,这于我没有好处。可是我现在很恢复了些力气了。我就要前去。老丈,你大约是久住在这里的,你可知道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么?翁——前面?前面,是坟。客——(诧异地,)坟?孩——不,不,不的。那里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常常去玩,去看他们的。客——(西顾,仿佛微笑,)不错。那些地方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也常常去玩过,去看过的。但是,那是坟。(向老翁,)老丈,走完了那坟地之后呢?翁——走完之后?那我可不知道。我没有走过。客——不知道?!孩——我也不知道。翁——我单知道南边;北边;东边,你的来路。那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也许倒是于你们最好的地方。你莫怪我多嘴,据我看来,你已经这么劳顿了,还不如回转去,因为你前去也料不定可能走完。客——料不定可能走完?……(沉思,忽然惊起,)那不行!我只得走。回到那里去,就没一处没有名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我憎恶他们,我不回转去!翁——那也不然。你也会遇见心底的眼泪,为你的悲哀。客——不。我不愿看见他们心底的眼泪,不要他们为我的悲哀!翁——那么,你,(摇头,)你只得走了。客——是的,我只得走了。况且还有声音常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息不下。可恨的是我的脚早经走破了,有许多伤,流了许多血。(举起一足给老人看,)因此,我的血不够了;我要喝些血。但血在那里呢?可是我也不愿意喝无论谁的血。我只得喝些水,来补充我的血。一路上总有水,我倒也并不感到什么不足。只是我的力气太稀薄了,血里面太多了水的缘故罢。今天连一个小水洼也遇不到,也就是少走了路的缘故罢。翁——那也未必。太阳下去了,我想,还不如休息一会的好罢,像我似的。客——但是,那前面的声音叫我走。翁——我知道。客——你知道?你知道那声音么?翁——是的。他似乎曾经也叫过我。客——那也就是现在叫我的声音么?翁——那我可不知道。他也就是叫过几声,我不理他,他也就不叫了,我也就记不清楚了。客——唉唉,不理他……。(沉思,忽然吃惊,倾听着,)不行!我还是走的好。我息不下。可恨我的脚早经走破了。(准备走路。)孩——给你!(递给一片布,)裹上你的伤去。客——多谢,(接取,)姑娘。这真是……。这真是极少有的好意。这能使我可以走更多的路。(就断砖坐下,要将布缠在踝上,)但是,不行!(竭力站起,)姑娘,还了你罢,还是裹不下。况且这太多的好意,我没法感激。翁——你不要这么感激。这于你没有好处。客——是的,这于我没有什么好处。但在我,这布施是最上的东西了。你看,我全身上可有这样的。翁——你不要当真就是。客——是的。但是我不能。我怕我会这样:倘使我得到了谁的布施,我就要像兀鹰看见死尸一样,在四近徘徊,祝愿她的灭亡,给我亲自看见;或者咒诅她以外的一切全都灭亡,连我自己,因为我就应该得到咒诅。但是我还没有这样的力量;即使有这力量,我也不愿意她有这样的境遇,因为她们大概总不愿意有这样的境遇。我想,这最稳当。(向女孩,)姑娘,你这布片太好,可是太小一点了,还了你罢。孩——(惊惧,退后,)我不要了!你带走!客——(似笑,)哦哦,……因为我拿过了?孩——(点头,指口袋,)你装在那里,去玩玩。客——(颓唐地退后,)但这背在身上,怎么走呢?……翁——你息不下,也就背不动。——休息一会,就没有什么了。客——对咧,休息……。(默想,但忽然惊醒,倾听。)不,我不能!我还是走好。翁——你总不愿意休息么?客——我愿意休息。翁——那么,你就休息一会罢。客——但是,我不能……。翁——你总还是觉得走好么?客——是的。还是走好。翁——那么,你也还是走好罢。客——(将腰一伸,)好,我告别了。我很感谢你们。(向着女孩,)姑娘,这还你,请你收回去。(女孩惊惧,敛手,要躲进土屋里去。)翁——你带去罢。要是太重了,可以随时抛在坟地里面的。孩——(走向前,)阿阿,那不行!客——阿阿,那不行的。翁——那么,你挂在野百合野蔷薇上就是了。孩——(拍手,)哈哈!好!客——哦哦……。(极暂时中,沉默。)翁——那么,再见。祝你平安。(站起,向女孩,)孩子,扶我进去罢。你看,太阳早已下去了。(转身向门。),客——多谢你们。祝你们平安。(徘徊,沉思,忽然吃惊,)然而我不能!我只得走。我还是走好罢……。(即刻昂了头,奋然向西走去。)(女孩扶老人走进土屋,随即阖了门。过客向野地里跄踉地闯进去,夜色跟在他后面。)一九二五年三月二日。【析】《过客》是《野草》中的散文诗剧,作品刻画了一个同旧世界进行彻底决裂,对未来是什么虽感到迷茫,但仍探索着前进,无论遇着什么也决不回头的“过客”形象。这个不顾辛劳跋涉、不计成败得失、始终昂首向前、义无反顾的过客,正是作者“韧性的战斗”的革命精神的写照。鲁迅当时处于封建军阀统治中心北京,深感黑暗势力的浓重,只身奋战的孤独与前途的渺茫;同时又感到战斗不能松懈,必须顽强地坚持下去,故而将思想矛盾通过笔墨表达出来。诗剧的开篇,通过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介绍,奠定了凄凉的基调。在黄昏时分,映入眼帘的是落日夕阳、年逾古稀的老翁、不谙世事的幼女。包围着这两个人物的是荒凉破败的丛葬、枯树根、瓦砾和几株杂树。就在毫不景气的环境中,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无疑成了幽黯氛围中的一个包含渺茫希望的亮点。在这衰败、寂寥的情形下,一个“黑色短衣裤皆破碎,赤足著破鞋,胁下挂一个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的过客出场了。鲁迅很用心地设计了“过客”的出场方向,让这位靠“等身的竹杖”支撑着,按生命规律来说正处于生命力旺盛的、三四十岁的“过客”从太阳升起的方向出场,便给灰暗的氛围注入了“生”的活力。先是小姑娘向东眺望,一定要看一看是谁从瓦砾杂树中走出,表现了小姑娘对新气息的渴求。而老翁却表现出与小姑娘截然不同的态度;“太阳下去时候出现的东西,不会给你什么好处的”。这曾经也是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出,而今坐在夕阳面前的老翁,体验了人间沧桑,在暮年对世间万物的索取已本能地减少了,有的只是世故和麻木。他能凭经验断定,这时的来者决不会是“乞丐”。因此,当过客向老翁讨水喝时,他极善意地吩咐女孩备水,表现了一个“过来人”对尚未“过去的人”的关心和怜爱。从诗剧的发展、叙述,我们不难得知这老翁是从“过客”的队伍中遗落下来的,他能超然地应对着“那前面的声音”,可以泰然地“不理他”,遗忘掉先前呼唤他的声音,冷眼观望“过客”将要走过的路。老翁指点过客,告诫他“不要这么感激,这于你没有好处”。这长者的冷峻,让人感到这坟荒之中的空旷是炼狱的门,让人猜想他当年也是着“黑色短衣裤”的过客,循着“前面的声音”艰难地前行,终因有人关心,而他太“感激”,才抵制住了那声音的呼唤,因而换上黑色长袍留在坟前,裹足不再前行。他为昔日的血足而麻木,在麻木中依稀存有一丝希望,希望有人能穿过他面前的坟地。他鼓励血足的过客:“你也还是走好罢”。看到过客坚强地要走下去时,禁不住祝福“祝你平安”,为自己晚年孤寂、沉闷的生活撒下一抹希望。有着紫色头发,约10岁的女孩儿,是过客和老翁之间的桥梁。她身着“白地黑方格”的长衫,让人觉得这个无瑕的女孩身上,也被沉郁的环境烙上了无法挣脱的阴影。女孩儿善良,对生活和前途充满向往,凭着本性和活力爱着与她同样可人的野百合、野蔷薇,并没有被四周肃杀的凉气桎梏。她好客,对过客真挚地关心。她可以“小心地”为从东方来的过客捧出盛水的木杯,可以为被前方是“坟”而诧异的过客宽心。一句“那里有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常常去玩,去看他们”释去了过客心头的阴云。当得知过客拖着血足要继续前行时,鼓励似地递给过客一片裹伤的布,为过客的拼搏助上自己微薄的力量。这个紫发女孩,在黑长袍的老翁和黑衣裤的过客之间,闪烁着希望的、温馨的微光。这丁香一样的姑娘,无疑是鲁迅心中希望的化身,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在革命低潮时,虽有迷惑,却不放过一丝的希望。鲁迅曾在《〈自选集〉自序》中,对《野草》写作背景作过这样的说明:“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鲁迅新旧思想交替过程中的矛盾、彷徨和苦闷。面对复杂的情况,鲁迅自我解剖了心灵深处的孤寂和迷茫。在《过客》中,作者借不屈不挠、在困苦中奋力前行的过客,抒发了自己对旧社会的无比憎恨,表达了坚持前进但又迷惑的心情。他用“过客”的口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这地方就在前面”,“我只得走”。在完成《过客》的同年5月30日,鲁迅给许广平的信真实地解剖了自己的思想:“我的反抗”,“不过是与黑暗捣乱”,“同我有关的活着,我倒不放心,死了,我就安心,这意思也在《过客》中说过,我是诅咒‘人间苦’而不嫌恶‘死’的,因为‘苦’可以设法减轻而‘死’是必然的事,虽曰‘尽头’,也不是悲哀”。这些文字反映了当时鲁迅写《过客》的矛盾心理。旧思想的遗存妨碍了他正确地认识群众的力量和革命前途,没有同工人和农民取得密切的联系,因而时常产生一种孤军作战的感觉。《过客》正反映了鲁迅这种难以排遣的忧虑和同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决心。“眼光阴沉,黑须,乱发”的过客,一出场就让人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在走近老翁之前,他“暂时踌蹰”,在回答老翁从哪里来的问题时,也是“略略迟疑”地答道“我不知道”。第一个亮相就给人留下了孤茕一身、困顿倔强的强烈印象。鲁迅撰写《过客》时,由于新文化统一战线日趋分化,进步的知识分子一时还没有认清前进的方向,难免抱有苦闷的心情,而鲁迅的苦闷较之他人又尤为深广,所以笔下的“过客”在孤寂的旅程中,全凭“那前面的声音”引导,带着苦闷的心往前走。要到哪里去全然不知,单记得“这地方就在前面”,已经“走了许多路”。当得知再前行必然到“坟”时,难免流露诧异,可“西顾”后,过客竟坦然地“仿佛微笑”,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让人顿生敬意,这看似困顿潦倒的过客,骨子里蕴藏着猛士的热血,保持着战斗的精神,让人为之叫好。过客知道自己的“血不够了”,需要“喝些血”,这是鲁迅当时精神面貌的写照。他局限于“知识圈子”,没有找到生命之源——工农大众,又不愿与那些“退隐”、“高升”的人为伍,只得“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保持着本色,正如过客所说:“不愿意喝无论谁的血。我只得喝些水,来补充我的血”。当老翁劝说过客“还不如休息一会”,“像我似的”,过客有犹豫,但心中那声音又在鼓舞他,于是他斩钉截铁:“不行!我还是走的好。我息不下。”虽说前途渺芒,可毕竟有诱人的呼唤,因了这呼唤,过客执着地拖着流血的双足,谢了紫发女孩的关心和老翁善意的劝导。“昂了头,奋然向西走去”。迎接过客的是令人沮丧的坟地,而过客这种藐视死亡的英雄气概,使诗剧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作者在开篇布景时,设计了一个西望是坟葬的背景,在剧中两次呼应了这一伏笔。老翁指给过客的前途是“坟”,过客大义凛然奔向的是“坟”。两次强调“坟”,不仅做到了首尾照应,而且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思索。鲁迅在《写在〈坟〉后面》中说:“我只确切地知道一个终点,就是:坟。然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无须谁指引。问题是在从此到那的道路。那当然不只一条,我可正不知那一条好,虽然至今有时还在寻求”。这篇散文诗剧篇幅不长,人物只有三个,通过三人之间的对话,传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反映了作者思想深处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的矛盾,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彻底抛弃旧思想的勇气。作者用困顿倔强的过客喻处在矛盾中的自己,荒凉破败的背景喻病态的中国……暗喻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构成了新奇和深远的意境。语言的曲折、句式的重复,更使诗剧蕴意深沉。鲁迅之所以要选择散文诗剧的形式来表现他那一时期矛盾、迷茫的感受,是有他的想法的。鲁迅曾对人说:《过客》一篇,在他脑筋中酝酿了将近十年。但因想不出合适的表现形式,所以总是迁延着,结果虽然写出了,但对于那样的表现手法,还没有感到十分满意。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创作时的严肃、认真,反映了他对自己艺术不断创新、进步的要求。字数:6031作者:苑容宏知识来源:张效民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252-255页.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詩句出處:《蝶戀花》;是宋朝詩人張先的作品。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來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推荐。爱诗词网。“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詩句出處:《蝶戀花》;是宋朝詩人張先的作品。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來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註釋】:獨:①單一;單獨。《史記·高祖本紀》:“項羽欲與漢王獨身挑戰。”《後漢書·崔駰傳》:“蓋高樹靡陰,獨木不林。”②獨自。蘇軾《石鐘山記》:“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③沒有子孫的老人。《禮記·禮運》:“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矜:通“鰥”。)④獨特;特異;與眾不同之處。《論衡·實知》:“有獨見之明,獨聽之聰。”⑤專斷;獨裁。《荀子·臣道》:“故明主好同,而闇主好獨。”(闇:同“暗”。)⑥副詞。1.相當於“隻”、“僅僅”。張溥《五人墓碑記》:“獨五人之皎皎,何也?”2.表示反問,相當於“豈”、“難道”。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獨夫]1.獨身男子。2.殘暴無道為人民所憎恨的統治者。上:(一)①位置在高處的。與“下”相對。《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②等級高或質量好的。《天工開物·飴餳》:“色以白者為上。”③次序或時間在前的。《墨子·七患》:“故雖上世之聖王,豈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古樂府《日出東南隅行》:“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④在上位的君主。《孟子·梁惠王上》:“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⑤由低處往高處。《莊子·逍遙遊》:“摶(tuán)扶搖而上者九萬裡。”⑥去;往。黃宗羲《柳敬亭傳》:“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⑦向前。《戰國策·秦策二》:“三鼓之而卒不上。”(卒:終。)⑧進呈;進獻;送上。《漢書·東方朔傳》:“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⑨出場。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楔子:“正旦扮鶯鶯上。”⑩加;添加。《論語·顏淵》:“草上之風必偃。”(11)塗染。《天工開物·造竹紙》:“先以白礬水染過,後上紅花汁雲。”(12)通“尚”。崇尚。《呂氏春秋·長見》:“尊賢上功。”(二)shǎng上聲,漢語四聲之一。鐘嶸《詩品序》:“至平上去人,則餘病未能。”高:①高。與“低”相對。《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杜荀鶴《春宮怨》:“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重:重疊。)②指高度。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之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③高級;上等;優良。《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④歲數大。《左傳·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⑤高超;高明的。《漢書·晁錯傳》:“對策者百餘人,唯錯為高第。”(對策:對答寫在簡策上的考題。)⑥尊崇。《莊子·盜蹠》:“世之所高,莫若黃帝。”⑦高尚。《韓非子·五蠹》:“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樓:①兩層或兩層以上的房屋。杜甫《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②設在高處的建築,多用作瞭望。《左傳·宣公十五年》:“登諸樓車,使呼宋而告之。”望:①遠望。《左傳·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轍:車轍。靡:倒。)②盼望;期望。曹操《收田租令》:“欲望百姓親附。”《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③聲望;名望。《詩經·大雅·卷阿》:“令聞令望。”④有聲望的人或物。《左傳·昭公十二年》:“吾子,楚國之望也。”⑤怨恨;責怪。《新唐書·劉漢宏傳》:“漢宏恨賞薄,有望言。”⑥祭名。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尚書·舜典》:“望於山川。”⑦農歷每月十五。張溥《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望洋]亦作“望羊”、“望陽”。仰視;遠視。《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若:海神名。)盡:(一)①完畢;沒有瞭。蘇軾《赤壁賦》:“肴核既盡,杯盤狼藉。”《左傳·襄公八年》:“糧食將盡。”②終結;結束。曹丕《典論·論文》:“年壽有時而盡。”李咸用《遣興》:“雨盡晚雲輕。”又終極;達到極點。《禮記·郊特牲》:“仁之至,義之盡也。”成語有“仁至義盡”。李白《遊太山六首》之三:“憑崖覽八極,目盡長空閑。”(八極:極邊遠之地。空閑:空曠。)③竭盡;竭力完成。《宋史·嶽飛傳》:“飛裂裳以背示(何)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④全;所有的。潘嶽《笙賦》:“樂聲發而盡室歡。”⑤副詞。皆;都。《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一坐盡傾。”(滿坐的人都很傾慕。)(二)jǐn盡量。《禮記·曲禮上》:“虛坐盡後,食坐盡前。”(空坐著盡量往後,飲食就坐盡量往前,以免油污弄臟座席。)天:①人的頭部。《呂氏春秋·論人》:“適耳目,節嗜欲,釋智謀,去巧故……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釋:去除。巧故:偽詐。)②天空。王充《論衡·談天》:“察當今天去地甚高,古天與今無異。”《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廬,籠蓋四野。”(穹廬:氈帳。)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周易·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罰。)④天氣;氣候。《呂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則天多沉陰。”⑤自然界。《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莊子·養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傳·成公十六年》:“國之存亡,天也。”⑨依憑;依靠者。《儀禮·喪服》:“夫者,妻之天也。”涯:①水邊;崖。《尚書·微子》:“若涉大水,其無津涯。”(津:渡口。)②邊際;盡頭。《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③止境。袁枚《祭妹文》:“然則抱此無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④方面;區域。古詩《行行重行行》:“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路:①道路;路途。《楚辭·九歌·國觴》:“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②路程。陶潛《桃花源記》:“緣溪行,忘路之遠近。”③途徑;方向。《尚書·洪范》:“無有作惡,遵王之路。”諸葛亮《前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引喻:稱引說話。)④仕途,執政。許棠《講德陳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之八:“當路公卿誰見待?故鄉親友自疑非。”(待:寬容。疑非:懷疑有錯誤。)⑤法度;規則。李華《禦史中丞廳壁記》:“遵王路以整多方。”(王:指先王。)⑥方面;地區。田藝衡《留青日記·賭博》:“蘇常一路尤甚,士大夫歸傢者則開賭坊,蓋避禁也。”(蘇常:蘇州、常州。避禁:避開禁令。)⑦車。《左傳·昭公四年》:“王思舊勛而賜之路。”⑧大。《史記·孝武本紀》:“路弓乘矢。”⑨宋朝和元朝行政區劃名。宋的路約相當於現在的省,元的路約相當現在的地區。
计然之策。推荐。爱诗词网。典源出处《史记·货殖列传》:“昔者越王勾践因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汉书·货殖传》亦有,后段作“范蠡叹曰:“计然之策,十用其五而得意。既以施国,吾欲施之家。’……”释义用法计然是春秋时越国人,相传为范蠡的老师,他向越王勾践提出了一套复兴经济的办法,使得越国富强起来,最后报了吴国的仇。范蠡又用这套办法去经商,也成了巨富。后用此典指国家的致富之道或一般人的谋生手段。用典形式【计然术】明·陈子龙:“手挟计然术,心与烈士同。”【计然策】唐·萧颖士:“且事计然策,将符公冶言。”【计然未用】宋·陈师道:“计然将未用,意得轻全吴。”【谋生后计然】宋·陈与义:“镜中无复故人怜,却愧谋生后计然。”
元稹菊花。推荐。爱诗词网。元稹《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首诗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对菊花做了热情的赞誉。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表现出诗人留连忘返的情态。陶指喜欢种菊花的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引出生花妙句,从菊花在花卉中凋谢得最晚这一平凡的自然现象引出深刻的道理,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董狐直笔。推荐。爱诗词网。典源出处《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释义用法春秋时,晋国的赵穿在桃园杀死晋灵公。当时赵穿的族人赵盾(宣子)正在逃亡,还未出国境,听到这个消息就返回来了。因为赵盾是正卿,因此史官董狐记录说:“赵盾杀国君。”孔子称赞董狐是古代的优秀史官,因为他写史无所避忌。后以此典称颂敢于秉笔直书的史臣。用典形式【董狐笔】唐·杜甫:“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宋·文天祥:“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董狐执笔】宋·苏辙:“董狐执笔何时易,马援征蛮未遽来。”【董狐直笔】宋·黄庭坚:“董狐常直笔,汲黯少居中。”【狐董仗毫端】明·瞿式耜:“逄干思柱后,狐董仗毫端。”【笔挟董狐直】清·唐孙华:“笔挟董狐直,书过袁豹半。”
耶稣降生。推荐。爱诗词网。《新约·马太福音》第1—2章耶稣基督降生的事,记在下面。他母亲马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马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他丈夫约瑟是个义人,不愿意明着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他休了。正思念这事的时候,有主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为他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这一切事的成就,是要应验主借先知所说的话,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译出来,就是上帝与我们同在)约瑟醒了起来,就遵着主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过来,只是没有和他同房,等她生了儿子,就给他起名叫耶稣。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大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希律王听见了,就心里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他就召齐了祭司长和民间的文士,问他们说:“基督当生在何处?”他们回答说:“在犹大的伯利恒。因为有先知记着说:‘犹大地的伯利恒啊,你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因为将来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牧养我以色列民。’”当下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来,细问那里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就差他们往伯利恒去,说:“你们去仔细寻访那小孩子,寻到了,就来报信,我也好去拜他。”他们听了王的话,就去了。在东方所看见的那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头停住了。他们看见那星,就非常欢喜。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就俯伏下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浸药为礼物献给他。博士因为在梦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见希律,就从别的路回本地去了。他们去后,有主的使者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因为希律必寻找小孩子要除灭他。”约瑟就起来,夜间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埃及去。住在那里,直到希律死了。这是要应验主借先知所说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女来。”希律见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发怒,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的男孩,照着他向博士仔细查问的时候,凡两岁以里的,都杀尽了。这就应了先知耶利米的话,说:“在拉玛听见号啕大哭的声音,是拉结哭他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在了。”希律死了以后,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以色列地去。因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约瑟就起来,把小孩子和他母亲带到以色列地去。只因听说亚基老接着他父亲希律作了犹大王,就怕往那里去。又在梦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内去了。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里。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耶稣(希腊文′Iesous)为基督教所信奉的救世主,又称之为基督,意即上帝所差遣的救世主。据《圣经·新约全书》的同观福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所记载: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救赎世人,由圣灵降孕于处女马利亚而取肉身成人,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后,回到故乡开始传布上帝的“福音”,他在门徒中选出十二人与他同行,在加利利和犹太各地传教。他宣称上帝的天国即将来临,人们应当向上帝祈祷并忏悔,相信福音将得救,而不信上帝将被定罪受惩。他因抨击犹太教的当权者,反对墨守某些犹太教的成规,因而遭到当权者仇视,被门徒犹大出卖后被罗马帝国驻犹太总督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3天复活,显现于诸门徒,第40天升天。一些现代神学研究专家认为:耶稣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基督教信仰从很早时期起确实是建立在一个真实的人的死亡和复活上。公元1世纪前后罗马帝国对巴勒斯坦犹太人的残暴统治和血腥镇压,使人们希图从宗教领域去寻求解脱。早在基督教产生之前,流行在巴勒斯坦等地的犹太教就笃信将有上帝的儿子“救世主”降临人间,拯救被奴役的人民免于苦难,早期基督教正是吸收了犹太教的某些教义而逐渐形成的。而传播教义的耶稣则被他的门徒奉为“救世主”,他的言行和传说被记录下来,并经过长期的加工,成为《新约全书》,与犹太教的《旧约全书》一并作为基督教的《圣经》。在《圣经》里,耶稣完全被神化了,他的训诫被认为是上帝的声音,他的医术被传为“神迹”,有关他的重要行动都被看做是在应验先知的预言,这是早期基督徒思想逻辑的反映,在此背景下,我们便不难理解在《福音书》中种种有关应验的话了。《耶稣诞生》故事在西方国家里家喻户晓,就说耶稣的降生已经成为西方最隆重的宗教节日之一,“圣诞节”甚至成为全体公众的节日,并衍生出“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礼物”等许多节日礼仪。《马太福音》中耶稣降生的故事是后世所有有关传说故事的鼻祖,风格平铺直叙而毫无矫饰。平铺直叙而要引人注目,需要很高的表述技巧。故事开始便开门见山地告诉人们:“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未婚先孕,马利亚的未婚夫义人约瑟想不动声色地休了她。这样,一开始就把矛盾冲突提出来,造成一个强烈的悬案,引起读者的极大关注。矛盾的解决则是上帝的使者告诉约瑟:他未婚妻的怀孕是圣灵所为,所生的儿子将要把自己的百姓从苦难中拯救出来。于是约瑟便按照上帝使者的意图,娶了马利亚,生下了耶稣。耶稣之父约瑟在整个故事中着墨不多,然而却勾勒出一个心地善良的普通青年形象。据福音书记载约瑟是一个木匠(或是工匠),在这故事短短的开头有两件事表明了他的为人,其一是当他知道其未婚妻未婚先孕,为保全她的名节,不愿公开羞辱她。其二是当他知道未婚妻怀孕的原委后,改变了要休掉她的念头,而把她娶了过来,并在生下耶稣前,未和妻子同房。因此《马太福音》上称他为“义人”,拿现代的话说就是品德高尚的人。从人物的行为去评价人物的品德是最有说服力的,寥寥几笔远胜于许多空说的赞词。对于宗教人物以不平常的诞生,以示与凡人的不同,这种做法并不少见,我国古代即有简狄吞燕卵生契;鲧腹生鬲;姜嫄履巨人足印而孕,生后稷;清代祖先布库里雍顺为天女佛库伦吞神鹊的红果所生等等,不一而足。耶稣为上帝独子也是信徒们为着宗教宣传需要而添加的,以便号召人们信服,这也符合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按现在的观点分析,耶稣或许身世不为人所知而由后人妄编的,或许是私生子也未可知,我国孔圣人也是其父教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的。耶稣诞生在耶路撒冷以南的伯利恒后,以后的故事便具有一种浪漫的色彩:有几个博士(或称星象家,即有智慧或有魔法的人)在一颗移动的明星带领下,来到耶路撒冷来看“作为犹太人的王”而出生的孩子,并为他献上了礼物。这一情节带来一种神秘而有趣的意境,使人联想到那些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下面的故事充满了紧张和恐怖的情绪:罗马帝国的傀儡希律王得知此事,非常不安,便残忍地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的两岁以内的男孩都杀尽了。只有约瑟在梦中受上帝使者的警告,带着妻儿逃到埃及才幸免于难。希律王在故事中也仅有几句话,然而通过他要博士打探耶稣的住址,并假意说也要去拜他,以及发现被博士欺瞒而大发雷霆,下令屠杀全城婴儿的举动,活脱脱地描绘出一位狡猾、阴险、残暴的君主形象,十分传神。《耶稣降生》故事,历来是宗教艺术的重要题材之一,诗歌、音乐、戏剧都曾广为传播,尤其是绘画作品中表现得更多,如文艺复兴时期乔托的《逃亡埃及》、安哲利科的《受胎告知》、哥德利的《三王行列》、勃台盖尔的《伯利恒虐杀婴儿》等皆为传世名作,圣母与圣婴的题材也是历史美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内容。直至今天,为圣诞节而创作的作品依然层出不穷,可以说圣诞故事不仅是西主,甚至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巨大精神财富。耶稣降生故事在西方的影响是如此深远,甚至最现代的科学技术名词也和它有关。气象学上的“厄尔尼诺”,就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厄尔尼诺”是一种大范围的海洋、气候异常现象。其主要表现为辽阔的表层海水突然异常地增温,同时气候也发生异常变化,如旱涝失调,热带气旋提前到来,大气环流异常等。这种现象在南美许多国家都出现过。这种气候异常现象之所以被命名为“圣婴”,是因为它一般是在圣诞节左右出现的。然而这种“圣婴”的出现并未给人带来节日的快乐,相反给当地渔民带来灾难,影响波及全球。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侯少,碰着痛处的时侯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Dr.O.Dähnh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见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日耳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
狗·猫·鼠。推荐。爱诗词网。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侯少,碰着痛处的时侯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Dr.O.Dähnh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见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日耳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侯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它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现在提起笔来的时侯添出来的,虽然也像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侯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侯。当这些时侯,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狗们在大道上配合时,常有闲汉拿了木棍痛打;我曾见大勃吕该尔(P.Bruegeld.A)的一张铜版画AllegoriederWollust上,也画着这回事,可见这样的举动,是中外古今一致的。自从那执拗的奥国学者弗罗特(S.Freud)提倡了精神分析说——Psychoanalysis,听说章士钊先生是译作“心解”的,虽然简古,可是实在难解得很——以来,我们的名人名教授也颇有隐隐约约,检来应用的了,这些事便不免又要归宿到性欲上去。打狗的事我不管,至于我的打猫,却只因为它们嚷嚷,此外并无恶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还没有这么博大,当现下“动辄获咎”之秋,这是不可不预先声明的。例如人们当配合之前,也很有些手续,新的是写情书,少则一束,多则一捆;旧的是什么“问名”“纳采”,磕头作揖,去年海昌蒋氏在北京举行婚礼,拜来拜去,就十足拜了三天,还印有一本红面子的《婚礼节文》,《序论》里大发议论道:“平心论之,既名为礼,当必繁重。专图简易,何用礼为?……然则世之有志于礼者,可以兴矣!不可退居于礼所不下之庶人矣!”然而我毫不生气,这是因为无须我到场;因此也可见我的仇猫,理由实在简简单单,只为了它们在我的耳朵边尽嚷的缘故。人们的各种礼式,局外人可以不见不闻,我就满不管,但如果当我正要看书或睡觉的时侯,有人来勒令朗诵情书,奉陪作揖,那是为自卫起见,还要用长竹竿来抵御的。还有,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忽而寄给我一个红帖子,上面印着“为舍妹出阁”,“小儿完姻”,“敬请观礼”或“阖第光临”这些含有“阴险的暗示”的句子,使我不化钱便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的,我也不十分高兴。但是,这都是近时的话。再一回忆,我的仇猫却远在能够说出这些理由之前,也许是还在十岁上下的时侯了。至今还分明记得,那原因是极其简单的: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听说西洋是不很喜欢黑猫的,不知道可确;但EdgarAllanPoe的小说里的黑猫,却实在有点骇人。日本的猫善于成精,传说中的“猫婆”,那食人的惨酷确是更可怕。中国古时侯虽然曾有“猫鬼”,近来却很少听到猫的兴妖作怪,似乎古法已经失传,老实起来了。只是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了——“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父。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像自己的捉老鼠一样。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脚色了。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却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它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它上树。”这是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否则从桂树上就会爬下一匹老虎来。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进屋子里睡觉去了。夜色更加黯然;桂叶瑟瑟地作响,微风也吹动了,想来草席定已微凉,躺着也不至于烦得翻来复去了。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昂。猫是饲养着的,然而吃饭不管事。祖母她们虽然常恨鼠子们啮破了箱柜,偷吃了东西,我却以为这也算不得什么大罪,也和我不相干,况且这类坏事大概是大个子的老鼠做的,决不能诬陷到我所爱的小鼠身上去。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我的床前就帖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我想,能举办这样大仪式的,一定只有我所喜欢的那些隐鼠。现在是粗俗了,在路上遇见人类的迎娶仪仗,也不过当作性交的广告看,不甚留心;但那时的想看“老鼠成亲”的仪式,却极其神往,即使像海昌蒋氏似的连拜三夜,怕也未必会看得心烦。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然而仍然只看见几个光着身子的隐鼠在地面游行,不像正在办着喜事。直到我熬不住了,怏怏睡去,一睁眼却已经天明,到了灯节了。也许鼠族的婚仪,不但不分请帖,来收罗贺礼,虽是真的“观礼”,也绝对不欢迎的罢,我想,这是它们向来的习惯,无法抗议的。老鼠的大敌其实并不是猫。春后,你听到它“咋!咋咋咋咋!”地叫着,大家称为“老鼠数铜钱”的,便知道它的可怕的屠伯已经光降了。这声音是表现绝望的惊恐的,虽然遇见猫,还不至于这样叫。猫自然也可怕,但老鼠只要窜进一个小洞去,它也就奈何不得,逃命的机会还很多。独有那可怕的屠伯——蛇,身体是细长的,圆径和鼠子差不多,凡鼠子能到的地方,它也能到,追逐的时间也格外长,而且万难幸免,当“数钱”的时候,大概是已经没有第二步办法的了。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检吃些菜渣,舐舐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舐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我听父亲说过的,中国有一种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发亮的。它睡在笔筒里,一听到磨墨,便跳出来,等着,等到人写完字,套上笔,就舐尽了砚上的余墨,仍旧跳进笔筒里去了。我就极愿意有这样的一个墨猴,可是得不到;问那里有,那里买的呢,谁也不知道。“慰情聊胜无”,这隐鼠总可以算是我的墨猴了罢,虽然它舐吃墨汁,并不一定肯等到我写完字。现在已经记不分明,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但对于它们纵使怎样战胜,大约也算不得一个英雄;况且中国毕生和猫打仗的人也未必多,所以一切韬略,战绩,还是全都省略了罢。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这确是先前所没有料想到的。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样一个感想,但和猫的感情却终于没有融和;到了北京,还因为它伤害了兔的儿女们,便旧隙夹新嫌,使出更辣的辣手。“仇猫”的话柄,也从此传扬开来。然而在现在,这些早已是过去的事了,我已经改变态度,对猫颇为客气,倘其万不得已,则赶走而已,决不打伤它们,更何况杀害。这是我近几年的进步。经验既多,一旦大悟,知道猫的偷鱼肉,拖小鸡,深夜大叫,人们自然十之九是憎恶的,而这憎恶是在猫身上。假如我出而为人们驱除这憎恶,打伤或杀害了它,它便立刻变为可怜,那憎恶倒移在我身上了。所以,目下的办法,是凡遇猫们捣乱,至于有人讨厌时,我便站出去,在门口大声叱曰:“嘘!滚!”小小平静,即回书房,这样,就长保着御侮保家的资格。其实这方法,中国的官兵就常在实做的,他们总不肯扫清土匪或扑灭敌人,因为这么一来,就要不被重视,甚至于因失其用处而被裁汰。我想,如果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正在研究而且推敲。一九二六年二月二十一日。【析】本文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第一篇,写于1926年2月21日。当时,围绕“女师大”学潮,鲁迅同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现代评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使他们“麒麟皮下露出马脚”。在这种背景下写作的《朝花夕拾》,虽是重提旧事,却具有现实意义。这篇散文表面上似在写猫、狗、鼠,实质上是托物喻人,借动物画出反动派及其奴才的嘴脸,抒发自己强烈的爱憎之情,闪现着社会批判的锋芒。文章的第一部分自“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写起,揭露了“现代评论派”说鲁迅“仇猫”因而诬蔑他是狗的恶毒用心,然后借查考狗猫成仇的“动机”,以覃哈特博士《自然史底国民童话》一书中狗猫结怨的解释,巧妙地将“现代评论派”的先生们和“没眼力”的狗等同起来,从而推翻了他们立论的根据。接下去,鲁迅将“现代评论派”与动物相比,指出:“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侯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形象地揭露了这伙说假话、干坏事、搞阴谋诡计的伪君子禽兽不如的真面目,表达出对他们的厌憎。第二部分谈到仇猫的原因,作者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是这种动物的性情与别的猛兽不同,“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是它有“一副媚态”。文中用生动的语言,勾划出“猫”的嘴脸和灵魂,概括出“猫”的本质特征,使这一动物形象远远超出了自身的自然属性,让人明确地领悟到它所包藏的社会内涵。第三部分追述了仇猫的远因。作者告诉我们其理由很简单:“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文中记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夏夜纳凉之时,祖母讲了关于猫与老虎的故事,猫曾是老虎的先生,当虎学到本领想杀掉猫的时侯,猫却因留有一手而幸免,这使幼年的鲁迅对猫的狡猾有了认识。接着又引出对鼠的叙写,鲁迅厌恶“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大个子的老鼠”,而对于人无伤害的“只有拇指那么大”的弱小者——隐鼠,则同情和喜爱。当他听到自己救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被猫吃去了”以后,即刻使他“愤怒而且悲哀”,决心与猫为敌,他写道:“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童年的这种心态,充分表现出鲁迅对弱小的怜悯和对强暴的仇恨。后来虽然意外地得知隐鼠不是猫所伤,但他和猫的感情“始终没有融合”。到了北京以后,因为猫伤害了兔的儿女们,“旧隙夹新嫌”,作者对猫更加仇恨,表示绝不心慈手软,这里既总括了全文,也照应了全篇。虽然作者运用曲笔,说现在自己“已经改变态度,对猫颇为客气”,但鲁迅对猫的态度是没有改变的,也是不会改变的。由上看出,这篇散文前三部分通过回顾说明自己何以“仇猫”和怎样“仇猫”,第四部分则表明今后仍然“仇猫”。虽然篇名为《狗·猫·鼠》,实际上主要在写猫。作者运用“取类型”的手法,刻画了“猫”这个艺术典型,使这个反面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凡是对当时的阶级斗争有所了解的人,一看就知道这绝非是一般写猫的科普文章,而是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豢养的“现代评论派”先生们的形象的写照,“猫”的坏脾气、媚态、好嚷嚷和妖气鲜明地概括出反动派御用文人的特征。运用以动物喻人的手法,作者将心中的爱憎外化了,具象化了,从而超出具体的事和物而富于象征意味,使作品更加深刻含蓄,更加耐人咀嚼,因而艺术生命更加久远绵长。著名散文家李广田在《谈散文》一文中曾经说过:“散文的特点就是‘散’”。这篇散文也具有“散”的特点,它以多维方式来表现意向,章法活,笔法随,联想远,但又“散”而不乱,“形”散而“神聚”。从结构上看,本文谋篇布局灵活,穿插联接,跌宕腾挪,富于变化。全篇主要写猫,但在文章的开头也写了狗,引出覃哈特关于狗猫成仇的童话。在追述“仇猫”原因时,先近后远,现实与回忆紧密结合,层次清楚。其中谈到“仇猫”的远因时,适时插入对鼠的叙写,回忆了对小隐鼠的喜爱和对猫的仇恨,这些自然都同刻划猫的形象有关。但有时,作者也宕开一笔由老鼠而写到屠伯蛇,有一回,一只隐鼠被蛇咬伤了,自己救活了它,平时让它在饭桌上“检吃菜渣”,放在书桌上“舔吃墨汁”,接下去又提到专食余墨,“全身的毛漆墨而且发亮”的墨猴。这些看起来似乎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但却与下文得知猫伤害了隐鼠后使他“愤怒而且悲哀”直接相连,而且这些绘声绘色的叙述,也为全文增添了不少情趣。可见全篇章法活泼,结构虽“散”,但处处紧扣“仇猫”这一问题在写,作到了“散”中有序,“散”中有理。再看笔法。散文笔法通常以叙述为主,但这篇散文在行文中,作者兴之所至,常夹以议论、描写和抒情,使作品既呈现出自然的韵味,也隐寓作家对现实生活的针砭。文章的前半部分明显具有杂文特色,篇首以议论破题,提出“仇猫”问题,摆出论敌的观点,但并未像杂文一样的去驳斥,只是将“名人名教授”“逻辑”的奥义昭示于众,以引出下面对狗猫成仇“动机”的查考。紧接着,文章借“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的诙谐说法,用叙述和描写语言引出覃哈特的童话,并加以评论。然后又借题发挥,将人禽对比,大发议论,指出“现代评论派”之流诬蔑别人是禽兽,其实他们连禽兽都不如,并以“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作喻,予以辛辣的讽刺,尽情抒发了对这伙伪君子的愤懑之情。下面对“仇猫”原因的叙说,仍是边叙边议,既维肖维妙地刻划了猫的形象,也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他们的奴才走狗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即使是在回忆童年旧事的时侯,也仍在叙述中不时插入议论和描写。比如在写到“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大个子老鼠”时,作者这样描写:“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昂。”形象中透出犀利,幽默中孕含着憎恶。当叙述到自己心爱的小隐鼠据说被猫吃了时,接着用两句议论表明对猫的愤恨和复仇的心理。在叙述中间以议论和描写,有时看似散漫,但始终未离中心,它们既能使行文活泼,错落有致,又能使作品的思想和感情得到升华。这篇散文的“形”散,还表现在联想远。作家的思路纵横驰骋,“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例如作者由自己的小说《兔和猫》谈到“现代评论派”陈西滢等人说他“仇猫”而诬蔑他是狗这“逻辑”的奥义,从憎恶猫配合时嗥叫嚷嚷,闹得人心烦,想到海昌蒋氏在北京举行的婚礼,由童年对猫没有什么好感引起祖母讲猫与虎的故事,由“老鼠成亲”想到人类的迎娶仪式以及海昌蒋氏的连拜三夜,由小隐鼠舔食墨汁回想起父亲说过的笔筒里的小墨猴,由对付猫捣乱的办法联系到中国官兵对付土匪的方法等,都是由联想将这些广泛而丰富的材料串在一起,织成艺术的彩锦。鲁迅处处紧扣主题,将它们统一于“仇猫”这一中心之下,“仇猫”成为各种联想的连结点,使作品“形”散而“神”不散,成为一个严谨的整体。字数:7803作者:尹鸿禄知识来源:张效民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273-276页.
三四文。推荐。爱诗词网。原文开元1初,上励精2理道3,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4,物殷5俗阜6,安西7诸国,悉平为郡县。自开远门8西行,亘地万余里,入河湟9之赋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其瑞10叠应,重译11麋至,人情欣欣然,感登岱告成12之事。上犹惕励不已,为让者数四焉。是时,刘晏年八岁,献《东封书》13。上览而奇之,命宰相出题,就中书试验。张说、源乾曜14等咸宠荐。上以晏间生15秀妙,引晏于内殿,纵六宫16观看。贵妃坐晏于膝上,亲为晏画眉总丱髻17,宫中人投果遗花者,不可胜数也。寻拜晏秘书省正字18。选自《开天传信记》注释1.开元:唐玄宗的年号。2.励精:励精图治,振奋精神,努力治理好国家。3.理道:理,学理,道,治国的道理。4.河清海晏:黄河的水清了,海上的波涛也平静了,这是中国古人表达天下太平的一种方法。5.殷:富足。6.阜:肥大,硕大,丰富。7.安西:唐代方镇名。治所在安西都护府,统辖龟兹、疏勒、于阗、焉耆等国,当时称四镇。8.开远门:长安城的西城门。9.河湟:河,黄河。湟,湟水,黄河上游支流,在青海省东部,此处泛指青海甘肃等西北地区。10.瑞:吉祥。11.重译:展转翻译。因为中国的国土辽阔,所以各地的语言不尽相同,要沟通需要翻译,因此,“山川以远,习俗不齐,言语不同,重译乃通”。12.登岱告成:中国旧时习俗,皇帝登山,拜天地,告诉国家成就。岱,泰山。13.东封书:即封禅书。皇帝登上泰山,祭天地为封,又泰山在东边,故名东封。14.张说、源乾曜:都是人名。15.间生:即间气生。英雄豪杰,生于田地之间秉承一股特殊的气质,叫作间气。16.六宫:皇帝的后妃居住的地方。17.总丱髻:孩子的发髻,呈两只角状,称结。18.秘书省正字:秘书省,官府名,正字,主管文件、奏章等。释义开元初年,唐玄宗励精图治,决心把国家治理好。将遗留下的所有弊政,全部革除。只六七年时间,国家得到了很好的治理。生产发展了,物质丰富了,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很满足,民风也很淳朴。安西各国纷纷纳降,改称郡县。从长安的开远门向西延伸,国家的疆域长达万里余,河隍一带也都纷纷向朝廷纳贡。全国各处的仓库物资十分丰富,在籍的户口约有一千万户,一斗米的售价仅三四文钱。成年人不知道军队是干什么用的,东西丢在了路上,没有人捡走,出门远行也不需要带太多的干粮。新气象频频出现,全国各地的翻译很多,中华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沟通也很方便,人们的心情非常舒畅。玄宗登泰山,祭拜天地,告诉国家的成就,人们都很感动。但玄宗仍然激励自己,一再地表示谦虚,说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当时,刘晏才八岁,向皇帝献上了《东封书》,玄宗看后,觉得很稀奇,就要宰相出题,在中书省检验。张说、源乾曜等人都很喜爱他,也向玄宗推荐。玄宗见到刘晏天生聪敏,就将他叫到内宫,并让内宫的嫔妃都来观看。贵妃们让刘晏坐在腿上,替他画眉毛,梳头发,宫里的人们纷纷向他投来鲜花和水果。此后过了没多久,玄宗就让刘晏做了秘书省正字的官。
赠别诗两首。推荐。爱诗词网。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二月,杜牧由淮南节度府掌书记转监察御史,离开扬州,奔赴长安。这两首诗是留赠扬州某歌女的,诗人时年三十三岁。至于歌女为谁,已不得而知。第一首重在赞美,写得极为流畅坦荡。歌女之美,可写者多。诗人避开服饰、容貌等常见的描写,而突出这位歌女的风姿:娉娉袅袅,显得那么轻盈、婀娜,仿佛她正在诗人面前扭转身段,甚或款款而来。之所以如此动人,原来这位歌女正处在“十三余”之妙龄。因此,其风姿流露着天真、活泼,非徐娘可比。面对如此歌女,诗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早春二月初露枝头的豆蔻花,此花春末开放,色淡红,极鲜艳,二月初正是含苞欲放之时,两相比照,歌女之神采更为飞扬。描写了风姿神采,这位歌女的可爱已令人神往。诗人情犹未已,随即发出由衷的赞叹:在骀荡的春风中,在繁华的十里长街上,即使将所有的珠帘卷起,让所有美人露面,也没有一个比得上她的。《唐阙史》曾写到扬州“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诗人描写“珠帘”,为的是突出女子之美;极写“十里”,为的是突出女子之多;点明“春风”,上扣“二月初”,为的是突出美女展露风情之美好时令。如此层层铺展,最后以“总不如”三字收结,诗人对这位歌女的赞叹,已无以复加;诗人对这位歌女的钟爱,也表白无遗。第二首重在惜别。写得比较含蓄蕴藉。诗人对这位歌女如此钟爱,但是重任在身,不得不马上离别,其难分难舍之情,可以想见。诗人在表现上又煞费苦心。他不再从自己的角度着眼,而是从自己和歌女双方落笔了。诗以感喟起笔,寓叙于议:多情却似总无情。先肯定彼此之“多情”,唯其多情,表现出来的却象是“无情”似的。一个“总”字,下得那么绝对,仿佛无一例外。这一感喟,蕴含了多少人生的体验和生活的哲理。以“无情”写“多情”,正说明多情到了难以复加的程度。为什么这么说呢?诗人接着以具体的情景作回答:彼此捧着酒杯,默然无语,想强装笑颜来宽慰对方,但总觉得强装不出来。表面看来,这不是显得太“无情”了吗?其实,这正是深心太“多情”的缘故。惟其“多情”,才出现“笑不成”的尴尬局面:彼此黯然销魂,惨然伤情。一个“惟”字,表示舍此无他,情味更浓。这种相反相成的手法,将难分难舍的情感表现得更加委宛曲折,也更加深切动人。如果说诗人不以“哭不成”而以“笑不成”来表现别情,已令人折服,那么,借蜡烛以象征别情,衬托别情,更显得新颖别致。蜡烛“有芯”,点燃后会有蜡泪下流,在诗人意念上,宛如蜡烛“有心”,在为即将分别的一对情人垂泪。“惜别”,乃人之常情,现在移于蜡烛,并借“芯”谐“心”,使蜡烛也富于人情。一方是情人“笑不成”,一方是“蜡烛垂泪”,并比之中,相映之下,虽然不写情人垂泪,而垂泪之状如见;蜡烛尚能“替人”垂泪,则情人垂泪当更多,诗的感情更深一层。蜡烛垂泪,直到天明。则情人垂泪时间之长,不言自明;其天明时揪心的痛苦,亦可想见。于邺《扬州记梦》载:“牧少隽,性疏野放荡,虽为检刻,而不能自禁。”从这两首诗作来看,当属不虚。这两首诗寓真情于形象之中,既独立成篇,又浑然一体。在表达真情上是一致的:不流于轻薄,显得倩丽而高雅。在表现手法上又是有别的:第一首暗中作比,极力夸张,既有实写,又有虚拟,其烘托比照,使形象异常鲜明;第二首议论陡起,移情于境,既诉诸言内,又诉诸言外,充分调动了语言的抒情性、启发性和暗示性,给人以无穷的联想。诗人有自己的艺术追求,这就是诗情美和意境美的创造。诗人注意到总体风格,这就是情韵缠绵、豪宕艳丽的特点。在林林总总的惜别遗赠之作中,此诗可谓别具一格。钟嵘称张茂先惜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喻凫尝谒杜紫微,不遇,乃曰:“我诗无绮罗铅粉,宜不售也。”……子美“并蒂芙蓉木自双”,“水荇牵风翠带长”,退之“金钗半醉坐添香”,牧之“春风十里扬州路”,谁谓不可入黄钟官耶?(黄彻《巩溪诗话》卷三)
原南海子。推荐。爱诗词网。南海子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代南海子原文红桥夹岸柳平分,雉兔年年不掩群。飞放何须烦海户,郊南新置羽林军。诗词问答问:南海子的作者是谁?答:纳兰性德问:南海子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问:南海子是什么体裁?答:七绝问:纳兰性德的名句有哪些?答:纳兰性德名句大全纳兰性德南海子书法欣赏南海子书法作品
绿杨芳草。推荐。爱诗词网。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作者:钱惟演 朝代:宋代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原文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已先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鉴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行樽,今日芳樽惟恐浅。诗词问答问: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的作者是谁?答:钱惟演问: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问: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是什么体裁?答:词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书法欣赏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书法作品译文和注释译文城上春光明媚莺啼燕啭,城下碧波荡漾,波涛拍打着堤岸。绿杨芳草几时才会衰败?我泪眼迷蒙已是愁肠寸断。人到晚年渐觉美好情怀在衰消,面对鸾镜惊讶昔日年轻容颜已改。想当年曾因多病害怕饮酒,而如今却唯恐酒杯不满。注释玉楼春:词牌名。《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亦称“木兰花”、“春晓曲”、“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莺语:黄莺婉转鸣叫好似低语。拍岸:拍打堤岸。鸾镜:镜子。古有“鸾睹镜中影则悲”的说法,以后常把照人的镜子称为“鸾镜”。朱颜:这里指年轻的时候。芳尊:盛满美酒的酒杯,也指美酒。诗文赏析 此词写得“词极凄婉”,处处流露出一种垂暮之感。 词在上片前两句写景,意思只是说,城头上莺语唧唧,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是一派春景。作者在这里是借景抒情,而不是因景生情,因此用粗线条勾勒春景,对于后面的遣怀抒情反而有好处,因为它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喧宾夺主在毛病。另外,作者对景物描写这样处理,仍有一番匠心在。首先,这两句是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描绘春景,这就给人以动的感觉。其次,又斟酌字句,使两句中的听觉与视觉形成对比,看的是风光、烟波之类,显得抽象朦胧;听的是莺语、涛声,显得具体真切。这样的描写,正能体现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并非着意赏春,而是一片春声在侵扰着他,使他无计避春,从而更触发了满怀愁绪。况周颐在《惠风词话》中有一段颇有见地的话:“词过经意,其蔽也斧琢;过不经意,其蔽也褦襶。不经意而经意,易;经意而不经意,难。”钱惟演的这两句正是进入了“经意而不经意”的境界。 下面两句开始抒情,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我则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用芳草来比喻忧愁的词作很多,如“芳草年年与恨长”(冯延巳《南乡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些句子都比钱惟演的来得深婉,但同时又都没有他来得凄婉。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这两句是由上面两句对春色的描写直接引发的,由景入情,并且突作“变徵之声”,把词推向高潮,中间的过渡是很自然的。 下面的前两句仍是抒情,这比上片更为细腻,“情怀渐觉成衰晚”,并不是虚写,而是有着充实的内容。钱惟演宦海沉浮几十年,能够“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见欧阳修《归田录》),靠的就是刘太后,因此,刘太后的死,对钱惟演确实是致命的一击。一贬汉东,永无出头之日,这对于一生“雅意柄用”的钱惟演来说,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痛苦,当时的情怀可想而知。“鸾镜朱颜惊暗换”,亦徐干《室思》诗“郁结令人老”之意,承上句而来。人不能自见其面,说是镜里面而始惊,亦颇入情。这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来感叹老之已至,充满了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精粹,收得极有分量,使整首词境界全出。用酒浇愁是一个用滥了的主题,但这是运用得却颇出新意,原因正在于作者捕捉到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形成强烈对照,写得直率。以全篇结构来看,这也是最精彩的一笔,使得整首词由景入情,由粗及细,层层推进,最后“点睛”,形成所谓“警策句”,使整首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境。有人曾经把这两句同宋祁的“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加以比较,认为宋祁的两句更为委婉(见杨慎《诗品》)。这固然有些道理,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两首词所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宋祁是着意在赏春,尽管也流露出一点“人生易老”的感伤情绪。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明快的。而钱惟演则是在因春伤情,整首词所抒发的是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从这点说,两者各得其妙。其实,词写得委婉也好,直露也好,关键在于一个“真”字。“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蕙风词话》卷一)这是极有见地的议论。 这首遣怀之作,在遣词造句上却未脱尽粉气,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等,颇有几分像“妇人之语”实际上它只是抒写作者的政治失意的感伤而已,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一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