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人。推荐。爱诗词网。长乐坡送人,赋得愁字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长乐坡送人,赋得愁字原文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东西接御沟。终日坡前恨离别,谩名长乐是长愁。诗词问答问:长乐坡送人,赋得愁字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问:长乐坡送人,赋得愁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白居易长乐坡送人,赋得愁字书法欣赏长乐坡送人,赋得愁字书法作品
《沧浪诗话•诗评》:“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少陵如节制之师。”所谓节制之师,是说老杜诗歌严整且有法度可循。陈俊卿《石溪诗话•序》也说:“杜子美诗人冠冕,后世莫及。以其句法森严,而流落困踬之中,未尝一日忘朝廷也。”句法森严也是就这一点来说的。而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将兵无部伍行阵,治兵极为简易灵活。无部伍行阵是与节制之师相对而言的。严羽说太白诗法如李广,很显然是指其诗法无一定规则、变化多端。如严羽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巧如蚕,活如龙,回身作茧,嘘气成云,不由造得。是歌须看其主、伴变幻。题立‘峨眉'作主,而以‘巴东'、‘三峡'、‘沧海'、‘黄鹤楼'、‘长安陌'与‘秦川'、‘吴越'伴之,帝都又是主中主;题用‘月'作主,而以‘风'、‘云'作伴,‘我'与‘君'又是主中主。回环散见,映带生辉,真有月印千江之妙,非拟议所能学。”是指其诗法的变化。(一)下字之法《沧浪诗话•诗评》云:“下字贵响,造语贵圆。”指出作诗下字应有力度。如评李白《山人劝酒》诗云:“‘歘起'二字有大海回澜之力。”评《献从叔当涂宰阳冰》云:“‘精'、‘气'字佳,‘精'字更难下。‘激昂'与‘协'字俱有力,有身分。”此等力量,他人绝难企及。再如,评《白紵辞》:“‘歌吹'着‘濛'字,不独曛色迴翔,亦觉音响润泽。”评《月夜听卢子顺弹琴》云:“一毫不做,而‘夜'字安,顿觉异。”此为一字之法。评《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云:“以‘岂'、‘初'二虚字见卷舒。”则为下虚字之法。在下字之法上,《沧浪诗话•诗评》又提出:“《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一连六句,皆用叠字,今人必以为句法重复之甚。古诗正不当以此论之也。”颇为关注叠字的运用,并指出宋人以连用叠字为句法繁复的观念是错误的,因《古诗十九首》正有此法。事实上,这种连用叠字之法并不首见于《古诗十九首》,而始于《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秽秽,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李白诗歌中也多有连用叠字的现象。如,《秋浦歌》中“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对此,严羽评:“‘山山'、‘涧涧'可学,‘千千'、‘万万'不可学。”评《飞龙引》:“多叠语,如儿谣。”再如,《上三峡》:“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以三朝、三暮做叠,殊为别致,造成声情无尽的效果。严羽评之:“从谣音再叠,情似《阳关》。”(二)句法、章法关于诗歌中的句法,《沧浪诗话•诗法》云:“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由此可见,严羽特别注意李白诗歌的起句及结句之法。如,他评《古朗月行》:“起手点趣。”评《拟古十二首•涉江弄秋水》:“只须起四句,成古乐府。”评《对酒忆贺监二首•狂客归四明》:“起句只一颠倒,有风雅之格。”评《劳劳亭》:“起句一口吸尽。”评《月下独酌四首•天若不爱酒》:“起四句极豪率,却极雅蕴。”评《鹦鹉洲怀祢衡》:“起二句好眼孔、好识力,能不遂常见。”均着眼于起句。而关于诗中句法,严羽评《白头吟》:“东流、落花句与上宁同、不忍句相呼应。欢则愿死聚,怨则愿生离,皆钟情语。”指出,“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句与“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句相互呼应。评《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剑阁重关蜀北门》:“以中一句对上二句,以下一句收三句,是一法。”评《临江王节士歌》:“本《骚》‘洞庭始波木叶下'来,一变为此,再变为‘洞庭始波木叶微'说,增趣转多,初味欲散,醍醐酥酪当细辨之。”在诗歌创作中,起句与结句最难,而结句要以不著迹为佳,明谢榛《四溟诗话》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馀。”即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严羽评李白《蜀道难》:“一结言尽意无尽。”《鞠歌行》:“结末谓举世不足与目遇也,寄慨超远。”《梁甫吟》:“看结句更知用意之妙。”《游谢氏山亭》:“起语情甚别。末四句亦堪作绝。”李白诗歌章法亦多变化。严羽评李白《口号赠徵君鸿》:“将头作尾,亦复无首无尾。此格甚异,若以为犯,必非知诗者。”此诗以陶渊明、梁鸿起;以杨伯起做结,却都旨在赞美隐逸高士的情怀,因此严羽评其无首无尾。再如,《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此格如常山蛇,首尾与中皆相应。”陈善《扪虱新话》解释了何为常山蛇势:“桓温见《八阵图》曰:‘此常山蛇势也。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俱应。'予谓此非特兵法,亦文章法也。文章亦要宛转回复,首尾俱应,乃为尽善。”于此,李白诗歌章法之妙可窥一斑。他评《五松山送殷淑》:“篇章秀特,不作顺流而下。於己法中亦稍异。”评《赠汪伦》:“才子神童出口成诗者多如此,前夷后劲。”等文句,也可窥见李白诗歌章法确实如李广将兵,不循成例而多变化。(三)使事宋人以才学为诗的表现之一是在诗歌中大量用典,并标榜以“无一字无来处”。严羽批评了这种极端现象。《沧浪诗话校释•诗辩》指出,“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於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沧浪诗话校释•诗法》又提出:“押韵不必有出处,用字不必拘来历。”“不必拘来历”是严羽所提倡的,他在评点李白诗歌时反复论证了这一观点。如,评《胡无人》诗“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句:“若言‘雪照天兵'便寻常,正不必引释出处,一有来历反无味矣。”“雪照天兵”为常格,而李白偏说“天兵照雪”,使其诗句别具一种英爽之气,因此,严羽认为大可不必引释其出处,因为一有来历反觉无味,洵为知言。此外,评《古风•大雅久不作》中:“‘秋旻'有眼,若读《尔雅》太熟,但认作有来历,非知诗者矣。”评《春日行》云:“‘弦将手语'四字无所本,不嫌造,此,真天才。”评《凤台曲》诗“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迎”句:“‘借'字不必有来历,然不觉其尖凿,所以为佳。”但是,严羽并不反对诗歌中的精准用事,以及能与作者情性相应的典故。如,《古风•抱玉入楚国》诗:“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此诗用卞和向楚君献璧而良宝见弃之事抒发忠臣遭谤和怀才不遇的感愤,用事与诗旨泯然相契。因而,严羽评此诗时,云:“用事如此,方有论、有情、有识。”再如,他评《拟古•月色不可扫》:“一结用费长房事,乃入浑冥。”评《赠裴司马》“用裴书则事,如此酝藉。”等,都是李白诗歌用典之善者。
天兵照雪。推荐。爱诗词网。《沧浪诗话•诗评》:“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少陵如节制之师。”所谓节制之师,是说老杜诗歌严整且有法度可循。陈俊卿《石溪诗话•序》也说:“杜子美诗人冠冕,后世莫及。以其句法森严,而流落困踬之中,未尝一日忘朝廷也。”句法森严也是就这一点来说的。而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将兵无部伍行阵,治兵极为简易灵活。无部伍行阵是与节制之师相对而言的。严羽说太白诗法如李广,很显然是指其诗法无一定规则、变化多端。如严羽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巧如蚕,活如龙,回身作茧,嘘气成云,不由造得。是歌须看其主、伴变幻。题立‘峨眉'作主,而以‘巴东'、‘三峡'、‘沧海'、‘黄鹤楼'、‘长安陌'与‘秦川'、‘吴越'伴之,帝都又是主中主;题用‘月'作主,而以‘风'、‘云'作伴,‘我'与‘君'又是主中主。回环散见,映带生辉,真有月印千江之妙,非拟议所能学。”是指其诗法的变化。(一)下字之法《沧浪诗话•诗评》云:“下字贵响,造语贵圆。”指出作诗下字应有力度。如评李白《山人劝酒》诗云:“‘歘起'二字有大海回澜之力。”评《献从叔当涂宰阳冰》云:“‘精'、‘气'字佳,‘精'字更难下。‘激昂'与‘协'字俱有力,有身分。”此等力量,他人绝难企及。再如,评《白紵辞》:“‘歌吹'着‘濛'字,不独曛色迴翔,亦觉音响润泽。”评《月夜听卢子顺弹琴》云:“一毫不做,而‘夜'字安,顿觉异。”此为一字之法。评《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云:“以‘岂'、‘初'二虚字见卷舒。”则为下虚字之法。在下字之法上,《沧浪诗话•诗评》又提出:“《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一连六句,皆用叠字,今人必以为句法重复之甚。古诗正不当以此论之也。”颇为关注叠字的运用,并指出宋人以连用叠字为句法繁复的观念是错误的,因《古诗十九首》正有此法。事实上,这种连用叠字之法并不首见于《古诗十九首》,而始于《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秽秽,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李白诗歌中也多有连用叠字的现象。如,《秋浦歌》中“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对此,严羽评:“‘山山'、‘涧涧'可学,‘千千'、‘万万'不可学。”评《飞龙引》:“多叠语,如儿谣。”再如,《上三峡》:“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以三朝、三暮做叠,殊为别致,造成声情无尽的效果。严羽评之:“从谣音再叠,情似《阳关》。”(二)句法、章法关于诗歌中的句法,《沧浪诗话•诗法》云:“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由此可见,严羽特别注意李白诗歌的起句及结句之法。如,他评《古朗月行》:“起手点趣。”评《拟古十二首•涉江弄秋水》:“只须起四句,成古乐府。”评《对酒忆贺监二首•狂客归四明》:“起句只一颠倒,有风雅之格。”评《劳劳亭》:“起句一口吸尽。”评《月下独酌四首•天若不爱酒》:“起四句极豪率,却极雅蕴。”评《鹦鹉洲怀祢衡》:“起二句好眼孔、好识力,能不遂常见。”均着眼于起句。而关于诗中句法,严羽评《白头吟》:“东流、落花句与上宁同、不忍句相呼应。欢则愿死聚,怨则愿生离,皆钟情语。”指出,“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句与“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句相互呼应。评《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剑阁重关蜀北门》:“以中一句对上二句,以下一句收三句,是一法。”评《临江王节士歌》:“本《骚》‘洞庭始波木叶下'来,一变为此,再变为‘洞庭始波木叶微'说,增趣转多,初味欲散,醍醐酥酪当细辨之。”在诗歌创作中,起句与结句最难,而结句要以不著迹为佳,明谢榛《四溟诗话》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馀。”即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严羽评李白《蜀道难》:“一结言尽意无尽。”《鞠歌行》:“结末谓举世不足与目遇也,寄慨超远。”《梁甫吟》:“看结句更知用意之妙。”《游谢氏山亭》:“起语情甚别。末四句亦堪作绝。”李白诗歌章法亦多变化。严羽评李白《口号赠徵君鸿》:“将头作尾,亦复无首无尾。此格甚异,若以为犯,必非知诗者。”此诗以陶渊明、梁鸿起;以杨伯起做结,却都旨在赞美隐逸高士的情怀,因此严羽评其无首无尾。再如,《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此格如常山蛇,首尾与中皆相应。”陈善《扪虱新话》解释了何为常山蛇势:“桓温见《八阵图》曰:‘此常山蛇势也。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俱应。'予谓此非特兵法,亦文章法也。文章亦要宛转回复,首尾俱应,乃为尽善。”于此,李白诗歌章法之妙可窥一斑。他评《五松山送殷淑》:“篇章秀特,不作顺流而下。於己法中亦稍异。”评《赠汪伦》:“才子神童出口成诗者多如此,前夷后劲。”等文句,也可窥见李白诗歌章法确实如李广将兵,不循成例而多变化。(三)使事宋人以才学为诗的表现之一是在诗歌中大量用典,并标榜以“无一字无来处”。严羽批评了这种极端现象。《沧浪诗话校释•诗辩》指出,“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於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沧浪诗话校释•诗法》又提出:“押韵不必有出处,用字不必拘来历。”“不必拘来历”是严羽所提倡的,他在评点李白诗歌时反复论证了这一观点。如,评《胡无人》诗“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句:“若言‘雪照天兵'便寻常,正不必引释出处,一有来历反无味矣。”“雪照天兵”为常格,而李白偏说“天兵照雪”,使其诗句别具一种英爽之气,因此,严羽认为大可不必引释其出处,因为一有来历反觉无味,洵为知言。此外,评《古风•大雅久不作》中:“‘秋旻'有眼,若读《尔雅》太熟,但认作有来历,非知诗者矣。”评《春日行》云:“‘弦将手语'四字无所本,不嫌造,此,真天才。”评《凤台曲》诗“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迎”句:“‘借'字不必有来历,然不觉其尖凿,所以为佳。”但是,严羽并不反对诗歌中的精准用事,以及能与作者情性相应的典故。如,《古风•抱玉入楚国》诗:“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此诗用卞和向楚君献璧而良宝见弃之事抒发忠臣遭谤和怀才不遇的感愤,用事与诗旨泯然相契。因而,严羽评此诗时,云:“用事如此,方有论、有情、有识。”再如,他评《拟古•月色不可扫》:“一结用费长房事,乃入浑冥。”评《赠裴司马》“用裴书则事,如此酝藉。”等,都是李白诗歌用典之善者。
【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出处】唐·孟郊《游子吟》。【意思】慈母手中做着的针线,是为远游他乡的儿子缝制身上的衣裳。临行时密密匝匝地缝了又缝,只担心他在外面迟迟不归。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他乡的人。【赏析】慈祥的母亲不顾年老眼花,仍然手拿针线,为儿缝衣。密密地缝呀缝,生怕儿子迟迟不回,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结结实实。反复缝衣这一日常生活的细节,把母亲对子女的抚爱之情,感人至深地抒写出来。语言朴实、自然,亲切感人。慈母的一片笃厚深情催人泪下。【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母亲对远行子女的关爱,盼其早归。常用以形容深挚的母爱。[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可是,一别就是二十年啊!母亲日里想,夜里盼,希望有一天儿子能翩然来到身旁。(蒋巍、贾宏图《大洋的此岸和彼岸》)【全诗】《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题解】这是一首母子亲情的颂歌。表现慈母爱心有许多角度。诗人只取慈母为游子缝衣的极其普通的生活细节,以凝聚的笔力刻画,于细微处见精神,掘发出极不寻常的意蕴。开头四句,两两对称,联系紧密,凝成一体,表现游子行前母亲为其赶制新衣的意象。“密密”二字十分传神,既精确地刻画出了慈母针线细密紧张操劳的行为形态,又微妙地传达出了慈母温厚细腻周到的情感精神,最后两句形象议论强调指出:母亲的爱象春三月的阳光温厚和暖而又广大无私,儿女却如承受阳光恩惠的小草,赤诚回报,谁说能报答其万一呢?着一反问,非常有力,使母亲之至爱深情得到了艺术升华。“诗人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此诗原有作者自注:“迎母漂上作。”诗因从作者自身感念至深体验来,所以语虽平实,但亲情自出,非常感人,成为千古流传的绝唱。【全诗鉴赏】孟郊出身贫寒,早年丧父,全靠母亲教养长大。一生坎坷,为生计尝尽人间辛酸,五十岁才作了溧阳县尉。又往往无心公务,仍放情山水,因而受到半俸惩罚。尽管如此,生活总算安定了一些,所以他立即恭迎老母来溧阳,以省晨昏,报养育之恩。本诗出语天然而含意深邃,揭示了伟大的母爱。游子吟是乐府里一种曲调名。吁嗟慨想,悲忧愁思,谓之吟。诗一开头就以忆念手法再现了母子即将分离的特定时刻,通过普通的缝衣场景,来刻划母子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诗由两个词组引出两个人物,两样东西。“衣”、“线”本日常俗物,并无特别的含义。但把它放在特定的语境中,一经特定的“慈母”和“游子”相连,使无情的“衣”、“线”成了表情达意的工具,用衣线相连象征母子骨肉相依的深情。紧接着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前句写慈母的动作,后句写慈母的意态。照理说母亲为儿子缝衣是极其普通的事,但因是“临行”缝衣,这就有了特定内涵。慈母飞针走线,为儿子赶制行装,分离在即,内心自然是悲苦的;但慈母无声无泪,将深情倾注在千针万线之中。未分离就要盼归期,母子情深可见一斑。诗通过“密密”二字,将慈母对儿子的一片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含蓄深沉。不写千叮万嘱,而以特定动作代之,揭示了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诗歌就以这极为纯朴的语言,极平常的情事,一石击起千层浪,撞击着每个游子的心田,由诗及己而产生无穷联想和共鸣,唤起天下人对母亲的眷眷之心。全诗平实诚挚,最后两句以兴的手法,用春天的小草难以报答三春阳光的温暖设喻,贴切感人。慈母对子拳拳之情,犹如春阳对小草那样深厚,可是儿女如小草一样细微的孝心,又怎能报答博大的母爱于万一呢?诗以“谁言”二字领起,正意反说。既寄托着游子对慈母的烈火一样的热情,又表现自己有心报母恩而深感难以兑现的无限惆怅的心理。感情纯真,扣人心扉,催人泪下。诗以淡淡的白描,表达浓深的情意。通过常情常物比兴言情,托物喻情,形象生动,富于联想,引发真切情思。通过细节描写,以母对子之深情和子对母的内疚两相对照,进一步赞颂母爱之伟大。孟郊一生颠沛流离,想报答母恩可又力不从心,内心之感慨形于歌诗,一人之语道出千万人之情。千百年来,《游子吟》曾经拨动了多少游子的心弦,可谓千古绝唱。孟郊、张藉,一等诗也。唐人诗有古乐府气象者,惟此二人。但张藉诗简古易读,孟郊诗精深难窥耳。孟郊如《游子吟》、《列女操》、《薄命妾》、《古意》等篇,精确宛转,人不可及也。(曾季貍《艇斋诗话》)退之以师道自任,自李翱、张藉、皇甫湜辈皆名之,惟推伏孟郊,待以畏友。世谓谬敬,非也。……《游子吟》……《秋怀》……当举世竞趋浮艳之时,虽豪杰不能自拔,孟生独为一种苦淡不经人道之语,固退之所深喜,何谬敬之有!(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仁孝不言,自然风雅。(钟评)(钟惺、谭元春《诗归》卷三十一)孟东野最为高深,如“慈母手中线……”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出处】唐·孟郊《游子吟》。【意思】慈母手中做着的针线,是为远游他乡的儿子缝制身上的衣裳。临行时密密匝匝地缝了又缝,只担心他在外面迟迟不归。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他乡的人。【赏析】慈祥的母亲不顾年老眼花,仍然手拿针线,为儿缝衣。密密地缝呀缝,生怕儿子迟迟不回,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结结实实。反复缝衣这一日常生活的细节,把母亲对子女的抚爱之情,感人至深地抒写出来。语言朴实、自然,亲切感人。慈母的一片笃厚深情催人泪下。【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母亲对远行子女的关爱,盼其早归。常用以形容深挚的母爱。[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可是,一别就是二十年啊!母亲日里想,夜里盼,希望有一天儿子能翩然来到身旁。(蒋巍、贾宏图《大洋的此岸和彼岸》)【全诗】《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题解】这是一首母子亲情的颂歌。表现慈母爱心有许多角度。诗人只取慈母为游子缝衣的极其普通的生活细节,以凝聚的笔力刻画,于细微处见精神,掘发出极不寻常的意蕴。开头四句,两两对称,联系紧密,凝成一体,表现游子行前母亲为其赶制新衣的意象。“密密”二字十分传神,既精确地刻画出了慈母针线细密紧张操劳的行为形态,又微妙地传达出了慈母温厚细腻周到的情感精神,最后两句形象议论强调指出:母亲的爱象春三月的阳光温厚和暖而又广大无私,儿女却如承受阳光恩惠的小草,赤诚回报,谁说能报答其万一呢?着一反问,非常有力,使母亲之至爱深情得到了艺术升华。“诗人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此诗原有作者自注:“迎母漂上作。”诗因从作者自身感念至深体验来,所以语虽平实,但亲情自出,非常感人,成为千古流传的绝唱。【全诗鉴赏】孟郊出身贫寒,早年丧父,全靠母亲教养长大。一生坎坷,为生计尝尽人间辛酸,五十岁才作了溧阳县尉。又往往无心公务,仍放情山水,因而受到半俸惩罚。尽管如此,生活总算安定了一些,所以他立即恭迎老母来溧阳,以省晨昏,报养育之恩。本诗出语天然而含意深邃,揭示了伟大的母爱。游子吟是乐府里一种曲调名。吁嗟慨想,悲忧愁思,谓之吟。诗一开头就以忆念手法再现了母子即将分离的特定时刻,通过普通的缝衣场景,来刻划母子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诗由两个词组引出两个人物,两样东西。“衣”、“线”本日常俗物,并无特别的含义。但把它放在特定的语境中,一经特定的“慈母”和“游子”相连,使无情的“衣”、“线”成了表情达意的工具,用衣线相连象征母子骨肉相依的深情。紧接着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前句写慈母的动作,后句写慈母的意态。照理说母亲为儿子缝衣是极其普通的事,但因是“临行”缝衣,这就有了特定内涵。慈母飞针走线,为儿子赶制行装,分离在即,内心自然是悲苦的;但慈母无声无泪,将深情倾注在千针万线之中。未分离就要盼归期,母子情深可见一斑。诗通过“密密”二字,将慈母对儿子的一片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含蓄深沉。不写千叮万嘱,而以特定动作代之,揭示了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诗歌就以这极为纯朴的语言,极平常的情事,一石击起千层浪,撞击着每个游子的心田,由诗及己而产生无穷联想和共鸣,唤起天下人对母亲的眷眷之心。全诗平实诚挚,最后两句以兴的手法,用春天的小草难以报答三春阳光的温暖设喻,贴切感人。慈母对子拳拳之情,犹如春阳对小草那样深厚,可是儿女如小草一样细微的孝心,又怎能报答博大的母爱于万一呢?诗以“谁言”二字领起,正意反说。既寄托着游子对慈母的烈火一样的热情,又表现自己有心报母恩而深感难以兑现的无限惆怅的心理。感情纯真,扣人心扉,催人泪下。诗以淡淡的白描,表达浓深的情意。通过常情常物比兴言情,托物喻情,形象生动,富于联想,引发真切情思。通过细节描写,以母对子之深情和子对母的内疚两相对照,进一步赞颂母爱之伟大。孟郊一生颠沛流离,想报答母恩可又力不从心,内心之感慨形于歌诗,一人之语道出千万人之情。千百年来,《游子吟》曾经拨动了多少游子的心弦,可谓千古绝唱。孟郊、张藉,一等诗也。唐人诗有古乐府气象者,惟此二人。但张藉诗简古易读,孟郊诗精深难窥耳。孟郊如《游子吟》、《列女操》、《薄命妾》、《古意》等篇,精确宛转,人不可及也。(曾季貍《艇斋诗话》)退之以师道自任,自李翱、张藉、皇甫湜辈皆名之,惟推伏孟郊,待以畏友。世谓谬敬,非也。……《游子吟》……《秋怀》……当举世竞趋浮艳之时,虽豪杰不能自拔,孟生独为一种苦淡不经人道之语,固退之所深喜,何谬敬之有!(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仁孝不言,自然风雅。(钟评)(钟惺、谭元春《诗归》卷三十一)孟东野最为高深,如“慈母手中线……”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老吾老之人之老。推荐。爱诗词网。(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①,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七)注释①老吾老、幼吾幼:前面一个“老”、“幼”是动词,意为以某人为老者长者从而孝敬他,以某人为幼儿孩童从而疼爱他。【译文】孟子说:“孝敬自家的老人,推己及人也孝敬其他老人;疼爱自家的孩子,推己及人也疼爱其他孩子。即孝敬所有的老人,爱护所有的孩子,使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这样的话)治理天下就将像在掌心把玩东西一样容易了。”感悟现在社会上较为普遍的是敬老不及爱幼。在家庭中,老人的地位远没有孩子的重要。这不是一个文明国度应有的社会现象。
张振斌
儿子在2000多公里外的南方上学,每个周六都要打个电话问问一周的情况。周六的中午,儿子打过电话,但因和妻子在山上挖野菜,风大,信号弱,听不清,约好回家后再联系。
32个未接电话。推荐。爱诗词网。张振斌儿子在2000多公里外的南方上学,每个周六都要打个电话问问一周的情况。周六的中午,儿子打过电话,但因和妻子在山上挖野菜,风大,信号弱,听不清,约好回家后再联系。吃过晚饭,七点多,连续给儿子打了两遍电话,能通但没有接。以前也有这种情况,儿子戴着耳机听英语或者习惯了上课调到静音,平时也免不了忘记调回铃声,一次两次听不见也常有。他过一会儿看见了就会打过来,因此我也没在意。电视中没有喜欢的节目,便拿了两个靠背垫垫在沙发一头,斜靠着再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儿子的电话。春节后,儿子宿舍中的舍友,一个去了德国,另一个是生物学院的,搬回了本学院的宿舍。宿舍中只有儿子一人,我和妻子对儿子的安全不免有些担心。妻子喜欢的电视节目已经开演。书,我也读了四章,儿子的电话还没有打过来。再打儿子的电话,不知为啥,说儿子的移动号不在服务区。又打儿子的联通号,电话无法接听,不在服务区、无法接通?于是,我就给儿子发了条短信:怎么不接电话,看到后迅速回电话。电视剧演完一集了,歪靠在沙发上一个多小时,再加上白天在山上转了一上午,感觉确实也有些累。我对妻子说:“我去锁大门,先睡了。”“你先睡吧,再看一集我就过去。”上床,脱下毛裤,盖好腿。刚要脱上衣,想起儿子还没打电话来,便拿起电话又给儿子打电话,不说不在服务区了,有了“嘟——嘟——嘟——”的声音,一听挺高兴。打了两遍,仍然没能接通,不免有些沮丧。想起前几天,妻子曾通过QQ和儿子通过话,想通过QQ联系一下儿子,因为不太懂,捣鼓了老大一会儿也没行。一看手机上的时钟,还不到九点半,天还不晚。自己宽慰自己:儿子可能晚上补课……没接到儿子的电话,睡意全无,又拿过书读起来。电视剧演完了,妻子来到卧室,看到我没睡,有些惊讶。我沮丧地对妻子说:“一晚上了,孩子没有接电话。”妻子说:“你们不是中午联系过吗?”“说是回家后再给他打的,打了十几次就是不接。八点的时候联通号还无法接通,移动号不在服务区。”“联通号早就不用了,移动号不可能不在服务区。你看,QQ上挂着手机呢。”妻子翻看着她QQ上的好友,确实儿子的手机挂在上面。“你试试联系联系他,打一遍不通,打一遍不通,搞得人心慌意乱。”“你就是事多,他能有什么事,可能调静音上听不见。”妻子一边戗着我,一边开始打电话。书也顾不上看了,趄着身子,眼直直地瞅着妻子打电话,一遍不接,又打了一遍还不接,用QQ联系,仍然连接不上。妻子没有活现的神气了,担心和牵挂瞬间爬上了额头。像是在为刚才的发怒解脱,又像是在自我安慰,也像在劝我说:“可能在静音,我给他在QQ留了言:‘见信息马上回电话,甭管几点。”妻子的担心,并没有分担我的担心。我们俩谁也不说话了,关灯后,在黑夜中默默地苦想着能联系上儿子的方法。淅淅沥沥的春雨,已经下了三四个小时,雨滴敲打在阳光板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空气也变得沉重而阴冷了。想了一圈,没有儿子同学的电话,更没法找到管宿舍的阿姨。认识的老师到外地筹建新的校區,有个远房表姐在儿子所在的城市,但离学校二三十公里,况且快十一点了,也不好意思打扰人家。在黑夜中攥着手机,靠在床背上,冥思着手机能亮起来,铃声能响起来。等不到,就拨打儿子的手机,“嘟——嘟——嘟——”声混杂着窗外“啪嗒、啪嗒”的声响,敲打着心脏,像一只猫爪子抓在上面,恐慌和焦虑慢慢在胸中升腾和蔓延。前半夜怎么也睡不着。妻子时而翻来覆去,时而拿起手机翻翻看看,虽然都知道有电话、信息手机会亮灯或响起铃声,但我们谁也没有感觉这是无谓的多余。伴随着亮光的熄灭,妻子的阵阵叹息声,显得那样的无奈。后半夜,瞌睡终于压住了无奈的等待。迷迷糊糊中听见了自己断断续续的鼾声。妻子轻轻地翻动,常常让我从瞌睡中跌入精神迷乱,恍惚中幻想着:儿子的同学去四川参加雅思考试,还能坐飞机去了成都?儿子喜欢走路时戴耳机听英语,还能不小心发生了车祸?最糟糕的就是用电或者洗澡滑倒,发生重大意外,自己无法控制……不管怎样,明天早上再接不到电话,就要麻烦远房表姐或直接坐飞机跑一趟。阳光板上的“啪嗒”声渐渐稀疏,窗外的雨可能停了。妻子翻动手机发出的蓝光,引得起夜的大黄“图鲁”在院子中对着窗子狂吠不止,更让人焦躁不安。大黄“图鲁”在妻子的呵斥声中安静了,我们没有开灯,没有言语,但凭借对方粗重的喘息声,就知道两人的思想都凝结在千里之外的儿子身上。这缔结于他俩的生命,总是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一晚上的担心,没有父爱、母爱的伟大和骄傲,更多的是伤感雨夜的漫长和等待的煎熬。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一直在初春的凄风冷雨中翻来覆去、渴望期盼。5点17分,我的手机响了起来,抓过电话一看,真是儿子的电话,接通后传来儿子的懊悔声:“爸爸,对不起。昨晚和一个同学吃饭,感冒了。吃了药后,不到七点就睡了,困得我睡前看到我哥发的信息也没给他回。手机在静音上,一直睡到现在。打开手机一看有你和我妈打来的32个未接电话。”长夜的迷惘,终因儿子的电话,看到了春天窗外的光亮,一身的紧张卸下来,感觉真的很累。我对儿子说:“你没事就好,我们太累了,想睡一会儿。”挂断电话,我安然入睡。(从容摘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17年第4期图/小兔子妈妈)
【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出处】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意思】香炉,指庐山香炉峰。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紫色的雾气袅袅升起;从远处看去,一道瀑布宛如一条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
【全诗】《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题解】这首小诗以巧妙的联想,夸张的语言,形象描绘了香炉峰瀑布雄奇瑰丽的景观。写照传神,意境壮美,历来为人们传诵。【作者】李白,唐代诗人,生平见前山西《太原早秋)诗。【注释】①香炉峰:庐山共有四处香炉峰,此当为南部大龙潭旁边的香炉峰。②紫烟:谓紫色的云气、雾气。③挂前川:瀑布飞泻,直落入峰下的大龙潭中,远远望去,好像挂在河面上。川,指大龙潭。④九天:天之最高处。【赏析】这是诗人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中对庐山瀑布的描绘既奇特壮观,又形象生动,构成一幅壮丽的图画。开篇即以富于浪漫色彩的笔法把庐山香炉峰渲染得极有韵致,将瀑布置于一个美丽的背景之中。二句在点题的同时又以一个“挂”字从整体上写出瀑布倾泻的形象,用词贴切而生动。三句极写瀑布喷涌而出、势不可挡的景象,气魄宏伟,挥洒有力。末句想象新奇,夸张大胆,令人叫绝。表现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潇洒豪放、超凡拔俗的写作风格,展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出处】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意思】香炉,指庐山香炉峰。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紫色的雾气袅袅升起;从远处看去,一道瀑布宛如一条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全诗】《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题解】这首小诗以巧妙的联想,夸张的语言,形象描绘了香炉峰瀑布雄奇瑰丽的景观。写照传神,意境壮美,历来为人们传诵。【作者】李白,唐代诗人,生平见前山西《太原早秋)诗。【注释】①香炉峰:庐山共有四处香炉峰,此当为南部大龙潭旁边的香炉峰。②紫烟:谓紫色的云气、雾气。③挂前川:瀑布飞泻,直落入峰下的大龙潭中,远远望去,好像挂在河面上。川,指大龙潭。④九天:天之最高处。【赏析】这是诗人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中对庐山瀑布的描绘既奇特壮观,又形象生动,构成一幅壮丽的图画。开篇即以富于浪漫色彩的笔法把庐山香炉峰渲染得极有韵致,将瀑布置于一个美丽的背景之中。二句在点题的同时又以一个“挂”字从整体上写出瀑布倾泻的形象,用词贴切而生动。三句极写瀑布喷涌而出、势不可挡的景象,气魄宏伟,挥洒有力。末句想象新奇,夸张大胆,令人叫绝。表现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潇洒豪放、超凡拔俗的写作风格,展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
浙江慈溪人。原名训恩,字彦及,号畏垒。浙江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12年加入同盟会,后任《天铎报》记者、《商报》主编。1926年去南昌投奔蒋介石,任蒋私人秘书。1927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长、浙江省政府秘书长。同年秋因蒋下野而辞职,任上海《时事新报》主编。蒋复出后,被召回,历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次长、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曾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监察委员、中执委常务委员。长期为蒋介石起草文件,拟定政策,历掌机要。1948年11月13日在南京自杀。著有《陈布雷回忆录》。
训恩。推荐。爱诗词网。浙江慈溪人。原名训恩,字彦及,号畏垒。浙江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12年加入同盟会,后任《天铎报》记者、《商报》主编。1926年去南昌投奔蒋介石,任蒋私人秘书。1927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长、浙江省政府秘书长。同年秋因蒋下野而辞职,任上海《时事新报》主编。蒋复出后,被召回,历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次长、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曾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监察委员、中执委常务委员。长期为蒋介石起草文件,拟定政策,历掌机要。1948年11月13日在南京自杀。著有《陈布雷回忆录》。
【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处】唐·杜甫《春望》。【译注】头上白发越挠越少,简直都快插不住发簪了。搔:用手指挠。浑欲:简直要。簪(zān):簪子,古人挽头发于头顶,用簪子别住。【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头发日渐稀少。[例]“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之于发更多的却是感叹与留恋。(杨遵贤《头发杂思》)【全诗】《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释】①国破句:国破,指安史之乱起,长安沦陷。山河在:山河依旧。②草木深:人烟稀少,一到春天,更是杂草丛生。③感时二句:交义互见,指由于感时恨别,而对花溅泪,听鸟惊心。④烽火句:入春以来,三个月战火没有间断。⑤短:少。⑥浑:简直。⑦胜:承受。⑧簪:把头发聚总别在冠上的一种长针。【鉴赏】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抓获,带回长安。因他官职卑微,未被监禁。次年三月,他身陷长安,眼看国破家离,感时伤泪,写下此诗。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春色满城,但草木深深,无人修葺,一片荒败景象。一个“破”写尽国破家恨的悲哀;一个“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正如司马光在《续诗话》中所云:“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如‘国破山河在’云云。‘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在“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的对照中,充满了伤国感时的悲痛。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离乱之感。春天的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想到国破的时事,家离的悲哀,花也为之“溅泪”,鸟也为之“惊心”,自己更加伤怀落泪了!这是触景生情,移情于花鸟,情景交融的悲痛欲绝的境界。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想望家人。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史思明叛军进攻潼关,后陷长安,杜甫带着妻子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后,杜甫于八月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拟去灵武为平叛效力。不久,他被叛军抓获押回沦陷的长安,直到次年三月作此诗时,他离家已半年多,家书渺茫,音讯全无。所以,他慨叹在这烽烟不断的战乱时期,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这联的“烽火”与首联的“国破”,“抵万金”与颔联的“恨别”相照应,层层深化悲愤之感。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具体写搔头忧思的惨戚之状。眼看烽火遍地,家书不通,忧国思家,重重愁绪袭上心头,愁生白发,一“搔”便断,发“短”愁长,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国破”、“恨别”之忧思,更添一层!全诗忧伤国事,眷念家人,殷殷情切,真挚感人。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感情强烈而不浅露,意脉贯通而不平直。诗以“感时”承“春”,以“恨别”承“国破”,以“烽火”承“时”,以“家书”承“别”,连环承转,可谓“惊心”、“溅泪”,故而成为千百年来的绝唱!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推荐。爱诗词网。【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处】唐·杜甫《春望》。【译注】头上白发越挠越少,简直都快插不住发簪了。搔:用手指挠。浑欲:简直要。簪(zān):簪子,古人挽头发于头顶,用簪子别住。【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头发日渐稀少。[例]“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之于发更多的却是感叹与留恋。(杨遵贤《头发杂思》)【全诗】《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释】①国破句:国破,指安史之乱起,长安沦陷。山河在:山河依旧。②草木深:人烟稀少,一到春天,更是杂草丛生。③感时二句:交义互见,指由于感时恨别,而对花溅泪,听鸟惊心。④烽火句:入春以来,三个月战火没有间断。⑤短:少。⑥浑:简直。⑦胜:承受。⑧簪:把头发聚总别在冠上的一种长针。【鉴赏】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抓获,带回长安。因他官职卑微,未被监禁。次年三月,他身陷长安,眼看国破家离,感时伤泪,写下此诗。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春色满城,但草木深深,无人修葺,一片荒败景象。一个“破”写尽国破家恨的悲哀;一个“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正如司马光在《续诗话》中所云:“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如‘国破山河在’云云。‘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在“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的对照中,充满了伤国感时的悲痛。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离乱之感。春天的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想到国破的时事,家离的悲哀,花也为之“溅泪”,鸟也为之“惊心”,自己更加伤怀落泪了!这是触景生情,移情于花鸟,情景交融的悲痛欲绝的境界。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想望家人。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史思明叛军进攻潼关,后陷长安,杜甫带着妻子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后,杜甫于八月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拟去灵武为平叛效力。不久,他被叛军抓获押回沦陷的长安,直到次年三月作此诗时,他离家已半年多,家书渺茫,音讯全无。所以,他慨叹在这烽烟不断的战乱时期,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这联的“烽火”与首联的“国破”,“抵万金”与颔联的“恨别”相照应,层层深化悲愤之感。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具体写搔头忧思的惨戚之状。眼看烽火遍地,家书不通,忧国思家,重重愁绪袭上心头,愁生白发,一“搔”便断,发“短”愁长,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国破”、“恨别”之忧思,更添一层!全诗忧伤国事,眷念家人,殷殷情切,真挚感人。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感情强烈而不浅露,意脉贯通而不平直。诗以“感时”承“春”,以“恨别”承“国破”,以“烽火”承“时”,以“家书”承“别”,连环承转,可谓“惊心”、“溅泪”,故而成为千百年来的绝唱!
【名句】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语出明代于谦《入京》诗。寸物不带,甩着两只长袖入京而去,免得让人们说长道短。两句诗写出了作者清廉不贪的为官思想和作风。清风两袖:两袖清风,比喻廉洁。朝天:指进京,古时候帝王自称是天的代表,故把进京叫做“朝天”。闾阎:古时贫苦的人们居住的地方,代指老百姓。
免得闾阎话短长。推荐。爱诗词网。【名句】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语出明代于谦《入京》诗。寸物不带,甩着两只长袖入京而去,免得让人们说长道短。两句诗写出了作者清廉不贪的为官思想和作风。清风两袖:两袖清风,比喻廉洁。朝天:指进京,古时候帝王自称是天的代表,故把进京叫做“朝天”。闾阎:古时贫苦的人们居住的地方,代指老百姓。
【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处】唐·崔颢《黄鹤楼》。【意思1】晴空下一马平川,汉阳的树木历历在目,还能望到芳草萋萋的鹦鹉洲。汉阳:武昌西北,与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淹没。【意思2】川,这里指陆地、郊野。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萋萋(qī),草茂盛的样子。两句的意思是:远望汉江对岸,晴日下能清晰看到汉阳郊野的树林;俯视长江,鹦鹉洲上青草正长得十分繁茂。诗句写的是在黄鹤楼上眺望所见的景色,明丽如画。【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武昌、汉阳一带或其他地方晴川万里,草树茂盛的景色。[例]上五楼,登绝顶,极目远眺,楚天一色。这时,我情不自禁地低吟起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来。(何娟《黄鹤楼》)【应用】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鹦鹉洲,唐朝时汉阳西南江中的沙洲,后被江水冲没。阳光照耀下的长江彼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辨;绿草如茵的地方就是鹦鹉洲。语出唐·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用以描述从黄鹤楼隔江远眺的景色。◇武汉长江大桥旁,黄鹤楼雄峙大江。登山观水,人们情不自禁吟咏起崔颢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倪平《“楼以文名”说》)【点评】晴日的水边,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芳草繁茂浓绿,郁郁葱葱。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顥此作,为之敛手。因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题诗在上头”。李白《鹦鹉洲》诗句:“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顥诗句格调很相似。严羽《沧浪诗话》云:“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注: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繁茂的样子。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水淹没。东汉黄射大会宾客,黄请祢衡作赋助兴,祢作《鹦鹉赋》,其地由此得名。【全诗】《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释】①黄鹤楼:旧址在武昌黄鹤矶,北靠蛇山,俯临大江。②昔人:指仙人子安,曾乘黄鹤过此楼。一说指费文祎,登仙后驾鹤于此休息。③晴川:阳光照耀的江面。历历:汉阳树木清晰可数。萋萋:指鹦鹉洲上芳草茂盛。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小岛,后渐被淹没。④乡关:故乡。烟波:笼罩地面的雾霭。【全诗赏析】《黄鹤楼》是千古传诵的名作,相传为李白所倾倒。《唐才子传》卷一说:“崔颢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甚至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诗中把民间传说同眼前景物交织一起,写得朴朔迷离,出神入化。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相传古代仙人王子安乘鹤由此经过;又费文禕驾鹤返憩于此;并说辛氏在此卖酒,一道士常来酌饮,辛不收酒资,道士走时用桔皮在壁上画一黄鹤说:“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辛因此致富。越十年,道士复来,取笛鸣奏,黄鹤下壁,道士跨鹤直上云天,辛即建此楼等等。诗人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首联出句,昔人乘黄鹤,已高唱入云,再加一“去”字,更觉飘渺;对句虽写眼前实景,但“空余”二字,使“实物”也变得“虚无”。一写天,一写地,时空的跨度之大,无以类比。颔联承题,“不复返”、“空悠悠”更使境界虚幻飘渺,无边无际。此四句怀古,一气贯注,虚实相合,盘旋转折,浑然一体。在写“黄鹤楼”今昔变化中,“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悠悠千载,世事茫茫”的伤感愁绪,孤独情怀,跃然纸上,大有陈子昂《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意境与况味。后四句即景生情,转而抒写怀乡之思,抒发无穷感慨,气魄雄伟,情调高昂。然异趣,如疾雷破山、波澜起伏,既符合律法,又烘染出诗人寂寞愁绪。这里表面上是写景,但不无吊古伤今之意。鹦鹉洲,位于汉阳西南二里左右的长江中,与黄鹤楼仅一江之隔。三国时名士、《鹦鹉赋》的作者弥衡,被黄祖杀害,葬于此处。作者登楼远眺,怎么能不见景思人,产生“惺惺惜惺惺”的忧伤呢?古人已逝,山水依旧,怎么能不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浩然感叹呢?尾联紧承颈联而来,眼前晴空万里,景物明媚,然古人已逝,愁绪满怀,当烟波四起,暮色降临之际,诗人羁旅天涯,孑然一身,故乡何在,游子思归,已是自自然然的事了。作者在这里直抒胸臆,一个“愁”字收结,使诗意又归于渺然不可见,茫然无所适的境界,“如豹尾之能绕额”,极合律诗法度。全诗八句经过起、承、转、合,创造出一个浑凝的诗境。沈德潜评此诗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这首诗虽号称七律,但只有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工对,颔联只有前三字“黄鹤一”、“白云千”成对。且句中平仄交错有几处都不合律,第三句更只有一个平声字“黄”,余皆仄声,第四句末又连用三个平声字“空悠悠”。这显然是一首变体律诗。过去有人评这首变体律诗是唐代七律最好的一首,虽未必妥当,但本诗抒情写景,语言运用,确有特色。是故诗借楼传,楼借诗名。随着这首诗的广为传诵,黄鹤楼的知名度大为增加。清光绪十年(1884),黄鹤楼又焚毁。近年新建黄鹤楼,位于蛇山之巅,为仿木结构建筑,整个屋面覆以黄色琉璃,崇楼五层,飞檐五舒,内外遍施彩面,装修典雅富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崔颢《黄鹤楼》这首千古绝唱,必将随之飞越重洋,更加广为流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处】唐·崔颢《黄鹤楼》。【意思1】晴空下一马平川,汉阳的树木历历在目,还能望到芳草萋萋的鹦鹉洲。汉阳:武昌西北,与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淹没。【意思2】川,这里指陆地、郊野。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萋萋(qī),草茂盛的样子。两句的意思是:远望汉江对岸,晴日下能清晰看到汉阳郊野的树林;俯视长江,鹦鹉洲上青草正长得十分繁茂。诗句写的是在黄鹤楼上眺望所见的景色,明丽如画。【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武昌、汉阳一带或其他地方晴川万里,草树茂盛的景色。[例]上五楼,登绝顶,极目远眺,楚天一色。这时,我情不自禁地低吟起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来。(何娟《黄鹤楼》)【应用】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鹦鹉洲,唐朝时汉阳西南江中的沙洲,后被江水冲没。阳光照耀下的长江彼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辨;绿草如茵的地方就是鹦鹉洲。语出唐·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用以描述从黄鹤楼隔江远眺的景色。◇武汉长江大桥旁,黄鹤楼雄峙大江。登山观水,人们情不自禁吟咏起崔颢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倪平《“楼以文名”说》)【点评】晴日的水边,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芳草繁茂浓绿,郁郁葱葱。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顥此作,为之敛手。因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题诗在上头”。李白《鹦鹉洲》诗句:“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顥诗句格调很相似。严羽《沧浪诗话》云:“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注: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繁茂的样子。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水淹没。东汉黄射大会宾客,黄请祢衡作赋助兴,祢作《鹦鹉赋》,其地由此得名。【全诗】《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释】①黄鹤楼:旧址在武昌黄鹤矶,北靠蛇山,俯临大江。②昔人:指仙人子安,曾乘黄鹤过此楼。一说指费文祎,登仙后驾鹤于此休息。③晴川:阳光照耀的江面。历历:汉阳树木清晰可数。萋萋:指鹦鹉洲上芳草茂盛。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小岛,后渐被淹没。④乡关:故乡。烟波:笼罩地面的雾霭。【全诗赏析】《黄鹤楼》是千古传诵的名作,相传为李白所倾倒。《唐才子传》卷一说:“崔颢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甚至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诗中把民间传说同眼前景物交织一起,写得朴朔迷离,出神入化。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相传古代仙人王子安乘鹤由此经过;又费文禕驾鹤返憩于此;并说辛氏在此卖酒,一道士常来酌饮,辛不收酒资,道士走时用桔皮在壁上画一黄鹤说:“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辛因此致富。越十年,道士复来,取笛鸣奏,黄鹤下壁,道士跨鹤直上云天,辛即建此楼等等。诗人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首联出句,昔人乘黄鹤,已高唱入云,再加一“去”字,更觉飘渺;对句虽写眼前实景,但“空余”二字,使“实物”也变得“虚无”。一写天,一写地,时空的跨度之大,无以类比。颔联承题,“不复返”、“空悠悠”更使境界虚幻飘渺,无边无际。此四句怀古,一气贯注,虚实相合,盘旋转折,浑然一体。在写“黄鹤楼”今昔变化中,“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悠悠千载,世事茫茫”的伤感愁绪,孤独情怀,跃然纸上,大有陈子昂《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意境与况味。后四句即景生情,转而抒写怀乡之思,抒发无穷感慨,气魄雄伟,情调高昂。然异趣,如疾雷破山、波澜起伏,既符合律法,又烘染出诗人寂寞愁绪。这里表面上是写景,但不无吊古伤今之意。鹦鹉洲,位于汉阳西南二里左右的长江中,与黄鹤楼仅一江之隔。三国时名士、《鹦鹉赋》的作者弥衡,被黄祖杀害,葬于此处。作者登楼远眺,怎么能不见景思人,产生“惺惺惜惺惺”的忧伤呢?古人已逝,山水依旧,怎么能不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浩然感叹呢?尾联紧承颈联而来,眼前晴空万里,景物明媚,然古人已逝,愁绪满怀,当烟波四起,暮色降临之际,诗人羁旅天涯,孑然一身,故乡何在,游子思归,已是自自然然的事了。作者在这里直抒胸臆,一个“愁”字收结,使诗意又归于渺然不可见,茫然无所适的境界,“如豹尾之能绕额”,极合律诗法度。全诗八句经过起、承、转、合,创造出一个浑凝的诗境。沈德潜评此诗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这首诗虽号称七律,但只有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工对,颔联只有前三字“黄鹤一”、“白云千”成对。且句中平仄交错有几处都不合律,第三句更只有一个平声字“黄”,余皆仄声,第四句末又连用三个平声字“空悠悠”。这显然是一首变体律诗。过去有人评这首变体律诗是唐代七律最好的一首,虽未必妥当,但本诗抒情写景,语言运用,确有特色。是故诗借楼传,楼借诗名。随着这首诗的广为传诵,黄鹤楼的知名度大为增加。清光绪十年(1884),黄鹤楼又焚毁。近年新建黄鹤楼,位于蛇山之巅,为仿木结构建筑,整个屋面覆以黄色琉璃,崇楼五层,飞檐五舒,内外遍施彩面,装修典雅富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崔颢《黄鹤楼》这首千古绝唱,必将随之飞越重洋,更加广为流传。
苏轼 水龙吟。推荐。爱诗词网。《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①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元丰五年,予谪居黄。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②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③觉而异之,④乃作此曲,盖越调《鼓笛慢》。⑤公显时已致仕,⑥在苏州。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⑦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⑧危柱哀弦,艳歌云响,绕云萦水。⑨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⑩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11)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12)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13)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14)【注释】①闾丘大夫,指闾丘孝终,字公显。②中流,江流中心。③方,正。④异之,惊诧于此梦。⑤越调《鼓笛慢》,指《水龙吟》。《水龙吟》属越调,《鼓笛慢》是其别名。⑥致仕,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⑦红楼,指栖霞楼。⑧云间,云霞环绕之处,形容其高。使君,指闾丘孝终。高会,盛大宴会。⑨危柱,弦拧得紧,定音高而厉。危,高。柱,调节音弦的枕木。哀弦,弦声凄绝。⑩老大,这里指老了。(11)推枕,这里指睡醒。但,只有。(12)五湖,指太湖。一说是指太湖及附近四湖。西子,西施,相传吴越战争结束后,越大夫范蠡功成告退,携西施乘扁舟,隐居湖上。这里以范蠡喻闾丘孝终。(13)云梦南州,指黄州。黄州属古代云梦泽之南。武昌东岸,亦指黄州。武昌,在今湖北鄂城县,与黄州隔江相对。长江在黄州处,由南流折向东流,故黄州在长江的北岸、东岸。(14)料,料想。端来,准来,真来。参差(cenci),依稀、约略。这里言外指闾丘孝终模样无大改变。【译文】梦境里我乘着小船横渡长江春水,卧看雕红绘彩的栖霞楼在翠葱的矶壁上耸然而立。从云中高处的楼阁里传来了笑语声,原来是知州闾丘孝终正举行盛大的宴会,歌女们已经半醉。凄厉的弦声,艳歌的馀音,上绕云端,下环江水,久久不息。想想故友年纪虽老,而风流不减,但我只能隔着江水雾气,徒然回首眺望您的欢宴而已。梦醒后,推枕而起,迷糊中梦境已不复呈现,只剩下千里空江明月,心里怅然若失。我听说您闾丘先生效法范蠡,退官归居,携带美人,乘船泛游五湖。但您也应记得旧日在黄州一带的游踪吧!料想多情的您定会在梦中来见我,我也能依稀辨认出您来。【集评】清·郑文焯:“突兀而起,仙乎,仙乎!‘翠壁’句,奇崭不露雕琢痕。上阕全写梦境,空灵中杂以凄丽,过片始言情,有沧波浩渺之致,真高格也。‘云梦’二句,妙能写闲中情景。煞拍不说梦,偏说梦来见我,正是词笔高浑不犹人处。读东坡先生词,于气韵、格律,并有悟到空灵妙境,匪可以词家目之,亦不得不目为词家。世每谓其以诗入词,岂知言哉!董文敏论画曰:‘同能不如独诣’,吾于坡仙词亦云。”(《手批东坡乐府》)【总案】本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上片全写梦境,小舟横江,楼起翠壁,故友设宴,歌舞声喧,虚景实写,更显奇幻。换头承上,写梦醒后的惘然若失,转入抒情。接着笔触回转,想像友人此时在苏州闲适的隐居之状,又是虚景实写,虽醒犹梦,虚实交融,恍恍惚惚,含蓄深婉地表露对友人的思念。结句构思巧妙,把梦见友人,写成友人入梦来访自己。
千里送京娘。推荐。爱诗词网。兔走鸟飞疾若驰,百年世事总依稀;累朝富贵三更梦,历代君王一局棋。禹定九州汤受业,秦吞六国汉登基。百年光景无多日,昼夜追欢还是迟!话说赵宋末年,河东石室山中有个隐士,不言姓名,自称石老人。有人认得的,说他原是有才的豪杰,因遭胡元之乱,曾诣军门献策不听,自起义兵,恢复了几个州县。后来见时势日蹙,知大事已去,乃微服潜遁,隐于此山中。指“山”为姓,农圃自给,耻言仕进。或与谈论古今兴废之事,娓娓不倦。一日近山有老少二儒,闲步石室,与隐士相遇,偶谈汉、唐、宋三朝创业之事。隐士问:“宋朝何者胜于汉唐?”一士云:“修文偃武。”一士云:“历朝不诛戮大臣。”隐士大笑道:“二公之言,皆非通论。汉好征伐四夷,儒者虽言其‘黩武’,然蛮夷畏惧,称为强汉,魏武犹借其余威以服匈奴。唐初府兵最盛,后变为藩镇,虽跋扈不臣,而犬牙相制,终借其力。宋自澶渊和虏,惮于用兵。其后以岁币为常,以拒敌为讳,金元继起,逐至亡国,此则偃武修文之弊耳。不戮大臣虽是忠厚之典,然奸雄误国,一概姑容,使小人进有非望之福,退无不测之祸,终宋之世,朝政坏于奸相之手。乃致末年时穷势败,函侂胄于虏庭,刺似道于厕下,不亦晚乎!以是为胜于汉唐,岂其然哉?”二儒道:“据先生之意,以何为胜?”隐士道:“他事虽不及汉唐,惟不贪女色最胜。”二儒道:“何以见之?”隐士道:“汉高溺爱于戚姬,唐宗乱伦于弟妇。吕氏武氏几危社稷,飞燕太真并污宫闱。宋代虽有盘乐之主,绝无渔色之君,所以高、曹、向、孟,闺德独擅其美,此则远过于汉唐者矣。”二儒叹服而去。正是:要知古往今来理,须问高明远见人。方才说宋朝诸帝不贪女色,全是太祖皇帝贻谋之善。不但是为君以后,早朝宴罢,宠幸希疏。自他未曾“发迹变泰”的时节,也就是个铁铮铮的好汉,直道而行,一邪不染。则看他千里送京娘这节故事便知。正是:说时义气凌千古,话到英风透九霄,八百军州真帝主,一条杆棒显雄豪。且说五代乱离,有诗四句: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扰乱五十秋。这五代都是偏霸,未能混一。其时土宇割裂,民无定主。到后周虽是五代之末,兀自有五国三镇。那五国?周郭威,北汉刘崇,南唐李璟,蜀孟昶,南汉刘晟。那三镇?吴越钱佐,荆南高保融,湖南周行逢。虽说五国三镇,那周朝承梁、唐、晋、汉之后,号为正统。赵太祖赵匡胤曾仕周为殿前都点检。后因陈桥兵变,代周为帝,混一宇内,国号大宋。当初未曾“发迹变泰”的时节,因他父亲赵洪殷,曾仕汉为岳州防御使,人都称匡胤为赵公子,又称为赵大郎。生得面如噀血,目若曙星,力敌万人,气吞四海。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任侠任气,路见不平,拨刀相助,是个管闲事的祖宗,撞没头祸的太岁,先在汴京城打了御勾栏,闹了御花园,触犯了汉末帝,逃难天涯。到关西护桥杀了董达,得了名马赤麒麟。黄州除了宋虎,朔州三棒打死了李子英,灭了潞州王李汉超一家。来到太原地面,遇了叔父赵景清。时景清在清油观出家,就留赵公子在观中居住。谁知染患,一卧三月。比及病愈,景清朝夕相陪,要他将息身体,不放他出外闲游。一日景清有事出门,分付公子道:“侄儿耐心静坐片时,病如小愈,切勿行动!”景清去了,公子那里坐得住,想道:“便不到街坊游荡,这本观中闲步一回,又且何妨。”公子将房门拽上,绕殿游观。先登了三清宝殿,行遍东西两廊,七十二司,又看了东岳庙,转到嘉宁殿上游玩,叹息一声。真个是:金炉不动千年火,玉盏长明万载灯。行过多景楼玉皇阁,一处处殿宇崔嵬,制度宏敞。公子喝采不迭,果然好个清油观。观之不足,玩之有余。转到酆都地府冷静所在,却见小小一殿,正对那子孙宫相近,上写着降魔宝殿,殿门深闭。公子前后观看了一回,正欲转身,忽闻有哭泣之声,乃是妇女声音。公子侧耳而听,其声出于殿内。公子道:“蹊跷作怪!这里是出家人住处,缘何藏匿妇人在此?其中必有不明之事。且去问道童讨取钥匙,开这殿来,看个明白,也好放心。”回身到房中,唤道童讨降魔殿上钥匙。道童道:“这钥匙师父自家收管,其中有机密大事,不许闲人开看。”公子想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原来俺叔父不是个好人,三回五次只教俺静坐,莫出外闲行,原来干这勾当。出家人成甚规矩?俺今日便去打开殿门,怕怎的!”方欲移步,只见赵景清回来,公子含怒相迎,口中也不叫叔父,气忿忿地问道:“你老人家在此出家,干得好事?”景清出其不意,便道:“我不曾做甚事?”公子道:“降魔殿内锁的是什么人?”景清方才省得,便摇手道:“贤侄莫管闲事。”公子急得暴躁如雷,大声叫道:“出家人清净无为,红尘不染,为何殿内锁着个妇女在内,哭哭啼啼,必是非礼不法之事!你老人家也要放出良心。是一是二,说得明白,还有个商量;休要欺三瞒四,我赵某不是与你和光同尘的!”景清见他言词峻厉,便道:“贤侄,你错怪愚叔了!”公子道:“怪不怪是小事,且说殿内可是妇人?”景清道:“正是。”公子道:“可又来。”景清晓得公子性躁,还未敢明言,用缓词答应道:“虽是妇人,却不干本观道众之事。”公子道:“你是个一观之主,就是别人做出歹事寄顿在殿内,少不得你知情。”景清道:“贤侄息怒。此女乃是两个有名响马,不知那里掳来,一月之前寄于此处。托吾等替他好生看守,若有差迟,寸草不留。因是贤侄病未痊,不曾对你说得。”公子道:“响马在那里?”景清道:“暂往那里去了。”公子不信道:“岂有此理,快与我打开殿门,唤女子出来,俺自审问他详细。”说罢,绰了浑铁齐眉短棒,往前先走。景清知他性如烈火,不好遮拦。慌忙取了钥匙,随后赶到降魔殿前。景清在外边开锁。那女子在殿中听得锁响,只道是强人来到,愈加啼哭。公子也不谦让,才等门开,一脚跨进。那女子躲在神道背后唬做一团。公子近前放下齐眉短棒,看那女子,果然生得标致!眉扫春山,眸横秋水。含愁含恨,犹如西子捧心;欲泣欲啼,宛似杨妃剪发。琵琶声不响,是个未出塞的明妃;胡笳调若成,分明强和番的蔡女。天生一种风流态,便是丹青画不真!公子抚慰道:“小娘子,俺不比奸淫之徒,你休得惊慌。且说家居何处?谁人引诱到此?倘有不平,俺赵某与你解救则个。”那女子方才举袖拭泪,深深道个万福。公子还礼。女子先问:“尊官高姓?”景清代答道:“此乃汴京赵公子。”女子道:“公子听禀!……”未曾说得一两句,早已扑簌簌流下泪来。原来那女子也姓赵,小字京娘,是蒲州解梁县小详村居住,年方一十七岁。因随父亲来阳曲县还北岳香愿,路遇两个响马强人:一个叫做满天飞张广儿,一个叫做着地滚周进。见京娘颜色,饶了他父亲性命,掳掠到山神庙中。张周二强人争要成亲,不肯相让。议论了两三日,二人恐坏了义气,将这京娘寄顿于清油观降魔殿内,分付道士:“小心供给看守。”再去别处访求个美貌女子,掳掠而来,凑成一对,然后同日成亲,为压寨夫人。那强人去了一月,至今未回。道士惧怕他,只得替他看守。京娘叙出缘由,赵公子方才向景清道:“适才甚是粗卤,险些冲撞了叔父!既然京娘是良家室女,无端被强人所掳,俺今日不救,更待何人?”又向京娘道:“小娘子休要悲伤,万事有赵某在此,管教你重回故土,再见爹娘。”京娘道:“虽承公子美意,释放奴家出于虎口,奈家乡千里之遥,奴家孤身女流,怎生跋涉?”公子道:“救人须救彻。俺不远千里亲自送你回去。”京娘拜谢道:“若蒙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景清道:“贤侄,此事断然不可。那强人势大,官司禁捕他不得。你今日救了小娘子,典守者难辞其责。再来问我要人,教我如何对付?须当连累于我!”公子笑道:“大胆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难行。俺赵某一生见义必为,万夫不惧。那响马虽狠,敢比得潞州王么?他须也有两个耳朵,晓得俺赵某名字。既然你们出家人怕事,俺留个记号在此,你们好回复那响马。”说罢,轮起浑铁齐眉棒,横着身子,向那殿上朱红槅子,狠的打一下,“枥拉”一声,把菱花窗棂都打下来。再复一下,把那四扇槅子,打个东倒西歪。唬得京娘战战兢兢,远远的躲在一边。景清面如土色,口中只叫:“罪过!”公子道:“强人若再来时,只说赵某打开殿门抢去了。冤各有头,债各有主。要来寻俺时,教他打蒲州一路来。”景清道:“此去蒲州千里之遥,路上盗贼生发,独马单身,尚且难走,况有小娘子牵绊?凡事宜三思而行!”公子笑道:“汉末三国时,关云长独行千里,五关斩六将,护着两位皇嫂,直到古城与刘皇叔相会,这才是大丈夫所为。今日一位小娘子救他不得,赵某还做什么人?此去倘然冤家狭路相逢,教他双双受死。”景清道:“然虽如此,还有一说。古者男女坐不同席,食不共器。贤侄千里相送小娘子,虽则美意,出于义气,傍人怎知就里,见你少男少女一路同行,嫌疑之际,被人谈论,可不为好成歉,反为一世英雄之玷?”公子呵呵大笑道:“叔叔莫怪我说,你们出家人惯妆架子,里外不一。俺们做好汉的,只要自己血心上打得过,人言都不计较。”景清见他主意已决,问道:“贤侄几时起程?”公子道:“明早便行。”景清道:“只怕贤侄身子还不健旺。”公子道:“不妨事。”景清教道童治酒送行。公子于席上对京娘道:“小娘子,方才叔父说一路嫌疑之际,恐生议论。俺借此席面,与小娘子结为兄妹,俺姓赵,小娘子也姓赵,五百年合是一家,从此兄妹相称便了。”京娘道:“公子贵人,奴家怎敢扳高?”景清道:“既要同行,如此最好。”呼道童取过拜毡,京娘请恩人在上:“受小妹子一拜。”公子在傍还礼。京娘又拜了景清,呼为伯伯。景清在席上叙起侄儿许多英雄了得,京娘欢喜不尽。是夜直饮至更余,景清让自己卧房与京娘睡,自己与公子在外厢同宿。五更鸡唱,景清起身安排早饭,又备些干粮牛脯,为路中之用。公子鞲了赤麒麟,将行李扎缚停当,嘱付京娘:“妹子,只可村妆打扮,不可冶容炫服,惹是招非。”早饭已毕,公子扮作客人,京娘扮作村姑,一般的戴个雪帽,齐眉遮了。兄妹二人作别景清。景清送出房门,忽然想起一事道:“贤侄,今日去不成,还要计较。”不知景清说出甚话来?正是:鹊得羽毛方远举,虎无牙爪不成行。景清道:“一马不能骑两人,这小娘子弓鞋袜小,怎跟得上,可不担误了程途?从容觅一辆车儿同去却不好?”公子道:“此事算之久矣。有个车辆又费照顾,将此马让与妹子骑坐,俺誓愿千里步行,相随不惮。”京娘道:“小妹有累恩人远送,愧非男子,不能执鞭随镫,岂敢反占尊骑,决难从命。”公子道:“你是女流之辈,必要脚力。赵某脚又不小,步行正合其宜。”京娘再四推辞,公子不允,只得上马。公子跨了腰刀,手执浑铁杆棒,随后向景清一揖而别。景清道:“贤侄路上小心,恐怕遇了两个响马,须要用心提防!下手斩绝些,莫带累我观中之人。”公子道:“不妨不妨。”说罢,把马尾一拍,喝声:“快走,”那马拍腾腾便跑,公子放开脚步,紧紧相随。于路免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一日行至汾州介休县地方。这赤麒麟原是千里龙驹马,追风逐电,自清油观至汾州不过三百里之程,不勾名马半日驰骤。一则公子步行恐奔赴不及,二则京娘女流不惯驰骋,所以控辔缓缓而行。兼之路上贼寇生发,须要慢起早歇,每日止行一百余里。公子是日行到一个土冈之下,地名黄茅店。当初原有村落,因世乱人荒,都逃散了,还存得个小小店儿。日色将哺,前途旷野,公子对京娘道:“此处安歇,明日早行罢。”京娘道:“但凭尊意。”店小二接了包裹,京娘下马,去了雪帽。小二一眼瞧见,舌头吐出三寸,缩不进去。心下想道:“如何有这般好女子!”小二牵马系在屋后,公子请京娘进了店房坐下。小二哥走来踮着呆看。公子问道:“小二哥有甚话说?”小二道:“这位小娘子,是客官甚么人?”公子道:“是俺妹子。”小二道:“客官,不是小人多口,千山万水,途间不该带此美貌佳人同走!”公子道:“为何?”小二道:“离此十五里之地,叫做介山,地旷人稀,都是绿林中好汉出没之处。倘若强人知道,只好白白里送与他做压寨夫人,还要贴他个利市。”公子大怒骂道:“贼狗大胆,敢虚言恐唬客人!”照小二面门一拳打去。小二口吐鲜血,手掩着脸,向外急走去了。店家娘就在厨下发话。京娘道:“恩兄忒性躁了些。”公子道:“这厮言语不知进退,怕不是良善之人!先教他晓得俺些手段。”京娘道:“既在此借宿,恶不得他。”公子道:“怕他则甚?”京娘便到厨下与店家娘相见,将好言好语稳贴了他半响。店家娘方才息怒,打点动火做饭。京娘归房,房中尚有余光,还未点灯。公子正坐。与京娘讲话。只见外面一个人入来,到房门口探头探脑。公子大喝道:“什么人敢来瞧俺脚色?”那人道:“小人自来寻小二哥闲话,与客官无干。”说罢,到厨房下,与店家娘唧唧哝哝的讲了一会方去。公子看在眼里,早有三分疑心。灯火已到,店小二只是不回。店家娘将饭送到房里,兄妹二人吃了晚饭,公子教京娘掩上房门先寝。自家只推水火,带了刀棒绕屋而行。约莫二更时分,只听得赤麒麟在后边草屋下有嘶喊踢跳之声。此时十月下旬,月光初起,公子悄步上前观看,一个汉子被马踢倒在地。见有人来,务能的挣揣起来就跑。公子知是盗马之贼。追赶了一程,不觉数里,转过溜水桥边,不见了那汉子。只见对桥一间小屋,里面灯烛辉煌,公子疑那汉子躲匿在内,步进看时,见一个白须老者,端坐于土床之上,在那里诵经。怎生模样?眼如迷雾,须若凝霜,眉如柳絮之飘,面有桃花之色。若非天上金星,必是山中社长。那老者见公子进门,慌忙起身施礼,公子答揖,问道:“长者所诵何经?”老者道:“《天皇救苦经》。”公子道:“诵他有甚好处?”老者道:“老汉见天下分崩,要保佑太平天子早出,扫荡烟尘,救民于涂炭。”公子听得此言,暗合其机,心中也欢喜。公子又问道:“此地贼寇颇多,长者可知他的行藏么?”老者道:“贵人莫非是同一位骑马女子,下在坡下茅店里的?”公子道:“然也。”老者道:“幸遇老夫,险些儿惊了贵人。”公子问其缘故。老者请公子上坐,自己傍边相陪,从容告诉道:“这介山新生两个强人,聚集喽罗,打家劫舍,扰害汾潞地方。一个叫做满天飞张广儿,一个叫做着地滚周进。半月之间不知那里抢了一个女子,二人争娶未决,寄顿他方,待再寻得一个来,各成婚配。这里一路店家,都是那强人分付过的,但访得有美貌佳人,疾忙报他,重重有赏。晚上贵人到时,那小二便去报与周进知道,先差野火儿姚旺来探望虚实,说道:‘不但女子貌美,兼且骑一匹骏马,单身客人,不足为惧。’有个千里脚陈名,第一善走,一日能行三百里,贼人差他先来盗马,众寇在前面赤松林下屯扎。等待贵人五更经过,便要抢劫。贵人须要防备。”公子道:“原来如此,长者何以知之?”老者道:“老汉久居于此,动息都知,见贼人切不可说出老汉来。”公子谢道:“承教了。”绰棒起身,依先走回,店门兀自半开,公子捱身而入。却说店小二为接应陈名盗马,回到家中,正在房里与老婆说话。老婆暖酒与他吃,见公子进门,闪在灯背后去了。公子心生一计,便叫京娘问店家讨酒吃。店家娘取了一把空壶,在房门口酒缸内舀酒。公子出其不意,将铁棒照脑后一下,打倒在地,酒壶也撇在一边。小二听得老婆叫苦,也取朴刀赶出房来,怎当公子以逸待劳,手起棍落,也打翻了。再复两棍,都结果了性命。京娘大惊,急救不及。问其打死二人之故。公子将老者所言,叙了一遍。京娘吓得面如土色道:“如此途路难行,怎生是好?”公子道:“好歹有赵某在此,贤妹放心。”公子撑了大门,就厨下暖起酒来,饮个半醉,上了马料,将銮铃塞口,使其无声。扎缚包裹停当,将两个尸首拖在厨下柴堆上,放起火来,前后门都放了一把火。看火势盛了,然后引京娘上马而行。此时东方渐白,经过溜水桥边,欲再寻老者问路,不见了诵经之室。但见土墙砌的三尺高,一个小小庙儿。庙中社公坐于傍边。方知夜间所见,乃社公引导。公子想道:“他呼我为贵人,又见我不敢正坐,我必非常人也。他日倘然发迹,当加封号。”公子催马前进,约行了数里,望见一座松林,如火云相似。公子叫声:“贤妹慢行,前面想是赤松林了……”言犹未毕,草荒中钻出一个人来,手执钢叉,望公子便搠。公子会者不忙,将铁棒架住。那汉且斗且走,只要引公子到林中去。激得公子怒起,双手举棒,喝声“着!”将半个天灵盖劈下。那汉便是野火儿姚旺。公子叫京娘约马暂住:“俺到前面林子里结果了那伙毛贼,和你同行。”京娘道:“恩兄仔细!”公子放步前行。正是:圣天子百灵助顺,大将军八面威风。那赤松林下着地滚周进,屯住四五十喽罗。听得林子外脚步响,只道是姚旺伏路报信,手提长枪,钻将出来,正迎着公子。公子知是强人,并不打话,举棒便打。周进挺枪来敌。约斗上二十余合,林子内喽罗知周进遇敌,筛起锣一齐上前,团团围住。公子道:“有本事的都来!”公子一条铁棒,如金龙罩体,玉蟒缠身,迎着棒似秋叶翻风,近着身如落花坠地。打得三分四散,七零八落。周进胆寒起来,枪法乱了,被公子一棒打倒。众喽罗发声喊,都落荒乱跑。公子再复一棒,结果了周进。回步已不见了京娘。急往四下抓寻,那京娘已被五六个喽罗,簇拥过赤松林了。公子急忙赶上,大喝一声:“贼徒那里走?”众喽罗见公子追来,弃了京娘,四散去了。公子道:“贤妹受惊了!”京娘道:“适才喽罗内有两个人,曾跟随响马到清油观,原认得我。方才说:‘周大王与客人交手,料这客人斗大王不过,我们先送你在张大王那边去。’”公子道:“周进这厮,已被俺剿除了。只不知张广儿在于何处?”京娘道:“只愿你不相遇更好。”公子催马快行。约行四十余里,到一个市镇。公子腹中饥饿,带住辔头,欲要扶京娘下马上店。只见几个店家都忙乱乱的安排炊爨,全不来招架行客。公子心疑,因带有京娘,怕得生事,牵马过了店门。只见家家闭户,到尽头处,一个小小人家,也关着门。公子心下奇怪,去敲门时,没人答应。转身到屋后,将马拴在树上,轻轻的去敲他后门。里面一个老婆婆,开出来看了一看,意中甚是惶惧。公子慌忙跨进门内,与婆婆作揖道:“婆婆休讶,俺是过路客人,带有女眷,要借婆婆家中火,吃了饭就走的。”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京娘亦进门相见,婆婆便将门闭了。公子问道:“那边店里安排酒会,迎接什么官府?”婆婆摇手道:“客人休管闲事。”公子道:“有甚闲事,直恁利害?俺这远方客人,烦婆婆说明则个!”婆婆道:“今日满天飞大王在此经过,这乡村敛钱备饭,买静求安。老身有个儿子,也被店中叫去相帮了。”公子听说,思想:“原来如此。一不做二不休,索性与他个干净,绝了清油观的祸根罢。”公子道:“婆婆,这是俺妹子,为还南岳香愿到此,怕逢了强徒,受他惊恐。有烦婆婆家藏匿片时,等这大王过去之后方行,自当厚谢。”婆婆道:“好位小娘子,权躲不妨事,只客官不要出头惹事!”公子道:“俺男子汉自会躲闪,且到路傍,打听消息则个。”婆婆道:“仔细!有见成馍馍,烧口热水,等你来吃,饭却不方便。”公子提棒仍出后门,欲待乘马前去迎他一步,忽然想道:“俺在清油观中说出了‘千里步行’,今日为惧怕强贼乘马,不算好汉。”逐大踏步奔出路头。心生一计,复身到店家,大盼盼的叫道:“大王即刻到了,洒家是打前站的,你下马饭完也未?”店家道:“都完了。”公子道:“先摆一席与洒家吃。”众人积威之下,谁敢辨其真假?还要他在大王面前方便,大鱼大肉,热酒热饭,只顾搬将出来。公子放量大嚼,吃到九分九,外面沸传:“大王到了,快摆香案。”公子不慌不忙,取了护身龙,出外看时,只见十余对枪刀棍棒,摆在前导,到了店门,一齐跪下。那满天飞张广儿骑着高头骏马,千里脚陈名执鞭紧随。背后又有三五十喽罗,十来乘车辆簇拥。——你道一般两个大王,为何张广儿恁般齐整?那强人出入聚散,原无定规,况且闻说单身客人,也不在其意了,所以周进未免轻敌。——这张广儿分路在外行劫,因千里脚陈名报道:“二大王已拿得有美貌女子,请他到介山相会。”所以整齐队伍而来,行村过镇,壮观威仪。公子隐身北墙之侧,看得真切,等待马头相近,大喊一声道:“强贼看棒!”从人丛中跃出,如一只老鹰半空飞下。说时迟,那时快!那马惊骇,望前一跳,这里棒势去得重,打折了马的一只前蹄。那马负疼就倒,张广儿身松,早跳下马。背后陈名持棍来迎,早被公子一棒打番。张广儿舞动双刀,来斗公子。公子腾步到空阔处,与强人放对。斗上十余合,张广儿一刀砍来,公子棍起中其手指。广儿右手失刀,左手便觉没势,回步便走。公子喝道:“你绰号满天飞,今日不怕你飞上天去!”赶进一步,举棒望脑后劈下,打做个肉。可怜两个有名的强人,双双死于一日之内。正是:三魂渺渺“满天飞”,七魄悠悠“着地滚”。众喽罗却待要走,公子大叫道:“俺是汴京赵大郎,自与贼人张广儿周进有仇,今日都已剿除了,并不干众人之事。”众喽罗弃了枪刀,一齐拜倒在地,道:“俺们从不见将军恁般英雄,情愿服侍将军为寨主。”公子呵呵大笑道:“朝中世爵,俺尚不希罕,岂肯做落草之事。”公子看见众喽罗中,陈名亦在其内,叫出问道:“咋夜来盗马的就是你么?”陈名叩头服罪。公子道:“且跟我来赏你一餐饭。”众人都跟到店中。公子分付店家:“俺今日与你地方除了二害。这些都是良民,方才所备饭食,都着他饱餐,俺自有发放。其管待张广儿一席留着,俺有用处。”店主人不敢不依。众人吃罢,公子叫陈名道:“闻你日行三百里,有用之才,如何失身于贼人?俺今日有用你之处,你肯依否?”陈名道:“将军若有所委,不避水火。”公子道:“俺在汴京,为打了御花园,又闹了御勾栏,逃难在此。烦你到汴京打听事体如何?半月之内,可在太原府清油观赵知观处等候我,不可失信!”公子借笔砚写了叔父赵景清家书,把与陈名。将贼人车辆财帛,打开分作三分,一分散与市镇人家,偿其向来骚扰之费。就将打死贼人尸首及枪刀等项,着众人自去解官请赏。其一分众喽罗分去为衣食之资,各自还乡生理。其一分又剖为两分,一半赏与陈名为路费,一半寄与清油观修理降魔殿门窗。公子分派已毕,众心都伏,各各感恩。公子叫店主人将酒席一桌,抬到婆婆家里。婆婆的儿子也都来了,与公子及京娘相见。向婆婆说知除害之事,各各欢喜。公子向京娘道:“愚兄一路不曾做得个主人,今日借花献佛,与贤妹压惊把盏。”京娘千恩万谢,自不必说。是夜,公子自取囊中银十两送与婆婆。就宿于婆婆家里。京娘想起公子之恩:“当初红拂一妓女,尚能自择英雄;莫说受恩之下,愧无所报,就是我终身之事,舍了这个豪杰,更托何人?”欲要自荐,又羞开口,欲待不说:“他直性汉子那知奴家一片真心?”左思右想,一夜不睡。不觉五更鸡唱,公子起身鞲马要走。京娘闷闷不悦。心生一计,于路只推腹痛难忍,儿遍要解。要公子扶他上马,又扶他下马。一上一下,将身偎贴公子,挽颈勾肩,万般旖旎。夜宿又嫌寒道热,央公子减被添衾,软香温玉,岂无动情之处。公子生性刚直,尽心服侍,全然不以为怪。又行了三四日,过曲沃地方,离蒲州三百余里,其夜宿于荒村。京娘口中不语,心下踌躇,如今将次到家了,只管害羞不说,挫此机会,一到家中,此事便索罢休,悔之何及。黄昏以后,四宇无声,微灯明灭,京娘兀自未睡,在灯前长叹流泪。公子道:“贤妹因何不乐?”京娘道:“小妹有句心腹之言,说来又怕唐突,恩人莫怪!”公子道:“兄妹之间,有何嫌疑,尽说无妨!”京娘道:“小妹深闺娇女,从未出门,只因随父进香,误陷于贼人之手,锁禁清油观中,还亏贼人去了,苟延数日之命,得见恩人。倘若贼人相犯,妾宁受刀斧,有死不从,今日蒙恩人拔离苦海,千里步行相送,又为妾报仇,绝其后患。此恩如重生父母,无可报答,倘蒙不嫌貌丑,愿备铺床叠被之数,使妾少尽报效之万一,不知恩人允否?”公子大笑道:“贤妹差矣!俺与你萍水相逢,出身相救,实出侧隐之心,非贪美丽之貌。况彼此同姓,难以为婚,兄妹相称,岂可及乱。俺是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你岂可学纵欲败礼的吴孟子!休得狂言,惹人笑话。”京娘羞惭满面,半晌无语。重又开言道:“恩人休怪妾多言,妾非淫污苟贱之辈,只为弱体余生,尽出恩人所赐,此身之外,别无报答,不敢望与恩人婚配,得为妾婢,伏侍恩人一日,死亦暝目。”公子勃然大怒道:“赵某是顶天立地的男子,一生正直,并无邪佞,你把我看做施恩望报的小辈,假公济私的奸人,是何道理?你若邪心不息,俺即今撒开双手,不管闲事,怪不得我有始无终了。”公子此时声色俱厉。京娘深深下拜道:“今日方见恩人心事,赛过柳下惠鲁男子。愚妹是女流之辈,坐井观天,望乞恩人恕罪则个!”公子方才息怒,道:“贤妹,非是俺胶柱鼓瑟,本为义气上千里步行相送,今日若就私情,与那两个响马何异?把从前一片真心化为假意,惹天下豪杰们笑话。”京娘道:“恩兄高见,妾今生不能补报大德,死当衔环结草。”两人说话,直到天明。正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自此京娘愈加严敬公子,公子亦愈加怜悯京娘。一路无话,看看来到蒲州。京娘虽住在小祥村,却不认得,公子问路而行。京娘在马上望见故乡光景,好生伤感。却说小祥村赵员外,自从失了京娘,将及两月有余,老夫妻每日思想啼哭。忽然庄客来报,京娘骑马回来,后面有一红脸大汉,手执杆棒跟随。赵员外道:“不好了,响马来讨妆奁了!”妈妈道:“难道响马只有一人?且教儿子赵文去看个明白。”赵文道:“虎口里那有回来肉?妹子被响马劫去,岂有送转之理,必是容貌相象的,不是妹子。……”道犹未了,京娘已进中堂,爹妈见了女儿,相抱而哭。哭罢,问其得回之故。京娘将贼人锁禁清油观中,幸遇赵公子路见不平,开门救出,认为兄妹,千里步行相送,并途中连诛二寇大略,叙了一遍。“今恩人见在,不可怠慢。”赵员外慌忙出堂见了赵公子拜谢道:“若非恩人英雄了得,吾女必陷于贼人之手,父子不得重逢矣。”逐令妈妈同京娘拜谢,又唤儿子赵文来见了恩人。庄上宰猪设宴,款待公子。赵文私下与父亲商议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妹子被强人劫去,家门不幸,今日跟这红脸汉子回来,‘人无利己,谁肯早起?’必然这汉子与妹子有情,千里送来,岂无缘故?妹子经了许多风波,又有谁人聘他。不如招赘那汉子在门,两全其美,省得傍人议论。”赵公是个随风倒舵没主意的老儿,听了儿子说话,便教妈妈唤京娘来问他道:“你与那公子千里相随,一定把身子许过他了。如今你哥哥对爹说,要招赘与你为夫,你意下如何?”京娘道:“公子正直无私,与孩儿结为兄妹,如嫡亲相似,并无调戏之言。今日望爹妈留他在家,管待他十日半月,少尽其心,此事不可题起。”妈妈将女儿言语述与赵公,赵公不以为然。少间筵席完备,赵公请公子坐于上席,自己老夫妇下席相陪,赵文在左席,京娘右席。酒至数巡,赵公开言道:“老汉一言相告:小女余生,皆出恩人所赐,老汉阖门感德,无以为报。幸小女尚未许人,意欲献与恩人,为箕帚之妾,伏乞勿拒。”公子听得这话,一盆烈火从心头掇起,大骂道:“老匹夫!俺为义气而来,反把此言来污辱我。俺若贪女色时,路上也就成亲了,何必千里相送。你这般不识好歹的,枉费俺一片热心。”说罢,将桌子掀番,望门外一直便走。赵公夫妇唬得战战兢兢。赵文见公子粗鲁,也不敢上前。只有京娘心下十分不安,急走去扯住公子衣裾,劝道:“恩人息怒!且看愚妹之面。”公子那里肯依,一手攦脱了京娘,奔至柳树下,解了赤麒麟,跃上鞍辔,如飞而去。京娘哭倒在地,爹妈劝转回房。把儿子赵文埋怨了一场。赵文又羞又恼,也走出门去了。赵文的老婆听得爹妈为小姑上埋怨了丈夫,好生不喜,强作相劝,将冷语来奚落京娘道:“姑姑,虽然离别是苦事,那汉子千里相随,恝然而去,也是个薄情的。他若是有仁义的人,就了这头亲事了。姑姑青年美貌,怕没有好姻缘相配,休得愁烦则个!”气得京娘泪流不绝,顿口无言。心下自想道:“因奴命蹇时乖,遭逢强暴,幸遇英雄相救,指望托以终身。谁知事既不谐,反涉瓜李之嫌,今日父母哥嫂亦不能相谅,何况他人?不能报恩人之德,反累恩人的清名,为好成歉,皆奴之罪。似此薄命,不如死于清油观中,省了许多是非,到得干净,如今悔之无及。千死万死,左右一死,也表奴贞节的心迹。”捱至夜深,爹妈睡熟,京娘取笔题诗四句于壁上,撮土为香,望空拜了公子四拜,将白罗汗巾,悬染自缢而死:可怜闺秀千金女,化作南柯一梦人。天明老夫妇起身,不见女儿出房,到房中看时,见女儿缢在梁间。吃了一惊,两口儿放声大哭,看壁上有诗云:“天付红颜不遇时,受人凌辱被人欺;今宵一死酬公子,彼此清名天地知!”赵妈妈解下女儿,儿子媳妇都来了。赵公玩其诗意,方知女儿冰清玉洁,把儿子痛骂一顿。免不得买棺成殓,择地安葬,不在话下。再说赵公子乘着千里赤麒麟,连夜走至太原,与赵知观相会,千里脚陈名已到了三日。说汉后主已死,郭令公禅位,改国号曰周,招纳天下豪杰。公子大喜,住了数日,别了赵知观,同陈名还归汴京,应募为小校。从此随世宗南征北讨,累功至殿前都点检。后受周禅为宋太祖。陈名相从有功,亦官至节度使之职。太祖即位以后,灭了北汉。追念京娘昔日兄妹之情,遣人到蒲州解良县寻访消息。使命录得四句诗回报,太祖甚是嗟叹,敕封为贞义夫人,立祠于小祥村。那黄茅店溜水桥社公,敕封太原都土地,命有司择地建庙,至今香火不绝。这段话,题做“赵公子大闹清油观,千里送京娘。”后人有诗赞云:不恋私情不畏强,独行千里送京娘。汉唐吕武纷多事,谁及英雄赵大郎。《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是冯梦龙《警世通言》里一篇白话小说。它属于历史小说的范畴。但同《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不同。《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描写李白辨识蕃书、金殿草诏,沉香亭吟诗、酒肆狂歌等等,都有所本,基本忠实于史料,《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则恰恰相反。《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赵匡胤“容貌雄伟,气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学骑射,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这显然是小说作者创作时之所本,其人物的气度、武艺,似有所据,但小说的基本故事却是虚构的。这是与《吓蛮书》不同的另一类型的历史小说。这篇小说实际写的是个侠义故事。主要塑造了赵公子(未“发迹变泰”时的赵匡胤)和京娘两个人物形象。着力讴歌的是赵公子不畏强暴、不贪女色的“任侠任气”的品德。京娘是美丽、多情、知恩图报的女子。作者所以安排这个人物,当然是编织故事的所需,其主要意图还在于刻画赵公子那“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品格。作品的故事情节是单线发展的。它描写五代十国末年后周的时候,蒲梁(今山西省)解州县小祥村的十七岁少女京娘,跟随父亲到阳曲县还北岳香愿,途中被两个强人抢去,关押在清油观中。清油观的道长赵景清是赵公子的叔父,赵公子因在叔父观中避难,便救出京娘,并不辞辛苦,跋涉千里,送她回乡。路上,遇见抢京娘的强盗。赵公子一一予以殄灭。京娘为感赵公子的救命之恩,甘愿以身相许,遭到赵公子的拒绝。到了京娘家中,京娘之兄见妹妹是“红脸汉子”千里送来的,怀疑两人有私情,要“招赘那汉子在门”。赵公子大怒而去。京娘受到兄嫂奚落,自缢而死。其结局是悲剧性的。通过千里送京娘的故事,作品完成了赵公子和京娘这两个人物的塑造,歌颂了锄强扶弱、不恋私情的侠义精神。赵公子这个人物的刻画是相当成功的。作品突出描写的是赵公子的两个方面:一是急躁粗鲁、见义勇为、不畏强暴、武艺高强。二是不贪女色,不恋私情。这个人物所以刻画得丰满扎实,同作者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是分不开的。赵公子一出场,作者便用虚实相生的手法,给他画了个轮廓。他“生得面如噀血、目若曙星、力敌万人、气吞四海。”这是用夸张的手法对人物的形貌、气度作了虚描。随后用具体事例对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予以实写。“先在汴京城打了御勾栏、闹了御花园、触犯了汉末帝,逃难天涯。到关西护挢杀了董达,得了名马赤麒麟。黄州除了宋虎,朔州三棒打死李子英、灭了潞州王李汉超一家。”上至皇帝,下至豪强,他都敢闹、敢打、敢杀,好一个铮铮红脸汉子。这样虚实相生地描写出赵公子“任侠任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个管闲事的祖宗,撞没头祸的太岁”。这是千里送京娘的基础。正是赵公子有这样的气质,所以才会做,也才能做千里送京娘的事情。而千里送京娘又是这种气质的表现和深化。尔后,小说就随着千里送京娘这个主体故事的展开,层层着色、步步深入地塑造赵公子的形象。突出主要性格特征,但不局限主要特征,即在着重描绘其主要特征的同时,适当拓展笔墨,表现赵公子的其他品德。力求使形象丰满。千里送京娘大约可分误闹清油观、夜宿黄茅店、殄灭众强人、拒绝儿女情、怒斥赵员外五个层次,在每个层次里,除深化赵公子的核心性格特征外,又提及赵公子另外某些品质。误闹清油观是赵公子在叔父赵景清出家的清油观养病,偶然游观,听到女子哭泣之声,就怀疑叔父干环事,便“暴躁如雷”、“含怒相迎”、“口中也不叫叔父”。当知道京娘是强盗抢了锁在庙里的时候,他又向叔父捡讨“适才甚是粗鲁”。见京娘孤身一人无法回乡时,他便自愿千里相送。这里既突出了“任侠任气”、鄙视豪强的性格,又涉及了其他。如见义勇为,却不免急躁鲁莽;抱打不平,并能不论亲疏;情如烈火,却也能知错认错。这第一层就把人物立起来了。送京娘起程,夜宿黄茅店。店小二“走来砧着呆看”京娘,赵公子便一拳打得他“口吐鲜血”。发现有人到房门口“探头探脑”,他就让京娘先寝,自家“带了刀棒绕屋而行”。他得知店小二是“前山”强盗的耳目时,便将他杀死,焚店而去。打死强盗耳目再次渲染了他不畏强暴的特征,同时又展示了他并不是一味的粗,他粗中有细,所以才没落入强人之计。在赤松林,四五十喽罗在强盗头目周进的指挥下,围斗赵公子,赵公子毫不畏惧,打散喽罗,击毙周进;在市镇上,又打杀另一强盗头目“满天飞张广儿”,正面描写赵公子武艺高强,这正是他不畏强暴的重要条件。在这一层里,赵公子前去迎击强盗,原想“乘马前去”。但想到在清油观里曾说过“千里步行”相送的话,便舍马不骑,步行追击。一个心理活动,写他“言必信”。打杀张广儿后,他“将贼人车辆财帛,打开分作三分,一分散与市镇人家,偿其向来骚扰之费。……一分众喽罗分去为衣食之资,各自还乡生理。其一分又剖为两分”,一半赏与刚收服的“千里脚陈名”,让他进京去打探消息;“一半寄与清油观修理降魔殿门窗”(门窗是赵公子为保护该观打坏的)。这个分配,想到了各个方面,既周详、又果决,透示了他的指挥才能,起了丰富人物性格的作用。拒绝儿女情是第四层,突出表现赵公子不贪女色的品质。第五层是赵公子送京娘回到家中,京娘的哥哥认为“‘人无利己,谁肯早起’,必然这汉子与妹子有情,千里送来,岂无缘故?妹子经了许多风波,又有谁人聘他。不如招赘那汉子在门,两全其美,省得旁人议论。”赵员外便向赵公子提出要把京娘嫁给他。这种猜疑和处理虽然有他一定的道理,但是,对古道热肠、“任侠任气”的赵公子说来,无疑是一种侮辱。所以,他听得这话,“一盆烈火从心头掇起”,大骂赵员外“不识好歹”,跃马飞驰而去。京娘受到嫂子的“冷语奚落”,她觉得自己和赵公子的人格都受到侮辱,走投无路,悬梁自尽,以死来证他们的清白。临死又在壁上留诗:“天付红颜不遇时,受人凌辱被人欺,今宵一死酬公子,彼此清名天地知。”这一层再次对赵公子正直、急躁的性格着色渲染,显示了他有恩不图报的一个侧面。京娘自缢更衬托了他的“任侠任气”的形象。赵公子敢惩强暴、不恋私情这两方面是互为映衬的。他疾恶如仇、敢对强敌、粗鲁正直、仗义救人,不图报赏。这是他凛然英雄气慨的表现。一般而言,“英雄难过美人关”,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最后倒在石榴裙下,丧失了一世英名。赵公子不恋私情,不贪女色,这是他英雄本色的另一个方面。从他与绝代佳人千里同行,毫不及乱的行为,又映衬了他那“任侠任气”的另一个侧面。正是这两个侧面的交映描写中,小说完成了对人物的塑造。京娘是小说里的另一个人物,同赵公子相比,作者对她的笔墨用得不多,但她那美丽、聪明、善良、知情识礼的形象也是栩栩如生的。年方十七岁,象朵含苞待放的鲜花。她同父亲来阳曲县还北岳香愿,只因生得标致,就被响马强人抢去。赵公子不仅从强人手里救了她的性命,而且,千里迢迢送她归乡。路上历尽艰辛,数入险地。京娘观察了赵公子的所作所为,认识他是个“豪杰”,产生爱慕之情。这时,小说有一段描写相当精彩,把京娘的识具、聪明、知恩图报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京娘想起公子之恩:“当初红拂一妓女,尚能自择英雄;莫说受恩之下,愧无所报,就是我终身之事,舍了这个豪杰,更托何人?”欲要自荐,又羞开口,欲待不说:“他直情汉子那知奴家一片真心?”左思右想,一夜不睡……心生一计,于路只推腹痛难忍,几遍要解。要公子扶他上马,又扶她下马,一上一下,将身偎贴公子、挽颈勾肩,万般旖旎。夜宿又嫌寒道热,央公子减被添衾,软香温玉,岂无动情之处。京娘的心理和举止,把她在特定情景下的求爱写得入情入理、维妙维肖。当她直接求婚被赵公子拒绝后,她更深刻地认识了赵公子的为人,“愈加严敬公子”。这样,京娘的形象也出来了。着墨不多,却以少胜多。京娘这个形象对赵公子形象的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她与赵公子,一个有情,一个无意,既是矛盾的,又是相辅相成的。京娘托身,赵公子拒绝,更把赵公子的“任侠任气”的无私、彻底,映托得格外鲜明。赵公子拒绝后,京娘不怨怅,反而更加敬重赵公子,最后还以死来证实两人的清白,也把京娘的形象刻画得更为深厚了。当然,作品里也有宿命论的糟粕,宣传帝王天生,神灵护卫,显然是不足取的。不过,瑕不掩瑜,《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仍不失为古典白话小说的上品。
【诗句】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出处】唐·白居易《浪淘沙六首·其四》【意思】我怨恨你不象潮水那样遵守约定的时间回来,我想念你情深意长,方才觉得大海并不深。诗句用具体的“潮”、“海”比喻抽象的“恨”、“思”,巧妙地道出了思妇的心情。【鉴赏】看到海水就想起你,恨你的无情,恨你比不上潮水的来去,总有一定的汛期。几番相思之后,才发觉海并不如人们所说的那么深,因为海根本就比不上我对你思念得深刻。“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两句诗,是在描写女子对意中人既怨恨又思念的心情。【全诗】《浪淘沙六首·其四》.[唐].白居易.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鉴赏】《浪淘沙》,唐教坊曲名,《乐府诗集》列入《近代曲辞》,唐刘禹锡、白居易创其调,且都写出了好作品。刘禹锡词云:“春风吹浪正淘沙”,白居易词云:“去到帝乡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曲词为单调二十八字,三平韵,与七言绝句的形式几无差别。五代、北宋人沿用此名,创制词体,遂成词牌。白居易《浪淘沙》诗一共六首,此为第四首。这首诗用比兴手法,以江潮、海水作比衬,抒发情感。前两句以反诘之语,在肯定江潮之盛,海水之深的前提下,把夫君之情与妾之心相比较,江潮再盛也比不上夫君对妾的盛情;海水再深也比不上妾思念夫君的情深。在抑此扬彼之中把诗的思想情感升发到更高的层次。这样的写法新颖别致,含意深刻,提高了诗歌艺术构思的层次。后两句:既是对前两句的顺承,又是对前两句的深化。就艺术上分析,是又一个转折,又一层波浪。或夫妻之间,或情侣之间,分别以后往往以相思深情得不到报偿而生愁、由愁再生恨。如温庭筠的《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因见不到离人而愁肠寸断。“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便是因天涯之别的愁肠而生千万之恨了。白居易这两句诗没有这样写,而是说:我与夫君长期分别不能相见,愁也罢,恨也罢,都不如江水涨潮一样有音信好。以潮信作比喻,古诗中常见,刘长卿《江州留别薛六柳八二员外》诗中的“离心与潮信,每日到寻阳”(《刘随州集》一),唐释灵一《酬皇甫冉西陵见寄》诗中的:“西陵潮信高,鸟屿没中流”(《极玄集》下),都是这种用法。这样写既显示出这位女子思想境界高,艺术手法也很新颖。真是熟中见巧,老调翻新,描绘出了新的诗歌意境。这首诗当写于白居易的晚年,以“古稀”老叟写女子思夫之情,假女子之口抒发自己的情当有更深的含义,应仔细深入体会,才能了解诗人的弦外之意。
相思始觉海非深。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出处】唐·白居易《浪淘沙六首·其四》【意思】我怨恨你不象潮水那样遵守约定的时间回来,我想念你情深意长,方才觉得大海并不深。诗句用具体的“潮”、“海”比喻抽象的“恨”、“思”,巧妙地道出了思妇的心情。【鉴赏】看到海水就想起你,恨你的无情,恨你比不上潮水的来去,总有一定的汛期。几番相思之后,才发觉海并不如人们所说的那么深,因为海根本就比不上我对你思念得深刻。“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两句诗,是在描写女子对意中人既怨恨又思念的心情。【全诗】《浪淘沙六首·其四》.[唐].白居易.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鉴赏】《浪淘沙》,唐教坊曲名,《乐府诗集》列入《近代曲辞》,唐刘禹锡、白居易创其调,且都写出了好作品。刘禹锡词云:“春风吹浪正淘沙”,白居易词云:“去到帝乡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曲词为单调二十八字,三平韵,与七言绝句的形式几无差别。五代、北宋人沿用此名,创制词体,遂成词牌。白居易《浪淘沙》诗一共六首,此为第四首。这首诗用比兴手法,以江潮、海水作比衬,抒发情感。前两句以反诘之语,在肯定江潮之盛,海水之深的前提下,把夫君之情与妾之心相比较,江潮再盛也比不上夫君对妾的盛情;海水再深也比不上妾思念夫君的情深。在抑此扬彼之中把诗的思想情感升发到更高的层次。这样的写法新颖别致,含意深刻,提高了诗歌艺术构思的层次。后两句:既是对前两句的顺承,又是对前两句的深化。就艺术上分析,是又一个转折,又一层波浪。或夫妻之间,或情侣之间,分别以后往往以相思深情得不到报偿而生愁、由愁再生恨。如温庭筠的《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因见不到离人而愁肠寸断。“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便是因天涯之别的愁肠而生千万之恨了。白居易这两句诗没有这样写,而是说:我与夫君长期分别不能相见,愁也罢,恨也罢,都不如江水涨潮一样有音信好。以潮信作比喻,古诗中常见,刘长卿《江州留别薛六柳八二员外》诗中的“离心与潮信,每日到寻阳”(《刘随州集》一),唐释灵一《酬皇甫冉西陵见寄》诗中的:“西陵潮信高,鸟屿没中流”(《极玄集》下),都是这种用法。这样写既显示出这位女子思想境界高,艺术手法也很新颖。真是熟中见巧,老调翻新,描绘出了新的诗歌意境。这首诗当写于白居易的晚年,以“古稀”老叟写女子思夫之情,假女子之口抒发自己的情当有更深的含义,应仔细深入体会,才能了解诗人的弦外之意。
辛弃疾青玉案。推荐。爱诗词网。辛弃疾《青玉案》辛弃疾辛弃疾元夕①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③。宝马雕车香满路④。凤箫声动,玉壶光转⑤,一夜鱼龙舞⑥。蛾儿雪柳黄金缕⑦。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⑧。蓦然回首⑨,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⑩。寒林楼观图(局部)【宋】佚名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注释①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晚上,也称元宵。②花千树:形容元宵的灯火。③星如雨:《左传《庄公七年》:“星陨如雨。”这里形容元宵夜空下的焰火。④宝马雕车:装饰华美的车马。⑤玉壶:指灯。《武林旧事》卷二“元夕”条载福州所进的灯纯用白玉,如清冰玉壶。⑥鱼龙舞:汉代“百戏”的一种。这里指各种形状的灯。⑦“蛾儿”句:描写元宵观灯女子的头饰。⑧千百度:千百次。⑨蓦(mò)然:不经心地;猛然。⑩阑珊:零落稀少。鉴赏这首词的写作时间难以确定。根据稼轩弟子范开所编之《稼轩词》,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前词人闲居带湖期间。而根据词中观灯、寻芳的情节,本词似乎应作于词人首次在都城临安做官期间,也就是乾道六年(1170)到七年任司农寺主簿时。元夕即阴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又名元宵、灯节。元夕有上灯的习俗,它是中国传统的狂欢夜,在繁华的宋代都城,元夕的活动更是分外丰富。这一晚,装点夜空的不仅有明月,有彩灯,还有焰火。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载临安元夕“宫漏既深,始宣放焰火百馀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本词开篇便有一树烟花从天而降,它们仿佛是被春风吹开的。春风不仅吹开了千树繁花,还吹落了无数的星星,仿佛下了一场明晃晃的星雨。开头两句以丰富的想象巧妙地化用了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及《左传》中的“星陨如雨”之说,以东风为媒创造出花开和星落的奇特意象,把空中的烟花写得活灵活现。本词上片工笔描绘由烟花、彩灯、车马组成的街市图景,这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冰清玉洁的白玉灯与扎成鱼形龙形的各色彩灯交相辉映,彻夜不息,与流转的灯光相和的还有不绝于耳的乐声,川流不息的街道上,装饰华美的车马撒下一路香氛……街市的繁华根本上是因为人的活动,词的下片由物转向人,专注于街头的女子。她们平日多足不出户,只有在元夕这样特殊的节日才会纷纷涌上街头,为城市增光添色,她们抓住向公众展示美丽的难得机会,精心打扮,争奇斗艳。据《宣和遗事》记载,北宋汴京元夕,“京师民有似雪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武林旧事》卷二亦载南宋临安元夕“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李清照《永遇乐》词曰:“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词人以头饰指代女子,这些女子组成了比烟花和彩灯更具有吸引力的美丽风景,她们体态娇美,所过处笑语连连,暗香阵阵,引人观赏流连,词人便是观众之一。铺开一片流光溢彩的华美景象之后,词人的笔锋突然一转,下片的后半部分突然抖开一个包袱,将视线从繁华中撤离,投向灯火阑珊处,那里有一个幽独的佳人,词人先前遍寻她不见,却在一次偶然的回眸中瞥见了她。行文至此,方才五彩斑斓的吸引人驻足观望的一切繁华美好的景象似乎都成了铺垫,成了背景,成了拱月之星,只为等待结尾这位神秘人物的出现。先前的一切只是蓄势,待到结尾一发,出人意表,不可捉摸。梁启超说这是词人“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蘅馆词选》丙卷引),俞陛云说“结末三句别有会心”(《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她是何人,为何要寻找她,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能够从词句中读出作者的欣喜与会心,感受到其间深蕴着的感慨和体悟。(刘珺珺)集评清《彭孙遹:“辛稼轩‘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秦、周之佳境也。”(《金粟词话》)清《陈廷焯:“艳体亦以气行之,是稼轩本色。”(《词则《闲情集》卷二)链接宋代的灯彩制作。元夜赏灯是中国古代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因而灯彩的历史也十分悠久,经过数代的发展,宋代的灯彩技艺已经非常发达,不仅制作精巧,而且构思微妙,规模宏伟。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曾出现了匠师们集体制作的大型灯彩“灯山”,其中有文殊、普贤等神佛骑跨着狮子、白象等神兽的造型,随着神佛手指的频频摆动,神兽的口中各出水五道,如同瀑布。南宋时期,宫廷中也常在元宵节制作这样构思奇巧的大型“灯山”,所用材质有丝绸、玉石、金箔、琉璃等,令人叹为观止。宋代的琉璃灯。宋代的灯彩制作技艺精良、构思精巧,所用的制作材质也非常考究,其中的琉璃灯彩就独具魅力。宋代的琉璃灯有圆形、方形、长方形等诸多形状,圆形的被称为“琉璃灯球”,方形和长方形则称为“琉璃灯屏”。当时安徽新安出产的琉璃灯,制作工艺独特,骨架也以琉璃制成,点燃之后,灯骨和灯彩浑然一体,如同无骨,当时就有“无骨灯”的美誉。还有一种“料丝灯”(也称“琉璃丝灯”)也非常精美,在宫灯外框画面的内外两侧依次排列白色的琉璃丝,由于有了琉璃丝的遮隔,彩灯点燃后,可隐约透现出灯彩上的五彩画面。两宋的元夕风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宵”条详细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元宵风俗。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会集,乐声嘈杂十余里。到正月七日,灯山上彩,锦绣交辉。彩山左右,以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从灯山到宣德门楼横大街,用棘围绕,叫做“棘盆”,内设乐棚,差人作乐杂戏。宣德楼上有御座,楼下用枋木垒成露台一所,表演杂剧,百姓都在露台下观看,有乐人引导百姓山呼。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条记载临安元宵风俗更为周详。禁中从九月赏菊灯之后就开始试灯,谓之“预赏”。一到正月,灯火日盛,年年出新意。灯的品种极多,以“苏灯”为最,福州所进白玉灯如清冰玉壶,新奇者如“无骨灯”等。琉璃灯山高五丈,置于大彩楼中,楼中设御座,其下为大露台,百艺群工,竞呈奇伎。夜深后放烟火百余架,乐声四起。元夕节物多样:妇人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等,多穿白衣,以营造月下的效果。吃的东西有乳糖圆子、科斗粉、豉汤、水晶脍、韭饼以及南北珍果等,往往包装精细,叫做“市食合儿”。这一晚到处是舞队歌姬、卖歌售艺者。到夜阑时分,有人提着小灯照路,寻找人们遗落的钗钿之类,叫做“扫街”,这是东都遗留下来的风俗。
英国首相(1916~1922),自由党领袖。历任贸易大臣、财政大臣和军需大臣。在执政期间,镇压殖民地和附属国民族解放运动,并提倡过一些有名无实的社会保险等措施。他是制定自由党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政策的决策人,是左右1919年巴黎和会的首脑人物之一和凡尔赛和约的起草人之一,也是武装干涉苏俄的组织者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牺牲中国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曾谴责张伯伦政府对法西斯执行绥靖政策。著有《战争回忆录》、《和会回忆录》。
劳合乔治。推荐。爱诗词网。英国首相(1916~1922),自由党领袖。历任贸易大臣、财政大臣和军需大臣。在执政期间,镇压殖民地和附属国民族解放运动,并提倡过一些有名无实的社会保险等措施。他是制定自由党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政策的决策人,是左右1919年巴黎和会的首脑人物之一和凡尔赛和约的起草人之一,也是武装干涉苏俄的组织者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牺牲中国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曾谴责张伯伦政府对法西斯执行绥靖政策。著有《战争回忆录》、《和会回忆录》。
为了捉住狼,应该舍得牺牲孩子的生命。这句俗语的原版应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
过去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人家,常常会遭到狼的袭击,家畜被咬死,甚至连老人小孩也会被伤害。为了保证安全,人们便想方设法去捉狼。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套狼。为了诱骗狼上套,常常在套前以鞋子作伪装,狼见了鞋子便以为有人在,当它发现自己上了当时,已经身在套中了。如果舍不得在套子前面放上一双鞋子,那就不能套住狡猾的狼。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推荐。爱诗词网。为了捉住狼,应该舍得牺牲孩子的生命。这句俗语的原版应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过去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人家,常常会遭到狼的袭击,家畜被咬死,甚至连老人小孩也会被伤害。为了保证安全,人们便想方设法去捉狼。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套狼。为了诱骗狼上套,常常在套前以鞋子作伪装,狼见了鞋子便以为有人在,当它发现自己上了当时,已经身在套中了。如果舍不得在套子前面放上一双鞋子,那就不能套住狡猾的狼。由于“鞋子”在我国不少地方的方言中读“háizi”,所以讹化成“孩子”。沿传下来,便成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了。现在,人们在谈到做一件事必须付出代价时,常常随口应用这句俗语,用以说明做事不怕损失,下决心干。
橘颂。推荐。爱诗词网。后皇嘉树〔2〕,橘徕服兮〔3〕。受命不迁〔4〕,生南国兮〔5〕。深固难徙〔6〕,更壹志兮〔7〕。绿叶素荣〔8〕,纷其可喜兮〔9〕。曾枝剡棘〔10〕,圆果抟兮〔11〕。青黄杂糅〔12〕,文章烂兮〔13〕。精色内白〔14〕,类任道兮〔15〕。纷缊宜修〔16〕,姱而不丑兮〔17〕。嗟尔幼志〔18〕,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19〕。苏世独立〔20〕,横而不流兮〔21〕。闭心自慎〔22〕,终不失过兮〔23〕。秉德无私〔24〕,参天地兮〔25〕。愿岁并谢,与长友兮〔26〕。淑离不淫〔27〕,梗其有理兮〔28〕。年岁虽少,可师长兮〔29〕。行比伯夷〔30〕,置以为像兮〔31〕。〔1〕《橘颂》是屈原的早期作品,其二十岁行加冠礼时明志之作。〔2〕后皇:皇天后土。指天地。嘉树:嘉美的树。橘树白华赤实,皮既馨香,又有善味。《尚书·禹贡》:“扬州厥包橘柚锡贡。”则自古以橘树为美树。屈原以橘树自喻,故以下所写,颇同于《离骚》中“纷吾既有此内美”的自述。〔3〕徕:同“来”。服:服习适应。刘梦鹏《屈子章句》:“服,与土性宜也。”〔4〕受命:受天命。从树的方面说,指禀天地之气;从自喻的方面说,指受天命而将对国家有所作为。迁:迁徙。《晏子春秋·杂下》云:“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夏大霖《屈骚心印》云:“以己心依楚王不去国,犹橘生于淮南。此作赋之本意。”屈原生于策士游说列国朝秦暮楚之时,故特以此明志。〔5〕南国:江汉一带,包括西周、春秋的周南、召南之地在内。〔6〕深固:言其托根深厚。〔7〕壹志:志向专一。〔8〕素荣:白花。〔9〕纷:盛多。可喜:令人喜爱。〔10〕曾(ceng):通“层”,重叠。剡(yan):锐利。棘:刺。洪兴祖引《方言》曰:“凡草木刺人,江湘之间谓之棘。”这里是名词。〔11〕抟(tuan):同“团”,圆的样子。王逸注:“抟,圜也。楚人名圜为抟。”〔12〕青黄杂糅:指果实的表皮颜色青黄相杂。〔13〕文章:花纹。烂:光彩鲜明的样子。〔14〕精色内白:指果肉精纯洁净。〔15〕类:如,似。任:担负。道:道义。此处指政治主张和政治思想。〔16〕纷缊(yun):盛多的样子。这里指枝叶繁盛。宜修:修饰得适宜,恰到好处。〔17〕姱:美好。丑:通“俦”。“不丑”犹言“不群”。〔18〕嗟(jie):感叹。尔:你。承上指橘树。但以下内容句句根据诗人自己的抒发。故此句实为联系全诗象征体与本体之关键。幼志:幼年的志向。〔19〕廓:恢宏宽大。此句言其心胸宽广,无所求于世。〔20〕苏世独立:即《楚辞·渔父》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思。苏:醒,苏醒。苏世:苏于世。〔21〕横而不流:能当间截断,而不随波逐流。横:绝流而渡,与“流”相对。《汉书·扬雄传》:“上乃帅群臣横大河。”颜师古注:“横,横度之也。”〔22〕闭心:闭其心,摒除欲念不为外物所动。〔23〕终不失过:朱熹本作“终不过失”,据洪兴祖引作“终不失过”,王逸注:“终不敢有过失也。”则本王逸注本作“终不失过”。〔24〕秉:持,执。这里是保有的意思。〔25〕参:比,并。此句连上句,言其德可以配天地。〔26〕“愿岁”二句:愿我年与橘年并时俱谢,长与为友。岁:年岁。谢:凋谢。这里指时光流逝。〔27〕淑离:美丽。孙诒让《札迻》云:“离与丽通。言橘之章色善丽而不淫邪,又有文理也。”笔者认为:“淑”为“善”义,“离”通“丽”,王逸、孙诒让之说俱是。然而王释“淫”为“淫惑”,孙释“淫”为“淫邪”,俱失之。“淑离不淫”正是“好色而不淫”之义,“淫”为“过分”的意思。言橘虽文章美善,但其色彩又不过分地华丽。〔28〕梗:坚强正直。理:指木的纹理。“梗其有理”喻人的正直刚强,言有法,行有度,毫不苟且。王夫之《楚辞通释》云:“枝叶茂盛,花香果美,而其为木也,坚挺独立,无繁艳婀娜之态,盖耿介自理,志士仁人之节也。”其疏解以上二句之意,最为确当。〔29〕师长:老师、长者。“年岁”二句言橘树虽幼,但其品格给人以启发,可为人之师长。〔30〕伯夷:商末贤士。为孤竹君之子,因辞让君位逃至周。及至周,周文王卒,武王载木主伐纣,他以为“父死不葬,爰及干戈”为不孝,“以臣弑君”为不仁,加以谏阻。武王灭商后,他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31〕置:树立。汪瑗《楚辞集解》:“置,犹植立也。”“置”、“植”古通。像:榜样。屈原的《橘颂》是《九章》中唯一的四言作品,是诗人在行加冠礼时借咏橘明志之作。因为行加冠礼意味着从此要承担社会的责任,所以特别强调“德”的修养。《橘颂》中也从头到尾歌颂一种高尚的品德,但这种品德不是只指一般的个人修养,而是“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同他的强烈的民族感情结合在一起;是要行比伯夷,以橘为榜样。这首诗是我国咏物诗、咏物赋之祖。其前半侧重正面写橘的特征,赞颂美好的品德;后半似乎在直接歌颂人的美德,而实际上仍是由橘树的品德生发出,抒情与咏物之关系,在不即不离之间。故刘熙载言其“不迁而妙”(《艺概》)。
【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处】唐·张继《枫桥夜泊》。【意思】明月沉落,乌鸦啼叫,寒霜满天,旅居的人对着江边的枫树和点点渔火,伴着缕缕轻愁,渐渐入眠。霜满天:霜生于地而非天降,作者这样说是形容寒意弥漫,侵肌砭骨的感受。【鉴赏】枫桥:在江苏吴县阊门西七里。原诗中的姑苏:吴县在隋朝时是苏州府治,因境内有姑苏山,所以又叫姑苏。寒山寺:在阊门西十里。这首诗描写旅人夜泊愁眠的心情跃然纸上。尽管后人有怀疑夜半和尚不一定敲钟,乌鸦也不一定啼叫,但文艺所表现的形象却往往超乎现实所给人的真实感。千百年来读者吟咏这首诗,总觉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无限凄凉寂寞,并不问半夜钟声和乌啼是否合乎事实。愁夜凄冷,乡愁难遣,但在凄冷中,却别有一番清丽、雅致的萧瑟美。【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夜晚水边清寒冷寂,渔火点点的景象。[例]在那纸壁上看到挂着一幅画,画的是茫茫黑夜,高岸壁立,其下似乎未能掩盖江流有声,而高岩下几条并排下碇的渔船,有几点桔色灯火在黑夜中粲然发光,仿佛四五知己,互以同情的眼神相凝视。这就是黄永玉以张继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画的一幅写意画。(邹荻帆《断篇记永玉》)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全诗】《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注释】①江枫:江岸水边的枫树。渔火:渔家船上的灯火。②姑苏:苏州的别称。寒山寺: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枫桥镇。【赏析】这是唐朝张继的杰作《枫桥夜泊》,写得极好,千古传诵。日本人很早便把它写进了教科书,这首诗出了名,连苏州的枫桥、寒山寺和寺里的大钟都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胜迹和古董。然而,就有人认为这首诗不妥,有毛病,需要改动。于是围绕着它的改动,便产生了不少有趣的话题。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认为“夜半”三更不是撞钟的时间,需改。还有人说,“月落乌啼”不妥,在上弦月落下去,天色暗淡即将黎明之前,乌鸦是不啼叫的,需改。清代有位学者叫王端履,按照他的意思,首句不叙明泊舟夜宿之由,则次句“对愁眠”就不知是对谁愁和对谁眠。据此,他把这首诗改为,“羁客姑苏乍系船,江枫渔火对愁眠。钟声夜半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他认为这样一改便讲得通了,殊不知诗味便也随着这一改而消失殆尽了。除此,还有更有趣的修改意见。据说宋代苏东坡和佛印认为诗中有多处与事实不符,于事理不通。譬如,“霜”只能在地上可见,不可能有什么“霜满天”;“眠”是睡着了,怎么还能对“愁”以及“渔火”有感觉呢?只有处在半醒半睡之际,才能感觉得到,此字应改为“寐”。至于最后两句,应该对调:只有先听到“钟声”,尔后才想到“姑苏城外寒山寺”。所以,整首诗应为:“月落乌啼霜满地,江枫渔火对愁寐。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外寒山寺。”每句似乎都落到了实处,但整体一读,便感到缺少了原诗的那种神韵和意境。实际上,这首诗写得与事实并无不符之处。早年运河支流经流寒山寺前,河上有两座拱桥,一座叫江村桥,一座叫枫桥。寺的西边三百米处,曾有一座隋代的“乌啼桥”,可惜清代已毁。离寒山寺两公里有两座山:狮子山和愁眠山。可见“江枫”二字非指江水和枫树,“月落乌啼”及“对愁眠”等句也有了着落,寒山寺的钟也确实是夜半才敲的。诗人正是很自然地将眼前的生活小景入诗,巧妙地运用了有寓意的语带双关的地名,使整首诗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根本无需修改。前面所提到的那些修改意见想来大都没有经过认真的实地调查,只是凭着想当然,自然站不住脚。一首好诗追求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意境。改得好自是“一字千金”,相反,那些凭想当然的修改意见,那些过于胶着于一字一句的修改意见,只会给一首好诗增加一点有趣的“花边新闻”,甚至留下贻笑大方的遗憾。【评析】诗歌从很细小的景色入手,绘制了一幅朦胧静谧、清冷幽美的江南水乡秋夜图。诗歌一、二句,虽然写的是秋夜,但仍能使人感知江边各种景物的色彩、形态,还有声音和情绪;而且前后词语之意因果相连,推论而出。三、四两句却是个大写笔,把一里以外寒山寺的钟声远距离传送了过来。这蕴含禅意的超然钟声,又会引发满怀愁绪的夜泊之人什么样的感受呢?诗歌前后两联,所描写的内容一繁一简,体现出来的感觉一实一虚,对比非常清楚。而诗歌所创造的艺术意境,也寓于这繁简虚实对比的玄妙之中。【作者简介】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处】唐·张继《枫桥夜泊》。【意思】明月沉落,乌鸦啼叫,寒霜满天,旅居的人对着江边的枫树和点点渔火,伴着缕缕轻愁,渐渐入眠。霜满天:霜生于地而非天降,作者这样说是形容寒意弥漫,侵肌砭骨的感受。【鉴赏】枫桥:在江苏吴县阊门西七里。原诗中的姑苏:吴县在隋朝时是苏州府治,因境内有姑苏山,所以又叫姑苏。寒山寺:在阊门西十里。这首诗描写旅人夜泊愁眠的心情跃然纸上。尽管后人有怀疑夜半和尚不一定敲钟,乌鸦也不一定啼叫,但文艺所表现的形象却往往超乎现实所给人的真实感。千百年来读者吟咏这首诗,总觉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无限凄凉寂寞,并不问半夜钟声和乌啼是否合乎事实。愁夜凄冷,乡愁难遣,但在凄冷中,却别有一番清丽、雅致的萧瑟美。【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夜晚水边清寒冷寂,渔火点点的景象。[例]在那纸壁上看到挂着一幅画,画的是茫茫黑夜,高岸壁立,其下似乎未能掩盖江流有声,而高岩下几条并排下碇的渔船,有几点桔色灯火在黑夜中粲然发光,仿佛四五知己,互以同情的眼神相凝视。这就是黄永玉以张继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画的一幅写意画。(邹荻帆《断篇记永玉》)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全诗】《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注释】①江枫:江岸水边的枫树。渔火:渔家船上的灯火。②姑苏:苏州的别称。寒山寺: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枫桥镇。【赏析】这是唐朝张继的杰作《枫桥夜泊》,写得极好,千古传诵。日本人很早便把它写进了教科书,这首诗出了名,连苏州的枫桥、寒山寺和寺里的大钟都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胜迹和古董。然而,就有人认为这首诗不妥,有毛病,需要改动。于是围绕着它的改动,便产生了不少有趣的话题。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认为“夜半”三更不是撞钟的时间,需改。还有人说,“月落乌啼”不妥,在上弦月落下去,天色暗淡即将黎明之前,乌鸦是不啼叫的,需改。清代有位学者叫王端履,按照他的意思,首句不叙明泊舟夜宿之由,则次句“对愁眠”就不知是对谁愁和对谁眠。据此,他把这首诗改为,“羁客姑苏乍系船,江枫渔火对愁眠。钟声夜半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他认为这样一改便讲得通了,殊不知诗味便也随着这一改而消失殆尽了。除此,还有更有趣的修改意见。据说宋代苏东坡和佛印认为诗中有多处与事实不符,于事理不通。譬如,“霜”只能在地上可见,不可能有什么“霜满天”;“眠”是睡着了,怎么还能对“愁”以及“渔火”有感觉呢?只有处在半醒半睡之际,才能感觉得到,此字应改为“寐”。至于最后两句,应该对调:只有先听到“钟声”,尔后才想到“姑苏城外寒山寺”。所以,整首诗应为:“月落乌啼霜满地,江枫渔火对愁寐。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外寒山寺。”每句似乎都落到了实处,但整体一读,便感到缺少了原诗的那种神韵和意境。实际上,这首诗写得与事实并无不符之处。早年运河支流经流寒山寺前,河上有两座拱桥,一座叫江村桥,一座叫枫桥。寺的西边三百米处,曾有一座隋代的“乌啼桥”,可惜清代已毁。离寒山寺两公里有两座山:狮子山和愁眠山。可见“江枫”二字非指江水和枫树,“月落乌啼”及“对愁眠”等句也有了着落,寒山寺的钟也确实是夜半才敲的。诗人正是很自然地将眼前的生活小景入诗,巧妙地运用了有寓意的语带双关的地名,使整首诗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根本无需修改。前面所提到的那些修改意见想来大都没有经过认真的实地调查,只是凭着想当然,自然站不住脚。一首好诗追求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意境。改得好自是“一字千金”,相反,那些凭想当然的修改意见,那些过于胶着于一字一句的修改意见,只会给一首好诗增加一点有趣的“花边新闻”,甚至留下贻笑大方的遗憾。【评析】诗歌从很细小的景色入手,绘制了一幅朦胧静谧、清冷幽美的江南水乡秋夜图。诗歌一、二句,虽然写的是秋夜,但仍能使人感知江边各种景物的色彩、形态,还有声音和情绪;而且前后词语之意因果相连,推论而出。三、四两句却是个大写笔,把一里以外寒山寺的钟声远距离传送了过来。这蕴含禅意的超然钟声,又会引发满怀愁绪的夜泊之人什么样的感受呢?诗歌前后两联,所描写的内容一繁一简,体现出来的感觉一实一虚,对比非常清楚。而诗歌所创造的艺术意境,也寓于这繁简虚实对比的玄妙之中。【作者简介】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
【诗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出处】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意思】千年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虽死,遗憾深深,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愁怨。【解析】琵琶:本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后传入中原。胡语:胡音,指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曲。据《琴操》载:“昭君在匈奴,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怨恨曲中论:即怨思之情从弹奏琵琶的乐曲中表达出来。句意:昭君虽死,其怨恨难平,千载之后,琵琶怨曲仍在流传。表现了作者对昭君的无限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激愤情绪。《唐宋诗举要》卷五引清吴汝纶曰:“篇末归重琵琶,尤其微旨所寄,若曰虽千载以上之胡曲,苟有知音者聆之,则怨恨分明若面论也。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俞陛云《诗境浅说》丙编:“沈归愚推此诗为绝唱,以能包举其生平,而以苍凉激楚出之也。”【全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赏析】原诗的明妃:即王昭君。紫台:紫宫,皇帝所居。朔漠:北方沙漠之地。青冢:昭君墓,在今内蒙古一带的呼和浩特市南。相传塞外一片荒芜,只有昭君墓旁有片青草。画图省识春风面:传说汉元帝命画师画宫女容貌,宫女多贿赂画师。王昭君貌美,不肯行贿,画师故意将她画丑,因此得不到青睐。元帝没有见过她,直到她被遣嫁匈奴召见时,元帝见她容光焕发,是后宫第一美人,大为惊讶,知为画师所欺,怒斩画师。此句说,元帝只能在画图中约略地看到她的青春美貌。环佩空归月夜魂:昭君死在匈奴,不得归汉,惟魂魄在月夜归来。琵琶:琵琶原是西域胡人的乐器。分明怨恨曲中论:今琵琶曲有“昭君怨”的乐曲。王昭君的故事,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人们同情绝代美人王昭君不得志于帝王之家,远嫁异域,寂寞凄凉。实际上“昭君和亲”对各民族彼此关系的和睦是有贡献的。杜甫此诗突出地将王昭君的怨恨写出来,为昭君千百年来的凄凉处境争取了不少同情的咏叹。
千载琵琶作胡语。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出处】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意思】千年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虽死,遗憾深深,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愁怨。【解析】琵琶:本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后传入中原。胡语:胡音,指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曲。据《琴操》载:“昭君在匈奴,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怨恨曲中论:即怨思之情从弹奏琵琶的乐曲中表达出来。句意:昭君虽死,其怨恨难平,千载之后,琵琶怨曲仍在流传。表现了作者对昭君的无限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激愤情绪。《唐宋诗举要》卷五引清吴汝纶曰:“篇末归重琵琶,尤其微旨所寄,若曰虽千载以上之胡曲,苟有知音者聆之,则怨恨分明若面论也。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俞陛云《诗境浅说》丙编:“沈归愚推此诗为绝唱,以能包举其生平,而以苍凉激楚出之也。”【全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赏析】原诗的明妃:即王昭君。紫台:紫宫,皇帝所居。朔漠:北方沙漠之地。青冢:昭君墓,在今内蒙古一带的呼和浩特市南。相传塞外一片荒芜,只有昭君墓旁有片青草。画图省识春风面:传说汉元帝命画师画宫女容貌,宫女多贿赂画师。王昭君貌美,不肯行贿,画师故意将她画丑,因此得不到青睐。元帝没有见过她,直到她被遣嫁匈奴召见时,元帝见她容光焕发,是后宫第一美人,大为惊讶,知为画师所欺,怒斩画师。此句说,元帝只能在画图中约略地看到她的青春美貌。环佩空归月夜魂:昭君死在匈奴,不得归汉,惟魂魄在月夜归来。琵琶:琵琶原是西域胡人的乐器。分明怨恨曲中论:今琵琶曲有“昭君怨”的乐曲。王昭君的故事,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人们同情绝代美人王昭君不得志于帝王之家,远嫁异域,寂寞凄凉。实际上“昭君和亲”对各民族彼此关系的和睦是有贡献的。杜甫此诗突出地将王昭君的怨恨写出来,为昭君千百年来的凄凉处境争取了不少同情的咏叹。
夜夜看。推荐。爱诗词网。卫象鹊血调弓湿未干,鹈新淬剑花寒。辽东老将鬓将雪,犹向旄头夜夜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边塞老将身经百战而壮志犹存的凛凛雄风,赞美了他不甘寂寞、赤心保国的崇高精神。首二句选取调理兵器这一典型细节,表现老将的内心活动和感情寄托。边塞本是血与火的战场,但作者在这里却撇开了人们常写的烽火狼烟、战旗号角,而是选取了寂静的军幕。主人公在军幕中细心地调理自己的弓剑:他把鲜红的鹊血染刷在弓上,血色未干,鲜艳夺目;他把鸊鹈膏涂抹在战剑上,光洁锋利,寒光莹莹。这种神态与王维《老将行》中那位“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的老将颇为相似。军营的宁静和安定,说明边塞暂无兵事、老闲置军中,但他精心修整兵器的动作却又体现了他不平静的感情活动:他不愿在寂寞中虚度光阴,积极备战,随时准备迎击入侵之敌。首二句用一平常的动作表现了老将热爱祖国的一片赤诚,为下二句的描写蓄势。第三句“辽东老将鬓成雪”,照应前二句,点明主人公的身份,说明边关的地址,“鬓成雪”描绘了老将鬓发雪白的衰老之态,与上二句的兵器新形成对照,突出了主人公身老志不衰的豪情。正是胸怀这种豪情,他才“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星名,据说如果此星摇晃跳动,就预示将有外敌入侵(见《史记·天官书正义》)。“夜夜看”,指老将每天夜晚都站在军幕外观察星象,机警地注视敌情。“夜夜看”照应前两句之兵器常新的细节,生动体现了老将军在白发之年,老当益壮、警防敌寇的爱国热情。此诗以白描见长,语言平易。然作者以新器衬白发,因静显动,又使全诗形象鲜明,感情丰沛,真可谓平易中见神奇。
纷纷射杀五单于。推荐。爱诗词网。年代:唐代诗人作者:王维←上一篇:少年行四首·其二 下一篇:少年行四首·其四→诗词简介:这是一首歌颂少侠英勇杀敌立功的诗。首句写少侠的武艺高强。一个“擘”字,言其臂力无穷,能左右开硬弓。次句写少侠藐视敌骑包围。一个“无”字,用得极妙,把少侠豪气干云,在千重敌骑包围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的情状生动地展现出来了。第三句写其作战的风姿:“偏坐”,描写了他张弓搭箭欲射之雄姿;这个“偏”字,写其侧身形象,活灵活现,也表现了他技艺的高超。“金鞍”,映其身材之英武。真个是潇洒自如,雄姿英发,威风凛然。结句叠词“纷纷”,写出了战斗的激烈迅速,“射杀五单于”,极言其战果的辉煌。此诗采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豪迈勇猛、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少年英雄形象。原文拼音繁体《少年行四首·其三》.[唐].王维.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shàoniánxínɡsìshǒu·qísān》《少年行四首·其三》.[tánɡ].wánɡwéi..[唐].王维.yìshēnnénɡbòliǎnɡdiāohú,lǔqíqiānzhònɡzhǐsìwú。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piānzuòjīnāndiàobáiyǔ,fēnfēnshèshāwǔchányú。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少年行四首·其三》.[唐].王維.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译文注释诗评【逐句翻译】一身能擘两雕弧①,只身能左右两手开雕弓,虏骑千重只似无②。眼中的千重敌骑如同空。偏坐金鞍调白羽③,他侧身金鞍调准白羽箭,纷纷射杀五单于④。射杀众多的敌酋立大功。【注释】①擘:这里有以手张弩之意。雕弧:刻画彩饰之弓。②似无:好像没有。③金鞍:黄金装饰的马鞍,言其华贵。白羽:“白羽箭”的省称,即用白色羽毛镶在尾端的箭。④纷纷:众多貌。五单于:《汉书·宣帝纪》:“匈奴虚闾权渠单于请求和亲,病死,右贤王屠耆堂代立。骨肉大臣立虚闾权渠之子为呼韩邪单于,击杀屠耆堂,诸王并自立,分为五单于,更相攻击,死者以万数。”此泛指敌方的许多首领。赏析一赏析二赏析三《少年行》是王维歌颂游侠少年豪迈气概的连章诗(类似今天新诗中的“组诗”),它采用相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相连章的几首诗既密切关联,又各自独立,合起来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一组诗共有四首,第一首写聚饮,表现一群游侠少年豪兴勃发,意气相投;第二首写立志,表现游侠少年决心奔赴边关,为国献身;第三首写建功,具体描写一位少年的武艺和战功;第四首写受赏,写游侠少年胜利凯旋,功成名遂。四首诗首尾衔接,环环相扣,形象化地再现了盛唐时代游侠少年的生活和成长道路,完整而生动地表现了他们意气风发,为国立功的精神面貌。这首诗以轻快劲爽的笔调,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力大无穷、武艺高超、英勇杀敌的爱国少年的形象。起句“一身能擘两雕弧”七个字便写出了这位少年的体魄和射技,他一个人能同时拉开两张刻有花纹的精良弓箭,即能左右开弓,武艺高强,令人惊叹。次句“虏骑千重只似无”,写出了这位少年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尽管漫山遍野都是敌人的重重骑兵,但是在他眼中却好象没有什么东西一样。他冲入千军万马,如入无人之境。后两句“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紧承前两句,进一步描写这位少年的机智灵敏和他所建的功勋。他一会儿偏左,一会儿偏右,灵活自如地坐在飞驰的骏马上,不停地调整着手中的弓箭,对准敌人连续不断地发射,杀死了敌人的好几个首领。这首诗刻划人物真切具体。在一系列的行动中,把这位游侠少年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少年行》写得激奋昂扬,充满了慷慨报国的热情,洋溢着盛唐时期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开拓疆土,反击侵扰,是唐王朝巩固封建统治的重大国策;建立军功,为国效劳,是当时人们的宏愿。王维和他同时代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早期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的,这一组连章诗以及其他一些边塞诗,形象化地反映了王维早期的思想,体现了他早期诗歌创作的风格。第三首,写少年的勇武杀敌。诗人将主人公置于孤危险恶的战争情势之中。“虏骑千重”指敌人大军压境,形成包围之势;“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这里借指众敌酋。敌方倾巢出动,来势汹汹,企图以优势兵力取胜。而少年以“一身”对“千重”之敌,竟能左右驰突于敌阵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且能擒贼先擒王,将凶蛮骠悍的敌酋“纷纷射杀”,其过人的胆略和武艺已分明可见。这里把少年写成孤胆英雄,意在突出他的勇冠三军、战功卓著。诗的一、三两句,以特写镜头为少年英武矫健的身姿写照:“擘两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开弓;“偏坐金鞍”言其鞍马功夫娴熟,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调白羽”则是善于在运动中瞄准目标,箭无虚发。二、四两句,从对方着笔来反衬少年的艺高胆大。敌我双方的力量愈是悬殊,也就愈能表现主人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而这种气概,又正来自于其置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这样,这首诗就和上一首彼此呼应,并为下一首写功高不赏张本。诗中所出现的雕弧、金鞍和白羽,均是以着色之笔略加点染,本来是爱其人而及其物,这里的物又为人增色,人与物原不妨是互相辉映、相得益彰的。盛唐诗人每喜表现尚武精神,如李白自称“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杜甫自述“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鹫鸧。”(《壮游》)王维则称赞他的一位族弟说:“读书复骑射,带剑游淮阴……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送从弟蕃游淮南》)等等。这些都可看作是诗中理想形象的现实依据。
边逢。推荐。爱诗词网。王维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这首诗又题作《途中口号》,当是开元十五年(727)春,王维由济州贬所西归时所作。自从他于开元九年(721)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谪官以来,至此已是第六个年头了。此次遭贬发生在诗人初入仕不久,当时他正值华年,却不得不到远离帝京和家乡的地方,度过了长达数年之久的蹉跎岁月,其惆怅难平的心情不难想见。此诗即是他在归途有感而作。诗的组织颇具匠心。前二句直赋本事,而情溢于中;后二句只是写景,而意在象外。诗的首句平平叙起,从眼前的时、地生发。广武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为我国历史名城,秦末时楚汉两方曾在此对阵,晋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诗人或因怀想古代的英雄伟业而倍感时不我与的焦灼,此暮春之所以触目惊心令人惊愕也。第二句“汶阳归客”四字,将此行的所由来和所从去一笔勾出。汶阳在今山东宁阳县北,《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云:“(汶阳)城侧土田沃壤,故鲁号汶阳之田。”这里借指从济州来;“归客”则明言向西归去。当此匆匆春又归去之际,不由得回顾自己滞留客中、枉抛年华的种种辛酸苦辣。诗人受贬当年曾有诗云:“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纵有归来日,多愁年鬓侵。”(《被出济州》),当年预想之愁而今真成现实,怎不教人情思激越涕泗涟涟!诗的后二句,用笔从主观的抒写一变而为客观的观照,感情也由迸放归于收敛。这两句里的落花、啼鸟、杨柳不用说都是外物,而从“归客”到“渡水人”,视角也在发生变化;前者是主人公现身说法,故用自述的口吻;后者则把自己融入画面,作旁观者语了。探其用意,乃在将一己之身置于宏阔的自然背景之下,去体认其互通消息之处。试看自然界花落鸟啼,此伏彼起,落花寂寂固然提示了春事的阑珊,而杨柳青青依然给人以希望。所谓“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既然万物的聚散生灭无不体现了任运自由的道理,则对人世间的浮沉过往又何必过于执著。正是这画外之音、象外之意,使诗的调子由亢奋变为冲淡。故诗的后二句,并不给人以黯然神伤的沉重感,倒是在静观默想中透出萧散深永的意味来。这首诗很能代表王维诗歌力避发露直致、追求浑厚闲淡的风格特征。明代的谢榛把此诗和王维的名作《渭城曲》并誉为“风人之绝响”,是颇有见地的。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推荐。爱诗词网。“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溪瀑泉潭·池潭”类的诗句。轻风徐徐拂过,泛起池中的水波,平静的水面不时荡起一沦涟漪。写微波的池水,用了一个“皱”,画出了如仙的境界。冯延巳“谒金门”“全唐诗”第10154页。繁体:“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是關於描寫“繪景狀物·溪瀑泉潭·池潭”類的詩句。輕風徐徐拂過,泛起池中的水波,平靜的水面不時蕩起一淪漣漪。寫微波的池水,用瞭一個“皺”,畫出瞭如仙的境界。馮延巳“謁金門”“全唐詩”第10154頁。拼音:“FengZhaQi,ChuiZhouYiChiChunShui”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FengZhaQi,ChuiZhouYiChiChunShui”ShiGuanYuMiaoXie“HuiJingZhuangWu·XiBaoQuanTan·ChiTan”LeiDeShiGou。QingFengXuXuBiGuo,FanQiChiZhongDeShuiBo,PingJingDeShuiMianBuShiDangQiYiLunLianYi。XieWeiBoDeChiShui,YongLeYiGe“Zhou”,HuaChuLeRuXianDeJingJie。FengYanSi“YeJinMen”“QuanTangShi”Di10154Xie。
【诗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出处】唐·王维《杂诗·其二》。【译注】(君)来之时,绮窗前的梅花开否?“寒梅”是生活中极为常见、不惹人注目的细小事物,游子遇故乡人,不问别的,只问寒梅,因为她是故乡的象征,是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诗句平淡、质朴,寓情亲切、自然。注:绮窗,有镂空花纹的窗子。【赏析】有人从家乡来,久居他乡的游子自然有许多话要问。这两句诗即是问话:你来的时候,我那窗前的梅花可曾开花?绮(qǐ)窗,镂花的窗。诗中只问梅花,其思乡之情可见。诗句以小见大,寓巧于朴,诗味浓郁。【全诗】《杂诗》其二[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鉴赏】这是一首思乡的咏怀诗。思恋故土、怀念亲人,是我国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之一,往往表现羁旅流寓的游子在人生道路上遭受困顿、体验不堪忍受的孤寂时的情怀和寄托。一般的思乡主题的咏怀诗,往往直接描述抒情主人公辗转反侧、长吁短叹那种无可排遣的忧愁本身,或者借景抒发矇眬但却浓烈的情绪,使得情景相生相长。而作者在这首诗中却独辟蹊径,采取一种寻常而又寻常的问答体,而且还是那么漫不经意,仿佛只是同家乡来客随便寒暄了几句,优游不迫,简简淡淡:啊,您是从家乡来的,总该知道一些家乡的事吧。更妙的是,作者似乎并不急于倾听同乡那琐屑但可能是撩拨人心的桩桩件件的叙述,而是话题一转,没头没脑地问起貌似迂阔的问题。绮窗,是指镂花的窗格。您来的那日,窗前的腊梅花开了吗?作者信口问道。这一方面体现出诗人投射于想像中家乡梅花的细腻、敏锐的感觉,具有某种象征的意味;另一方面,在表现手法上又因此赋予了这短小的篇幅以深远隽永的表现力,使得这十个字包容了千言万语,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此外,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的是此日此时,而后两句描述的却是千里之外的空间和若干日之前的时间,在短短四句中如此时空交错、现实与想像并织的结构,不能不使我们佩服作者驾驭五言绝句技巧的高超本领。【评说】黄叔灿《唐诗笺注》:“与前首(按:指《杂诗·家住孟津河》)俱口头语,写来真挚缠绵,不可思议。着‘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通首都是询问口吻,而游子思乡之念,昭然若揭。”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陶渊明诗云‘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王介甫诗云‘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与右丞此章同一杼轴,皆情到之辞,不假修饰而自工者也。然渊明、介甫二作,下文缀语稍多,趣意便觉不远。右丞只为短句,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
来日绮窗前。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出处】唐·王维《杂诗·其二》。【译注】(君)来之时,绮窗前的梅花开否?“寒梅”是生活中极为常见、不惹人注目的细小事物,游子遇故乡人,不问别的,只问寒梅,因为她是故乡的象征,是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诗句平淡、质朴,寓情亲切、自然。注:绮窗,有镂空花纹的窗子。【赏析】有人从家乡来,久居他乡的游子自然有许多话要问。这两句诗即是问话:你来的时候,我那窗前的梅花可曾开花?绮(qǐ)窗,镂花的窗。诗中只问梅花,其思乡之情可见。诗句以小见大,寓巧于朴,诗味浓郁。【全诗】《杂诗》其二[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鉴赏】这是一首思乡的咏怀诗。思恋故土、怀念亲人,是我国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之一,往往表现羁旅流寓的游子在人生道路上遭受困顿、体验不堪忍受的孤寂时的情怀和寄托。一般的思乡主题的咏怀诗,往往直接描述抒情主人公辗转反侧、长吁短叹那种无可排遣的忧愁本身,或者借景抒发矇眬但却浓烈的情绪,使得情景相生相长。而作者在这首诗中却独辟蹊径,采取一种寻常而又寻常的问答体,而且还是那么漫不经意,仿佛只是同家乡来客随便寒暄了几句,优游不迫,简简淡淡:啊,您是从家乡来的,总该知道一些家乡的事吧。更妙的是,作者似乎并不急于倾听同乡那琐屑但可能是撩拨人心的桩桩件件的叙述,而是话题一转,没头没脑地问起貌似迂阔的问题。绮窗,是指镂花的窗格。您来的那日,窗前的腊梅花开了吗?作者信口问道。这一方面体现出诗人投射于想像中家乡梅花的细腻、敏锐的感觉,具有某种象征的意味;另一方面,在表现手法上又因此赋予了这短小的篇幅以深远隽永的表现力,使得这十个字包容了千言万语,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此外,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的是此日此时,而后两句描述的却是千里之外的空间和若干日之前的时间,在短短四句中如此时空交错、现实与想像并织的结构,不能不使我们佩服作者驾驭五言绝句技巧的高超本领。【评说】黄叔灿《唐诗笺注》:“与前首(按:指《杂诗·家住孟津河》)俱口头语,写来真挚缠绵,不可思议。着‘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通首都是询问口吻,而游子思乡之念,昭然若揭。”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陶渊明诗云‘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王介甫诗云‘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与右丞此章同一杼轴,皆情到之辞,不假修饰而自工者也。然渊明、介甫二作,下文缀语稍多,趣意便觉不远。右丞只为短句,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
【诗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出处】唐·白居易《问刘十九》【意思】诗人备下了新酿的酒,盛情邀请挚友:看样子今晚将会下雪,你能前来喝一杯吗?雪夜最宜饮酒取暖,而诗人渴望朋友前来把酒共饮,不仅仅是为了御寒,更重要的是为了畅叙友情。【鉴赏1】这里有新醅酿成的绿豆酒,并且还准备有温酒用的红泥小火炉;天色已晚,看起来就要下雪了。在这样美好的夜晚,饮酒赏雪是最适宜的事;朋友!你能不能来陪我共饮一杯酒?刘十九:指刘禹锡,是白居易的好朋友。蚁,读作椅。绿蚁:新酒上面的绿色泡沫,在这里也可指酒名。原诗描写诗人夜晚独自饮酒赏雪,想要与老友分享美景与好酒;景色清新可爱,友谊也淳厚感人。【鉴赏2】天色渐晚,好似将要下一场大雪。你能否与我一起在这雪天共饮一杯呢?这两句是诗人在雪天向刘十九发出的饮酒的邀请。大雪将来,天气寒冷,诗人想要饮酒御寒的渴望被勾起,便以诚挚亲切的语气邀请朋友共饮,体现了朋友间亲密之情。“雪”这一意象,构成了白居易与朋友共饮的背景画面,大雪越是飘飞,就越能体现出屋内红炉的温暖以及朋友间愉快畅饮的融洽。结尾句“能饮一杯无”以平常口语入诗,使诗歌充满了自然真情之美。问句的设置,又增加了余音袅袅之感,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全诗】《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鉴赏】这首诗的内容,坦率地说是请人喝酒,绝句体制短小,宜于表现这种不大的题材。此诗的题材虽小,但反映的是朋友间亲切、真挚的情意,仍是极动人的。唐代的酒,相当今日米酒。新酿出的米酒,未过滤时,面上会有些浮渣,微呈黄绿色,细如蚁,叫作“绿蚁”。这时的酒味最为醇美,香甜可口,而且醉人。这句的意思本不过说:我家已酿出新酒以待友人。诗人却不取直露,把这层意思包含在一个描写性的句子中。通过“绿蚁”这一细节的刻画,正见酒属“新醅”,使人仿佛亲眼看到那颜色可爱的美酒,嗅到醉人的芬香,不禁津生于口。酒是新醅,温酒的火炉也可意,红的涂料,色泽还十分新鲜。“红”是暖色,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小”,表明火炉式样精微小巧,造型美观。生动地渲染酒和炉子的优美来表达主人邀饮的诚意,这种写法的确亲切感人。第三句不赓即写邀请,却转到环境——天色气候方面。“晚来”点时间,“天欲雪”写气候。冬夜漫长,很容易生出寂寞之感,而再加上气候寒冷,是快下雪的天气,就更难熬了。这种易生无聊、闷倦的冬晚,好朋友坐到一块聊聊天,喝上两杯,不是很快乐的事吗?环境的刻画交代,进一步加强上两句所产生的诱惑力。于是请客的意思脱口而出。诗人在这里并不用那种请帖式的刻板语言,请人赴饮,偏用问话的口吻,而且只说喝“一杯”,不是“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也很有意思。这好比人们平常请客说“聊备薄馔”、“小意思”等等,语意谦厚、亲切。再者,冬晚对饮,乐在御寒解闷,不同于酒楼、华筵的开怀畅饮。话要款款说来,酒要慢慢地喝下去,自然别有乐趣,杜甫《拨闷》诗云:“闻道云安麴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李重华说:“与其鲁酒千钟,不若云安一盏”,饮酒之乐,确有不在多的时候。田雯;“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古欢堂集》)。这首小诗语言清新平易,却包含有醇浓的诗意、丰富的感情。不过请人小酌,就写下如此精美的诗作请柬,在今人看来简直奢侈,而在唐代却很普通,诗人几乎是信笔一挥而就的,并没想到传世,诗是完全生活化的,这就是唐诗产生的社会背景。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出处】唐·白居易《问刘十九》【意思】诗人备下了新酿的酒,盛情邀请挚友:看样子今晚将会下雪,你能前来喝一杯吗?雪夜最宜饮酒取暖,而诗人渴望朋友前来把酒共饮,不仅仅是为了御寒,更重要的是为了畅叙友情。【鉴赏1】这里有新醅酿成的绿豆酒,并且还准备有温酒用的红泥小火炉;天色已晚,看起来就要下雪了。在这样美好的夜晚,饮酒赏雪是最适宜的事;朋友!你能不能来陪我共饮一杯酒?刘十九:指刘禹锡,是白居易的好朋友。蚁,读作椅。绿蚁:新酒上面的绿色泡沫,在这里也可指酒名。原诗描写诗人夜晚独自饮酒赏雪,想要与老友分享美景与好酒;景色清新可爱,友谊也淳厚感人。【鉴赏2】天色渐晚,好似将要下一场大雪。你能否与我一起在这雪天共饮一杯呢?这两句是诗人在雪天向刘十九发出的饮酒的邀请。大雪将来,天气寒冷,诗人想要饮酒御寒的渴望被勾起,便以诚挚亲切的语气邀请朋友共饮,体现了朋友间亲密之情。“雪”这一意象,构成了白居易与朋友共饮的背景画面,大雪越是飘飞,就越能体现出屋内红炉的温暖以及朋友间愉快畅饮的融洽。结尾句“能饮一杯无”以平常口语入诗,使诗歌充满了自然真情之美。问句的设置,又增加了余音袅袅之感,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全诗】《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鉴赏】这首诗的内容,坦率地说是请人喝酒,绝句体制短小,宜于表现这种不大的题材。此诗的题材虽小,但反映的是朋友间亲切、真挚的情意,仍是极动人的。唐代的酒,相当今日米酒。新酿出的米酒,未过滤时,面上会有些浮渣,微呈黄绿色,细如蚁,叫作“绿蚁”。这时的酒味最为醇美,香甜可口,而且醉人。这句的意思本不过说:我家已酿出新酒以待友人。诗人却不取直露,把这层意思包含在一个描写性的句子中。通过“绿蚁”这一细节的刻画,正见酒属“新醅”,使人仿佛亲眼看到那颜色可爱的美酒,嗅到醉人的芬香,不禁津生于口。酒是新醅,温酒的火炉也可意,红的涂料,色泽还十分新鲜。“红”是暖色,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小”,表明火炉式样精微小巧,造型美观。生动地渲染酒和炉子的优美来表达主人邀饮的诚意,这种写法的确亲切感人。第三句不赓即写邀请,却转到环境——天色气候方面。“晚来”点时间,“天欲雪”写气候。冬夜漫长,很容易生出寂寞之感,而再加上气候寒冷,是快下雪的天气,就更难熬了。这种易生无聊、闷倦的冬晚,好朋友坐到一块聊聊天,喝上两杯,不是很快乐的事吗?环境的刻画交代,进一步加强上两句所产生的诱惑力。于是请客的意思脱口而出。诗人在这里并不用那种请帖式的刻板语言,请人赴饮,偏用问话的口吻,而且只说喝“一杯”,不是“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也很有意思。这好比人们平常请客说“聊备薄馔”、“小意思”等等,语意谦厚、亲切。再者,冬晚对饮,乐在御寒解闷,不同于酒楼、华筵的开怀畅饮。话要款款说来,酒要慢慢地喝下去,自然别有乐趣,杜甫《拨闷》诗云:“闻道云安麴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李重华说:“与其鲁酒千钟,不若云安一盏”,饮酒之乐,确有不在多的时候。田雯;“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古欢堂集》)。这首小诗语言清新平易,却包含有醇浓的诗意、丰富的感情。不过请人小酌,就写下如此精美的诗作请柬,在今人看来简直奢侈,而在唐代却很普通,诗人几乎是信笔一挥而就的,并没想到传世,诗是完全生活化的,这就是唐诗产生的社会背景。
白马非马译文。推荐。爱诗词网。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①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公孙龙子·白马论》)【注释】 ①命:命名。【译文】 “马”这个名称是命名形体的,“白”这个名称是命名颜色的,而命名“颜色和形体”的名称,不能等于命名“形体”的名称,所以说“白马”这个名称不等同于“马”这个名称。【评说】 这段颇为有名的“白马非马论”,通常被看做是公孙龙许多有趣的诡辩之一。传说中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一天公孙龙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于是公孙龙就开始了他的以上论证即“白马非马”,最后终于使守城官无话可说,只好让公孙龙骑着他的(不是马的)白马进城去了。对于一般人,说“白马是马”就如同说“张三是人”一样,清楚明白,准确无误。怎么可能“白马非马”呢?然而,在这段话里,公孙龙是从概念的角度来进行论证的:“马”这个概念是指事物的形体,“白”这个概念是指事物的颜色。而“形体”和“颜色”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指称形体的概念与指称颜色的概念当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白马”既指形体又指颜色,而“马”仅仅指“形体”。所以得出结论:“白马”不是“马”。公孙龙这个论证在逻辑上的贡献在于:从内容上把“白马”之名和“马”之名区别开来,说明了“白马”之名包含了“颜色”方面的内容,而“马”之名没有包含颜色方面的内容。用逻辑的术语说,“白马”这个概念的内涵比“马”这个概念的内涵要丰富,多出了“白色”这个内容。公孙龙发现了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的关系。就“马”的外延说,“马”这个概念包括白马在内,但就“马”的内涵说,“马”这个概念指马的本质属性,与“白马”概念的内涵是有区别的。“白马”的内涵不仅包括“马”的本质属性,而且包括“白色”的属性。这就从内涵上区别了“马”和“白马”这两个具有“属种(包含)关系”的概念。所谓“属种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被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的关系,也称作“从属关系”。其中被包含的概念称作“种概念”,包含别的概念的称作“属概念”。以b代表外延较大的属概念,以a代表外延较小的种概念,则b与a两个概念之间的属种关系可以表示为(如下图):但是公孙龙的论证也包含有错误:利用概念的“歧义”来混淆事实。所谓“歧义”,是说一个词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在一个讨论中,若某个字的两个不同含义同时被使用,就会造成由这种歧义带来的谬误。“是”这个字可以被用来表达“属于”的关系,例如,张三是(属于)人。“是”这个字也可以被用来表达“等于”的关系,例如,北京是(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守门官的意思是:“马不可进城,白马是马,所以白马不可以进城。”在这里,“是”被用来表达“属于”的关系。当公孙龙论证“白马不是马”时,“是”被用作表达“等于”的关系。所以,简单地说,他们两人实际上是好比“鸡在同鸭讲话”,即谈论的不是相同的一件事。公孙龙的论证是有效的,而他的结论,“白马不等于马(白马 非马)”也是对的。但并不能用来反驳守门官的规则:凡是(属于)马都不能进城。
月令体裁的农书。汉崔寔撰。约成书于东汉延熹十年(1660年)(撰者事迹参见“《政论》”条)。
本书已佚,现有几种辑佚本,约可得三千二百字。全书仿效《礼记·月令》,逐月安排了一个以农业和小手工业为主、商业为辅的士大夫家庭中应作的事情,没有叙述具体方法。“四民”指士农工商,但此书是从“士”的立场来写的。不是专谈农事,但大部分与农业生产有关。还谈了如祭祀、社交、子弟教育、饮食、采药制药、晒书、晒衣、保藏弓弩衣物,甚至许多投机买卖的事项。这个家庭还有“女红”(以纺、绩、织、染等为专职的女工)、“典馈”(专管饮食制备烹调)、“蚕妾”(专管养蚕)、“缝人”(专管缝纫拆洗等)。通过此书反映出这一阶层家庭的生活。
四民月令。推荐。爱诗词网。月令体裁的农书。汉崔寔撰。约成书于东汉延熹十年(1660年)(撰者事迹参见“《政论》”条)。本书已佚,现有几种辑佚本,约可得三千二百字。全书仿效《礼记·月令》,逐月安排了一个以农业和小手工业为主、商业为辅的士大夫家庭中应作的事情,没有叙述具体方法。“四民”指士农工商,但此书是从“士”的立场来写的。不是专谈农事,但大部分与农业生产有关。还谈了如祭祀、社交、子弟教育、饮食、采药制药、晒书、晒衣、保藏弓弩衣物,甚至许多投机买卖的事项。这个家庭还有“女红”(以纺、绩、织、染等为专职的女工)、“典馈”(专管饮食制备烹调)、“蚕妾”(专管养蚕)、“缝人”(专管缝纫拆洗等)。通过此书反映出这一阶层家庭的生活。本书也是我国最早的“农家历”,记载的每月农业生产项目有:耕地、整地、催芽、播种、分栽、耘锄、灌溉、收获、储藏等。可看出,当时农作物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占主要地位,其次是蚕桑、畜牧,再次是蔬菜、果树、林木,只是附带栽种一些供家用,蔬菜以荤腥调味类居多。记载了各种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期(据此可大致推算收获期);蚕桑生产及技术,从中可知每年只养一季春蚕。且农桑耕织并称,畜牧退居次要地位。牛马只是作为役畜饲养,猪、羊、鸡、犬没有说到如何饲养。还有各种蔬菜的播种收获期等。总结了在不同的适种情况下,播种宜密宜稀的经验,至今仍有指导意义,“三月可种梗稻。……五月可别稻及蓝,尽夏至后二十日止。”“别稻”即水稻移栽,首见记载;“二月尽,三月可掩树枝”,即树木的压条繁殖,也是首见记载;还有修剪整枝技术;“可作诸酱,上旬(炒豆),中旬煮之,以碎豆作末都(原注:末都,酱属),至六七月之交,分以藏瓜”,说明果酱加工中出现酱渍法,是我国有酱菜之始;记载了一些汉代作酒曲的资料;蚕簇见于记载,时称蓐;记载了蔬菜(姜)催芽技术和认识大麻性别的方法等。书中逐月生产项目的安排已采用多种作业相配置的办法,均衡利用劳动力,避免忙闲不均,次序上也较细致合理。本书同一般专讲节序的月令书确有不同。可说是《汜胜之书》和《齐民要术》相距五百多年间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综合性农书。被之后的《齐民要术》大量引录。《隋书·经籍志》和两《唐志》著录本书,《太平御览》引用书中有本书,约在北宋时亡佚。《说郛》曾引用本书十条,月份前后无次序,无从认识原书本来面目。清代有《心斋十种》、《四录堂类集》、《怡兰堂丛书》等四种辑本。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有石声汉校注本,日本渡部武据此刊印了日文译本。一九八一年农业出版社有缪启愉辑释本。一九八四年农业出版社有缪桂龙选读本。德国赫尔茨据《全后汉文》所收《四录堂类集》辑本译成德文于一九六三年在汉堡出版,译书副题为《后汉时代农家历》,书前附有赫尔茨有关《四民月令》的论文。一九七九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石声汉著《两汉农书选读》中含此书。
全名《包待制陈州粜米》。杂剧剧本。四折。撰者不详。刊行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剧情:宋代陈州大旱三年,一片饥荒,“黎民苦楚,几至相食。”刘衙内保举儿子小衙内刘得中、女婿杨金吾到陈州卖救济粮。五两白银一石米,卖十两白银;米里掺土糠;出时用八升小斗,入时用加三大秤。贫民张憋古和他们辩理,被小衙内用紫金锤打死。张憋古儿子小憋古据父遗嘱到开封府尹包拯处告状。包拯乔装私访,运用智谋,先斩杨金吾,又让小憋古用紫金锤打死小衙内。利用小衙内请来的“赦活的不赦死的”赦书,赦免小憋古。
陈州粜米。推荐。爱诗词网。全名《包待制陈州粜米》。杂剧剧本。四折。撰者不详。刊行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剧情:宋代陈州大旱三年,一片饥荒,“黎民苦楚,几至相食。”刘衙内保举儿子小衙内刘得中、女婿杨金吾到陈州卖救济粮。五两白银一石米,卖十两白银;米里掺土糠;出时用八升小斗,入时用加三大秤。贫民张憋古和他们辩理,被小衙内用紫金锤打死。张憋古儿子小憋古据父遗嘱到开封府尹包拯处告状。包拯乔装私访,运用智谋,先斩杨金吾,又让小憋古用紫金锤打死小衙内。利用小衙内请来的“赦活的不赦死的”赦书,赦免小憋古。剧作写惩治贪官,肯定包拯廉正、是非分明,针砭豪强劣迹,同情黎民疾苦。包拯执法严峻、伸张正义。豪权趁火打劫,包拯铁面无私,严加惩处。随从张千、妓女王粉莲,或阳奉阴违,或调情鬼混,包拯对他们疾言厉色,偶带幽默。可见处事掌握分寸。第三折写包拯智谋,以“庄家老儿”身分私访,从王粉莲口中了解小衙内、杨金吾罪行。包拯以擅自把紫金锤送给妓女罪名杀死杨金吾,让小憋古打死小衙内,可见包拯办案明智果决。张憋古性情执拗,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痛骂贪官是“鼠耗”、“苍蝇”,惨死于敌手。小憋古继承父志,不屈不挠,终于为父报仇。曲文融汇民间语言,生动自然。“你正是饿狼口里夺脆骨,乞儿碗底觅残羹。我能可折升不折斗,你怎也图利不图名?”个性语言,切合人物性格,写小憋古顽强执著、宁折不弯。剧情曲折。小憋古误把刘衙内当包龙图,合情入理。因为他进京告状,两眼一抹黑,冒冒失失。戏剧情趣颇浓。元代写包拯公案戏有十几本,多写判人命案、解决家庭纠葛等。反映社会重大问题,此剧属佳作。元代,陈州等地连年灾荒。“赈粜粮多为豪强嗜利之徒用计巧取,弗能周及贫民”(《元史·食货志》)。可见此剧真实性。包拯清廉正直,是作者理想化的艺术形象,带有虚构成分,已不同于历史人物。作品收入《元曲选》。《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集》本(1989年),有校注、评语。
庄辛说楚襄王。推荐。爱诗词网。战国策《庄辛说楚襄王》庄辛谓楚襄王曰①:“君王左州侯,右夏侯②,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③,专淫逸侈靡④,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⑤!”襄王曰:“先生老悖乎⑥?将以为楚国袄祥乎⑦?”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⑧,非敢以为国袄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⑨,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⑩,淹留以观之(11)。”庄辛去之赵(12),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13)。襄王流揜于城阳(14)。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15),庄辛曰:“诺。”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16)?”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17):‘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18);亡羊而补牢(19),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20),桀、纣以天下亡(21)。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22),犹以数千里(23),岂特百里哉(24)?“王独不见夫蜻蛉乎(25)?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26),俛啄蚊虻而食之(27),仰承甘露而饮之(28),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29),方将调饴胶丝(30),加己乎四仞之上(31),而下为蝼蚁食也(32)。“夫蜻蛉其小者也(33),黄雀因是以(34)。俯噣白粒(35),仰栖茂树(36),鼓翅奋翼(37),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38),左挟弹(39),右摄丸(40),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41)。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42),倏忽之间(43),坠于公子之手。“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44)。游于江海,淹乎大沼(45),俯噣鳝鲤(46),仰啮?衡(47),奋其六翮而淩清风(48),飘摇乎高翔(49),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50),治其矰缴(51),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礛磻(52),引微缴(53),折清风而抎矣(54)。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55)。“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56)。南游乎高陂(57),北陵乎巫山(58),饮茹溪之流(59),食湘波之鱼(60),左抱幼妾,右拥嬖女(61),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62),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63),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64)。“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65),而载方府之金(66),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67),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68),填黾塞之内(69),而投己乎黾塞之外(70)。”襄王闻之,颜色变作(71),身体战慓(72)。于是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73),与淮北之地也(74)。【鉴赏】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楚策》。楚襄王是楚怀王的儿子,楚怀王被秦昭王骗到秦国,扣留至死,楚襄王继位。楚襄王不思奋发图强,反而亲信小人,荒淫自恣。从襄王十九年至二十二年,连连受到秦国进攻,兵败地削,国势衰微。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都城郢都,烧毁了楚国先王坟墓夷陵,楚军溃散,襄王退守楚东北角的陈城。庄辛为国家、人民着想,不顾个人安危,对楚王进行了劝谏。这篇文章就是记叙庄辛对楚襄王的两次极其恳切的谏诤。特别是第二次劝谏,在秦兵入侵,楚国首都沦陷,楚襄王流亡的情况下,词意尤其尖锐。他强调说明,国君应励精图治,不能一味地骄奢淫逸,亲近佞臣小人,对敌人丧失警惕,如不改正,必然导致亡国之祸。文章体现了《战国策》的主要写作特点:其一,“开门见山”直切中心,点明主题,前后呼应,结构完整。这篇文章一开始,庄辛就一针见血地告诉楚襄王,你亲信小人,“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继言“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事实证明庄辛所议的正确性。文章结尾点明楚王如与小人“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必然会被秦国逐出国土。开头结尾遥遥相应,说明庄辛的劝谏同一般战国纵横策士的危言耸听不同,他是在对形势作出正确估计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的结论,其结果也正如所料。其二,《战国策》文章多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本文的比喻尤显得集中而尖锐泼辣。整篇文章中大部分采用生动的比喻来论证纵情游乐的恶果。从小到大,从物到人,徐徐说来,渐渐逼入,直至最后点明主旨,令人大为震惊。襄王不听庄辛的劝谏,致使郢都失陷,后悔而召庄辛到楚。庄辛巧设机局,层层设喻,从闲说蜻蛉起,又说黄雀,继以黄鹄等生物因逸乐丧生;再由生物转说到人,以蔡灵侯荒淫失国,被楚俘虏谈起,接着辟面直取楚襄王,告诫襄王如淫逸不改,将作秦王的俘虏。从他物他人引起,说出了世界上不论是物是人,是大是小,都在危机中过日子的道理。四个“因是”与五个“不知”,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客观事实,使楚襄王听后能自怨自艾,以前车为鉴,亡羊补牢,迷途知返。在襄王二十三年时,集聚了楚国东方各地的军队,收复了被秦国占据的淮北十五城。庄辛的几层比喻,从委婉曲折的讽喻,逐渐演变到犀利辛辣的讽刺,的确是巧妙绝伦,发人深省。运用这些生动有趣,又入情入理的故事来打譬喻,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节省了文辞,又合乎人臣的身份。其三,语言活泼生动,有声有色,文采斐然。文章善于用排偶句法,夸张的修饰,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文中对蜻蛉、黄雀、黄鹄的描写十分生动,如“俛啄蚊虻”、“仰承甘露”,“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噣鳝鲤,仰啮菱衡,奋其六翮而淩清风”等,各具神态,栩栩如生。各层比喻,都采用对偶,形成排比句式,加强了文章的气势,增强了雄辩的力量。对物对人的逸乐则大肆夸张渲染,如“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流,食湘波之鱼”,采用鲜明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更能让人一眼看出是非。其中一些词句、寓言小故事对后世影响极大,流传至今。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推荐。爱诗词网。“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述志追求”类的诗句。菊花晚发而香冷,蜂蝶难来,诗人由此而联想到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于是诗人说我有朝一日做了青帝,就让菊花与桃花一同开放。作者是农民起义领袖,所谓“为青帝”实则是替代大唐政权的代名词。诗句借题发挥,写出黄巢力取江山的雄心,造语豪迈,气势非凡。注:青帝,相传古时司春之神。黄巢“题菊花”“全唐诗”第8384页。繁体:“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是關於描寫“情感抒寫·述志追求”類的詩句。菊花晚發而香冷,蜂蝶難來,詩人由此而聯想到菊花命運的不公平。於是詩人說我有朝一日做瞭青帝,就讓菊花與桃花一同開放。作者是農民起義領袖,所謂“為青帝”實則是替代大唐政權的代名詞。詩句借題發揮,寫出黃巢力取江山的雄心,造語豪邁,氣勢非凡。註:青帝,相傳古時司春之神。黃巢“題菊花”“全唐詩”第8384頁。拼音:“TaNianWoReWeiQingDi,BaoYuTaoHuaYiChuKai”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TaNianWoReWeiQingDi,BaoYuTaoHuaYiChuKai”ShiGuanYuMiaoXie“QingGanShuXie·ShuZhiZhuiQiu”LeiDeShiGou。JuHuaWanFaErXiangLeng,FengDieNanLai,ShiRenYouCiErLianXiangDaoJuHuaMingYunDeBuGongPing。YuShiShiRenShuiWoYouChaoYiRiZuoLeQingDi,JiuRangJuHuaYuTaoHuaYiTongKaiFang。ZuoZheShiNongMinQiYiLingXiu,SuoWei“WeiQingDi”ShiZeShiTiDaiDaTangZhengQuanDeDaiMingCi。ShiGouJieTiFaHui,XieChuHuangChaoLiQuJiangShanDeXiongXin,ZaoYuHaoMai,QiShiFeiFan。Zhu:QingDi,XiangChuanGuShiSiChunZhiShen。HuangChao“TiJuHua”“QuanTangShi”Di8384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