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处】唐·王翰《凉州词》。【意思】喝醉了躺在沙场上,你们也别笑,自古以来,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沙场:平沙旷野。一说指战场。【鉴赏】我若是因为这葡萄美酒而醉倒在沙场之上,还请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但凡在外征战之人,全身而还者又能够有几个呢?诗句巧妙地承接前两句对沙场饯行的描写,并顺接最后一句对战争残酷的描写。士卒征战难回显然并不是因为美酒的缘故,而诗人写“醉卧沙场”对全诗的苍凉感也并没有丝毫的冲淡,反而在原有的苍凉之上加入了一抹浪漫的色彩。美酒醉人是内心的炙热,沙场难归是周身的凄冷,诗人通过二者的强烈对比,营造出一种血色与瑰丽交织浑融的意境,更加彰显了征战沙场的慷慨与凄凉,给人带来有力而持久的冲击与震撼。【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军人在军营或战场慷慨痛饮的悲壮情景或豪迈气概。[例]不知为什么,社会生活愈现代化,而军中生活愈离不开酒了。对越反击战的出征前夕,那场面会使你不觉吟哦王翰的《凉州词》来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郭建英《草原秋色》)二、用以说明军人上战场时刻都有生命危险。[例]“以身许国”,很早以来就成为军人的一种职业道德。“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朝诗人王翰的这句诗,相当明了地道出了军人职业的危险性。(张殿国《自豪的军人之路》)
【全诗】《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①凉州词:唐人乐府歌词中的一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②葡萄美酒:葡萄本西域特产,汉武帝时采其种归。《史记·大宛列传》:“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夜光杯: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云:“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这里指精致的酒杯。催:指催饮,古代有奏乐劝酒之俗。【鉴赏】这首诗抒发了边塞将士们纵酒畅饮的豪情。酒,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往往是抒情主人公人格、胸襟、气质的载体,也是诗人倾诉理想、抒发豪情的添加剂。这首诗可以说是一曲酒神的颂歌,透过边塞将士务求酣饮尽醉的表象,展现的是葡萄美酒所激发于饮酒者的狂放不羁、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和藐视死亡的精神力量。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展示的是华筵已开,美酒既陈的场面。酒,是西域特产的葡萄美酒;杯,是传说中的夜光杯。在僻远荒寒的边塞,艰苦动荡的军旅生活中,能够有机会聚饮,已属不易;难得的又是面对美酒宝杯,那琥珀般的酒色,香醇的酒气,光明耀眼的杯光所诱发的力量,足以使人热血沸腾,兴奋不已。第二句“欲饮琵琶马上催”,紧扣首句,写正当将士们迫不及待“欲饮”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这响亮的急促的如风雨般的乐声,像是催促他们举杯畅饮。这个“催”字,有力地传达出琵琶声助人酒兴的作用,烘托出一片热烈的气氛。有人解释“催”是催出发,但和下句“醉卧沙场”云云,难以绾合。有人说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和军旅生活特点不大相符,将士们不可能因为贪杯而置军令于不顾。“马上”二字,初看确乎是容易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这是借用西域胡人骑在马上弹奏琵琶的习惯,正如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一概用西域特产的酒名和杯名一样,都是为了渲染西北边塞的地方风情。最后两句是全篇警策。酒宴进入高潮,将士们的酒兴和豪情也达到顶点。大家都想一醉方休,于是座中就有人喊出了别人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一种特定的只有军人才有的劝酒语言,它显然是拿醉卧沙场与战死沙场来进行比较:既然大家都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一旦身临疆场,早已在思想上作好了随时为国捐躯的准备;那么,今日难得有这次欢乐的聚饮,就是喝醉了,乃至醉倒在沙场上,又有什么关系呢?这种胆量、豪气、狂热,确实是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今天,将士们还在举杯痛饮,明天,他们或许就要去冲锋陷阵;今天,他们醉倒在沙场,明天,他们或许就要牺牲在战场。对于这些在酒宴上豪饮的将士的行为,人们是能够理解的,这首诗之所以引人激赏,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正在于它唤起了读者内心的理解与共鸣。所谓“自古英雄美酒长相随”,在这首诗欢快跳宕的旋律中,正荡漾着一股英雄豪情。
古来征战几人回。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处】唐·王翰《凉州词》。【意思】喝醉了躺在沙场上,你们也别笑,自古以来,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沙场:平沙旷野。一说指战场。【鉴赏】我若是因为这葡萄美酒而醉倒在沙场之上,还请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但凡在外征战之人,全身而还者又能够有几个呢?诗句巧妙地承接前两句对沙场饯行的描写,并顺接最后一句对战争残酷的描写。士卒征战难回显然并不是因为美酒的缘故,而诗人写“醉卧沙场”对全诗的苍凉感也并没有丝毫的冲淡,反而在原有的苍凉之上加入了一抹浪漫的色彩。美酒醉人是内心的炙热,沙场难归是周身的凄冷,诗人通过二者的强烈对比,营造出一种血色与瑰丽交织浑融的意境,更加彰显了征战沙场的慷慨与凄凉,给人带来有力而持久的冲击与震撼。【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军人在军营或战场慷慨痛饮的悲壮情景或豪迈气概。[例]不知为什么,社会生活愈现代化,而军中生活愈离不开酒了。对越反击战的出征前夕,那场面会使你不觉吟哦王翰的《凉州词》来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郭建英《草原秋色》)二、用以说明军人上战场时刻都有生命危险。[例]“以身许国”,很早以来就成为军人的一种职业道德。“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朝诗人王翰的这句诗,相当明了地道出了军人职业的危险性。(张殿国《自豪的军人之路》)【全诗】《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①凉州词:唐人乐府歌词中的一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②葡萄美酒:葡萄本西域特产,汉武帝时采其种归。《史记·大宛列传》:“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夜光杯: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云:“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这里指精致的酒杯。催:指催饮,古代有奏乐劝酒之俗。【鉴赏】这首诗抒发了边塞将士们纵酒畅饮的豪情。酒,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往往是抒情主人公人格、胸襟、气质的载体,也是诗人倾诉理想、抒发豪情的添加剂。这首诗可以说是一曲酒神的颂歌,透过边塞将士务求酣饮尽醉的表象,展现的是葡萄美酒所激发于饮酒者的狂放不羁、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和藐视死亡的精神力量。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展示的是华筵已开,美酒既陈的场面。酒,是西域特产的葡萄美酒;杯,是传说中的夜光杯。在僻远荒寒的边塞,艰苦动荡的军旅生活中,能够有机会聚饮,已属不易;难得的又是面对美酒宝杯,那琥珀般的酒色,香醇的酒气,光明耀眼的杯光所诱发的力量,足以使人热血沸腾,兴奋不已。第二句“欲饮琵琶马上催”,紧扣首句,写正当将士们迫不及待“欲饮”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这响亮的急促的如风雨般的乐声,像是催促他们举杯畅饮。这个“催”字,有力地传达出琵琶声助人酒兴的作用,烘托出一片热烈的气氛。有人解释“催”是催出发,但和下句“醉卧沙场”云云,难以绾合。有人说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和军旅生活特点不大相符,将士们不可能因为贪杯而置军令于不顾。“马上”二字,初看确乎是容易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这是借用西域胡人骑在马上弹奏琵琶的习惯,正如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一概用西域特产的酒名和杯名一样,都是为了渲染西北边塞的地方风情。最后两句是全篇警策。酒宴进入高潮,将士们的酒兴和豪情也达到顶点。大家都想一醉方休,于是座中就有人喊出了别人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一种特定的只有军人才有的劝酒语言,它显然是拿醉卧沙场与战死沙场来进行比较:既然大家都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一旦身临疆场,早已在思想上作好了随时为国捐躯的准备;那么,今日难得有这次欢乐的聚饮,就是喝醉了,乃至醉倒在沙场上,又有什么关系呢?这种胆量、豪气、狂热,确实是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今天,将士们还在举杯痛饮,明天,他们或许就要去冲锋陷阵;今天,他们醉倒在沙场,明天,他们或许就要牺牲在战场。对于这些在酒宴上豪饮的将士的行为,人们是能够理解的,这首诗之所以引人激赏,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正在于它唤起了读者内心的理解与共鸣。所谓“自古英雄美酒长相随”,在这首诗欢快跳宕的旋律中,正荡漾着一股英雄豪情。
【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意思】穿飞花丛的蝴蝶若隐若现,轻点水面的蜻蜓缓缓飞行。蛱(jiá)蝶:蝴蝶的一类。深深见:即若隐若现。见,同“现”。点水:指蜻蜓触水即起。款款:缓缓。【鉴赏1】这两句写江头风光,曲尽物态。蛱蝶穿花,蜻蜓款款而飞,深深见者,繁花之中,偶尔见之,倏尔飘游,忽东忽西;款款飞者,其态轻盈,不失优雅,偶然点水,又迅疾地飞走。此句写物极佳。【鉴赏2】穿梭花枝的蝴蝶,在花丛里时隐时现;轻点水面的蜻蜓,在江面上轻快地飞来飞去。这两句诗描写春日江边的景致,花丛水面,蝴蝶蜻蜓来去飞舞,画面轻盈可爱。作者杜甫以他的生花妙笔勾画出一片大好春景,轻灵生动的韵致,十分耐人寻味。【鉴赏3】蛱蝶于花中翩然穿梭,时隐时现。蜻蜓于水上缓缓飞翔,时起时落。诗句描写蛱蝶、蜻蜓的姿态,亦是描写春天的美景。蛱蝶与花相戏,用“深深”两字,可见其时春深似海;蜻蜓点水,用“款款”两字,可见春色之秀雅。无限佳境,皆出于作者笔下。“穿”、“点”两字用得极生动、准确,乃是全诗之眼。作者描写景物毫无斧凿之迹,有一种天然之妙。注: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见,同现。款款,徐徐,慢慢。【鉴赏4】蛱蝶恋花,穿梭回环,翩翩飞舞,忽隐忽现。蜻蜒点水,缓缓往来,嬉戏追逐,自由自在。这是杜诗中别具一格的名句。诗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用语极精当。“穿”后缀以“深深”、“点”后辅以“款款”足见诗人“缘情体物”之精微。两句诗犹如两个特写镜头,将两种昆虫,在大好的春光中恋花、戏水的情态描摹得细腻而又栩栩如生。注:蛱(jiá)蝶,蝴蝶中的一种。深深见,忽隐忽现。款款,缓缓。【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蝴蝶、蜻蜓在花丛中或水面上来回飞舞的景致。[例]荷是多情的,她请昆虫做伴,她乐意身旁“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她还邀青山与楼阁合影。(叶子《荷》)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推荐。爱诗词网。【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意思】穿飞花丛的蝴蝶若隐若现,轻点水面的蜻蜓缓缓飞行。蛱(jiá)蝶:蝴蝶的一类。深深见:即若隐若现。见,同“现”。点水:指蜻蜓触水即起。款款:缓缓。【鉴赏1】这两句写江头风光,曲尽物态。蛱蝶穿花,蜻蜓款款而飞,深深见者,繁花之中,偶尔见之,倏尔飘游,忽东忽西;款款飞者,其态轻盈,不失优雅,偶然点水,又迅疾地飞走。此句写物极佳。【鉴赏2】穿梭花枝的蝴蝶,在花丛里时隐时现;轻点水面的蜻蜓,在江面上轻快地飞来飞去。这两句诗描写春日江边的景致,花丛水面,蝴蝶蜻蜓来去飞舞,画面轻盈可爱。作者杜甫以他的生花妙笔勾画出一片大好春景,轻灵生动的韵致,十分耐人寻味。【鉴赏3】蛱蝶于花中翩然穿梭,时隐时现。蜻蜓于水上缓缓飞翔,时起时落。诗句描写蛱蝶、蜻蜓的姿态,亦是描写春天的美景。蛱蝶与花相戏,用“深深”两字,可见其时春深似海;蜻蜓点水,用“款款”两字,可见春色之秀雅。无限佳境,皆出于作者笔下。“穿”、“点”两字用得极生动、准确,乃是全诗之眼。作者描写景物毫无斧凿之迹,有一种天然之妙。注: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见,同现。款款,徐徐,慢慢。【鉴赏4】蛱蝶恋花,穿梭回环,翩翩飞舞,忽隐忽现。蜻蜒点水,缓缓往来,嬉戏追逐,自由自在。这是杜诗中别具一格的名句。诗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用语极精当。“穿”后缀以“深深”、“点”后辅以“款款”足见诗人“缘情体物”之精微。两句诗犹如两个特写镜头,将两种昆虫,在大好的春光中恋花、戏水的情态描摹得细腻而又栩栩如生。注:蛱(jiá)蝶,蝴蝶中的一种。深深见,忽隐忽现。款款,缓缓。【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蝴蝶、蜻蜓在花丛中或水面上来回飞舞的景致。[例]荷是多情的,她请昆虫做伴,她乐意身旁“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她还邀青山与楼阁合影。(叶子《荷》)
“自在風流,融融簫玉,楚楚蘭馨。”詩句出處:《柳梢青》;是宋朝詩人陳著的作品。縹緲瑤城。客情春小,本分寒輕。霞佩雲裾,步聯西母,笑倚飛瓊。那堪四美都並。喜氣與、祥雲共生。自在風流,融融簫玉,楚楚蘭馨。
renbenfengliu。推荐。爱诗词网。“自在風流,融融簫玉,楚楚蘭馨。”詩句出處:《柳梢青》;是宋朝詩人陳著的作品。縹緲瑤城。客情春小,本分寒輕。霞佩雲裾,步聯西母,笑倚飛瓊。那堪四美都並。喜氣與、祥雲共生。自在風流,融融簫玉,楚楚蘭馨。【註釋】:自:①自己。《詩經·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言:通“焉”。配命:合乎天命。)《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親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每假借於藏書之傢,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史記·蕭相國世傢》:“高祖自將。”③自然。《史記·李將軍列傳》:“諺曰:‘桃李無言,下自成蹊。’”(蹊:小徑;小路。)④介詞。1.從。《孟子·滕文公上》:“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神農:傳說為古代造耒耜、興農業的帝王。許行:當時的農學傢。)《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2.由於。《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漢書·灌夫傳》:“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無所恨。”⑤連詞。表示假設。可譯為假如。《左傳·成公十六年》:“唯聖人能內外無患,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⑥連詞。表示假設的讓步。可譯為即使。《漢書·高祖紀下》:“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又《杜周傳》:“自京師不曉,況於遠方?”在:①存在;在世。《論語·裡仁》:“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范縝《神滅論》:“豈容形亡而神在。”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狀態。張華《情詩》:“處歡愒(kài)夜促,在戚怨宵長”。(愒:貪。)③處;處所。陶潛《飲酒》之二:“衰榮無定在,彼此共更之。”④在於;取決於。《荀子·勸學》:“駑馬十駕,功在不舍。”⑤問候;慰問。《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使寡人朝夕聞衛國之言,吾子獨不在寡人。”(寡人:衛獻公自稱。淹恤:久遭憂患。吾子:指衛大夫大叔文子。)⑥觀察;審察。《尚書·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璇璣玉衡:玉飾的天體觀測儀器。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⑦介詞。引進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情形、范圍等。柳宗元《田傢》詩:“迎新在此歲。”《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將軍禽操宜在今日。”(將軍:指孫權。操:曹操。)⑧和“所”連用,表示強調,其下多連“不”等。⑨終結。《尚書·呂刑》:“非天不中,惟人在命。”⑩通“才”。僅僅。《漢書·賈誼傳》:“長沙乃在二萬五千戶耳。”風:(一)①空氣流通的現象。《詩經·邶風·北風》:“北風其涼。”②吹風;讓風吹。《孟子·公孫醜下》:“有寒疾,不可以風。”③比喻快速如風。《資治通鑒·晉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軍到,風發相赴。”④氣勢;勢頭。《晉書·劉毅傳》:“好臧否人物,王公貴人望風憚之。”⑤教化;教育。《周書·齊煬王憲傳》:“宣風導禮。”⑥風氣;風俗。柳宗元《捕蛇者說》:“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陸遊《遊山西村》:“衣冠簡樸古風存。”⑦景象;景色。楊萬裡《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⑧風度;風格。杜甫《詠懷古跡五首》:“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⑨歌謠;民歌。《左傳·襄公十八年》:“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驟:屢次。)⑩走失;散失。《尚書·費誓》:“馬牛其風。”(11)病名。《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註引《典略》:“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臥。”(12)諷誦。嚴羽《滄浪詩話·詩辯》:“先須讀《楚辭》,朝夕諷詠,以為之本。”(二)fěng通“諷(fěng)”。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誡。《漢書·趙廣漢傳》:“廣漢聞之,先風告(杜)建不改,於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審。)[風騷]《詩經》的《國風》和《楚辭》的《離騷》的合稱。《宋書·謝靈運傳論》:“莫不同祖風騷。”(祖:效法。)也泛指詩文。高適《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興引風騷。”(翰:筆。)流:①水流動。《詩經·衛風·碩人》:“河水洋洋,北流活(guō)活。”(活活:流水聲。)②泛指液體流動。《戰國策·魏策四》:“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伏屍二人:指殺死國王和自己。縞素:穿白色孝服。)③水流;河流。《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又河流的主幹。屈原《九章·哀郢》:“順風波以從流兮。”④運動不停;移動不定。杜牧《秋夕》:“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⑤漂泊;流亡。劉禹錫《謝分司東都表》:“閭裡獲安,流庸盡復。”(庸:受雇用的人。)《列女傳》:“今水旱連年,民流滿道。”⑥流放;放逐。舊時遣往邊遠地區服役的刑罰。《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四年》:“自今官吏犯贓,雖未加誅戮,若杖脊流配,不可貸也。”《尚書·舜典》:“流共工於幽州。”⑦流傳;散播。《孟子·公孫醜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⑧變化,演變(多指向不好的方面轉變);放縱。宋濂《答章秀才論詩書》:“陰子堅涉於淺易,何仲言流於瑣碎。”(陰子堅:陰鏗。何仲言:何遜。)⑨流派;派別;品類。劉基《賣柑者言》:“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齊民要術·序》:“花草之流,可以悅目。”[流連]1.耽於遊樂而忘歸。《孟子·梁惠王下》:“流連荒亡,為諸侯憂。”(荒亡:沉迷於田獵酒色,縱欲無度。)2.依戀不舍。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遊九京者,亦流連於隨會。”(九京:即九原,春秋時晉大夫的墓地。隨會:晉大夫。)3.滯留。《三國志·魏書·劉靖傳》:“封符指期,無流連之吏。”4.流徙離散。《漢書·師丹傳》:“百姓流連,無所歸心。”5.哭泣流淚的樣子。《後漢書·翟酺傳》:“言無所及,唯涕泣流連。”融:①冰雪融化;消融。杜甫《晚出左掖》:“樓雪融城濕。”(瀆:水渠。)賀鑄《畫樓空》:“吳門春冰雪初融。”②融合;融會;交融。朱熹《朱子全書·學三·致知》:“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致於此。”③明亮。《左傳·昭公五年》:“明而未融。”④流通;融通。何晏《景福殿賦》:“雲行雨施,品物咸融。”⑤和樂;恬適。《晉書·陶潛傳》:“每一醉,則大適融然。”玉:①一種質細堅硬而有光澤的美石。《尚書·胤(yìn)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胤:古國名。炎:焚燒。)《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制作。)②玉器。《左傳·莊公十年》:“犧牲玉帛,弗敢加也。”(犧牲:祭祀用的牛羊豬。加:增加。指虛報。)③精美珍貴的。葛洪《抱樸子·外篇·詰鮑》:“崇節儉之清風,肅玉食之明禁。”④潔白美好的。鮑照《舞鶴賦》:“疊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羽:羽翼。)⑤相助;培養。《詩經·大雅·民勞》:“王欲玉女,是用大諫。”(用:以。諫:規勸。)楚:【楚】〔古文〕《唐韻》《正韻》創舉切《集韻》創阻切,粗上聲。或作。《說文》叢木也。一曰荊。《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註》楚楚,茨棘貌。又《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疏》荊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又《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楚,荊也。撲撻犯禮者。又萇楚,草名。羊桃也。《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又楚楚,鮮明貌。《詩·檜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又辛楚,痛也,別作憷。《陸機·與弟士衡詩》慷慨含辛楚。又國名。《書·禹貢》荊州之域,周熊繹始封。又三楚,地名。蘭:①蘭草,澤蘭。菊科。多年生草本。有香氣,秋末開花。《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②蘭花。蘭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歸有光《項脊軒志》:“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③木蘭。一種香木。《楚辭·九歌·湘夫人》:“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④通“欄(欄)”。柵欄。《漢書·王莽傳》:“又置奴婢之市,與牛馬同蘭。”⑤通“攔”。阻隔。《戰國策·魏策三》:“晉國之去梁也,千裡有餘,有河山以蘭之。”⑥通“闌”。指放兵器的架子。《管子·小匡》:“輕罪入蘭、盾、鞈革。”(入:交納。鞈革:護胸的雙層革甲。)馨:①散佈很遠的香氣。《尚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②流傳久遠的道德或名聲。劉禹錫《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③香;芳香。《楚辭·九歌·山鬼》:“折芳馨兮遺所思。”[馨香]1.遠播的香氣。《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2.指作祭品用的黍稷。《左傳·僖公五年》:“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晉、虞:春秋時二國名。)3.比喻流傳後世的好名聲。惜秋、旅生《維新夢》:“男兒抱熱血,君子不偷生,光彩留今史,馨香貽後人。”[寧馨]這樣。《晉書·王衍傳》:“何物老嫗,生寧馨兒?”(何物:什麼;哪一個。嫗;婦女。)後人以字面義稱好孩子為“寧馨兒”。胡仲弓《為續蕓賦詩》:“蕓居老衣缽,付與寧馨兒。”
【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三首》其三。【意思1】虽然身上没有五彩凤凰那双能飞的翅膀,飞不到你身边,但彼此的心却像犀牛角的白纹线一样息息相通。彩凤:有彩色羽毛的凤凰。灵犀:犀牛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如线的白纹,直通两头,古人称为“通天犀”,把犀牛角视为神奇灵异之物。【意思2】〈名〉灵犀(xī),旧说犀牛是灵异之兽,角中有白纹如线上下相通,感应灵敏,故称灵犀。身上虽然没有凤凰那样的翅膀能够比翼双飞,但心与心却像犀牛角的白纹那样彼此相通。语出唐·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人之间情意默契,心心相通。◇他能感受到她的倾慕、她的追求;她能感受到他的渴望、他的柔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张贤亮《夕阳》)【意思3】灵犀(xi):犀牛角。传说犀牛是一种灵异的兽,角中有条如线的白纹,彼此间靠这条线贯通,故称“灵犀”。句意:我虽然无彩凤的双翅飞到你身边,可我们的心灵像灵犀一样是息息相通的。后来借指双方的思想感情一致,彼此的想法能心领神会。《瀛奎律髓汇评》卷七引清冯舒曰:“次联衬贴流丽圆美,西崑诸公一世所效。”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二二:“今时习诵之诗句,亦偶摘数则,附于此。‘心有灵犀一点通’,李义山《无题》也。”【鉴赏1】我虽然没有像彩凤般的一双翅膀,好飞到你的身边;但我们的内心却像灵犀的双角一样,可以互相通讯感应。“身无彩凤双飞翼”描写无法相聚的思念与无奈;“心有灵犀一点通”描写两情相悦,默契互通,充分表现出心灵感应的那份欣喜和欢愉之情。现今常用这两句诗来形容人与人间的默契良好,思想相通,感情共鸣。【鉴赏2】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翅膀,不能比翼齐飞;但心却像有灵性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这两句写今宵相思之情。据传说,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身无彩凤双飞翼”暗示爱情受到的现实阻碍;“心有灵犀一点通”则是比喻相爱双方心心相印的默契,属于分别后的自我安慰之语。“身无”与“心有”相对,一外一内,情绪复杂,将那种深深相爱却又不得不分离的恋人间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既表达了爱情分别的苦痛煎熬,同时又表达了心灵契合的喜悦。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多指彼此之间很了解对方的心思。【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相爱的男女思想感情一致,两心相通。[例]原来这对年轻人在淡淡的月光下,对着故宫这面历史的镜子,也在审视我们生活的历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是这样地相知相亲,这是新的一代啊!(郭建英《故宫神思》)二、用以比喻人们在某事上不谋而合,心意相通。[例]诚然,有的文艺作品在不同的阶级间美的标准不一样,但是有的文艺作品在不同阶级的人身上能引起共鸣,同样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诗人与读者虽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荆莘《骂人的戏及其他》)三、用以比喻思维灵敏,悟性好,一点即通。[例]为什么有些人在别人的发明创造面前无动于衷,一筹莫展,而有作为的科学家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一方面是因为科学家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是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高度的科学敏感性。(赵化南《科学家修养漫话》)【全诗】《无题三首》其三.[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全诗赏析】画楼桂堂〕有彩画装饰的楼,叫画楼;用香木构筑的厅堂,叫桂堂。〔灵犀〕古人把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纹道贯通的叫作“通天犀”,以为是神奇灵异之物。〔送钩〕宴席游戏,把钩互相传送,一人藏在手中,令人猜,不中者罚酒。〔分曹射覆〕分曹,分成几摊、几群。射覆,在器皿下覆盖着东西让人猜。〔听鼓应官〕听夜间更鼓的声音,按时到官府办公。〔走马句〕兰台,即秘书省。李商隐在开成四年、会昌二年,分别为秘书省属官。全句说,听到更鼓声,已到该去兰台办公的时间,骑着奔马,速去兰台衙门报到,犹类柔软的蓬草,被风吹得东倒西倾,无法控制自我一样。这首诗抒写诗人无法与他爱慕的姑娘相恋的痛苦,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清朝的许多学者认为这首诗是李商隐在王茂元家所作,诗中的女性非玉阳山女冠,而是高官家的姬妾之类,这一判断是符合诗的内容的。首联写他与姑娘相见的时间地点。他们相见后,互相产生爱慕之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千古传颂的名句,他们身份不同,无法比翼双飞,但两情和谐,心有灵犀,息息相通。腰联写诗人与男性朋友作各种游戏,或隔座送钩,或分曹射覆;“春酒暖”、“蜡灯红”,极写游戏的热闹。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礼教极重,李商隐去高官家,当然不会跟闺房中妇女做游戏。而诗人的心,自然最关心那位“心有灵犀”的姑娘,因而对这些表面热闹的游戏并不感到高兴。更为令人扫兴的是:到衙门报到的时间到了,更鼓的响声催着他去上班应官,他无可奈何,叹了口气,不得不骑马奔向兰台。他深感丧失自我的苦闷,只觉得自己象蓬草一般,随风而倒。上半首诗中,跳跃着诗人爱慕的姑娘的影子;下半首诗中,她的身影消失了,而这,正是诗人感到无法掌握命运的苦闷原因。官场生活,忙忙碌碌,无所作为;宴饮游戏,喜喜哈哈,热热闹闹,只是逢场作戏而已。而与他“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姑娘,既给他喜悦,又令他苦闷。所以,她是全诗的焦点,是沟通全诗八句的诗眼所在。这首七律结构上、内容上都有鲜明的对比特色。前四句写爱情的喜悦,后四句写宴饮生活、官场生活的乏味无聊。两相比较,就突出了“心有灵犀”的珍贵。
身无彩凤双飞翼全诗。推荐。爱诗词网。【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三首》其三。【意思1】虽然身上没有五彩凤凰那双能飞的翅膀,飞不到你身边,但彼此的心却像犀牛角的白纹线一样息息相通。彩凤:有彩色羽毛的凤凰。灵犀:犀牛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如线的白纹,直通两头,古人称为“通天犀”,把犀牛角视为神奇灵异之物。【意思2】〈名〉灵犀(xī),旧说犀牛是灵异之兽,角中有白纹如线上下相通,感应灵敏,故称灵犀。身上虽然没有凤凰那样的翅膀能够比翼双飞,但心与心却像犀牛角的白纹那样彼此相通。语出唐·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人之间情意默契,心心相通。◇他能感受到她的倾慕、她的追求;她能感受到他的渴望、他的柔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张贤亮《夕阳》)【意思3】灵犀(xi):犀牛角。传说犀牛是一种灵异的兽,角中有条如线的白纹,彼此间靠这条线贯通,故称“灵犀”。句意:我虽然无彩凤的双翅飞到你身边,可我们的心灵像灵犀一样是息息相通的。后来借指双方的思想感情一致,彼此的想法能心领神会。《瀛奎律髓汇评》卷七引清冯舒曰:“次联衬贴流丽圆美,西崑诸公一世所效。”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二二:“今时习诵之诗句,亦偶摘数则,附于此。‘心有灵犀一点通’,李义山《无题》也。”【鉴赏1】我虽然没有像彩凤般的一双翅膀,好飞到你的身边;但我们的内心却像灵犀的双角一样,可以互相通讯感应。“身无彩凤双飞翼”描写无法相聚的思念与无奈;“心有灵犀一点通”描写两情相悦,默契互通,充分表现出心灵感应的那份欣喜和欢愉之情。现今常用这两句诗来形容人与人间的默契良好,思想相通,感情共鸣。【鉴赏2】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翅膀,不能比翼齐飞;但心却像有灵性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这两句写今宵相思之情。据传说,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身无彩凤双飞翼”暗示爱情受到的现实阻碍;“心有灵犀一点通”则是比喻相爱双方心心相印的默契,属于分别后的自我安慰之语。“身无”与“心有”相对,一外一内,情绪复杂,将那种深深相爱却又不得不分离的恋人间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既表达了爱情分别的苦痛煎熬,同时又表达了心灵契合的喜悦。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多指彼此之间很了解对方的心思。【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相爱的男女思想感情一致,两心相通。[例]原来这对年轻人在淡淡的月光下,对着故宫这面历史的镜子,也在审视我们生活的历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是这样地相知相亲,这是新的一代啊!(郭建英《故宫神思》)二、用以比喻人们在某事上不谋而合,心意相通。[例]诚然,有的文艺作品在不同的阶级间美的标准不一样,但是有的文艺作品在不同阶级的人身上能引起共鸣,同样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诗人与读者虽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荆莘《骂人的戏及其他》)三、用以比喻思维灵敏,悟性好,一点即通。[例]为什么有些人在别人的发明创造面前无动于衷,一筹莫展,而有作为的科学家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一方面是因为科学家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是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高度的科学敏感性。(赵化南《科学家修养漫话》)【全诗】《无题三首》其三.[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全诗赏析】画楼桂堂〕有彩画装饰的楼,叫画楼;用香木构筑的厅堂,叫桂堂。〔灵犀〕古人把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纹道贯通的叫作“通天犀”,以为是神奇灵异之物。〔送钩〕宴席游戏,把钩互相传送,一人藏在手中,令人猜,不中者罚酒。〔分曹射覆〕分曹,分成几摊、几群。射覆,在器皿下覆盖着东西让人猜。〔听鼓应官〕听夜间更鼓的声音,按时到官府办公。〔走马句〕兰台,即秘书省。李商隐在开成四年、会昌二年,分别为秘书省属官。全句说,听到更鼓声,已到该去兰台办公的时间,骑着奔马,速去兰台衙门报到,犹类柔软的蓬草,被风吹得东倒西倾,无法控制自我一样。这首诗抒写诗人无法与他爱慕的姑娘相恋的痛苦,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清朝的许多学者认为这首诗是李商隐在王茂元家所作,诗中的女性非玉阳山女冠,而是高官家的姬妾之类,这一判断是符合诗的内容的。首联写他与姑娘相见的时间地点。他们相见后,互相产生爱慕之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千古传颂的名句,他们身份不同,无法比翼双飞,但两情和谐,心有灵犀,息息相通。腰联写诗人与男性朋友作各种游戏,或隔座送钩,或分曹射覆;“春酒暖”、“蜡灯红”,极写游戏的热闹。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礼教极重,李商隐去高官家,当然不会跟闺房中妇女做游戏。而诗人的心,自然最关心那位“心有灵犀”的姑娘,因而对这些表面热闹的游戏并不感到高兴。更为令人扫兴的是:到衙门报到的时间到了,更鼓的响声催着他去上班应官,他无可奈何,叹了口气,不得不骑马奔向兰台。他深感丧失自我的苦闷,只觉得自己象蓬草一般,随风而倒。上半首诗中,跳跃着诗人爱慕的姑娘的影子;下半首诗中,她的身影消失了,而这,正是诗人感到无法掌握命运的苦闷原因。官场生活,忙忙碌碌,无所作为;宴饮游戏,喜喜哈哈,热热闹闹,只是逢场作戏而已。而与他“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姑娘,既给他喜悦,又令他苦闷。所以,她是全诗的焦点,是沟通全诗八句的诗眼所在。这首七律结构上、内容上都有鲜明的对比特色。前四句写爱情的喜悦,后四句写宴饮生活、官场生活的乏味无聊。两相比较,就突出了“心有灵犀”的珍贵。
湘夫人翻译。推荐。爱诗词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②?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③。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④?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⑤。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⑥。荪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⑦。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⑧。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⑨。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⑩。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11)。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12)。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释】①帝子:传说中帝尧的二个女儿娥皇、女英,同嫁帝舜,舜死葬苍梧不返,二女投湘水死,遂为湘夫人。愁予:予是“”的借字,是愁怨的意思。②萃(cui粹):集合的意思。罾(zeng增):鱼网。③公子:即帝子,指湘夫人。茝(chai):即白芷。④水裔:水边。⑤澨(shi逝):水岸。⑥葺之:当是“芷葺”之误,芷,一种香草,葺(qi)是盖的意思。⑦紫坛:紫,紫贝;坛,这里指中庭。匊,即“播”字的本字,这里解释为敷布,引申为粉饰,古人用芳椒和在泥中涂饰墙壁,认为可以除恶气,增温暖。⑧楣:古人的堂室,南北五架,正中曰栋,次栋日楣。药房:药,即《本草纲目》所载的白芷,药房就是用白芷来涂房,药,作动词用。⑨罔:“网”本字,此处作动词用,意为编结。櫋:屋的边檐。⑩芳,方字之误,方即古“匚”字,“匚”即今“匡”字,匡本为盛物器,而借为匡床。(11)庑(wu武):类似现代建筑的走廊。(12)袂:衣袖。褋(die碟):内衣,衬衣。【译】公主你呵!降临水的北岸,望眼欲穿呵,使我愁怨。袅袅吹动的秋风呵,吹起了洞庭湖的万顷波澜。吹落了洞庭湖畔的树叶满山。踏在白蘋上呵,我骋目远望,与佳人有约呵,我陈设布置在暮色夕阳。鸟儿呵!为何集于草中;鱼网呵!为何落在树上!沅水有茝呵!醴边有兰,我思念公主你呵,却未敢坦言;渺渺茫茫呵,我极目远望,茫茫渺渺呵,只见流水潺湲。山林的麇鹿呵,为何食草在庭中?水中的蛟龙呵,为何卧在水滨?清晨呵,我驰马于江边,黄昏呵,我渡河在西岸。听说美人呵,召我前往,我要驾车呵,与你同行。修筑屋室呵,在水之中,使用荷叶呵,修建屋顶。荪草饰墙呵,紫贝砌坛,播散芳椒呵,粉刷屋壁。桂木做屋栋呵,兰木做屋椽,卧室用白芷呵,门楣用玉兰。结织薜荔呵,做帷幔,析开蕙草呵,做隔扇。白玉为玉镇以压席呵,陈列石兰以芳鲜。前有荷花盖屋呵,后有芳芷,美丽的杜衡呵,萦束四边。汇合百草呵,庭内缤纷,芬芳香气呵,弥漫廊门。迎迓缤纷呵!九嶷众神,众神之来呵!飘飘如云。我把衣袖呵,丢入江水,我把外裙呵,丢入江流。采集杜若呵,在芳洲,送给远来人呵,寄我情愁。时机难再有呵!我就——暂作逍遥游。【评】此篇写湘夫人迎湘君而不能实现的场面,凄美动人。“目眇眇兮愁予”极见女子秋波闪动而内心痛苦的形象,“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千古写景名句,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与黄庭坚的“落木千山天远大”皆本于此。清人林云铭:“是篇与前篇同一迎祭湘水之神而行文落想迥别。”“开篇袅袅秋风二句,是写景之妙,沅有茝二句是写情之妙,其中皆有情景相生,意中会得,口中说不得之妙!……楚骚开后人无数奇句,岂可轻易读过。”(《楚辞灯》卷二)清人陈本礼:“与前湘君词若重复,意实迥别,一篇水月镜花文字,使后世读者从何摸索。”(《屈辞精义》)
jichimingbu。推荐。爱诗词网。“各敬爾儀,天命不又。”詩句出處:《小宛》;是先秦詩人詩經的作品。宛彼鳴鳩,翰飛戾天。我心憂傷,念昔先人。明發不寐,有懷二人。人之齊聖,飲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教誨爾子,式榖似之。題彼脊令,載飛載鳴。我日斯邁,而月斯征。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交交桑扈,率場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獄。握粟出卜,自何能榖。溫溫恭人,如集於木。惴惴小心,如臨於谷。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註釋】:各:①指示代詞。各自。《周易·系辭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②量詞,表示不止一個。《史記·大宛列傳》:“令國外客遍觀各倉庫府藏之積,見漢之廣大,傾駭之。”(傾:傾慕。)③至;來到。《敵毀》銘:“王各於成周大廟。”④皆;都。《尚書·盤庚下》:“各非敢違卜。”敬:①警戒。《詩經·大雅·常武》:“既敬既戒,惠此南國。”②嚴肅;慎重。《論語·子路》:“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淮南子·人間》:“聖人敬小慎微。”《大戴禮記·哀公問》:“弗愛不親,弗敬不正,愛與敬其政之本與!”魏征《上太宗十思疏》:“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③尊敬;尊重。《孟子·告子下》:“敬老慈幼。”《孝經·廣要道章》:“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④敬意。《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爾:①代詞。相當於“你”、“你的”。《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②指示代詞。相當於“這”、“那”。《禮記·檀弓上》:“夫子何善爾也?”《晉書·桓溫傳》:“果爾,後將易吾姓也。”③用在詞尾,表示“……的樣子”。《古詩十九首》之十九:“相去萬餘裡,故人心尚爾。”④近;淺近。後作“邇(邇)”。《詩經·大雅·行葦》:“戚戚兄弟,莫遠具爾。”(戚戚:親愛。具:通“俱”。)《周禮·地官·肆長》:“實相近者相爾也。”⑤形容詞或副詞後綴。表示“……的樣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喟爾嘆曰:……”《論語·陽貨》:“夫子莞爾而笑。”⑥語氣詞。1.表示限止。相當於“而已”、“罷瞭”。《戰國策·魏策四》:“佈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城爾。”2.表示判斷和肯定。相當於“瞭”、“呢”。《公羊傳·宣公十五年》:“莊王圍宋,軍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⑦通“薾”。花繁盛的樣子。《詩經·小雅·采薇》:“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儀:①準則;法度。《管子·禁藏》:“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②效法。《詩經·大雅·文王》:“儀刑文王。”(刑:取法。)③禮節;儀式。《晉書·謝安傳》:“詔府中備兇儀。”(兇:指喪事。)④人的外表風度。《史記·儒林傳序》:“太常擇民年十八已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⑤禮物。《野叟曝言》第九十二回:“些微土儀,若不肯受,便是嫌輕瞭!”⑥匹配。宋玉《高唐賦》:“殊無物類之可儀比。”⑦儀器。《後漢書·張衡傳》:“復造候風地動儀。”⑧通“宜”。適宜;合適。《漢書·地理志第八下》:“伯益能儀百物以佐舜。”⑨通“宜”。應該。《詩經·大雅·烝民》:“我儀圖之。”(圖:謀求。)⑩向;傾向。《漢書·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後》:“公卿議更立皇後,皆心儀霍將軍女。”[儀表]1.人的外表風度。《宋史·楊承信傳》:“承信身長八尺,美儀表。”2.表率。《史記·太史公自序》:“(儒者)以為人主,天下之儀表也。”(人主:君主。)天:①人的頭部。《呂氏春秋·論人》:“適耳目,節嗜欲,釋智謀,去巧故……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釋:去除。巧故:偽詐。)②天空。王充《論衡·談天》:“察當今天去地甚高,古天與今無異。”《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廬,籠蓋四野。”(穹廬:氈帳。)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周易·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罰。)④天氣;氣候。《呂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則天多沉陰。”⑤自然界。《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莊子·養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傳·成公十六年》:“國之存亡,天也。”⑨依憑;依靠者。《儀禮·喪服》:“夫者,妻之天也。”命:①下命令。《左傳·成公六年》:“命伐宋。”又指命令。《左傳·宣公十二年》:“敢不惟命是聽。”②任命;差遣。《列子·湯問》:“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③取名;命名。《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暢月。”④生命;性命。《論語·雍也》:“不幸短命死矣。”⑤命運;天命。《史記·外戚世傢》:“孔子罕稱命,蓋難言之也。”不:(一)①不。《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懸)特兮。”(特:三歲的獸。)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無;沒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詞。無實義。《逸周書·皇門》:“我不則寅哉寅哉!”[不祿]士死的諱稱。《禮記·曲禮下》:“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二)fū花萼。後作“柎”。《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樹。鄂:同“萼”。:有光采。)又:①副詞。1.表示重復或繼續。《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問,又如初。”2.表示幾種情況同時存在。《國語·晉語一》:“既無老謀,而又無壯事,何以事君?”(壯事:指服力役。)3.表示意思上更進一層。《孟子·公孫醜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4.表示輕微轉折。《聊齋志異·聶小倩》:“寧竊憐之,欲留宿別榻,又懼母嗔。”(竊:私下。)5.用於否定句或反問句中加強語氣。《左傳·成公三年》:“臣實不才,又誰敢怨?”6.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辛棄疾《美芹十論》:“蓋歷二十又三年。”。②通“有”。《漢書·韓信傳》:“淮陰少年又侮信曰。”③通“宥”。寬恕。《禮記·王制》:“王三又,然後制刑。”④通“祐”。福。《卜辭通纂》第三六九片:“伐邛方,帝受我又。”(邛方:地名。受:授。)
【诗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出处】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鉴赏】黄昏的时候,我从青翠的山上走下来;山上的月亮一路伴随着我回家。这两句诗描写作者在暮色中独自走下碧山,一路上明月相伴,孤寂中自有一份凄清、诗意的美。【原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翻译】傍晚从碧山下来,山月在身后紧紧相随。回头看刚才走的道路,横卧的青山一片苍翠。我们携手来到田家,孩子们把柴门打开。绿竹长入幽僻径,青萝触拂行人衣我们为得到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而高兴,有美酒聊且同饮。长歌一曲松风和鸣,歌声停时但见银河之中众星稀。我已经醉了,你也十分欢乐,大家心旷神怡忘掉了一切。【赏析】终南山东起蓝田,西至郿县,绵亘八百余里,主峰在长安之南,唐时士人多隐居于此。李白第一次上长安,终南山是不会不去的。诗中记的这次出游,应是由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陪同,当夜即宿其家。李白诗中常言“碧山”,说者每苦不知确指,“碧山”可泛称青山,亦可专指,例如此诗即指终南山。游览竟日,薄暮下山时,兴致尚未全消,这时月亮已升上天空,陪伴着诗人同行,恰如儿歌所唱的:“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手拉手”,在自然景物中,此最有人情味者。诗人写着“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心中就有一种亲近自然的况味。到达目的地,松一口气,回看向来经过的山路,已笼罩在一片暮霭中,使人感到妙不可言。此时此刻,最叫人依恋呢。说斛斯先生与诗人同行,是从“归”和“相携”等措词上玩味出的。到达斛斯之家时,须穿过幽竹掩映,青萝披拂的曲曲弯弯的小路,“苔滑犹须轻着步,竹深还要小低头”,很平常,很有趣。而来开门迎客的,是斛斯家的小朋友。儿童有天然好客的倾向,今俗谓之“人来疯”,他们怕是早就盼着李伯伯的到来,才争着开门的。在斛斯家作客,真是得其所哉呀!主人道:“快上酒上菜,我们的客人早饿了呢”,于是就饮酒,就吃菜。“美酒聊共挥”,“聊”字见随便,而“挥”字更潇洒。这是“挥霍”的“挥”,“挥金如土”的“挥”。一口一口地呷酒不可叫“挥”,非“一杯一杯复一杯”、“会须一饮三百杯”不可叫“挥”。“酒酣耳热后,意气素霓生”,就为朋友歌一曲吧,如果没有琴,就请山头的松风伴奏也成。“酒逢知己饮,诗对会人吟”,李白“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之谓也。边喝边唱,不觉斗转星移,不知东方将白。王维对裴迪赠诗道“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李白对斛斯山人则道“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忘机”本道家术语,谓心地淡泊,与世无争。写眼前景,说家常话,其冲淡与平易不亚于孟浩然诗。冲淡不是清淡,不是淡乎寡味。有味如果汁、如牛奶,才可冲淡。冲淡固然要清水,然仅有清水可以谓之冲淡者乎?此诗所以其淡如水,其味弥长也。
暮从碧山下。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出处】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鉴赏】黄昏的时候,我从青翠的山上走下来;山上的月亮一路伴随着我回家。这两句诗描写作者在暮色中独自走下碧山,一路上明月相伴,孤寂中自有一份凄清、诗意的美。【原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翻译】傍晚从碧山下来,山月在身后紧紧相随。回头看刚才走的道路,横卧的青山一片苍翠。我们携手来到田家,孩子们把柴门打开。绿竹长入幽僻径,青萝触拂行人衣我们为得到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而高兴,有美酒聊且同饮。长歌一曲松风和鸣,歌声停时但见银河之中众星稀。我已经醉了,你也十分欢乐,大家心旷神怡忘掉了一切。【赏析】终南山东起蓝田,西至郿县,绵亘八百余里,主峰在长安之南,唐时士人多隐居于此。李白第一次上长安,终南山是不会不去的。诗中记的这次出游,应是由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陪同,当夜即宿其家。李白诗中常言“碧山”,说者每苦不知确指,“碧山”可泛称青山,亦可专指,例如此诗即指终南山。游览竟日,薄暮下山时,兴致尚未全消,这时月亮已升上天空,陪伴着诗人同行,恰如儿歌所唱的:“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手拉手”,在自然景物中,此最有人情味者。诗人写着“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心中就有一种亲近自然的况味。到达目的地,松一口气,回看向来经过的山路,已笼罩在一片暮霭中,使人感到妙不可言。此时此刻,最叫人依恋呢。说斛斯先生与诗人同行,是从“归”和“相携”等措词上玩味出的。到达斛斯之家时,须穿过幽竹掩映,青萝披拂的曲曲弯弯的小路,“苔滑犹须轻着步,竹深还要小低头”,很平常,很有趣。而来开门迎客的,是斛斯家的小朋友。儿童有天然好客的倾向,今俗谓之“人来疯”,他们怕是早就盼着李伯伯的到来,才争着开门的。在斛斯家作客,真是得其所哉呀!主人道:“快上酒上菜,我们的客人早饿了呢”,于是就饮酒,就吃菜。“美酒聊共挥”,“聊”字见随便,而“挥”字更潇洒。这是“挥霍”的“挥”,“挥金如土”的“挥”。一口一口地呷酒不可叫“挥”,非“一杯一杯复一杯”、“会须一饮三百杯”不可叫“挥”。“酒酣耳热后,意气素霓生”,就为朋友歌一曲吧,如果没有琴,就请山头的松风伴奏也成。“酒逢知己饮,诗对会人吟”,李白“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之谓也。边喝边唱,不觉斗转星移,不知东方将白。王维对裴迪赠诗道“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李白对斛斯山人则道“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忘机”本道家术语,谓心地淡泊,与世无争。写眼前景,说家常话,其冲淡与平易不亚于孟浩然诗。冲淡不是清淡,不是淡乎寡味。有味如果汁、如牛奶,才可冲淡。冲淡固然要清水,然仅有清水可以谓之冲淡者乎?此诗所以其淡如水,其味弥长也。
【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处】唐·王翰《凉州词》。【意思】夜光杯:指华贵的酒杯。《十洲记》:“周穆王时,西域献夜光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句意:华贵的夜光杯中盛着美味的葡萄酒,才欲痛饮,琶瑟声响,催人快饮。为庆祝胜利归来,我将喝个酩酊大醉,醉卧在战场上,请你们不要笑我吧,自古以来,出征打仗能有几人回来!【全诗】《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1]这首《凉州词》与王之涣的同题歌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同为盛唐边塞诗的名篇,历代传诵。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景云元年进士,曾任秘书正字、驾部员外郎,恃才不羁,冶游好饮,贬道州司马,卒于贬所。《全唐诗》仅录存其诗十余首。[2]“葡萄”二句:用葡萄酿造的美酒,西域的特产。夜光杯: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夜光常清杯,由白玉制成,光明夜照。”后泛称以西域上等玉石精制的酒杯。琵琶,弹奏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时经西域传入中国。军中奏琵琶,乐手常在马上。欲饮,指开宴时。催,历来解释分歧,或说催饮,或说催征,或说是弹奏急促之意。兹取第一说,即乐手在马上弹起琵琶助兴,催将士们举杯痛饮。这首诗写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场景:将士们战罢归来,军营中欢庆饮宴,葡萄美酒,夜光玉杯,都是西域名产,开宴时琵琶手在马上弹起琵琶助兴,唱歌催饮,表现了浓郁的西北边塞色彩和欢乐的军营气氛。后两句是祝酒辞:醉卧沙场,请君勿见笑,自古以来出征将士有几人能回来呢?气势豪放,于谐谑中显示出开朗、旷达的气概。沈德潜《唐诗别裁》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施补华《岘佣说诗》不同于沈氏见解,他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也说:“意在及时行乐,为将士解嘲。”【鉴赏】这首诗以“凉州”为题,而且标之曰“词”;其实,它不仅不是词,而且也与凉州无必然的关系。凉州词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乐府曲名,传说来自龟兹国,盛行于唐玄宗时期。唐诗中有不少以“凉州词”为曲调的诗歌,它们不一定跟凉州有关,但都是描述西北边塞风光和将卒战地生涯的诗篇。王翰并未去过塞外,他诗作中有关边塞内容的诗纯属想象之词,但就其内容来说,却十分形象逼真地反映了当时的边塞风光。王翰为人豪放不羁,“自比王侯”,这首诗表现的内容,确与其性格相符。诗的主旨在描述战争,但一、二句却避而不谈战斗的场景,而反从丰盛的酒席写起。葡萄酒今天是寻常家宴上常见的普通饮料,但在当时,却是西方传来的珍贵名酒。夜光杯历来注作用白玉精心制成的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为“夜光杯”,也是难得见到的饮具。仅此一句,即可见诗中主人公们参加的宴会不同一般,不仅酒肴丰盛,而且气氛庄重。在这样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美酒佳肴的宴会上,人们雀跃欢呼、举杯痛饮是在所必然、理所当然的了。读诗至此,人们还以为诗人描写的是京城豪富之家的寻常家宴,或者是内地酒楼上好友相聚时的豪华酒席。而正在这时,读者的耳畔却传来了阵阵的琵琶声。由于上句的渲染,读者还误以为这是劝人痛饮的侑酒曲。但那急促的不同寻常的曲调,狂欢痛饮的人们举到嘴边的酒杯也突然停止了,使读者马上警觉地意识到:这既不在内地的酒楼上,也不在京城的豪富之家。而“马上催”三字,使人痛苦地意识到,这丰盛的酒席,竟是设在边地的战场之上,而且又是在即将殊死厮杀的前夕。但诗人在第一句中给人的错觉仍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联想和鲜明的对比:当将卒将生死置之度外,浴血奋战疆场的时候,京城与内地那豪华奢侈的宴席却正在无休无止、没日没夜地进行着。两相对比,将卒的欢乐是何等的短暂,其代价又是何等的沉重。正因为有了前面的渲染,所以三、四句描述他们心态的诗句也易为读者所理解:“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些临战前——说得更清楚一点,是临死前狂饮的战士,其心情的沉重是可以想见的。由于心情不好,他们三杯五盏之后,就烂醉如泥,醉卧不起。但那声声催人的琵琶曲,又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对催他出发的同伴喊出了自己久积心头的话语。前人评这两句云:“作旷达语,倍觉悲痛。”“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清代施补华持不同意见,认为“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诚是见仁见智之谈。我们以为,从三、四句看,如果诗中的主人公还有一点谐谑的话,则也只是内心痛苦不已、强颜欢笑的谐谑。当然,诗中的人们并没有因战争的可怕而贪生怕死,如果是这样,他们就不会视死如归了;但他们也绝非好战的斗士。他们虽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但他们对生活仍充满着自己的爱,对明天寄托着自己的希望。仅不过在两者不能得兼的时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这首诗即表现了这些边塞将卒豪放、开朗的性格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在他们身上,读者仿佛看到了诗人的身影,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巍巍身影。
欲饮琵琶马上催。推荐。爱诗词网。【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处】唐·王翰《凉州词》。【意思】夜光杯:指华贵的酒杯。《十洲记》:“周穆王时,西域献夜光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句意:华贵的夜光杯中盛着美味的葡萄酒,才欲痛饮,琶瑟声响,催人快饮。为庆祝胜利归来,我将喝个酩酊大醉,醉卧在战场上,请你们不要笑我吧,自古以来,出征打仗能有几人回来!【全诗】《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1]这首《凉州词》与王之涣的同题歌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同为盛唐边塞诗的名篇,历代传诵。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景云元年进士,曾任秘书正字、驾部员外郎,恃才不羁,冶游好饮,贬道州司马,卒于贬所。《全唐诗》仅录存其诗十余首。[2]“葡萄”二句:用葡萄酿造的美酒,西域的特产。夜光杯: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夜光常清杯,由白玉制成,光明夜照。”后泛称以西域上等玉石精制的酒杯。琵琶,弹奏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时经西域传入中国。军中奏琵琶,乐手常在马上。欲饮,指开宴时。催,历来解释分歧,或说催饮,或说催征,或说是弹奏急促之意。兹取第一说,即乐手在马上弹起琵琶助兴,催将士们举杯痛饮。这首诗写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场景:将士们战罢归来,军营中欢庆饮宴,葡萄美酒,夜光玉杯,都是西域名产,开宴时琵琶手在马上弹起琵琶助兴,唱歌催饮,表现了浓郁的西北边塞色彩和欢乐的军营气氛。后两句是祝酒辞:醉卧沙场,请君勿见笑,自古以来出征将士有几人能回来呢?气势豪放,于谐谑中显示出开朗、旷达的气概。沈德潜《唐诗别裁》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施补华《岘佣说诗》不同于沈氏见解,他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也说:“意在及时行乐,为将士解嘲。”【鉴赏】这首诗以“凉州”为题,而且标之曰“词”;其实,它不仅不是词,而且也与凉州无必然的关系。凉州词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乐府曲名,传说来自龟兹国,盛行于唐玄宗时期。唐诗中有不少以“凉州词”为曲调的诗歌,它们不一定跟凉州有关,但都是描述西北边塞风光和将卒战地生涯的诗篇。王翰并未去过塞外,他诗作中有关边塞内容的诗纯属想象之词,但就其内容来说,却十分形象逼真地反映了当时的边塞风光。王翰为人豪放不羁,“自比王侯”,这首诗表现的内容,确与其性格相符。诗的主旨在描述战争,但一、二句却避而不谈战斗的场景,而反从丰盛的酒席写起。葡萄酒今天是寻常家宴上常见的普通饮料,但在当时,却是西方传来的珍贵名酒。夜光杯历来注作用白玉精心制成的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为“夜光杯”,也是难得见到的饮具。仅此一句,即可见诗中主人公们参加的宴会不同一般,不仅酒肴丰盛,而且气氛庄重。在这样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美酒佳肴的宴会上,人们雀跃欢呼、举杯痛饮是在所必然、理所当然的了。读诗至此,人们还以为诗人描写的是京城豪富之家的寻常家宴,或者是内地酒楼上好友相聚时的豪华酒席。而正在这时,读者的耳畔却传来了阵阵的琵琶声。由于上句的渲染,读者还误以为这是劝人痛饮的侑酒曲。但那急促的不同寻常的曲调,狂欢痛饮的人们举到嘴边的酒杯也突然停止了,使读者马上警觉地意识到:这既不在内地的酒楼上,也不在京城的豪富之家。而“马上催”三字,使人痛苦地意识到,这丰盛的酒席,竟是设在边地的战场之上,而且又是在即将殊死厮杀的前夕。但诗人在第一句中给人的错觉仍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联想和鲜明的对比:当将卒将生死置之度外,浴血奋战疆场的时候,京城与内地那豪华奢侈的宴席却正在无休无止、没日没夜地进行着。两相对比,将卒的欢乐是何等的短暂,其代价又是何等的沉重。正因为有了前面的渲染,所以三、四句描述他们心态的诗句也易为读者所理解:“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些临战前——说得更清楚一点,是临死前狂饮的战士,其心情的沉重是可以想见的。由于心情不好,他们三杯五盏之后,就烂醉如泥,醉卧不起。但那声声催人的琵琶曲,又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对催他出发的同伴喊出了自己久积心头的话语。前人评这两句云:“作旷达语,倍觉悲痛。”“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清代施补华持不同意见,认为“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诚是见仁见智之谈。我们以为,从三、四句看,如果诗中的主人公还有一点谐谑的话,则也只是内心痛苦不已、强颜欢笑的谐谑。当然,诗中的人们并没有因战争的可怕而贪生怕死,如果是这样,他们就不会视死如归了;但他们也绝非好战的斗士。他们虽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但他们对生活仍充满着自己的爱,对明天寄托着自己的希望。仅不过在两者不能得兼的时刻,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这首诗即表现了这些边塞将卒豪放、开朗的性格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在他们身上,读者仿佛看到了诗人的身影,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巍巍身影。
【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处】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译注】抽刀要斩断水流,水更加奔流不止;举起酒杯想借酒解愁,却是愁上加愁。销:解除。【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想阻止某种事物的发展或消除某种现象,结果适得其反。[例]孙犁原以为这样做了,就可以抛去所有的感情烦恼和纠葛。其实不然。正像古人所说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那样,感情这东西,实在太微妙了。你越想斩断它,它越是纠缠你、困扰你,真是“剪不断,理还乱”。(陈晓峰《孙犁与五位女性》)【全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翻译】抛弃我而离去的,是那无可挽留的昨日时光;扰乱我不得安宁的,是眼前诸多的烦恼和惆怅。万里长风送走一群群的秋雁,面对此景,正好畅饮于高高的楼上。由衷地赞美汉家文章建安风骨,更喜爱小谢这种清新秀发的诗风。都怀有无限的意兴心高欲飞,要到那九天之上将明月把弄。抽刀断水水仍流,用酒消愁更添愁。人生坎坷总是不能称心如意呀,倒不如披着散发去江湖中放舟。【注释】1、宣州:今安徽宣城。2、谢脁楼:南北朝时齐朝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在城外陵阳山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脁楼,也称北楼、谢公楼。3、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4、云:李云,李白的族叔。5、弃:抛弃。6、酣高楼:在谢脁楼上畅饮。7、蓬莱文章:即汉代文章,这里只指李云所写的文章。8、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传说仙府图书都集中藏在这里。汉时东观是官家著述及藏书之所,东汉学者以之比为道家的蓬莱山。9、建安骨:建安时期,曹操父子、孔融、陈琳等人的诗作,反映了当时动乱时代的社会现实,诗作风格刚健清新,后人称为“建安风骨”。10、建安,东汉献帝年号(196—214)。11、小谢:指谢脁。世称刘宋时代的诗人谢灵运为大谢,称谢脁为小谢。12、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这两句虽是赞美建安诸子和谢脁,但也有暗喻李云和自己的意味。13、览:同“揽”。14、弄扁(piān)舟:指归隐江湖。扁舟,小船。【赏析】诗歌篇名。唐李白作。今人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王(琦)云:钟嵘《诗品》论谢惠连云:小谢才思富捷,恨思兰玉夙凋,故长辔未骋。按:小谢谓谢朓,王注引《诗品》谓为谢惠连,非。”今人刘学锴说:“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象谢脁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唐诗鉴赏辞典》)今人常秀峰等《李白在安徽》:“由登谢脁楼而论及谢朓,说自两汉文章和建安诗歌呈现异彩以来,谢朓又以清新独树一格,诗人崇拜谢朓,继承谢朓诗风,反以下句说他和谢朓‘俱怀逸兴壮思飞’。按:这两句,明人唐汝询《唐诗解》释为:‘子(指李云)校书蓬莱宫,文有建安风骨;我(李白)若小谢,亦清新多发。’这样解释似乎牵强。”此诗是天宝末年李白漫游至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所作。谢朓楼,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全诗抒写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而复杂的感情,在忧愤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性格。首四句感时忧身,直抒郁结,由于不平的政治遭遇,他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年华蹉跎而心情悒郁。“长风”二句写即席眼见之景,抒发饯别时对景酣饮的豪情。诗人从极端苦闷的内心独白中突然转到面对秋风鸿雁、尽情畅饮,这种爽朗壮阔的境界描写,变化突兀,充分展示了诗人善自解脱、豪放不拘的精神风貌。“蓬莱文章”四句颂友誉己,谓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自己象谢朓诗风清新秀发;彼此俱怀豪情逸兴,酒酣兴发,壮志凌云,直欲飞上青天揽取明月。尾四句回视现实,愁从中来,似水一样刀断不开,举杯消愁而愁恨更多,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无法调和,只有纵情山水,放浪江湖。以愤激之语收束,可见其幽愁苦闷之深重。主要艺术特色:一、结构起落无迹,大开大合。短短一首小诗,几次转折、起落,若断若续而又一气呵成,这种结构上的跳跃和诗中所表现的瞬息万变的思想感情是相一致的。二、通过拟人手法,把时间写得有感情、有意志,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比喻新颖贴切;融散文句式入于诗中,不假雕饰,浑然天成,具有汪洋恣肆的气势。
抽刀断水水更流。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处】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译注】抽刀要斩断水流,水更加奔流不止;举起酒杯想借酒解愁,却是愁上加愁。销:解除。【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想阻止某种事物的发展或消除某种现象,结果适得其反。[例]孙犁原以为这样做了,就可以抛去所有的感情烦恼和纠葛。其实不然。正像古人所说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那样,感情这东西,实在太微妙了。你越想斩断它,它越是纠缠你、困扰你,真是“剪不断,理还乱”。(陈晓峰《孙犁与五位女性》)【全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翻译】抛弃我而离去的,是那无可挽留的昨日时光;扰乱我不得安宁的,是眼前诸多的烦恼和惆怅。万里长风送走一群群的秋雁,面对此景,正好畅饮于高高的楼上。由衷地赞美汉家文章建安风骨,更喜爱小谢这种清新秀发的诗风。都怀有无限的意兴心高欲飞,要到那九天之上将明月把弄。抽刀断水水仍流,用酒消愁更添愁。人生坎坷总是不能称心如意呀,倒不如披着散发去江湖中放舟。【注释】1、宣州:今安徽宣城。2、谢脁楼:南北朝时齐朝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在城外陵阳山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脁楼,也称北楼、谢公楼。3、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4、云:李云,李白的族叔。5、弃:抛弃。6、酣高楼:在谢脁楼上畅饮。7、蓬莱文章:即汉代文章,这里只指李云所写的文章。8、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传说仙府图书都集中藏在这里。汉时东观是官家著述及藏书之所,东汉学者以之比为道家的蓬莱山。9、建安骨:建安时期,曹操父子、孔融、陈琳等人的诗作,反映了当时动乱时代的社会现实,诗作风格刚健清新,后人称为“建安风骨”。10、建安,东汉献帝年号(196—214)。11、小谢:指谢脁。世称刘宋时代的诗人谢灵运为大谢,称谢脁为小谢。12、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这两句虽是赞美建安诸子和谢脁,但也有暗喻李云和自己的意味。13、览:同“揽”。14、弄扁(piān)舟:指归隐江湖。扁舟,小船。【赏析】诗歌篇名。唐李白作。今人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王(琦)云:钟嵘《诗品》论谢惠连云:小谢才思富捷,恨思兰玉夙凋,故长辔未骋。按:小谢谓谢朓,王注引《诗品》谓为谢惠连,非。”今人刘学锴说:“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象谢脁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唐诗鉴赏辞典》)今人常秀峰等《李白在安徽》:“由登谢脁楼而论及谢朓,说自两汉文章和建安诗歌呈现异彩以来,谢朓又以清新独树一格,诗人崇拜谢朓,继承谢朓诗风,反以下句说他和谢朓‘俱怀逸兴壮思飞’。按:这两句,明人唐汝询《唐诗解》释为:‘子(指李云)校书蓬莱宫,文有建安风骨;我(李白)若小谢,亦清新多发。’这样解释似乎牵强。”此诗是天宝末年李白漫游至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所作。谢朓楼,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全诗抒写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而复杂的感情,在忧愤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性格。首四句感时忧身,直抒郁结,由于不平的政治遭遇,他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年华蹉跎而心情悒郁。“长风”二句写即席眼见之景,抒发饯别时对景酣饮的豪情。诗人从极端苦闷的内心独白中突然转到面对秋风鸿雁、尽情畅饮,这种爽朗壮阔的境界描写,变化突兀,充分展示了诗人善自解脱、豪放不拘的精神风貌。“蓬莱文章”四句颂友誉己,谓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自己象谢朓诗风清新秀发;彼此俱怀豪情逸兴,酒酣兴发,壮志凌云,直欲飞上青天揽取明月。尾四句回视现实,愁从中来,似水一样刀断不开,举杯消愁而愁恨更多,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无法调和,只有纵情山水,放浪江湖。以愤激之语收束,可见其幽愁苦闷之深重。主要艺术特色:一、结构起落无迹,大开大合。短短一首小诗,几次转折、起落,若断若续而又一气呵成,这种结构上的跳跃和诗中所表现的瞬息万变的思想感情是相一致的。二、通过拟人手法,把时间写得有感情、有意志,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比喻新颖贴切;融散文句式入于诗中,不假雕饰,浑然天成,具有汪洋恣肆的气势。
【诗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出处】唐·李白《客中行/客中作》。【意思】兰陵产的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的,盛在玉碗里发出琥珀般的光泽。兰陵:在今山东省枣庄市。郁金香:一种香草,古人常用以浸酒,浸的酒带金黄色。琥珀: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褐色或赤褐色,晶莹剔透。【鉴赏】兰陵:地名,今山东枣庄市。郁金香:一种香草,古人以之浸酒,酒浸后呈金黄色。琥珀:一种树脂化石,色泽晶莹,呈赤黄色。诗写做客兰陵,主人以美酒款待。经过郁金香浸制的美酒,香醇而色泽金黄,盛在晶洁的玉碗中,如琥珀般光艳。只要主人盛情使客人酣醉,他又怎知自己是在外做客、身在异乡呢?游子的乡愁,一切的失意,都在这醉中消解,唯余深深的情谊和放达的情怀。【用法例释】用以形容美味酒水盛于精美的杯碗中晶莹泛光。[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当杜女士用精致的酒杯盛满醇香的美酒递到我们手中时,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这位来自东北的民营企业家火一般的心。(杨建平、吴刚《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彰显我市文化底蕴》)【全诗】《客中行/客中作》.[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赏析】〔客中行〕题一作《客中作》。
李白前前后后在山东逗留过不少时日,交过许多朋友,有文有武。此诗究竟作于奉诏入京之前还是之后,不必细较。因为他一辈子以狂放不羁、纵情欢乐为性格主调,只要有好友、好诗和好酒他就会舞之蹈之快活得有如天真的孩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两句,写酒宴之盛。用郁金香浸制而成的兰陵美酒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闪着琥珀一般的光彩,煞是叫人陶醉。这不仅是状物,而且是间接写人,字里行间透出一股酒酣耳热、坐起喧哗、琼浆泼洒、玉碗叮??的热闹劲儿。“玉碗盛来”四字,写得极有精神:不用“杯”而用“碗”,不用“斟”而用“盛”,可见饮者之豪情。诗人作客兰陵,能有这么好的兴致,难道全因为碗中佳酿么?不,关键在于碰上了十分好客的主人。“但使主人能醉客”,看来,这位主人是颇有一点能耐的,竟然能叫“一日须倾三百杯”的“谪仙人”客观上承认了他有“醉客”的本事,岂不是饮中之奇迹?至此,芬香的美酒也好,晶莹的玉碗也好,都不再是引发逸兴豪情的决定因素了;再好的酒,假使遇不到“能醉客”的主人,也是淡而寡、苦而涩的。到头来,只能是“举杯浇愁愁更愁”,越喝越觉得客处他乡遍身冷,越发要“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想家想得心儿碎了。李白在这首诗的结穴处明白无误地宣称:“不知何处是他乡”!他快活得简直不知道天底下还有他乡异地,大有“乐不思蜀”的味道。与上句联系起来看,分明肯定了主人的“醉客”绝招。这“绝招”其实也很寻常,用一个字即可概括:诚!以“诚”待客的主人,那怕是“樽酒家贫只旧醅”,也会收到“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最佳效果的。最深沉、最暖人心窝的慰藉,不在酒杯之中,而在虔诚地举起酒杯的心力和腕力里。【鉴赏】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出处】唐·李白《客中行/客中作》。【意思】兰陵产的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的,盛在玉碗里发出琥珀般的光泽。兰陵:在今山东省枣庄市。郁金香:一种香草,古人常用以浸酒,浸的酒带金黄色。琥珀: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褐色或赤褐色,晶莹剔透。【鉴赏】兰陵:地名,今山东枣庄市。郁金香:一种香草,古人以之浸酒,酒浸后呈金黄色。琥珀:一种树脂化石,色泽晶莹,呈赤黄色。诗写做客兰陵,主人以美酒款待。经过郁金香浸制的美酒,香醇而色泽金黄,盛在晶洁的玉碗中,如琥珀般光艳。只要主人盛情使客人酣醉,他又怎知自己是在外做客、身在异乡呢?游子的乡愁,一切的失意,都在这醉中消解,唯余深深的情谊和放达的情怀。【用法例释】用以形容美味酒水盛于精美的杯碗中晶莹泛光。[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当杜女士用精致的酒杯盛满醇香的美酒递到我们手中时,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这位来自东北的民营企业家火一般的心。(杨建平、吴刚《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彰显我市文化底蕴》)【全诗】《客中行/客中作》.[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赏析】〔客中行〕题一作《客中作》。李白前前后后在山东逗留过不少时日,交过许多朋友,有文有武。此诗究竟作于奉诏入京之前还是之后,不必细较。因为他一辈子以狂放不羁、纵情欢乐为性格主调,只要有好友、好诗和好酒他就会舞之蹈之快活得有如天真的孩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两句,写酒宴之盛。用郁金香浸制而成的兰陵美酒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闪着琥珀一般的光彩,煞是叫人陶醉。这不仅是状物,而且是间接写人,字里行间透出一股酒酣耳热、坐起喧哗、琼浆泼洒、玉碗叮??的热闹劲儿。“玉碗盛来”四字,写得极有精神:不用“杯”而用“碗”,不用“斟”而用“盛”,可见饮者之豪情。诗人作客兰陵,能有这么好的兴致,难道全因为碗中佳酿么?不,关键在于碰上了十分好客的主人。“但使主人能醉客”,看来,这位主人是颇有一点能耐的,竟然能叫“一日须倾三百杯”的“谪仙人”客观上承认了他有“醉客”的本事,岂不是饮中之奇迹?至此,芬香的美酒也好,晶莹的玉碗也好,都不再是引发逸兴豪情的决定因素了;再好的酒,假使遇不到“能醉客”的主人,也是淡而寡、苦而涩的。到头来,只能是“举杯浇愁愁更愁”,越喝越觉得客处他乡遍身冷,越发要“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想家想得心儿碎了。李白在这首诗的结穴处明白无误地宣称:“不知何处是他乡”!他快活得简直不知道天底下还有他乡异地,大有“乐不思蜀”的味道。与上句联系起来看,分明肯定了主人的“醉客”绝招。这“绝招”其实也很寻常,用一个字即可概括:诚!以“诚”待客的主人,那怕是“樽酒家贫只旧醅”,也会收到“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最佳效果的。最深沉、最暖人心窝的慰藉,不在酒杯之中,而在虔诚地举起酒杯的心力和腕力里。【鉴赏】这是一首旅人思乡的情感诗。他乡客愁可以说是诗歌的一个普遍的主题。李白这首诗却有意翻新,说在外旅行遇上了盛情款待自己的主人,于是开怀畅饮,再也感觉不到故乡与他乡有什么不同。上两句首先开门见山地点出作客地点:兰陵。再把“兰陵”和“美酒”联系起来,便扫除了别诗那种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那带着浓郁的郁金香味的美酒,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上去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下两句用“但使”二字起笔,一贯到底,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就令诗的意境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当然没有到“乐不思蜀”的程度,只是不觉得这个地方是他乡。这是本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踩踏男奴。推荐。爱诗词网。“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提履箱。”詩句出處:《莫愁歌》;是南北朝詩人蕭衍的作品。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傢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傢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提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傢王。【註釋】:珊:①[珊珊]1.[擬]形容玉佩撞擊的聲音。杜甫《鄭駙馬宅宴洞中》:“時聞雜佩聲~~。”2.[形]同“姍姍”。步履緩慢。宋佚名《李師師外傳》:“良久,見老擁一姬~~而來。”②[名][珊瑚]一種腔腸動物“珊瑚蟲”所分泌的石灰質骨骼。形狀像樹枝,多為紅色,產於熱帶海洋中,可供玩賞,也可做裝飾品。左思《吳都賦》:“~~幽茂而玲瓏。”瑚:古代宗廟中盛黍稷的禮器。《禮記·明堂位》:“夏後氏之四連,殷之六瑚。”(連:同“璉”,盛黍稷的禮器。)[瑚璉]比喻可寶貴的人才。《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子貢:端木賜,字子貢。女rǔ:你。)掛:①懸掛。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妻作》:“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自掛:指上吊。)②勾住;阻拌。《荀子·榮辱》:“掛於患而欲謹,則無益矣。”③牽掛;掛念。孟稱舜《桃花人面》四出:“我自去年別後,朝朝凝望,刻刻掛懷。”爛:①用火煮熟。《呂氏春秋·本味》:“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爛。”②極熟;精通。王士禎等《師友詩傳錄四》:“《文選》爛,秀才半。”③程度深。陸遊《醉中浩歌罷戲書》:“老眼閱人真爛熟,壯心得酒旋消磨。”④隨意;放縱而無節制。韓愈《劉生》:“妖歌慢舞爛不收。”。⑤燒傷;灼傷。《漢書·霍光傳》:“焦頭爛額為上客。”⑥腐爛;潰爛。《莊子·人間世》:“口舌其葉,則口爛而為傷。”⑦破碎;散亂;零亂。梅堯臣《雷太簡遺蜀鞭》:“我騎瘦馬固莫稱,破韉(jiān)爛轡(pèi)沙塵暗。”(韉:馬鞍下的墊子。轡: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⑧光明;明亮。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爛如日星之光輝。”⑨色彩絢麗。白居易《牡丹芳》:“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艷燈煌煌。”[爛漫]也作“爛熳”。1.散亂的樣子。嚴忌《哀時命》:“生天地之若過兮,忽爛漫而無成。”2.顏色鮮明艷麗。杜甫《春日江村》:“種竹交加翠,栽桃紅爛漫。”3.任意,無拘束的樣子。高燮《己酉秋結寒隱社作詩述意》:“商量欲辟東籬地,更覓黃花爛漫栽。”4.自然坦誠。顧炎武《桃花溪歌贈陳處士梅》:“有時提壺過比鄰,笑談爛漫皆天真。”生:①生長;長出。《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②活著;生存。《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③生命;性命。《韓非子·解老》:“祿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祿:俸祿。持:維持。)④產生;發生。《韓詩外傳》卷五:“水淵深廣,則龍魚生之。”⑤生育;誕生。《左傳·隱公元年》:“莊公寤生。”⑥生存的期間,指人的一生;一輩子。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⑦生活;生計。柳宗元《捕蛇者說》:“鄉鄰之生日蹙(cù)。”(蹙:窘迫。)⑧不熟的。1.未煮或未煮熟的。《呂氏春秋·適音》:“大饗之禮,上玄尊而俎生魚。”2.未加工煉制的。《洛陽伽藍記·城北》:“頭後垂二尺生絹。”⑨讀書的人。《史記·秦始皇本紀》:“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光:①光亮;光輝。《墨子·尚賢中》:“若日之光,若月之明。”李白《靜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②明亮;光明。《楚辭·九章·涉江》:“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③光采;風采。《莊子·盜蹠》:“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也指華美。《詩經·大雅·韓奕》:“百兩彭彭,八鸞鏘鏘,不顯其光。”④光榮;榮耀。《漢書·禮樂志》:“下民之樂,子孫保光。”司馬遷《報任安書》:“取尊官厚祿,以為宗族交遊光寵。”⑤時光;光陰。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軒桃李能幾何?流光欺人忽蹉跎。”(青軒:官員坐的有青綢障蔽的車。)⑥景物;景色。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⑦發揚光大。諸葛亮《前出師表》:“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⑧光滑。韓愈《進學解》:“爬羅剔抉(jué),刮垢磨光。”(抉:挑出,剔出。)⑨指禮樂文物。《周易·觀》:“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平:①平坦;不傾斜。《呂氏春秋·應同》:“平地註水,水流濕。”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水面初平雲腳低。”②整治使平。《列子·湯問》:“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公平;公正。《詩經·小雅·節南山》:“昊天不平,我王不寧。”《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妾父為吏,齊中稱其廉平。”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④均平;齊一。《周易·乾》:“雲行雨施,天下平也。”⑤平定;平息。《左傳·莊公十三年》:“會於北杏,以平宋亂。”⑥安靜;安定。楊炯《從軍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⑦平常;平時。《後漢書·光武帝紀上》:“飲食言笑如平常。”⑧一般;普通。白居易《兩朱閣》:“憶昨平陽宅初置,吞並平人幾傢地!”⑨媾和;講和。《左傳·桓公八年》:“秋,隨及楚平。”(隨:國名。)⑩通“評”。評議。《商君書·更法》:“孝公平畫。”奴:①奴隸。《論語·微子》:“箕子為之奴。”後男稱奴,女稱婢。《三國志·魏志·毛玠傳》:“漢律,罪人妻子,沒為奴婢,黥(qíng)面。”(黥面:刺面塗墨。)②對人的賤稱。《後漢書·嚴光傳》:“帝笑曰:‘狂奴故態也。’”③仆人,仆從。辛延年《羽林郎》:“昔有霍傢奴,姓馮名子都。”④古代婦女自稱的謙詞。《敦煌曲子詞·望江南》:“與奴吹散月邊雲,照見負心人。”⑤古代宦官對皇帝及皇室的自稱。《新唐書·宦者下·李輔國》:“(輔國)至謂帝曰:‘大傢弟坐宮中,外事聽老奴處決。’”(大傢:皇帝。弟:隻管。)⑥名詞後綴。加於某些動植物及雜物等名稱之後。顧況《諒公洞庭孤橘歌》:“不羨江陵千木奴。”(木奴:指柑橘。)⑦通“駑”。劣馬。《墨子·魯問》:“今有固車良馬於此,又有奴馬四隅之輪於此,使之擇焉,子將何乘?”子:①孩子,兼指男女。《詩經·豳風·七月》:“同我婦子,饁彼南畝。”(饁yè:送飯。南畝:指田地。)②兒子或女兒。《戰國策·趙策四》:“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此指兒子。《韓非子·說林上》:“衛人嫁其子。”此指女兒。③人的通稱,或指男;或指女。《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印否?”(涉:過河。印āng:我。)《周南·桃夭》:“之子於歸,宜其室傢。”(之:此。歸:出嫁。)④尊稱,多指男子。《詩經·衛風·氓》:“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匪:非。愆qiān:錯,誤。)⑤動物的卵或幼小的動物。《詩經·小雅·小宛》:“螟嶺有子,蜾蠃負之。”(螟蛉mínglíng:一種吃禾心的害蟲。蜾蠃guǒluǒ:細腰蜂。)《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⑥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李紳《憫農》之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⑦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⑧地支的第一位,常與天幹相配以紀日、紀年。《春秋·桓公十八年》:“夏四月丙子,公薨於齊。”韓愈《息國夫人墓志銘》:“元和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元和:唐憲宗年號。日南至:指夏至。)又指十二時辰之一,即子時,自夜十一時至次日晨一時。⑨利息。《史記·貨殖列傳》:“子貸金錢千貫。”提:(一)①垂身拿著;拎著。《國語·吳語》:“建旌提鼓,挾經秉枹(fú)。”(挾:用脅夾。經:兵書。枹:鼓槌。)②舉起;引向上。《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③舀液體的長柄量器。《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酒保見說,便將酒缸、酒提、匙箸、盞楪放在面前。”(楪:同“碟”。盛食物的小盤。)④統率;統領。司馬遷《報任安書》:“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⑤提出;舉出。韓愈《進學解》:“記事者必提其要。”⑥提拔;晉升。陳善《捫虱新語·歐公收東坡·東坡收秦黃》:“少遊不遇東坡,當能自立,必不在人下也。然提獎大成就,坡力為多。”⑦攜帶。《墨子·兼愛下》:“提挈妻子而寄托之。”⑧鼓名。《周禮·夏官·大司馬》:“師師執提。”(二)dǐ投擲;擲擊。《戰國策·燕策三》:“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履:①踩踏;踐踏。《詩經·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又用作名詞,指踐踏的地方。《左傳·僖公四年》:“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②實行,經歷。《禮記·表記》:“處其位而不履其事,則亂也。”《後漢書·張衡傳》:“親履艱難者知下情。”③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且置履者。”(且:將。置:添置。)又用作動詞,穿鞋。《莊子·田子方》:“履句屨者知地形。”(句屨:方頭鞋。)④祿。《詩經·周南·樛木》:“樂隻君子,福履綏之。”(隻:語氣詞。綏suí:安。)
“但坤牛、乾馬抽換,是長生譜。”詩句出處:《賀新郎十八首》;是宋朝詩人吳潛的作品。寶扇驅纖暑。又淒涼、蒲觴菰忝,異鄉重午。巧索從來無人系,惟對榴花自語。也何用、謳秦舞楚。生愧孟嘗攙一日,嘆三千、客汗揮成雨。如伯始,謾臺傅。循環浩劫無終古。但坤牛、乾馬抽換,是長生譜。
tiaojiaonvyong。推荐。爱诗词网。“但坤牛、乾馬抽換,是長生譜。”詩句出處:《賀新郎十八首》;是宋朝詩人吳潛的作品。寶扇驅纖暑。又淒涼、蒲觴菰忝,異鄉重午。巧索從來無人系,惟對榴花自語。也何用、謳秦舞楚。生愧孟嘗攙一日,嘆三千、客汗揮成雨。如伯始,謾臺傅。循環浩劫無終古。但坤牛、乾馬抽換,是長生譜。安得箋天天便許,歸煉金翁木父。問海運、爭如穴處。一笑流行還坎止,算陳陳、往事俱灰土。南墅鶴,想思主。碧沼橫梅屋。水平堤、雙雙翠羽,引雛偷浴。倚戶無人深院靜,猶憶棋敲嫩玉。還又是、朱櫻初熟。手綰提爐香一炷,黯消魂、佇立闌幹曲。閑轉步,數修竹。新來有個眉峰蹙。自王姚、後魏都褪,隻成愁獨。鳳帶鸞釵宮樣巧,爭奈腰圈倦束。謾困倚、雲鬟堆綠。淡月簾櫳黃昏後,把燈花、印約休輕觸。花燼落,淚珠簌。汲水驅炎熱。晚些兒、披衣露坐,待他涼月。俄頃銀盤從海際,推上璇霄璧闕。盡散作、滿懷冰雪。萬裡河潢收卷去,掩長庚、弧矢光都滅。一大片,琉璃揭。玉ょ擣藥何時歇。幾千年、陰晴隱現,團圓虧缺。月缺還圓人但老,重換朱顏無訣。想舊日、嫦娥心別。且吸瓊漿斟北鬥,盡今來、古往俱休說。香茉莉,正清絕。可意人如玉。小簾櫳、輕勻淡濘,道傢裝束。長恨春歸無尋處,全在波明黛綠。看冶葉、倡條渾俗。比似江梅清有韻,更臨風、對月斜依竹。看不足,詠不足。曲屏半掩青山簇。正輕寒、夜來花睡,半敧殘燭。縹緲九霞光裡夢,香在衣裳剩馥。又隻恐、銅壺聲促。試問送人歸去後,對一奩、花影垂金粟。腸易斷,倩誰續。瞭卻兒癡外。撰園林、亭臺館榭,謾當吾世。紅楯朱橋相映帶,人在百花叢裡。更依約、垂楊襯水。檜柏芙蓉橙桂菊,也還須、收拾秋冬意。閑坐久,忽驚起。繁華寂寞千年地。便淵明、桃源記在,幾人知此。雙手上還銀菟印,趁得東風行李。看鄮嶺、鄞江澄霽。從此歸歟無一欠,但君恩、天大難酬耳。嗟倦鳥,投林志。拍手闌幹外。想回頭、人非物是,不知何世。萬事情知都是夢,聊復推遷夢裡。也幻出、雲山煙水。白白紅紅雖褪盡,盡倡條、浪蕊皆春意。時可醉,醉扶起。瀛洲舊說神仙地。奈江南、猿啼鶴淚,怨懷如此。三五阿婆塗抹遍,多少殘櫻剩李。又過雨、亭皋初霽。慚愧故人相問訊,但一回、一見蒼顏耳。誰念我,鷦鷯志。撲盡征衫氣。小夷猶、尊罍杖履,踏開花事。邂逅山翁行樂處,何似烏衣舊裡。嘆芳草、舞臺歌地。百歲光陰如夢斷,算古今、興廢都如此。何用灑,兒曹淚。江南自有漁樵隊。想傢山、猿愁鶴怨,問人歸未。寄語寒梅休放盡,留取三花兩蕊。待老子、領些春意。皎皎風流心自許,盡何妨、瘦影橫斜水。煩翠羽,伴醒醉。說著成淒楚。正塵飛、岷峨灩澦,兔嗥孤舞。頗牧禁中留不住,彈壓征西幕府。便一舸、月汀煙渚。四塞三關天樣險,問何人、自辟鼪鼯路。成敗事,幾今古。荼シ芍藥春將暮。最無情、飄零柳絮,攪人離緒。屈指秋風吹雁信,應憶西湖夜雨。謾歲月、消磨如許。上下四方男子志,肯臨歧、昵昵兒曹語。呼大白,為君舉。晚打西江渡。便抬頭、嚴城鼓角,亂煙深處。無限珠璣雙手接,頗覺奚囊暴富。強載月、空舟回去。勸子不須憂百草,四周維、自著靈鰲柱。互今古,隻如許。杭州直北還鄉路。想山中、猿呼鹿嘯,鷺翔鷗舞。盡道翁歸真個也,隻怕顏容非故。願從此、耕雲釣雨。盤谷幽深空谷杳,但書來、時寄相思句。千裡外,鎮延佇。未是全衰暮。但相思、昭亭數曲,水村煙墅。隻比兒兒額上壽,尚有時光如許。況坎子、常交離午。須信火龍能陸戰,更驅他、水虎蟠滄浦。崑崙頂,時飛度。東皇驀向崑崙遇。道如今、金階玉陛,待卿闊步。猶恐荊人攀戀切,未放征帆高舉。怕公去、狐貍嗥舞。江漢一時誰作者,想聲聲、贊祝明良聚。天下久,望霖雨。笑口開能幾。把年年、芳情冶思,總拋閑裡。桃杏枝頭春才半,寒食清明又是。但歲月、飆飛川逝。回首秦樓雙燕語,到如今、目斷斜陽外。將往事,試重記。香羅尚有相思淚。算人生、新愁易積,舊歡難繼。水上流紅無覓處,還隔關山萬裡。但贏得、新來憔悴。昨夜東風顛狂後,想馀芳、盡是飄零底。詞寫就,倩誰寄。雪鬢難重綠。但け然、黃庭境界,抱藏龜六。也向無何鄉裡去,白墮舟邊漾淥。算種種、塵緣都足。爭那名韁猶系絆,盡辜他、猿鶴雙溪曲。時又夏,暑將溽。虛舟飄瓦何煩歜。奈羊腸、千歧萬折,近來純熟。悵望老仙煙水外,惟把江雲送目。想裴墅、碧梧金竹。安得結廬相近傍,買閑田、數畝躬耕築。已夢斷,大槐國。煙樹瓜洲岸。望旌旗、獵獵搖空,故人天遠。不似沙鷗飛得渡,直到雕鞍側畔。但徙倚、危闌目斷。自古鍾情須我輩,況人間、萬事思量遍。濤似雪,風如箭。揚州十裡朱簾卷。想桃根桃葉,依稀舊傢庭院。誰把青紅吹到眼,知有醉翁局段。便回首、舟移帆轉。渺渺江波愁未瞭,正淮山、日暮雲撩亂。閣酒盞,倚歌扇。燕子呢喃語。小園林、殘紅剩紫,已無三數。綠葉青枝成步障,空有蜂旋蝶舞。又寶扇、輕搖初暑。芳沼拳荷舒展盡,便回頭、亂擁宮妝女。驚歲月,能多許。傢山占斷鳧鷗渚。最相宜、嵐煙水月,霧雲霏雨。三島十洲雖鐵鑄,難把歸舟系取。且放我、漁樵為與。從此細斟昌歜酒,況神仙洞府無邀阻。何待結,長生縷。一笑春無語。但園林、陰陰綠樹,老紅三數。底事東風猶自妒,片片狂飛亂舞。便燕懶、鶯殘初起。芍藥荼シ還又是,仗何人、說與司花女。將歲月,浪如許。悠悠倦客停江渚。寄扁舟、浮雲蕩月,棹煙帆雨。留得閑言閑語在,可是卿卿記取。待盡把、愁腸說與。泛梗浮萍無定準,怕吳鱗、楚雁成離阻。歌未瞭,恨如縷。又是春殘去。倚東風、寒雲淡日,墮紅飄絮。燕社鴻秋人不問,盡管吳笙越鼓。但短發、星星無數。萬事惟有彭澤醉,也何妨、袖卷長沙舞。身與世,隻如許。闌幹拍手閑情緒。便明朝、蒼鷗白鷺,北山南浦。笑指午橋橋畔路,簾幕深深院宇。尚趁得、柳煙花霧。我亦故山猿鶴怨,問何時、歸棹雙溪渚。歌一曲,恨千縷。宇宙原無外。問當年、渠緣底事,強逃人世。爭似劉郎栽種後,長恁玄都觀裡。何用羨、武陵溪水。一見桃花還一笑,領春工、千古無窮意。兒女恨,且收起。洞中空闊多閑地。但人間、羊腸九折,未能知此。我已衰翁君漸老,那復顛張醉李。看翻覆、雨陰風霽。捱得清和時候瞭,艤扁舟、隻待歸來耳。惟處靜,解吾志。月綻浮雲裡。未須臾、長風掃蕩,碧空如水。誰在冰壺玉界上,眇視征蠻戰蟻。便棄擲、塵寰脫屣。絺葛清冷緊袖冷,露華濃、暗襲人肌理。和酷暑,爭些氣。譙樓漏轉三更二。夜沈沈、經星緯宿,換垣移市。萬籟漸生秋意思,時節那堪屈指。奈投老、未酬歸計。矯首高天天不應,忽林梢、睡鵲驚飛起。同一夢,我與爾。以上吳潛作品《賀新郎》共18首《賀新郎十八首》宋朝詩人吳潛的作品。【註釋】:但:①隻。曹操《敗軍抵罪令》:“但賞功而不罰罪,非國典也。”杜甫《無傢別》:“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天寶:唐玄宗年號。)②隻管。《孔雀東南飛》:“卿但暫還傢,吾今且報府。”③空。《鹽鐵論·刺復》:“但居者不知負載之勞。”(負:背負物。載:頭頂物。)[但可]隻須。陳壽《三國志·魏書·鐘會傳》:“鐘會所統,五六倍於鄧艾,但可敕會取艾,不足自行。”坤:①卦名。八卦之一,代表地。②女性的;陰性的。③指西南方。朱象賢《聞見偶錄·串月》:“上方山在吳城之坤方,東臨石湖。”乾:(一)①八卦之一。代表天。《周易·說卦》:“乾,天也。”②男性的。《周易·系辭上》:“乾道成男。”③乾縣。在陜西省。(二)gān“幹2”的繁體字。見“幹2”。抽:①引;拉。《莊子·天地》:“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挈水若抽。”(挈:提。)②拔出;抽出。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詩:“抽刀斷水水更流。”《左傳·哀公十一年》:“孟之側後入,以為殿,抽矢策其馬。”(孟之側:魯大夫名。殿:在後。策:鞭策。)③提取;選取。元稹《織婦詞》:“今年絲稅抽征早。”④萌發;長出。束晳《補亡》詩:“草以春抽。”張先《定風波》:“素藕抽條未放蓮,晚蠶將繭不成眠。”⑤除掉;減去。《詩經·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楚楚:茂盛。茨:蒺藜。言:動詞詞頭。棘:帶刺灌木。)《儀禮·喪服》:“緦(sī)者十五升,抽其半。”(緦:細麻佈。)⑥抽打(多指用條狀物)。元·王實甫《西廂記》:“今日個嫩皮膚倒將粗棍抽。”換:①互易;對換。《晉書·阮籍傳附阮孚》:“嘗以金貂裘換酒,復為有司所彈劾(hé)。”(彈劾:檢舉罪行。)②交易;變化。王勃《滕王閣》:“物換星移幾度秋。”《墨子·備城門》:“寇在城下,時換吏卒署。”是:①正確。與“非”相對。《論語·陽貨》:“偃之言是也。”②肯定;認為正確。《墨子·尚同上》:“國君之所是,必皆是之。”③糾正;訂正。《禮記·月令》:“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察:審察。)④表示判斷,是。《史記·刺客列傳》:“此必是豫讓也。”⑤代詞。表示近指。相當於“此”、“這”。《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⑥連詞。相當於“於是”。《管子·君臣上》:“非茲,是無以理人;非茲,是無以生財。”⑦助詞。用以前置賓語。《左傳·襄公十四年》:“唯餘馬首是瞻。”[是以]因此;所以。《韓非子·喻老》:“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是故]因此。《孟子·梁惠王下》:“唯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國是]國傢大計。梁啟超《戊戌政變記·譚嗣同傳》:“定國是之詔既下。”長:(一)①長度;兩端的距離。《考工記·車人》:“車人為車,柯長三尺。”②長度大。與“短”相對。1.指空間。古樂府(木蘭詩》:“北市買長鞭。”2.指時間。《韓非子·難一》:“矜偽不長,蓋虛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會:一定。濟:渡。)④遼闊。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鳥飛不到吳天長。”⑤經常。張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長向村傢取黃犢。”⑥長處;專長。韓愈《畫記》:“以為非一工人之所能運思,蓋叢集眾工人之所長。”⑦擅長。《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二)zhǎng①年齡大;輩分高。杜甫《兵車行》:“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記·李斯列傳》:“始皇有二十馀子,長子扶蘇以數直諫上……”③首領;首長。《禮記·曲禮下》:“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牧:官名。)④生長;成長。賈誼《論積貯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長。”⑤撫養。《詩經·小雅·蓼莪》:“長我育我。”⑥滋長。《詩經·小雅·巧言》:“君子屢盟,亂是用長。”(盟:盟誓。用:以。)⑦增進;增強。《禮記·學記》:“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與韓荊州書》:“青萍結綠,長價於薛卞之門。”(青萍:劍名。結綠:玉名。)生:①生長;長出。《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②活著;生存。《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③生命;性命。《韓非子·解老》:“祿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祿:俸祿。持:維持。)④產生;發生。《韓詩外傳》卷五:“水淵深廣,則龍魚生之。”⑤生育;誕生。《左傳·隱公元年》:“莊公寤生。”⑥生存的期間,指人的一生;一輩子。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⑦生活;生計。柳宗元《捕蛇者說》:“鄉鄰之生日蹙(cù)。”(蹙:窘迫。)⑧不熟的。1.未煮或未煮熟的。《呂氏春秋·適音》:“大饗之禮,上玄尊而俎生魚。”2.未加工煉制的。《洛陽伽藍記·城北》:“頭後垂二尺生絹。”⑨讀書的人。《史記·秦始皇本紀》:“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譜:①記錄事物系統的書籍。《舊唐書·經籍志上》:“十二曰譜系,以紀世施繼序。”②編寫譜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於是譜十二諸侯,自共和訖孔子。”③曲譜;樂譜。張炎《詞源》:“而於音譜且間有未諧,可見其難矣。”④作曲。辛棄疾《浣溪沙·別成上人並送性禪師》:“慣聽禽聲應可譜,飽觀魚陣已能排。”
【诗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出处】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意思】单凭粗略的画像,怎能辨出昭君的青春美貌呢?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环珮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全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赏析】杜甫大历元年(766)客居夔州时作《咏怀古迹》共五首,分咏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永安宫(刘备庙)和武侯祠。其实各诗并不是专咏古迹,而是借古迹抒发自己的怀抱,因此有些古迹杜甫甚至没有到过。昭君村在兴山县陈家湾,此地倚山傍水,山明水秀,旧有昭君院、昭君祠,今有昭君台。昭君,王嫱,西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竟宁元年(35),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奉元帝命远嫁,后立为宁胡阏氏。昭君和番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历史故事,历来被传诵和评说。此诗借昭君远嫁,抒写自己人生不遇的凄怨心情。前人谓此诗风流摇曳,是杜诗中极有韵致者。
画图省识春风面。推荐。爱诗词网。【诗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出处】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意思】单凭粗略的画像,怎能辨出昭君的青春美貌呢?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环珮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全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赏析】杜甫大历元年(766)客居夔州时作《咏怀古迹》共五首,分咏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永安宫(刘备庙)和武侯祠。其实各诗并不是专咏古迹,而是借古迹抒发自己的怀抱,因此有些古迹杜甫甚至没有到过。昭君村在兴山县陈家湾,此地倚山傍水,山明水秀,旧有昭君院、昭君祠,今有昭君台。昭君,王嫱,西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竟宁元年(35),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奉元帝命远嫁,后立为宁胡阏氏。昭君和番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历史故事,历来被传诵和评说。此诗借昭君远嫁,抒写自己人生不遇的凄怨心情。前人谓此诗风流摇曳,是杜诗中极有韵致者。
“富貴似、吳王在時。”詩句出處:《太常引四首》;是元朝詩人張可久的作品。斷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詩。何處覓西施。垂楊柳、蕭蕭鬢絲。銀匙藻井,粉香梅譜,萬瓦玉參差。一曲樂天詞。富貴似、吳王在時。
sebowang。推荐。爱诗词网。“富貴似、吳王在時。”詩句出處:《太常引四首》;是元朝詩人張可久的作品。斷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詩。何處覓西施。垂楊柳、蕭蕭鬢絲。銀匙藻井,粉香梅譜,萬瓦玉參差。一曲樂天詞。富貴似、吳王在時。黃巖秋色雨頻頻。樓上著閑身。涼意逼羊裙。更添得、砧聲耳根。寒香吹桂,暗苞綻橘,紅日曉窗溫。客至莫論文。隻坐守、方山看雲。霖鈴秋雨打空階。人坐益清齊。門掩小蓬萊。怕有客、尋真到來。樓頭碧遠,山眉青小,口樹掛蒼苔。且莫寫離懷。看隔水、芙蓉正開。溶溶一葉不成衣。恰待弄春暉。幽懶意遲遲。隻可向、山中自怡。清歌遏玉,嬌鬟*翠,纖月映蛾眉。來往且孤飛。問行雨、巫咸未知。以上張可久作品《太常引》共4首【註釋】:富:①財物多;富裕。與“貧”相對。《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②使富裕。《論語·子路》:“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③多。《呂氏春秋·期賢》:“段幹木富於義,寡人富於財。”(段幹木:人名。)貴:①價錢高。與“賤”相對。杜甫《歲晏行》:“去年米貴缺軍食,今年米賤太傷農。”《荀子·天論》:“糴貴民饑。”②地位高貴,顯貴。韓愈《師說》:“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③可貴;重要。《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④崇尚;重視。《尚書·旅獒》:“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⑤欲;想要。《戰國策·東周策》:“魏王以國與先生,貴合於秦以伐齊。”⑥敬辭,稱與對方有關的人和事。《國語·周語中》:“其貴國之賓至,則以班加一等,益虔。”(虔:恭敬。)似:①像;類似。《莊子·山木》:“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古詩《敕勒歌》:“天似穹廬,籠蓋四野。”②似乎;好像。《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天似啟之。”晏殊《浣溪沙》:“似曾相識燕歸來。”③給與。韓愈《誰氏子》:“寫吾此詩持送似。”賈島《劍客》:“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④介詞。引進比較對象。劉克莊《風入松》:“逆旅主人相問,今回老似前回?”⑤通“嗣”。繼承;延續。《詩經·大雅·江漢》:“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吳:①喧鬧;大聲說話。《詩經·周頌·絲衣》:“不吳不敖,胡考之休。”(敖:同“傲”,傲慢。胡考:壽考。休:吉祥的征兆。)②大。《楚辭·九章·涉江》:“乘舲(líng)船餘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舲:有窗的小船。上:溯流而上。沅:水名,在湖南。齊:齊舉。榜:槳。汰:水波。)③古國名。1.周太王長子泰伯的封地,在今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國語·吳語》:“吳王夫差起師伐越。”2.三國時孫權所建國名,擁有長江中下遊及今福建兩廣及越南北部和中部。《三國志·吳書·吳王傳》:“權乃參分天下:豫、青、徐、幽屬吳。”3.五代十國之一。楊行密受唐封為吳王,在今江蘇、江西、安徽、湖北等省部分地區。④泛指我國東南部。劉商《秋夜聽嚴紳巴童唱竹枝歌》:“身騎吳牛不畏虎,手提蓑笠欺風雨。”(欺:藐視。)王:(一)①夏商周時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號。秦始皇以後改稱皇帝。《尚書·盤庚上》:“王命眾,悉至於庭。”(悉:都;全。)②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戰,請以戰喻。”③漢以後的最高封爵。《漢書·諸侯王表》:“武帝施主父之冊,下推恩之令,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不行黜涉而藩國自析。”(主父:人名。冊:同“策”。析:削弱。)④諸侯或外族來朝見天子。《尚書·大禹謨》:“四夷來王。”⑤首領;同類中最特出或最大者。杜甫《前出塞》:“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⑥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爾雅·釋親》:“父之考為王父,父之妣(bǐ)為王母。”(二)wàng①統治同傢。《史記·項羽本紀》:“沛公欲王關中。”《商君書·更法》:“三代不同禮而王。”②成就王業。《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衣(yì)帛(bó)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在:①存在;在世。《論語·裡仁》:“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范縝《神滅論》:“豈容形亡而神在。”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狀態。張華《情詩》:“處歡愒(kài)夜促,在戚怨宵長”。(愒:貪。)③處;處所。陶潛《飲酒》之二:“衰榮無定在,彼此共更之。”④在於;取決於。《荀子·勸學》:“駑馬十駕,功在不舍。”⑤問候;慰問。《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使寡人朝夕聞衛國之言,吾子獨不在寡人。”(寡人:衛獻公自稱。淹恤:久遭憂患。吾子:指衛大夫大叔文子。)⑥觀察;審察。《尚書·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璇璣玉衡:玉飾的天體觀測儀器。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⑦介詞。引進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情形、范圍等。柳宗元《田傢》詩:“迎新在此歲。”《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將軍禽操宜在今日。”(將軍:指孫權。操:曹操。)⑧和“所”連用,表示強調,其下多連“不”等。⑨終結。《尚書·呂刑》:“非天不中,惟人在命。”⑩通“才”。僅僅。《漢書·賈誼傳》:“長沙乃在二萬五千戶耳。”時:①季節;指四季。《論語·陽貨》:“四時行焉。”②特指農時。《孟子·梁惠王上》:“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傢可以無饑矣。”③光陰;時光;時候。《呂氏春秋·首時》:“天不再與,時不久留。”④指按照規定的時間。南卓《羯(jié)鼓錄》:“黃幡繟亦知音,上嘗使人召之,不時至,上怒,絡繹遣使尋捕。”⑤時辰;時候。《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⑥其時;當時。魏禧《大鐵椎傳》:“時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寢。”(健啖:食量過人。寢:醜陋。)⑦機會;時機;時運。《論語·陽貨》:“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新唐書·武平一傳》:“時不再來,榮難人借。”(榮:榮華富貴。)⑧合時;應時。《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⑨時代;時世。《呂氏春秋·察今》:“世易時移,變法宜矣。”⑩時勢;時尚。朱慶餘《近試上張籍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11)副詞。用以表示時間。1.表示行為不斷發生,相當於“常常”、“經常”。韓愈《行難》:“聖人不世出,賢人不時出。”(不世:罕有。)2.表示行為偶爾發生,相當於“有時”、“時而”。杜甫《自閬(làng)中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遞隱見,人煙時有無。”(12)通“伺(sì)”。等候。《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