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迎红日。推荐。爱诗词网。逗春海棠作者:杨公远 朝代:宋代逗春海棠原文蜀地名花迥出奇,玉环卯未醉时。只开春暖二三月,偶冒冬寒四五枝。晓带清霜浓传粉,晚迎红日淡匀脂。惜渠未敢轻攀折,子美如何少得诗。诗词问答问:逗春海棠的作者是谁?答:杨公远问:逗春海棠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杨公远逗春海棠书法欣赏逗春海棠书法作品
清明节起始于我国哪个朝代。推荐。爱诗词网。喜迁莺·清明节作者:薛昭蕴 朝代:唐代喜迁莺·清明节原文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诗词问答问:喜迁莺·清明节的作者是谁?答:薛昭蕴问:喜迁莺·清明节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问:喜迁莺·清明节是什么体裁?答:词问:薛昭蕴的名句有哪些?答:薛昭蕴名句大全注释连乾:又写作“连钱”,马的妆饰物。《晋书·王济传》:“尝乘一马,着连乾鄣泥。”梁元帝《紫骝马》诗:“金络铁连钱。”“香袖”句:因袖长而鞭被笼住一截,故言“半笼”。鞅(yāng 央):马颈上的皮套子,用来套车的轭头之类。诗文赏析这首词是写举子得意的情景,只是写法与作者的另外二首《喜迁莺》有别。描绘了举子们于清明雨后,骑马踏青,花光映人,绿草如茵,写得较为清丽。正如汤显祖评说:“此首独脱套,觉腐气俱消。”
唐风之承乾。推荐。爱诗词网。分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诗经古诗三百首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小学文言文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写景抒情写人咏物婉约思念送别爱情抒怀离别思乡生活爱国哲理女子写花边塞怀古古文观止友情怀人战争相思闺怨孤独忧国忧民感伤梅花田园叙事讽刺咏史怀古赞美体裁:词五律五绝七律七绝乐府楚辞散曲文言文五古五排七古杂言句四古联句七排六古贺新郎诗经·国风·郑风诗经·国风·邶风胡笳曲偈诗经·国风·召南诗经·小雅·鱼藻之什脱京口诗经·国风·唐风诗经·国风·周南满江红诗经·大雅·荡之什朝代: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辽代金代元代明代清代作者:李白白居易陆游苏轼欧阳修王安石杨万里邵雍杜甫辛弃疾黄庭坚陶渊明陈与义李商隐范成大刘禹锡唐寅王维纳兰性德文天祥李煜张耒戴复古刘克庄曹操范仲淹晁补之叶绍翁高崇文李清照贺铸元好问王冕龚自珍苏辙乾隆秦观刘邦曹植嵇康袁宏道岑参贾岛蔡邕秦桧宋江柴望《李适之》古诗文朝代:唐代,共收录1篇诗文李适之(694年-747年),原名昌,祖籍陇西成纪,唐朝宗室、宰相,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李适之早年历任左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天宝元年(742年),李适之拜相,担任左相,封清和县公。他与李林甫争权,但却不敌落败,被罢为太子少保,后贬宜春太守。天宝六年(747年),李适之听闻韦坚被杀,畏惧自尽。诗词问答问:李适之是哪个朝代的人?答:李适之是唐代的人。问:李适之的诗词作品有多少首?答:我们已收录 1 篇李适之的作品。
新渠。推荐。爱诗词网。新渠诗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新渠诗原文新渠之水,其来舒舒。溢流於野,至於通衢。渠成如神,民始不知。问谁为之?邦君赵侯。新渠之田,在渠左右。渠来奕奕,如赴如凑。如云斯积,如屋斯溜。嗟唐之人,始识粳稌。新渠之民,自淮及潭。挈其妇姑,或走而颠。王命赵侯,宥我新民。无与王事,以讫七年。侯谓新民,尔既来止。其归尔邑,告尔邻里。良田千万,尔择尔取。尔耕尔食,遂为尔有。筑室於唐,孔硕且坚。生为唐民,饱粥与饘。死葬於唐,祭有鸡豚。天子有命,我惟尔安。诗词问答问:新渠诗的作者是谁?答:苏轼问:新渠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名句大全
江风吹巧剪霞绡。推荐。爱诗词网。锦城曲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代锦城曲原文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杜鹃飞入岩下丛,夜叫思归山月中。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诗词问答问:锦城曲的作者是谁?答:温庭筠问:锦城曲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问:锦城曲是什么体裁?答:七古问:温庭筠的名句有哪些?答:温庭筠名句大全注释全唐诗:卷575-8诗文赏析此诗当作于唐文宗大和(一作太和)五年(831年)春诗人在成都之时。
【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出处】唐·崔颢《黄鹤楼》。【意思】远望阳光下的汉水,历历在目的是汉阳树;再放眼汉阳的西南,芳草茂密的是鹦鹉洲。天色已晚,我的故乡在哪里?烟波浩渺,使我不胜忧愁。【全诗】《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全诗赏析】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西有黄鹤山,山西北有黄鹤矶,峭立江中,俯瞰江汉,极目千里。旧传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一说三国时期的蜀汉大臣费文祎登仙,驾黄鹤在此憩息)故名。它与湖南的岳阳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是人们争相登临览胜的著名景点。在众多题咏黄鹤楼的诗作中,崔颢的这首最为人称道,据说连诗仙李白也为之搁笔,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诗人首联承题概括介绍黄鹤楼:“昔人”,指过去传说中的仙人。令人神往不已的仙人早已驾鹤而去,再也无缘一睹神采,只剩下“仙”去楼空的黄鹤楼,孤零零地矗立在江畔。“昔”与“此”,给人以跨越时空的想象;“已”,包含错过繁华的遗憾;“空”,带着面对现实的怅然。动人的传说想象与孤寂寥落的空楼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怅然失落的情绪、古今变化的感慨,暗含其中,为尾联的“使人愁”做了潜在的铺垫。颔联承上描写黄鹤楼的现状:仙人驾鹤,一去不返;白云悠悠,千年如此。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慨随之而生,“千载”,更加重了这种沧桑无奈的意味;这里的“空”字,既写出了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的景象,又隐含岁月无情、人生短暂而自然宇宙永恒的历史感慨,更体现诗人对现实的迷惘、虚无之感。得道成仙、驾鹤飞升又怎么样呢?最终还不是踪销迹渺!还不如做无心的白云,悠游千年,多么自在!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了悟,诗人逐渐从怅然失落中摆脱出来,开始远眺、欣赏……颈联描写登楼远眺的美景:“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平原;“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繁茂的样子;“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东汉末年,黄祖妒杀才子祢衡而埋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因称其洲为鹦鹉洲。诗人极目远眺,只见旭日当空,波光粼粼,远处汉阳城苍翠的树木历历可见,鹦鹉洲上茂密的花草摇曳多姿……“历历”、“萋萋”两个叠词,既加强了画面明丽、清幽的效果,又使音韵更为铿锵。美景满目,按理诗人应该豁然而喜了,为何反又生出愁情呢?原来,是“鹦鹉洲”让诗人想到了祢衡、想到了自己,“怀才不遇,古今同慨”,同病相怜之情黯然而至。尾联触景生情作结:“乡关”,故乡;“烟波”,雾气、烟霭笼罩的水波。夕阳西下,暮霭四起,烟波浩渺,一派苍茫。“乡关何处”的追问,表面上是对亲切故乡的怀念,实际上真正“使人愁”的不是故乡渺远,而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寂寞凄凉。这是诗人对自己心灵故乡、精神家园的深沉忧思。如果诗人仅为抒发乡愁,为何在前面三联中没有任何暗示呢?全诗语言淳朴,气脉通贯,一气呵成;写景宏丽如画,抒情凄婉苍凉,以丰富的想象力引领读者跨越时空,情景交融;格调优美,意境宏大、高远。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赞其“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为第一”;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里论其“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此诗声名之盛,可知矣!据说,当年李白因此诗而“黄鹤楼搁笔”之后,心里始终放不下,于是就“模仿”它写出了同样著名的《登金陵凤凰台》。从此后,崔、李二诗孰高孰低,就成了众说纷纭的一个有趣的话题。
什么芳草萋萋鹦鹉洲。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出处】唐·崔颢《黄鹤楼》。【意思】远望阳光下的汉水,历历在目的是汉阳树;再放眼汉阳的西南,芳草茂密的是鹦鹉洲。天色已晚,我的故乡在哪里?烟波浩渺,使我不胜忧愁。【全诗】《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全诗赏析】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西有黄鹤山,山西北有黄鹤矶,峭立江中,俯瞰江汉,极目千里。旧传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一说三国时期的蜀汉大臣费文祎登仙,驾黄鹤在此憩息)故名。它与湖南的岳阳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是人们争相登临览胜的著名景点。在众多题咏黄鹤楼的诗作中,崔颢的这首最为人称道,据说连诗仙李白也为之搁笔,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诗人首联承题概括介绍黄鹤楼:“昔人”,指过去传说中的仙人。令人神往不已的仙人早已驾鹤而去,再也无缘一睹神采,只剩下“仙”去楼空的黄鹤楼,孤零零地矗立在江畔。“昔”与“此”,给人以跨越时空的想象;“已”,包含错过繁华的遗憾;“空”,带着面对现实的怅然。动人的传说想象与孤寂寥落的空楼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怅然失落的情绪、古今变化的感慨,暗含其中,为尾联的“使人愁”做了潜在的铺垫。颔联承上描写黄鹤楼的现状:仙人驾鹤,一去不返;白云悠悠,千年如此。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慨随之而生,“千载”,更加重了这种沧桑无奈的意味;这里的“空”字,既写出了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的景象,又隐含岁月无情、人生短暂而自然宇宙永恒的历史感慨,更体现诗人对现实的迷惘、虚无之感。得道成仙、驾鹤飞升又怎么样呢?最终还不是踪销迹渺!还不如做无心的白云,悠游千年,多么自在!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了悟,诗人逐渐从怅然失落中摆脱出来,开始远眺、欣赏……颈联描写登楼远眺的美景:“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平原;“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繁茂的样子;“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东汉末年,黄祖妒杀才子祢衡而埋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因称其洲为鹦鹉洲。诗人极目远眺,只见旭日当空,波光粼粼,远处汉阳城苍翠的树木历历可见,鹦鹉洲上茂密的花草摇曳多姿……“历历”、“萋萋”两个叠词,既加强了画面明丽、清幽的效果,又使音韵更为铿锵。美景满目,按理诗人应该豁然而喜了,为何反又生出愁情呢?原来,是“鹦鹉洲”让诗人想到了祢衡、想到了自己,“怀才不遇,古今同慨”,同病相怜之情黯然而至。尾联触景生情作结:“乡关”,故乡;“烟波”,雾气、烟霭笼罩的水波。夕阳西下,暮霭四起,烟波浩渺,一派苍茫。“乡关何处”的追问,表面上是对亲切故乡的怀念,实际上真正“使人愁”的不是故乡渺远,而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寂寞凄凉。这是诗人对自己心灵故乡、精神家园的深沉忧思。如果诗人仅为抒发乡愁,为何在前面三联中没有任何暗示呢?全诗语言淳朴,气脉通贯,一气呵成;写景宏丽如画,抒情凄婉苍凉,以丰富的想象力引领读者跨越时空,情景交融;格调优美,意境宏大、高远。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赞其“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为第一”;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里论其“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此诗声名之盛,可知矣!据说,当年李白因此诗而“黄鹤楼搁笔”之后,心里始终放不下,于是就“模仿”它写出了同样著名的《登金陵凤凰台》。从此后,崔、李二诗孰高孰低,就成了众说纷纭的一个有趣的话题。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推荐。爱诗词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述志追求”类的诗句。辅佐皇帝,使之在尧舜之上,再使民间风俗淳厚朴实。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政治理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全唐诗”第2251页。繁体:“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關於描寫“情感抒寫·述志追求”類的詩句。輔佐皇帝,使之在堯舜之上,再使民間風俗淳厚樸實。詩人直抒胸臆,表達瞭自己夢寐以求的政治理想。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全唐詩”第2251頁。拼音:“ZhiJunYaoShunShang,ZaiShiFengSuChun”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ZhiJunYaoShunShang,ZaiShiFengSuChun”ShiGuanYuMiaoXie“QingGanShuXie·ShuZhiZhuiQiu”LeiDeShiGou。FuZuoHuangDi,ShiZhiZaiYaoShunZhiShang,ZaiShiMinJianFengSuChunHouPiaoShi。ShiRenZhiShuXiongYi,BiaoDaLeZiJiMengMeiYiQiuDeZhengZhiLiXiang。DuFu“FengZengWeiZuoChengZhangErShiErYun”“QuanTangShi”Di2251Xie。
春日五首其一。推荐。爱诗词网。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这个题目,可写的事甚多。此诗所咏是春日雨后初晴华屋幽院的一角。“一夕轻雷落万丝”是喜雨之词,“万丝”,形容密而细的雨点。“轻雷”、“万丝”正是惊雷初动、春雨绵绵的独有特征。此句写夜晚轻雷细雨,虽不具景色之美,却起到了总领全诗的作用,既点明了季节,渲染了春意,更为全诗的景色描写作了铺垫。以下三句所写的美景都是由“一夕轻雷落万丝”所引起的。“霁光浮瓦碧参差”,紧承首句,写一夜春雨后,晨阳初照时屋庑景色。“霁光”,是雨止初晴的阳光。这时屋宇上下,旖旎的阳光与绿瓦相互映照,碧光陆离,十分动人。一个“浮”字,描摹明媚柔和的春阳照射在琉璃瓦上,翠碧而闪烁,形象生动。这时的庭院也呈现出一片柔情和幽清的情景。诗人对这一夜春雨,深表沁人心脾的喜悦之情。“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两句,作者选用芍药、蔷薇在雨后的不同花态进一步烘托庭院的雨后情景。“芍药含春泪”,写出了雨后芍药花上水珠盈盈、晶莹欲滴的娇美之态,“有情”二字更把它拟人化了。无情之花成为有情之人,妩媚的芍药含“春泪”,更觉楚楚动人。蔷薇则另是一番美态。蔷薇枝繁花茂,一般皆攀架而开花,经过一夜春雨后,它更显得娇嫩了。“无力”与“卧”既是雨后蔷薇整体状态的特写,也是雨后蔷薇花朵娇柔姌嫋、丽朵繁枝相依相托的描摹,而“晓枝”二字则点出了花丽叶茂的蔷薇沐浴于雨露旭日之中的情景。庭院一角,芍药含春泪,蔷薇卧晓枝,旖旎清美之景令人心怡。碧瓦、芍药、蔷薇都是色彩鲜丽,带有富贵气息的景物,而诗人却以“一夕轻雷落万丝”加以洗涤,使其华丽中糅有俊秀,娇美中带有清新,确是别具一番情趣的庭院风光图。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晓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十四)遗山讥“有情”二语为女郎诗。诗者,劳人思妇公共之言,岂能有《雅》、《颂》而无《国风》,绝不许女郎作诗耶!(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
玄武湖中玉漏催。推荐。爱诗词网。李商隐《南朝》李商隐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敌国军营漂木柿,前朝神庙锁烟煤。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这是一首咏史诗,写南朝兴亡变迁的历史教训。“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玄武湖,在今南京市,南朝宋文帝时建成,后成为游览胜地。玉漏催,指时间流逝。鸡鸣埭,玄武湖北堤名。南朝齐武帝经常带宫嫔一早出游,到湖北堤时鸡才鸣叫,所以叫鸡鸣埭。埭(dai),堤坝。绣襦,锦绣短袄,这里借指宫嫔。皇帝携宫嫔在玄武湖尽情游玩,然后经过鸡鸣埭口回转宫中。这开首两句总括了宋、齐两代君主游乐无度、相继败亡的历史真实,将它们糅为一体,非常形象地表现出来。二联两句,前一句用陈后主事,后一句用齐废帝事。南朝陈后主宠爱嫔妃张丽华等,写了《玉树后庭花》歌咏其美貌。其中有句云:“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琼,美玉,言人如玉般美丽。南朝齐废帝曾经用黄金制成莲花,贴放地上,让宠爱的潘妃在上面行走,说是“步步生莲花”。在这里,诗人用“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的句式将陈齐两朝典故绾合在一起,让人感到统治者的荒淫好色一代甚于一代,自然他们也一代接着一代灭亡了。“敌国军营飘木柿,前朝神庙锁烟煤。”敌国,指北方的隋朝。木柿,从木头上削下的碎片。“敌国”一句指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建造战船准备伐陈的事,当时隋朝内部曾经议论到木屑碎片顺流而下将被陈国发觉的问题。前朝神庙,指陈皇室的宗庙。这里的前朝指陈后主以前的陈国几代皇帝。锁烟煤,是说烟尘覆盖,也就是说祖庙没有人打扫上祭。敌国已经积极备战,而陈后主却沉溺于酒色宴乐之中,连祭典祖庙的事都荒疏了。“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这两句进一步写陈朝事。颜色,指容貌美丽的女子。陈后主从宫女中选出有文学才能的女子,称为“女学士”,让她们与文臣一起参加宫廷宴会,饮酒赋诗,共同为乐。江令,指南朝文学家江总,他在陈朝时任尚书令(宰相)。江总不理政务,专门用文才为陈后主游宴助兴,正如诗中所说“只费才”(才,指文才)。活动在陈后主身边的就是这些于国无补、于民无益的文人“学士”,陈朝何能不灭。这首诗的主题是痛斥荒淫误国,它串起了南朝的诸多史实。前半篇选取了不同朝代的典故,后半篇则集中笔墨于著名的亡国之君陈后主,有点有面,相辅相成。这首诗主要用叙述,不多加评论,可当诗人将那些荒淫误国的史实艺术地摆在一起时,诗人的爱憎、诗人的讽刺谴责就表露无遗了。
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推荐。爱诗词网。【名句】以铜为①镜,可以正②衣冠;以古为镜③,可以知兴替④;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注释】①为:动词,制造。②正:端正。③为镜:吸取历史经验。④替:衰败。【释义】用铜制造镜子,可以用来端正衣冠;吸取古代的历史经验,可以知道兴盛与衰败;以别人为鉴戒,可以明了得失。【点评】善于学习、善于借鉴的人,可以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参考文献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织女牵牛(牛女)》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也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又,《淮南子·俶真训》:“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又,《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讵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又,《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李善注引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方,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织女牵牛。推荐。爱诗词网。《织女牵牛(牛女)》出处、释义和例句【出典】《诗·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也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又,《淮南子·俶真训》:“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又,《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讵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又,《文选》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李善注引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方,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释义】织女、牵牛原是分列于银河两旁的两颗星辰,后来成为神话中的两位神仙,织女为妻,牛郎为夫,每年七月七日喜鹊在银河搭桥让他们相会。文学作品中常用以写婚姻或离别。【例句】①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双调·沉醉东风〕《七夕》)写七月七日晚欢度佳节看双星的情景。②天赋两风流,须知是福惠双修。骖鸾仙子骑鲸友,琼姬子高,巫娥宋玉,织女牵牛。(马致远套曲〔大石调·青杏子〕《姻缘》)以织女牵牛比喻男女相当的美满姻缘。③金梧飘坠,纨扇懒挥,牛女会佳期。(佚名南戏《白兔记》第二十九出《受封》〔前腔〕)写秋天景色用七夕牛女会典故。④云英志不存田玉,织女期尝订斗牛。(柯丹邱南戏《荆钗记》第五出《启媒》〔前腔〕)云英句用裴航事,织女句喻婚约,媒人将仕郎唱词,他将去王十朋家为玉莲作媒。⑤争忍教第一夜梦迤逗,从今后不见长安望北斗,生扭做织女牵牛。(马致远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二折〔三煞〕)汉元帝把他与昭君分离比作牛、女二星隔银河。⑥这一番若得贺氏逢王焕,便似织女见牵牛。(佚名杂剧《逞风流王焕百花亭》第二折〔耍孩儿〕)王焕将自己见贺氏比作鹊桥会。⑦你明博得跨凤乘鸾客,我到晚来卧看牵牛织女星。(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四煞〕)红娘比喻张生、莺莺为牛郎织女会。
人无钢骨安身不牢。推荐。爱诗词网。【名句】人无刚骨,安身不牢语出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说明人必须有坚强的骨气,这样才能立身坚定。
【诗句】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出处】唐.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意思】文帝在这里筑了一座高台,今天我来到台上时,太阳才刚出来。三晋一带,山岭都向北蜿蜒而去;崤山二陵那里的风雨,都从东方袭来。【全诗】《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唐].崔曙.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叁晋云山皆北向。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出处】唐.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意思】文帝在这里筑了一座高台,今天我来到台上时,太阳才刚出来。三晋一带,山岭都向北蜿蜒而去;崤山二陵那里的风雨,都从东方袭来。【全诗】《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唐].崔曙.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黯乡魂追旅思。推荐。爱诗词网。“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客子思乡”类的诗句。思念家乡,黯然销魂,羁旅之愁缠绕心际,只有夜晚在梦境中回家欢聚才能得到暂时的慰藉。句中写羁愁是实,说梦里欢慰是虚。正如李煜“浪淘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梦破之后将会引起更强烈的痛苦。这就是“作词之妙全在衬跌”(刘熙载“词曲概”卷四),没有偶入“好梦”的情形,就难以表达“旅思”程度。注:追,追随,纠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全宋词”第11页。繁体:“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是關於描寫“情感抒寫·客子思鄉”類的詩句。思念傢鄉,黯然銷魂,羈旅之愁纏繞心際,隻有夜晚在夢境中回傢歡聚才能得到暫時的慰藉。句中寫羈愁是實,說夢裡歡慰是虛。正如李煜“浪淘沙”“夢裡不知身是客,一餉貪歡”,夢破之後將會引起更強烈的痛苦。這就是“作詞之妙全在襯跌”(劉熙載“詞曲概”卷四),沒有偶入“好夢”的情形,就難以表達“旅思”程度。註:追,追隨,糾纏。范仲淹“蘇幕遮·懷舊”“全宋詞”第11頁。拼音:“AnXiangHun,ZhuiLvSai。YeYeChuFei,HaoMengLiuRenShui”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AnXiangHun,ZhuiLvSai。YeYeChuFei,HaoMengLiuRenShui”ShiGuanYuMiaoXie“QingGanShuXie·KeZiSaiXiang”LeiDeShiGou。SaiNianJiaXiang,AnRanXiaoHun,JiLvZhiChouChanRaoXinJi,ZhiYouYeWanZaiMengJingZhongHuiJiaHuanJuCaiNengDeDaoZanShiDeWeiJi。GouZhongXieJiChouShiShi,ShuiMengLiHuanWeiShiXu。ZhengRuLiYu“LangTaoSha”“MengLiBuZhiShenShiKe,YiXiangTanHuan”,MengPoZhiHouJiangHuiYinQiGengJiangLieDeTongKu。ZheJiuShi“ZuoCiZhiMiaoQuanZaiChenDie”(LiuXiZai“CiQuGai”JuanSi),MeiYouOuRu“HaoMeng”DeQingXing,JiuNanYiBiaoDa“LvSai”ChengDu。Zhu:Zhui,ZhuiSui,JiuChan。FanZhongYan“SuMuZhe·HuaiJiu”“QuanSongCi”Di11Xie。
题菊花黄巢。推荐。爱诗词网。黄巢《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第一句中“西风”点明节令,“栽”字写出了菊花的挺立劲拔、迎风开放,以显示其劲节与生命力。“蕊寒香冷蝶难来”,诗人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秋季、开不逢时而感到惋惜。三、四句充满了浪漫的激情和神奇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改变现实的宏伟抱负和胸襟。诗人以菊花寓意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愤激不平,因而引发了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并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魂来枫林青。推荐。爱诗词网。唐·杜甫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杜甫和李白有着深厚的友谊。这不仅因为他们俩人都是同时代的伟大诗人,而且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抱负,虽然这种理想和抱负是通过不同风格的诗表现出来的。天宝三、四载间,这两位诗人曾两次相会,豪饮畋猎,纵酒放歌,相逢甚得。共同的生活使他们更加深了了解,成为莫逆之交。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十三年后,李白因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被判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杜甫得知此消息,十分为李白担忧。第二年,在流放中途李白遇赦放还,这时杜甫正流寓秦州,他还不知道李白遇赦放还。积思成梦,连续三夜,于是写成了这《梦李白二首》。整首诗十六句,可以分成三层意思。开头四句“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是写致梦之由。这是说,和死者作别,放声恸哭一场也就吞声不语,无可奈何了;而和生人作别总是常常放心不下(恻恻是形容心中的悲痛)。你被放逐到了这江南瘴疠流行的地带,而又久久没有消息传来,怎不叫人肝肠痛绝、思念万分呢!由于思念的深切,他便做起梦来。接下去八句便由梦境而推测李白的近况,并由此而设想李白魂来入梦时的飘忽之行。他说,故人之所以会入我梦来,是因为知道我在常常想念他。由于当时关于李白的传说很多,甚至有遥传他在流放途中堕水而死,因此更加深了杜甫的疑虑。他说:“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平生魂,平时的魂,指生人的魂。这两句是说,这恐怕不是活着的人的魂吧?从他那江南来到秦州,千里迢迢,是怎么来的呢?由此杜甫便设想李白魂来魂去时的情状:“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的魂来时经过江南青青的枫树林,你的魂回去时又要经过夜影深沉的关塞。你现在正在罗网之中,怎么会长上羽翼,千里之间,倏忽来往呢?“魂来枫林青”一句是活用了楚辞中《招魂》一篇中的“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几句话。“魂返关塞黑”是说杜甫自己所处的秦州一带关塞特多,又是夜影深沉,漆黑一片。这两句诗十分生动地写出了魂来魂返时的景色,我们今天读了,仍好象自己就在这梦中一样,写得是十分传神的。最后四句“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是记觉后相思之意。前两句写诗人初醒时迷离恍惚的情状。这时落月的余照还照着屋梁,梦中李白的容颜,好象还在眼前摇晃,这梦,确是做得十分真切的了。明杨慎曰:“梦中见之而觉其犹在,即所谓梦中魂魄犹言是,觉后精神尚未回也”,就是说,梦虽然醒了,但思念之情未断,足见杜甫对李白感情之深。末二句是默祝李白的魂能够安然回去,不要给蛟龙攫取。“蛟龙得”是有一个典故的:吴均《续齐谐记》“……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曰: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这里隐然以屈原的流放以至于死来暗喻李白可能的遭遇。杜甫说,回去的路上要一路小心啊,环境险恶,应该警惕!诗,写到这里是结束了。可是诗人眷念李白的感情却激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人生难得一知己!多的是酒肉朋友,少的是患难之交,这在封建社会里是一条规律了吧?尤其是当对方在政治上失累,系身网罗之中时,落井下石者有之,惟恐连累者有之,而对这样一个“罪犯”能深切思念,积思成梦,愤而作诗以寄哀思的,恐怕不多吧!而这,也正是杜甫的可贵之处,也正是李、杜之间感情的深切之处。杜甫集中有十余首为李所作的诗,李白集中亦有不少为杜所作的诗。李杜并称,不仅因为他们诗歌创作的成就足以比肩,更因为他们之间的友谊不同寻常。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一段佳话吧!
拭剑石。推荐。爱诗词网。(清)吴伟业石破天惊出匣时①,中宵气共斗牛期②。鱼肠葬后应归去,神物沉埋未足奇③。【题解】试剑石在虎丘二山门后,为一椭圆形磐石,正中裂开,似刀剑所劈,镌有“试剑石”三字。相传此石是吴王阖闾试干将、莫邪宝剑时劈开,或曰系秦始皇试掘得吴王藏剑时所劈。作者作有《诳游虎丘》组诗,此为其一。极写宝剑不同凡器之标格,有作者自励之意。【作者】吴伟业,明清之际诗人,生平见前《元武湖》诗。【注释】①此句想象宝剑出匣时的声威。②此句用晋张华丰城剑气典实。谓宝剑虽埋于地下,而精光常于夜半射于斗、牛之间。③“鱼肠”两句说,神物沉埋,自古有之,然而决不会久埋于地下,终有一天会破土而出。鱼肠,越王献给阖闾的三剑之一,此代指宝剑。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推荐。爱诗词网。【释义】民间谚语。其意思是:从千里之外送来的一羽鹅毛,作为礼物实在是太轻了,但是他的仁义之心却是非常重的。【评析】其寓意甚深,却有这样一首诗及其动人的故事,请欣赏:“天鹅贡唐朝,山高路也遥。沔潮失此宝,望空泪嚎啕。奏明唐天子,莫怪乐伯高。礼轻仁义重,千里敬鹅毛。”这首诗说的是:大唐盛期,万国归服,对唐朝年年晋宝,岁岁纳贡。这一年西域的一个小国,又给唐朝晋贡,送的是一只洁白如玉的吉祥之鸟——白天鹅。准备敬献给唐朝,选派了一名精干的官员名叫乐伯高,让他护送到唐朝。乐伯高一行晓行夜宿,长途跋涉,这一日走到沔湖这个地方,白天鹅因生长在水里,看见水格外亲,在笼中乱碰乱撞,竟欲出来喝水,乐伯高怕它被渴死了,于是就打开笼子,双手抱着白天鹅到湖边让它喝水。刚喝了两口,不知道怎的,白天鹅突然张开翅膀,腾空飞去,慌的乐伯高急忙去抓,只抓住了一根尾毛。白天鹅飞走了,乐伯高这一下可吓坏了。心想,自己的国家派我去送贡品,半路上飞失了。如何是好,回去又怎好向国王交待。自己必死,想到此,乐伯高望着飞远的白天鹅,不禁泪流满面,嚎啕大哭。随从的人们也都非常惊恐,有一个随从劝乐伯高说:“哭也不是办法,得想法子应付过去才是。”于是他们想了一个主意,把白天鹅的尾毛用红绫子包了一层又一层,表示非常珍贵。乐伯高又修书一封,也就是开头那首诗,放在里面。一行直奔长安。到了长安,乐伯高拜见唐朝天子,双手高举红绫子包着的鹅毛和那封信,跪献给了唐朝天子。唐朝天子听了乐伯高的叙述,看了信,也很感动,不但不怪罪乐伯高一行人,还以礼相待,后遂传为佳话。
凤凰台上暮云遮。推荐。爱诗词网。白朴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这是白朴描绘歌舞技艺组曲中的一首。这组散曲,包括“吹”、“弹”、“歌”、“舞”四个方面,都用《驻马听》曲牌咏写,其中“吹”曲通过对笛声的赞美,表现了演奏者精湛的技巧和美妙的艺术效果,绘摹生动形象,联想丰富,读之令人神往。开首两句,描写笛声的清越和高洁。玉管,是对箫、笛的美称。箫笛皆管吹乐器,箫竖笛横,“宜横”一词,便规定了这里的“玉管”为笛,用词准确。“裂石穿云”,形容笛声高亢有力。曲词伊始,先作总体描写,然后下面再分别借用有关典故,展现笛声所造成的种种艺术效果。“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鹧鸪,指“山鹧鸪”曲,为唐人所讴,亦可入笛,见《教坊记》。“霜天沙漠”,疑用李白《山鹧鸪》一词:“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之意。二句化用古典,暗喻笛声。而“鹧鸪风里欲偏斜”又可从另一角度理解,这是极写笛声的美妙,以至鹧鸪为之倾倒翩舞。“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进一步描写笛声造成的惊人艺术效果。“凤凰台”句,使用了“弄玉萧史”的典故。汉刘向《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嫁于萧史,萧史善吹箫,教弄玉作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这里以笛喻箫,形容其声远胜萧史,使凤凰台为之翳暗,犹如暮云遮蔽。下句的“梅花”,则指古代笛曲中的“落梅花”调,同时这句又是说笛声美妙,使梅花惊飞,它与末句的“吹落江楼月”俱化用李白《黄鹤楼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意。梅花色白,故喻之以雪;而“黄昏”一语,与上句“暮云”照应。这几句,形容玉笛的绝妙乐音,不仅使凤凰台因而荫蔽,而且梅花为之惊落,明月为之动情。这种夸张手法,极富浪漫色彩。全曲八句,句句描写笛声而不见笛字。处处用典而又似非用,蕴藏两种含义,字面的表层意思与内在涵义融为一体,了无痕迹,颇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兵者 国之大事。推荐。爱诗词网。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计篇第一》)【注释】 ①兵:此处指战争。【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考察啊。【评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也是一部充满血与火的战争史。尽管人们都渴望和平,但战争往往总是不期而至。就一国而言,既不应主动发起战争,又不能惧怕被强加的战争,战争常常也正是消除战争、谋求和平的重要手段。
筑坛拜将。推荐。爱诗词网。《筑坛拜将》出处、释义和例句【出典】见“韩侯将坛”条。【释义】原意是刘邦重用韩信,为使众将心服,因而筑坛拜将。后人用此典表示重视某人或重用某人。【例句】计将安在?小生当筑坛拜将。(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张生道白。老夫人悔婚,红娘替张生谋划,因而张生有筑坛拜将之语,用以比喻重视红娘计谋。
观雨陈与义。推荐。爱诗词网。宋·陈与义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复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此诗虽是写雨景,却寄寓着诗人对时局的极大关注。因此,读此诗前,须对写作背景有所了解。陈与义生活的时代,正是金人南侵、北宋亡国、南宋甫立这个天崩地陷的时代。1129年金兵在东南战线攻破临安(即今杭州)、越州,继而从海上追击宋帝,宋高宗从明州逃至温州。在湖南湖北一线,金兵于1130年春天进逼长沙。同年二月长沙守帅向子湮组织军民顽强抵抗,形势稍有缓和。这时,陈与义正寓居邵阳贞牟山,《观雨》一诗正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长沙战事稍有起色给他带来的振奋心情。首联:“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山客”,作者自谓,“客”字点明身份;“龙钟”写自己体力与精神的疲惫;“不解耕”说自己不事农桑。这些,与其说是诗人在详细地介绍自己,倒不如说是在述说他那个不幸的时代。异乡为客,是因为国破家亡;心力交瘁,是因为颠沛流离;不事农桑,是因为在这战乱扰攘的年代和平生产根本无法进行。七字之中,道出了这个特定的时代以及诗人对这个时代的鲜明态度。正因如此,诗人也就十分关注时局的变动,所以它“开轩危坐看阴晴”。“危坐”写出了诗人郑重的神态与沉重的心情。“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这一联,景象阔大,气韵横沉。千山万岭,云翻雨覆;诗人这样写,一方面是由夏季云雨固有的特征所决定,一方面也是由诗人浩茫深沉的思虑所决定。广大地域的风云激荡、大雨滂沱,不正是整个国家颠覆播迁的象征吗?诗人既是在写雨景,也是写时事。但是无论云雨的遮蔽多么广大,势力多么猛烈,雨中的万物却并不全然屈服,情势也并非一无转机。浓云密雨之下也有波澜起伏、不屈不挠的抗战,灾难沉重的局面也有可喜的变化;诗人写道:“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复明。”这既是眼前实景,也是诗人对局势的企望与信念。竹枝在顽强不懈地向上举起,它们的努力不是没有希望的,你看在那高高的山角上、大风吹掀处不也露出了光明吗!这一联中,“海”字形容雨势如倒海翻江,“压”字下得极有力气,是对“海”的进一步补述。“风吹山角”,写得精细,说明诗人对雨势变化观察细微,透露着诗人对现实的关切程度。这里的聚精会神也正与上文的“危坐看阴晴”前后呼应,神气贯通。最后一联:“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上句用杜甫“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下句用杜甫“洗尽甲兵长不用”句,但用意都与杜甫相反。诗人忽然由雨想到一段故事:武王伐殷时,也是天降大雨,姜太公说:“这是上天在为我们洗刷兵甲,助我伐纣!”我大宋朝如果兴兵讨金,不也可以借助这大雨洗刷兵器吗?如果真这样,我个人的屋子漏雨又有何妨!请注意,诗人在这里转换了雨的意象。上面,雨和风一起代表着一种晦暗压迫势力,而此处却变成有助人事的事物了。这是不是前后乖违呢?不是,因为这只是意象的改变,诗人关心时局、企望时局好转这点却没有变。同一事物本来就有着特征不同的各个侧面,诗人完全可以灵活地抓住这些不同侧面来表现自己的中心思想。所以诗人转换雨的意象,正体现出诗人诗思的活跃、善于变化。此诗气韵雄沉、境界阔大,把眼前自然现象、把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感与对现实的思虑结合起来,气足神完,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
【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处】唐·杜甫《蜀相》。【意思】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一再向诸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诸葛亮先是辅佐刘备开创大业,继而又扶持刘禅度过危机,献出了一个老臣的赤胆忠心。【鉴赏1】刘备知人善任,三次到草庐中拜访诸葛亮,为的是天下大计。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是辅佐先主刘备开创帝业,刘备死后又忠心耿耿地辅佐后主,表现出一个老臣对国家的忠心。诗歌前句引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以刘备三请诸葛亮,突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强调的是孔明之才;后句则表现诸葛亮对君王的忠贞,表现的是孔明之德。诗歌以两句话分别从才能与品格两方面赞美诸葛亮,表现出对诸葛亮的崇拜与敬仰之情。后世多用此句表现臣子对帝王的忠心耿耿。【鉴赏2】三顾:诸葛亮初隐居隆中,刘备三次拜访,恳求其出山相助。天下计:天下大计。指《隆中对》所言:东连孙权,北抗曹操,西取巴蜀的策略。两朝开济:佐先主刘备开创基业,辅后主刘禅济美守成。句意:刘备曾不厌其烦地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访求治国平天下的大计;诸葛亮佐刘备开创蜀汉基业,辅后主刘禅济美守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尽了老臣的一片忠心。清金圣叹《杜诗解》卷二:“天下妙计,在混一,不可偏安。丞相受眷于先,并效忠于后,虽不能混一天下,成开济之功,然老臣之计老臣之心则如是也。”《唐宋诗举要》卷五引清吴汝纶曰:“提笔赞叹。”【全诗】《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鉴赏】蜀相: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有“武乡侯”的封号。三顾: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曾三次前往。两朝:诸葛亮辅佐了刘备和刘禅两朝。开济:开创匡济。出师未捷:指诸葛亮讨伐魏国时死在军中。对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和命运评价甚高并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诗句“三顾”一联高度概括,成为名句。且立片论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开创基业,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后又辅佐刘禅,使后方安定。他多次出师北伐,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赞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的春天,寓居成都的诗人探访了南郊的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的作品。首联写纪念诸葛亮的祠堂地点,而急于探访的崇敬心情已包含其中。颔联两句写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只有黄鹂隔叶而鸣叫,空有悦耳之音,环境冷落,诸葛亮似乎已被后人遗忘了,历史竟是这样无情。看似写景之句,却含有无限深情。“三顾”一句是指当年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请他。“频烦”是多次地烦劳的意思(还有人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打天下的谋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的“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治理国家;“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两句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饱含了诗人的崇敬之情。崇敬之下也正好透露了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和人生观。诗人不止一次地歌咏诸葛亮,这正是以他为榜样的结果。浦起龙认为这个联语“句法如兼金铸成,其贴切武侯;亦如镕金浑化”,正是切中了两句的高度概括和情感深厚的特点。成都武侯祠中至今还挂着“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名联,事实上就是这两句诗的意义移用。尾联既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敬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更表达了古往今来一切人的共同情感。它以遗憾悲伤的基调来表达就更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处】唐·杜甫《蜀相》。【意思】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一再向诸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诸葛亮先是辅佐刘备开创大业,继而又扶持刘禅度过危机,献出了一个老臣的赤胆忠心。【鉴赏1】刘备知人善任,三次到草庐中拜访诸葛亮,为的是天下大计。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是辅佐先主刘备开创帝业,刘备死后又忠心耿耿地辅佐后主,表现出一个老臣对国家的忠心。诗歌前句引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以刘备三请诸葛亮,突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强调的是孔明之才;后句则表现诸葛亮对君王的忠贞,表现的是孔明之德。诗歌以两句话分别从才能与品格两方面赞美诸葛亮,表现出对诸葛亮的崇拜与敬仰之情。后世多用此句表现臣子对帝王的忠心耿耿。【鉴赏2】三顾:诸葛亮初隐居隆中,刘备三次拜访,恳求其出山相助。天下计:天下大计。指《隆中对》所言:东连孙权,北抗曹操,西取巴蜀的策略。两朝开济:佐先主刘备开创基业,辅后主刘禅济美守成。句意:刘备曾不厌其烦地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访求治国平天下的大计;诸葛亮佐刘备开创蜀汉基业,辅后主刘禅济美守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尽了老臣的一片忠心。清金圣叹《杜诗解》卷二:“天下妙计,在混一,不可偏安。丞相受眷于先,并效忠于后,虽不能混一天下,成开济之功,然老臣之计老臣之心则如是也。”《唐宋诗举要》卷五引清吴汝纶曰:“提笔赞叹。”【全诗】《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鉴赏】蜀相: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有“武乡侯”的封号。三顾: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曾三次前往。两朝:诸葛亮辅佐了刘备和刘禅两朝。开济:开创匡济。出师未捷:指诸葛亮讨伐魏国时死在军中。对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和命运评价甚高并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诗句“三顾”一联高度概括,成为名句。且立片论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开创基业,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后又辅佐刘禅,使后方安定。他多次出师北伐,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赞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的春天,寓居成都的诗人探访了南郊的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的作品。首联写纪念诸葛亮的祠堂地点,而急于探访的崇敬心情已包含其中。颔联两句写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只有黄鹂隔叶而鸣叫,空有悦耳之音,环境冷落,诸葛亮似乎已被后人遗忘了,历史竟是这样无情。看似写景之句,却含有无限深情。“三顾”一句是指当年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请他。“频烦”是多次地烦劳的意思(还有人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打天下的谋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的“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治理国家;“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两句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饱含了诗人的崇敬之情。崇敬之下也正好透露了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和人生观。诗人不止一次地歌咏诸葛亮,这正是以他为榜样的结果。浦起龙认为这个联语“句法如兼金铸成,其贴切武侯;亦如镕金浑化”,正是切中了两句的高度概括和情感深厚的特点。成都武侯祠中至今还挂着“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名联,事实上就是这两句诗的意义移用。尾联既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敬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更表达了古往今来一切人的共同情感。它以遗憾悲伤的基调来表达就更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宋稗类钞》
《宋稗类钞》清潘永因(长吉)编辑,兄永圜(大生)订定。李渔(笠翁)于康熙己酉作《宋稗序》曰:“长吉手一编示予曰:‘此予所辑有宋一代人物掌故,名为《宋稗》者也。’予爱而读之,大约探未见之书,聚可喜之事。事以类分,类复年次。大者干城名教,精者稗益身心,微者浅者亦可以增扩见闻,资助嗢噱,诚有令人爱玩而忘倦者。宋史庸秽芜冗,极为不堪,有明巨公如归震川、汤临川诸先生,皆有志更定,而未见成书,学者憾焉。今得长吉此编,如饥年嘉毂,属厌饱满学者亦何幸乎?”
宋稗类钞。推荐。爱诗词网。《宋稗类钞》《宋稗类钞》清潘永因(长吉)编辑,兄永圜(大生)订定。李渔(笠翁)于康熙己酉作《宋稗序》曰:“长吉手一编示予曰:‘此予所辑有宋一代人物掌故,名为《宋稗》者也。’予爱而读之,大约探未见之书,聚可喜之事。事以类分,类复年次。大者干城名教,精者稗益身心,微者浅者亦可以增扩见闻,资助嗢噱,诚有令人爱玩而忘倦者。宋史庸秽芜冗,极为不堪,有明巨公如归震川、汤临川诸先生,皆有志更定,而未见成书,学者憾焉。今得长吉此编,如饥年嘉毂,属厌饱满学者亦何幸乎?”此书特点是:(一)尽采稗史,其或有正史一二间出者,以事载稗偏,故亦加采择,虽事同而文实异。(二)间有鸿篇大章,亦加采择,并尽量保存原貌,不敢妄截鹤颈,致削英华。(三)诸家所载,有同一事,而笔有高下,词有烦简者,必审慎加以比较,斟酌取舍,锤炼语言,必期于当,非止照本謄录,(四)条中间有芜句冗字,略加裁节;或前后宾主颠倒紊次,亦为更定。至于一应波澜点缀,关键段落,则不敢忘动使文气不贯。(五)事取关维风化、裨益身心,或搜罗遗佚,足补正史;或采择新奇,可助谈资。远及梯航载纪,下自委巷丛谈,其有一技擅长,片言居要,凡耳目所经,俱勤加汇辑,惟恐或遗。(六)正史称谓义例一定。此编则或以名或以字或以官爵地谥,俱本原文,取其错综互见。(七)凡一人之事迹,一事之美恶,必汇集一处,以便后人上下定论,非止易于观览。(八)诗词之类,若止采名篇佳什,无异于选诗选词,此编则必因事附出,方加采录。(九)或事可入此,兼可入彼,必斟定所重以从,非漫无主见,任其两歧。(十)事有足采,而本文冗长,颇费裁剪,或已经后人演为小说,撰为传奇,凡茶坊酒肆、贩夫牧竖,俱已习见习闻,不复混入以繁笔墨。(十一)事有非关赵宋,而前后相符,或足备参考,亦间有存之,附于每条之下,以往证会,粲然可观。如《吏治》中“欧阳修”条:“欧阳公知开封日,承包孝肃拯政猛之后,一切循理,不事风采。或以包之政励公者。公答曰:‘凡人材性不一,各有长短,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政必不逮。吾亦任吾所长尔。’闻者服其言”。
《堂吉诃德》。推荐。爱诗词网。《堂吉诃德》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西班牙]塞万提斯类型:小说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605年—1615年。作者米盖尔·台·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1547—1616)是西班牙著名人文主义作家。他因得罪权贵和教会,数次被诬入狱。《堂吉诃德》就是在狱中酝酿成熟的。小说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一年内再版6次。据说西班牙国王有一天站在阳台上,看见街道上有一个年轻人手捧一本书,边走边读,手舞足蹈,并不时发出大笑声。国王对他身边的大臣们说:“你们看那个青年,如果不是癫狂的话,那他一定是在读《堂吉诃德》。”有个好事的大臣派仆人去核实,那青年果然在读《堂吉诃德》。从这一趣闻可见当时《堂吉诃德》受读者欢迎的程度。时至今日,《堂吉诃德》在世界各国翻译出版已达1000多次,不愧为“世界文学”名著。塞万提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是较好的译本。内容精要50多岁的吉哈诺是西班牙台·拉·曼却的一位穷绅士。他整天沉迷于骑士小说,并对小说中的事确信不疑,也想去做一个游侠骑士。他拼凑了一副破烂不全的盔甲,牵出家中的一匹瘦马,给自己取名为堂吉诃德·台·拉·曼却,还找了一个养猪女子做他的意中人,取名为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便骑上他的瘦马,手执盾牌和长枪,出门行侠去了。晚上,他到了一家客店,他把店主想像成城堡主人,硬要人家封他为骑士,店主无奈,只好照办。受封完毕后,堂吉诃德就去猎奇冒险了。他的第一次冒险之举是解救一个被地主捆打的牧羊娃,但是他走后,孩子被打得更惨。此后,他向一队过路的商人挑战,被人打得遍体鳞伤,多亏一位好心的老乡把他送回家里。被堂吉诃德视为敌人的风车在家养伤的堂吉诃德并不甘心失败。他游说了贫苦农民桑丘·潘沙做他的仆人,向人家许诺将来可以当上海岛总督。一天夜里,二人悄悄离开村庄。他们来到郊野上,堂吉诃德认定远处几架高耸的风车是凶恶的敌人,便挺着长枪冲了过去。结果,堂吉诃德被转动的风车抛到空中,重重地摔到地上。二人来到树林里歇了一宿。夜里,堂吉诃德学习那些书中的骑士,故意不睡觉,一味想念他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一天晚上,二人来到一家客店。他们和一个骡夫在顶楼同住。当夜,一位店中女仆如约来和骡夫幽会,不想在黑暗中摸到了堂吉诃德的床前,堂吉诃德也把她当成一位倾心于他的公主,紧搂怀中,还说了不少情话,醋意大发的骡夫大打出手,堂吉诃德又一次被打得动弹不得。主仆二人离开客店后继续前进。在路上,堂吉诃德把远处的羊群当成交战的军队,提着长枪杀了进去。牧养人用石头还击堂吉诃德,砸破了他的头皮,还打掉了他的几颗牙齿。接着,主仆二人遇见了一队被押到海船上做苦工的犯人。堂吉诃德冲过去打倒了押送的士兵,解放了犯人。堂吉诃德要犯人们去向他的杜尔西内娅汇报他的丰功伟绩,犯人们不从,还夺走了他和桑丘的衣物,并且把他们痛打了一顿。为躲避官兵追捕,主仆二人进了黑山。堂吉诃德派桑丘给杜尔西内娅送信,桑丘在途中碰上了神父和理发师。他们设计将堂吉诃德骗下山来,把他装在袋子里,放在牛车上押回家去。堂吉诃德听说萨拉果萨城要举行比武,不听家人劝阻,带着桑丘又出了门。大学生加尔拉斯果受堂吉诃德家人之托,想把堂吉诃德骗回家。他扮成“镜子”骑士去向堂吉诃德挑战,竟被堂吉诃德一枪扎于马下,只得认输而去。堂吉诃德和桑丘继续前行,在路上堂吉诃德硬要和笼中的狮子决斗,待笼门打开后,狮子竟不屑应战,拿屁股来向着他。接着,他们还平息了一场婚礼上的纠纷,堂吉诃德被认为是一个有胆识的正直人。不久,堂吉诃德还真让桑丘当上了“总督”。原来,有位公爵在听了堂吉诃德和桑丘的游侠生活以后,故意拿他们开心。公爵派桑丘去自己管辖的一个小镇当“海岛总督”,并设置疑案捉弄他,还派兵去攻打,把他打得头破血流。与此同时,堂吉诃德在公爵府里也被人捉弄。主仆二人决定不再去萨拉果萨,改向巴塞罗那进发。在巴塞罗那,扮成“白月”骑士的大学生加尔拉斯果打败堂吉诃德,堂吉诃德从此停止游侠活动。回家之后,堂吉诃德开始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但苦于骑士小说的困扰,忧郁成疾,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他意识到骑士小说的危害,嘱咐他的外甥女,千万不要嫁给读过骑士小说的人,否则就不能继承他的遗产。知名篇章以下选自上篇第8章。堂吉诃德把风车当成巨人与之厮杀,真诚而可笑,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这时候,他们远远望见郊野里有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一见就对他的侍从说:“运道的安排,比咱们要求的还好。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一个个杀死,咱们得了胜利品,可以发财。这是正义的战争,消灭地球上这种坏东西是为上帝立大功。”桑丘·潘沙道:“什么巨人呀?”他主人说:“那些长胳膊的,你没看见吗?那些巨人的胳膊差不多二哩瓦长呢。”桑丘说:“您仔细瞧瞧,那不是巨人,是风车;上面胳膊似的东西是风车的翅膀,给风吹动了就能推转石磨。”堂吉诃德道:“你真是外行,不懂冒险。他们确是货真价实的巨人。你要是害怕,就走开些,做你的祷告去,等我一人来和他们大伙儿拼命。”他一面说,一面踢着坐骑冲出去。他的侍从桑丘大喊说,他前去冲杀的明明是风车,不是巨人;他满不理会,横着念头那是巨人,既没听见桑丘叫喊,跑近了也没看清是什么东西,只顾往前冲,嘴里嚷道:“你们这伙没胆量的下流东西!不要跑!前来跟你们厮杀的只是个单枪匹马的骑士!”这时微微刮起一阵风,转动了那些庞大的翅翼。堂吉诃德见了说:“即使你们挥舞的胳膊比巨人布利亚瑞欧的还多,我也要和你们见个高下!”他说罢一片虔诚向他那位杜尔西内娅小姐祷告一番,求她在这个紧要关头保佑自己,然后把盾牌遮稳身体,托定长枪飞马向第一架风车冲杀上去。他一枪刺中了风车的翅膀;翅膀在风里转得正猛,把长枪迸作几段,一股劲把堂吉诃德连人带马直扫出去;堂吉诃德滚翻在地,狼狈不堪。桑丘·潘沙趱驴来救,跑近一看,他已经不能动弹,驽骍难得把他摔得太厉害了。(选自《堂吉诃德》,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妙语佳句一个规矩女人的美貌好比远处的火焰,也好比锐利的剑锋;如果不挨近去,火烧不到身上,剑也不会伤人。娶老婆不比买商品可以退还或交换,却是一辈子的结合。婚姻是一条绳索,套上了脖子就打成死结,永远也解不开了,只有死神的镰刀才割得断。阅读指导按照塞万提斯本人的说法,他写作《堂吉诃德》的本意是“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并“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从客观的效果来看,自《堂吉诃德》发表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真的绝迹了。然而,一个作家的创作本意往往不能涵盖作品的全部意义,《堂吉诃德》便属于这样的典型作品。《堂吉诃德》塑造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的形象。这是一个矛盾复杂的人物。从最直接的层面上看,在骑士制度已经消亡的时代,他按骑士传奇行事,疯疯癫癫,滑稽可笑。然而,他又不是一个单纯的喜剧形象,因为他的荒唐行为往往出于善良的动机。比如他攻打风车,是自以为要消除万恶的巨魔;他释放苦役犯,是为了反对奴役,给人自由。他还是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和渊博知识的人,只要不触及骑士这个题目,他的思想和谈吐都很清醒而深刻。他谈到不分你我、人人和睦相处的古代社会理想,谈到自由的可贵、奴役的可恨,谈到清廉公正、爱护百姓的政治理想,还谈到文治武功、贵贱等级、教育文艺等,广泛地涉及了当时的人文主义者所关心的各种问题。从中可见,塞万提斯在对堂吉诃德进行绝妙讽刺的同时,又对他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并通过堂吉诃德的遭遇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西班牙黑暗现实的矛盾。从这个层面上看,堂吉诃德的形象又具有了深刻的悲剧性。另一方面,小说虽主要着眼于刻画堂吉诃德的形象,但客观上却通过他的游侠经历,反映了16世纪至17世纪初西班牙广阔的社会现实。小说中出现了将近700个属于各个阶层的人物,如贵族、僧侣、地主、市民、兵士、农民、演员、商人、理发师、骡夫、牧羊人、强盗等等。所写的生活面从公爵的城堡到外省的小客店,从贫穷的乡村到杂乱的城镇,从平原到深山,从大路到森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社会画面。在一本小说中,以这样令人叹为观止的广度来反映时代和现实,可以说是塞万提斯的首创,它对近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文学史上一切杰出的作品一样,《堂吉诃德》的意义是超越时空的。近四百年来,堂吉诃德的名字在不同的文化和国家里流传着,他的名字已经变成普通名词,成了脱离实际、耽于幻想、主观主义的同义语。在艺术上,《堂吉诃德》的意义同样深远。许多现代作家从这部小说中得到了丰富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美学启迪。一位小说家精辟地评论道:“《堂吉诃德》是一部现代小说,是一部批判小说。而像塞万提斯那样用想像反对现实,把想像变成对社会的批评,却是罕见的。这是小说史上发生的最现代、最革命的事情。”《堂吉诃德》插图阅读建议阅读时一方面要注意到堂吉诃德在行动上的可笑,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到他在某些言论上的精辟深刻,要辩证地理解这个形象。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推荐。爱诗词网。(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郁孤台在赣州西北。据说因它的形状隆阜百步,直起平地,“郁然孤峙”而得名。赣江流经其下,云烟缥缈,积翠浮空,唐宋时为“虔州八境”之一。但郁孤台的闻名于世,还因为有个李勉登台北望长安的故事。李勉是唐代有名的宰相。他在唐代宗大历年间曾任江西观察使,经河南来到江西,顾念关中战乱与朝廷安危,登郁孤台北望长安,并改名为望阙台。这个故事流传之后,到赣州登郁孤台的人,往往对景流连,抒发去国离乡、伤时悼乱之感。淳熙二年(1175),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在赣州登郁孤台,较之李勉就更为忧愤深广了。辛弃疾这首词,上片写北望,下片写南行,突出了心在中原而身却南行的志士之恨。开头两句,把“郁孤台下清江水”的山水胜景,带进了“中间多少行人泪”的动乱年代。词中的“行人”,并非泛说,而是指北宋沦亡后在国家丧乱中无数流离奔走的人们,主要是南渡人士。“多少”者,正极言其多。他们自北入南,犹心怀故国,经过郁孤台下,无不洒泪清江。江水和着泪水流淌着他们的家国之痛,这是时代的悲剧,开端就写出了南宋时期的这种特殊背景。“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用了李勉故事,但内容有所不同。李勉的时代,一面安史之乱余波未息,一面吐蕃、回纥频繁入侵,长安一度失陷,这是李勉北望的情景。南宋朝廷定都临安,僻处东南。对中原与汴京,也概称“西北”。词中的“望长安”,实际上是指金人统治之下的中原故土,因而更具沉痛感。“青山遮不住”两句复从眼前山水生发,但另有寓意。赣江从万山丛中冲破重重险阻蜿蜒而下,如同百川归海,江汉朝宗,终于有所归宿。周济《宋四家词选》说此词是“借水怨山”,其实语兼比兴,隐藏的意思是“人不如水”。靖康以来半个世纪中的无数南来人士,不是年年徒然北望,顾归而不得吗?最后两句,说在江天日暮之际,听到深山的鹧鸪啼鸣,不禁忧从中来,难以自制。关于“闻鹧鸪”的含义,历来认为鹧鸪之声犹如在说“行不得也哥哥”。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即谓词中“闻鹧鸪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但这种解说,不仅曲解词意,而且根本背离了辛弃疾的北伐壮志和对恢复前途的坚定信心。南京大学吴新雷教授考证鹧鸪的啼声有五种谐音,其一是“但南不北”,唐宗时也很通行。汉杨孚《异物志》说:“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其鸣呼飞,但南不北。”北宋张咏有《闻鹧鸪》诗:“画中曾见曲中论,不是伤情却断认。北客南来心未稳,数声相对在前村。”正可与此词参看。辛弃疾就是一个南来的北客。他自二十三岁渡江南归,开始的十余年,徘徊江上,还算近北。这次再南迁而至赣州,离开中原则愈行愈远了。“但南不北”的鹧鸪之声,正道出了他此时此地的不幸遭遇。而且“但南不北”,还预示着北归之途与恢复之期更属渺茫,终于使得辛弃疾听到这种啼声而不胜其哀了。这样理解“江晚愁余”与“闻鹧鸪”之间这层隐秘关系,我认为切合词意,触及了辛弃疾南归后有志难伸、事与愿违的内心隐痛,含意十分深沉。《菩萨蛮》是个短调,写法上贵蕴藉而重曲折。词中写登郁孤台北望而后舟行至造口的行程(赣江流经郁孤台,卫造口入鄱阳湖),词意一波三折,层层递进。群山遮眼,不见长安,一折也;水皆东流,人难北返,二折也;但南不北,有负壮志,终身怀恨,三折也。末三句尤兴象无端,寄慨遥深,因而更耐人寻味。
李白 蜀道难。推荐。爱诗词网。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是李白首屈一指的名篇。李白生活在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盛唐。当时朝廷宣称广开才路,鼓舞了成千上万的青年士人都胸怀壮志,要将他们的才能贡献给“明君”“盛世”,作一番“济苍生,安社稷”的事业。李白就是他们中间杰出的典型。李白为了寻找政治出路,实现他的伟大理想,在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他二十四岁时,离开故乡蜀中出去漫游。他希望在漫游中寻找到能赏识自己才能的人,把他推荐给朝廷。但是好几年过去了,他“遍干诸侯”的结果却是“南徙莫从,北游失路”,只落得“孤剑谁托,悲歌自怜”。因此寄希望于长安。他以为在地方上找不到出路,到京师去定能如愿以偿。开元十八年(730),李白三十岁,第一次上了长安。他拜访了一些朝廷官吏,希望通过他们的推荐,能得到皇帝的重用。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历抵卿相”的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碰壁。他虽然来到了天子足下,但成年累月徘徊魏阙之下不得其门而入。由于心中苦闷不堪,他便和一些斗鸡徒和游侠儿交上了朋友,在长安街头浪游。有一次和驻守长安北门的羽林军发生了冲突,备受欺凌,甚至险遭毒手。李白落魄长安的同时,却看到受皇帝宠爱的宦官们甲第连云,供皇帝玩乐的斗鸡徒们冠盖辉赫。他们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他们足下有的是大道朝天,而自己的足下却是羊肠诘屈。这一切使李白大惑不解,大失所望,大为不平,因此写了《行路难》等诗抒发他心中的愤懑。写了《行路难》等诗后,李白意犹未已,接着,因送友人入蜀一事所触发,而写了《蜀道难》。《蜀道难》和《行路难》诗旨相同,不过后者是直抒胸臆,前者是比兴言志。《蜀道难》是借蜀道之艰难,比喻仕途之险恶,抒发心中的愤懑。诗一开头,就以一连串的惊叹词“噫吁嚱,危乎高哉!”引出一个使人怵目惊心的警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好象大地深处的熔岩突然冲出了地面。紧接着,诗中就展开了“蜀道之难”的具体描写。首先描写秦蜀二地之间自左隔绝之状,继而描写开辟蜀道之状,然后描写只有栈道可通的蜀道仍然艰险万状。“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这一段描写的是蜀道北端(秦蜀交界处的青泥岭一段)的艰险。虽然这仅仅是蜀道的开头,但它已使人竦然而惊,惕然而恐,颓然而叹,以至于扪心自问了。“问君”二句就是旅人行至青泥岭时,扪心自问之辞。这种句式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屡见不鲜的。“但闻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一段描写的是蜀道中段的艰险。这蜀道中段艰险之状,特别是那“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的阴森悲凉的气氛,和那“砯崖转石万壑雷”的惊心动魄的音响,更使旅人肠断愁绝,于是再一次扪心自问。“嗟尔”二句就是旅人行至蜀道中段时扪心自问之辞,言外显然有悔不该来的意思。“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一段描写的是蜀道南端(剑门关)的艰险。这蜀道南端的剑门关更是险中之险,不但难以通过,而且随时有葬身虎口蛇腹之虞,竟使旅人发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的感叹。诗中三次自思自忖,自嗟自叹之辞,实际上是一脉相承,表现了旅人的心情:始而惧,继而悔,终于败兴而返。诗中的旅人就是李白自己。诗中三次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个警句,实际上是作者在反复点题,点出报国无路的主题。在诗的最后,第三次重复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个警句,而且还加上一句:“侧身西望长咨嗟”。意思是说,即是回去以后,转过身来,西望蜀道,还会久久地感叹不已,以示其所受刺激之深,可谓铭心刻骨。《蜀道难》一诗在描写蜀道艰险之际自始至终充满了激情。明代诗人高启称之为“商声激烈”,清代评论家陈沆称之为“失声横涕之什”,可见《蜀道难》不仅是一幅蜀道山水图,而且是一首慷慨欷歔的悲歌。在这首悲歌中,既有“遍干诸侯”的失意,又有“历抵卿相”的屈辱;既有对闭塞贤路的权贵们的谴责,又有对社会恶势力的愤慨;既有险遭毒手的余悸,又有败兴而返的伤心。就在这一片洋洋盈耳的和声中,贯串着报国无路的悲愤的旋律。这一阕悲歌慷慨的乐章实是李白出蜀以来寻找政治出路不幸遭遇的概括写照,亦即盛唐社会某些真相的反映。当时,大唐王朝正是赫赫扬扬,如日中天,而李白就在这时已经发现了封建盛世的某些本质方面,并且穷形尽相地反映在他的诗中。这正是李白伟大之处,也正是《蜀道难》的重要意义所在。
荔枝图序。推荐。爱诗词网。【题解】本文是一幅画上的题词,又似一篇植物标本说明。全文通过对荔枝习性及其特点的描写,将荔枝介绍得一清二楚。荔枝产于广东、福建等地,它色彩鲜明、肉质鲜美,被公认为果中珍品。在唐代,北方人一般是慕其名却难见到,所以白居易就请人绘图并亲自加以文字说明,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它。【注释翻译】鉴赏分析本文是一篇朴实的咏物小品,介绍了荔枝树、花、果实和色、形、味以及生长季节。本文在状物时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顺序清晰。作者依次将荔枝的树形、叶色、开花和结果季节、果的形状、颜色、外壳及果肉、味道特点介绍得十分清楚。第二,主次分明。主体部分作者介绍的是荔枝开花及果熟季节、果核的形状、壳膜的形状、果肉的颜色及味道等,因为这既是人们关注的东西,又是画上传达不出来的东西;而对应注意的事项,色、香、味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次写之;最后简略说明作画的时间、作者、主持人及作序的目的。第三,成功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为使读者能具体感受到形象,在写荔枝的各部位时,用人们生活中可以感知的东西作比,使人们更容易理解。白居易在植物分类学还不发达的唐代,能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描述荔枝的形态,想象丰富,手法新颖,十分难能可贵。
彩云飞。推荐。爱诗词网。·彩云飞【出典】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见《全唐诗》卷一六四)【释义】李白诗赞美宫女歌舞,有“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之句。【例句】①长恐舞筵空,轻化作、彩云飞去。(张先《菊花新》[堕髻慵妆来日暮]69)这里化用李白诗句抒写对所咏舞女的爱恋之情。②曲终休解画罗衣,留伴彩云飞。(晏殊《喜迁莺》[歌敛黛]94)这里化用李白诗句,赞美词中的歌女。
【诗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出处】唐·王维《观猎》【意思】荒草枯萎,猎鹰的眼睛更显得锐利;积雪化尽,马跑起来格外轻捷。疾:锐利。【鉴赏1】猎鹰的双眼因为草色的枯黄而显得更加锐利,骏马的四蹄由于积雪的消融而变得分外轻巧。诗句描写的是初春行猎的经过,“草枯”“雪尽”是初春景致的具体描摹,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字,就简洁而形象地写出了郊外新草未生、冰雪已消的初春景色。“鹰眼疾”写发现猎物之快,“马蹄轻”紧承上句,写追赶猎物之疾,而这整个行猎的过程正是由于“草枯”和“雪尽”的绝无障碍才得以轻松完成。两句诗逻辑紧密,句间结构紧凑,不写猎获结果而读者早已了然于心。词句细致严谨,含蓄自然。【鉴赏2】鹰:是指猎鹰。平原上的野草都已干枯萎缩,猎鹰追猎物时,眼光特别的锐利;高山上的积雪已完全溶化,马儿奔跑起来格外的轻快。原诗是描写狩猎归来时胜利快乐的心情。“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两句是描写狩猎时,驰骋追逐的场面。【鉴赏3】野草枯败,积雪已消,猎鹰益见敏锐,马蹄更加轻快。“疾”、“轻”二字的巧用,将猎物发现之快,猎骑跟踪追击之迅速,隐含句中,给人以寻味的余地。两句对仗精妙,初看似各表一意,实则前后一脉相承,浑然一体,堪称千古绝句!【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冬季草木干枯,积雪融尽的景色或形容其时打猎、追逐等情形。[例]“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当第二天一早我跟一群小伙子和顽童,在山林中忘情地追逐兔子、野羊的时候,我又感到自己回到了那“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童年,美妙的生活又向我绽开了她质朴的笑颜。(毛锜《街头雪花纷纷飞》)【全诗】《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注释】①角弓:用兽角制成的硬弓。②渭城:秦咸阳故城。③鹰:猎鹰。疾:快。④新丰市:今陕西省新丰县,在长安北。细柳营: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兵处,在长安西。这里用细柳营代指将军驻地。⑤雕:鸷鸟名。【鉴赏】王维《观猎》诗,乃五律杰作。首联“风劲角弓鸣”句,如饥鹰独出,气势逼人。风叫弓鸣,以声夺人,在虎虎生风的氛围中将军昂然出场。“将军猎渭城”乃点题之句,承前启后。中二联写射猎,诗人以精心雕琢的字眼,细致入微的观察写射猎场面,通过“草”、“鹰”、“雪”、“马”的状态反衬将军射猎的紧张、凌厉气势、场景,猎者形象也显得英姿勃发。颈联写猎后还归,渲染大队人马驰骋迅猛的奔腾之势。诗既到此,似意已完结,无法深入。常人到此地步,定有束手无策之窘。但诗人却能宕开一笔,绝处求生,别出心裁地以写景作结。“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紧张的狩猎活动结束了,射猎者才有闲暇,踌躇满志地“回看”。“千里暮云平”句也衬出射猎者从容愉悦的心境。首尾照应,从“风劲角弓鸣”的崚嶒之势到“千里暮云平”的舒缓平静,一张一弛,猛宽相济。特别是尾联创造出空灵幽远之境,令人回味无穷。加上中间二联衔接自如,四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实得五律章法之妙。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律诗是不易作好的。在遵守规律的同时,四联还要围绕主题,一唱三叹,反复咏颂,极尽其意。经历代诗人积累经验,四联不外乎有以下讲究:首联一般起高调,以声夺人,如猛虎下山或如江河大海,有吞纳百川之势;立意上一般有点题或概括主题的功用,为下联铺陈展开开方便之门,如张九龄五律《望月怀远》,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明月”,意象宏大,以浓墨泼写,气度恢弘,同时又与题中“望”、“月”、“怀”、“远”四字紧扣,毫无赘笔,对景抒情之势已是必然。律诗颔联、颈联一般是对首联的叙事状物、写景抒情的自然延伸。二者呈平行关系,在意义上联系十分紧密,不可分而论之。如王维《观猎》中二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写“将军猎渭城”的整个过程。再如《望月怀远》中二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是写情人相思的具体状态。这两联是对主题的深化拓展,它们包融的诗歌内容量是较大的,可以说诗歌主题重心即在中二联,在表现方法上一般明白、清晰地陈述,较少作隐晦之语。尾联是对前三联的总收。结尾难于起首,起首不当。毕竟有后三联为其修补、矫正乃至于提高。而尾联独当一面,对于律诗作得成败与否意义重大。所谓“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尾联有拦洪坝的作用,必须截住上三联汹涌的诗意,故尾联往往以强健的点睛之笔作结。然尾联又不能将上面的诗意“洪流”截得滴水不漏,否则,诗意顿尽,兴味索然,故尾联这座“大坝”要留有余地,让小股诗意如汩汩细流,垂之不尽。所谓诗歌“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尾联才能体现出来。尾联构造立意、遣词造句往往能表现出诗人匠心所在。“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人以此作《望月怀远》诗的尾联,十分独到、成功。此联正是上联相思之结果,至此“怀远”过程便告完结。既不能以虚无缥缈的月光赠于相思之人,唯有徒然还归房中,期望梦中相会。然怀人相思本就是长夜难眠所致,故怀人能否成梦,便是一问;即便成梦,是否亦有“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之叹,又是一问。那种欲思不能、欲说还休的无奈、惆怅之情油然而生。所谓“意尽诗不尽”,“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便在于此。当然,一首律诗作得好,首、颔、颈、尾四联是个整体,必须合起来品味才能知道它的妙处。大致说来,就主题传达而言,四联呈“总——分——分——总”的首尾回环连带的趋向;就诗歌格调而言,四联表现出“高——低——低——高”的势头。应该说,内容与形式契合得还是很谨严、自然的。当然,诗歌评论不能制造几个简单公式来进行,这种总结不过是为了便于理解、阐发而已,而且这种概括也并不意谓着适用于一切律诗。一首律诗,不管表面看来如何表现得高低起伏,参差错落,其内在血脉——诗意的传达必须是自然贯通的。这就要求诗歌一气呵成,要求诗人既要“戴着镣铐”又能“跳舞”,在严格形式束缚下仍能驾轻就熟,游刃而余,达到浑然不知羁绊之累的境地。【点评】“章法整密”,对于律诗来说尤为重要。此种手法要求律诗四联在内容上要完整充实,结构上上下要严谨整密,律诗有严格形式要求,要做到在规范中游刃有余,确非易事。章法本是指诗歌组织结构,但诗话作者很明显未限于此。章法整密不仅指四联形式上的排列组合及句法的对仗要求,还包括诗歌主题思想对四联句意的前后系连,以传达完整的内容。一般而言,诗歌创作讲究意象的跳跃变动、语言的锤炼组合、想象的奇特丰富,所以诗歌大多在结构上较为松动,过渡较为突兀。但律诗创作稍异于一般诗歌,倒有些像作文,颇讲究内容的系统完整、结构的严谨细致。往往表现相对稳定的时空内容,前后诗句转换有一定逻辑性,如同行云流水,悄然无痕。
草枯鹰眼疾。推荐。爱诗词网。【诗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出处】唐·王维《观猎》【意思】荒草枯萎,猎鹰的眼睛更显得锐利;积雪化尽,马跑起来格外轻捷。疾:锐利。【鉴赏1】猎鹰的双眼因为草色的枯黄而显得更加锐利,骏马的四蹄由于积雪的消融而变得分外轻巧。诗句描写的是初春行猎的经过,“草枯”“雪尽”是初春景致的具体描摹,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字,就简洁而形象地写出了郊外新草未生、冰雪已消的初春景色。“鹰眼疾”写发现猎物之快,“马蹄轻”紧承上句,写追赶猎物之疾,而这整个行猎的过程正是由于“草枯”和“雪尽”的绝无障碍才得以轻松完成。两句诗逻辑紧密,句间结构紧凑,不写猎获结果而读者早已了然于心。词句细致严谨,含蓄自然。【鉴赏2】鹰:是指猎鹰。平原上的野草都已干枯萎缩,猎鹰追猎物时,眼光特别的锐利;高山上的积雪已完全溶化,马儿奔跑起来格外的轻快。原诗是描写狩猎归来时胜利快乐的心情。“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两句是描写狩猎时,驰骋追逐的场面。【鉴赏3】野草枯败,积雪已消,猎鹰益见敏锐,马蹄更加轻快。“疾”、“轻”二字的巧用,将猎物发现之快,猎骑跟踪追击之迅速,隐含句中,给人以寻味的余地。两句对仗精妙,初看似各表一意,实则前后一脉相承,浑然一体,堪称千古绝句!【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冬季草木干枯,积雪融尽的景色或形容其时打猎、追逐等情形。[例]“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当第二天一早我跟一群小伙子和顽童,在山林中忘情地追逐兔子、野羊的时候,我又感到自己回到了那“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童年,美妙的生活又向我绽开了她质朴的笑颜。(毛锜《街头雪花纷纷飞》)【全诗】《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注释】①角弓:用兽角制成的硬弓。②渭城:秦咸阳故城。③鹰:猎鹰。疾:快。④新丰市:今陕西省新丰县,在长安北。细柳营: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兵处,在长安西。这里用细柳营代指将军驻地。⑤雕:鸷鸟名。【鉴赏】王维《观猎》诗,乃五律杰作。首联“风劲角弓鸣”句,如饥鹰独出,气势逼人。风叫弓鸣,以声夺人,在虎虎生风的氛围中将军昂然出场。“将军猎渭城”乃点题之句,承前启后。中二联写射猎,诗人以精心雕琢的字眼,细致入微的观察写射猎场面,通过“草”、“鹰”、“雪”、“马”的状态反衬将军射猎的紧张、凌厉气势、场景,猎者形象也显得英姿勃发。颈联写猎后还归,渲染大队人马驰骋迅猛的奔腾之势。诗既到此,似意已完结,无法深入。常人到此地步,定有束手无策之窘。但诗人却能宕开一笔,绝处求生,别出心裁地以写景作结。“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紧张的狩猎活动结束了,射猎者才有闲暇,踌躇满志地“回看”。“千里暮云平”句也衬出射猎者从容愉悦的心境。首尾照应,从“风劲角弓鸣”的崚嶒之势到“千里暮云平”的舒缓平静,一张一弛,猛宽相济。特别是尾联创造出空灵幽远之境,令人回味无穷。加上中间二联衔接自如,四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实得五律章法之妙。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律诗是不易作好的。在遵守规律的同时,四联还要围绕主题,一唱三叹,反复咏颂,极尽其意。经历代诗人积累经验,四联不外乎有以下讲究:首联一般起高调,以声夺人,如猛虎下山或如江河大海,有吞纳百川之势;立意上一般有点题或概括主题的功用,为下联铺陈展开开方便之门,如张九龄五律《望月怀远》,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明月”,意象宏大,以浓墨泼写,气度恢弘,同时又与题中“望”、“月”、“怀”、“远”四字紧扣,毫无赘笔,对景抒情之势已是必然。律诗颔联、颈联一般是对首联的叙事状物、写景抒情的自然延伸。二者呈平行关系,在意义上联系十分紧密,不可分而论之。如王维《观猎》中二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写“将军猎渭城”的整个过程。再如《望月怀远》中二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是写情人相思的具体状态。这两联是对主题的深化拓展,它们包融的诗歌内容量是较大的,可以说诗歌主题重心即在中二联,在表现方法上一般明白、清晰地陈述,较少作隐晦之语。尾联是对前三联的总收。结尾难于起首,起首不当。毕竟有后三联为其修补、矫正乃至于提高。而尾联独当一面,对于律诗作得成败与否意义重大。所谓“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尾联有拦洪坝的作用,必须截住上三联汹涌的诗意,故尾联往往以强健的点睛之笔作结。然尾联又不能将上面的诗意“洪流”截得滴水不漏,否则,诗意顿尽,兴味索然,故尾联这座“大坝”要留有余地,让小股诗意如汩汩细流,垂之不尽。所谓诗歌“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尾联才能体现出来。尾联构造立意、遣词造句往往能表现出诗人匠心所在。“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人以此作《望月怀远》诗的尾联,十分独到、成功。此联正是上联相思之结果,至此“怀远”过程便告完结。既不能以虚无缥缈的月光赠于相思之人,唯有徒然还归房中,期望梦中相会。然怀人相思本就是长夜难眠所致,故怀人能否成梦,便是一问;即便成梦,是否亦有“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之叹,又是一问。那种欲思不能、欲说还休的无奈、惆怅之情油然而生。所谓“意尽诗不尽”,“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便在于此。当然,一首律诗作得好,首、颔、颈、尾四联是个整体,必须合起来品味才能知道它的妙处。大致说来,就主题传达而言,四联呈“总——分——分——总”的首尾回环连带的趋向;就诗歌格调而言,四联表现出“高——低——低——高”的势头。应该说,内容与形式契合得还是很谨严、自然的。当然,诗歌评论不能制造几个简单公式来进行,这种总结不过是为了便于理解、阐发而已,而且这种概括也并不意谓着适用于一切律诗。一首律诗,不管表面看来如何表现得高低起伏,参差错落,其内在血脉——诗意的传达必须是自然贯通的。这就要求诗歌一气呵成,要求诗人既要“戴着镣铐”又能“跳舞”,在严格形式束缚下仍能驾轻就熟,游刃而余,达到浑然不知羁绊之累的境地。【点评】“章法整密”,对于律诗来说尤为重要。此种手法要求律诗四联在内容上要完整充实,结构上上下要严谨整密,律诗有严格形式要求,要做到在规范中游刃有余,确非易事。章法本是指诗歌组织结构,但诗话作者很明显未限于此。章法整密不仅指四联形式上的排列组合及句法的对仗要求,还包括诗歌主题思想对四联句意的前后系连,以传达完整的内容。一般而言,诗歌创作讲究意象的跳跃变动、语言的锤炼组合、想象的奇特丰富,所以诗歌大多在结构上较为松动,过渡较为突兀。但律诗创作稍异于一般诗歌,倒有些像作文,颇讲究内容的系统完整、结构的严谨细致。往往表现相对稳定的时空内容,前后诗句转换有一定逻辑性,如同行云流水,悄然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