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推荐。爱诗词网。(节自《越世家》)朱公居陶①,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溢②,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③。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④。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藿⑤。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庄生虽居穷阎⑥,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⑦,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⑧。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⑨。”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去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译文】朱公居住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时,生下了小儿子。到小儿子长成壮年时,朱公的第二个儿子因杀人被囚禁在楚国。朱公说:“杀人而死罪是罪有应得。但是,我听说,拥有千金资产之家的儿子是不能死在街市上的。”便告知小儿子,要他去看望二儿子。于是装上黄金二万四千两,将其置放于一褐色器物中,载于一驾牛车上,并派遣他的小儿子押运。朱公的大儿子坚决要求去,朱公不听他的。大儿子说:“家中有长子,就叫家督(督理家事),目前弟弟有罪在身,你不派我,而派小弟去,这是我没本事。”想要自杀。他的母亲为他辩护道:“现在派小儿子去,不一定就能使二儿子生还。而你却先白白伤了大儿子,这怎么好呢?”朱公别无他法,只好派长子去。写了一封信,要他送给从前要好的朋友庄生,并吩咐道:“你到了地点,就把这千金放在庄生家,任凭他怎么去处理,千万别与他发生争执。”朱公长子出发时,他还拿了私积资金好几百准备去打点。到了楚国,得知庄生家住在距城郭很近的地方,那儿野草丛生。走到他家门口,得见其家很贫穷。然而,朱公长子还是遵照其父的吩咐,送上书信和金钱。庄生说:“你可尽快回去罢,不要留在这里。即便你弟弟出来,也不要追究其中的原因。”朱公长子离开庄生家,他没有经过庄生同意而私自留在了楚国,把他私下带来的金钱拿去送给楚国掌管事务的贵人。庄生虽然是居住在十分贫穷的小巷门户里,然而他廉洁正直的名声是闻名全国的。自楚王以下的人,都像尊敬老师一般地尊敬他。至于朱公送的金钱,他也不是有意要接受,是打算事成之后,将其金钱归还朱公,以表示其诚信。所以金钱一送到,他就对其妻说:“这是朱公的金钱,就像有病不能长住,日后是要归还的,不要动它。”而朱公的长子是不知庄生用意的,认为这金钱送他多少都是无特殊效果的。庄生趁机会入宫见楚王,对楚王说,某星宿在某处,这是对楚国有害的。楚王素来相信庄生,便说:“现在怎么办才好呢?”庄生说:“只有用恩德,才可免除其害。”楚王说:“你不要说了!我正打算去办这事。”楚王便派使者封闭了三钱的府库。楚贵人惊喜地将此事告诉朱公长子说:“楚王要大赦犯人了!”朱公的大儿子问道:“如何见得呢?”贵人说:“每逢楚王赦免犯人,经常是先封闭三钱之库。昨天傍晚,楚王已派使者封闭了三钱之库。”朱公长子认为,楚王本来要行大赦,二弟理所当然会被放出来。把那些贵重的金钱白白送给庄生,一点用处也没有。于是,他又去与庄生相见。庄生吃惊地问道:“你怎么还没回去?”朱公长子说:“我还没回去,当初是为我弟弟的事来见你,现在我弟弟的事楚王已议定自然赦免,所以,我再来辞谢。”庄生知道他的用意,是想拿回他的金钱。便说:“你自己到屋子里去拿金子罢!”朱公的大儿子就到屋里拿了金子走了,还独自高兴得不得了。庄生因被朱公儿子作弄,感到十分羞愧。便再进宫见楚王,对楚王说:“我前些天说某星的事,你打算用修德的方式去报答他。今天我出门去,外面的人都说,陶地的富豪之人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他的家人拿了许多金钱贿赂你手下的人,所以你的大赦并不是怜悯楚国百姓,而是为朱公的儿子开脱罪责。”楚王大怒,说:“我虽然没有什么德可言,怎么会为了朱公儿子的缘故,而施恩惠呢?”便命令先杀了朱公的儿子。第二天,才下发赦免令。朱公的长子只能带了他弟弟的死尸,扶丧而归。到了家里,他的母亲和同乡人都十分悲哀,只有朱公一人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他必然要弄死他弟弟的。他并不是不爱他弟弟,而实在是不能忍心舍掉钱财。他打小与我住一块,亲见我谋生的艰难困苦,所以对钱财的舍弃十分看重。至于小儿子,他一出生就见我很富有。他乘的车很坚固,骑的马都是良马,经常外出逐猎。怎么知道财产是从哪来的,所以他轻而易举地挥霍掉钱财,而不觉得可惜。我这之前所以打算派小儿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钱财的缘故。然而长子不能舍财,所以终究杀了他弟弟,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有什么可悲痛的呢?说实在的,我本来是日夜盼望他带丧归来的。”【鉴赏】常言道:知子莫如父,本文记叙的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的故事,就证明了这一真理。事件的缘起。陶朱公的二儿子因杀人被囚于楚,犯了死罪。但因有“千金之子,不死于市”的不成文的说法,陶朱公便遣小儿子带上黄金千镒去探视。此时,长子坚持请行,并以死相威胁;其母也为他说情,陶朱公没法,只好让他去。并修书一封,要大儿子去拜见好友庄生,吩咐把书信及黄金留在庄生家,任其处置。事件的发展。陶朱公长子到楚拜见庄生后,不听劝告,私留楚地,并将私带的金钱去打点楚国执事的贵人。后经庄生以星相之说要楚王修德施惠,楚王准备大赦天下时,陶朱公长子从楚贵人处得知这一消息,以为是楚王的本意,非庄生之力,大量黄金白送了。其实,庄生是以廉洁闻名的长者,暂收其金是为了答应帮忙,让其放心,待事成之后要归还的。陶朱公的长子不解其意,便去庄生家索回金钱。事件的结局。陶朱公长子的这一举动极大地伤害了庄生,认为是被陶朱公的长子羞辱和作弄了。于是进宫,他借路人之语激起楚王的愤怒,先杀陶朱公的儿子,然后再大赦天下。陶朱公的长子只好扶丧归家。在这一事件中,充分表现了陶朱公长子吝金、爱财的守财奴本性,以致伤害了别人,也害杀了自己本想救出的弟弟。对这事件的看法,只有陶朱公与其它人不同,不仅不悲哀,还笑着说,这是他早就预料到的。他之所以原先决定小儿子去,就是因为小儿子从小过的是豪华生活,不觉得钱财可惜;而大儿子从小和他一起,亲历谋生的艰难困苦,十分看重钱财。所以,事出有因,不必悲伤。陶朱公的知子善用、宽厚大度的特性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从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的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珍惜钱财、不任意挥霍钱财是好的,但需要用钱财的时候必须要用,所谓有所舍才有所得。从文章写作来看,全文语言简洁,记事清晰,在“对话”中交代事件的发展与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准确而贴切。
殷勤谢红叶。推荐。爱诗词网。“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宫怨闺怨”类的诗句。秋至天寒,落叶纷纷。诗人面对那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切的祝告:快快飘落吧,好离开这深宫大院,飞到人间!此句笔法颇为委婉含蓄。它妙在曲折达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却用折射的手法,从侧面下笔,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宣宗宫人“题红叶”“全唐诗”第8968页。繁体:“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是關於描寫“情感抒寫·宮怨閨怨”類的詩句。秋至天寒,落葉紛紛。詩人面對那隨波而去的紅葉,致以殷切的祝告:快快飄落吧,好離開這深宮大院,飛到人間!此句筆法頗為委婉含蓄。它妙在曲折達意,托物寄情,不從正面寫自己的處境和心情,不直說自己久與人間隔離和渴望回到人間,卻用折射的手法,從側面下筆,表達瞭對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沖破樊籠的強烈意願。宣宗宮人“題紅葉”“全唐詩”第8968頁。拼音:“YanQinXieGongXie,HaoQuDaoRenJian”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YanQinXieGongXie,HaoQuDaoRenJian”ShiGuanYuMiaoXie“QingGanShuXie·GongYuanGuiYuan”LeiDeShiGou。QiuZhiTianHan,LaXieFenFen。ShiRenMianDuiNaSuiBoErQuDeGongXie,ZhiYiYanQieDeZhuGao:KuaiKuaiPiaoLaBa,HaoLiKaiZheShenGongDaYuan,FeiDaoRenJian!CiGouBiFaPoWeiWeiWanHanXu。TaMiaoZaiQuSheDaYi,TuoWuJiQing,BuCongZhengMianXieZiJiDeChuJingHeXinQing,BuZhiShuiZiJiJiuYuRenJianGeLiHeKeWangHuiDaoRenJian,QueYongSheSheDeShouFa,CongCeMianXiaBi,BiaoDaLeDuiZiYouShengHuoDeChongJingYiJiChongPoFanLongDeJiangLieYiYuan。XuanZongGongRen“TiGongXie”“QuanTangShi”Di8968Xie。
中国网监部门将对视频网站加强外来剧目审核力度,若擅自播出未通过审核的影视作品,将面临警告、罚款甚至被吊销许可证等处罚。有人强烈支持,认为中美文化差异,不符国情,部分美剧尺度太大;另一部分人认为多元文化,自由选择,影视应与国际接轨,实施分级一举多得。你怎么看?
@小楠Phoebe:影视应与国际接轨,应该实施分级制度!攘外必先安内,有这时间多多督促国内拍出有故事情节原创的,发人深省的优质影片,而不是所谓的票房至上急功近利的商业片。
美剧禁令。推荐。爱诗词网。中国网监部门将对视频网站加强外来剧目审核力度,若擅自播出未通过审核的影视作品,将面临警告、罚款甚至被吊销许可证等处罚。有人强烈支持,认为中美文化差异,不符国情,部分美剧尺度太大;另一部分人认为多元文化,自由选择,影视应与国际接轨,实施分级一举多得。你怎么看? @小楠Phoebe:影视应与国际接轨,应该实施分级制度!攘外必先安内,有这时间多多督促国内拍出有故事情节原创的,发人深省的优质影片,而不是所谓的票房至上急功近利的商业片。 @VforVendetta:如果你觉得韩剧脑残而支持封禁韩剧,那么就没资格在美剧被封禁的时候抱怨了。当你曾经支持不公地对待一些人,那么当这种不公降临在你身上时就没资格喊冤了。所谓公民社会就是,若一个人被不公地对待,Allwillsufferwithhim/her. @北京时代易维:不支持,美剧的题材虽然有点血腥,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好莱坞的水准真不是谁谁都能拍出来的。就连那部《来自星星的你》不也是从美剧上面得来的灵感吗? @太平bandit:文明说白了就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包容,国内一些影视作品无法与外国比拼时,应该懂得如何借鉴与发展,而不是关起门来让我们自己发展!懂得如何当学生而不当老师! @未艾:总不能因为文化有差异就不接受他国文化吧,你的胳膊和别人的胳膊不一般长就不接受对方吗?太扯了。 @李方晟:应该分门别类地禁止,不走极端。 @王路:支持,有些美剧在美国国内也是分类并限制的,禁止儿童观影。如果引进国内不加审查分类,观看时没有家长引导,暴力与血腥的镜头对于儿童来讲是一种伤害。
55keke.com。推荐。爱诗词网。在我故乡的高山中有许多河流它们在很深的峡谷中流过它们很少看见天空在那些河面上没有高扬的巨帆也没有船歌引来大群的江鸥要翻过千山万岭你才听得见那河的声音要乘着大树扎成的木筏你才敢在那波涛上航行有些地带永远没有人会知道那里的自由只属于苍鹰河水在雨季是粗暴的高原的大风把巨石推下山谷泥巴把河流染红真像是大山流出来的血液只有在宁静中人才看见高原鼓起的血管住在河两岸的人也许永远都不会见面但你走到我故乡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听见人们谈论这些河就像谈到他们的上帝在那些优秀的展示自然景观的诗中,自然从来都不是一种被再现的摹本。所谓“外师造化”,可以理解为透过自然来凝神于自己的内心情感。换句话说,那种缺乏内在精神深度和厚度的诗人,即使他写出了华采的语言描绘的自然,但仍然等于零。真正的诗人是将自然提升到一种生命体验的高度,获得一种深刻的意味,不滞于物,而成为源于生命的纯粹的诗。于坚的《河流》就是这样的诗。我们读后发现,在描述对象的精致细微方面,此诗显然不够用力;但它给你一种震动,这种震动是诗人生命精气的高扬。诗人所倾心的故乡的河流,是他的生命与故乡土地会晤的场所。那河流仿佛是从诗人的血管中流出的,那浪头是和诗人的脉跳循着同样的节拍。云南的土地和河流,弥漫着雄浑冷峻又热烈神奇的光采,这是我们共有的印象。但这只是表面的东西。于坚长期抚摸着这块土地,他最深切的感受是——孤独!是那种偏远的、粗砺的、局外的孤独!但正是这种仿佛被悬置起来的孤独,使诗人能遁入内心,通过直觉组合自己的感受。“故乡的河流”,原生状态地奔流着,它没有被古老的内地文化的世故所熏染,它流得寂寞,但充满了原始的力量和自信:“它们在很深的峡谷中流过/它们很少看见天空/在那些河面上没有高扬的巨帆/也没有船歌引来大群的江鸥……有些地带永远没有人会知道/那里的自由只属于苍鹰”。红土高原凶猛的暴雨使泥浆的河流鲜红炽灼,“真像是大山流出来的血液”。这类意象岂是妙手可著的?它是生命,是无拘无碍的与死亡对称的生命!这里的人是孤独的、猛烈的、笨重的,他们以大地为炉,造化为冶,生生不息,宏朗自信。“住在河两岸的人/也许永远都不会见面/但你走到我故乡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听见人们谈论这些河/就像谈到他们的上帝”。在那里,诗人感到了生命永恒的存在,感到人与自然对话的狂喜,更重要的是,他的生命找到了图腾,找到了归宿!这种孤独是多么富有内力,多么纯粹和崇高!不在于你的诗写了孤独,孤独的质量是更重要的:何种孤独?!在诗歌的技艺上,这首诗也表现了足够的魅力。它采用了平缓的甚至是稠滞的语感,生气贯注却不露圭角。它限制了阅读的速度,使你不得不缓慢地体味它,让那河流静静地注入内心。意象的单纯厚重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河流的性格,这才是云南的河,于坚的生命之河。
二十八宿朝玉堂。推荐。爱诗词网。太液池歌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代太液池歌原文腥鲜龙气连清防,花风漾漾吹细光。叠澜不定照天井,倒影荡摇晴翠长。平碧浅春生绿塘,云容雨态连青苍。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诗词问答问:太液池歌的作者是谁?答:温庭筠问:太液池歌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问:太液池歌是什么体裁?答:乐府问:温庭筠的名句有哪些?答:温庭筠名句大全温庭筠太液池歌书法欣赏太液池歌书法作品注释全唐诗:卷575-18
青玉案曹组。推荐。爱诗词网。青玉案作者:曹组 朝代:宋代青玉案原文田园有计归须早。在家纵贫亦好。南来北去何日了。光阴送尽,可怜青鬓,暗逐流年老。寂寥孤馆残灯照。乡思惊时梦初觉。落月苍苍关河晓。一声鸡唱,马嘶人起,又上长安道。诗词问答问:青玉案的作者是谁?答:曹组问:青玉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问:青玉案是什么体裁?答:词问:曹组的名句有哪些?答:曹组名句大全曹组青玉案书法欣赏青玉案书法作品
浪淘沙的作者是谁。推荐。爱诗词网。浪淘沙作者:杜安世 朝代:宋代浪淘沙原文又是春暮。落花飞絮。子规啼尽断肠声,秋千庭院,红旗彩索,淡烟疏雨。念念相思苦。黛眉长聚。碧池惊散睡鸳鸯,当初容易分飞去。恨孤儿欢侣。诗词问答问:浪淘沙的作者是谁?答:杜安世问:浪淘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问:浪淘沙是什么体裁?答:词杜安世浪淘沙书法欣赏浪淘沙书法作品
刘鉴。推荐。爱诗词网。分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诗经古诗三百首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小学文言文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写景抒情写人咏物婉约思念送别爱情抒怀离别思乡生活爱国哲理女子写花边塞怀古古文观止友情怀人战争相思闺怨孤独忧国忧民感伤梅花田园叙事讽刺咏史怀古赞美体裁:词五律五绝七律七绝乐府楚辞散曲文言文五古五排七古杂言句四古联句七排六古贺新郎诗经·国风·郑风诗经·国风·邶风胡笳曲偈诗经·国风·召南诗经·小雅·鱼藻之什脱京口诗经·国风·唐风诗经·国风·周南满江红诗经·大雅·荡之什朝代: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辽代金代元代明代清代作者:李白白居易陆游苏轼欧阳修王安石杨万里邵雍杜甫辛弃疾黄庭坚陶渊明陈与义李商隐范成大刘禹锡唐寅王维纳兰性德文天祥李煜张耒戴复古刘克庄曹操范仲淹晁补之叶绍翁高崇文李清照贺铸元好问王冕龚自珍苏辙乾隆秦观刘邦曹植嵇康袁宏道岑参贾岛蔡邕秦桧宋江柴望《刘鉴》古诗文朝代:宋代,共收录35篇诗文诗词问答问:刘鉴是哪个朝代的人?答:刘鉴是宋代的人。问:刘鉴的诗词作品有多少首?答:我们已收录 35 篇刘鉴的作品。
一笑千金少。推荐。爱诗词网。小桃红·采莲女作者:杨果 朝代:元代小桃红·采莲女原文采莲船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记得相逢对花酌,那妖娆,殢人一笑千金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似。若比莲花更强似,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端的胜西施。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兰舟问。此去长安路相近,恨刘晨,自从别后无音信。人间好处,诗筹酒令,不管翠眉颦。诗词问答问:小桃红·采莲女的作者是谁?答:杨果问:小桃红·采莲女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译文和注释译文采莲船上采莲女娇媚无比,如新月凌波。记得相逢对花酌酒,那妖娆一笑,价值千金都嫌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的容貌,令人销魂。采莲人唱着采莲词,好似洛浦神仙。如果比作莲花更是相似,体态风流,风情万种。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确实比得上西施那样美。采莲湖上的采莲人,怅惘地靠在船上感叹。这里离长安路很近,恨情郎自从别后无音信。别留恋那边好处,饮酒行令,不管我忧愁。注释越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小桃红:小桃红:越调常用曲牌名,又名“采莲曲”“武陵春”“绛桃春”“平湖乐”等,句式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八句六韵。恁(nèn):这样。洛浦神仙:指洛神。传说古帝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而为神,又名宓妃。颦(pín):皱眉。刘晨:用刘晨天台山遇仙的典故,喻指情郎。《幽明录》载,东汉人刘晨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到两位仙女,分别和他们结亲,半年后回家,才知道已过百年。诗文赏析《采莲曲》,本是江南旧曲,南朝时梁武帝作《江南弄》七曲,其中就有一曲《采莲曲》,此曲其实来自民间,在南朝时期十分流行。后来的诗词,以此为题的也很多,比如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采莲曲》在民间歌唱时,除了采莲女自唱以外,还发展为岸上有人以“踏歌”的形式和歌。杨果一生经历了金元两个时代,金初曾登科及第,担任官职。金亡五年之后,他经人举荐才出来做官。他有十一支《小桃红》曲子,见于《阳春白雪》者八支,没有题名;见于《太平乐府》三支,题作“采莲女”。这组曲子作于元代早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宋词典故·三宿桑下
【出典】《后汉书》卷三○下《襄楷传》襄楷上书:“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唐·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
浮屠不三宿桑下。推荐。爱诗词网。宋词典故·三宿桑下【出典】《后汉书》卷三○下《襄楷传》襄楷上书:“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唐·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释义】东汉时有“浮屠不三宿桑下”的说法,谓僧人为避免日久生情,在同一地方不连续歇息三夜。后世常用“三宿桑下”或“三宿”表现眷恋之情。【例句】①君家玉雪花如屋,未应山下成三宿。(辛弃疾《菩萨蛮·重到云岩,戏徐斯远》1967)这里以“三宿”为喻,戏谓徐氏不该留恋家室,迟迟不上山。②浮屠三宿桑下,犹自不忘情。何况情钟我辈,聚散匆匆草草,真个是云萍。(吴潜《水调歌头·奉别诸同官》2771)这里用本典衬托自己的惜别留恋情怀。
【名句】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春水浓绿,好象染过的一般,岸上的桃花浮映在水中,象少女的脸色。状写新颖,色彩鲜丽。唐陈子良《新成安乐宫》诗,有“桃花落脸红”句。
鸭头春水浓如。推荐。爱诗词网。【名句】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春水浓绿,好象染过的一般,岸上的桃花浮映在水中,象少女的脸色。状写新颖,色彩鲜丽。唐陈子良《新成安乐宫》诗,有“桃花落脸红”句。宋苏轼《送别》诗:“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衰翁送客水边行,沙衬马蹄乌帽点。昂头问客几时归?客道秋风黄叶飞。系马绿杨开口笑,傍山依约见斜晖。”(《苏轼诗集》四八卷2584页)
西江月 张孝祥。推荐。爱诗词网。张孝祥《西江月》张孝祥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①,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释①问讯:问候,慰问。唐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仙山楼观图【元】陆广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鉴赏本词乃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作者重游三塔寺时作。三塔寺,位于三塔湖(又名梁城湖)之畔,其旁另有寒光亭,即本词中“寒光亭下水如天”句中的寒光亭。这首词起句新颖别致,颇为活泼。问候的对象不是某人,而是“湖边春色”。因为此前已经来过,重来如见故人,故而致意问候。“湖边春色”,如下文写到的丝丝绿柳,湖中春水,岸上春花,堤边春草,林间春鸟,统在其中,这一切在作者眼里是那么亲切有活力,更何况又是重游故地。词人对于“湖边”的情意如此殷切,“重来又是三年”一句说出了所以然。这次重来,距前次又隔三年了,几年未到,蕴积的感情自然深厚。词句里自然有光阴倏忽而逝的感慨,只是淡淡浅浅的惆怅,不像桓温“树犹如此,人何以堪”那般浓厚悲怆。一般人重游旧地时,往往也会有物是人非的感觉,可词人并不是想写别来风景之异,而是另有寄托,作者这时想传递的是一种心境,一种感悟。助兴东风,定知心意;拂面杨柳,似解人情,与词人重来问讯热切之心,互相映衬。这时也还不过是泊岸系舟耳,已写得如此神完气足,则当词人重入三塔寺以后,又将如何写景抒情呢?张孝祥词通常上阕写景,下片抒情,井然不乱。过片没有继续上片的写景,而是调转笔头,浓墨抒情。痛感世路崎岖,一腔幽怨。“已惯”,是经历过多次人生道路上浮沉升降之后的感悟之言。词人有志难伸,壮志难酬,曲高和寡,一再左迁,意冷心灰,想脱身离开污浊的官场,皈依自然,息心去烦。“此心到处悠然”的“到处”即是处处、随处,有随遇而安的意思,由于心冷官场仕途,不如栖身林下,得自然幽趣,与古人语“此心安处是吾乡”同意。所谓“悠然”,正是暂脱尘嚣试忘痛苦时的心境。陶渊明《饮酒》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仿佛自然是医治官场百病的良药,它不仅是息心之所,而且还是疗养之处。三塔寺望湖所见之景在张孝祥的诗里也有反映,如“苍山在烟外,高浪与天通”、“凉风撼杨柳,晴日丽荷花”、“钓艇未归饶夕照”等。写景之中,即寓情感,与“世路”句作反照,又写出了此心的“悠然”。陶渊明在“飞鸟相与还”之下续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词人也说过:“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念奴娇《过洞庭》)词写到“飞起沙鸥一片”便收束,其“真意”我们也可于无言处会之。(凌霄汉)集评清《李佳:“词家有作,往往未能竟体无疵。每首中要亦不乏警句,摘而出之,遂觉片羽可珍。如……张于湖云:‘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左庵词话》卷下)
【名句】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语出宋代张先《千秋岁》词。只要苍天不老,爱情就不可能断绝。相爱的心就像双双交织的丝网,个中有数不清的丝结。几句词表达了坚贞不渝的爱情。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推荐。爱诗词网。【名句】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语出宋代张先《千秋岁》词。只要苍天不老,爱情就不可能断绝。相爱的心就像双双交织的丝网,个中有数不清的丝结。几句词表达了坚贞不渝的爱情。
赠刘景文 苏轼。推荐。爱诗词网。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②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③【注释】①刘景文:名季孙,开封祥符人,时任两浙兵马都监,在杭州。苏轼很器重他,举荐他为隰州(今山西隰县)知州。②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③正是:一本作“最是”。【译文】荷花谢尽已无遮雨车盖似的叶,菊花渐萎但还剩有傲霜的枝。一年中最好的景观您应记住:就是这橙子黄、橘子绿的时节。【集评】宋·胡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此退之早春诗也。(按,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荷尽已无擎雨盖,……’此子瞻初冬诗也。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清·汪师韩:“浅语遥情。”(《苏诗选评笺释》卷五)近·高步瀛:“或以此诗与韩退之《早春呈水部张员外》诗相似,徒以‘最是一年春好处’句偶近耳。其意境各有胜处,殊不相同也。”(《唐宋诗举要》卷八)【总案】本篇作于元祐五年(1090)。这首小诗通过荷、菊、橙、橘四种时物的变化特征,生动细腻地描写了深秋初冬的景色,最末两句似赞似惜,曲尽其妙。
【名句】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语出清代朱舜水《答野节问》之四。三天不读书,嘴里就像长了荆棘一样;三天不弹琴,手上就像长了荆棘一样。说明做事不可时停时做,而必须坚持经常。
三天不念口生。推荐。爱诗词网。【名句】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语出清代朱舜水《答野节问》之四。三天不读书,嘴里就像长了荆棘一样;三天不弹琴,手上就像长了荆棘一样。说明做事不可时停时做,而必须坚持经常。
西江月黄陵庙。推荐。爱诗词网。《西江月黄陵庙》·张孝祥张孝祥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这首词写作者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调离潭州(今长沙)时为风雨所阻,却旷达乐观的情怀。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边。开头三句写上路时的情景,“一船明月”,“千里秋江”,放眼所见,景色恬人。下片写对明日风转的期望以及留驻的乐观。全词无一丝受阻的沮丧心情,反而感谢风浪的留船,充满了浪漫色彩。
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推荐。爱诗词网。“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江河”类的诗句。句中是写临途送别所见到的自然景色。顺着江流,极目眺望,只见水流天际,延伸无极。天边林木好象飘流水上,一片青青苍苍。湿云低沉,雾气缭绕,吞没了山岭半腰。这里犹如一幅饱含意韵的水墨画,给人一种迷茫空寂之感。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全宋词”第1879页。繁体:“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是關於描寫“繪景狀物·江河”類的詩句。句中是寫臨途送別所見到的自然景色。順著江流,極目眺望,隻見水流天際,延伸無極。天邊林木好象飄流水上,一片青青蒼蒼。濕雲低沉,霧氣繚繞,吞沒瞭山嶺半腰。這裡猶如一幅飽含意韻的水墨畫,給人一種迷茫空寂之感。辛棄疾“鷓鴣天·送人”“全宋詞”第1879頁。拼音:“FuTianShuiSongMoQiongShu,DaiYuYunMaiYiBanShan”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FuTianShuiSongMoQiongShu,DaiYuYunMaiYiBanShan”ShiGuanYuMiaoXie“HuiJingZhuangWu·JiangHe”LeiDeShiGou。GouZhongShiXieLinTuSongBieSuoJianDaoDeZiRanJingSe。ShunZhaoJiangLiu,JiMuTiaoWang,ZhiJianShuiLiuTianJi,YanShenMoJi。TianBianLinMuHaoXiangPiaoLiuShuiShang,YiPianQingQingCangCang。ShiYunDiChen,WuQiLiaoRao,TunMeiLeShanLingBanYao。ZheLiYouRuYiFuBaoHanYiYunDeShuiMoHua,GeiRenYiChongMiMangKongJiZhiGan。XinQiJi“ZheGuTian·SongRen”“QuanSongCi”Di1879Xie。
石鼓之歌止于此。推荐。爱诗词网。年代:唐代诗人作者:韩愈←上一篇:山石 下一篇: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词简介: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初唐时有石鼓出土于凤翔府天兴县(今陕西宝鸡),系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但当时朝中人对此反应索然,并不在意。韩愈之前,杜甫只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带过一笔,此后韦应物有《石鼓歌》,但缺少热情和文采。及至韩愈以他特有的文学家、史学家的敏感看到石鼓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和历史学的重要意义,感慨石鼓文物的废弃,力谏当局保护石鼓而不得采纳,因而大发牢骚,写下长诗《石鼓歌》,从石鼓的起源到论述它的价值,创作目的是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原文拼音繁体《石鼓歌》.[唐].韩愈.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珮鸣相磨。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婩婀。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shíɡǔɡē》《石鼓歌》.[tánɡ].hányù..[唐].韩愈.zhānɡshēnɡshǒuchíshíɡǔwén,quànwǒshìzuòshíɡǔɡē。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shǎolínɡwúrénzhéxiānsǐ,cáibáojiānɡnàishíɡǔhé。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zhōuɡānɡlínɡchísìhǎifèi,xuānwánɡfènqǐhuītiānɡē。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dàkāimínɡtánɡshòucháohè,zhūhóujiànpèimínɡxiānɡmó。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珮鸣相磨。sōuyúqíyánɡchěnɡxiónɡjùn,wànlǐqínshòujiēzhēluó。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juānɡōnɡlèchénɡɡàowànshì,záoshízuòɡǔhuīcuóé。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cónɡchéncáiyìxiándìyī,jiǎnxuǎnzhuànkèliúshānē。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yǔlínrìjiǔyéhuǒliáo,ɡuǐwùshǒuhùfánwéihē。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ɡōnɡcónɡhéchùdézhǐběn,háofājìnbèiwúchàé。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cíyányìmìdúnánxiǎo,zìtǐbúlèilìyǔkē。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niánshēnqǐmiǎnyǒuquēhuà,kuàijiànzhuóduànshēnɡjiāotuó。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luánxiánɡfènɡzhùzhònɡxiānxià,shānhúbìshùjiāozhīkē。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jīnshénɡtiésuǒsuǒniǔzhuànɡ,ɡǔdǐnɡyuèshuǐlónɡténɡsuō。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lòurúbiānshībùshōurù,èryǎbiǎnpòwúwēiyí。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kǒnɡzǐxīxínɡbúdàoqín,jǐzhíxīnɡxiùyíxīé。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jiēyúhǎoɡǔshēnɡkǔwǎn,duìcǐtìlèishuānɡpānɡtuó。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yìxīchūménɡbóshìzhēnɡ,qíniánshǐɡǎichēnɡyuánhé。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ɡùréncónɡjūnzàiyòufǔ,wéiwǒdùliànɡjuéjiùkē。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zhuóɡuànmùyùɡàojìjiǔ,rúcǐzhìbǎocúnqǐduō。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zhānbāoxíɡuǒkělìzhì,shíɡǔzhǐzǎishùluòtuo。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jiànzhūtàimiàobǐɡàodǐnɡ,ɡuānɡjiàqǐzhǐbǎibèiɡuò。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shènɡēnruòxǔliútàixué,zhūshēnɡjiánɡjiědéqiēcuō。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ɡuānjīnɡhónɡdōushànɡtiányān,zuòjiànjǔɡuóláibēnbō。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wāntáitīxiǎnlùjiéjiǎo,ānzhìtuǒtiēpínɡbùpō。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dàshàshēnyányǔɡàifù,jīnɡlìjiúyuǎnqīwútuó。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zhōnɡcháodàɡuānlǎoyúshì,jùkěnɡǎnjītúnüèē。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婩婀。mùtónɡqiāohuǒniúlìjiǎo,shuífùzhùshǒuwéimāsɑ。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rìxiāoyuèshuòjiùmáimò,liùniánxīɡùkōnɡyínò。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xīzhīsúshūchènzīmèi,shùzhǐshànɡkěbóbáié。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jìzhōubádàizhēnɡzhànbà,wúrénshōushilǐzénà。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fānɡjīntàipínɡrìwúshì,bǐnɡrènrúshùchónɡqiūkē。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ānnénɡyǐcǐshànɡlùnliè,yuànjièbiànkǒurúxuánhé。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shíɡǔzhīɡēzhǐyúcǐ,wūhūwúyìqícuōtuó。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石鼓歌》.[唐].韓愈.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周綱凌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珮鳴相磨。蒐于岐陽騁雄俊,萬里禽獸皆遮羅。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從臣才藝咸第一,揀選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呵。公從何處得紙本,毫發盡備無差訛。辭嚴義密讀難曉,字體不類隸與蝌。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斫斷生蛟鼉。鸞翔鳳翥眾仙下,珊瑚碧樹交枝柯。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嗟余好古生苦晚,對此涕淚雙滂沱。憶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稱元和。故人從軍在右輔,為我度量掘臼科。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氈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載數駱駝。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圣恩若許留太學,諸生講解得切磋。觀經鴻都尚填咽,坐見舉國來奔波。剜苔剔蘚露節角,安置妥帖平不頗。大廈深檐與蓋覆,經歷久遠期無佗。中朝大官老于事,詎肯感激徒婩婀。牧童敲火牛礪角,誰復著手為摩挲。日銷月鑠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繼周八代爭戰罷,無人收拾理則那。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丘軻。安能以此尚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石鼓之歌止于此,嗚呼吾意其蹉跎。译文注释诗评张生手持石鼓文①,张生手拿着石鼓拓片的文字,劝我试作石鼓歌。劝我作一首赞颂石鼓文的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文学天才李白杜甫早已仙逝,才薄将奈石鼓何?我诗才浅薄将把这石鼓奈何?周纲陵迟四海沸②,周朝的纲纪衰败天下不安定,宣王愤起挥天戈③。周宣王振奋而起挥舞着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④,大开朝堂庆祝胜利接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众诸侯佩剑鸣声叮当相撞磨。蒐于岐阳骋雄俊⑤,宣王春猎驰骋岐阳雄姿英发,万里禽兽皆遮罗⑥。万里猎场的禽兽皆逼入网罗。镌功勒成告万世⑦,将功业刻在石鼓告后代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⑧。凿山石勒石鼓毁坏石山嵯峨。从臣才艺咸第一,跟随的众侍臣才艺都是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⑨。挑选高手镌刻石鼓存留山阿。雨淋日炙野火燎,暴雨淋烈日烤还遭野火焚燎,鬼物守护烦㧑呵⑩。多亏鬼神守护劳烦挥斥责呵。公从何处得纸本(11),你从何处得到石鼓拓印文字,毫发尽备无差讹(12)。尽完备丝毫没有一点儿误讹。辞严义密读难晓(13),辞义严密内容深奥很难读懂,字体不类隶与科(14)。字体古老风格不像那隶与蝌。年深岂免有缺画,年代古远难免受损笔画残缺,快剑斫断生蛟鼍(15)。就如那锋利宝剑斩断蛟与鼍。鸾翔凤翥众仙下,字体犹如众仙乘鸾凤翩然下,珊瑚碧树交枝柯(16)。笔画好似珊瑚碧树交错枝柯。金绳铁索锁纽壮(17),笔势结体像金绳铁索穿锁纽,古鼎跃水龙腾梭(18)。又像跃水之九鼎化龙之织梭。陋儒编诗不收入(19),鄙陋儒士编纂诗经竟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20)。大小二雅内容褊狭也太严苛。孔子西行不到秦,孔子周游列国未到秦也难怪,掎摭星宿遗羲娥(21)。采摘了点点星辰却遗漏羲娥。嗟予好古生苦晚,叹息我好古却苦于出生太迟,对此涕泪双滂沱(22)。对着石鼓文我止不住泪滂沱。忆昔初蒙博士征(23),忆往昔蒙朝廷征为国子博士,其年始改称元和(24)。那一年正改元年号称为元和。故人充军在右辅(25),老朋友从军在右扶风任从事,为我度量掘臼科(26)。替我谋划挖掘藏石鼓的穴窝。濯冠沐浴告祭酒(27),我洗头巾沐浴禀告国子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像这样的文物至宝能有几多?毡包席裹可立致,只要毡包席裹就能立刻运至,十鼓只载数骆驼。运载十个石鼓只要几匹骆驼。荐诸太庙比郜鼎(28),把它进献太庙可比贵重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其声价百倍于郜鼎也不太过!圣恩若许留太学,皇上恩典若允许置之于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29)。诸生便可研究解读一同切磋。观经鸿都尚填咽(30),汉代鸿都观经车马尚且拥塞,坐见举国来奔波。自然可见全国上下来往奔波。剜苔剔藓露节角(31),剔除苔藓泥尘显露笔画棱角,安置妥帖平不颇(32)。将它安置妥帖平稳毫无偏颇。大厦深檐与盖覆,深檐屋瓦的大厦将石鼓覆盖,经历久远期无佗(33)。经历久远也不会让它受损磨。中朝大官老于事(34),朝中的大官都守旧老于世故,讵肯感激徒媕娿(35)。他们毫无主见岂肯感奋奔波!牧童敲火牛砺角(36),牧童敲鼓爆火星牛用它磨角,谁复着手为摩挲(37)。谁再用手把石鼓轻轻来摩挲。日销月烁就埋没(38),经岁月的风化销蚀趋于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39)。六年来我西望悬心空叹吟哦!羲之俗书趁姿媚(40),王羲之书法低俗趁机秀柔媚,数纸尚可博白鹅(41)。写几张《道德经》可换一群白鹅。继周八代争战罢(42),继周朝之后八代战争已停止,无人收拾理则那(43)!没有人收拾整理也无可奈何!方今太平日无事,如今天下太平日常没有大事,柄任儒术崇丘轲(44)。执政者重儒学崇尚孔丘孟轲。安能以此上论列(45),怎么能凭借此向皇上来建议,愿借辩口如悬河(46)。愿借善言谈者的利口若悬河。石鼓之歌止于此,石鼓的赞歌写到这里就停止,呜呼吾意其蹉跎(47)。哎呀我的心思如岁月空蹉跎!①张生:即张籍,韩愈诗友,人称张水部。石鼓文:指石鼓上拓印下来的文字。唐初在天兴县(今陕西宝鸡)三峙原出土了十块鼓形石,上刻籀文(大篆)四言诗。每块十首为一组。发现时文字已残缺不全,其内容及刻石时代众说纷纭。有“周宣王大狩”说,有“周成王”说,有“秦刻”说,还有“北周”说。近人考证定为秦刻,叙述当时贵族田猎游乐生活。原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②周纲:周朝的纲纪法度。陵迟:衰落。《诗经·王风·大车》序:“礼义陵迟,男女淫奔。”③“宣王”句:周宣王,姓姬名静,厉王之子,旧时被认为是中兴之主。他曾对淮夷、西戎、猃狁等用兵。④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包括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⑤蒐:打猎。春猎为蒐。《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岐阳:岐山的南面。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⑥遮罗:拦捕。遮,遮拦;罗,用罗网捕获。⑦镌功:将功业刻在石鼓上。镌,勒、刻的意思。⑧嵯峨:山高峻貌。汉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乎崇山巃嵷,崔嵬嵯峨。”⑨山阿:山中曲处。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⑩烦㧑呵:劳烦它们呵斥挥去。㧑,通“挥”。(11)纸本:石鼓上拓印下来的文字。(12)差讹:差错,错误。(13)词严义密:拓本文字庄严,义理精密。(14)隶与科:隶书与蝌蚪文。科,同“蝌”。周时文字头大尾小,形似蝌蚪。(15)蛟鼍:蛟,蛟龙;鼍,鼍龙,即猪婆龙,或称扬子鳄。(16)“鸾翔”二句:此二句运用比喻,形容石鼓文的体势飞动和笔锋奇丽,意谓石鼓上的文字像仙人乘鸾凤翩翩飞下,又像珊瑚碧树的枝柯交错扶疏。翥,飞举;珊瑚碧树,珊瑚的形状像树枝,故称。(17)“金绳”句:言石鼓文的笔锋奇劲像金绳铁索,结体像锁纽般钩连。金绳,一指古封禅仪,以金为绳而编玉简为策,藏玉匮中,缠金绳五周……《后汉书·方术传序》:“然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于明灵之府,封縢于瑶坛之上者,靡得而窥也。”二指佛教传说,离垢国以黄金为绳,界其道侧。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18)古鼎跃水:周显王四十二年,宋大丘社亡,九鼎没于泗水彭城下。(见《史记·封禅书》)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龙腾梭:传说晋陶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身化为龙而去。后称织梭为龙梭。(见《晋书·陶侃传》)此言字体变化莫测。(19)陋儒:见识短浅的儒生。(20)“二雅”句:二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小雅;褊迫,狭窄,不宽广;委蛇,雍容自得貌。《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也作委佗、逶迤、委移、逶迟、威迟、威夷等。雍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此言二雅未收石鼓文之诗是编诗采风者毫无见识。(21)掎摭:摘取。羲娥:指日和月。羲,羲和,为太阳驾车的神。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注》:“羲和,日御也。”娥,嫦娥,月神。(22)滂沱:流泪多貌。《诗经·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23)博士:国子监(太学)博士,教授之官。韩愈曾被征召担任博士。(24)元和:806年,唐宪宗即位,改年号为元和。(25)故人:姓名不详,为凤翔节度府从事,故云“在右辅”。右辅:《三辅黄图》: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京畿内三辅,右扶风别称右辅。今为陕西凤翔。(26)臼科:坑坎,安放石鼓之处。(27)濯:洗去污垢。祭酒:官名,唐时主管国子监的官。(28)郜鼎:《左传·桓公二年》:“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郜国,周文王庶子封国,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29)诸生:太学学生。切磋:《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加工骨器;磋,加工象牙;琢,加工宝玉;磨,加工美石。后喻相互间的研讨。(30)“观经”句:《后汉书·蔡邕传》载: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等奏求定六经文字,以朱笔亲写于石碑,使工匠雕刻,树立于太学门外。后人称为熹平石经。当时来参观摹写者的车马络绎不绝,拥塞街巷。鸿都,东汉宫门名。其内置学及书库。《后汉书·灵帝纪》光和元年(178)二月“始置鸿都门学生”。(31)节角:指石鼓文字的笔画棱角。(32)不颇:不偏斜。(33)无佗:无他,没有什么损坏。(34)老于事:老于世故。(35)讵肯:岂肯。感激:感动激发。媕娿:依违随人,没有主见。(36)敲火:言牧童无知,敲打石鼓爆出火星。砺:摩擦。(37)摩挲:对文物抚摸,表示爱惜。(38)烁:金属熔化。烁,通“铄”。(39)空吟哦:白费心思。(40)“羲之”句:沈德潜《唐诗别裁》:“隶属风俗通行,别于古篆,故云俗书,无贬右军意。”而这里韩愈推崇石鼓文,羲之的书法自然是俗了,含贬义。姿媚:婉美媚人的姿态。此言追求柔美之姿。(41)博白鹅:《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好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求购甚切,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42)八代:指汉、魏、晋、宋、齐、梁、陈、隋。(43)则那:奈何,怎么办。(44)丘轲:孔丘、孟轲。(45)论列:论次评定。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今已亏形为扫除之吏……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耶?”(46)如悬河:喻人健谈,言辞如河水倾泻,滔滔不绝。《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衍)云:郭子玄(象)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47)蹉跎:虚度岁月。这里作白费心思解。这是一首赞美文物石鼓的诗。石鼓于初唐时出土,满是苔藓泥滓,时遭冷遇,难与郡国之所出鼎彝相提并论。韩愈之前,杜甫只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略带一笔,韦应物虽写过一首《石鼓歌》,亦属下乘之作。诗中“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一句,倒是开启了石鼓属于什么朝代的千年的聚讼之门。韩愈此诗问世,大大提高了石鼓的“光价”。此诗首四句,点出写作的起源。一个“劝”字,下得精当,见出诗人能够胜任这一任务,没有犹豫,无法推诿。倘若易为“请”“求”等字,则不足以传神。“才薄”乃谦虚之辞,亦可知石鼓文之文词深奥、气焰慑人、难以解读矣。自“周纲凌迟四海费”至“鬼屋守护烦㧑呵”为第一段。前十句韩愈承袭韦苏州系年之说,想象周宣王挥戈平乱,中兴王室,大开明堂,接受朝贺,率众围猎,勒石纪功等情景。这里用了一连串动词和“四海”“天戈”“万里”“万世”等词,显得场面尤为壮阔,气派特别宏伟。而宪宗元和年间采取铲除藩镇、抑制宦官、中兴唐室与周宣王时代有极为相似之处。诗人颂扬周宣王,无疑融进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也许是诗人重视石鼓的原因。“雨淋日炙”句,写出了石鼓所受的千年劫难,用语何其概括、凝练!“鬼物守护”句,言石鼓乃稀世之珍,若无鬼神呵护,何以保存如此完好?此二句为下文具体描绘石鼓文做好了准备。自“公从何处得纸本”至“掎摭星宿遗羲娥”为第二段。此段前十句,先写石鼓文字体的古朴,辞义的深奥,笔画的残缺。这一切都能让诗人心荡神怡,赞叹不已。紧接着又用鸾凤飞翔、珊瑚交柯、金绳穿锁、禹鼎出水、龙梭离壁等一连串的比喻,描绘出石鼓文线条的夭矫流美,笔力的雄健劲挺,走势的曲折飞动,使那极富神韵的文字皆化为生动活泼的形象,给人以审美的艺术享受。诗人善于用浪漫的想象把普通的文字编织成一幅云诡波谲的画图,见出其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后四句写诗人痛斥陋儒,对《诗经》之“二雅”不收石鼓文深表遗憾。对此四句,后人多有责难,如宋洪迈《容斋随笔》就言韩公“矜夸过实”“是谓三百篇皆如星宿,独此诗如日月也。……今世所传石鼓之词尚在,岂能出《吉日》《车攻》之右?安知非经圣人所删乎?”此乃胶柱鼓瑟之责难。韩公之本意在于运用艺术的夸张,获得烘云托月的效果。此段文字形象生动,能使读者为之动容,获得极为丰富的审美感受,可谓全诗的精华。自“嗟予好古生苦晚”至结尾为第三段。始二句嗟叹自己“生苦晚”,为石鼓不受重视的命运而“涕泪滂沱”。接下来写自己把保护石鼓看作是应负的责任。韩公托故人掘坑穴,安置石鼓;又斋戒沐浴,报告上司,希望把石鼓运到京城,留存太学,供诸生研究切磋。诗人痛斥朝中大官的“老于世故”,麻木不仁,毫无主见;叹息牧童的无知,敲火石鼓,磨砺牛角。紧接着又用蔡邕“正定六经”“观经鸿都”、车马填咽和王羲之用数纸《道德经》换取白鹅的两个典故,言其隶书和楷书都能受到当朝人们的重视,而古朴苍劲具有“光价”的石鼓文如今却受到当局的冷落,这是为什么呢?如此对比,便收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可见用典之妙。最后,诗人希望在这崇尚儒学的太平时代,有善辩者能向皇上建言,让石鼓能得以“风光”。此段用笔冷峻,有忧虑,有惋惜,有感喟,有希望,写得苍凉沉郁,能摇撼人心!此诗六十六句,一韵到底,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波澜起伏。此诗用字响亮,铿锵激越,朗朗上口,字里行间似有一股郁勃之气喷薄回荡。辛文房赞其诗曰:“驱驾气势,若掀雷走电,撑决于天地之垠。”(《唐才子传·韩愈》)此赞完全合于此诗,绝非虚誉。赏析一赏析二赏析三唐初发现石鼓后,引起不少人研究。诗人以其文学家、史学家的特殊敏感,于元和元年(806)任国子博士时,曾对石鼓的保存和研究提出过建议,未被采纳。元和六年(811),诗人在张籍处又见石鼓文早期拓本,颇为爱赏,写作此诗进行呼吁。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可惜石鼓的不被重视,建议当局设法加以保护,并考究石鼓的由来、石鼓文的含义和书法。首四句诗人自谦没有李白和杜甫的文才,面对石鼓不敢作歌。“石鼓文”,指从石鼓上拓印下来的纸本。“周纲凌迟四海沸”至“鬼物守护烦鄏呵”:追述石鼓来源于周宣王的遗物。周朝政治秩序混乱,时局动荡不安,周宣王愤怒地发动战争并取胜,不少诸侯向周称臣。为了记录宣王的功名,开山凿石而制作石鼓,撰写文字刻于石鼓之上。“公从何处得纸本”至“古鼎跃水龙腾梭”:刻划石鼓文的“辞严义密”和书法“不类隶与蝌”,突出石鼓文极具保存价值。在描绘石鼓文的书法时,想象丰富,比喻形象。石鼓文上那些笔画缺损处,像快剑把蛟龙断了似的;字体飘逸如鸾飞凤舞,似众仙至天而降;字体交错似珊瑚树枝干;笔画奇劲有力如金绳铁索;文字结构如锁纽般互相钩连。“陋儒编《诗》不得入”至“对此涕泪双滂沱”:深表石鼓文不被《诗经》收编的遗憾。诗人认为《诗经》未收石鼓文,就像拾了星星而丢了太阳和月亮一样。诗人还为《诗经》未收石鼓文而伤心落泪。“忆昔初蒙博士征”至“经历久远期无佗”:回忆自己最初发现石鼓的经过,并且建议将其保存于太学。诗人初识石鼓就以为是不可多得的“至宝”,毡包席裹即可运输到太学,安置在高屋深房,不会遭受任何损坏。诗人运用“郜鼎”和“观经”衬托石鼓文的宝贵。“中朝大官老于事”至“无人收拾理则那”:叙写朝廷大官深谙事故,诗人的进谏不被采纳,痛惜石鼓在时光流逝中被废弃。“六年”照应上文的“忆昔”,用“羲之俗书”衬托石鼓文的书法价值。结末六句:痛切陈词,希望当局在尊崇儒术的时候,能够将石鼓列在太学。“呜呼”既照应“嗟余”,又叹息自己的意见可能是枉费心机。全诗感情激昂,极具感染力;想象丰富,文简意丰。开头四句总起,先点明写作缘起:张籍拿着石鼓文拓片劝我试写一首题咏诗,但诗人自谦没有李杜之才,不敢作歌。“石鼓”二字凡三见,似乎平淡拖沓,其实不然。韩愈开创以文为诗的先河,不避同字且不避同式,正是古文的惯习。“劝”字下得十分精当,它省去了诗人几多犹豫的潜台词与推诿的闲笔墨,具有一字九鼎之效。“周纲”十二句是追叙石鼓来历久远。首先前十句是诗人想象周宣王中兴王室、临御海内以及驰逐围猎、勒石铭功的图景。用了“大”、“骋”、“万里”、“万世”等词,极状场面的壮阔和气派的雄伟。此前李唐王朝皇权受到极大削弱,社会矛盾激化,已有衰落趋势,宪宗登基后采取铲藩镇、抑宦官政策,使朝政出现中兴之兆。这段描写在歌颂周宣王雄才大略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切望重振颓纲以臻于尊王攘夷的郅治局面的心声。“雨淋日炙野火燎”二句,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略写石鼓流传千年历尽劫难,认为石鼓得以完好保存是有鬼神呵护,为下文的切入阐发作好铺垫。往下十四句是专对石鼓文作具体描述。文辞的深奥,字体的朴茂,都使“好古”的博士先生惊叹不已,即使剥蚀斑驳,仍赞不绝口。在那些古拙的字迹间,诗人任凭审美意识纵情驰骋:夭矫流美的线条,多像鸾凤翔舞,云君来下;交互牵掣的点画,又使人仿佛置身于珊瑚丛生的龙宫水府。笔力的雄健,使他想到金绳铁索的劲挺;笔势的飞动,似乎只有用禹鼎出水、龙梭离壁才能传其神韵。原本静止的书迹都化成了活泼的形象,诗人用浪漫的想象把常景编织成一幅云诡波谲的图画。接着诗人痛斥陋儒,深憾孔子,用艺术夸张来烘云托月,恨之越深,爱之越切。这一段是全诗的精华,其驾驭形象思维手法独特,传递出强烈的审美感受。“嗟予好古生苦晚”以下结合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既有追述,又有夹议,但更多的是流露出隐隐的惆怅和深深的惋惜。“忆昔”十八句叙发现石鼓的经过,后建议留置太学。韩愈在文学上力矫时弊,主张崇古,因此他竭力称扬石鼓文;同时又身居博士,把保护石鼓看作是应负的责任。“中朝”十句叙当局不纳诗人建议,叹惜石鼓文物的废除。中朝大官只关心仕途财富,对区区石鼓无动于衷,一个“老”字生动地勾画出那种麻木不仁的昏聩神情。石鼓仍继续其日销月蚀而归于沦灭的厄运,诗人据理力争仍于事无补,不禁心灰意冷,苍凉沉郁的长叹,使人觉得诗人不仅在哀叹石鼓的不幸,而且简直是在嗟叹寒儒的卑微。为反衬现实的荒诞,诗人还用了两个典故,显得格外深刻而有力。第一个是蔡邕。后汉熹平四年(175),灵帝不满于当时文字使用的混乱,特命蔡邕与堂溪典等正定六经文字,由蔡书丹于碑,刻成后置于鸿都门前,每日前来观看的车辆,使街道为之阻塞。第二个是王羲之。东晋王羲之喜鹅颈之宛转,见山阴道士所养群鹅而爱之,道士因索写《道德经》一部,举群相赠。蔡、王二人都是书圣,但前者擅隶书而后者工行草,这两种比石鼓文晚起得多的书体尚且如此风光,那么当局的冷落石鼓,到底于心何忍?用典之妙,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最后六句透露诗人希望在尊崇儒学的时代,能把石鼓移置太学。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物的珍视之情,强调保存和研究石鼓及石鼓文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朝中重臣和“陋儒”们进行了无情的嘲讽。章法整齐、辞严义密,音韵铿锵,诗人在描绘石鼓文书法的妙处时,运用了多种比喻,进行淋漓尽致的渲染,颇有感染力。石鼓初唐时出土于凤翔府天兴县(今陕西宝鸡)三畤原。这一事情如发生在今天,必会惊传为“考古新发现”而震动中外,但是彼时却不可思议地有些萧然。由于在当局眼中它们不过是几块长满苔藓的破玩意儿,因此其遭遇自难与郡国之所出鼎彝相提并论了。就诗歌而言,韩愈之前,杜甫只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带过一笔,此后韦应物虽写过一首《石鼓歌》,但因缺乏热情和略欠文采,恐怕在《韦苏州集》中也属下驷之作。只是他诗中“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一句,倒开启了鼓属何代的千年聚讼之门。及至韩愈的这首力作问世,才使石鼓之“光价”在后人心目中大大地增强和提高了。今天上距韩愈作歌又过去一千多年,十面石鼓尽管已无完字,但仍作为一级文物陈列在故宫博物院里,这不得不归功于韩愈的呼号之力吧!开首四句明白如话,点出了写作的缘起:张籍拿着石鼓文拓片来劝我试写一首题咏诗,李杜大手笔已不在世上,这非同一般的事情叫才疏学浅的我多么难堪啊!这四句中,“石鼓”二字凡三见,似乎平淡拖沓,其实不然。韩愈开创以文为诗的先河,不避同字且不避同式,正是古文的惯习。需加留意的是,一个“劝”字下得十分精当,它省略了诗人几多犹豫的潜台词与推诿的闲笔墨。倘若易以“请”、“求”等寻常字眼,皆不足以传神。韩愈向来自负于“金石刻画臣能为”(李商隐《韩碑》),但对此却自惭才疏,那么石鼓文的气焰慑人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了。从“周纲陵迟四海沸”到“鬼物守护烦撝呵”为一段。前十句是诗人想象周宣王中兴王室、临御海内以及驰逐围猎、勒石铭功的图景。用了“沸”、“愤”、“大”、“骋”、“万里”、“万世”等词,极状场面的壮阔和气派的宏伟。韩愈之所以承袭韦应物系年的说法,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唐朝自经安史之乱,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外族侵凌,大臣猜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使李唐王朝迅速走向衰落。宪宗登基后采取铲藩镇、抑宦官的政策,使朝政出现了中兴之兆。诗人看到了历史的相似之处,因而在歌颂周宣王雄才大略的同时,自然融进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宪宗即位之初平定剑南节度使刘闢后,韩愈即写过一首热情洋溢的《元和圣德诗》,对嗣皇的英明果断备加赞扬。是以《石鼓歌》的这段描写正曲曲传出了诗人切望重振颓纲以臻于尊王攘夷的郅治局面的心声。“雨淋日炙野火燎”二句,是承上启下的关纽。把石鼓流传千年而历尽的劫难浓缩在七字之中,这是略写。诗人以为石鼓得以完好保存,如果没有鬼神呵护是不可想象的,仅此而言,石鼓本身就已是稀世珍异,又遑论其他无算的文物价值呢。寥寥两笔便为下文的切入阐发作好了准备。接下来十四句是专对石鼓文作具体描述的。文辞的深奥,字体的朴茂,都使“好古”的博士先生心荡神怡美不胜收。即使剥泐斑驳,他也会忍不住地赞叹一番。在那些古拙的字迹间,诗人任凭审美意识插翅翱翔:夭矫流美的线条,多象鸾凤翔舞,云君来下;交互牵掣的点画,又使人仿佛置身于珊瑚丛生的龙宫水府。笔力的雄健,使他想到金绳铁索的劲挺;笔势的飞动,似乎只有用禹鼎出水龙梭离壁才能状其神韵……原本静止的书迹都化成了活泼的形象,他不禁沉浸在美的超然享受之中了。美感的获得与否,取决于审美体验的深浅程度,尽管韩愈断未见过“鸾翔凤翥众仙下”,但现实生活中的百鸟和鸣和万舞翩跹却并不鲜见。常人或许只能以平常的语言道出,而诗人却善于用浪漫的想象把常景编织成一幅云诡波谲的图画。对于石鼓文,韩愈并没有满足于正面的描写,他痛斥陋儒,深憾孔子,无非是想获得烘云托月的效果。后人不明乎此,因而有胶柱鼓瑟的责难,如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四云:“文士为文,有矜夸过实,虽韩文公不能免。如《石鼓歌》极道宣王之事,伟矣,至云:‘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是谓三百篇皆如星宿,独此诗如日月也。……今世所传石鼓之词尚在,岂能出《吉日》、《车攻》之右?安知非经圣人所删乎?”但只需看看韩诗中“读难晓”、“得切磋”之句就可知道,诗人如此说不过是艺术的夸张,所谓恨之越深,爱之越切,如此而已。这一段是全诗的精华,原因在于它充分利用形象思维,把丰富的审美感受感染给了读者,相信没有哪一个人读到此,会不为之动容而获得永难磨灭的印象。“嗟予好古生苦晚”以下直到结尾为最后一段。这段结合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既有追述,又有夹议,但更多的是流露出隐隐的惆怅和深深的惋惜。韩愈在文学上以“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进学解》)为己任,为了力矫时弊,他才主张崇古。因此他竭力称扬石鼓文,也应是这个文学宗旨的组成部分。他身居博士,“职是训诂”(《元和圣德诗》),把保护石鼓看作是应负的责任。为此,托故人度量坎坑,为安置作好了准备,又戒斋沐浴郑重其事地报告上司,本以为裒致“至宝”是咄嗟可办的举手之劳。然而无情的现实把他美好的愿望击得粉碎——那班尸位素餐的老爷关心的只是升官发财,他们对区区石鼓是丝毫不会“感激”(激动)的!在这里,一个“老”字活脱地勾画出那种麻木不仁的昏聩神情。眼看石鼓仍将继续其日销月烁而归于沦灭的厄运,诗人真是忧思如焚。虽说目下标榜儒术,但据理力争恐怕还是于事无补,歌到这儿,韩愈不禁心灰意冷,喟然长叹了!这一段写得苍凉沉郁,使人觉得诗人不仅在哀叹石鼓的不幸,而且简直是在嗟悼寒儒的卑微。为了反衬现实的荒诞,诗人还运用了两个典故,显得格外深刻而有力。第一个是蔡邕。后汉熹平四年,灵帝不满于当时文字使用的混乱,特命蔡邕与堂谿典等正定六经文字,由蔡书丹上石,刻成后置于鸿都门前,每日前来观看的车辆,使街道为之阻塞。第二个是王羲之。东晋王羲之喜鹅颈之宛转,见山阴道士所养群鹅而爱之,道士因索写《道德经》一部,举群相赠。蔡王二人都是书圣,但前者擅隶书而后者工楷则,这两种比石鼓文晚起得多的书体尚且如此风光,那么当局的冷落石鼓,到底于心何忍呢?用典之妙,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这首长诗一韵到底,如长河之贯下,波澜老成。诗中又多用响字虚词,铿锵激越,朗吟上口,便觉有一股郁勃之气喷薄于字里行间。如果用“驱驾气势,若掀雷走电,撑决于天地之垠”(辛文房《唐才子传·韩愈》)的赞语来衡量此首歌行,自然会觉得绝非虚誉。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推荐。爱诗词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他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以后,做过江浙行省务官。五十岁左右的时候走出官场,过着幽居的生活。他是一位有才华的剧作家,写过不少剧本,流传下来的有七个,《汉宫秋》是他的代表作,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也写了很多散曲,因此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散曲大多写得挥洒自如,典雅清丽,有时也常流露出消极遁世和虚无悲观的思想情绪。这是一首抒写天涯游子秋日离愁的绝妙小诗。一个远在天涯的客游者,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刻,他仍未得歇宿之处,在荒废的道路上,迎着西风,骑着疲困的瘦马前行,看路旁老树上枯藤缠绕,乌鸦争枝。不远处,小桥横跨流水,对岸正有人家。望见的景色中,都含有一种秋日的乡愁,因而更使游子增加了天涯断肠的哀痛。这首散曲用开头的三句十八字,平列式地组合起九种景物,它们之间都围绕一个中心画面——秋途夕照,从属于一个主题——天涯游子的秋思。作者的情完全寓于景境之中,这就使景境变成了满含情思的意境,达到了情景的完美统一。作者对于外在景物的高度敏感性,以及捕捉具体形象入诗的高度才能,都是使人非常惊异的。他以“断肠人”的心情,骑瘦马独行于古道夕阳之下,他就对于那些最能盛载和寄托断肠秋情的景物,最有吸收力,并能以之作为主体情态对象化的表现物。为此作者才抓住了三个物象:藤、树、鸦。而这三者,作者选取时,它们各自的枯干、老朽、昏噪,是与它们所从属的本体结合为一的,进入诗中也不是为形容而现加的。所以这三种物象,既是秋夕古道上的带有某种特征性的景境,也是创作主体特定情态的最适合的对象化的形象。诗人深感宇宙荒凉,生意衰歇,怅触无边,希望断绝,一切外物全被意化,达到了外物与人心无间契合。风格是独有的。如果不是这个主体的这种心境,同是秋天的外景中,也可以选择别种对象,另表别种情境。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不别是一番秋天的景象吗?从“枯藤老树昏鸦”到“小桥流水人家”,这景境有很大的变化,可以说是变得明丽了。但从主体的心境上看,却不过是天涯游子的客愁的一种转换,是由暗淡烦忧,转向了孤独的寂寞。因为这小桥、流水、人家,都不过是西风客路上的一种平平的存在,桥通哪里,水流何方,人家谁宿,这是瘦马上的断肠人所不关心的。眼下最现实的是“夕阳西下”了,天涯羁旅,客愁正深,古道正长,在哪里能找到投宿之处,还有所去的终点,未来的漫漫的归路,这使断肠人更要愁肠百结了!
雨霖铃翻译。推荐。爱诗词网。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寒蝉:秋蝉,形体较小,鸣时已天凉,故名。凄切:凄凉悲切。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也是送别之处。骤雨:阵雨。都门帐饮:在京城门外设帐饯行。都门,原指长安东都门,这里借指汴京。无绪:没有心思,指心情不好。处:……的时候。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对船的美称。执手:手拉着手。凝噎:因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念:想。去去:远去,越来越远。语含无奈之意。暮霭:傍晚的云气。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属楚国地界,故称。那堪:兼之也。更那堪,即更兼之,更加上。清秋:凄清的秋季。残月:与满月相对,多指阴历月初的新月。经年:一年又一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倒装句,应是“良辰好景应是虚设”。风情:男女恋情。【大意】寒蝉的叫声凄凉悲切,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一阵急雨刚刚停歇。京城门外设帐饯别心情极差,恋恋不舍时,兰舟又催着出发。手拉着手泪眼相视,竟然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想到这一去烟波千里越走越远,沉沉的暮霭中楚天旷远无涯。自古以来多情人最伤感的是离别,更怎能承受离别在这冷落的清秋时节。今夜酒醒后只身将在何处?岸边杨柳,拂晓寒风,天边残月。这一去累月长年没有定期,良辰美景也应是形同虚设。就算是有千万种深情蜜意,又能跟什么人去诉说呢!字数:745知识来源:李支舜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96页.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推荐。爱诗词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物性格·豪放”类的诗句。我天生就是栋梁之材,必然对国家有用,我即使把数千黄金挥散净尽也不足惜,还可以再得来。诗句表现出李白对自我才能的坚定信念。一个“必”字,叫人拍案叫绝。诗人的豪迈、自信毕现。李白“将进酒”“全唐诗”第1682页。繁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關於描寫“人物摹寫·人物性格·豪放”類的詩句。我天生就是棟梁之材,必然對國傢有用,我即使把數千黃金揮散凈盡也不足惜,還可以再得來。詩句表現出李白對自我才能的堅定信念。一個“必”字,叫人拍案叫絕。詩人的豪邁、自信畢現。李白“將進酒”“全唐詩”第1682頁。拼音:“TianShengWoCaiBiYouYong,QianJinSanJinHaiFuLai”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TianShengWoCaiBiYouYong,QianJinSanJinHaiFuLai”ShiGuanYuMiaoXie“RenWuMoXie·RenWuXingGe·HaoFang”LeiDeShiGou。WoTianShengJiuShiDongLiangZhiCai,BiRanDuiGuoJiaYouYong,WoJiShiBaShuQianHuangJinHuiSanJingJinYeBuZuXi,HaiKeYiZaiDeLai。ShiGouBiaoXianChuLiBaiDuiZiWoCaiNengDeJianDingXinNian。YiGe“Bi”Zi,JiaoRenPaiAnJiaoJue。ShiRenDeHaoMai、ZiXinBiXian。LiBai“JiangJinJiu”“QuanTangShi”Di1682Xie。
【诗句】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向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出处】唐.张旭《桃花溪》【意思】远望桃花溪,隐隐约约有一架飞桥把烟雾缭绕的溪水一分为二。近看,溪水荡漾,微波轻拍着西畔的石矶,时时作响,好象在同捕鱼归来的小船悄悄对话。为什么看到的只是桃花整天随水漂流的景象,而陶翁隐居过的桃源洞又在哪里呢?诗句描写了桃花溪秀丽淡雅的景色。绘景由远及近、由朦胧逐渐清晰。用桃花流水寓时间的迅捷,五百年似一瞬间。写出从陶渊明时代到唐年年不断此美景。一“问”字是拟人的手法,抒发感情生动形象。最后一句反问,是用典,委婉含蓄地表明了自己志向的高远。注: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桃源洞北。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相传就在此处。石矶,水边突出的巨石或石滩。【全诗】《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题解】张旭的这首《桃花溪》是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故事写成的。表达诗人对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无限追慕之情。【鉴赏1】“隐隐飞桥隔野烟”,诗歌起笔就写出了一幅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的境界。深山野谷中云烟缭绕,溪上飞架的高桥隐约可见,似有似无,很明显这是诗人在远处看到的景象。第二句写近处的景象。一块巨大的石头西侧,停泊着一只小渔船,诗人伫立在这块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露出一种心驰神往的情态。第三句是诗人向往之情的进一步流露,诗人不禁发问:桃花源水定是从桃源之洞流出来的,那洞究竟在哪里呢?有一种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让人们引起对美妙景象的遐想。尾句以问句收结,意味无穷无尽。这首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通过多层次的动态描写,再现了桃花溪优美、秀丽的景色,展现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清新、幽静的境界。【鉴赏2】
首句写远眺之景,起笔不凡。远望云烟缭绕的山谷,一座长桥横跨山溪之上。“隐隐”,见出桥的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恍如在虚空中飞腾。这意境是多么幽深、神秘啊!桥是静止的,烟是浮动的。二者互映,烟使桥由静化动,变得虚无缥缈;桥使烟由动化静,如纱幔垂挂。这个“隔”字,尤为奇妙,使人感觉到两种景物交相映衬,融为了一个艺术整体,具有一种仙境般的朦胧美。二、三句描画近景,十分清幽明丽。水边岩石,嶙峋突出。我站在矶头,见落花片片,漂流碧溪之上,渔船轻摇,驶向岩石之岸。一个“问”字,见出诗人在图画之中,此画面,可见山水之容光,人物之情态,可谓清幽明丽极矣。无疑,以上三句,将远景和近景融合,构成了一幅动静相衬、远近相映的天然图画。诗人眼望“桃花流水”之美景,恍惚之间,不由心驰神飞,想起陶翁笔下的武陵桃花源来。故末句之问,情发于中,虽是无限向往,却也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此句关合题旨,笔力千钧,戛然而止,给人们留下了种种美妙的遐想。诗人之笔,玲珑剔透,情蓄景中,趣在墨外,画面清远,含蓄而韵味无穷也。【鉴赏3】
隐隐飞桥隔野烟。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向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出处】唐.张旭《桃花溪》【意思】远望桃花溪,隐隐约约有一架飞桥把烟雾缭绕的溪水一分为二。近看,溪水荡漾,微波轻拍着西畔的石矶,时时作响,好象在同捕鱼归来的小船悄悄对话。为什么看到的只是桃花整天随水漂流的景象,而陶翁隐居过的桃源洞又在哪里呢?诗句描写了桃花溪秀丽淡雅的景色。绘景由远及近、由朦胧逐渐清晰。用桃花流水寓时间的迅捷,五百年似一瞬间。写出从陶渊明时代到唐年年不断此美景。一“问”字是拟人的手法,抒发感情生动形象。最后一句反问,是用典,委婉含蓄地表明了自己志向的高远。注: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桃源洞北。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相传就在此处。石矶,水边突出的巨石或石滩。【全诗】《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题解】张旭的这首《桃花溪》是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故事写成的。表达诗人对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无限追慕之情。【鉴赏1】“隐隐飞桥隔野烟”,诗歌起笔就写出了一幅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的境界。深山野谷中云烟缭绕,溪上飞架的高桥隐约可见,似有似无,很明显这是诗人在远处看到的景象。第二句写近处的景象。一块巨大的石头西侧,停泊着一只小渔船,诗人伫立在这块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露出一种心驰神往的情态。第三句是诗人向往之情的进一步流露,诗人不禁发问:桃花源水定是从桃源之洞流出来的,那洞究竟在哪里呢?有一种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让人们引起对美妙景象的遐想。尾句以问句收结,意味无穷无尽。这首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通过多层次的动态描写,再现了桃花溪优美、秀丽的景色,展现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清新、幽静的境界。【鉴赏2】首句写远眺之景,起笔不凡。远望云烟缭绕的山谷,一座长桥横跨山溪之上。“隐隐”,见出桥的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恍如在虚空中飞腾。这意境是多么幽深、神秘啊!桥是静止的,烟是浮动的。二者互映,烟使桥由静化动,变得虚无缥缈;桥使烟由动化静,如纱幔垂挂。这个“隔”字,尤为奇妙,使人感觉到两种景物交相映衬,融为了一个艺术整体,具有一种仙境般的朦胧美。二、三句描画近景,十分清幽明丽。水边岩石,嶙峋突出。我站在矶头,见落花片片,漂流碧溪之上,渔船轻摇,驶向岩石之岸。一个“问”字,见出诗人在图画之中,此画面,可见山水之容光,人物之情态,可谓清幽明丽极矣。无疑,以上三句,将远景和近景融合,构成了一幅动静相衬、远近相映的天然图画。诗人眼望“桃花流水”之美景,恍惚之间,不由心驰神飞,想起陶翁笔下的武陵桃花源来。故末句之问,情发于中,虽是无限向往,却也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此句关合题旨,笔力千钧,戛然而止,给人们留下了种种美妙的遐想。诗人之笔,玲珑剔透,情蓄景中,趣在墨外,画面清远,含蓄而韵味无穷也。【鉴赏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名为桃花源。据他的描写,在桃花源外,有一条小溪,两岸有“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相传桃花溪在今湖南省桃源县内。本诗所描写的桃花溪未必实指其地,而是在原故事的基础上沿用其意境。陶渊明的桃花源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那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活使处在战乱中的人多么地向往。可是,人们对世外桃源的向往,是由于人们对现世的不满,经过三国两晋战乱的人们向往桃花源,应该不难理解。但身处开元盛世的张旭,为什么也写出了这样一首《桃花溪》呢?诗句作了很好的回答。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在云烟缭绕的桃花溪上,隐隐约约地架着一座小桥,溪水终日地流着,上面漂着无数的桃花。这不禁令人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因此,作者在石矶边遇到驾着小舟的渔夫时,禁不住地想他可能是从桃花源里出来的,脱口问道:“进入桃花源的洞口在这条小溪的什么地方?”显然,是眼前的美景使作者产生了幻觉,以为自己真的到了桃花源外的桃花溪。这是作者审美体验的高潮,也是作者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写照。作者身处开元盛世写出这样一首诗,正是作者追求美与理想的本性的表现。他并不是简单地借用陶渊明的意境,而是通过陶渊明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更高的生活与审美追求。
辍耕之垄上。推荐。爱诗词网。(节自《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①。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译文】陈涉少年时,曾经被别人雇佣耕种田地,累了,他停下耕作到田埂上休息,心中不愉快了很长时间。他自言自语地说:“如果将来富贵了,切莫忘记我们这些人今天的艰苦处境。”旁边的被雇佣者笑着应答他说:“你一个被雇佣来耕田种地的人,怎能富贵哟?”陈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唉,小小的雀鸟怎么可能知道那高高飞翔的天鹅的远大志向啊!”【鉴赏】陈涉(?—前208),我国最早的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雇农出身,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秦二世元年(前209),赋役繁重,刑政苛暴,他被征屯戍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同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很快发展到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他被推为王,后为叛徒所害。本文记述的是他少时被雇佣耕而抒发的大志。文章用对比手法,将陈涉与其它佣耕者进行对比,以突出他的不凡之志。当他辍耕垄上,怅然而说:“苟富贵,无相忘。”其它佣耕者则笑而嘲之,说:“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则长叹息地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的“鸿鹄之志”即不要忘记天下穷苦百姓的处境,而要使他们富贵起来!文章短小,行文流畅,对话明晰,陈涉之“志”鲜明突出,使人久久不忘。
少年游柳永。推荐。爱诗词网。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注释】长安古道: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数代古都,古诗文中,常以“长安”代称京城。古道指通往长安的路,因长安为帝王所在之处,所以通往长安的路又常被用来代称追逐功名利禄的道路。迟迟:行走缓慢。岛:一作鸟。目断:望断,极目远望,到视力所及之处。狎兴:游冶玩乐的兴致。酒徒:饮酒欢乐的旧友。萧索:稀少。去年时:一作少年时。【鉴赏】柳词题材较为广阔,主要内容有羁旅行役、男女恋情和都市生活三个方面。本词是以小令写“羁旅行役”的代表作。上阕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含情。“长安古道”二句,作者纯用白描,勾勒出仕途嘈嘈,如群蝉鸣柳般的景象。一个“乱”字,实写蝉声,暗指心情。起首两句近景描写,已然声情并茂。举目远望,夕阳西下,寒风骤起,旷野上一片苍茫。寥寥几笔便极形象地将野外清旷空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凄清冷落的感触,落拓飘零的悲凉溢于言表。下阕借景抒怀。“归云一去无踪迹”,在纷乱的人世上,一切不亦如此么?于是词人追问:“何处是前期?”“前期”指往昔的期待和愿望。以“归云”为喻,写一切期望已落空,人似浮云影不定,其弦外之音,不难体味。自然而然地引出结句,直写自己今日的寂寥落寞。早年失意之时,“幸有意中人,堪寻访”,而今与歌伎们狎玩之兴已冷落荒疏,当年宴饮欢聚的旧友也日见甚少,一切都不比过去的光景了。这正是作者“悲秋”的原因。“不似去年时”犹如痛彻心脾的呐喊,悲叹自己的落拓无成,道出作者深刻的哀伤。同时,全词在“失落”之外,弥漫着一种情感无寄的悲哀,那伤今感昔的慨叹,更令人同情,启迪人思。全词情景交融,虚实相应,不饰藻绘,语淡情深,可以说是一首表现柳永一生悲剧而艺术造诣很深的令词。
冰心玉壶。推荐。爱诗词网。典源出处南朝宋·鲍照《白头吟》诗:“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人情贱恩旧,世路逐衰兴。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释义用法鲍照以“玉壶冰”比喻清正廉洁。后以此典形容洁白明净的境界或高洁不染的品格。因唐王昌龄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诗句,“冰心玉壶”又成为思念亲友的典故。用典形式【冰壶】宋·范成大:“今夕何期,披岫幌云关重启,引冰壶素空似洗。”宋·李居仁:“霜裳缟夜,冰壶凝露,红尘洗尽。”宋·陈与义:“小斋剧冰壶,中明外无罅。”【壶冰】唐·李白:“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一壶冰】唐·李商隐:“空余双玉剑,无复一壶冰。”【玉壶冰】唐·骆宾王:“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宋·钱惟演:“沃顶几思金掌露,涤烦谁借玉壶冰。”宋·陆游:“渴解似尝仙掌露,魂清如近玉壶冰。”【玉壶清】清·顾炎武:“知君心似玉壶清,未肯缁尘久雒京。”【鲍壶冰】唐·李商隐:“鲍壶冰皎洁,王佩玉丁东。”【冰心玉壶】唐·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关山月陆游。推荐。爱诗词网。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淳熙四年(1177),陆游五十三岁,罢官后闲居成都,因有人讥其颓放,自号放翁。但他壮心不已,寂寞中更向往战斗,于这年春写了《关山月》、《出塞曲》、《战城南》三首诗,借乐府旧题来表现宋金和战。《关山月》一首针对现实,批判阻碍抗金作战的隆兴和议。接着二首转向期待与想象:《出塞曲》写慷慨从军,出塞赴敌;《战城南》写宋军大捷,金人乞降,饱墨淋漓地展示出王师北定中原的胜利前景。这三首诗自成一组,可以说是陆游的北伐三部曲。只是他在后两首诗中写的不过是悬想之辞,从未成为现实。《关山月》属乐府横吹曲。横吹曲最早为张骞通西域时传入,以鼓和角作为主要乐器,奏于马上,用作军乐。关山是指西北边地的关塞与群山,《关山月》一曲原是守边远征的边防战士的月夜之歌。《乐府诗集》卷二十三录梁元帝、李白、张籍等所作《关山月》二十四首,《全唐诗》卷十八录卢照邻、李白等所作《关山月》十三首,都是写边关月夜战士的乡思或与闺中思妇遥隔千里的两地思念的。陆游这首诗用乐府旧题,也是写边界月夜的景象。但唐人《关山月》所咏大都为西部边塞事,如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背景是玉门关外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域。陆游所处的时代,宋金对峙,东南以淮水为界,西北以大散关为界,其诗中的关山月,已是淮水上空之月了。淮水变成极边,中原沦为异域,这正是陆游极为痛心的。另外,唐人咏此题大都写思亲思乡,陆游则用以写处于分裂中的南北军民的报国之忱与故国之思,这也是这首《关山月》不同于汉唐乐府之处,须要注意。这首《关山月》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段,分别写了同一月色之下的边界内外的将军、战士和遗民。他们的处境和心情各不相同,但造成他们今夜境况的原因却是相同的,这就是诗的开头所说的“和戎诏”,即隆兴和议。隆兴和议是隆兴二年(1164)宋孝宗与金人订立的屈辱性和约。宋孝宗即位之初,曾一度改变宋高宗三十余年的投降路线,于隆兴元年任命主战派张浚督师北上。但符离一役,宋军大溃,又被迫与金人讲和。隆兴和议的条件比之先前的绍兴和议虽稍有改善,如宋对金由称臣改为称侄,岁贡改称岁币,银绢由每年二十五万减为二十万;但隆兴和议的订立,也表示着宋孝宗战略上的根本转折。他从此感染上恐敌病,放弃了陆游等爱国者所期望的抗金作战的方针。在他此后在位的二十五年中,不再议及北伐。陆游这首《关山月》所写的,就是隆兴和议所造成的惨痛后果。开头四句,写边地月夜的将军。首句“和戎诏下十五年”总领全诗。“十五年”三字有沉痛感,几乎一字一顿,不但表明和议维持时间之久,而且表明后果之严重。下面写的将军不战、战士老死和遗民徒然期待这些情景,都是在“和戎诏下”之后发生的。“将军不战空临边”这一句,与“和戎诏下”紧相接连,表示两者之间的关联。将军的使命,本是赴边杀敌,英勇作战。国难当头而“将军不战”,这本身就是一个莫大的讽刺。“空临边”的“空”字,讥刺的意味就更显然。他们朱门深院,荒于酒色,对身膺重任的军事长官来说,完全是失职的。然而,任用这样的将军守边,或许正是“和戎”的需要,适应了“和戎诏下”所形成的苟安局面。陆游在诗中冷冷地讥刺这些“不战将军”,笔底蕴藏着对隆兴和议的强烈抗议。“厩马肥死弓断弦”一句,则把临边不战这一点写得更足:战马本应奔驰于沙场,现竟肥死于厩下;弓弦本应用来杀敌,现却朽断于橐中。这些现象并非发生于和平时期,而是发生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诗人不禁在痛惜之中深寓愤慨。“戍楼刁斗”四句,写边地月夜的战士。他们与不恤国事醉生梦死的将军不同,是怀着报国立功的壮志来到前方的。但十五年来,一夜又一夜的刁斗声,打发掉了他们的壮年光阴。“三十从军今白发”,岁月蹉跎,年华老去,这不能不使有志者满怀感怆。他们在寂寞中借一曲《关山月》的笛声来寄托内心的悲愤。(唐时《关山月》为笛曲,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可是“笛里谁知壮士心”,他们的“壮心”始终得不到理解,最后还因“隆兴和议”而遭致埋没,徒然老死于淮水之边。“沙头空照征人骨”的“空”字,与上面“将军不战空临边”的语带讥刺的“空”字不同,用在这里不但显得无限悲凉,而且还包含着对“和戎诏”的默默地控诉。最后四句,写边界以北的中原的遗民。从靖康之变算起,至淳熙四年,已经五十余年了。当年的孩童,现在都成了皤然老翁。他们在金人铁骑之下,一直“忍死望恢复”,苦心地等待着生前有一天能看到祖国的统一。但隆兴和议却把他们的期待无限期地向后推延,使他们半个多世纪以来怀抱的希望,几乎成了绝望。“几处今宵垂泪痕”,他们对月垂泪,这斑斑泪痕交织着无限的期望与痛心的失望。“几处”一词是言其多而不是言其少,是说不知有多少中原遗民在忍死以待。隆兴和议时胡铨上疏孝宗,告诫道:“中原讴吟思归之人,日夜引领望陛下拯溺救焚,不啻赤子之望慈父母。一与虏和(指与金人和议),则中原绝望,后悔何及。”陆游此诗末句写的,就是中原父老在隆兴和议后的这种复杂心情。这首诗在结构上颇有特色。陆游采用《关山月》这个乐府古题,便据题立意,作了巧妙的设想与安排。它以关山月即边地的月夜为全诗的背景,分别写了边界以南的将军、战士和边界以北的中原人民。淮河这一衣带水隔绝了人民之间的南北往来,却不能隔绝当空月光的南北普照。诗中将军、战士与中原人民三者的境况,犹如三个互不相属的分镜头,但同一个边界,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展开了这个伴随着一曲悲歌的关山之夜的月下全景。在内容上,“和戎诏下十五年”这一句贯穿着全诗。将军、战士和遗民尽管境遇不同,悲欢苦乐不同,但他们作为今夜月下的不眠人,从不同角度同时体现了隆兴和议的不幸后果。陆游用这三个生活侧面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深切地谴责造成这些可悲情景的根源——隆兴和议。陆游的心,与边界南北的军民是完全相通的。边地的壮士心与中原的遗民泪,写得如此真切动人,就因为其间也连结着陆游的忧国之心与伤时之泪。诗中的境界似乎处处笼罩着朦胧而忧郁的月光。无论将军的朱门歌舞,军营的寒更刁斗,战士的一曲笛声,遗民的中宵泪痕,无不染上了今夜关山月的暗淡色调。这种色调与全诗的悲愤情调也正相谐合。这首诗分三段,在用韵上以转韵来表示。首段四句用平声韵,与“和戎诏下十五年”的深含感慨的叙述语调相适应。中间一段转仄声韵。陆游不用上、去声韵,而特意选择了入声韵,就更适合于表现月下吹笛的白发战士的悲壮激越情绪。最后一段又转入平声韵,声调缓慢而沉重,很好地抒写了中原遗民长期在金人统治下眷怀故国的痛苦心情。“中原干戈古亦闻”,指南北朝事。“岂有逆胡传子孙”,指金人占据中原后至淳熙四年,已历太宗(完颜晟)、熙宗(完颜亶)、海陵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四代。这一句又与首句“和戎诏下十五年”相呼应,若是没有隆兴和议的订立,将不会发生“逆胡传子孙”这种历史状况。“岂有”二字用语沉痛,也是针对隆兴和议而发的。陆游对隆兴和议始终持反对态度。绍熙元年(1190)所作的《估客有自蔡州来者感怅弥日》一诗中说:“百战元和取蔡州,如今胡马饮淮流。和亲自古非长策,谁与朝家共此忧。”也表现了同样的心情。
【名句】缺月挂疏梧,漏断人初静。
漏断:漏壶里的水滴完了,指夜已深。漏壶:古时用水计时的器具。句意:从稀疏的梧桐叶下看到半圆的月亮挂在天空,已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写出了静谧的深秋夜景。
漏断人初静。推荐。爱诗词网。【名句】缺月挂疏梧,漏断人初静。漏断:漏壶里的水滴完了,指夜已深。漏壶:古时用水计时的器具。句意:从稀疏的梧桐叶下看到半圆的月亮挂在天空,已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写出了静谧的深秋夜景。宋苏轼《卜算子·雁》词:“缺月挂疏梧,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全宋词》一册295页)清黄苏《蓼园词选》:“此东坡自写在黄州之寂寞耳,初从人说,言如孤鸿之冷落。”
两人互相狡辩,互相驳斥,南方称作“讲扳理”,北方叫做“抬杠”。“抬杠”源于我国民间习俗。
旧时过节,民间常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花会,其中有一个奇特的“抬杠会”,也叫“撞官会”“甩会”“太平颤”等。玩的方法也是非常简单: 众人抬着一个巨大的杠杆,杠杆翘起的一端放一只椅子。丑官身穿红袍,头戴纱翅帽端坐椅上。这个丑官没有固定的台词,他必须即兴回答观众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以致互相争辩、拌嘴,达到逗得人们哄堂大笑的目的。久而久之,人们就把类似的对话称之为“抬杠”了。
抬杠。推荐。爱诗词网。两人互相狡辩,互相驳斥,南方称作“讲扳理”,北方叫做“抬杠”。“抬杠”源于我国民间习俗。旧时过节,民间常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花会,其中有一个奇特的“抬杠会”,也叫“撞官会”“甩会”“太平颤”等。玩的方法也是非常简单: 众人抬着一个巨大的杠杆,杠杆翘起的一端放一只椅子。丑官身穿红袍,头戴纱翅帽端坐椅上。这个丑官没有固定的台词,他必须即兴回答观众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以致互相争辩、拌嘴,达到逗得人们哄堂大笑的目的。久而久之,人们就把类似的对话称之为“抬杠”了。民间还有关于“抬杠”的有趣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个专门和人们“抬杠”赌输赢的“抬杠铺”,店老板是个“抬杠”能手,有一次,上洞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看见了“抬杠铺”,觉得新鲜,就掏出银子下了赌注,要和掌柜的比个高低,张果老自认为自己堂堂一仙人,赢一个小小凡人能有什么问题,便让掌柜的先发难。掌柜的劈头就问:“大仙整日骑着毛驴,究竟是往前走,还是往后退呢?”张果老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朝前走。”掌柜的又说:“你经常倒骑毛驴,怎能说是往前走呢?”一时把张果老问得瞠目结舌,灰溜溜地丢下银子认输,走了。又有一次,孔子周游列国来到这里,见到赌输赢的“抬杠铺”,心想,自己满腹经纶还斗不过你一个小小掌柜,也让掌柜先开口。掌柜张口就问:“请问夫子,‘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可是你说的?”孔子傲然承认。掌柜见孔子那副得意洋洋的模样不禁冷笑道:“您现在周游列国,游也没有一定的方向,那么您高堂健在吗?”孔子哑口无言,最后也只好输了银子离开。孔子回想起掌柜的冷笑,又想起自己多年来游无获,心情凄切。颜回见了,便问事情的原委,他听后宽慰老师说:“夫子不必为小人的话而感到难过,弟子这就去把您的钱赢回来。”只见颜回一手拿刀,一手拿秤,来到抬杠铺,张口就说:“掌柜的,我说你这脑袋没有半斤重,不信割下来称称!”话还没说完就要动手。掌柜的倒也没被吓愣住,嘴上一个劲儿地认输。老师输掉的银子就这么被颜回赢了回来。看来,“抬杠”不仅要嘴巴厉害,就连一贯忠厚、内向的颜回都要做到蛮横一点才行呢。当然,这只是笑话,在平常的生活中,适当地抬抬杠,增添一点生活乐趣,就如民间的花会一样,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调节。
指双方发生争端、纠纷,为其裁决调停的第三者。虽说担当了调解之任,却没有是非判断标准,无原则地劝双方和好,这样的人被斥为“和事佬”。
《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监察御史崔琬向唐中宗李显检举中书舍人宗楚客受贿,以致突厥进犯边境。宗楚客对此事矢口否认,说崔琬的弹劾并不属实,并向中宗表示自己是如何忠心等等。对这样重大的问题,中宗李显非但没有弄个水落石出、孰是孰非,反而命崔琬和宗楚客结为兄弟。李显以和稀泥的方式处理涉及军国大事的争端,糊涂至极,因而被人们称为“和事天子”。
和事佬。推荐。爱诗词网。指双方发生争端、纠纷,为其裁决调停的第三者。虽说担当了调解之任,却没有是非判断标准,无原则地劝双方和好,这样的人被斥为“和事佬”。《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监察御史崔琬向唐中宗李显检举中书舍人宗楚客受贿,以致突厥进犯边境。宗楚客对此事矢口否认,说崔琬的弹劾并不属实,并向中宗表示自己是如何忠心等等。对这样重大的问题,中宗李显非但没有弄个水落石出、孰是孰非,反而命崔琬和宗楚客结为兄弟。李显以和稀泥的方式处理涉及军国大事的争端,糊涂至极,因而被人们称为“和事天子”。后来人们逐渐把不顾原则只一味调解争端的人,称为“和事佬”。今天人们常用的“和稀泥”一语,亦从“和事佬”转化而来。
程度副词。推荐。爱诗词网。大dà程度副词的基本功能是表示性质、状态或行为所达到的程度。可译为“很”、“非常”。例如:(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3)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甚shèn可译为“很”。例如:(1)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爱莲说》)最zuì最高级的,与现代同义。例如:(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3)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何hé可译为“多么、很”。例如:(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赠从弟(其二)》〕极jí可译为“非常”、“相当”。例如:(1)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2)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观潮》)(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悉xī可译为“完全”。例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绝jué极点,最好的、最高的。可译为“很”、“极”。例如:(1)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少shāo通“稍”,稍微,有一点。可译为“稍微”。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颇pō相当地,有一定程度的。可译为“很”、“相当地”。例如: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五柳先生传》)尤yóu特异地、突出地。可译为“特别地”。例如: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小石潭记》)过guò超过限度。可译为“过于地”、“过分地”。例如: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稍shāo有一点。可译为“稍微”、“略微”。例如:(1)廿二日天稍和。(《满井游记》)(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略lüè有一点。可译为“丝毫”。例如: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许xǔ很,非常。可译为“很”。例如: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益yì表程度,更加,更进一层。例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倍bèi加倍地。例如: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观刈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