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烟传*》简介|鉴赏
传奇小说。又名《非烟传》,《步非烟传》。唐皇甫枚撰。本为《三水小牍》中一篇,曾以单篇另行于世。《绿窗女史》、《说郛》、《唐人说荟》、《唐代丛书》、《龙威秘书》、《艺苑捃华》、《丛书集成初编》均题《非烟传》一卷。明刻《虞初志》卷六题皇甫枚撰,但篇末云李垣为手记。今人程毅中疑原作者为李垣。今录以备考。
飞烟传。推荐。爱诗词网。《飞烟传*》简介|鉴赏传奇小说。又名《非烟传》,《步非烟传》。唐皇甫枚撰。本为《三水小牍》中一篇,曾以单篇另行于世。《绿窗女史》、《说郛》、《唐人说荟》、《唐代丛书》、《龙威秘书》、《艺苑捃华》、《丛书集成初编》均题《非烟传》一卷。明刻《虞初志》卷六题皇甫枚撰,但篇末云李垣为手记。今人程毅中疑原作者为李垣。今录以备考。《飞烟传》是唐人传奇中的杰作。它通过河南府功曹参军武功业的爱妾步飞烟与书生赵象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对人性的野蛮摧残,控诉了封建婚姻制度的极端不合理性。妇女婚姻问题,在唐传奇中是个重要题材。《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柳毅传》的作者,都以不同的妇女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这个社会问题。《三水小牍》的作者在众多的名家杰构面前,独辟蹊径,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力,全力塑造了步飞烟这个个性鲜明的艺术典型,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的明珠。《飞烟传》艺术上的成功,集中地表现在飞烟性格的塑造上。随着故事的演进,女主人公的性格按照生活的逻辑不断向前发展,读者也就在感受到主人公愈来愈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同时,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主题。在作品的开始,飞烟给人的印象是:“容止纤丽,若不胜绮罗。善秦声,好文墨,尤工击瓯,其韵与丝竹合”,是一个聪慧伶俐的少妇。她生活在富贵人家,深得主人的宠爱。从表面上看,她的处境不坏,似乎是幸福的。但是,在她的内心深处,却隐藏着难言的苦衷。那就是“为媒妁所欺,遂匹合于琐类”的不幸婚姻。紧接着,年轻貌美多才的男主人公赵象登场了。赵象在无意之中窥见飞烟,立刻为飞烟的美貌所倾倒,既而买通飞烟家老媪,向女主人公表达了他的爱慕之情。在听到门媪转达的话语后,飞烟是“含笑凝睇而不答”。此处作者十分准确地把握了女主人公在这特定环境中的复杂心理,传神地描摹出在这复杂心理趋使下的言谈举止。她不同于纯洁多情的崔莺莺第一次见到张生时的极度羞涩,也迥异于霍小玉初逢李益时的兴奋。“含笑”是写她的欣悦,但又“凝睇而不答”,写出了她的深沉与稳重。飞烟不是一个水性杨花的轻薄女子,她在听到赵象向她表达这种“非法”爱情时产生的这种态度,是与她不幸婚姻有着密切联系的。可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有夫之妇,尽管她不满自己被人欺骗而促成的婚姻,尽管她非常喜爱赵公子的“大好才貌”,鄙视自己丈夫的“粗悍”,她并没有马上做出果断决绝的行动。虽然她给赵象写了回信,而且在信中也流露了对赵象的好感与爱慕,但这毕竟是一种含蓄的、节制的、更侧重于精神上的爱情。她在对赵象表示好感的同时,更多的是抱怨自己“此生薄福,不得当之”。在收到赵象的第二封信后,飞烟病了。飞烟的病,正是她思想激烈斗争的表现。“近来赢得伤春病,柳弱花欹怯晓风。”她在给赵象的诗中,把自己比作初春的弱柳欹花,虽然喜爱春天的到来,但又害怕大自然的无情风雨。对于飞烟来说,是忠于自己不爱的丈夫,还是接受赵象的爱情,这是一场感情和理智的斗争,是一场承认残酷的现实还是追求美好理想的斗争。作者的高明,在于真实地细腻地写出了处于进退两难中的女主人公的苦闷,如果不描写飞烟的这种思想斗争,而是让其象霍小玉与李益那样无所顾忌,一拍即合的话,那她的性格就是游离于那个特定环境之外的,她的性格的形成就缺乏历史的、社会的依据。在承认自己不幸命运和争取美好理想两者之间,飞烟终于摒弃了前者,选择了后者。在收到赵象充满关怀与温情的第三封信后,飞烟感情的波澜完全冲决了封建礼教的堤防,深深叹息道:“丈夫之志,妇女之情,心契魄交,视远如近也。”这里,飞烟所珍重的是心契魄交的“情”,这正是她爱情的基础,结合的准则。虽然她清楚地意识到这种结合将带来危险,但仍坚定地表示:“犹望天从素恳,神假微机,一拜清光,就殒无恨。”此时,飞烟的叛逆性格已升华到一个新的阶段。可是,在那个社会条件下,飞烟与赵象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性的。女奴的告密,看上去虽属偶然,其实正是这种悲剧性爱情发展的必然结果。武功业抓到飞烟与赵象来往的证据后,勃然大怒,把飞烟“缚之大柱,鞭楚血流”,但飞烟毫不屈服,在临死之前,她毫无遗憾地说道:“生得相亲,死亦何恨”,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为之献身的无所畏惧之情。如果说作者在故事的前半部重点展现的是飞烟聪慧、热情和对爱情向往追求的个性特征,那么在后半部则是浓墨重彩地渲染她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前者是一种“不胜罗绮”的阴柔之美,后者则是一种悲壮的阳刚之美。从阴柔之美到阳刚之美,正是飞烟性格发展的一个过程,作者注意到飞烟性格上的前后差异,而又在故事的演进中把这二者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给人以血肉丰满的立体感。杜光庭《虬髯客传》中的女主人公红拂,原是大司空杨素家的歌伎,后偶然之中见到李靖,识其英雄之才,于是与之私奔。在“私奔”这一情节上,红拂与飞烟颇为相似。都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追求美好婚姻的善良愿望和不屈服命运的叛逆精神。但红拂后来夫贵妻荣,成为宰相夫人;飞烟却事败身亡,成为屈死之鬼。前者以大团圆的喜剧形式结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后者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子,以飞烟含恨殉情而告终。如果我们把这二者放到那个特定的时代环境中去考察,就不难意识到,红拂的幸福结局充满了偶然性和理想化的色彩,而飞烟这个艺术形象则是遵循生活的必然逻辑和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必然逻辑来塑造的,它更具有真实性。正因如此,它也就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更强烈的批判精神。
敌戒。推荐。爱诗词网。柳宗元《敌戒》原文与翻译、赏析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②;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③,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迤迤乃亡④。晋败楚鄢⑤,范文为患⑥;厉之不图,举国造怨⑦。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⑧,“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⑨,曾不是思⑩!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11),只益为瘉(12)。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13)。我作戒诗,思者无咎。【鉴赏】此文与著名的《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皆先后写于柳宗元被贬居永州期间。文章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一个不为一般人所认识的问题:敌人除了有可恨、有危害的一面,还有对自己非常有益有利的一面。这就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去思考,带着浓厚的兴趣往下阅读。敌人对自己会有什么好处呢?作者引用了历史上的三个事例来回答:战国时期,秦国在六国与它争雄时,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使国家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六国,统一了天下。当六国被消灭后,秦却骄傲起来,因而自己也很快就灭亡了。又一事例是春秋时,鲁成公十六年(前576),晋厉公在鄢陵大败楚军,晋大夫范文子(名士燮)想到晋厉公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定会更加骄傲起来,晋国必会遭到灾难,因而非常担忧。晋厉公却不以为然,结果由于他恣意妄行,引起全国臣民的怨恨,仅一年多后即被大臣栾书、中行偃杀死。这两例说明:敌人存在可促使自己兢兢业业发愤图强,从而克敌致胜;敌人消灭后,自己容易骄傲自满,放松警惕,反遭灾祸。再如,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孙速憎恶大夫臧孙纥,孟孙死后,臧孙却去悼念他,而且哭得很悲哀。有人问臧孙说:孟孙那样憎恨你,他死了你为什么还这样悲哀?臧孙回答说:孟孙恨我,是给我治病的药物和石针。他死了,治病的药物和石针没有了,我死亡的日子也快了。这就是说敌人(或对立面)好比能治病的药石一样,能帮助自己克服缺点错误,消除灾祸。根据上述事例,作者鲜明地提出了“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和“敌存灭祸,敌去召过”两个相反相成的观点,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敌人存在时惊恐害怕,敌人消失后就欢欣鼓舞,解除了戒备,骄傲自满,只会增加危害。敌人存在可能免除灾祸,敌人消失了还可能招来过错。这道理不仅可以在政治上用来对待敌人,也可以类推用于生活上。比如人有病能时时警惕,注意调养治疗,就可以延年益寿;反之,如果人身体强壮,就仗恃而不注意爱惜,就可能得暴病死亡。所以人们绝对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不加节制。全文贯穿着作者朴素的辩证思想,劝导人们必须全面地看问题,不仅要看到事情的正面,更要看到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事情的反面,否则便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这是富有哲理和规诫意义的思想。作者在从事政治革新遭到失败,被谪居偏远之地,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的情况下,还能用心于钻研这样重大的问题,实属难能可贵。文章从提出问题,到用历史事例来阐述道理,最后对人们提出诫言,是一篇较典型的古代“诫”文。
狂风落尽深红色。推荐。爱诗词网。《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深红色:指花。句意:大风已把鲜红的花朵吹尽了,现在只见绿叶成荫,结子满枝。说明春天已经过去了。比喻自己心爱的人已嫁人生子。唐杜牧《怅诗》(一作《叹花》):“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全唐诗》五二七卷6033页)唐高彦休《唐阙史》卷上:杜牧佐宣城幕,游湖州,刺使崔君张永戏,令州人毕观,令牧间行觅奇丽。“及暮将散,俄于曲岸见里妇携幼女,年邻小稔。紫微曰:‘此奇色也。’遽命接致彩舟,欲与之语,母幼惶惧,如不自安。紫微曰:‘今未必去,第存晚期耳。’遂赠罗缬一箧为质,妇人辞曰:‘他人无状,恐为所累。’紫微曰:‘不然,余今西航,祈典此郡,汝待我十年不来而后嫁。’遂笔于纸,盟而后别。紫微到京,常意霅上,厥后十四载,出刺湖州,之郡三日,即命搜访,女适人已三载,有子二人矣。紫微召母及嫁者诘之,其夫虑为所掠,携子而往。紫微谓曰:‘且纳我贿,何食前言?’母即出留翰以示之。复白曰:‘待十年不至而嫁之,三载有子二人。’紫微熟视旧札,俛首逾刻。曰:‘其词也直。’因赠诗以导其志,诗曰:‘自是寻春去较迟……’”
碧水浩浩云茫茫。推荐。爱诗词网。《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什么意思,原诗出处,注解《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江河》类的诗句。江水滔滔,烟波浩淼,白云茫茫,无边无际。空阔而辽远的景色,多么需要知音相伴。临风饮酒共叙衷肠,可是象美人一样令人思念的友人如不来,岂不叫人空断肠。用美人喻朋友王汉阳,足见友情之深,思念之切。李白《早春寄王汉阳》《全唐诗》第1775页。
甘蔗林青纱帐。推荐。爱诗词网。作者:孙宜君抒情诗。作者郭小川。写于1962年3月至6月。发表于《人民文学》1962年第7期。后收入作家出版社1963年10月出版的同名诗集;又收入《郭小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12月初版)。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咏物抒情诗。诗作歌咏的甘蔗林和青纱帐,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诗人借助艺术想象的翅膀,通过感情的纽带,赋予事物以特定的象征意义。诗人以南方的甘蔗林象征今天的幸福生活,以北方的青纱帐象征过去的艰苦斗争,并从二者的联系中表现继承革命传统的主题。诗篇首先通过对甘蔗林与青纱帐的反复吟咏,意在告诉我们:严酷艰辛的战争岁月虽已过去,但无产阶级战斗青春却永远不能消失;香甜芬芳的社会主义时代已经来临,但就在幸福的今天,仍有严峻的斗争。紧接着,诗人用一连串的“可记得”,反复提起青纱帐,一同唤起老一代革命战士对于青纱帐战斗生活的回忆。最后,诗人再次邀请战友们回到“青纱帐”去,并且深信:“你们有勇气唤回自己的战斗青春”,“你们有能力驾驭任何险恶的风云”。从而点明诗的主题:老一代革命战士只有发扬光荣革命传统,才能充满信心战胜困难。全诗采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感物体志的表现手法,构思新颖、巧妙,成功地运用了铺陈、排比的修辞形式,诗句集短为长,每句都在二十个字左右,排列整齐,韵律严整,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它是郭小川诗歌代表作之一。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出自哪里,《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什么意思,《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原文出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赏析。
向阳花木早逢春。推荐。爱诗词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出自哪里,《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什么意思,《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原文出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赏析。【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一说:宋·苏麟献范仲淹诗。)【鉴赏】靠近水边的楼台,总是能够先得到月光的照射;偏向太阳的花木,总是能够先得到春光的讯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两句诗,可用来比喻由于接近某人或某物,条件优越,可以优先得到某些利益或照顾。现今有时用来指具有占便宜、搞“走后门”等不正之风的机会和条件,含有贬义。【原诗】原文只此两句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出自哪里,《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什么意思,《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原文出处,《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赏析。
一寸还成千万缕。推荐。爱诗词网。《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出自哪里,《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什么意思,《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原文出处,《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赏析。【出处】宋·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鉴赏】无情的人绝不像多情的人那样痛苦;多情的人只要有一寸的相思,立刻就会变成千万缕的愁苦情丝。自古多情伤别离,一寸相思万缕愁。多情人一旦别离,寸寸相思,就会化作千千万万的无尽情愁。这两句词描写多情人为情所苦,万缕情丝缭绕心头,苦痛不能自已。“无情不似多情苦”是同情多情人为多情而苦,可用来劝慰多情人,不必为无情人的无情而太过痛苦,也可用来指责无情人的薄义寡情。【原词】见“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骠国乐。推荐。爱诗词网。唐·白居易欲王化之先迩后远也骠国乐,骠国乐,出自大海西南角。雍羌之子舒难陁,来献南音奉正朔。德宗立仗御紫庭,黈纩不塞为尔听。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抖擞龙蛇动。曲终王子启圣人,臣父愿为唐外臣。左右欢呼何翕习,至尊德广之所及。须臾百辟诣閤门,俯伏拜表贺至尊。伏见骠人献新乐,请书国史传子孙。时有击壤老农夫,暗测君心闲独语。闻君政化甚圣明,欲感人心致太平。感人在近不在远,太平由实非由声。观身理国国可济,君如心兮民如体。体生疾苦心惨凄,民得和平君恺悌。贞元之民若未安,骠乐虽闻君不欢。贞元之民苟无病,骠乐不来君亦圣。骠乐骠乐徒喧喧,不如闻此芻荛言。骠国乐是在贞元十七年(801),由雍羌王子舒难陁献来。古代羌族多散居在青海、甘肃、宁夏、四川一带,故该乐也是来自中国的西南部。白居易写此诗虽和其它讽谕诗一样,寓有警戒意义,但诗人毕竟是个乐舞爱好者,所以诗中描写骠国乐的舞蹈动作、舞者服饰,很有特色,给人的印象是那么生动、鲜明。“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千击文身踊。”“椎髻”、“文身”应是男演员的打扮。而“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抖擞龙蛇动。”中的“珠缨”、“花鬘”则是女演员的装饰。随着吹起玉螺,敲起铜鼓,因腾踏跳跃而耸动了椎型发髻,也使“花鬘”抖擞如龙蛇游动。一个“耸”字,一个“踊”字;一个“摇”字,一个“动”字,把骠国乐的舞蹈写活了,写出了男女双舞,力度的强与弱,速度的急与缓,动作的刚与柔,相互交织,协调配合,组成了一幅力的均衡、对比,且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图画。和诗人的其它一些乐舞诗一样,《骠国乐》也是有所为而作。因此,诗的下半首,用了一对鲜明的对比以指责时弊。当雍羌王子献乐并带来“臣父愿为唐外臣”的信息,于是那些佞臣诸侯都来伏拜表贺,上奏皇上,把骠人献乐一事载入国史,传给子孙。在此狂欢欲昏的时刻,却有一“击壤老农夫”对此甚有反感,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国君,“欲感人心致太平”,要在目前,不在将来,要做近事,做实事,而并非由于声音听觉之美。同时,诗中还作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国君如人心,人民如身体。身体有病,内心应痛苦,真正致身于治国理政的国君总是时刻关心着人民的疾苦。而如人民得到和平安居,国君也才应该高兴。所以,人民能不能过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生活,和骠国乐的有无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是借草野鄙人的批评表达了诗人“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并和副标题“欲王化之先迩后远”的要求相一致。本诗虽旨在警戒,诗人对乐舞的描写笔墨不多,但骠乐舞者的形象,其耸动椎髻、腾踊文身、炫转朱缨、抖擞花鬘的舞姿,描写得精湛而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观其形,读后如欣赏了一次具有鲜明、独特风格的民族舞蹈。
格林兄弟指雅科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两兄弟,他们是德国民间文学研究者。格林兄弟经历相似,趣味一致,一般认为是德国晚期浪漫派的重要作家,但他们却不赞同浪漫派的政治观点和艺术思想。他们和浪漫派的共同点仅在于和其他晚期浪漫派的作家一样,对德国民间文学的热爱。他们重视发掘民族文化遗产,成年累月地搜集整理中世纪以来的民歌和民间传说,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兄弟俩合编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12-1815),即在德国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集》。这本童话集的影响很快超出了德国国界。作者用非常直接、生动的人民语言,写出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反映了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道德境界,形象生动,情节感人,表达了人民的意旨。如《小汉斯和小格莱特》塑造了受继母虐待的聪明、勇敢、坚强、可爱的小汉斯和把女巫推进火炉的勇敢的小格莱特的形象;《灰姑娘》里的灰姑娘善良而爱劳动,终于得到了幸福,而不劳动、狠心、嫉妒的两个姐姐受到惩罚,正好反映了人民的意愿。还有象《白雪公主》、《小红帽》、《勇敢的小裁缝》、《布来梅城的小乐师》等都是全世界的儿童所喜爱的作品,它们所展示的奇妙意境,已经成为孩子们幻想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晚年,他们还在不断地增订童话集,一八五七年出最后一版,全集共有二百一十六篇故事。另有他们搜集的德国古老的民间传说集《德国传说》两卷,共五百八十五篇。格林童话来自民间,他们成了德国卓有成就的民俗学家、德国古代研究和语言学科的创立者。他们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童话,是德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好作品。
格林兄弟简介。推荐。爱诗词网。【介绍】:格林兄弟指雅科布·格林(1785-1863)和威廉·格林(1786-1859)两兄弟,他们是德国民间文学研究者。格林兄弟经历相似,趣味一致,一般认为是德国晚期浪漫派的重要作家,但他们却不赞同浪漫派的政治观点和艺术思想。他们和浪漫派的共同点仅在于和其他晚期浪漫派的作家一样,对德国民间文学的热爱。他们重视发掘民族文化遗产,成年累月地搜集整理中世纪以来的民歌和民间传说,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兄弟俩合编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12-1815),即在德国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集》。这本童话集的影响很快超出了德国国界。作者用非常直接、生动的人民语言,写出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反映了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道德境界,形象生动,情节感人,表达了人民的意旨。如《小汉斯和小格莱特》塑造了受继母虐待的聪明、勇敢、坚强、可爱的小汉斯和把女巫推进火炉的勇敢的小格莱特的形象;《灰姑娘》里的灰姑娘善良而爱劳动,终于得到了幸福,而不劳动、狠心、嫉妒的两个姐姐受到惩罚,正好反映了人民的意愿。还有象《白雪公主》、《小红帽》、《勇敢的小裁缝》、《布来梅城的小乐师》等都是全世界的儿童所喜爱的作品,它们所展示的奇妙意境,已经成为孩子们幻想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晚年,他们还在不断地增订童话集,一八五七年出最后一版,全集共有二百一十六篇故事。另有他们搜集的德国古老的民间传说集《德国传说》两卷,共五百八十五篇。格林童话来自民间,他们成了德国卓有成就的民俗学家、德国古代研究和语言学科的创立者。他们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童话,是德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好作品。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出自哪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什么意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原文出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赏析。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推荐。爱诗词网。《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出自哪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什么意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原文出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赏析。【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鉴赏】天地虽然长久,但总有到尽头的时候;唯有这种永别的哀愁,却是绵延不断,永远没有断绝的一天。这里所说的“恨”是情人爱恨交集的恨,是生离死别的恨,是杨贵妃已死,唐明皇此后不得再见的恨。后人引用时,并不仅限于感情之事,人间有太多的痛苦,都可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两句诗来表白那份永无休止的悲恨。“天长地久有时尽”这句诗现在用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有生长、发展、衰亡的过程;永恒不变、万古长存的事物是很少的。【原诗】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原诗出处,译文,注释
幼鸭在池水中嬉戏,那嫩黄色的羽毛浮动在碧纯的绿水上,煞是好看。梅子成熟时期的天气,乍阴又晴,变化无常。诗句写初夏时分的园中景色。鸭黄水绿梅红,色泽绚烂艳丽,倍使读者喜爱。诗境恬淡闲静,造语清新流畅,对仗工稳,别有风致。
乳鸭池塘水浅深。推荐。爱诗词网。《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原诗出处,译文,注释幼鸭在池水中嬉戏,那嫩黄色的羽毛浮动在碧纯的绿水上,煞是好看。梅子成熟时期的天气,乍阴又晴,变化无常。诗句写初夏时分的园中景色。鸭黄水绿梅红,色泽绚烂艳丽,倍使读者喜爱。诗境恬淡闲静,造语清新流畅,对仗工稳,别有风致。注:乳鸭,幼鸭。浅深,即深浅。《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古诗句出处:宋·戴复古《初夏游张园》
越人道上遇狗。推荐。爱诗词网。邓牧《越人遇狗(《二戒》其一)》原文|注释|赏析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②:“我善猎,与若中分③。”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④,待之以人礼⑤。狗得盛礼,日益倨⑥,猎得兽,必尽啖乃已⑦。或嗤越人曰⑧:“尔饮食之,得兽,狗辄尽啖⑨,将奚以狗为⑩?”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11)。狗怒,啮其首(12),断领足(13),走而去之(14)。夫以家人豢狗(15),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16)!(《伯牙琴》)注释①越人遇狗——本文是邓牧《伯牙琴·二戒——学柳河东》的第一篇。柳河东即柳宗元,作有杂文名篇《三戒》。邓氏此作,即效其体。越:指越地,略当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等地。②人言——象人一样说话。③与若中分——若:你。中分:即对半分,平分。④粱肉——精美的食物。⑥待之以人礼——以对待客人的礼节款待它。⑥倨(ju)——傲慢。⑦必尽啖乃已——必定全都吃光才罢休。啖(dan):吃。⑧嗤(chi)——讥笑。⑨辄(zhe)——即,就。⑩将奚以狗为——又要狗干什么。奚(xi):何。(11)多自与——多给自己一些。(12)啮其首——咬他的脑袋。(13)领足——脖子和脚。(14)走而去之——离开他而跑掉。走:跑。(15)夫以家人豢狗——把野狗当作自家人来养。夫:发语词。豢(huan):喂养。(16)几何不败也——哪有不失败的呢。赏析本文作者邓牧,因为慨叹知音难遇,把自己的诗文集题名为《伯牙琴》。集子中的《二戒》,包含两篇互为姊妹篇的短文,写了两桩值得警惕,让人们引为鉴戒的事情,本文即是其中之一。文章仿效柳宗元寓言体杂文《三戒》的手法,寄深刻的含意于虚构的故事之中。我们寻绎其意旨所在,须联系作者的思想及其所处时代的情况,知人论世,据以衡文,才能领悟其深文讥刺的弦外之音。邓牧三十三岁时,宋亡于元,这是他一生中所遭遇的最重大的变故。这位以“异端”自居,大胆抨击封建专制,又坚决反对民族侵略和压迫,具有民族气节的思想家,心怀深切的忧愤,为了总结宋朝亡国的教训,写下了《越人遇狗》这篇刺世妙文。文中的情节很简单:一个糊涂的越地人,轻信一条野狗共猎平分的诺言,便引狗入室,待如上宾;但所获猎物都被野狗独吞,当糊涂的主人试图改变这种情况时,结果被狗咬死。显然,这里的“越人”,是用来影射偏安江南的南宋小朝廷的;而狡诈凶残的恶狗,则是蒙古贵族的化身。宋、金对峙时期,腐败的南宋王朝不思奋发图强,矢志抗金,而是希图借重蒙古的兵力打败金人,以求自己的苟安。蒙古贵族将计就计,先施展“远交近攻”伎俩,约宋共同灭金,并许诺成功后以黄河以南之地归宋。待到金朝灭亡,蒙兵盘踞中原之后,便大举挥师南下,灭亡了南宋王朝。这惨痛的亡国教训,作者处在残暴的统治之下,不能径情直遂地说出,于是以其智慧的笔墨,通过越人和狗的故事,作了曲折而恰切的反映。文章最后写道:“夫以家人豢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简炼而精警的评论,一语破的。作者以带有狼性的野狗为喻,提醒人们要充分认识侵略者的本性,决不可引狼入室,倚为臂助,骄之纵之,以致反受其害。可见,这篇披着故事外衣的讽刺小品,蕴含着对重大社会政治问题的深刻检讨和批判。它写作上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主题的重大性和尖锐性上。在这方面,比之柳宗元的《三戒》,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用极简练的文字,把文章写得既生动又富于层次和波澜,也是本文写作上的一个特点。全文只用了一百一十个字,先写狗“下首摇尾”,谎言骗人,写出其媚态可掬,信誓旦旦;次写越人“喜”引狗归,盛礼相待,表现其轻信受骗,昏聩糊涂;再写狗日益傲慢,得兽“尽啖”,写出其前恭后倨,本性贪婪;最后写狗咬啮越人,断其“领足”,写出其凶相毕露,恣睢暴戾。一篇百字短文,竟写得如此腾挪跌宕,生动形象,很可见出作者驱遣语言的功力。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出自哪里,《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什么意思,《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原文出处,《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赏析。
春风不解禁杨花。推荐。爱诗词网。《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出自哪里,《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什么意思,《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原文出处,《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赏析。【出处】宋·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鉴赏】春到人间,杨树开满了鲜花,可是那春风却不懂得约束满树的杨花,任凭它随风摆荡,洒下杨花万点,一片迷蒙,纷乱地扑打在行人的脸上。这两句词描写春日杨柳花开,风飘拂在行人脸上,风光柔媚,景象热闹可爱。不过原词却充满幽怨之意,似乎在借万点杨花扑打行人以比喻小人的众多与轻狂。【原词】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李商隐嫦娥。推荐。爱诗词网。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是写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环境的感受和她的心灵独白。前两句写室内外环境。室内,烛光暗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圈深暗的光影,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晓星也行将隐没。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随着晓星的沉没,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沉落下去。在索寞中,独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并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直接描写,但透过上述物象,其孤清凄冷的情怀和不堪禁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鲜明可触。后两句是主人公由自身处境引发的对嫦娥心境的悬想,实际上也是主人公的心灵独白:孤居月宫的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的仙药,以致年年夜夜,独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正表现出一种境同心应之情。从悬想嫦娥的心境反映主人公自己的心境,更觉蕴藉。这是一个追求超越尘世而使自己处于难以禁受的孤寂境界的苦闷灵魂的自白。由于诗人在构思过程中熔铸了多方面的生活感受与人生体验,所抒写的情感便带有相当大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作者曾以“月娥孀独”喻女冠的孤孑,以“窃药”喻她们的慕仙学道,《月夕》诗中更以“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来抒写对女冠孤清处境的同情。对照这首诗,自不妨认为它的表层意蕴是对慕仙入道而不堪孤寂的女冠的同情体贴。但诗中所写的既高远澄洁又孤独寂寞的境界,既向往追求又自悔自怨,既自赏孤高,又自伤孤寂的复杂心绪,又明显带有诗人自己的处境与心境的特征。孤栖无伴的嫦娥,寂处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寂的诗人,尽管仙凡境异,但在高洁而寂寞这一点上却声息相通。诗人在构思过程中把握了这一中心,熔铸了多方面的体验,从而创造出了嫦娥、女冠、诗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和具有多重意蕴的艺术境界。
砧板上的鱼肉。推荐。爱诗词网。歇后语《砧板上的肉》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歇后语:砧板上的肉拼音:zhēnbǎnshangderòu释义见[案板上的肉]。例如到如今,喜德被高则冬捉去坐牢,继月又被曾再兴捉去当土匪,两个人都成了人家砧板上的肉,横砍顺剁都由人!一家人死的死,散的散,剩我个孤鬼……(《武陵山下》6章28)或作[砧板上的鱼肉]。例如还有那老鸨子,一个吃我们的肉不吐骨头的家伙!得了金垒的钱,一定要我嫁给那杀父的仇人。她先前还怕王魁一旦得第,要报复于她,不敢十分逼迫奴家。于今知道王魁休弃了我,我就是她砧板上的鱼肉,由她一刀一刀的宰割了。(田汉《情探》19场)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语出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诗曰:“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这两句诗刻画细腻,描写生动。意思是:毛毛细雨中,鱼儿欢快自由,游出水面,微风吹拂着,轻盈的燕子,倾斜着身子掠过水蒙蒙的天空。叶梦得《石林诗话》评道:“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ōu,水泡),鱼常上浮而淰(shěn,惊走,此指欢欣跳跃)。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惟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诗人善于“缘情体物”,表达出热爱春天的喜悦,成为千古名句。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描绘春天的景物等。
微风燕子斜。推荐。爱诗词网。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语出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诗曰:“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这两句诗刻画细腻,描写生动。意思是:毛毛细雨中,鱼儿欢快自由,游出水面,微风吹拂着,轻盈的燕子,倾斜着身子掠过水蒙蒙的天空。叶梦得《石林诗话》评道:“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ōu,水泡),鱼常上浮而淰(shěn,惊走,此指欢欣跳跃)。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惟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诗人善于“缘情体物”,表达出热爱春天的喜悦,成为千古名句。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描绘春天的景物等。例如①“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小雨便是大自然的温柔与谦逊,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却也是大自然的顽皮。(摘自王蒙《雨·船》)②杜甫名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也同样能说明这一点。细雨落在水面上,水面上有一个个水泡。鱼儿在水泡中跳跃,如果是大雨,鱼儿就不会这样;燕子体轻,只有微风,它才会借着风势飞行,如果是大风,那也不成。诗人之所以可以将这景物描写得如此动人,还不是由于他观察得细致入微吗?(摘自地震出版社《写作趣谈·啊,风景如画》)③“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风雨使一切都变得更生动活泼,更富于灵性了。(摘自柳嘉《风雨吟》)④这里的自然植被葱郁,有大量野生鸟类、禽类繁衍生息,与湿地原生态共同呈现“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美景。(摘自应舍法《下渚湖:“天堂”边的翡翠》)⑤绵绵细雨又会把人带进“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意境中,于是,天地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在浓妆淡抹中如诗如画,给人一种野旷天低、江清月近、满目青山、心如处子的安适和山长水阔、天高地远的豁朗。(摘自肖晓玲《坐在书房游山水》)
卞之琳 断章。推荐。爱诗词网。《卞之琳·断章》原文、赏析、鉴赏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1935年10月这首诗为什么用“断章”作题目?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不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实际上这是一首圆满完整的诗,可谓小诗不小,断章不断。这首诗只有四行两个段落。前两行说你在桥上看风景,而你成为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风景的一部分;上句桥上的“你”是主体,下句“你”又不自觉地成为“楼上”人所观赏的客体。后两句把二者的关系又推进一步:在楼上,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在这个意境里你会有各种感情活动,同时你又成为客体被别人引入自己的梦境。关于这两句诗,作者曾撰文回答议论者说:“‘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着重……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短短四句诗,“桥上人”、“楼上人”的形象互换在对方的眼中和梦里,成为对方观赏的风景和梦中人,从而表现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互相关联、互为依存的关系的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以极其精炼概括的形象,对照性地再现了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戏剧性的场景,表面上只是客观地展示一个人生场景或片断,也不见主观强烈的抒情色彩,而其内在意蕴却超越意象自身的经验与感情层次,而达到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象征层次,不论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中的一切对立统一、因果逆转的现象,都可以得到象征性的表现和印证,这就为读者的创造性想象留下无限丰富的余地。
酬乐天扬州初逢。推荐。爱诗词网。【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注释】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作了《醉赠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此诗答谢。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巴山楚水:泛指作者贬谪之地四川、湖南、湖北一带。二十三年弃置身:从唐顺宗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共22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打柴,见两个童子下棋,等到棋局进入终局,手上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过了一百年,与他同时的人均已死去。这句感叹自己回到家乡,可能好多乡人都不认识了。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酬赠刘二十八使君》。长(zhang):增长,振作。【鉴赏导示】这是一首酬答诗。写于宝历二年(826),当时诗人已被罢官,在他返回洛阳途中于扬州同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同情诗人的坎坷遭遇,写诗相赠,诗人以此回答,故题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此作虽抒发的是自己长期被贬的怨愤和不平,然而并不消极颓丧。“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常被后人以名句引用,久传不衰。【鉴赏】此诗抒发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激愤和不平,对旧友的怀念,以及表示要坚持理想、奋发进取。首联紧承白居易赠诗的尾联“二十三年折太多”句,概写长期被贬的凄苦情怀。“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之地,“二十三年”诉说遭贬时间太长太久。用“凄凉地”、“弃置身”加以渲染,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愤慨。但是,诗人没有直率地倾诉自己无辜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激愤之情。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一是“闻笛赋”的典故。曹魏后期的向秀与嵇康是好友,嵇康为司马氏所杀,向秀经过嵇康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便写了《思旧赋》以示对友人嵇康的怀念。诗人用此典故表达了对旧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怀念。另一个是“烂柯人”的典故。晋人王质上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观至棋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柄)已烂,回到村子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诗人用这一典故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颈联两句,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了对世事的变化,对仕宦的升迁的无比愤慨。尾联两句,紧扣白居易赠诗的首联“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表示愿借酒来振奋精神。这一句,从字面上看似乎说的是酒席上的事情,其实是诗的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全诗紧扣原诗进行唱和,且不落俗套,感情激愤而胸怀豁达。【鉴赏要点】[1]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借景物表明哲理,寓哲理于景物之中。[3]善于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
峨眉山月歌李白。推荐。爱诗词网。【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自四川庐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发:出发。清溪:即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庆。【鉴赏导示】这首诗是作者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的诗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前人对本诗叠用五个地名而不显得堆砌呆板评价很高,这是这首诗的一个显著的独特处。【鉴赏】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首句从“峨眉山月”写起,通过写景点明了远游的时令是秋天。“半轮秋”是“秋半轮”的词序变换。用“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高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思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美妙。此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山峡驶去。“辞亲远游”的青年诗人,乍离故土,对故园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写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了。在写法上,全篇以“峨眉山月”为核心,以山月为触动情思的媒介,引发的意蕴十分丰富,加强了吟月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在章法上,全诗共四句,却连有五个地名,而组织精巧,意蕴深绵,丝毫没有堆砌的痕迹,此可看出李白七绝诗艺术上生灵、秀丽的一面。【鉴赏要点】[1]名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意境明朗,借景抒情。[3]意象迭现,形象鲜明。[4]语言浅近,音韵和谐。
西方文学·意象主义
意象主义是现代英美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也是现代英美诗歌的开端。这个流派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哲学家、诗人、评论家特·伊·休尔姆(1883—1917)是其创始人。英国诗人理查顿·阿尔丁顿、F·S·弗林特、D·H·劳伦斯和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希尔达·杜丽特尔、约翰·各尔特·弗莱契、爱米·洛威尔是这个流派的参加者和领导者。1912年,意象派的奠基人之一庞德首次采用了“意象派”(lmagistcs)这一名称,意象主义流派正式诞生。1913年,意象派诗人发表文章,阐述了意象派的创作原则。1914年,庞德与美国女诗人爱米·洛威尔、英国诗人理查德·阿尔丁顿共同编辑出版了《意象派诗集》。不久之后,庞德离开了意象主义。这个流派由爱米·洛威尔继续领导。1915年至1917年,意象派诗人每年都编一本年度诗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意象派诗人逐渐分道扬镳,这个流派也就逐渐瓦解了。1930年,原意象派诗人还出版了第5本意象派诗集,但这时已是回光反照。参加意象派的还有美国作家威·卡·威廉斯、桑德堡、后来加入英国国籍的T·S·艾略特,英国作家福·麦·福尔德、詹·乔伊斯等。
意象主义。推荐。爱诗词网。西方文学·意象主义意象主义是现代英美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也是现代英美诗歌的开端。这个流派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哲学家、诗人、评论家特·伊·休尔姆(1883—1917)是其创始人。英国诗人理查顿·阿尔丁顿、F·S·弗林特、D·H·劳伦斯和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希尔达·杜丽特尔、约翰·各尔特·弗莱契、爱米·洛威尔是这个流派的参加者和领导者。1912年,意象派的奠基人之一庞德首次采用了“意象派”(lmagistcs)这一名称,意象主义流派正式诞生。1913年,意象派诗人发表文章,阐述了意象派的创作原则。1914年,庞德与美国女诗人爱米·洛威尔、英国诗人理查德·阿尔丁顿共同编辑出版了《意象派诗集》。不久之后,庞德离开了意象主义。这个流派由爱米·洛威尔继续领导。1915年至1917年,意象派诗人每年都编一本年度诗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意象派诗人逐渐分道扬镳,这个流派也就逐渐瓦解了。1930年,原意象派诗人还出版了第5本意象派诗集,但这时已是回光反照。参加意象派的还有美国作家威·卡·威廉斯、桑德堡、后来加入英国国籍的T·S·艾略特,英国作家福·麦·福尔德、詹·乔伊斯等。意象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意象主义者认为,为描写事物,作家必须使用直觉的语言手段,即通过创造意象而表达新颖的形象,在视觉中使事物呈现出来。他们认为艺术即直觉即意象,诗人则要在直觉中捕捉意象。他们主张不直接表现诗人的主观情绪、内心感受,而应把这些情绪和感受全部隐藏在创造的意象之后,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暗示给读者,不必探求事物的本质所在和社会意义。庞德给“意象”的注释是“在一刹那的时间里表现出一个理智和情绪复合物的东西”。F·S·弗林特在1913年3月号的《诗刊》上提出了意象派创作的三条规则:1、直接处理无论主观思想还是客观的“事物”,2、绝对不用任何无益于表现的词,3、至于节奏,用音乐性短句的反复演奏,而不是用节拍器反复演奏来进行创作。意象主义是对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浪漫主义诗风的反驳。意象主义诗人认为维多利亚时代诗歌中的浪漫主义代表了一种腐朽、没落的精神,要清除它就必须有一种新诗,这种新诗是简洁、有力、紧凑、精确的,它避免一切虚伪的感情和含混的抒情,对宇宙问题不作说教式的评论。这种新诗是通过感觉上具体、鲜明的意象表现诗意的。意象派诗人们刻意追求的是富有独创性的隐喻。在语言艺术上,意象派诗人强调使语言重新充满活力;注重诗歌内在的音乐美,也即反对浪漫主义的华丽,崇尚自由体诗。意象主义诗歌没有叙述,因而作品通常很短小,至多十来行,表现的也只是一些印象。意象主义受到了法国高蹈派和象征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它们都重视隐秘的象征和无逻辑的隐喻。另外,东方的日本俳句和中国古典诗词也给了意象派诗人许多启发。他们试验过压缩了的日本诗歌形式、短歌(五行三十一字)和俳句(三行十七字),进行了许多尝试.意象主义流派只存在了五六年,但它对英美诗坛的影响至今犹存。十月革命后,意象主义传到苏联,在苏联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流派,叶赛宁等一群青年诗人和画家发表意象主义宣言,成立意象主义团体,并编辑出版意象主义杂志和诗集。1927年这个团体解散。
一代人 顾城。推荐。爱诗词网。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选自《星星》1980年第3期)【赏析】“黑夜”显然是一种象征。不必那般拘泥,仅把它看作是“十年浩劫”这一时期的象征。这一时期,魑魅当道,魍魉横行,正义受辱,斯文扫地,到处是暴虐、欺骗、阴谋、罪恶,一切有良知的人们经历了这一时期,都觉得好似经历了一场梦魇,甚至醒来后仍感到阵阵心悸,它真正称得上是一个“黑夜”!但是诗的形象具有概括性,我们不妨对“黑夜”的象征对象的理解宽广些,把它看作是包括“十年浩劫”在内的人类社会漫长而曲折的历史上一切黑暗时期的象征。同样,对“一代人”的理解也当如此——他所指的,不仅是十年浩劫时历经磨难的一代人,而且也是在任何“黑夜”经受磨难的一代人。“黑夜”给“我”——即“一代人”——以磨难,是要让“我”沉沦在黑暗之中,使“我”的眼睛只看到黑暗,可“我”却用只看得到黑暗的眼睛去“寻找光明”!这当然是对“黑夜”的叛逆和抗争,为“黑夜”所始料不及的。从中不难看到“黑夜”的无奈、脆弱,“我”的不屈、坚毅。对这样的“一代人”来说,磨难即是锤炼,即是孕育。结果“我”非但不曾被“黑暗”所吞噬,反而给了“黑暗”以辛辣的嘲讽。诗只有短短两句,却如此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代人”的风采,如此深刻地展示出了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则!所谓高度凝练,于此可见一斑。(潘微华)
七夕李商隐。推荐。爱诗词网。李商隐《七夕》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注释】(1)此诗约作于宣宗大中七、八年间(853—854),商隐时年四十一、二岁。七夕:指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晚上,传说是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美好时光。(2)鸾扇。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鸾扇就是绣有鸾鸟的掌扇。所谓“掌扇”,即古代一种障尘蔽日,模仿雉尾而制成的长柄扇,多用于坐车上。凤幄:绣有凤凰的轿车帐篷。(3)星桥横过:喜鹊们搭桥送织女渡过天河,与牛郎相会。鹊飞回:喜鹊完成搭桥任务后又飞回去了。(4)争:怎。世上:人世间。无期别:永别的意思。(5)一度:一次、一回。年年一度:源自《荆楚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惟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赏析心得】这是一首悼亡绝句。诗人在东川幕府,每年七夕,都要仰望天空,羡慕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欢喜相会,慰藉自己内心的孤独痛苦。“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这是作者遥想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情景。在众多喜鹊的簇拥下,织女坐着轿车来到银河之畔,只见鸾扇斜分,凤幄拉开,织女从轿车中款款走了出来,渡过喜鹊搭成的星桥,去和牛郎相会。然后,喜鹊们又飞回去了。七夕的夜空,璀璨银河,鹊桥横跨、牛郎会织女发生的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啊!“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牛郎织女的相会,让作者联想到自己和早亡的爱妻,她已经过世五年了,一个人间,一个地下,只能梦中相会,怎么能将这永别的无期相逢换得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呢?天上、人间、地下,诗人将牛郎织女与自身爱情相联系,竟将人们无限同情的七夕一度相会,变成令人无限羡慕的欢喜重逢。诗人想象丰富、感情真挚,写成了这首留传千古的悼亡七绝。
热爱生命 汪国真。推荐。爱诗词网。《热爱生命》原文与翻译、赏析汪国真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赏析】汪国真说:“《热爱生命》发表之前,只有一部分读者认识我,更广泛的影响是从《热爱生命》之后。”1988年初春,这首曾被两度退稿,辗转了半个中国的杰作终于发表了,同年10月,又被两家权威性的文摘杂志转载,立刻引起了中国当代诗坛少有的轰动效应,不论是情理之中还是意料之外,从此,汪国真开始了他作为诗人在中国当代诗界的令人刮目相看的传奇故事。《热爱生命》一诗之所以能够成为汪国真的成名佳作,是因为诗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执着、真诚和果敢,面对生命选择的青年人从中感受到了自己渴望的力量,诗的内涵与他们的追求不谋而合。全诗四节,每节的句式章法大致相同,循环往复,层层深入,把诗歌的内在力量逐步推向高潮,最后一节总括全诗,掷地有声。“我不去想”这个简单而坚定的句首语铿锵有力,如同命运之神敲击生命的大门,在这敲门声中,诗人没有丝毫的惶惑与不安,而是坚定、勇敢地接受挑战,他连用了几个“既然……就……”的语句,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深刻理解和勇敢地迎接命运挑战的坚强意志。
狗咬狗一嘴毛。推荐。爱诗词网。歇后语《狗咬狗,一嘴毛》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歇后语:狗咬狗,一嘴毛拼音:gǒuyǎogǒu,yīzuǐmáo意思是坏人之间争斗,不过是闹一闹罢了。例如哪料到“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人家是有准备的,马上动开了枪。村正急了,雇来了文安县的团练,带头的叫“滚刀肉”,说是和“抓儿鱼”过去还换过帖呢。这不,从今儿清早打到现在,一点不见起色,村正白叫他们给掳去了。咳,狗咬狗,一嘴毛,苦可苦在咱们老百姓身上了。(《庚子风云》2部4章)柳顺,你得快躲开点儿。……只要谷老头一死,就得有人为了捞好处找金家打官司,就得狗咬狗一嘴毛。你千万别沾边儿,这跟你没有一点牵连。(《弯弯的月亮河》上部15)或作[狗咬狗两嘴毛]。例如为了这件事情,严萍也为他不平过,甚至是气愤。可是后来才觉得这场官司,打来打去,不过是两家地主为个女人争风吃醋,不由得暗笑,心想:“狗咬狗两嘴毛罢了!”(《红旗谱》43)
忽必烈汗。推荐。爱诗词网。《〔英国〕柯勒律治·忽必烈汗》经典诗文赏析忽必烈汗下令在大都造一座富丽堂皇的逍遥宫:那里有圣河阿尔夫从深不可测的洞穴深处流入不见天日的海中。于是方圆三十里的沃土修起围墙、建起楼台无数:那里有花园,园中流水闪清辉,还有杂花生树,树树散清香;还有森林,古老与群山同岁,林间茵茵草地,铺满了阳光。但是,啊!那充满幻奇的深谷,顺着青山而下,横过一片雪松!蛮荒的所在!神圣而又令人迷惑,仿佛是下弦月下面一位美妇常来这里为恶魔恋人悲恸!又从深谷腾起喧嚣,日日夜夜,似乎大地在急促粗重地呼吸,那是个巨大的水泉时时喷涌:急湍的水柱不时间断地冲到上空溅起大块碎石犹如弹起的冰雹又象连枷击打谷粒四处迸跳:然后在翻转跳动的巨石中间,它顿时倾身投进圣河的深渊。圣河奔流,穿过山谷和丛林,一二十里行程迷离、千回百折,于是抵达了人不知其深的洞穴,跃进死海,挟着一片喧腾;喧腾中忽必烈听见远方传来祖先预言战争之声如同闷雷!逍遥宫之影,飘浮水波中;音响交错清可闻来自喷泉和溶洞。这非凡的构思真是鬼斧神工,阳光和煦的逍遥宫里有冰雪洞!一位少女抚竖琴,我曾相见在幻梦:阿比西尼亚姑娘,弹的竖琴好悠扬,歌唱阿布拉山峰。倘若我能在心中复活她和谐的乐声它将使我的欢欣如此深沉,我定要用激越悠扬的音乐,在空中筑起那座逍遥宫那充满阳光的宫阙!那冰雪洞!听见音乐的人都会看见它们,人人都会高呼:当心!当心!他的目光炯炯,他的头发飘动环绕他三重,围他在圈中,诚惶诚恐,快把眼睛闭上因为蜜样的露一直是他的食粮,他还一直饮用天堂里的琼浆。(陆永庭译)这是英国“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三首著名的“超自然”诗之一(另两首是《克利斯托贝尔》和《古舟子咏》)。据诗人自己的说明,在一七九七年夏,作者因身体欠佳,在波洛克和林顿之间的一座孤零零的农场住宅闲住。一次服用了镇静剂后药力发作,即于座椅上入睡,当时作者手持《普查斯游记》,正读至“忽必烈汗下令在此处建一座宫殿和一座宏伟的御花园。于是一道围墙围起了方圆十英里的肥沃土地。”作者酣睡三小时,梦中得诗二、三百行。不幸的是他醒来之后还没有把它完全记录下来,就被一个来访的客人打断了。客人走后,他发现剩余的部分已从记忆中消失。记下来的就是这五十四行,故作者给它的副标题是“梦中的幻景。一个片断。”《忽必烈汗》是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梦境,是瑰奇的诗与音乐之梦。诗中这些景象构成了它的浪漫情调:古代东方富丽堂皇的宫殿,深不可测的圣河,神奇的深谷,月下的美女,喷涌的水柱……。诗人极尽想象之能事,使梦幻中的景象绘声绘色、有动有静,给人扑朔迷离、目不暇接之感,真所谓“鬼斧神工”。最后一节,忽然调子一变,出现短句:“一位少女抚竖琴,/我曾相见在梦中。”景象也突然转换,持竖琴的非洲姑娘与忽必烈毫无关系。这时诗人的“我”出现,至此,已经不是纯粹的梦境描写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已有比较清醒的自我意识,诗人写到这一步,即使不是如他所说的被客人打断,是否也“好梦难续”呢?诗的结束仿佛自然而然,并不给人以残缺的感觉。最后诗中出现了一个被音乐迷住、象是着了魔的诗人的自我形象:他目光炯炯,头发飘动;食蜜露,饮仙乳,周身散发着灵光。这自然使人联想起庄周笔下的那个吸风饮露的“真人”形象。这首诗借用忽必烈的一点事迹,让诗人的想象力自由驰骋了一番。它并无通常所谓的主题,只有情调和气氛。诗中所有奇诡而不连贯的景象都是诗人想象力综合的结果。柯勒律治曾就诗人的想象力作过理论的论述,他说想象力是“促使各物混合并进而熔化为一的一种善于综合的神奇力量”,是诗的“灵魂”(《文学传记》)。在这首诗中,诗人正是运用想象的力量把本不相关的人和物“熔化为一”把它们塑造成为一个“有风姿、有意味的整体”。它的“超自然”就在于它是在想象力的作用下的“更高意义的自然”与“人类灵魂”的结合,而不是对自然的复制。这首诗虽然有叙事的因素,但事件本身只不过作为想象的材料和契机,目的还在于制造一种情调。因为本意不在于叙事,所以事件的不完整和景物的随意变换并不妨碍诗在情调上的完整性。尽管此诗是一个片断,中外评论家仍然认为它在艺术上是完美的。有的西方评论者把它看作下意识心灵如何在想象性创造中的一个演示。既然诗中所写的事件本身并不重要,诗中突出的因素就是音乐的美。因此,这首诗仿佛没有内容,但却韵味十足。蓄意雕琢的诗句,精心推敲的音响,各种韵的独出心裁的运用,以及用异国情调的名字(Xanadu,Alph,,Abora,Abyssinia)使这首诗带有很强的音乐性。只是经过翻译,诗的音乐美已无法完美重视,在这里我们不能一睹原诗的丰采。这种以音乐性见长的诗在它之前是罕见的,它开创了一类以音乐、气氛之美为主要内容的诗体。(胡兴)
乙亥北行日记。推荐。爱诗词网。清·戴名世2三则·之一六月初十日,宿旦子网3。甫行数里4,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5。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6,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7,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8,自恨不如远甚也。1《乙亥北行日记》是作者于乙亥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自江苏赴京途中的日记。此日记中多数只标明“明天”,而未标示月日,所选数则的日期乃据已标示者推算而出。2戴名世(1653-1713):世称南山先生,清代桐城派散文家。有《戴名世集》。3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4甫:刚。5洵(xun):确实6浣(huan)衣:洗衣。7郁郁然:浓密的样子。8得所:即各得其所。【析点】这是一幅优美的农村风俗画,一支悠扬动听的田园牧歌。“四野”绿油油的禾苗远接蓝天、白云,“老幼男女”辛勤地在田间耕作。画面视野广阔,旋律舒缓。作者此时以画外音的形式,赞美了江北男女同耕的风俗之美,为后文欢快节奏定下了基调。广阔绿野是这幅画的背景,作者以淡墨渲染而出。此画的中心物象是“一农家”,作者以浓墨工笔将这“一农家”展示在读者面前。农家夫“担粪灌园”,妇“汲井”“浣衣”,可谓各尽其力,和谐而勤奋的劳动带来了物茂畜壮,儿女满堂。其节奏欢快而浏亮,充满生机盎然之气象。值此际,作者又按捺不住一己之情感,再次道出画外音,赞美“万物”之“得所”,“恨”己之远“不如”。作者“恨”由何来?勿须细考。但田野大自然之美的风光,农家辛劳欢悦和睦团聚之生活,怎能不使这位为仕途而奔波的游子“慕之”呢?作者这“画外音”,构成了此曲尾声,其余味可谓无穷。谢景林三则·之二二十三日,宿东阿之旧县1。是日雨,逆旅闻隔墙群饮拇战2。未几3,喧且斗。余出观之,见两人皆大醉,相殴于淖中4,泥涂满面不可识。两家之妻各出为其夫互相詈5,至晚乃散。乃知先王罪群饮6,诚非无故。1东阿之旧县:即今山东省东阿县之东阿镇。2逆旅:旅舍。拇战:划拳。3未几:不久。4淖(nao):泥沼。5詈(li):骂。6先王罪群饮:先王指周武王,他在《酒诰》中指出,聚众饮酒要受惩罚。【析点】作者以形象的笔墨再现了一出可笑、可悲而又令人生厌的闹剧。此剧以“群饮”者“拇战”开场,“未几”,酒徒便撒起酒疯,“喧且斗”起来。嘈杂的喧闹声搅得四邻不得安宁,“余出观之”。你看,两个“大醉”的酒徒殴斗于“淖中”,弄得“泥涂满面”而“不可识”,丑得可笑,闹得可厌,愚得可悲!然而,更可笑、可厌、可悲的是未曾酒醉的“两家之妻”,不仅不为丈夫酒过而羞愧,而愤怒,反而出来参加了这场闹剧——“为其夫互相詈”!就这样吵吵闹闹“至晚”才算罢休!无聊、愚昧得也真真可以了。作者面对这场闹剧未加具体评论,只以“先王罪群饮,诚非无故”而作结。那么,至于何以“群饮”即有罪?读此篇只见皮相;进一步思之,当中有更深的文化意蕴。谢景林三则·之三七月初二日,至京师。卢沟桥及彰义门俱有守者1,执途人横索金钱2,稍不称意,虽襆被俱欲取其税3,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4。途人恐濡滞5,甘出金钱以给之。惟徒行者得免6。盖辇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7,或以此为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是日大雨,而余襆被书籍为逻者所开视尽湿,泥涂被体8,抵宗伯张公邸第9。1卢沟桥:在北京城南。彰义门:北京广安门旧时又称彰义门。2执:拦住。3襆(pú)被:指行李衣物。4榷(què)关使者:主管关税的官员。5濡(rú)滞:迟滞。6徒行者:未带行李的。7辇毂(niǎngǔ)之下:指京城。辇:旧称帝王之车为辇。毂:车轮。御人:指对人的驱使盘剥。8被:覆盖、布满。9宗伯张公:即张英,时官礼部尚书。宗伯为礼部尚书的别称。邸第:王公们的宅第。【析点】这确实不是一件“小事”。“榷关使者”竟倚官挟势,在光天化日之下对行人“横索金钱”,且“稍不称意”,连“襆被”都“欲取其税”。“途人恐儒滞”,无奈只得“出金钱以给之”才算罢了。这件事,不是发生在别处,而是发生在京师,“辇毂之下”,可见贪官污吏是何等嚣张!这怎能视为小事而不足介意呢?作者说:“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这是给君王敲响的警钟。治国之道,民安方能国泰。民不安,自然要生怨,久而久之,一旦民怨沸腾,国泰何得?作者借此似劝国君应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著,防微而杜渐。这则日记在客观上也揭露了清代封建官吏贪赃枉法、残酷盘剥百姓的罪恶。文章记事具体,细节生动,而议论含蓄婉转。结尾,虽是记一己受害琐事,却有“见证”之意味,增添了全文所述事实的真切力度
日长睡起无情思。推荐。爱诗词网。《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出处】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译注】白天渐长,午睡起来什么情绪也没有,闲坐着看儿童捕捉柳絮。情思:情绪,心思。柳花:柳絮。【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刚睡醒之时慵懒无力,没有心绪的样子。[例]“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空暇这么多,不睡,做什么去?况而此中有味。(韩羽《相对蒲团睡味长》)二、用以形容闲极无聊的情状。[例]“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田园诗人可以安之若素,对不久前还在文山会海中奋斗的人,就会不好过。(徐震《一任珠帘闲不卷》)
澄江一道月分明。推荐。爱诗词网。《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出处】宋·黄庭坚《登快阁》【译注】群山上万木凋零,天更显得高远空阔;一道清澄的江水映出月亮,格外分明。澄江一道月分明:一释为一道月光照在清澄的江上,分外明亮。【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草木萧疏,天地寥廓,水澄月明的秋冬之景。[例]冬天是透明的,蓝天澄明高爽,白云浅淡悠闲,“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线月分明。”(王充闾《收拾雄心归淡泊》)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推荐。爱诗词网。【名句】政者,正也。子帅①以正,孰②敢不正?【注释】①帅:带头,率领。②孰:谁。【释义】政事,就是公正。你带头做到公正、正直,谁还敢不公正呢?【点评】这是孔子对从政的子弟们说过的话,他强调了官员的表率作用。参考文献《论语·颜渊》
燮理阴阳。推荐。爱诗词网。调和鼎鼐;燮理阴阳拼音,调和鼎鼐;燮理阴阳对偶成语介绍调和鼎鼐;燮理阴阳拼音:tiáohédǐngnài;xièlǐyīnyáng【上】调和:烹调。鼎:古代烹煮器具。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和五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旧指宰相职责。清·陶贞怀《天雨花》一回:“长成必定功名显,调和鼎鼐济苍生。”【下】燮理:协调治理。阴阳:指天地、乾坤、日月、昼夜、寒暖等对立物。借指国事。谓大臣辅佐皇上,协调处理国事。《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维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综】旧指宰相、大臣辅佐天子协调、处理国家大事。现泛指处理政务,协调关系。【例】①元·无名氏《延安府》二折:“俺为官的,则要调和鼎鼐,燮理阴阳。”②“我不是调和鼎鼐、燮理阴阳的料,现在要我担任这样的重要职务,深感不能胜任,恳请组织另外考虑。”一位中年干部诚恳地对组织部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