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推荐。爱诗词网。文学名作《陆文夫·小巷深处》原文|主题|赏析|概要作者简介陆文夫1928年3月23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长江边上一个名叫四圩的小村庄。6岁随家人迁居靖江县夹港。夹港这个与上海相连的水陆码头汇集了社会上三教九流的人物,给童年陆文夫以深刻影响,并且体现在他后来的小说创作中。1944年16岁时患伤寒病到苏州探亲休养,从此与苏州结下不解之缘。病愈后回泰兴在杨陋学塾读初中。17岁初中毕业,考取有名的苏州中学回到苏州。读高中期间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于是决定投身革命。1948年冬冒险穿过国民党封锁线去苏北解放区,准备打游击,却被分配到华中大学干部训练班学习。不久国民党全面崩溃,他随军南下,在新华社苏州支社当采访员,开始了8年的记者生活,广泛接触了社会生活,萌发了创作冲动。1955年初在《文艺月报》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荣誉》。1956年发表《小巷深处》,引起很大反响。次年调入新成立的江苏省文联专业创作组,不久因与高晓声、方之等创办《探求者》受到错误批判,被贬回苏州,在机床厂当工人。1960年一度回南京搞创作,不久又变成批判对象,回到苏州在纱厂当机修工。“文革”期间备受冲击,1969年底全家下放到苏北射阳县农村劳动。“四人帮”被粉碎后,1978年重返文坛,创作了《献身》、《小贩世家》、《围墙》、《美食家》等优秀作品。在第四次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内容概要苏州城的秋夜,昏黄的街灯把白杨树婆娑的树影投在石子路上。城东北角一条铺着石板的深深小巷里,一个窗口透出灯光。灯下,一位俊俏的姑娘坐在书桌前双手托着下巴默想。眼圈儿发暗,像是痛苦与折磨留下的印记。巷子里很少有人了解她,只是看到她白天出门上班,晚上读书。邮递员知道她名叫徐文霞,是纱厂工人。给她送信来,她接到信常常愁眉苦脸,有时甚至把信撕掉。现在她忧郁地坐在灯下,不由得回忆起屈辱的过去——秋雨淅沥的黄昏,寒风凛冽的冬夜,苏州城阊门外的旅馆旁边,妖艳的妓女幽灵似地游荡着,嗲声嗲气地拉客,哄笑声、叫骂声不绝。这群妓女中有徐文霞,那时她17岁,被老鸨称作“阿四妹”。……这些事情已过去很久,但她一想起来仍然心里发抖。1952年人民政府把妓女集中起来送进妇女生产教养院,治病、诉苦、学习生产技术。徐文霞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一年,连父母都不知道的她第一次享受到了做人的尊严。从教养院出来她进工厂当了女工,几次调动工作之后就没有人知道她的过去了。她勤奋、聪明而且美丽,小伙子们投来灼热的目光。但她害怕了。她怕那目光透过她的现在看到过去的恶魔,从而变为鄙视和冷漠。所以小伙子们的信使她为难:“谁能和做过妓女的人有真正的爱情?别尝这杯苦酒吧!”她孤独又寂寞,常在夜晚蒙着被子流泪,或者拼命读书……。但今晚,打开书本她却怎么也读不进去,大学毕业的技术员张俊的影子总是在她面前晃动:年轻的脸上放着光,常跑到她身边来,好像有什么事情,却又涨红了脸无声地走开。今天他要帮助她学习文化,她竟然满口答应,对青年男性设下的防线崩溃了。张俊纯真的眼睛使她心中充满幸福的幻想,但悲惨的往事又使她不寒而栗。她伏在书桌上抽泣起来……。秋天到冬天,徐文霞的生活充满了阳光。每天下班张俊都到她房里来,面对面给她上课,然后她写作业,他坐到另一张桌子上读自己的书。她担心他看书时间长闷坏了脑子,有时去搔他的后脑勺,有时递过去一个苹果。累了,他们手拉手在夜色笼罩的街头散步,踩着路上的梧桐叶,望着北寺塔高大的黑影。但有时夜里她梦见张俊指着她的鼻子大骂:“我把你当块白玉,原来你做过妓女!不要脸的东西!从此一刀两断!”她惊醒过来,浑身冷汗,泪水湿了枕头。初冬的一个早晨,徐文霞打扮得漂漂亮亮,挽着张俊的胳膊来到留园,漫步在幽静的小道上。在紫藤架下,张俊吐露了藏在心底的渴望:“文霞,我们结婚吧!在人生的道路上两个人携着手,没有爬不过的高山,渡不过的大河!”徐文霞沉浸在幸福里,几乎掉下泪来。但走到一座土山下面,一个扁平脸的男人看到徐文霞,恭敬地说:“你好呀四妹,你还在苏州吗?”徐文霞和他打了个招呼,就慌乱地拉着张俊奔上山顶,浑身颤抖。张俊问是怎么回事,徐文霞回答说那是一个熟人,“四妹”是她的小名。然后借口天冷拉张俊出了留园。一天,徐文霞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没想到进来的是那天在留园遇到的扁平脸男人。这人名叫朱国魂,解放前是投机商,第一个占有了她,抱着她的身子残酷地蹂躏。现在看到他,徐文霞又厌恶又恐惧,觉得自己有把柄落在这个人手里。朱国魂已将她近来的生活、工作、恋爱情况打听清楚,以“解放前的那段交情”相要挟,借口摆小摊缺少本钱,诈走了徐文霞一个月的工资。徐文霞扑到床上失声痛哭。从此她面容消瘦,目光呆滞。有时张俊来晚一点,她也以为是朱国魂告了密。她怕声音,担心朱国魂又来纠缠。张俊的温暖使她平静下来,她开始准备结婚用的花布、绸料,在痛苦的生活里编织美好的梦。没想到有一天朱国魂径自闯进屋来,奸笑着讨喜酒吃,说上次借的钱已用完。徐文霞心中燃起了怒火:拼了吧!跟这个畜生!但看到装着结婚用品的衣箱,心又软下来,手抖抖地摸出20块钱。朱国魂得寸进尺,竟要在这里过夜。强压在心底的痛苦、屈辱和愤怒爆发了,徐文霞扑过去拼命,朱国魂溜出门去。徐文霞头发蓬乱,脸色发青,坚定地来到张俊宿舍,扑在张俊怀里,泪如泉涌……。她诉说了过去的一切,请求张俊忘掉她,并原谅她隐瞒了这么久,然后在心底里道一声“再见”,无声地退出门去。夜深了,冷月挂在天空,屋瓦凝起浓霜。张俊在铺着石板的小巷里徘徊,他无法把自己热恋的美丽善良的姑娘和妓女联在一起,痛苦噬咬着他的心。他咆哮了:“是谁在洁白的绫罗上染了一个斑?是谁在清澈的溪流中吐了一口痰?不能怪她啊!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一个柔弱的孤儿怎么能主宰自己?”不过想到将要伴随自己一生的姑娘曾经是妓女,他又踌躇了。但想起徐文霞给他的激励,想起徐文霞怀着那样一颗痛苦的心来爱他,他觉得自己很渺小,在世俗的闲言和传统观念面前成了败兵。他终于对着夜空发问:“和这样圣洁的姑娘在一起,会有什么玷污了你?”他转身跑到徐文霞门前,举起拳头拼命敲门。在古老美丽的苏州城的睡梦里,小巷深处的敲门声一阵紧似一阵……。作品鉴赏小说创作于新中国成立不久。那时候大多数作家主要致力于描绘战争年代的斗争生活和英雄人物,或者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但初登文坛的陆文夫却有自己审视生活的独特眼光。他的《小巷深处》描绘了徐文霞这种惨遭旧社会蹂躏过而现在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的精神生活,因此强烈地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轰动了文坛。小说的成功首先在于它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展示了主人公心灵世界的美——这可以称作“人性美”。徐文霞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曾经有过屈辱的、不光彩的过去。但她对人、对生活充满爱心,向往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因为过去的耻辱,她不敢接受青年们的爱情,在与张俊相爱之后,又从心底感到愧疚。这胆怯和愧疚实质上是从反面证明了她的善良与纯洁。她追求美好、纯洁的事物,因此不愿让自己的耻辱去玷污别人。张俊也是一位纯洁、善良的青年。在得知自己热恋着的姑娘曾经做过妓女之后,他虽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犹豫和深刻的痛苦,但最终还是勇敢地去敲徐文霞的门。他失去了占有爱人贞操的权力,但他以得到爱人纯洁善良的心为自豪。他是以一个世俗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勇敢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因此具有崇高、悲壮的美。在展示主人公心灵美的时候,小说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是与那个贪婪、无耻、外貌和心灵一样丑陋的朱国魂的对比。对主人公心灵美的展示一方面使作品具有了评价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意义,因为徐文霞做人的权力和尊严以及纯洁的爱情都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给她的。同时,这种展示又超越了对一般社会生活的评价,而深入到探索人性与道德的层次中去。因为张俊心灵的冲突本质上是现代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冲突。作品因此具有了更丰富的思想蕴含和永久的生命力。小说的成功还在于对主人公心灵世界复杂性和痛苦的情感历程的生动展示。写徐文霞,着重写屈辱的过去在其心灵上留下的严重创伤,这创伤具体体现为她爱情生活中的种种矛盾:既向往爱情又惧怕爱情,总想告别过去而又走不出历史的阴影,热恋着张俊同时又对张俊怀有深深的负罪感,而对邪恶的朱国魂,既愤怒、又屈辱,又胆怯。写张俊,既写他对徐文霞孩子一般真纯的爱,又写他在得知徐文霞做过妓女之后那种心理、感情上的种种矛盾和痛苦,以及矛盾、痛苦之后对世俗意识和传统观念的超越。对主人公内心世界复杂性和痛苦的情感历程的生动展示,一方面使人物血肉丰满,更富于立体感,同时也使读者在对他们痛苦和矛盾的体察中加深对作品主题的感受。此外,对环境富于诗意的描绘和机智、含蓄的表达方式也增强了这篇小说的魅力。小说开头先写秋夜里的苏州城:古老的城市安静地躺在大运河的怀抱里,像银色河床中的一条睡莲,昏暗的街灯中的白杨树,秋风中婆娑的树影,……在描绘了这个大的背景之后,点出城东北角铺着石板的深深小巷里一个亮着灯光的窗口,以及桌前的姑娘。这种写法不仅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凄清优美的情调,而且有力地衬托出主人公徐文霞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小说最后写到张俊在心灵上战胜传统观念之后决心继续爱徐文霞,没有写二人相会的场面,而是写到张俊举起手来敲小巷深处徐文霞的门的时候便嘎然而止。这种结尾含蓄而又意蕴丰富,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与回味。
一时语塞。推荐。爱诗词网。一时语塞的意思,一时语塞造句一时语塞:yīshíyǔsāi一时没有话说。【例句】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乌塔》)【近】无话可说。【反】滔滔不绝。
《多情自古空馀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出自哪里,《多情自古空馀恨,好梦由来最易醒》什么意思,《多情自古空馀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原文出处,《多情自古空馀恨,好梦由来最易醒》赏析。
好梦由来最易醒。推荐。爱诗词网。《多情自古空馀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出自哪里,《多情自古空馀恨,好梦由来最易醒》什么意思,《多情自古空馀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原文出处,《多情自古空馀恨,好梦由来最易醒》赏析。【出处】清·史清溪《佚题》【鉴赏】自古以来,多情的人,只能留下无穷的怨恨;美好的梦境,向来都是最容易令人醒转的。多情馀恨,情场失意的人,最能体会出这两句诗中,那种无从诉说的悲凉意味。“多情自古空馀恨”代表多情的人为情所苦,却又难以自拔的无奈;“好梦由来最易醒”常用来形容美好事物的容易消逝。【原诗】只此两句。
现代反动政党之一。主要领导人为曾琦、左舜生、李璜、陈启天、余家菊。1923年12月2日,由曾琦、李璜等发起,成立于法国巴黎近郊玫瑰城。以《先声》周报为机关报。初党名秘而不宣,对外活动以“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出现;1929年8月将党名公开。因青年党标榜“国家主义”,被称为国家主义派。1924年曾琦等在上海创办《醒狮》周报,作为反革命喉舌,又被称为醒狮派。据陈启天称,至1948年底为止,全国共有青年党党员三十万人。
中国青年党适应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反共、反马克思主义的需要而诞生。它盗用五四运动中的革命口号“外抗强权,内除国贼”作为总政治纲领;具体行动纲领是所谓:“实行国家主义,实行全民政治,实行社会政策”。但这些纲领的真实内容是反苏、反共、反革命。
中国青年党。推荐。爱诗词网。现代反动政党之一。主要领导人为曾琦、左舜生、李璜、陈启天、余家菊。1923年12月2日,由曾琦、李璜等发起,成立于法国巴黎近郊玫瑰城。以《先声》周报为机关报。初党名秘而不宣,对外活动以“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出现;1929年8月将党名公开。因青年党标榜“国家主义”,被称为国家主义派。1924年曾琦等在上海创办《醒狮》周报,作为反革命喉舌,又被称为醒狮派。据陈启天称,至1948年底为止,全国共有青年党党员三十万人。中国青年党适应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反共、反马克思主义的需要而诞生。它盗用五四运动中的革命口号“外抗强权,内除国贼”作为总政治纲领;具体行动纲领是所谓:“实行国家主义,实行全民政治,实行社会政策”。但这些纲领的真实内容是反苏、反共、反革命。1924年秋以前,中国青年党的活动中心在法国,主要与以周恩来为首的旅法中国共产党人为敌。其后,活动中心移至国内。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青年党既不反帝也不反封建,反而勾结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等封建军阀,支持国民党右派,从事破坏革命的活动。它把矛头指向正帮助中国进行国民革命的苏联和共产国际,指向全心全意领导人民求解放的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壮举极尽攻击之能事。它反对各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北伐战争胜利发展,青年党唯恐北洋军阀政府倒台,掀起一个“拥护五色国旗运动”。汉口、九江人民收回了英租界,青年党视为“过激”和“挑衅”,公然无耻地主张对于外国一切既成条约均照旧遵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青年党一再献媚,终于与蜕变为反革命政党的国民党合流;为蒋介石反革命“围剿”摇旗呐喊,诬蔑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是“杀人放火”。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举国一致抗日,青年党作为抗日党派之一,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表示拥护全国抗战。但时而散布不利于抗日的言论,时而配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进行反共活动。汪精卫投敌叛国后,青年党的一部分成员附逆,参加了汪精卫为首的傀儡政权。1941年参加发起并加入民主政团同盟(简称民盟)。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度以“第三者”身份“调解”国共关系。1946年1月,以独立单位参加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实际上已投靠国民党。1946年4月28日被民盟开除。11月,撕掉“第三者”外衣,公开投靠国民党,参加其“国民大会”和政府,充当国民党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点缀品和内战帮凶。1949年逃往台湾。
性本善。推荐。爱诗词网。《性本善》原文与赏析人之初①性②本善性相近③习④相远⑤【注释】①初:开始。②性:本性、天性。③近:接近。④习:习惯、习气。⑤远:差别大。【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天生的本性是很接近的,但是后天的习性却相差很远。【评说】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为什么后天会大不一样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人生大课题。孔子认为,这是由后天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人们受到不同的教育,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习性,于是人们的行为就表现出善与恶、是与非的差异。不管我们是不是相信“性本善”,都应该相信“习相远”,这样我们就会重视后天的生活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推荐。爱诗词网。【原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处】《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南宋爱国诗人。【译文】重重山阻,条条溪挡,怀疑前面已经没有了出路,(谁知)一转弯,却是绿树成荫,阳光明媚,百花盛开,又是一处简朴的村庄。【赏析与启迪】诗人在山村漫游,没有向导,自己摸索着前行。重重叠叠的高山,弯弯曲曲的溪流,好像前面已经无路可走了。可是,当诗人怀着试一试的心情再往前走时,没有想到,转一个弯儿,眼前却豁然开朗,出现了另一番景象: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又一处村庄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令人不觉为之精神一振。现实生活中,这两句诗常常用来比喻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当你遇到挫折、陷入困境的时候,千万不要灰心,更不要绝望。因为世上从来不缺少机遇,只是缺少发现机遇的眼睛。很多时候,其实机遇就在你的身边,甚至就在眼前。用心去发现机遇,用行动去把握机遇,才能遇到机缘,才能改变现状,甚至改变命运。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推荐。爱诗词网。【原文】读书百遍而义自见①。【出处】《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注释】①见:通“现”。理解,明白。【译文】读书的遍数多了,书中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赏析与启迪】在求知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寻,唯有多读、多看、勤思考,才能有所进步。知识的获得,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钻研、反复琢磨的结果。再难懂的书,再深奥的道理,只有多读、多思考,才能深入理解,融会贯通。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奏。”即使是同一本书,前后阅读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首先就要做到多看多读,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印象,进而准确地理解书中内容。唐代诗圣杜甫曾写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说明了“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克服懒惰思想和畏难情绪。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教科书,往往比较枯燥乏味,不及消遣类的书籍那么吸引人。但正是这类书籍,才能真正增长知识和技能,是你们将来步入社会后建功立业的利器。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除了耗费时间和精力,无法取得学习的实效。学习知识的不二法门,就是勤学苦读。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推荐。爱诗词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原文与赏析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①;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谋攻篇第三》)【注释】①殆(dài):危险,失败。【译文】所以说: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每次战斗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负就可能各占一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会每战必败。【评说】此“知”不仅内含“知道”之意,更是闪耀“智慧”之光。在兵家看来,两军交战与其说是斗勇,还不如说是斗智。没有灵活的头脑、战略的眼光,如何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场如此,社会万象和人生百态不也是如此吗?
力行近乎仁。推荐。爱诗词网。名句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处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礼记·中庸》译文孔子说:“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身养性;知道修身养性,就知道怎样管理他人;知道怎样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了。”名句解读“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的这番话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学习,不断进取,才能获得学识与智慧;在任何困难面前,我们都应努力奋斗,才有仁者的风范;我们要明荣辱、分善恶、辨是非,坚持正义,勇于向邪恶斗争。经典故事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刚死,吴王阖闾便兴兵伐越。越国新君勾践率兵抵御,吴国大败。吴王阖闾死前嘱其子夫差复仇。夫差即位后,发誓要报仇,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率兵攻越,越大败。越王勾践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向吴求和。勾践与范蠡作为人质留在吴国,卑事夫差。勾践苦心积虑,立志报仇雪恨。为了磨砺志气,勾践把苦胆挂在室内,吃饭之时一定要先尝苦胆,他睡在柴禾上,随时告诫自己不忘屈辱,最后终于灭掉了吴国,称霸诸侯。清代学者朱起凤,出身书香门第,聪明过人,13岁能即席吟咏,15岁应童子试入选。光绪年间,年轻的朱起凤在一家书院任教,他批改学生的作业,评语中肯,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一天,他看到有个学生的文章中用成语“首施两端”,朱起凤认为学生笔误,加批语“当作首鼠”。其实“首施”源出《后汉书》,朱起凤未了解。卷发后,书院的学生哗然,他遭到众生的奚落。经此教训,朱起凤发愤苦读,凡遇别体异文,随手摘记,常常翻阅史料查证。后来,他历时30余年,易稿十数次,终于在1930年汇成巨著——《辞通》,从此传为学林美谈。在历史上,有很多身处逆境,忍辱负重,奋发图强,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他们这种知耻而后勇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
九斤老太是什么意思
鲁迅《风波》:七十九岁的九斤老太自从庆祝了五十寿辰以后,渐渐变成了“不平家”,她对现实常常发牢骚:说自己年轻时天气没有现在热,豆子没有现在硬;骂曾孙女六斤临吃饭还吃炒豆子的败家相;她认为从前的长毛是整匹的红缎子裹头,现在的长毛却剪人家辫子;她埋怨六斤比曾祖出世时少三斤,比父亲七斤又少一斤,于是恨恨地得出结论:“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九斤老太。推荐。爱诗词网。九斤老太是什么意思鲁迅《风波》:七十九岁的九斤老太自从庆祝了五十寿辰以后,渐渐变成了“不平家”,她对现实常常发牢骚:说自己年轻时天气没有现在热,豆子没有现在硬;骂曾孙女六斤临吃饭还吃炒豆子的败家相;她认为从前的长毛是整匹的红缎子裹头,现在的长毛却剪人家辫子;她埋怨六斤比曾祖出世时少三斤,比父亲七斤又少一斤,于是恨恨地得出结论:“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引用义:喻指固执守旧的人物。[例]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但总有人横挑鼻子竖挑眼,九斤老太何时断种?②啰嗦唠叨的人。[例]这人是个九斤老太,一开口就唠唠叨叨没个完。
《学然后知不足》原文与赏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推荐。爱诗词网。《学然后知不足》原文与赏析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译文即使有了好的菜肴,不吃,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了至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明白它好在哪里。所以只有通过学习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只有通过教别人,才能发现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感悟教学相长、学无止境,道德需要实践来予以确证,而不能够停留在表面的浮光掠影。越是学习和实践,越是能够发现不足和感到困惑,也就越能催人谦虚奋进。
得成比目何辞死。推荐。爱诗词网。《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出自:《唐诗选》名言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译文如下:(七言古诗卢照邻“长安古意”)“比目”是一种海鱼,雌雄均单眼,所以二鱼经常都是双双相抱而游于水中;因此人类如果也能像比目鱼般,时时相依相偎,那么就是死了也是心甘情愿的啊!“鸳鸯”是一种鸟名,雄曰鸳,雌曰鸯,常偶居不离;所以,只要夫妻在有生之年,能如鸳鸯般成双入对,形影不离,就再也不会羡慕那长生不老的神仙了。(有即使不长寿也没关系的意思)这是描写唐朝首都长安中,男女恋人互相想念的诗句。
乡土文学指那些描写故乡农村的人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怀乡情调的作品。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乡土文学作品诞生于二十年代中期。那时,一批入世未深的知识青年,大都为生活所迫,离开故乡,流落异地,在北京求学或就业。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在城乡对比中产生了强烈的感受,越发觉得山乡的沉滞、闭塞和落后,于是他们以游子怀乡的心理,娓娓动听地叙述着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乡土生活,描写家乡的衰败、农村的萧条和人间的惨剧、伤感、愤懑,流露着难以抑制的欢悲苦忧的的情感,同时也寄托了他们对故乡前途的希望。这批青年作者主要的是:王鲁彦、许钦文、蹇先艾等。
乡土文学。推荐。爱诗词网。乡土文学指那些描写故乡农村的人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怀乡情调的作品。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乡土文学作品诞生于二十年代中期。那时,一批入世未深的知识青年,大都为生活所迫,离开故乡,流落异地,在北京求学或就业。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在城乡对比中产生了强烈的感受,越发觉得山乡的沉滞、闭塞和落后,于是他们以游子怀乡的心理,娓娓动听地叙述着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乡土生活,描写家乡的衰败、农村的萧条和人间的惨剧、伤感、愤懑,流露着难以抑制的欢悲苦忧的的情感,同时也寄托了他们对故乡前途的希望。这批青年作者主要的是:王鲁彦、许钦文、蹇先艾等。王鲁彦(1901—1944)浙江宁波人,由于家境贫困,在“五四”运动的感召下到了北京,在北京大学作勤杂工并旁听鲁迅的课,后在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活动。他短短的一生中出版的小说有: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顶下》、《雀鼠集》、《河边》、《伤兵的旅馆》、《我们的喇叭》等,中篇小说《乡下》,长篇小说《野火》(后改名为《愤怒的乡村》)。他早期的创作以故乡(浙江宁波)的农村为背景;三十年代到了福建,又写了以福建农村生活为主的短篇;三十年代中期又回到故乡,完成了他反映农民由个人反抗走向集体反抗的长篇《野火》。他的小说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一幅幅浙江农村苦难悲戚的风情画。许钦文(1897—)浙江绍兴人,因家境衰落,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员,“五四”运动激发他到了北京,在一家杂志社作抄写、校对、发行工作,同时在北大旁听鲁迅的课,在鲁迅的教育和帮助下,一九二二年开始小说创作,一九二五年编成《故乡》集出版。他的小说主要以浙东农村为舞台,写了农民的疾苦和青年知识分子反封建的斗争;以后着重转向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和腐败。他从农村取材的小说,均再现了农村的习俗,“能活泼的写出民间生活来。”蹇先艾(1906—)贵州遵义人,一九二二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读书时,因受“五四”新文学运动和鲁迅作品的影响,便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一九二五年开始了小说创作,他的处女作《水葬》描写贵州山区将活人投河的落后习俗,浓郁的乡土味被鲁迅称为“展示了‘老远的贵州’的乡间习俗的冷酷,和出于这冷酷中母性之爱的伟大”。他先后以贵州山区生活为题材,写了《朝雾》、《还乡集》、《踌躇集》等,他的作品形式短小,文字“简朴”、“很少文饰,也足够写出他心里的哀愁。”(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言》)可以看出,乡土文学作家都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迪下,在鲁迅的培养扶植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是正在觉醒和已经觉醒的年轻的一代。他们对乡土的描绘,展示中国农村的古老,而且还要揭示农民的不幸。虽然,他们描绘的是不同的乡土,但在艺术上却有共同的特色:第一,坚持“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他们遵照鲁迅写小说“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教诲,在“为人生”的现实主义道路上坚实地迈着脚步。鲁彦曾说:“我常常觉得创作是件难事,要写得好必须有相当的艺术修养,而实际生活的深入尤为重要。”(《屋顶下·自序》)他们就是这样从生活沃土中采集题材,提炼主题,再现了一幅幅乡土生活的面影。他们不仅表现了农家的辛苦和物质生活的贫困,而且以严峻的眼光剖析社会,揭示出农民遭受的沉重的阶级压迫及其精神的痛苦。如鲁彦的《野火》,描写了以农村青年华生为代表的被压迫的农民,不堪忍受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暴统治,发动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表现了旧中国农村中两个敌对阶级之间大规模的正面冲突和较量,肯定了农民有组织反抗的斗争手段。作品通过一贯主张忍让苟活的葛生最后起而戟指骂天的描写,显示了农民阶级整体的觉醒。至于其他几位作家,都是以他们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的底层,揭示出一幕幕山乡劳动群众的惨剧。第二,选取富有乡土气息的题材,反映山乡群众的苦难和挣扎。他们或写出农村的萧条破败,或写农民的含辛茹苦,或写乡间的人情世态,或写农村青年的悲欢,农民的苦难和挣扎是作品的主要内容,浓郁的乡土味是作品的特征。比如,王鲁彦在浙东的农村帷幕里,导演出一幕幕小人物的悲喜剧。他的《一个危险的人物》写了这样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个在城里读了几年书的比较激进的青年子平回乡后,处处不能为乡亲们所理解,他的言行穿戴统统被斥为“不堪入目”,最终被叔父告为共产党而被杀。这个悲惨的故事更为悲惨的是,“几天之后,林家塘的人的兴奋渐渐消失,又安心而且平静的做他们自己的事情”了,没有人再记起“曾有一个青年凄凄的倒在那里滚着鲜红的血。”根深蒂固的农村的落后扼杀了一线微弱的光明。许钦文难以忘怀浙东家中父母姊妹的温馨,不时飘起洋溢着家庭温暖而又逝去了的父亲的花园;蹇先艾身在北京的灰沙中,忆起的却是贵州的“朝雾”和山道,童年的忆念一次次撩拨着人们一颗思乡的心。当然,同是乡土文学,由于作家的认识水平和艺术修养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艺术也是不尽相同的。如蹇先艾的《水莽》同乡土文学的另一名作家台静农的《红灯》题材相近,都描写农村青年为生活所迫铤而走险后惨遭杀害,年迈的寡母怀念不已的悲愤心情。蹇先艾重在刻划农村青年骆毛的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而台静农则对农村青年得银的性格刻划不多,侧重于写一个失去儿子后的老母的心。她在儿子死后,为了使其灵魂得到超度,想方设法凑钱烧纸钱——扎红灯。当红灯放到河里漂走后,“她昏花的眼中看见了得银的得了超渡,穿了大褂,很美丽的,被红灯引着,慢慢地随着红灯远了!”这样,农民的苦难、“母性之爱的伟大”,比《水葬》更为真切、强烈!第三,采用白描手法,描绘一幅幅富有乡土味的风情画。鲁彦早期的作品侧重于描写故乡的婚嫁、宴请、造屋等多种民间习俗。《菊英的出嫁》中排场讲究的婚礼原来是一场“冥婚”!即菊英的未婚夫已死,但菊英的母亲还多方操心,操办婚礼,送女儿去同死人完婚!从这幅落后愚昧的风情画中,人们不难看出原始的信仰和传统的观念是怎样地支配着农村的生活,中国古老的社会是如何落后于时代的步伐!许钦文的作品更是绍兴农村的素描,他说:“创作要写熟悉的事情,我的所爱在故乡,我的所恨也在故乡,笔下抒情,自然容易接触到故乡的事情上去。”(《卖文六十年志感》)他的《石岩》就是浙东农村采石匠的血泪记录。石匠们采石,常年累月,不是饥饿而死,就是咯血而亡。有时石层裂缝,石匠们被压在巨石下面,亲人们悲痛得在地上打滚,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见亲人饿死。在这里,作者通过采石工悲惨命运的描写,不仅画出了一幅悲惨的风俗画,而且暗示人们:压死人的不是石头,而是罪恶的社会制度。除了社会风情而外,他们还常常描绘出一幅幅富有地方色彩的自然风貌。请看蹇先艾《在贵州道上》对于贵州山区的描写:尤其踏入贵州的境界,触目都是奇异的高岸,往往三个山峰相并,仿佛笔架;三峰之间有两条深沟,只能听见水在沟内活活地流,却望不到水的影子。中间是一条一两尺宽的小路,恰容得一乘轿子通过。有的山路曲折过于繁复了,远远便听见大队驮马的过山铃在深谷中响动,始终不知道他们究竟在何处……粗线条的勾勒,画出了贵州山道的崎岖险峻。第四,质朴通俗的语言风格。乡土文学家们一般都喜欢采用故乡的群众的语言来叙述故事,刻划人物。鲁彦和许钦文的浙东话,蹇先艾的贵州土话,在作品里俯拾皆是。这些通俗的、质朴语言的运用,给作品添了乡音,增了乡情,平添一种悠思深长的韵味。乡土文学在许多作家争着写恋爱的悲欢、都会的明暗的时候崛起,作家将视线从知识分子转移到广大农民的生死问题上,不仅使文学表现现实生活的范围拓宽了,而且从新的广度与深度上揭示了反封建的主题,推进了文学与群众相结合的过程。
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清代剧曲·清代传奇·李渔《怜香伴·闺和》原文与翻译、赏析
【皂罗袍】(生)撇得我独坐闲房凄悄,向阳台觅汝,才得相遭。(见诗介)呀,我倦时不记枕诗瓢,为甚的醒来兀自馀残稿?(看诗沉吟介)好古怪,这字又不像做诗人写的,诗又不像写字人做的。(旦)怎见得?(生)
怜香伴。推荐。爱诗词网。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清代剧曲·清代传奇·李渔《怜香伴·闺和》原文与翻译、赏析【皂罗袍】(生)撇得我独坐闲房凄悄,向阳台觅汝,才得相遭。(见诗介)呀,我倦时不记枕诗瓢,为甚的醒来兀自馀残稿?(看诗沉吟介)好古怪,这字又不像做诗人写的,诗又不像写字人做的。(旦)怎见得?(生)诗多仙意,风姿欲飘;字多禅意,风姿尽销。为甚的氤氲有气浮蹄表?娘子,这诗从何处来的?(旦)是别处闺秀的诗,被人抄写流传,偶为奴家所得。【前腔】这是双秀闺中新稿,为书邮争递,偶杂吟瓢。(生)可晓得他姓字么?(旦)作者姓名不传,但知此诗因曹美人而赋。色丝少女为题曹,无名有字闻多貌。相公,你看这两人的诗,还是那一个的好?(生)前作轻清,后篇俊逸,当并驱词坛,难分优劣。(旦)便道是皇英姊妹,珠胎锦胞;机云兄弟,潘江陆潮。白眉毕竟夸谁效?【前腔】(生)嗅取奇香缥缈,似篆烟一缕,袅入霜毫。呸!怎么舍了现在美人,去嗅那空中美人?只把娘子身上一闻,不要说两首,十首也有了。好山对面不相邀,空青何处寻诗料?(向旦身上嗅介)这是口脂香,这是乌云香,这是玉笋香,这是金莲香。脂香甜净,云香秀韶;笋香尖嫩,莲香瘦娇。还有一种香要借闻。方才那诗上说,“绦环宽处带围中”,毕竟求松一松衣带,这香才得出来。(生做欲解带介)(旦)诗又不做,只管在此歪缠。(推开介)(生)你这娇嗔一撒我诗成了。(写完,旦读介)【前腔】比白雪阳春更好,但风流太过,也费推敲。若教荀令伴妖娆,只愁韩寿施奸狡。(生)娘子,诗既和了,怎么寄得与那美人看一看?(旦)寄去到也容易,只怕他见了呵,嗔翻娇脸,裂为纸条;忙投秦火,灾贻雪涛。把你一天痴兴如风扫!《怜香伴》是以两位绝色女子由互相爱慕而至于同事一夫为主线的。家境殷实且风流而多才的范石(原名石坚,因过继给舅家,故改舅姓),娶了姿貌、才华均甲于扬州的崔别驾之女笺云为妻。新婚满月,崔笺云到尼庵进香,恰好和寄居于庵中的孝廉曹有容之女语花在佛殿相遇,她们彼此深深爱慕对方、追寻对方的动人的情感历程,就从这里开始了。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神佛的安排。范石的舅父为人端方仁厚,为官惠苍生、恩九族,并将别墅改作尼庵,佛祖有意庇佑他的继子范石。所以当美貌聪慧、知书达理的曹语花一出现于佛殿之上,佛祖便有心将她嫁作范石的妻子。一切机缘,由此而生。当曹语花第一次见到出现在佛殿之上的崔笺云时,不由惊叹道:“好一个俏丽人儿!”此时,神界的氤氲使者用扇子扇来阵阵清风,又把曹语花奇异的体香吹送到了崔笺云的面前,引来了她的无限爱意。两个美貌而多情的女子彼此一见,就深深地爱慕上了对方。她们以诗唱和,又越发钦佩起彼此的诗才。“伊能怜我,我更怜伊”,二人真恨不能“生同地,嫁并归,吟联席”。她们相约十月一日再来庵中相聚,然后黯然作别。崔笺云带回老尼录下的诗稿,于是就有了《闺和》一出戏。崔笺云回到闺中,范石正伏案而眠,她便把诗稿放在桌上。【皂罗袍】一支曲子是范石初醒时的一段唱,新婚燕尔,他忍不得与妻子的片刻别离,等妻子不来,室内冷冷清清,他在百无聊赖中睡去,即使在梦里也还想着妻子。“阳台”指梦境中,典出先秦宋玉《高唐赋》:楚王梦遇巫山神女,阳台之下即神女住处。范石忽然发现桌上的诗稿,感到有点吃惊,因为他在睡前并不曾做诗。细细看来,他才发现,做诗的与写字的并不是同一个人。诗来自笺云、语花之手,字则出于老尼手下,仙风禅意,当然会有偏差。范石问妻子诗从何来,笺云向他卖了个关子。【皂罗袍】第二支曲子中,他们夫妻二人围绕这两首诗展开了对话。笺云骗丈夫说诗乃是“双秀闺”(姐妹二人同处的闺房)中传出的,只不过在吟诗的人中凑个数儿罢了。范石因诗而爱上做诗之人,于是穷追不舍,又问起做诗之人的姓名。笺云便回答说:只知道诗写的是曹美人,她长得很漂亮,至于写诗者的名字就不知道了。她顺便向丈夫打趣,问他两首诗中哪一首更好。范石认为两首诗难分优劣,笺云不肯相饶,继续追问:不要说什么像同胞姐妹娥皇女英(相传是尧的两个女儿,一同嫁作舜的妃子)、同胞兄弟陆机陆云、文章好手潘岳与陆机(钟嵘《诗品》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所以此处有“潘江陆潮”的说法)一样难分高下,两首诗中,到底哪首更好呢?“白眉毕竟夸谁效”一语用典,《三国志·蜀书·马良传》中说,马良兄弟五人,都以常为字,并且同样有才名。但乡谚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眉中有白毛,在五人中最为优秀。后世遂以“白眉”代指兄弟之间的优秀者。范石终于不肯为其分出高下,笺云便让他依韵和两首诗。范石不愧是风流才子,做诗之前,故意先使一使男人的调皮,说要向空中嗅一下心中所悬想的美人身上的香气,才好做出富于神采的好诗。【皂罗袍】第三支曲子,为范石做诗时的一段唱。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史,美人也的确为诗人们的作品增添了无穷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将从空中嗅来的一缕虚拟的美人香袅入笔锋,范石即将做诗。也许他忽然发现自己的做法有些冷落了妻子,便又立刻向妻子耍起顽皮来,说他要从妻子的身上获得创作灵感。这个善于讨女人欢心的风流才子,把妻子的口、发、手、足都嗅遍后,带些浪荡气的范石还不肯罢休,又要去嗅妻子“绦环宽处带围中”的香气,终于遭了妻子嗔怪的拒绝。而此时,他的和诗也已经做出来了。这支曲子中充满了打情骂俏的气氛,很能够熏染出喜剧的效果。李渔经常率领家庭戏班往来于缙绅之家进行表演,为了吊起那些士大夫们的“味口”,这样的细节,也许是必不可少的吧。【皂罗袍】第四支曲子中,笺云对丈夫的诗作了一番评价:这诗写得比那些阳春白雪式的作品要好得多,但风流气太重,也使人读后太费推敲了。如果让你去见了那曹美人,只怕你会做出偷香窃玉的事来!“荀令伴妖娆”典出《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裴松之注所引《晋阳秋》中,三国荀彧之子荀粲(字奉倩)娶妻曹氏,貌极美。时值寒冬,曹氏病重体热,荀粲便解衣于室外冻凉后拥抱曹氏,为其去热。“韩寿施奸狡”典出《世说新语·惑溺》,又作“韩寿偷香”,贾充之女与韩寿私通,偷取家中珍贵异香送给他,贾充发现后,便把女儿嫁给了韩寿。笺云无比珍视她与曹语花的感情,她也是十分了解丈夫的。她约语花于庵中再会,如果范石知道,必定会跟去偷看。到时候范石露出一些轻狂的举止,就会坏了她与语花的机缘,所以她不肯对丈夫说出曹语花的实情。范石和了诗,果然要寄给曹语花看,笺云便再次用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话来打消他的兴致:诗寄去倒不难,只怕人家见了以后闹翻了脸,把你的诗撕成纸条,投到火里,丢入水中,把你满怀的痴狂兴致都扫荡干净!范石对尚未见过的曹语花的兴趣,已被强烈地勾引起来了。在接下来的尼庵重聚中,笺云戏扮男装,与曹语花假做夫妻拜堂,并立誓长久相依。而只有同嫁范石,才能实现今生不相离的愿望。克服来自于各方面的阻力与磨难,就成了此后的主要情节。虽然好事多磨,但有情人终成眷属,最终崔笺云与曹语花仍是实现了她们的梦想。戏剧虽以二女同嫁一夫作结,但这一结局是以二女之间互相爱慕的情感为基础的。这在客观上,就使戏剧中的两位女主人公身上,被赋予了相对独立的人格。在李渔的戏剧中,这是较为难得的。而李渔在此剧第一出《破题》中却用“真色何曾忌色,真才始解怜才”以及“得便宜的莽儿郎美色双收”之类的话来点题,可见他的立意,仍在于表现风流才子成就良缘。这就难免使今天的读者们感到有些失望。
名不正则言不顺。推荐。爱诗词网。《名不正,则言不顺》原文与赏析孔子曰:“必也正名①乎!……名不正,则言②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③;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④;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于足⑤。”(《论语·子路》三)注释①正名:纠正不当的名分,如有诸侯行天子之权、大夫享诸侯之乐等。②言:话语。③兴:兴盛。④中:公正,恰当。⑤无所措手足:手足无所措。译文孔子说:“必须纠正不当的名分,……名分不当,说话就不顺;说话不顺,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就难以兴盛;礼乐不兴盛,刑罚就不得当;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办才好。”感悟“名正言顺”,有了那种名分、职位,就可以行使那种权力,当然也应该尽相应的义务。越权、渎职、乱收滥罚,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事。
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推荐。爱诗词网。韩愈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导读】韩愈(768—842),唐代文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一说南阳人。因世居昌黎(河北),故后人又称韩昌黎,宋朝追封其为昌黎伯。自幼刻苦好学,十九岁去长安应试,二十五岁登进士第,二十九岁任职,曾几度被贬,官场不很得意。在文学上,韩愈有“文章巨公”的称誉,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这首小诗是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唐代诗人,约766—约830)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接近口语化。看似平淡,实则不平淡。【原诗】天街小雨润如酥①,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②,绝胜烟柳满皇都③。【注释】①天街:京城(长安)的街道。酥:用牛羊奶做成的油类制品。②最是:正是。处:时候,一般只在诗词里才这样用。③绝胜:远远胜过。【译诗】京城大道上绵绵雨丝湿润而又舒服,满眼是朦胧的绿色走近却看不清楚。正是一年中最绚烂美好的早春时节,这淡淡的青草胜过烟柳铺满了皇都。【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春意正在逝去的晚春景色。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抓住绵绵雨丝和似有却无的草色咏早春,写出盎然的春意和生机,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写明媚的暮春,写春花;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写小草,在“早”字上做文章,认为早春比暮春景色更胜,别出新意。
姜夔扬州慢。推荐。爱诗词网。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①,余过维扬②。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③。淮左名都④,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⑤,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⑦,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注释】①淳熙丙申: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至日:指冬至。②维扬:即扬州。③千岩老人:诗人萧德藻的别号。④淮左:指淮南东路。⑤春风十里:用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句。⑥胡马窥江: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和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两次侵入长江附近,扬州均遭受惨重破坏。这里指第二次。⑦杜郎:指唐代诗人杜牧。俊赏:卓越的鉴赏水平。【译文】淮河东部的繁华都会,竹西亭外的江南名胜,且在此解鞍下马稍作留停。走过“春风十里扬州路”,满地是荠菜野麦一片葱青。自从金人兵马渡江南下,城池废毁乔木凋零,人们至今还厌恶说起刀兵。渐近黄昏,凄清号角吹送寒意,弥漫了这座荒凉空城。曾经最善赏赞扬州的杜牧,料想他重来此地,定会魄悸魂惊。纵然豆蔻词写得工丽,青楼词写得绝妙俊逸,而面对荒城也定难再抒深情。二十四桥依然存在,水波摇荡,月影四周凄冷无声。可叹那桥边的红芍药,年复一年不知是为谁而生?【评点】本篇为战乱后过扬州抒怀之作。上片写战乱后扬州荒芜破败景色,以景寓情,抒写不堪回首的黍离之悲。下片设想杜牧重来面对扬州荒城也会魂惊难赋深情,突出表现昔胜今衰的感伤。“二十四桥”以下结尾四句,以景抒慨,抒写作者哀时伤乱的悲怆凄楚。全词景情交融,虚实并用,并善于化用前人词句入词,是众多悯时伤乱的宋词作品中的上乘之作。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赞此词“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说此词“凄异之音,沁入纸背。”
博学而笃志。推荐。爱诗词网。博学而笃志【题解】本则选自《论语·子张》。子夏曰(1):“博学而笃志(2),切问而近思(3),仁在其中矣。”【注释】(1)子夏:孔子的弟子卜商,字子夏。(2)笃志:专心一意;立志不变。(3)切问:恳切求教。近思:思考己所能及之事。【导读】这一则强调学习要广博,志向应坚定,求问要诚恳,思考应切合实际。古人深知“文以载道”的道理,因而把学习先贤的思想作为学习的根本内容,在广泛学习和深入思考中,去理解和践行儒家关于“仁”的观念。这里的“仁”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完美人格。在不断博学、立志、求问、思考的过程中,人格就会得到完善和提高。【思考】1.你在学习过程中或与人交流时,遇到不懂的问题,通常会怎么做?2.你体验过学习的快乐吗?无论有无,请分析其中的原因。3.古人说:“博学而志不笃,则大而无成;泛问而远思,则劳而无功。”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介绍】:
古希腊悲剧诗人。出身贵族,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诗歌、音乐和体育方面的训练。青年时代参加过希波战争的两次著名战役,并因作战英勇而受到雅典人的尊敬,面像被刻在纪功碑上。二十六岁第一次参加悲剧比赛,未能获胜。十五年后得奖并在戏剧舞台保持优胜十五年。公元前四六八年,老年的埃斯库罗斯被年轻的索福克勒斯击败。晚年生活在西西里,并死在那里。相传共创作七十部剧本(一说九十部),生前得过十三次奖,死后获得四次。他的剧本完整地流传下来的有七部:《乞援人》(公元前490年左右)、《波斯人》(公元前472年)、《七将攻忒拜》(公元前467年)、《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公元前465年左右)、《阿伽门农》(公元前458年)、《奠酒人》(公元前458年)、《报仇神》(公元前458年)。埃斯库罗斯的悲剧反映了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情绪,提倡民主精神,但有一定的保守性,思想上强调人的力量和意志,但未能突破传统的命运观念。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通过天神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神火,遭到主神宙斯惩罚折磨的神话故事,塑造了一个为民造福、反抗强暴、不怕牺牲的伟大的艺术形象,歌颂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派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献身的崇高思想。因此马克思称誉普罗米修斯为“哲学日历上最高的圣者和殉道者”。在悲剧中埃斯库罗斯猛烈地抨击了以宙斯为首的群神,谴责了他们的残暴行为,揭露了他们的荒淫、凶狠、卑怯和奴性,因此马克思说在埃斯库罗斯的戏剧中,“希腊群神悲剧式地受到一次致命伤”。诗人对以宙斯为首的希腊群神的否定性的描写,表明了他对雅典暴君及其帮凶们的批判倾向。《波斯人》是诗人唯一的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剧本。通过对波斯王薛西斯远征希腊遭到失败的生动描写,表现了雅典民主制度同东方专制制度之间的冲突,赞美了民主与自由,歌颂了爱国主义,谴责了不义的侵略战争。《俄瑞斯特斯》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以神话传说中俄瑞斯特斯杀母为父报仇受到复仇女神追逼的故事为题材。阿伽门农在远征特洛亚时,他的妻子克吕泰墨涅斯特拉与埃癸斯托斯私通并夺去了他的王位。当战争结束、阿伽门农回国时,他的妻子及其情人把他谋杀了。俄瑞斯特斯为父报仇杀死了他的母亲。复仇女神因此追究俄瑞斯特斯的杀亲血罪。雅典娜女神组成法庭,当主张俄瑞斯特斯“有罪”和“无罪”的票数相等时,雅典娜投了“无罪”的一票,俄瑞斯特斯被宣告为无罪。这部三部曲反映了“没落的母权制跟发生于英雄时代并获得胜利的父权制之间的斗争”,反映了法律精神对于血缘复仇的胜利,表明了人类社会已经从野蛮进入文明。诗人的悲剧表现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成长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道德观念,突出地反映了自由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观念。诗人参加悲剧比赛时把登场演员由一个增为二个,并减少合唱,把韵文对白变为悲剧的主要成分,使悲剧趋于完善,并首创三联剧的形式,他的悲剧结构单纯,语言庄严雄伟。诗人被誉为“悲剧之父”。
埃斯库罗斯。推荐。爱诗词网。【生卒】:约公元前525—前456【介绍】:古希腊悲剧诗人。出身贵族,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诗歌、音乐和体育方面的训练。青年时代参加过希波战争的两次著名战役,并因作战英勇而受到雅典人的尊敬,面像被刻在纪功碑上。二十六岁第一次参加悲剧比赛,未能获胜。十五年后得奖并在戏剧舞台保持优胜十五年。公元前四六八年,老年的埃斯库罗斯被年轻的索福克勒斯击败。晚年生活在西西里,并死在那里。相传共创作七十部剧本(一说九十部),生前得过十三次奖,死后获得四次。他的剧本完整地流传下来的有七部:《乞援人》(公元前490年左右)、《波斯人》(公元前472年)、《七将攻忒拜》(公元前467年)、《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公元前465年左右)、《阿伽门农》(公元前458年)、《奠酒人》(公元前458年)、《报仇神》(公元前458年)。埃斯库罗斯的悲剧反映了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情绪,提倡民主精神,但有一定的保守性,思想上强调人的力量和意志,但未能突破传统的命运观念。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通过天神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神火,遭到主神宙斯惩罚折磨的神话故事,塑造了一个为民造福、反抗强暴、不怕牺牲的伟大的艺术形象,歌颂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派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献身的崇高思想。因此马克思称誉普罗米修斯为“哲学日历上最高的圣者和殉道者”。在悲剧中埃斯库罗斯猛烈地抨击了以宙斯为首的群神,谴责了他们的残暴行为,揭露了他们的荒淫、凶狠、卑怯和奴性,因此马克思说在埃斯库罗斯的戏剧中,“希腊群神悲剧式地受到一次致命伤”。诗人对以宙斯为首的希腊群神的否定性的描写,表明了他对雅典暴君及其帮凶们的批判倾向。《波斯人》是诗人唯一的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剧本。通过对波斯王薛西斯远征希腊遭到失败的生动描写,表现了雅典民主制度同东方专制制度之间的冲突,赞美了民主与自由,歌颂了爱国主义,谴责了不义的侵略战争。《俄瑞斯特斯》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以神话传说中俄瑞斯特斯杀母为父报仇受到复仇女神追逼的故事为题材。阿伽门农在远征特洛亚时,他的妻子克吕泰墨涅斯特拉与埃癸斯托斯私通并夺去了他的王位。当战争结束、阿伽门农回国时,他的妻子及其情人把他谋杀了。俄瑞斯特斯为父报仇杀死了他的母亲。复仇女神因此追究俄瑞斯特斯的杀亲血罪。雅典娜女神组成法庭,当主张俄瑞斯特斯“有罪”和“无罪”的票数相等时,雅典娜投了“无罪”的一票,俄瑞斯特斯被宣告为无罪。这部三部曲反映了“没落的母权制跟发生于英雄时代并获得胜利的父权制之间的斗争”,反映了法律精神对于血缘复仇的胜利,表明了人类社会已经从野蛮进入文明。诗人的悲剧表现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成长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道德观念,突出地反映了自由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观念。诗人参加悲剧比赛时把登场演员由一个增为二个,并减少合唱,把韵文对白变为悲剧的主要成分,使悲剧趋于完善,并首创三联剧的形式,他的悲剧结构单纯,语言庄严雄伟。诗人被誉为“悲剧之父”。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秦末汉初时,楚怀王阵营的两员将领——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关中地区的统治权,在鸿门的一场饭局之上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锋。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推荐。爱诗词网。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秦末汉初时,楚怀王阵营的两员将领——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关中地区的统治权,在鸿门的一场饭局之上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锋。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那时,项羽屯兵40万在新丰鸿门。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而被刘邦收买了的项伯为了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的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樊哙气度非凡,便问来者何人。当得知是刘邦的部下时,便命令下人赐酒,樊哙一饮而尽。随后,樊哙紧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出去后,刘邦赶紧问樊哙:“就这样走吗?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向他们告辞呢?”听完这番话后,刘邦琢磨了一下,确实是这个道理,便果断地走了,并吩咐部下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等刘邦走远后,入门对项羽说:“我们主公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您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收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璧,气得范增拔剑将玉斗撞碎。——《史记·项羽本纪》【故事启示】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是刘邦、项羽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是二人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的胜利果实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的政治斗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鸿门宴前和鸿门宴上刘邦与项羽悬殊的实力。当时,刘邦的处境是何其被动,甚至于是危在旦夕。此时的刘邦完全就是项羽菜刀之下砧板之上的一块鱼肉。但是,项羽却始终“默然不应”。这样,刘邦又侥幸逃过一劫。【成语释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活用例句】为了不使本民族处于~的危险境地,只有奋起反抗,把侵略者赶出国土。【近义】任人宰割
1868-1873年间日本明治政府所进行的一系列资本主义改革,日本史书称之为“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成为日本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天皇只是象征性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幕府依靠大名、武士统治全国,农民是他们的主要剥削对象。18世纪中叶,日本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封建制度趋于瓦解,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市民暴动(即“米骚动”),此伏彼起。1853年,美国又用军舰大炮摧毁了日本的锁国政策,美、英、法、俄、荷等国先后胁迫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内忧外患,激起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的不满,他们利用人民群众对幕府的深恶痛绝和广大商人的支持,在西南各藩掀起了倒幕运动。1867年1月,天皇睦仁即位。10月,倒幕派领袖和京都部分要求改革的公卿贵族联合起来,以天皇的名义发布了讨幕密诏。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见势不妙,假装引退,还政天皇,企图伺机反击。1868年1月3日,倒幕派在京都召开御前会议,成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勒令德川幕府交出全部权力和领地。经过1868-1869年的戊辰国内战争,推翻了德川幕府统治。1868年8月27日改年号为“明治”的睦仁天皇,于1869年3月,定都东京(即江户),开始了长达四十五年(1867-1912年)明治天皇统治时期。
明治初年进行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改革。1868年4月,天皇发布《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议;二,上下一心,盛行经沦;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四,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张皇国之基础。”这五条是明治政府的施政纲领。根据这个纲领实行如下改革措施:第一,1869年各藩奉还版籍;1871年废藩置县,划全国为三府七十二县,由中央委派知事管理,从而消除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第二,废除旧的等级身分制,实行了“四民平等”。第三,1873年颁布地税条例,按地价缴货币地租。第四,由国家保护和扶植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第五,宣布收回国权,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第六,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近代化的常备军,强化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关于明治政府上述措施的性质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历来分歧很大,说法各异,基本上是“革命说”与“改革说”之争。但它的历史作用,却是大家公认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成为亚洲唯一的近代资本主义强国。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型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亚洲后进国家近代化的典型,对朝鲜、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直接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推荐。爱诗词网。1868-1873年间日本明治政府所进行的一系列资本主义改革,日本史书称之为“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成为日本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天皇只是象征性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幕府依靠大名、武士统治全国,农民是他们的主要剥削对象。18世纪中叶,日本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封建制度趋于瓦解,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市民暴动(即“米骚动”),此伏彼起。1853年,美国又用军舰大炮摧毁了日本的锁国政策,美、英、法、俄、荷等国先后胁迫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内忧外患,激起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的不满,他们利用人民群众对幕府的深恶痛绝和广大商人的支持,在西南各藩掀起了倒幕运动。1867年1月,天皇睦仁即位。10月,倒幕派领袖和京都部分要求改革的公卿贵族联合起来,以天皇的名义发布了讨幕密诏。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见势不妙,假装引退,还政天皇,企图伺机反击。1868年1月3日,倒幕派在京都召开御前会议,成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勒令德川幕府交出全部权力和领地。经过1868-1869年的戊辰国内战争,推翻了德川幕府统治。1868年8月27日改年号为“明治”的睦仁天皇,于1869年3月,定都东京(即江户),开始了长达四十五年(1867-1912年)明治天皇统治时期。明治初年进行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改革。1868年4月,天皇发布《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议;二,上下一心,盛行经沦;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四,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张皇国之基础。”这五条是明治政府的施政纲领。根据这个纲领实行如下改革措施:第一,1869年各藩奉还版籍;1871年废藩置县,划全国为三府七十二县,由中央委派知事管理,从而消除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第二,废除旧的等级身分制,实行了“四民平等”。第三,1873年颁布地税条例,按地价缴货币地租。第四,由国家保护和扶植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第五,宣布收回国权,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第六,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近代化的常备军,强化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关于明治政府上述措施的性质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历来分歧很大,说法各异,基本上是“革命说”与“改革说”之争。但它的历史作用,却是大家公认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成为亚洲唯一的近代资本主义强国。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型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亚洲后进国家近代化的典型,对朝鲜、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直接影响。
三月不知肉味。推荐。爱诗词网。《三月不知肉味》原文与赏析子在齐闻《韶》①,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十四)注释①闻《韶》:听了《韶》乐。译文孔子在齐国听了《韶》乐,(那音乐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竟让他三个月不知道所吃的肉是什么味。感悟可见优美、典雅的音乐对人的心灵及精神的慰藉和感化。因而孔子提倡制礼作乐、化民成俗。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推荐。爱诗词网。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原文|注释|赏析|译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2;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3,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4,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5,大块假我以文章6。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7。群季俊秀8,皆为惠连9;吾人咏歌,独惭康乐10。幽赏未已11,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12,飞羽觞而醉月13。不有佳咏,何伸雅怀14?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15。【注释】1从弟:堂弟。2逆旅:旅馆。3浮生:人生世上虚浮不定。4秉烛:拿着灯烛。5烟景:春天烟雾朦胧的美景。6大块:大自然。假:借,这里有赋予之意。7序:叙谈。天伦:近亲属的关系,这里专指兄弟。8季:弟弟。9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少年聪慧,和他的族兄谢灵运同称“大小谢”,诗名较大。10康乐:谢灵运,南朝诗人,谢玄的孙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他的诗描写山水名胜,颇多佳句。11幽赏:幽雅12琼筵:华美的筵席。坐花:坐在花间。13羽觞(shang伤):古代酒器。14伸:表白。雅怀:高雅的情怀。15金谷酒数:晋石崇家有金谷花园。宴客园中,赋诗不成者,罚酒三斗。【今译】天地是万物的旅馆,光阴是百代的过客。人生世上好似做梦,快活求欢能有几时?古人拿了灯烛,夜里游玩,实在很有道理的。况且,春天的美景吸引着我们,大自然赋予我们以锦绣景色,使我们文思焕发。在桃李盛开的园中,畅叙兄弟情谊,各位兄弟都有谢惠连的才情;我们吟诗,使得谢灵运自愧不如。幽雅赏心,没有完结;高谈阔论,反觉清心。大家坐在花丛中间,开华美筵席;飞快举动酒杯,醉在月下。没有好的诗章,怎能表白高雅的情怀?假若诗未吟好。那就效法石崇金谷园宴集的通例,罚酒三斗。【集评】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大意谓人生短景,行乐犹恐不及,况值佳辰,岂容错过。寄情诗酒,所以为行为之具也。青莲全集,强半是此段襟怀。此副笔墨,若出他手,则锦心绣口,不可多得矣!清·吴楚材等《古文文观止》卷七:发端数语,已见潇洒风尘之外。而转落层次,语无泛设;幽怀逸趣,辞短韵长。读之增人许多情思。”清·余城《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七:“通篇着意在一夜字。开首从天地光阴迅速,及人生至暂说起。见及时行乐者,不妨夜游。发论极其高旷,却已紧照题中夜宴意,是无时不可夜宴矣。下紧以况字转出春来,而春有烟景之召,大块之假,夜宴更何容已耶。于是叙地叙人叙宴之乐,而以诗酒作结。妙无一字不细贴,无一字不新俦,自是锦心绣口之文。”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卷十四·旷达:“评解小小燕集,而一起却从天地万物说入,是何等胸怀!至阳春云“召我”,大块云“假我”,花曰“坐花”,月曰“醉月”,字句都仙矣。《辑注》云:古人作文最会认题,如此题有一“夜”字,便不是春宴桃李园矣。劈首逆从“夜字生波,再折到春宴桃李园,真有海阔天空、高瞻远眺之概。《快笔》云:为一“夜”字,劈从天地光阴发出如许异想,是其识见之超卓处。烟景而曰“召”,文章而曰“假”,是其下字奇特处;写景则曰“烟景”,写赏则曰“幽赏”,写醉则曰“醉月”,总不脱一“夜”字,是其体贴精细处。而且一句一转,一转一意,尺幅中具有排山倒海之势。短文之妙,无逾此篇。书后古之以酒为罚者,射礼而外,推投壶之礼得以行之。故其胜负之数,皆为君子之所必争。太白金谷之罚,但不知坐花醉月时,吟兴未成,亦有如投壶之胜饮不胜,请为胜者立马否也。若然,则算多算少之数,即在此酬彼唱之间。吾恐斗酒百篇之才,算马虽多,而清酒百壶,歌既醉者,不在吾人,将在群季也。”(佚名)【总案】这是一篇“序”。古代文人聚在一起宴饮,常常作诗唱和,把这些诗合编在一处,由一德高才茂的人为之作序。这类序,以抒情为主,兼叙宴饮的场面或对某个问题发表议论。李白在序中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图画:春夜,李白和他的兄弟们欢聚在桃李芳园,围坐在花前月下,饮酒作歌,抚琴赋诗,畅叙天伦之乐,申抒自己的抱负。只寥寥数笔,便把文人学士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抒写了出来。这篇序,言简意丰,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文章写得潇洒自然,生动活泼,再加上精采的骈偶句式,使文章的整个基调欢快明朗。《古文观止》评论这篇序道:“发端数语,已见潇洒风尘之外。而转落层次,语无虚设,幽怀逸趣,辞短韵长。读之,增人许多情思。”需要指出的是,这篇序流露出一些消极情趣,带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元代南戏作品,又名《幽闺记》,相传为元人施惠(字君美)所作,但无确证。此剧目最早见于《南词叙录》中的《蒋世隆拜月亭》。王实甫有《才子佳人拜月亭》杂剧,已佚。现存有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此剧即据关作改编,是元末四大传奇“荆(《荆钗记》)、刘(《刘知远白兔记》)、拜(《拜月亭》)、杀(《杀狗记》)”中成就最高的一部。故事发生在金末,写的是兵部尚书王镇之女王瑞兰逃难时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与其妹蒋瑞莲恰与此时也被乱军冲散。王瑞兰与蒋世隆途中邂逅,结为夫妇,在招商客店恰遇王瑞兰之父王镇,王镇不认蒋世隆为婿,强将瑞兰带走。蒋瑞莲则得遇王夫人,被认为义女。王瑞兰思念丈夫,花园拜月,被瑞莲识破,始知二人原是姑嫂,后蒋世隆与结义兄弟陀满兴福双双得中文、武状元,同被王镇招赘,于是夫妻兄妹大团圆。较早的南戏剧本《拜月亭》的结局写蒋世隆违背盟约,接受王尚书的招赘,因而受到王瑞兰的谴责;较晚出的《幽闺记》则改为蒋世隆抗旨拒婚,人物性格前后较为统一。作品揭露和批判了悖情背理的封建伦理道德,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爱情自由,矢志忠于爱情并为之与封建势力进行不屈斗争的精神。作品的这种反封建倾向,在王瑞兰热烈地追求爱情自由和王镇顽固地维护封建门弟观念的尖锐矛盾冲突中,表现得十分鲜明、强烈。作品把这一爱情故事放在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的背景下来描写,表现了特定的时代风貌。作品所描写的在危难中相互扶持的美好感情,忠贞的爱情,纯正的友谊,正是战乱频仍的金元时期人民群众朴素的愿望。作品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写王、蒋之间的爱情不落窠臼,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的框子。在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中,彼此的同情和帮助,成为他们爱情的基础。作品塑造了富于典型意义的王瑞兰的形象,寄托了剧作家的理想。她虽然有《西厢记》中崔莺莺一样的身世、教养,由于她独特的生活经历,就使得她的性格泼辣、大胆,反抗精神也更为强烈。作品在艺术上也有较高的成就。剧作家把喜、悲剧因素交织在一起来刻划人物,而以抒情喜剧作为全剧的基调,巧妙地应用了巧合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它的语言,“天然本色”,虽然平易,却不少文彩。因此这部作品得到历代评论家很高的评价。李卓吾曾将它和《西厢记》并提,说它们都达到了“化工“的境界。由此也可以看出它在我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
拜月亭。推荐。爱诗词网。元代南戏作品,又名《幽闺记》,相传为元人施惠(字君美)所作,但无确证。此剧目最早见于《南词叙录》中的《蒋世隆拜月亭》。王实甫有《才子佳人拜月亭》杂剧,已佚。现存有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此剧即据关作改编,是元末四大传奇“荆(《荆钗记》)、刘(《刘知远白兔记》)、拜(《拜月亭》)、杀(《杀狗记》)”中成就最高的一部。故事发生在金末,写的是兵部尚书王镇之女王瑞兰逃难时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与其妹蒋瑞莲恰与此时也被乱军冲散。王瑞兰与蒋世隆途中邂逅,结为夫妇,在招商客店恰遇王瑞兰之父王镇,王镇不认蒋世隆为婿,强将瑞兰带走。蒋瑞莲则得遇王夫人,被认为义女。王瑞兰思念丈夫,花园拜月,被瑞莲识破,始知二人原是姑嫂,后蒋世隆与结义兄弟陀满兴福双双得中文、武状元,同被王镇招赘,于是夫妻兄妹大团圆。较早的南戏剧本《拜月亭》的结局写蒋世隆违背盟约,接受王尚书的招赘,因而受到王瑞兰的谴责;较晚出的《幽闺记》则改为蒋世隆抗旨拒婚,人物性格前后较为统一。作品揭露和批判了悖情背理的封建伦理道德,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爱情自由,矢志忠于爱情并为之与封建势力进行不屈斗争的精神。作品的这种反封建倾向,在王瑞兰热烈地追求爱情自由和王镇顽固地维护封建门弟观念的尖锐矛盾冲突中,表现得十分鲜明、强烈。作品把这一爱情故事放在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的背景下来描写,表现了特定的时代风貌。作品所描写的在危难中相互扶持的美好感情,忠贞的爱情,纯正的友谊,正是战乱频仍的金元时期人民群众朴素的愿望。作品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写王、蒋之间的爱情不落窠臼,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的框子。在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中,彼此的同情和帮助,成为他们爱情的基础。作品塑造了富于典型意义的王瑞兰的形象,寄托了剧作家的理想。她虽然有《西厢记》中崔莺莺一样的身世、教养,由于她独特的生活经历,就使得她的性格泼辣、大胆,反抗精神也更为强烈。作品在艺术上也有较高的成就。剧作家把喜、悲剧因素交织在一起来刻划人物,而以抒情喜剧作为全剧的基调,巧妙地应用了巧合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它的语言,“天然本色”,虽然平易,却不少文彩。因此这部作品得到历代评论家很高的评价。李卓吾曾将它和《西厢记》并提,说它们都达到了“化工“的境界。由此也可以看出它在我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推荐。爱诗词网。【原文】君子①和而不同,小人②同而不和。【出处】《论语·子路》。【注释】①君子:有德行或品行高尚的人。②小人:指品行低劣、人格卑下的人。【译文】君子能和睦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处。【赏析与启迪】有品行的人与人相处,讲团结,但不盲目附和,能够在错误面前坚持原则;而品行低劣的人则是以利益为纽带,没有是非对错之分。这样的人,表面上一团和气,事实上钩心斗角、尔虞我诈。要想让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相处就必须以诚相待,相互帮助,而不是互相勾结和利用。要想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青少年学生之间就必须以诚相待、和睦相处。但这绝不是充当“老好人”,保持所谓的一团和气,甚至拉帮结伙,欺凌弱小。
登高唐杜甫古诗。推荐。爱诗词网。【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释】渚(zhu):水中的小块陆地。萧萧:这里是形容树木在秋风中发出的声响。百年:指一生。这两句是说自己身在离乡万里的地方,秋来益增悲感,再加上多病之身,独自登高。繁霜鬓:鬓发白了。繁:多。这句是说,经历艰难和愁苦之后,使头发变白了。“潦倒”句:这句指作者因肺病戒酒。【鉴赏导示】这是杜诗中的精品。诗的思想容量很大,饱含诗人大半生的坎坷经历和穷困潦倒的喟叹,既富于形象性又有很大的概括力。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更是大加推崇,认为该诗是古今七律之冠。【鉴赏】此诗是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夔州时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慨。诗的前四句写景,是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一、二句从细处着笔,写具体景物。前一句着重写山中秋色:秋空高旷,秋风猎猎,猿鸣阵阵;后一句着重写江间秋色:清冷的江渚,洁白的沙洲,回旋飞翔的鸟儿。两句诗十四个字描写六种景物,用字遣词精当莫比,各尽其妙。三、四两句从大处落墨,写整体景物。前一句写落叶,用“无边”和“萧萧”形容,既写出万木凋零的萧条气氛,又见出秋意无边的壮阔景象。在这种背景中,“下”字就有千钧之力,后一句写长江,用“不尽”和“滚滚”加以描写,既写出长江源远流长,又见出波涛汹涌。这两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在写景之中透出诗人的感慨来,那韶光已逝、壮志难酬的世事沦桑之感,深含在景物形象之中。后四句抒情,写因秋景所生的感慨。颈联描写登高时的悲秋之情,包含了许多层意思:它乡作客,一可悲;常年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秋天作客,四可悲;亲朋寥落,独自登台,五可悲;扶病登台,六可悲……此联与颔联相呼应,在茫茫秋景的衬托下,把诗人登高时的情怀揭示得淋漓尽致,深刻地反映了一代天才诗人潦倒不幸的遭遇。尾联承五、六句写国难家愁、身体衰老及因病断酒的种种愁苦。前六句虽写悲,但境界阔大,深沉有力,结尾却调子悲凉低沉。全诗语言凝练含蓄,写景抒情言近而旨远,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一般律诗中间两联对仗,此诗八句皆对,精致工巧,却流畅自然,表现了诗人充沛的感情、纯熟的技巧。【鉴赏要点】[1]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语言凝练含蓄。[3]写景抒情言近而旨远。[4]通体对仗,精致工巧。
长风破浪会有时。推荐。爱诗词网。【原文】长风破浪①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处】《行路难》,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注释】①长风破浪:本义航船在大海中借着风势、破浪前行,此处喻指施展抱负。【译文】相信自己一定会有那么一天,乘风破浪,挂上云帆横渡大海,达到理想的彼岸。【赏析与启迪】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时任翰林的李白,因宦官高力士和杨贵妃等人的诋毁,被迫离开长安。失意的境遇,并未熄灭诗人心中的激情,反而坚定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念。他的诗中洋溢着乐观、豁达、自信和不屈的情怀,鼓舞着无数有志之士为了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上下求索。今天,人们通常用此句来比喻人生的道路虽然曲折,但只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青少年学生平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有来自学习上的,也有来自生活中的。出现这类情况时,你们不必惶恐焦虑,更不能自暴自弃。除了采取正当方式和途径,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外,你们更应该自强自立,自尊自爱,始终对前途充满信心,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你们就能驾乘理想的“长风”,扬起人生的“云帆”,克服重重困难,抵达光明的彼岸。
什么日久见人心。推荐。爱诗词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出自哪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什么意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原文出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赏析。【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鉴赏】走过遥远的路程,就能知道马儿的脚力;人们相处长久,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心地。在短时间内很难了解一个人的真正内心,就像在很短的路程中,不容易看出马儿的脚力。“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两句常用来说明惟有长期的相处与观察,才能真正看清一个人的品格与为人。【原诗】云端看厮杀,毕竟孰输赢?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人言可畏众口铄金。推荐。爱诗词网。众口铄金·人言可畏是什么意思众口铄金·人言可畏:zhòngkǒushuòjīn;rényánkěwèi众口铄金·人言可畏释义:畏:可怕。形容流言飞语非常可怕。汤吉夫《老涩外传》:“讲这故事的人不少,真信这故事的人不多。但~,故事虽是编纂的,老涩怕老婆的形象却是玻璃上磨花,抠也抠不掉了。”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原诗出处,译文,注释
黄昏时分风雨大作,一齐吹打着园林,残菊经不起风吹雨打,黄澄澄的花瓣纷纷飘落,地面上金灿灿的一片。诗句描写风雨中残菊的凋零景象。诗人写残菊,选用“黄昏”、“风雨”等有昏暗特色的景物,创造一种凄楚的气氛,有力地烘托出残菊飘零衰败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怜惜之心。
残菊飘零满地金。推荐。爱诗词网。《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原诗出处,译文,注释黄昏时分风雨大作,一齐吹打着园林,残菊经不起风吹雨打,黄澄澄的花瓣纷纷飘落,地面上金灿灿的一片。诗句描写风雨中残菊的凋零景象。诗人写残菊,选用“黄昏”、“风雨”等有昏暗特色的景物,创造一种凄楚的气氛,有力地烘托出残菊飘零衰败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怜惜之心。《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古诗句出处:宋·王安石《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