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
新红楼梦蒋玉菡。推荐。爱诗词网。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欲为何等蠢物,杳无所知,逃大造,出尘网,使可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那林黛玉正自伤感,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林黛玉看见,便道:“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长叹了一声,自己抽身便走了。这里宝玉悲恸了一回,忽然抬头不见了黛玉,便知黛玉看见他躲开了,自己也觉无味,抖抖土起来,下山寻归旧路,往怡红院来。可巧看见林黛玉在前头走,连忙赶上去,说道:“你且站住。我知你不理我,我只说一句话,从今后撂开手。”林黛玉回头看见是宝玉,待要不理他,听他说“只说一句话,从此撂开手”,这话里有文章,少不得站住说道:“有一句话,请说来。”宝玉笑道:“两句话,说了你听不听?”黛玉听说,回头就走。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林黛玉听见这话,由不得站住,回头道:“当初怎么样?今日怎么样?”宝玉叹道:“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我心里想着:姊妹们从小儿长大,亲也罢,热也罢,和气到了儿,才见得比人好。如今谁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睛里,倒把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的放在心坎儿上,倒把我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姊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我也和你似的独出,只怕同我的心一样。谁知我是白操了这个心,弄的有冤无处诉!”说着不觉滴下眼泪来。黛玉耳内听了这话,眼内见了这形景,心内不觉灰了大半,也不觉滴下泪来,低头不语。宝玉见他这般形景,遂又说道:“我也知道我如今不好了,但只凭着怎么不好,万不敢在妹妹跟前有错处。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谁知你总不理我,叫我摸不着头脑,少魂失魄,不知怎么样才好。就便死了,也是个屈死鬼,任凭高僧高道忏悔也不能超生,还得你申明了缘故,我才得托生呢!”黛玉听了这个话,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便说道:“你既这么说,昨儿为什么我去了,你不叫丫头开门?”宝玉诧异道:“这话从那里说起?我要是这么样,立刻就死了!”林黛玉啐道:“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讳。你说有呢就有,没有就没有,起什么誓呢。”宝玉道:“实在没有见你去。就是宝姐姐坐了一坐,就出来了。”林黛玉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想必是你的丫头们懒待动,丧声歪气的也是有的。”宝玉道:“想必是这个原故。等我回去问了是谁,教训教训他们就好了。”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我论理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说着抿着嘴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二人正说话,只见丫头来请吃饭,遂都往前头来了。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宝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就好了,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王夫人道:“前儿大夫说了个丸药的名字,我也忘了。”宝玉道:“我知道那些丸药,不过叫他吃什么人参养荣丸。”王夫人道:“不是。”宝玉又道:“八珍益母丸?左归?右归?再不,就是麦味地黄丸。”王夫人道:“都不是。我只记得有个‘金刚’两个字的。”宝玉紥手笑道:“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说的满屋里人都笑了。宝钗抿嘴笑道:“想是天王补心丹。”王夫人笑道:“是这个名儿。如今我也糊涂了。”宝玉道:“太太倒不糊涂,都是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王夫人道:“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宝玉笑道:“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的。”王夫人又道:“既有这个名儿,明儿就叫人买些来吃。”宝玉笑道:“这些都不中用的。太太给我三百六十两银子,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药,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王夫人道:“放屁!什么药就这么贵?”宝玉笑道:“当真的呢,我这个方子比别的不同。那个药名儿也古怪,一时也说不清。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只在群药里算。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唬人一跳。前儿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有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太太不信,只问宝姐姐。”宝钗听说,笑着摇手儿说:“我不知道,也没听见。你别叫姨娘问我。”王夫人笑道:“到底是宝丫头,好孩子,不撒谎。”宝玉站在当地,听见如此说,一回身把手一拍,说道:“我说的倒是真话呢,倒说我撒谎。”口里说着,忽一回身,只见林黛玉坐在宝钗身后抿着嘴笑,用手指头在脸上画着羞他。凤姐因在里间屋里看着人放桌子,听如此说,便走来笑道:“宝兄弟不是撒谎,这倒是有的。上日薛大哥亲自和我来寻珍珠,我问他作什么,他说配药。他还抱怨说,不配也罢了,如今那里知道这么费事。我问他什么药,他说是宝兄弟的方子,说了多少药,我也没工夫听。他说不然我也买几颗珍珠了,只是定要头上带过的,所以来和我寻。他说:‘妹妹就没散的,花儿上也得,掐下来,过后儿我拣好的再给妹妹穿了来。’我没法儿,把两枝珠花儿现拆了给他。还要了一块三尺上用大红纱去,乳钵乳了隔面子呢。”凤姐说一句,那宝玉念一句佛,说:“太阳在屋子里呢!”凤姐说完了,宝玉又道:“太太想,这不过是将就呢。正经按那方子,这珍珠宝石定要在古坟里的,有那古时富贵人家装裹的头面,拿了来才好。如今那里为这个去刨坟掘墓,所以只是活人带过的,也可以使得。”王夫人道:“阿弥陀佛,不当家花花的!就是坟里有这个,人家死了几百年,这会子翻尸盗骨的,作了药也不灵!”宝玉向林黛玉说道:“你听见了没有,难道二姐姐也跟着我撒谎不成?”脸望着黛玉说话,却拿眼睛瞟,着宝钗。黛玉便拉王夫人道:“舅母听听,宝姐姐不替他圆谎,他支吾着我。”王夫人也道:“宝玉很会欺负你妹妹。”宝玉笑道:“太太不知道这原故。宝姐姐先在家里住着,那薛大哥哥的事,他也不知道,何况如今在里头住着呢,自然是越发不知道了。林妹妹才在背后羞我,打谅我撒谎呢。”正说着,只见贾母房里的丫头找宝玉林黛玉去吃饭。林黛玉也不叫宝玉,便起身拉了那丫头就走。那丫头说等着宝玉一块儿走。林黛玉道:“他不吃饭了,咱们走。我先走了。”说着便出去了。宝玉道:“我今儿还跟着太太吃罢。”王夫人道:“罢,罢,我今儿吃斋,你正经吃你的去罢。”宝玉道:“我也跟着吃斋。”说着便叫那丫头“去罢”,自己先跑到桌子上坐了。王夫人向宝钗等笑道:“你们只管吃你们的,由他去罢。”宝钗因笑道:“你正经去罢。吃不吃,陪着林姑娘走一趟,他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宝玉道:“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一时吃过饭,宝玉一则怕贾母记挂,二则也记挂着林黛玉,忙忙的要茶漱口。探春惜春都笑道:“二哥哥,你成日家忙些什么?吃饭吃茶也是这么忙碌碌的。”宝钗笑道:“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妹妹去罢,叫他在这里胡羼些什么。”宝玉吃了茶,便出来,一直往西院来。可巧走到凤姐儿院门前,只见凤姐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呢。见宝玉来了,笑道:“你来的好。进来,进来,替我写几个字儿。”宝玉只得跟了进来。到了屋里,凤姐命人取过笔砚纸来,向宝玉道:“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宝玉道:“这算什么?又不是帐,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凤姐儿道:“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宝玉听说只得写了。凤姐一面收起,一面笑道:“还有句话告诉你,不知你依不依?你屋里有个丫头叫红玉,我要叫了来使唤,明儿我再替你挑几个,可使得?”宝玉道:“我屋里的人也多的很,姐姐喜欢谁,只管叫了来,何必问我。”凤姐笑道:“既这么着,我就叫人带他去了。”宝玉道:“只管带去。”说着便要走。凤姐儿道:“你回来,我还有一句话呢。”宝玉道:“老太太叫我呢,有话等我回来罢。”说着便来至贾母这边,只见都已吃完饭了。贾母因问他:“跟着你娘吃了什么好的?”宝玉笑道:“也没什么好的,我倒多吃了一碗饭。”因问:“林妹妹在那里?”贾母道:“里头屋里呢。”宝玉进来,只见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黛玉弯着腰拿着剪子裁什么呢。宝玉走进来笑道:“哦,这是作什么呢?才吃了饭,这么空着头,一会子又头疼了。”黛玉并不理,只管裁他的。有一个丫头说道:“那块绸子角儿还不好呢,再熨他一熨。”黛玉便把剪子一撂,说道:“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宝玉听了,只是纳闷。只见宝钗探春等也来了,和贾母说了一回话。宝钗也进来问:“林妹妹作什么呢?”因见林黛玉裁剪,因笑道:“妹妹越发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黛玉笑道:“这也不过是撒谎哄人罢了。”宝钗笑道:“我告诉你个笑话儿,才刚为那个药,我说了个不知道,宝兄弟心里不受用了。”林黛玉道:“理他呢,过会子就好了。”宝玉向宝钗道:“老太太要抹骨牌,正没人呢,你抹骨牌去罢。”宝钗听说,便笑道:“我是为抹骨牌才来了?”说着便走了。林黛玉道:“你倒是去罢,这里有老虎,看吃了你!”说着又裁。宝玉见他不理,只得还陪笑说道:“你也出去逛逛再裁不迟。”林黛玉总不理。宝玉便问丫头们:“这是谁叫裁的?”林黛玉见问丫头们,便说道:“凭他谁叫我裁,也不管二爷的事!”宝玉方欲说话,只见有人进来回说“外头有人请”。宝玉听了,忙撤身出来。黛玉向外头说道:“阿弥陀佛!赶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宝玉出来,到外面,只见焙茗说道:“冯大爷家请。”宝玉听了,知道是昨日的话,便说:“要衣裳去。”自己便往书房里来。焙茗一直到了二门前等人,只见一个老婆子出来了,焙茗上去说道:“宝二爷在书房里等出门的衣裳,你老人家进去带个信儿。”那婆子说:“放你娘的屁!倒好,宝二爷如今在园里住着,跟他的人都在园里,你又跑了这里来带信儿来了!”焙茗听了,笑道:“骂的是,我也糊涂了。”说着一径往东边二门前来。可巧门上小厮在甬路底下踢球,焙茗将原故说了。小厮跑了进去,半日抱了一个包袱出来,递与焙茗。回到书房里,宝玉换了,命人备马,只带着焙茗,锄药,双瑞,双寿四个小厮去了。一径到了冯紫英家门口,有人报与了冯紫英,出来迎接进去。只见薛蟠早已在那里久候,还有许多唱曲儿的小厮并唱小旦的蒋玉菡,锦香院的妓女云儿。大家都见过了,然后吃茶。宝玉擎茶笑道:“前儿所言幸与不幸之事,我昼悬夜想,今日一闻呼唤即至。”冯紫英笑道:“你们令表兄弟倒都心实。前日不过是我的设辞,诚心请你们一饮,恐又推托,故说下这句话。今日一邀即至,谁知都信真了。”说毕大家一笑,然后摆上酒来,依次坐定。冯紫英先命唱曲儿的小厮过来让酒,然后命云儿也来敬。那薛蟠三杯下肚,不觉忘了情,拉着云儿的手笑道:“你把那梯己新样儿的曲子唱个我听,我吃一坛如何?”云儿听说,只得拿起琵琶来,唱道: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两个人形容俊俏,都难描画。想昨宵幽期私订在荼コ架,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唱毕笑道:“你喝一坛子罢了。”薛蟠听说,笑道:“不值一坛,再唱好的来。”宝玉笑道:“听我说来:如此滥饮,易醉而无味。我先喝一大海,发一新令,有不遵者,连罚十大海,逐出席外与人斟酒。”冯紫英蒋玉菡等都道:“有理,有理。”宝玉拿起海来一气饮干,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薛蟠未等说完,先站起来拦道:“我不来,别算我。这竟是捉弄我呢!”云儿也站起来,推他坐下,笑道:“怕什么?这还亏你天天吃酒呢,难道你连我也不如!我回来还说呢。说是了,罢,不是了,不过罚上几杯,那里就醉死了。你如今一乱令,倒喝十大海,下去斟酒不成?”众人都拍手道妙。薛蟠听说无法,只得坐了。听宝玉说道:“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众人听了,都道:“说得有理。”薛蟠独扬着脸摇头说:“不好,该罚!”众人问:“如何该罚?”薛蟠道:“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云儿便拧他一把,笑道:“你悄悄的想你的罢。回来说不出,又该罚了。”于是拿琵琶听宝玉唱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唱完,大家齐声喝彩,独薛蟠说无板。宝玉饮了门杯,便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完了令。下该冯紫英,说道:“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说毕,端起酒来,唱道: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唱完,饮了门杯,说道:“鸡声茅店月。”令完,下该云儿。云儿便说道:“女儿悲,将来终身指靠谁?”薛蟠叹道:“我的儿,有你薛大爷在,你怕什么!”众人都道:“别混他,别混他!”云儿又道:“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薛蟠道:“前儿我见了你妈,还吩咐他不叫他打你呢。”众人都道:“再多言者罚酒十杯。”薛蟠连忙自己打了一个嘴巴子,说道:“没耳性,再不许说了。”云儿又道:“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女儿乐,住了箫管弄弦索。”说完,便唱道:荳蔻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钻了半日不得进去,爬到花儿上打秋千。肉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唱毕,饮了门杯,说道:“桃之夭夭。”令完了,下该薛蟠。薛蟠道:“我可要说了:女儿悲──”说了半日,不见说底下的。冯紫英笑道:“悲什么?快说来。”薛蟠登时急的眼睛铃铛一般,瞪了半日,才说道:“女儿悲----”又咳嗽了两声,说道:“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众人听了都大笑起来。薛蟠道:“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是?一个女儿嫁了汉子,要当忘八,他怎么不伤心呢?”众人笑的弯腰说道:“你说的很是,快说底下的。”薛蟠瞪了一瞪眼,又说道:“女儿愁----”说了这句,又不言语了。众人道:“怎么愁?”薛蟠道:“绣房撺出个大马猴。”众人呵呵笑道:“该罚,该罚!这句更不通,先还可恕。”说着便要筛酒。宝玉笑道:“押韵就好。”薛蟠道:“令官都准了,你们闹什么?”众人听说,方才罢了。云儿笑道:“下两句越发难说了,我替你说罢。”薛蟠道:“胡说!当真我就没好的了!听我说罢: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众人听了,都诧异道:“这句何其太韵?”薛蟠又道:“女儿乐,一根〈毛几〉〈毛巴〉往里戳。”众人听了,都扭着脸说道:“该死,该死!快唱了罢。”薛蟠便唱道:“一个蚊子哼哼哼。”众人都怔了,说:“这是个什么曲儿?”薛蟠还唱道:“两个苍蝇嗡嗡嗡。”众人都道:“罢,罢,罢!”薛蟠道:“爱听不听!这是新鲜曲儿,叫作哼哼韵。你们要懒待听,连酒底都免了,我就不唱。”众人都道:“免了罢,免了罢,倒别耽误了别人家。”于是蒋玉菡说道:“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说毕,唱道: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唱毕,饮了门杯,笑道:“这诗词上我倒有限。幸而昨日见了一副对子,可巧只记得这句,幸而席上还有这件东西。”说毕,便干了酒,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众人倒都依了,完令。薛蟠又跳了起来,喧嚷道:“了不得,了不得!该罚,该罚!这席上又没有宝贝,你怎么念起宝贝来?”蒋玉菡怔了,说道:“何曾有宝贝?”薛蟠道:“你还赖呢!你再念来。”蒋玉菡只得又念了一遍。薛蟠道:“袭人可不是宝贝是什么!你们不信,只问他。”说毕,指着宝玉。宝玉没好意思起来,说:“薛大哥,你该罚多少?”薛蟠道:“该罚,该罚!”说着拿起酒来,一饮而尽。冯紫英与蒋玉菡等不知原故,云儿便告诉了出来。蒋玉菡忙起身陪罪。众人都道:“不知者不作罪。”少刻,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便随了出来。二人站在廊檐下,蒋玉菡又陪不是。宝玉见他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便紧紧的搭着他的手,叫他:“闲了往我们那里去。还有一句话借问,也是你们贵班中,有一个叫琪官的,他在那里?如今名驰天下,我独无缘一见。”蒋玉菡笑道:“就是我的小名儿。”宝玉听说,不觉欣然跌足笑道:“有幸,有幸!果然名不虚传。今儿初会,便怎么样呢?”想了一想,向袖中取出扇子,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道:“微物不堪,略表今日之谊。”琪官接了,笑道:“无功受禄,何以克当!也罢,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二人方束好,只见一声大叫:“我可拿住了!”只见薛蟠跳了出来,拉着二人道:“放着酒不吃,两个人逃席出来干什么?快拿出来我瞧瞧。”二人都道:“没有什么。”薛蟠那里肯依,还是冯紫英出来才解开了。于是复又归坐饮酒,至晚方散。宝玉回至园中,宽衣吃茶。袭人见扇子上的坠儿没了,便问他:“往那里去了?”宝玉道:“马上丢了。”睡觉时只见腰里一条血点似的大红汗巾子,袭人便猜了八九分,因说道:“你有了好的系裤子,把我那条还我罢。”宝玉听说,方想起那条汗巾子原是袭人的,不该给人才是,心里后悔,口里说不出来,只得笑道:“我赔你一条罢。”袭人听了,点头叹道:“我就知道又干这些事!也不该拿着我的东西给那起混帐人去。也难为你,心里没个算计儿。”再要说几句,又恐怄上他的酒来,少不得也睡了,一宿无话。至次日天明,方才醒了,只见宝玉笑道:“夜里失了盗也不晓得,你瞧瞧裤子上。”袭人低头一看,只见昨日宝玉系的那条汗巾子系在自己腰里呢,便知是宝玉夜间换了,忙一顿把解下来,说道:“我不希罕这行子,趁早儿拿了去!”宝玉见他如此,只得委婉解劝了一回。袭人无法,只得系在腰里。过后宝玉出去,终久解下来掷在个空箱子里,自己又换了一条系着。宝玉并未理论,因问起昨日可有什么事情。袭人便回说:“二奶奶打发人叫了红玉去了。他原要等你来的,我想什么要紧,我就作了主,打发他去了。”宝玉道:“很是。我已知道了,不必等我罢了。”袭人又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说着命小丫头子来,将昨日所赐之物取了出来,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别人的也都是这个?”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大奶奶,二奶奶他两个是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宝玉听了,笑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袭人道:“昨儿拿出来,都是一份一份的写着签子,怎么就错了!你的是在老太太屋里的,我去拿了来了。老太太说了,明儿叫你一个五更天进去谢恩呢。”宝玉道:“自然要走一趟。”说着便叫紫绡来:“拿了这个到林姑娘那里去,就说是昨儿我得的,爱什么留下什么。”紫绡答应了,拿了去,不一时回来说:“林姑娘说了,昨儿也得了,二爷留着罢。”宝玉听说,便命人收了。刚洗了脸出来,要往贾母那里请安去,只见林黛玉顶头来了。宝玉赶上去笑道:“我的东西叫你拣,你怎么不拣?”林黛玉昨日所恼宝玉的心事早又丢开,又顾今日的事了,因说道:“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宝玉听他提出“金玉”二字来,不觉心动疑猜,便说道:“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林黛玉听他这话,便知他心里动了疑,忙又笑道:“好没意思,白白的说什么誓?管你什么金什么玉的呢!”宝玉道:“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说个誓。”林黛玉道:“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宝玉道:“那是你多心,我再不的。”林黛玉道:“昨儿宝丫头不替你圆谎,为什么问着我呢?那要是我,你又不知怎么样了。”正说着,只见宝钗从那边来了,二人便走开了。宝钗分明看见,只装看不见,低着头过去了,到了王夫人那里,坐了一回,然后到了贾母这边,只见宝玉在这里呢。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宝钗见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学如逆水行舟的下一句。推荐。爱诗词网。解释:用于告诫他人学习要不断进步。学习就像逆水行船,不继续前进就会退步,心思就像平原上跑马,很难收住。
白发三千丈下一句。推荐。爱诗词网。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秋浦歌十七首唐朝李白
贾骞。推荐。爱诗词网。起强圉赤奋若,尽著雍摄提格,凡二年。中宗元皇帝上建武元年(丁丑,公元三一七年)春,正月,汉兵东略弘农,太守宋哲奔江东。黄门郎史淑、侍御史王冲自长安奔凉州,称愍帝出降前一日,使淑等赍诏赐张实,拜实大都督、凉州牧、侍中、司空,承制行事,且曰:“朕已诏琅邪王时摄大位,君其协赞琅邪,共济多难。”淑等至姑臧,实大临三日,辞官不受。初,实叔父肃为西海太守,闻长安危逼,请为先锋入援。实以其老,弗许。及闻长安不守,肃悲愤而卒。实遣太府司马韩璞、抚戎将军张阆等帅步骑一万东击汉,命讨虏将军陈安、安故太守贾骞、陇西太守吴绍各统郡兵为前驱。又遗相国保书曰:“王室有事,不忘投躯。前遣贾骞瞻公举动,中被符命,敕骞还军。俄闻寇逼长安,胡崧不进,麹允持金五百,请救于崧,遂决遣骞等进军度岭。会闻朝廷倾覆,为忠不遂,愤痛之深,死有馀责。今更遣璞等,唯公命是从。”璞等卒不能进而还,至南安,诸羌断路,相持百馀日,粮竭矢尽。璞杀车中牛以飨士,泣谓之曰:“汝曹念父母乎?”曰:“念。”“念妻子乎?”曰:“念。”“欲生还乎?”曰:“欲。”“从我令乎?”曰:“诺。”乃鼓噪进战。会张阆帅金城兵继至,夹击,大破之,斩首数千级。先是,长安谣曰:“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及汉兵覆关中,氐、羌掠陇右,雍、秦之民,死者什八九,独凉州安全。二月,汉主聪使从弟畅帅步骑三万攻荥阳,太守李矩屯韩王故垒,相去七里,遣使招矩。时畅兵猝至,矩未及为备,乃遣使诈降于畅。畅不复设备,大飨,渠帅皆醉。矩欲夜袭之,士卒皆恇惧,矩乃遣其将郭诵祷于子产祠,使巫扬言曰:“子产有教,当遣神兵相助。”众皆踊跃争进。矩选勇敢千人,使诵将之,掩击畅营,斩首数千级,畅仅以身免。辛巳,宋哲至建康,称受愍帝诏,令丞相琅邪王睿统摄万机。三月,琅邪王素服出次,举哀三日。于是西阳王羕及官属等共上尊号,王不许。羕等固请不已,王慨然流涕曰:“孤,罪人也。诸贤见逼不已,当归琅邪耳!”呼私奴,命驾将归国。羕等乃请依魏、晋故事,称晋王;许之。辛卯,即晋王位,大赦,改元;始备百官,立宗庙,建社稷。有司请立太子,王爱次子宣城公裒,欲立之,谓王导曰:“立子当以德。”导曰:“世子、宣城,俱有朗俊之美,而世子年长。”王从之。丙辰,立世子绍为王太子;封裒为琅邪王,奉恭王后;仍以裒都督青、徐、兗三州诸军事,镇广陵。以西阳王羕为太保,封谯刚王逊之子承为谯王。逊,宣帝之弟子也。又以征南大将军王敦为大将军、江州牧,扬州刺史王导为骠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书监、录尚书事,丞相左长史刁协为尚书左仆射,右长史周顗为吏部尚书,军谘祭酒贺循为中书令,右司马戴渊、王邃为尚书,司直刘隗为御史中丞,行参军刘超为中书舍人,参军事孔愉长兼中书郎;自馀参军悉拜奉车都尉,掾属拜驸马都尉,行参军舍人拜骑都尉。王敦辞州牧,王导以敦统六州,辞中外都督,贺循以老病辞中书令,王皆许之,以循为太常。是时,承丧乱之后,江东草创,刁协久宦中朝,谙练旧事,贺循为世儒宗,明习礼学,凡有疑议,皆取决焉。刘琨、段匹磾相与歃血同盟,期以翼戴晋室。辛丑,琨檄告华、夷,遣兼左长史、右司马温峤,匹磾遣左长史荣邵,奉表及盟文诣建康劝进。峤,羡之弟子也。峤之从母为琨妻,琨谓峤曰:“晋祚虽衰,天命未改,吾当立功河朔,使卿延誉江南。行矣,勉之!”王以鲜卑大都督慕容廆为都督辽左杂夷流民诸军事、龙骧将军、大单于、昌黎公,廆不受;征虏将军鲁昌说廆曰:“今两京覆没,天子蒙尘,琅邪王承制江东,为四海所系属。明公虽雄据一方,而诸部犹阻兵未服者,盖以官非王命故也。谓宜通使琅邪,劝承大统,然后奉诏令以伐有罪,谁敢不从!”处士辽东高诩曰:“霸王之资,非义不济。今晋室虽微,人心犹附之,宜遣使江东,示有所尊,然后仗大义以征诸部,不患无辞矣。”廆从之,遣长史王济浮海诣建康劝进。汉相国粲使其党王平谓太弟义曰:“适奉中诏,云京师将有变,宜衷甲以备非常。”义信之,命宫臣皆衷甲以居。粲驰遣告靳准、王沈。准以白汉主聪曰:“太弟将为乱,已衷甲矣!”聪大惊曰:“宁有是邪!”王沈等皆曰:“臣等闻之久矣,屡言之,而陛下不之信也。”聪使粲以兵围东宫。粲使准、沈收氐、羌酋长十馀人,穷问之,皆悬首高格,烧铁灼目,酋长自诬与义谋反。聪谓沈等曰:“吾今而后知卿等之忠也!当念知无不言,勿恨往日言而不用也!”于是诛东宫官属及义素所亲厚,准、沈等素所憎怨者大臣数十人,坑士卒万五千馀人。夏,四月,废义为北海王,粲寻使准贼杀之。义形神秀爽,宽仁有器度,故士心多附之。聪闻其死,哭之恸,曰:“吾兄弟止馀二人而不相容,安得使天下知吾心邪!”氐、羌叛者甚众,以靳准行车骑大将军,讨平之。五月,壬午,日有食之。六月,丙寅,温峤等至建康,王导、周顗、庾亮等皆爱峤才,争与之交。是时,太尉、豫州牧荀组、冀州刺史邵续、青州刺史曹嶷、宁州刺史王逊、东夷校尉崔毖等皆上表劝进,王不许。初,流民张平、樊雅各聚众数千人在谯,为坞主。王之为丞相也,遣行参军谯国桓宣往说平、雅,平、雅皆请降。及豫州刺史祖逖出屯芦洲,遣参军殷义诣平、雅。义意轻平,视其屋,曰:“可作马厩。”见大镬,曰:“可铸铁器。”平曰:“此乃帝王镬,天下清平方用之,奈何毁之!”义曰:“卿未能保其头,而爱镬邪!”平大怒,于坐斩义,勒兵固守。逖攻之,岁馀不下,乃诱其部将谢浮,使杀之;逖进据太丘。樊雅犹据谯城,与逖相拒。逖攻之不克,请兵于南中郎将王含。桓宣时为含参军,含遣宣将兵五百助逖。逖谓宣曰:“卿信义已著于彼,今复为我说雅。”宣乃单马从两人诣雅曰:“祖豫州方欲平荡刘、石,倚卿为援;前殷义轻薄,非豫州意也。”雅即诣逖降。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王含复遣桓宣救之,虎解去。逖表宣为谯国内史。己巳,晋王传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琅邪王裒等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寻复召裒还建康。秋,七月,大旱;司、冀、并、青、雍州大蝗;河、汾溢,漂千馀家。汉主聪立晋王粲为皇太子,领相国、大单于,总摄朝政如故。大赦。段匹磾推刘琨为大都督,檄其兄辽西公疾陆眷及叔父涉复辰、弟末柸等会于固安,共讨石勒。末柸说疾陆眷、涉复辰曰:“以父兄而从子弟,耻也;且幸而有功,匹磾独收之,吾属何有哉!”各引兵还。琨、匹磾不能独留,亦还蓟。以荀组为司徒。八月,汉赵固袭卫将军华荟于临颖,杀之。初,赵固与长史周振有隙,振密谮固于汉主聪。李矩之破刘畅也,于帐中得聪诏,令畅既克矩,还过洛阳,收固斩之,以振代固。矩送以示固,固斩振父子,帅骑一千来降;矩复令固守洛阳。郑攀等相与拒王廙,众心不壹,散还横桑口,欲入杜曾。王敦遣武昌太守赵诱、襄阳太守硃轨击之,攀等惧,请降。杜曾亦请击第五猗于襄阳以自赎。廙将赴荆州,留长史刘浚镇扬口垒。竟陵内史硃伺谓廙曰:“曾,猾贼也,外示屈服,欲诱官军使西,然后兼道袭扬口耳。宜大部分,未可便西。”廙性矜厉自用,以伺为老怯,遂西行。曾等果还趋扬口;廙乃遣伺归,裁至垒,即为曾所围。刘浚自守北门,使伺守南门。马俊从曾来攻垒,俊妻子先在垒中,或欲皮其面以示之。伺曰:“杀其妻子,未能解围,但益其怒耳。”乃止。曾攻陷北门,伺被伤,退入船,开船底以出,沉行五十步,乃得免。曾遣人说伺曰:“马俊德卿全其妻子,今尽以卿家内外百口付俊,俊已尽心收视,卿可来也。”伺报曰:“吾年六十馀,不能复与卿作贼,吾死亦当南归,妻子付汝裁之。”乃就王廙于甑山,病创而卒。戊寅,赵诱、硃轨及陵江将军黄峻与曾战于女观湖,诱等皆败死。曾乘胜径告沔口,威震江、沔。王使豫章太守周访击之。访有众八千,进至沌阳。曾锐气甚盛,访使将军李恒督左甄,许朝督右甄,访自领中军。曾先攻左、右甄,访于阵后射雉以安众心,令其众曰:“一甄败,鸣三鼓;两甄败,鸣六鼓。”赵诱子胤,将父馀兵属左甄,力战,败而复合,驰马告访。访怒,叱令更进,胤号哭还战。自旦至申,两甄皆败。访选精锐八百人,自行酒饮之,敕不得妄动,闻鼓音乃进。曾兵未至三十步,访亲鸣鼓,将士皆腾跃奔赴,曾遂大溃,杀千馀人。访夜追之,诸将请待明日,访曰:“曾骁勇能战,向者彼劳我逸,故克之;宜及其衰乘之,可灭也。”乃鼓行而进,遂定汉、沔。曾走保武当。王廙始得至荆州。访以功迁梁州刺史,屯襄阳。冬,十月,丁未,琅邪王裒薨。十一月,己酉朔,日有食之。丁卯,以刘琨为待中、太尉。征南军司戴邈上疏,以为:“丧乱以来,庠序隳废;议者或谓平世尚文,遭乱尚武,此言似之,而实不然。夫儒道深奥,不可仓猝而成。比天下平泰,然后修之,则废坠已久矣。又,贵游之子,未必有斩将搴旗之才,从军征戍之役,不及盛年使之讲肄道义,良可惜也。世道久丧,礼俗日弊,犹火之消膏,莫之觉也。今王业肇建,万物权舆,谓宜笃道崇儒,以励风化。”王从之,始立太学。汉主聪出畋,以愍帝行车骑将军,戎服执戟前导。见者指之曰:“此故长安天子也。”聚而观之,故老有泣者。太子粲言于聪曰:“昔周武王岂乐杀纣乎?正恐同恶相求,为患故也。今兴兵聚众者,皆以子业为名,不如早除之!”聪曰:“吾前杀庾珉辈,而民心犹如是。吾未忍复杀也,且小观之。”十二月,聪飨群臣于光极殿,使愍帝行酒洗爵,已而更衣,又使之执盖;晋臣多涕泣,有失声者。尚书郎陇西辛宾起,抱帝大哭,聪命引出,斩之。赵固与河内太守郭默侵汉河东,至绛,右司隶部民奔之者三万馀人。骑兵将军刘勋追击之,杀万馀人,固、默引归。太子粲帅将军刘雅生等步骑十万屯小平津,固扬言曰:“要当生缚刘粲以赎天子。”粲表于聪曰:“子业若死,民无所望,则不为李矩、赵固之用,不攻而自灭矣。”戊戌,愍帝遇害于平阳。粲遣雅生攻洛阳,固奔阳城山。是岁,王命课督农功,二千石、长吏以入谷多少为殿最,诸军各自佃作,即以为禀。氐王杨茂搜卒,长子难敌立,与少子坚头分领部曲;难敌号左贤王,屯下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河南王吐谷浑卒。吐谷浑者,慕容廆之庶兄也,父涉归,分户一千七百以隶之。及廆嗣位,二部马斗,廆遣使让吐谷浑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异,而令马有斗伤”吐谷浑怒曰:“马是六畜,斗乃其常,何至怒及于人!欲远别甚易,恐后会为难耳!今当去汝万里之外。”遂帅其众西徙。廆悔之,遣其长史乙郍娄冯追谢之。吐谷浑曰:“先公尝称卜筮之言云:‘吾二子皆当强盛,祚流后世。’我,孽子也,理无并大。今因马而别,殆天意乎!”遂不复还,西傅阴山而居。属永嘉之乱,因度陇而西,据洮水之西,极于白兰,地方数千里。鲜卑谓兄为阿干,廆追思之,为之作《阿干之歌》。吐谷浑有子六十人,长子吐延嗣。吐延长大有勇力,羌、胡皆畏之。中宗元皇帝上太兴元年(戊寅,公元三一八年)春,正月,辽西公疾陆眷卒,其子幼,叔父涉复辰自立。段匹磾自蓟往奔丧;段末柸宣言:“匹磾之来,欲为篡也。”匹磾至右北平,涉复辰发兵拒之。末柸乘虚袭涉复辰,杀之,并其子弟党与,自称单于。迎击匹磾,败之;匹磾走还蓟。三月,癸丑,愍帝凶问至建康,王斩縗居庐;百官请上尊号,王不许。纪瞻曰:“晋氏统绝,于今二年,陛下当承大业;顾望宗室,谁复与让!若光践大位,则神、民有所凭依;苟为逆天时,违人事,大势一去,不可复还。今两都燔荡,宗庙无主,刘聪窃号于西北,而陛下方高让于东南,此所谓揖让而救火也。”王犹不许,使殿中将军韩绩彻去御坐。瞻叱绩曰:“帝坐上应列星,敢动者斩!”王为之改容。奉朝请周嵩上疏曰:“古之王者,义全而后取,让成而后得,是以享世长久,重光万载也。今梓宫未返,旧京未清,义夫泣血,士女遑遑。宜开延嘉谋,训卒厉兵,先雪社稷大耻,副四海之心,则神器将安适哉!”由是忤旨,出为新安太守,又坐怨望抵罪。嵩,顗之弟也。丙辰,王即皇帝位,百官皆陪列。帝命王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帝乃止。大赦,改元,文武增位二等。帝欲赐诸吏投刺劝进者加位一等,民投刺者皆除吏,凡二十馀万人。散骑常侍熊远曰:“陛下应天继统,率土归戴,岂独近者情重,远者情轻!不若依汉法遍赐天下爵,于恩为普,且可以息检核之烦,塞巧伪之端也。”帝不从。庚午,立王太子绍为皇太子。太子仁孝,喜文辞,善武艺,好贤礼士,容受规谏,与庾亮、温峤等为布衣之交。亮风格峻整,善谈老、庄,帝器重之,聘亮妹为太子妃。帝以贺循行太子太傅,周顗为少傅,庾亮以中书郎侍讲东宫。帝好刑名家,以《韩非》书赐太子。庾亮谏曰:“申、韩刻薄伤化,不足留圣心。”太子纳之。帝复遣使授慕容廆龙骧将军、大单于、昌黎公,廆辞公爵不受。廆以游邃为龙骧长史,刘翔为主簿,命邃创定府朝仪法。裴嶷言于廆曰:“晋室衰微,介居江表,威德不能及远,中原之乱,非明公不能拯也。今诸部虽各拥兵,然皆顽愚相聚,宜以渐并取,以为西讨之资。”廆曰:“君言大,非孤所及也。然君中朝名德,不以孤僻陋而教诲之,是天以君赐孤而祐其国也。”乃以嶷为长史,委以军国之谋;诸部弱小者,稍稍击取之。李矩使郭默、郭诵救赵固,屯于洛汭。诵潜遣其将耿稚等夜济河袭汉营,汉贝丘王翼光觇知之,以告太子粲,请为之备。粲曰:“彼闻赵固之败,自保不暇,安敢来此邪!毋为惊动将士!”俄而稚等奄至,十道进攻,粲众惊溃,死伤太半,粲走保阳乡。稚等据其营,获器械、军资不可胜数。及旦,粲见稚等兵少,更与刘雅生收馀众攻之,汉主聪使太尉范隆帅骑助之,与稚等相持,苦战二十馀日,不能下。李矩进兵救之,汉兵临河拒守,矩兵不得济。稚等杀其所获牛马,焚其军资,突围,奔虎牢。诏以矩都督河南三郡诸军事。汉螽斯则百堂灾,烧杀汉主聪之子会稽王康等二十一人。聪以其子济南王骥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齐王劢为大司徒。焦嵩、陈安举兵逼上邽,相国保遣使告急于张寔,寔遣金城太守窦涛督步骑二万赴之。军至新阳,闻愍帝崩,保谋称尊号。破羌都尉张诰言于寔曰:“南阳王,国之疏属,忘其大耻而亟欲自尊,必不能成功。晋王近亲,且有名德,当帅天下以奉之。”寔从之,遣牙门蔡忠奉表诣建康;比至,帝已即位。寔不用江东年号,犹称建兴。夏,四月,丁丑朔,日有食之。加王敦江州牧,王导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导遣八部从事行扬州郡国,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独顾和无言。导问之,和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邪!”导咨嗟称善。和,荣之族子也。成丞相范长生卒;成主雄以长生子侍中贲为丞相。长生博学,多艺能,年近百岁,蜀人奉之如神。汉中常侍王沈养女有美色,汉主聪立以为左皇后。尚书令王鉴、中书监崔懿之、中书令曹恂谏曰:“臣闻王者立后,比德乾坤,生承宗庙,没配后土。必择世德名宗,幽闲令淑,乃副四海之望,称神祗之心。孝成帝以赵飞燕为后,使继嗣绝灭,社稷为墟,此前鉴也。自麟嘉以来,中宫之位,不以德举。借使沈之弟女,刑馀小丑,犹不可以尘污椒房,况其家婢邪!六宫妃嫔,皆公子公孙,奈何一旦以婢主之!臣恐非国家之福也。”聪大怒,使中常侍宣怀谓太子粲曰:“鉴等小子,狂言侮慢,无复君臣上下之礼,其速考实!”于是收鉴等送市,皆斩之。金紫光禄大夫王延驰将入谏,门者弗通。鉴等临刑,王沈以杖叩之曰:“庸奴,复能为恶乎!乃公何与汝事!”鉴瞋目叱之曰:“竖子,灭大汉者,正坐汝鼠辈与靳准耳!要当诉汝于先帝,取汝于地下治之。”准谓鉴曰:“吾受诏收君,有何不善,君言汉灭由吾也!”鉴曰:“汝杀皇太弟,使主上获不友之名。国家畜养汝辈,何得不灭!”懿之谓准曰:“汝心如枭獍,必为国患,汝既食人,人亦当食汝。”聪又立宣怀养女为中皇后。司徒荀组在许昌,逼于石勒,帅其属数百人渡江。诏组与太保西阳王羕并录尚书事。段匹磾之奔疾陆眷丧也,刘琨使其世子群送之。匹磾败,群为段末柸所得。末柸厚礼之,许以琨为幽州刺史,欲与之袭匹磾,密遣使赍群书,请琨为内应,为匹磾逻骑所得。时琨别屯征北小城,不知也,来见匹磾。匹磾以群书示琨曰:“意亦不疑公,是以白公耳。”琨曰:“与公同盟,庶雪国家之耻,若儿书密达,亦终不以一子之故负公而忘义也。”匹磾雅重琨,初无害琨意,将听还屯。其弟叔军谓匹磾曰:“我,胡夷耳;所以能服晋人者,畏吾众也。今我骨肉乖离,是其良图之日;若有奉琨以起,吾族尽矣。”匹磾攻拔之。代郡太守辟闾嵩、后将军韩据复潜谋袭匹磾,事泄,匹磾执嵩、据及其徒党,悉诛之。五月,癸丑,匹磾称诏收琨,缢杀之,并杀其子侄四人。琨从事中郎卢谌、崔悦等帅琨馀众奔辽西,依段末柸,奉刘群为主;将佐多奔石勒。悦,林之曾孙也。朝廷以匹磾尚强,冀其能平河朔,乃不为琨举哀。温峤表:“琨尽忠帝室,家破身亡,宜在褒恤。”卢谌、崔悦因末柸使者,亦上表为琨讼冤。后数岁,乃赠琨太尉、侍中,谥曰愍。于是夷、晋以琨死故,皆不附匹磾。末柸遣其弟攻匹磾,匹磾帅其众数千将奔邵续,勒将石越邀之于盐山,大败之,匹磾复还保蓟。末柸自称幽州刺史。初,温峤为刘琨奉表诣建康,其母崔氏固止之,峤绝裾而去。既至,屡求返命,朝廷不许,会琨死,除散骑侍郎。峤闻母亡,阻乱不得奔丧、临葬,固让不拜,苦请北归。诏曰:“凡行礼者,当使理可经通。今桀逆未枭,诸军奉迎梓宫犹未得进,峤以一身,于何济其私难而不从王命邪!”峤不得已受拜。初,曹嶷既据青州,乃叛汉来降。又以建康悬远,势援不接,复与石勒相结,勒授嶷东州大将军、青州牧,封琅邪公。六月,甲申,以刁协为尚书令,荀崧为左仆射。协性刚悍,与物多忤,与侍中刘隗俱为帝所宠任;欲矫时弊,每崇上抑下,排沮豪强,故为王氏所疾,诸刻碎之政,皆云隗、协所建。协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皆侧目惮之。戊戌,封皇子晞为武陵王。刘虎自朔方侵拓跋郁律西部。秋,七月,郁律击虎,大破之。虎走出塞,从弟路孤帅其部落降于郁律。于是郁律西取乌孙故地,东兼勿吉以西,士马精强,雄于北方。汉主聪寝疾,征大司马曜为丞相,石勒为大将军,皆隶尚书事,受遗诏辅政。曜、勒固辞。乃以曜为丞相、领雍州牧,勒为大将军、领幽、冀二州牧,勒辞不受。以上洛王景为太宰,济南王骥为大司马,昌国公顗为太师,硃纪为太傅,呼延晏为太保,并录尚书事;范隆守尚书令、仪同三司,靳准为大司空、领司隶校尉,皆迭决尚书奏事。癸亥,聪卒。甲子,太子粲即位。尊皇后靳氏为皇太后,樊氏号弘道皇后,武氏号弘德皇后,王氏号弘孝皇后;立其妻靳氏为皇后,子元公为太子。大赦,改元汉昌。葬聪于宣光陵,谥曰昭武皇帝,庙号烈宗。靳太后等皆年未盈二十,粲多行无礼,无复哀戚。靳准阴有异志,私谓粲曰:“如闻诸公欲行伊、霍之事,先诛太保及臣,以大司马统万机,陛下宜早图之!”粲不从。准惧,复使二靳氏言之,粲乃从之。收其太宰景、大司马骥、骥母弟车骑大将军吴王逞、太师顗、大司徒齐王劢,皆杀之。硃纪、范隆奔长安。八月,粲治兵于上林,谋讨石勒。以丞相曜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仍镇长安;靳准为大将军、录尚书事。粲常游宴后宫。军国之事,一决于准。准矫诏以从弟明为车骑将军,康为卫将军。准将作乱,谋于王延。延弗从,驰,将告之;遇靳康,劫延以归。准遂勒兵升光极殿,使甲士执粲,数而杀之,谥曰隐帝。刘氏男女,无少长皆斩东市。发永光、宣光二陵,斩聪尸,焚其宗庙。准自号大将军、汉天王,称制,置百官,谓安定胡嵩曰:“自古无胡人为天子者,今以传国玺付汝,还如晋家。”嵩不敢受;准怒,杀之。遣使告司州刺史李矩曰:“刘渊,屠各小丑,因晋之乱。矫称天命,使二帝幽没。辄帅众扶侍梓宫,请以上闻。”矩驰表于帝,帝遣太常韩胤等奉迎梓宫。汉尚书北宫纯等招集晋人,堡于东宫,靳康攻灭之。准欲以王延为左光禄大夫,延骂曰:“屠各逆奴,何不速杀我!以吾左目置西阳门,观相国之入也;右目置建春门,观大将军之入也!”准杀之。相国曜闻乱,自长安赴之。石勒帅精锐五万以讨准,据襄陵北原。准数挑战,勒坚壁以挫之。冬,十月,曜至赤壁。太保呼延晏等自平阳归之,与太傅硃纪等共上尊号。曜即皇帝位,大赦,惟靳准一门不在赦例。改元光初。以硃纪领司徒,呼延晏领司空,太尉范隆以下悉复本位。以石勒为大司马、大将军,加九锡,增封十郡,进爵为赵公。勒进攻准于平阳,巴及羌、羯降者十馀万落,勒皆徙之于所部郡县。汉主曜使征北将军刘雅、镇北将军刘策屯汾阴,与勒共讨准。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诏以王敦为荆州牧,加陶侃都督交州诸军事。敦固辞州牧,乃听为刺史。庚申,诏群公卿士各陈得失。御史中丞熊远上疏,以为:“胡贼猾夏,梓宫未返,而不能遣军进讨,一失也;群官不以仇贼未报为耻,务在调戏、酒食而已,二失也;选官用人,不料实德,惟在白望,不求才干,惟事请托,当官者以治事为俗吏,奉法为苛刻,尽礼为谄谀,从容为高妙,放荡为达士,骄蹇为简雅,三失也;世之所恶者,陆沈泥滓;时之所善者,翱翔云霄。是以万机未整,风俗伪薄。朝廷群司,以从顺为善,相违见贬,安得朝有辨争之臣,士无禄仕之志乎!古之取士,敷奏以言;今光禄不试,甚违古义。又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是以才不济务,奸无所惩。若此道不改,求以救乱,难矣!”先是,帝以离乱之际,欲慰悦人心,州郡秀、孝至者,不试,普皆署吏。尚书陈頵亦上言:“宜渐循旧制,试以经策。”帝从之,仍诏:“不中科者,刺史、太守免官。”于是秀、孝皆不敢行,其有到者,亦皆托疾,比三年无就试者。帝欲特除孝廉已到者官,尚书郎孔坦奏议,以为:“近郡惧累君父,皆不敢行;远郡冀于不试,冒昧来赴。今若偏加除署,是为谨身奉法者失分,侥幸投射者得官,颓风伤教,恐从此始。不若一切罢归,而为之延期,使得就学,则法均而令信矣。”帝从之,听孝廉申至七年乃试。坦,愉之从子也。靳准使侍中卜泰送乘舆、服御,请和于石勒,勒囚泰,送于汉主曜。曜谓泰曰:“先帝末年,实乱大伦。司空行伊、霍之权,使朕及此,其功大矣。若早迎大驾者,当悉以政事相委,况免死乎!卿为朕入城,具宣此意。”泰还平阳,准自以杀曜母兄,沈吟未从。十二月,左、右车骑将军乔泰、王腾、卫将军靳康等相与杀准,推尚书令靳明为主,遣卜泰奉传国六玺降汉。石勒大怒,进军攻明;明出战,大败,乃婴城固守。丁丑,封皇子焕为琅邪王。焕,郑夫人之子,生二年矣,帝爱之,以其疾笃,故王之。己卯,薨。帝以成人之礼葬之,备吉凶仪服,营起园陵,功费甚广。琅邪国右常侍会稽孙霄上疏谏曰:“古者凶荒杀礼,况今海内丧乱,宪章旧制,犹宜节省。而礼典所无,顾崇饰如是乎!竭已罢之民,营无益之事,殚已困之财,修无用之费,此臣之所不安也。”帝不从。彭城内史周抚杀沛国内史周默,以其众降石勒。诏下邳内史刘遐领鼓城内史,与徐州刺史蔡豹、泰山太守徐龛共讨之。豹,质之玄孙也。石虎帅幽、冀之兵会石勒攻平阳,靳明屡败,遣使求救于汉。汉主曜使刘雅、刘策迎之,明帅平阳士女万五千人奔汉。曜西屯粟邑,收靳氏男女,无少长皆斩之。曜迎其母胡氏之丧于平阳,葬于粟邑,号曰阳陵,谥曰宣明皇太后。石勒焚平阳宫室,使裴宪、石会修永光、宣光二陵,收汉主粲已下百馀口葬之,置戍而归。成梁州刺史李凤数有功,成主雄兄子稚在晋寿,疾之。凤以巴西叛,雄自至涪,使太傅骧讨凤,斩之;以李寿为前将军,督巴西军事。
公子章。推荐。爱诗词网。起阏逢困敦,尽著雍困敦,凡二十五年。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公元前二九七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鲁平公薨,子缗王贾立。赧王中十九年(乙丑,公元前二九六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齐、韩、魏、赵、宋同击秦,至盐氏而还。秦与韩武遂、与魏封陵以和。赵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楼烦王于西河而致其兵。魏襄王薨,子昭王立。韩襄王薨,子釐王咎立。赧王中二十年(丙寅,公元前二九五年)秦尉错伐魏襄城。赵主父与齐、燕共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归,行赏,大赦,置酒,酺五日。赵主父封其长子章于代,号曰安阳君。安阳君素侈,心不服其弟。主父使田不礼相之。李兑谓肥义曰:“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田不礼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子奚不称疾毋出而传政于公子成,毋为祸梯,不亦可乎!”肥义曰:“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义再拜受命而籍之。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子则有赐而忠我矣。虽然,吾言已在前矣,终不敢失!”李兑曰:“诺。子勉之矣!吾见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李兑数见公子成以备田不礼。肥义谓信期曰:“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出入不可不备。自今以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以身先之。无故而后王可入也。”信期曰:“善。”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从旁窥之,见其长子傫然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公子章于代,计未决而辍。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田不礼以其徒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高信即与王战。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是时惠文王少,成、兑专政。公子章之败也,往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成、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之,令:“宫中人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鷇而食之。三月馀,饿死沙丘宫。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之。吴娃死,爱驰;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秦楼缓免相,魏冉代之。赧王中二十一年(丁卯,公元前二九四年)秦败魏师于解。赧王中二十二年(戊辰,公元前二九三年)韩公孙喜、魏人伐秦。穰侯荐左更白起于秦王以代向寿将兵,败魏师、韩师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级,虏公孙喜,拔五城。秦王以白起为国尉。秦王遗楚王书曰:“楚背秦,秦且率诸侯伐楚,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楚王患之,乃复与秦和亲。赧王中二十三年(己巳,公元前二九二年)楚襄王迎妇于秦。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善乎荀卿论之曰:“夫道,善用之则百里之地可以独立,不善用之则楚六千里而为仇人役。”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秦魏冉谢病免,以客卿烛寿为丞相。赧王中二十四年(庚午,公元前二九一年)秦伐韩,拔宛。秦烛寿免。魏冉复为丞相,封于穰与陶,谓之穰侯。又封公子市于宛,公子悝于邓。赧王中二十五年(辛未,公元前二九零年)魏入河东地四百里、韩入武遂地二百里于秦。魏芒卯始以诈见重。赧王中二十六年(壬申,公元前二八九年)秦大良造白起、客卿错伐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赧王中二十七年(癸酉,公元前二八八年)冬,十月,秦王称西帝,遣使立齐王为东帝,欲约与共伐赵。苏代自燕来,齐王曰:“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对曰:“愿王受之而勿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伐赵孰与伐桀宋利?今王不如释帝以收天下之望,发兵以伐桀宋,宋举则楚、赵、梁、卫皆惧矣。是我以名尊秦而令天下憎之,所谓以卑为尊也。”齐王从之,称帝二日而复归之。十二月,吕礼自齐入秦,秦王亦去帝复称王。秦攻赵,拔杜阳。赧王中二十八年(甲戌,公元前二八七年)秦攻魏,拔新垣、曲阳。赧王中二十九年(乙亥,公元前二八六年)秦司马错击魏河内。魏献安邑以和,秦出其人归之魏。秦败韩师于夏山。宋有雀生鸇于城之陬。史占之,曰:“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喜,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与齐、魏为敌国,乃愈自信其霸。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以示威服鬼神。为长夜之饮于室中,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于国中,无敢不呼万岁者。天下之人谓之“桀宋”。齐湣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于温。赧王中三十年(丙子,公元前二八五年)秦王会楚王于宛,会赵王于中阳。秦蒙武击齐,拔九城。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狐咺正议,斫之檀衢,陈举直言,杀之东闾。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乐毅曰:“齐,霸国之馀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赧王中三十一年(丁丑,公元前二八四年)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乐毅入临淄,取宝物、祭器,输之于燕。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齐王出亡之卫,卫君辟宫舍之,称臣而共具。齐王不逊,卫人侵之。齐王去奔邹、鲁,有骄色,邹、鲁弗内,遂走莒。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为齐相。淖齿欲与燕分齐地,乃执湣王而数之曰:“千乘、博昌之间,方数百里,雨血沾衣,王知之乎?”曰:“知之。”“赢、博之间,地坼及泉,王知之乎?”曰:“知之。”“有人当阙而哭者,求之不得,去则闻其声,王知之乎?”曰:“知之。”淖齿曰:“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地坼及泉者,地以告也;有人当阙而哭者,人以告也。天、地、人皆告矣,而王不知诫焉,何得无诛!”遂弑王于鼓里。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湣、宋献是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挈国以呼礼义也,而无以害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擽然扶持心国,且若是其固也。之所与为之者之人,则举义士也;之所以为布陈于国家刑法者,则举义法也;主之所极然,帅群臣而首向之者,则举义志也。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定也。綦定而国定,国定而天下定。故曰:以国济义,一日而白,汤、武是也。是所谓义立而王也。德虽未至也,义虽未济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臣下晓然皆知其可要也。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国一綦明,与国信之。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是所谓信立而而霸也。挈国以呼功利,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之求;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如是,则敌国轻之,与国疑之,权谋日行而国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齐湣、薛公是也。故用强齐,非以修礼义也,非以本政教也,非以一天下也,绵绵常以结引驰外为务。故强,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诎秦,北足以败燕,中足以举宋。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无他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乐毅闻昼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画邑三十里无入。使人请蠋,蠋谢不往。燕人曰:“不来,吾且屠画邑!”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齐王不用吾谏,故退而耕于野。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遂经其颈于树枝,自奋绝脰而死。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宽其赋敛,除其暴令,修其旧政,齐民喜悦。乃遣左军渡胶东、东莱;前军循太山以东至海,略琅邪;右军循河、济,屯阿、鄄以连魏师;后军旁北海以抚千乘;中军据临淄而镇齐都。祀桓公、管仲于郊,表贤者之闾,封王蠋之墓。齐人食邑于燕者二十馀君,有爵位于蓟者百有馀人。六月之间,下齐七十馀城,皆为郡县。秦王、魏王、韩王会于京师。赧王中三十二年(戊寅,公元前二八三年)秦、赵会于穰。秦拔魏安城,兵至大梁而还。齐淖齿之乱,湣王子法章变名姓为莒太史敫家佣。太史敫女奇法章状貌,以为非常人,怜而常窃衣食之,因与私通。王孙贾从湣王,失王之处,其母曰:“汝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汝今事王,王走,汝不知其处,汝尚何归焉!”王孙贾乃入市中呼曰:“淖齿乱齐国,杀湣王。欲与我诛之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攻淖齿,杀之。于是齐亡臣相与求湣王子,欲立之。法章惧其诛己,久之乃敢自言,遂立以为齐王,保莒城以拒燕,布告国中曰:“王已立在莒矣!”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赵王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赵王遣之。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卫嗣君薨,子怀君立。嗣君好察微隐,县令有发褥而席敝者,嗣君闻之,乃赐之席。令大惊,以君为神。又使人过关市,赂之以金,既而召关市,问有客过与汝金,汝回遣之,关市大恐。又爱泄姬,重如耳,而恐其因爱重以壅己也,乃贵薄疑以敌如耳,尊魏妃以偶泄姬,曰:“以是相参也。”荀子论之曰:成侯、嗣君,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产,取民者也,未及为政也。管仲,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赧王中三十三年(己卯,公元前二八二年)秦伐赵,拔两城。赧王中三十四年(庚辰,公元前二八一年)秦伐赵,拔石城。秦穰侯复为丞相。楚欲与齐、韩共伐秦,因欲图周。王使东周武公谓楚令尹昭子曰:“周不可图也。”昭子曰:“乃图周,则无之;虽然,何不可图?”武公曰:“西周之地,绝长补短,不过百里。名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国,得其众不足以劲兵。虽然,攻之者名为弑君。然而犹有欲攻之者,见祭器在焉故也。夫虎肉臊而兵利身,人犹攻之;若使泽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也必万倍矣。裂楚之地,足以肥国;诎楚之名,足以尊主。今子欲诛残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传器,器南,则兵至矣。”于是楚计辍不行。赧王中三十五年(辛巳,公元前二八零年)秦白起败赵军,斩首二万,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献汉北及上庸地。赧王中三十六年(壬午,公元前二七九年)秦白起伐楚,取鄢、邓、西陵。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愿为好会于河外渑池。赵王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以绝秦望。”王许之。会于渑池。王与赵王饮,酒酣,秦王请赵王鼓瑟,赵王鼓之。蔺相如复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内,臣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王不怿,为一击缶。罢酒,秦终不能有加于赵。赵人亦盛为之备,秦不敢动。赵王归国,以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素贱人,徒以口舌而位居我上。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之,不肯与会;每朝,常称病,不欲争列。出而望见,辄引车避匿。其舍人皆以为耻。相如曰:“子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至门射罪,遂为刎颈之交。初,燕人攻安平,临淄市掾田单在安平,使其宗人皆以铁笼傅车轊。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禽;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及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及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令曰:“城中民出者勿获,困者赈之,使即旧业,以镇新民。”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伐齐,呼吸之间克七十馀城。今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今齐人已服,所以未发者,以其妻子在燕故也。且齐多美女,又将忘其妻子。愿王图之!”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先王举国以礼贤者,非贪土地以遗子孙也。遭所传德薄,不能堪命,国人不顺。齐为无道,乘孤国之乱以害先王。寡人统位,痛之入骨,故广延群臣,外招宾客,以求报仇。其有成功者,尚欲与之同共燕国。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夷其宗庙,报塞先仇,齐国固乐君所有,非燕之所得也。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赐乐毅妻以后服,赐其子以公子之服;辂车乘马,后属百两,遣国相奉而致之乐毅,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由是齐人服其义,诸侯畏其信,莫敢复有谋者。顷之,昭王薨,惠王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与燕新王有隙,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王不善代之,遂奔赵。燕将士由是愤惋不和。田单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皆翔舞而下城中。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当有神师下教我。”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起引还,坐东乡,师事之。卒曰:“臣欺君。”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见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言:“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冢墓,烧死人。齐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牛千馀,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其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大惊,视牛皆龙文,所触尽死伤。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杀骑劫,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复为齐。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走至河上,而齐七十馀城皆复焉。乃迎襄王于莒。入临淄,封田单为安平君。齐王以太史敫之女为后,生太子建。太史敫曰:“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种也,污吾世!”终身不见君王后,君王后亦不以不见故失人子之礼。赵王封乐毅于观津,尊宠之,以警动于燕、齐。燕惠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这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书曰:“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夫免自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唯君王之留意焉!”于是燕王复以乐毅子闲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复通燕,卒于赵,号曰望诸君。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于人,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变也。”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如?”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也。”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穀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大夫之相与语者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也!”田单任貂勃于王。王有所幸臣九人,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觞之,数月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之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异而上下无别。且其志欲为不善,内抚百姓,外怀戎翟,礼天下之贤士,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异日,王曰:“召相单而来!”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五日而王曰:“子无罪于寡人。子为子之臣礼,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貂勃从楚来,王赐之酒。酒酣,王曰:“召相单而来!”貂勃避席稽首曰:“王上者孰与周文王?”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下者孰与齐桓公?”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安得此亡国之言乎!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始,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王不能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人,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当是之时,舍城阳而自王,天下莫之能止。然而计之于道,归之于义,以为不可,故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王乃得反,子临百姓。今国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单’,婴儿之计不为此也。王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其危矣!”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连。鲁仲连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即墨破亡馀卒破万乘之燕,复齐之墟,今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不克。齐小儿谣曰:“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骨成丘。”田单乃惧,问鲁仲连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问其说。”鲁仲连曰:“将军之在即墨,坐则织蒉,立则仗锸,为士卒倡曰:‘无可往矣!宗庙亡矣!今日尚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士卒先无之气,闻君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娱,黄金横带而骋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也。”田单曰:“单之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援袍鼓之。狄人乃下。初,齐湣王既灭宋,欲去孟尝君。孟尝君奔魏,魏昭王以为相,与诸侯共伐破齐。湣王死,襄王复国,而孟尝君中立为诸侯,无所属。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之连和。孟尝君卒,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君绝嗣。赧王中三十七年(癸未,公元前二七八年)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拔郢,烧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徙都于陈。秦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赧王中三十八年(甲申,公元前二七七年)秦武安君定巫、黔中,初置黔中郡。魏昭王薨,子安釐王立。赧王中三十九年(乙酉,公元前二七六年)秦武安君伐魏,拔两城。楚王收东地兵,得十馀万,复西取江南十五邑。魏安釐王封其弟无忌为信陵君。赧王中四十年(丙戌,公元前二七五年)秦相国穰侯伐魏。韩暴鸢救魏,穰侯大破之,斩首四万。暴鸢走开封。魏纳八城以和。穰侯复伐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围大梁,魏人割温以和。赧王中四十一年(丁亥,公元前二七四年)魏复与齐合从。秦穰侯伐魏,拔四城,斩首四万。鲁缗公薨,子顷公雠立。赧王中四十二年(戊子,公元前二七三年)赵人、魏人伐韩华阳。韩人告急于秦,秦王弗救。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矣!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陈筮如秦,见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来。”陈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何也?”陈筮曰:“彼韩急则将变而他从;以未急,故复来耳。”穰侯曰:“请发兵矣。”乃与武安君及客卿胡阳救韩,八日而至,败魏军于华阳之下,走芒卯,虏三将,斩首十三万。武安君又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于河。魏段干子请割南阳予秦以和。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欲玺者制地,魏地尽矣!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王曰:“是则然也。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对曰:“夫博之所以贵枭者,便则食,不便则止。今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枭也?”魏王不听,卒以南阳为和,实修武。韩釐王薨,子桓惠王立。韩、魏既服于秦,秦王将使武安君与韩、魏伐楚,未行,而楚使者黄歇至,闻之,畏秦乘胜一举而灭楚也,乃上书曰:“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则危,累棋是也。今大国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从生民已来,万乘之地未尝有也。先王三世不忘接地于齐,以绝从亲之要。今王使盛桥守事于韩,盛桥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王又举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门,举河内,拔燕、酸枣、虚、桃,入邢,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救,王之功亦多矣!王休甲息众,二年而后复之,又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黄、济阳婴城而魏氏服。王又割濮磨之北,注齐、秦之要,绝楚、赵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王若能保功守威,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革之强,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昔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艾陵,还为越禽于三江之浦。智氏之信韩、魏也,从而伐赵,攻晋阳城,胜有日矣,韩、魏叛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下。今王妒楚之不毁,而忘毁楚之强韩、魏也,臣为王虑而不取也。夫楚国,援也;邻国,敌也。今王信韩、魏之善王,此正吴之信越也,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何则?王无重世之德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将十世矣,故韩、魏之不亡,秦社稷之忧也。今王资之与攻楚,不亦过乎!且攻楚将恶出兵?王将借路于仇雠之韩、魏乎?兵出之日而王忧其不反也。王若不借路于仇雠之韩、魏,必攻随水右壤,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是王有毁楚之名而无得地之实也。且王攻楚之日,四国必悉起兵以应王。秦、楚之兵构而不离;魏氏将出而攻留、方舆、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齐人南面攻楚,泗上必举。此皆平原四达膏腴之地。如此,则天下之国莫强于齐、魏矣。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而朝;王施以东山之险,带以曲河之利,韩必为关内之侯。若是而王以十万戍郑,梁氏寒心,许、鄢陵婴城而上蔡、召陵不往来也。如此,魏亦关内侯矣。王壹善楚而关内两万乘之主注地于齐,齐右壤可拱手而取也。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然后危动燕、赵,直摇齐、楚,此四国者不待痛而服矣。”王从之,止武安君而谢韩、魏,使黄歇归,约亲于楚。
暖相催。推荐。爱诗词网。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关山月戴叔伦。推荐。爱诗词网。戴叔伦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胡笳在何处?半夜起边声。《关山月》,乐府《鼓角横吹曲》。多从关山夜月感兴,抒发征戍之苦、别离之情。如李白有名的一首《关山月》:“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开头两句就以“关山明月”完题。而戴叔伦的这首《关山月》,诗面上不见“关山”、“月”的字样,只在描写月下所见,关山所闻上下功夫,别有一番情趣。头两句写边塞月下所见。“月黑雁飞高”,没有月光的晚上,雁飞得很高,是看不见的。雁则“一只”,杜甫《孤雁》“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牧《早雁》“仙掌月明孤影过”,这形单影只、失路离群的孤雁,怎能不触发征人离土辞亲的悲哀!连营雁过,古塞霜零,营、古城都是边关的特定景物,而霜,是夜间因辐射作用,地面温度下降,水气凝结之物,它也只有晴天的晚上才能凝聚成形。月色霜形,互相辉映,难于区别。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既表明节令是秋末冬初,一个“覆”字,又暗示着在凄寒氛围中滋生的恋土思亲的浓重的悲哀。后两句写关山所闻。乡心正无限,一雁过连营,雁度霜零已是不堪,况闻胡笳呜咽?“边声”,边塞特定的音响。李陵《答苏武书》:“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在风吼声、马鸣声、号声所组成的边关交响曲中,此起彼伏的苍凉、悲壮的胡笳声,应当是它的主旋律。这里用“胡笳在何处”提顿,其意不在于寻求吹笳之人,而在于突出闻笳之人。在充塞关山的明月之下,一片边声又连胡笳而起,征人怎不顿生乡关之思?“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何处”二字,正好传神地表示了征人闻笳时那种寻寻觅觅的失落心态。这首诗不明点关山之月,也不明写关山夜月中的征人。但关山中处处有明月,明月中处处有人的征戍之情。一、二句动静互回,一、二联声色交映,词极简淡而意实深浓。
海南盛产椰子,一个个葫芦形的椰子剜个洞吸了其中的椰子汁,就是一个个精制的酒壶、水壶。将椰子当中剖成两半,又可用作水瓢、汤勺、饭碗等等。总之,从很早的时候起,人们就利用椰子这大自然的恩赐来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同时,追求美的人们又开始在椰壳上雕琢,雕出了古朴大方、精巧玲珑的椰雕艺术。
海南椰雕历史悠久,据记载,唐代李德裕滴居海南岛时,就试着在椰子器皿上进行雕刻,丰富了椰子器皿的观赏内容。明末清初,椰雕形式逐渐丰富多彩,遂成一门工艺。人们除了在单个的椰壳上雕琢外,还用小块的椰壳合并制作,在椰壳上精心雕琢山水、花卉,虫鱼和飞禽走兽等各种图案。由于其工艺精巧、造型美观、品格雅致,当时就被列为“天南贡品”,是进贡朝廷的珍贵物品。到了清末民初,椰雕有了很大的发展,作品虽仍多为酒杯、茶具、餐具、花瓶等日常生活用具,但已外加彩漆和用金、银、铜嵌边衬里,使之显得十分名贵华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品种增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花式品种增加到三百多种,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雕刻技法方面,椰雕广泛地吸取了象牙的通雕,国画的白描、木雕、贝壳嵌木的一些技法,加以运用,形成了椰雕独特的雕刻艺术,目前就有浮雕、沉雕、通花、油彩、嵌贝、镶金、嵌石膏等多种手法。浮雕又分平面浮雕、镂雕、美术浮雕等,分别刻有吉祥图案、书画等;沉雕则多着鲜艳的颜色,使其图案醒目;嵌贝雕多以夜光贝、虎斑贝、尖尾螺等贝壳装饰成璀璨夺目的图案和画面,立体感很强。
天南贡品是什么。推荐。爱诗词网。海南盛产椰子,一个个葫芦形的椰子剜个洞吸了其中的椰子汁,就是一个个精制的酒壶、水壶。将椰子当中剖成两半,又可用作水瓢、汤勺、饭碗等等。总之,从很早的时候起,人们就利用椰子这大自然的恩赐来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同时,追求美的人们又开始在椰壳上雕琢,雕出了古朴大方、精巧玲珑的椰雕艺术。海南椰雕历史悠久,据记载,唐代李德裕滴居海南岛时,就试着在椰子器皿上进行雕刻,丰富了椰子器皿的观赏内容。明末清初,椰雕形式逐渐丰富多彩,遂成一门工艺。人们除了在单个的椰壳上雕琢外,还用小块的椰壳合并制作,在椰壳上精心雕琢山水、花卉,虫鱼和飞禽走兽等各种图案。由于其工艺精巧、造型美观、品格雅致,当时就被列为“天南贡品”,是进贡朝廷的珍贵物品。到了清末民初,椰雕有了很大的发展,作品虽仍多为酒杯、茶具、餐具、花瓶等日常生活用具,但已外加彩漆和用金、银、铜嵌边衬里,使之显得十分名贵华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品种增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花式品种增加到三百多种,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雕刻技法方面,椰雕广泛地吸取了象牙的通雕,国画的白描、木雕、贝壳嵌木的一些技法,加以运用,形成了椰雕独特的雕刻艺术,目前就有浮雕、沉雕、通花、油彩、嵌贝、镶金、嵌石膏等多种手法。浮雕又分平面浮雕、镂雕、美术浮雕等,分别刻有吉祥图案、书画等;沉雕则多着鲜艳的颜色,使其图案醒目;嵌贝雕多以夜光贝、虎斑贝、尖尾螺等贝壳装饰成璀璨夺目的图案和画面,立体感很强。椰雕集实用和观赏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南国情调,无愧于“天南贡品”的称号。
【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注释与译文]碧蓝的天空飘着秋云,黄色的菊花瓣零落满地,西风吹得正猛,北方大雁向南回归。清晨,是什么把经霜的枫林染得这么红?一定是离人带血的眼泪,这一段曲文清丽精美,描绘出萧瑟冷落、令人黯然的境界,衬托出别离者深重的离愁别恨。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推荐。爱诗词网。【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注释与译文]碧蓝的天空飘着秋云,黄色的菊花瓣零落满地,西风吹得正猛,北方大雁向南回归。清晨,是什么把经霜的枫林染得这么红?一定是离人带血的眼泪,这一段曲文清丽精美,描绘出萧瑟冷落、令人黯然的境界,衬托出别离者深重的离愁别恨。参考文献(元)王实甫《西厢记》
沈复 童趣。推荐。爱诗词网。沈复课文导读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乾隆年间人,工诗画、散文。虽然出身于“衣冠之家”,读过几年书,却终生未进学中举,主要职业是习幕、经商。然而其人灵秀聪悟,于人于事皆重感情。写作本文时作者已46岁。《浮生六记》系沈复在嘉庆年间所写的一部回忆录。“浮生”取一生浮荡不定之义,源自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慨叹。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从现存的四记和后二记的标题可知全书主要有两大内容:1.参与社会生活的艰辛,家庭生活,尤其是与妻子爱情生活的苦与乐。由于作者受封建礼教浸染不深,书中与妻子陈芸相亲相爱的感情溢于言表。陈芸会刺绣,因而“渐通吟咏”,与丈夫趣味相投,夫唱妇随。2.记叙了游赏天下名山秀水的感悟以及种种艺术生活的乐趣。作者生在山清水秀的苏州,家住沧浪亭附近,在吴文化的熏陶下,不仅爱读书、好书画,而且在盆景花木的侍弄、经营与鉴赏方面颇有造诣,常在旅游中用艺术家的眼光去评判名胜古迹,并将大自然的清新之气融入创作之中。总之,作者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关爱他人、体贴妻子,又能师法造化、享受山水的普通人。在课文中,沈复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童年时代“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的物外之趣,细腻地描绘了“以蚊为鹤”、“以虫蚁为兽”、“观虫斗”、“捉癞蛤蟆”的具体过程,笔致生动,情感真切,使人在他假设的情景中尽兴神游、怡然自得,唤起童真童趣,享受物外之趣。课文注译余忆童稚(1)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3)之趣。夏蚊成雷,私(4)拟(5)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6),则或千或百,果然(7)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8)。又留蚊于素帐(9)中,徐(10)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11)云端,为之怡然(12)称快(1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14)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15)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16)凸者为丘(17),凹者为壑(18),神游其中,怡然自得(19)。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20)大物,拔(21)山倒树而来,盖(22)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23)吞。余年幼,方(24)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25)数十,驱之别院。(1)〔稚〕幼小。(2)〔秋毫〕鸟类在秋天新生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3)〔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4)〔私〕谦称,我私下。(5)〔拟〕比拟。(6)〔所向〕所想象的。(7)〔果然〕确实是。(8)〔强〕通“僵”,僵硬。(9)〔素帐〕未染色的帐子。(10)〔徐〕慢慢地。(11)〔唳〕鸟鸣。(12)〔怡然〕安适的样子。(13)〔称快〕表示快意。(14)〔丛杂〕草木聚集杂生。(15)〔为〕动词,看成是。(16)〔砾〕小石。(17)〔丘〕土山。(18)〔壑〕山沟。(19)〔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20)〔庞然〕庞大的样子。(21)〔拔〕拔起。(22)〔盖〕副词,大概,原来。(23)〔为所〕文言中表被动的词语。(24)〔方〕副词,正。(25)〔鞭〕名作动,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问题与探究1.本文写的“物外之趣”是什么?作者是怎么得到物外之趣的?2.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捉虾蟆”?为什么只是“鞭数十,驱之别院”而没有将蛤蟆打死?
【名句】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语出明代刘基《郁离子·诟食》。人一定是自己先侮辱了自己,然后别人才会来侮辱他。指出一切侮辱都是自己招致的。说明人如果时时事事做得谨慎得体,就不会遭人侮辱。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推荐。爱诗词网。【名句】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语出明代刘基《郁离子·诟食》。人一定是自己先侮辱了自己,然后别人才会来侮辱他。指出一切侮辱都是自己招致的。说明人如果时时事事做得谨慎得体,就不会遭人侮辱。
南朝吴均。推荐。爱诗词网。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ɡ),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西北)人,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曾做奉朝请,并应武帝令作《通史》,上起三皇,下讫齐代,他只写完本纪、世家、列传,未及完成而死。他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多描绘山水景物,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辞“清拔有古气”,自成一体,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人称“吴均体”,在当时文坛上有很大影响。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另有志怪小说《续齐谐记》传世。入选教材作品《与朱元思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出版社教材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四册)
胜败兵家事不期。推荐。爱诗词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治国任人”类的诗句。诗句写胜败本来是兵家难以预料之事。然而失败后能包羞忍耻,试图东山再起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暗示作者对自刎乌江的项羽有愧英雄称号的看法。杜牧“题乌江亭”“全唐诗”第5981页。繁体:“勝敗兵傢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勝敗兵傢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是關於描寫“諭理警世·治國任人”類的詩句。詩句寫勝敗本來是兵傢難以預料之事。然而失敗後能包羞忍恥,試圖東山再起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暗示作者對自刎烏江的項羽有愧英雄稱號的看法。杜牧“題烏江亭”“全唐詩”第5981頁。拼音:“ShengBaiBingJiaShiBuJi,BaoXiuRenChiShiNanEr”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ShengBaiBingJiaShiBuJi,BaoXiuRenChiShiNanEr”ShiGuanYuMiaoXie“YuLiJingShi·ZhiGuoRenRen”LeiDeShiGou。ShiGouXieShengBaiBenLaiShiBingJiaNanYiYuLiaoZhiShi。RanErShiBaiHouNengBaoXiuRenChi,ShiTuDongShanZaiQiZhiRen,CaiShiZhenZhengDeYingXiong。AnShiZuoZheDuiZiWenWuJiangDeXiangYuYouKuiYingXiongChenHaoDeKanFa。DuMu“TiWuJiangTing”“QuanTangShi”Di5981Xie。
小雅采薇。推荐。爱诗词网。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三杯吐然诺。推荐。爱诗词网。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唐朝李白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来如雷霆收震怒下一句。推荐。爱诗词网。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唐朝杜甫
笛声三弄。推荐。爱诗词网。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宋朝李清照
凭君莫话封侯事。推荐。爱诗词网。“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哲理事理·社会”类的诗句。“封侯”之事,指乾符六年(己亥年)镇海节度使高骈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有功绩,受到朝廷的封赏。其功无非是杀人多而已。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凭”字传神而来。次句是一句警策之言,它词约义丰,点明高将军的封侯是用成千上万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一”与“万”相对,令人触目惊心。曹松“已亥岁二首”其一“全唐诗”第8237页。繁体:“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是關於描寫“諭理警世·哲理事理·社會”類的詩句。“封侯”之事,指乾符六年(己亥年)鎮海節度使高駢在淮南鎮壓黃巢起義軍有功績,受到朝廷的封賞。其功無非是殺人多而已。無怪詩人閉目搖手道:“行行好吧,可別提封侯的話啦。”詞苦聲酸,全由“憑”字傳神而來。次句是一句警策之言,它詞約義豐,點明高將軍的封侯是用成千上萬士卒犧牲的高昂代價換取的。“一”與“萬”相對,令人觸目驚心。曹松“已亥歲二首”其一“全唐詩”第8237頁。拼音:“PingJunMoHuaFengHouShi,YiJiangGongChengMoGuKu”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PingJunMoHuaFengHouShi,YiJiangGongChengMoGuKu”ShiGuanYuMiaoXie“YuLiJingShi·ZheLiShiLi·SheHui”LeiDeShiGou。“FengHou”ZhiShi,ZhiGanFuLiuNian(JiHaiNian)ZhenHaiJieDuShiGaoPianZaiHuaiNaZhenYaHuangChaoQiYiJunYouGongJi,ShouDaoChaoTingDeFengShang。JiGongMoFeiShiShaRenDuoErYi。MoGuaiShiRenBiMuYaoShouDao:“HangHangHaoBa,KeBieDiFengHouDeHuaLa。”CiKuShengSuan,QuanYou“Ping”ZiChuanShenErLai。CiGouShiYiGouJingCeZhiYan,TaCiYaoYiFeng,DianMingGaoJiangJunDeFengHouShiYongChengQianShangMoShiCuXiShengDeGaoAngDaiJiaHuanQuDe。“Yi”Yu“Mo”XiangDui,LingRenChuMuJingXin。CaoSong“YiHaiSuiErShou”JiYi“QuanTangShi”Di8237Xie。
诗话,是一种论诗之文体。诗话概念上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诗话,仅指诗歌故事;广义的诗话,是中国诗歌鉴赏、诗歌批评的主要著作形式。这种诗话体式,是中国诗歌繁荣发展的产物。肇始于百代诗话之祖钟嵘的《诗品》,成形于欧阳修《六一诗话》,最著名的还数清朝袁枚的《随园诗话》。宋代许顗在《彦周诗话》中说:“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可谓一语中的,把诗话的作用概括出来了。
诗话的萌芽很早,《西京杂记》中司马相如论作赋、扬雄评司马相如赋;《世说新语》的《文学》《排调》篇中谢安摘评《诗经》佳句,曹丕令曹植赋诗,阮孚赞郭璞诗,袁羊调刘恢诗;《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对于王粲、曹植、鲍照等一系列作家作品的评论;《颜氏家训》的《勉学》《文章》篇中关于时人诗句的评论和考释,都可以看作诗话的雏形。钟嵘的《诗品》,过去有人看作是最早的一部“诗话”著作,清人何文焕编印《历代诗话》即以此书冠首,但严格地说,它还不是后世所说的诗话。唐人大量的诗论诗,如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偶题》,李白、韩愈、白居易等的诗论诗等,则是以诗论诗的一种形式。唐代出现的《诗式》《诗格》一类著作等,更进一步接近了后世所说的诗话。
诗话。推荐。爱诗词网。诗话,是一种论诗之文体。诗话概念上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诗话,仅指诗歌故事;广义的诗话,是中国诗歌鉴赏、诗歌批评的主要著作形式。这种诗话体式,是中国诗歌繁荣发展的产物。肇始于百代诗话之祖钟嵘的《诗品》,成形于欧阳修《六一诗话》,最著名的还数清朝袁枚的《随园诗话》。宋代许顗在《彦周诗话》中说:“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可谓一语中的,把诗话的作用概括出来了。诗话的萌芽很早,《西京杂记》中司马相如论作赋、扬雄评司马相如赋;《世说新语》的《文学》《排调》篇中谢安摘评《诗经》佳句,曹丕令曹植赋诗,阮孚赞郭璞诗,袁羊调刘恢诗;《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对于王粲、曹植、鲍照等一系列作家作品的评论;《颜氏家训》的《勉学》《文章》篇中关于时人诗句的评论和考释,都可以看作诗话的雏形。钟嵘的《诗品》,过去有人看作是最早的一部“诗话”著作,清人何文焕编印《历代诗话》即以此书冠首,但严格地说,它还不是后世所说的诗话。唐人大量的诗论诗,如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偶题》,李白、韩愈、白居易等的诗论诗等,则是以诗论诗的一种形式。唐代出现的《诗式》《诗格》一类著作等,更进一步接近了后世所说的诗话。后来的诗话,越来越多地谈论了有关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问题,加强了它的理论批评性质。这方面成就较高的诗话有张戒的《岁寒堂诗话》,姜夔的《白石道人诗说》,严羽的《沧浪诗话》等。特别是严羽的《沧浪诗话》,不仅对当时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流弊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而且提出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比较完整、系统的纲领性意见。其中如“别材”说、“别趣”说、“兴趣”说、“妙悟”说等,都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诗话在宋以后,继续有所发展。金元两代,除元好问的《论诗绝句》外,较有价值的是王若虚的《滹南诗话》。明代诗话中,李东阳的《怀麓堂诗话》、谢榛的《四溟诗话》、王世贞的《艺苑卮言》、王世懋的《艺圃撷余》、胡应麟的《诗薮》等,也都有一些较好的见解,曾程度不同地对诗歌创作产生过影响。清代诗话在理论批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首先是王夫之的《姜斋诗话》,其中对于诗的情与景互生互藏的辩证关系,对于诗的“体物”、“会景”与生活积累的关系,对于诗的“意”和“势”的关系及“咫尺写万里”的特点等等,都有精湛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叶燮(xiè)的《原诗》,不仅具有严整的理论体系,对诗歌与现实诗歌和时代发展的关系,诗歌本身的发展规律、作家所必须的“才、胆、识、力”诸条件等等,都有系统的、精辟的论述;而且在对于诗歌的特点及其与理论著作区别“定位”与“虚名”的关系等等方面的论述,见识更加精辟。王士祯的《带经堂诗话》反映了他的神韵说主张,但理论价值远不及《姜斋诗话》。袁枚的《随园诗话》卷帙浩繁,代表着明代公安派的性灵说在清代的余响。其中对沈德潜强调封建纲常的格调说大加讥贬,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礼教的意义。针对以翁方纲为代表的提倡学问诗等主张,强调诗歌创作要出自真感情,有不少可取的意见。其他如赵翼的《瓯北诗话》、潘德舆的《养一斋诗话》等,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近代林昌彝的《射鹰楼诗话》反映了反帝爱国的时代精神,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大力地鼓吹“诗界革命”并保留了许多关于“诗界革命”的史料,都曾起过积极的历史作用。明清时期,词话、曲话等形式也在诗话的影响下发展起来,例如李渔的《李笠翁曲话》,况周颐的《蕙风词话》,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其中《李笠翁曲话》和《人间词话》,在理论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前者对戏曲创作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较好的或精到的分析是戏曲文学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后者则在一些问题上颇有创见。此外还有总论诗、词、曲、赋、文的,如刘熙载的《艺概》,也颇多创见。这些诗话、词话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形式。
【名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注释与译文]张乖崖当县令时,部下一官吏从金库偷了一枚钱,被张杖责。官吏不服,申辩说:“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于是张提笔写了“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判辞,意思是:一天偷一钱,一千天就是一千钱。年深日久,绳索也能把木头锯断,滴水也能穿透岩石。于是斩杀了这个官吏。这两句话,现在用以比喻力量虽然细微,但积久之功,可以成大事。也用来说明防微杜渐的道理。
绳锯木断的上一句。推荐。爱诗词网。【名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注释与译文]张乖崖当县令时,部下一官吏从金库偷了一枚钱,被张杖责。官吏不服,申辩说:“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于是张提笔写了“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判辞,意思是:一天偷一钱,一千天就是一千钱。年深日久,绳索也能把木头锯断,滴水也能穿透岩石。于是斩杀了这个官吏。这两句话,现在用以比喻力量虽然细微,但积久之功,可以成大事。也用来说明防微杜渐的道理。参考文献(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钱斩吏》
【诗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出处】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意思】春日融融,片片溢香的兰叶葱茏垂接;秋夜朗朗、掠人心魄的桂花月华般皎洁!诗人用互文见义的笔法,写出了兰草迎春勃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桂花鲜嫩,皎洁清雅,欣欣向荣。注:葳蕤,形容枝叶繁盛。皎洁,明亮而洁白。【全诗】《感遇十二首(其一)》.[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释】①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②尔:指兰花、桂花。佳节:意为由于兰桂而使得春、秋两季成为大自然中最美好的季节。③林栖者:栖于山林中的隐士。风:指兰桂的风致、风度。④本心:指本性。美人:指林栖者和其他相悦之人。【题解】张九龄的《感遇》诗共十二首,都是张九龄被贬谪以后的作品。“兰叶春葳蕤”是十二首感遇诗中的第一首。这首诗表面上赞美春兰秋桂的芳洁本质,实际是托物言志,寄托自己以美德自励、不同流合污的崇高志向,以及恬淡从容的超脱襟怀。【全诗鉴赏】诗的首二句,用对偶的方式写了春兰与秋桂这两种高雅的植物。“葳蕤”写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皎洁”精炼简要地写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三、四两句写兰桂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它们都在各自适当的季节显示自己的生命特点。一个“自”字,指出兰桂各适佳节的特性,同时也表明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这四句都是写兰桂而未到涉及到人。接下来“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二句转写人,引出了居住山林之中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这位隐逸之士因闻到兰桂的芬香,产生了爱慕之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两句中“何求”是一个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么,兰桂若有感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可是“何求”却开新意,兰逢春葳蕤,桂遇秋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并非为博得美人折取欣赏。诗到此露出主旨,即诗人是用兰桂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青眯提拔,以求富贵利达。这首诗气脉一贯到底,起、承、转、合结构严谨。在表现形式上运用比兴手法,词意平和温雅,咏物的背后,有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出处】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意思】春日融融,片片溢香的兰叶葱茏垂接;秋夜朗朗、掠人心魄的桂花月华般皎洁!诗人用互文见义的笔法,写出了兰草迎春勃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桂花鲜嫩,皎洁清雅,欣欣向荣。注:葳蕤,形容枝叶繁盛。皎洁,明亮而洁白。【全诗】《感遇十二首(其一)》.[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释】①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②尔:指兰花、桂花。佳节:意为由于兰桂而使得春、秋两季成为大自然中最美好的季节。③林栖者:栖于山林中的隐士。风:指兰桂的风致、风度。④本心:指本性。美人:指林栖者和其他相悦之人。【题解】张九龄的《感遇》诗共十二首,都是张九龄被贬谪以后的作品。“兰叶春葳蕤”是十二首感遇诗中的第一首。这首诗表面上赞美春兰秋桂的芳洁本质,实际是托物言志,寄托自己以美德自励、不同流合污的崇高志向,以及恬淡从容的超脱襟怀。【全诗鉴赏】诗的首二句,用对偶的方式写了春兰与秋桂这两种高雅的植物。“葳蕤”写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皎洁”精炼简要地写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三、四两句写兰桂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它们都在各自适当的季节显示自己的生命特点。一个“自”字,指出兰桂各适佳节的特性,同时也表明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这四句都是写兰桂而未到涉及到人。接下来“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二句转写人,引出了居住山林之中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这位隐逸之士因闻到兰桂的芬香,产生了爱慕之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两句中“何求”是一个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么,兰桂若有感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可是“何求”却开新意,兰逢春葳蕤,桂遇秋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并非为博得美人折取欣赏。诗到此露出主旨,即诗人是用兰桂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青眯提拔,以求富贵利达。这首诗气脉一贯到底,起、承、转、合结构严谨。在表现形式上运用比兴手法,词意平和温雅,咏物的背后,有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别集。八十五卷。南宋陆游撰。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二十三年(1153)试礼部,名列第一,因触怒秦桧,被黜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曾任隆兴、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不久,因王炎被罢免而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此后曾入范成大幕府。光宗时,官朝议大夫、礼部郎中,被劾罢官,归老故乡。
《剑南诗稿》存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诗的最大特色是自始至终贯注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不仅是一般地表露爱国忧国的情怀,而且充满了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和牺牲精神,他早年所作的《夜读兵书》说:“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虽然仕途屡受挫折,他的《前有樽酒行》仍说:“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笫。”八十二岁时,他的《老马行》还发出这样的豪语:“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直到临终,他依然不忘收复大业,著名的《示儿》诗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的诗同时又充满了请缨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如《书愤》写道:“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激昂中带有苍凉沉郁的慨叹,《夜泊水村》等诗也表现了这样的心情。陆游的爱国精神还表现在对贪生误国的投降派作了有力的抨击和无情的讽刺,他在《醉歌》、《陇头水》等诗中严肃指出投降派妥协退让的主张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种种危害,其他如《感愤》、《夜读范至能揽辔录》、《关山月》等诗也从各个角度愤怒谴责了统治者的腐朽无能、苟安求和。
剑南诗稿。推荐。爱诗词网。别集。八十五卷。南宋陆游撰。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二十三年(1153)试礼部,名列第一,因触怒秦桧,被黜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曾任隆兴、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不久,因王炎被罢免而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此后曾入范成大幕府。光宗时,官朝议大夫、礼部郎中,被劾罢官,归老故乡。《剑南诗稿》存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诗的最大特色是自始至终贯注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不仅是一般地表露爱国忧国的情怀,而且充满了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和牺牲精神,他早年所作的《夜读兵书》说:“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虽然仕途屡受挫折,他的《前有樽酒行》仍说:“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笫。”八十二岁时,他的《老马行》还发出这样的豪语:“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直到临终,他依然不忘收复大业,著名的《示儿》诗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的诗同时又充满了请缨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如《书愤》写道:“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激昂中带有苍凉沉郁的慨叹,《夜泊水村》等诗也表现了这样的心情。陆游的爱国精神还表现在对贪生误国的投降派作了有力的抨击和无情的讽刺,他在《醉歌》、《陇头水》等诗中严肃指出投降派妥协退让的主张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种种危害,其他如《感愤》、《夜读范至能揽辔录》、《关山月》等诗也从各个角度愤怒谴责了统治者的腐朽无能、苟安求和。陆游诗对于广大人民表现出深切的关怀和同情。《书叹》一诗说:“有司或苛取,兼并亦豪夺;正如横江网,一举孰能脱。”揭示了整个剥削阶级对农民的榨取。《农家叹》、《太息》、《秋荻歌》、《僧庐》等诗分别从各个方面揭露了官府、豪强和富商对农民的层层剥削,《作雪寒甚有赋》等诗愤怒控诉了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尤为可贵的是,陆游对人民的反抗表示同情,《两獐》、《疾小愈纵笔作短章》等诗中出现了这样的诗句:“吏或无佳政,盗贼起齐民。”“彼盗皆吾民,初非若胡羌。奈何一朝愤,直欲事殴攘?”对于沦陷区的人民,陆游也在诗中表现出无限的同情,《秋思》、《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诗喊出了北方人民的痛苦和希望。陆游诗还有其他很多内容,如描绘山川风物,叙写日常生活,抒发生活感受等,《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等是代表作。陆游诗以现实主义为基本特征,他在抒写个人感受的过程中,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但陆游的诗也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醉歌》、《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以及《出塞曲》、《战城南》等诗想象奇特,气魄壮伟,充满对理想的热烈追求,明显地受到李白的影响。陆游诗各体兼备,语言晓畅平易、自然工妙,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其不足之处是有时不免率尔成章,有的诗含蕴不足,晚年所作词意句法多有重叠互见处。陆游的诗歌成就是多方面的,在当时“中兴四大诗人”中最为突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他的爱国诗篇不仅在当时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且不断鼓舞着各个时代的爱国人民。南宋后期的诗坛曾受到陆游爱国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的深刻影响,清代许多诗人如宋琬、查慎行、郑燮等人都非常推崇陆游,并把他与杜甫并提,赵翼则认为陆游胜似苏轼。《剑南诗稿》为陆游长子子虡所编,陆游为纪念蜀中生活,故名,共八十五卷。今有明毛晋刻本,内附《放翁逸稿》二卷,为毛晋所补。1976年中华书局合《剑南诗稿》和《渭南文集》,排印成《陆游集》。
【名句】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释与译文]拏(ná)云,犹凌云,比喻志向高远。幽寒,处境穷困寒苦。呜呃,悲叹声。坐,空自,徒然。这两句大意是:青年人应当有凌云的志向,遇到挫折切不能一蹶不振;要是你为处境的困顿潦倒而徒然悲叹,又有谁会可怜你呢!诗句豪健警拔,催人向上,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勇于进取的精神。现在用“少年心事当拏云”一句勉励青少年树立雄心壮志。
少年心事当拏云。推荐。爱诗词网。【名句】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注释与译文]拏(ná)云,犹凌云,比喻志向高远。幽寒,处境穷困寒苦。呜呃,悲叹声。坐,空自,徒然。这两句大意是:青年人应当有凌云的志向,遇到挫折切不能一蹶不振;要是你为处境的困顿潦倒而徒然悲叹,又有谁会可怜你呢!诗句豪健警拔,催人向上,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勇于进取的精神。现在用“少年心事当拏云”一句勉励青少年树立雄心壮志。参考文献(唐)李贺《致酒行》
洛阳伽蓝记翻译。推荐。爱诗词网。杨衒之景林寺景林寺,在开阳门内御道东(1)。讲殿叠起,房庑连(2),丹槛炫日,绣桷迎风(3),实为胜地(4)。寺西有园,多饶奇果,春鸟秋蝉,鸣声相续。中有禅房一所(5),内置祗洹精舍(6),形制虽小,巧构难加(7)。禅阁虚静(8),隐室凝邃(9)。嘉树夹牖(10),芳杜匝阶(11)。虽云朝市(12),想同岩谷。静行之僧,绳坐其内,餐风服道,结跏数息(13)。有石铭一所(14),国子博士卢白头为其文(15)。白头,一字景裕,范阳人也(16)。性爱恬静,丘园放遨(17)。学极六经(18),说通百氏(19)。普泰初(20),起家为国子博士。虽在朱门,以注述为事(21)。注《周易》,行之于世也。高阳王寺高阳王寺,高阳王雍之宅也(22)。在津阳门外三里(23),御道西。雍为尔朱荣所害也(24)。舍宅以为寺。正光中(25),雍为丞相。给舆、羽葆(26)、鼓吹(27),虎贲(28)、班剑(29)百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宫(30),白殿丹槛,窈窕连亘(31),飞檐反宇,轇轕周通(32),僮仆六千,妓女五百,隋珠照日(33),罗衣从风(34)。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出则鸣驺御道(35),文物成行(36),铙吹响发(37),笳声哀转;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38),连宵尽日。其竹林鱼池,侔(39)于禁苑(40),芳草如积,珍木连阴(41)。雍嗜口味,厚自奉养,一日必以数万钱为限(42),海陆珍羞,方丈于前(43)。陈留侯李崇谓人曰:“高阳一日,敌我千日(44)。”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45),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雍薨后(46),诸妓悉令入道(47),或有嫁者。美人徐月华善弹箜篌(48),能为《明妃出塞》之曲歌(49),闻者莫不动容。永安中,与卫将军原士康为侧室(50)。宅近青阳门(51)。徐鼓箜篌而歌(52),哀声入云,行路听者(53),俄而成市(54)。徐常语士康曰(55):“王有二美姬,一名脩容,一名艳姿,并峨眉皓齿,洁貌倾城(56)。脩容亦能为《绿水歌》,艳姿善《火凤舞》,并爱倾后室(57),宠冠诸姬。”士康闻此,遂常令徐歌《绿水》《火凤》之曲焉。白马寺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58)。寺在西阳门外三里(59),御道南。帝梦金神,长丈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60)。时白马负来,因以为名。明帝崩,起祇洹于陵上(61)。自此以后,百姓冢上(62),或作浮图焉(63)。寺上经函至今犹存(64),常烧香供养之。经函时放光明;耀于堂宇。是以道俗(65)礼敬之,如仰真容(66)。浮屠前,奈林(67)、蒲萄(68)异于余处(69),枝叶繁衍(70),子实甚大。奈林实重七斤,蒲萄实伟于枣。味并殊美(71),冠于中京(72)。帝至熟时,常诣取之。或复赐宫人。宫人得之,转饷亲戚,以为奇味。得者不敢辄食(73),乃历数家(74)。京师语曰:“白马甜榴(75),一实直牛(76)。”〔注释〕(1)开阳门:当时洛阳城东南的城门。御道:帝王所行的道路。(2)讲殿:经堂。庑:殿堂前两边的厢房。连属(zhu):相连。(3)丹槛:朱漆的栏杆。炫日:照耀在日光之下。桷:椽木。(4)胜地:名胜之地。(5)禅房:僧人坐禅的房屋。(6)祇(qi)洹(yuan)精舍:指禅房中修习佛法之所。(7)巧构:精巧的构制。难加:难以比它更精巧之意。(8)禅阁:僧人静修之地。(9)隐室:僧人静修之地。凝邃:严整而幽深。(10)嘉:美好的。牖:窗户。(11)杜:杜若,芳草名。匝:环绕。(12)朝市:朝廷所在的城市。(13)静行:静修。绳坐:在绳床上打坐。服:吃。结跏(jia):盘膝而坐。数(shu):动词“数着”。息:呼吸。(14)石铭:铭文的石刻。所:座。(15)国子:太学,当时最高的学府。博士:官名。(16)范阳:今河北省涿县。(17)丘园:山丘、园林。放遨:放浪遨游。(18)极:穷究。六经:指《诗》《书》《易》《礼》《乐》《春秋》。(19)百氏:诸子百家。(20)普泰:北魏节闵帝年号。普泰初:指公元531年。(21)在朱门:意谓做高官。注:著。(22)高阳王雍:元雍,北魏献文帝第四子,封高阳王。(23)津阳门:当时洛阳的西南城门。(24)尔朱荣:北魏的权臣。(25)正光:北魏孝明帝年号。(26)羽葆:华盖。(27)鼓吹:指乐队。(28)虎贲:仪仗队。(29)班剑:带剑从行者。(30)匹:比。(31)窈窕:幽深的样子。连亘:连绵不绝。(32)反:向上翻起。宇:屋檐。轕(jiaoge):关连。(33)隋珠:隋侯珠,指名贵的珠玉。(34)从风:随风。(35)鸣驺:开道。(36)文物:仪仗队。(37)铙吹:鼓乐。(38)迭:轮换。(39)侔:比。(40)禁苑:皇家园林。(41)阴:树荫。(42)限:限度。(43)羞:肴馔。方丈:一丈见方。(44)敌:相当于。(45)尚书令:官名。仪同三司:仪制同于三司即司徒、司马、司空。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后遂成为一种官名。(46)薨(hong):古代侯王死,叫薨。(47)入道:做尼姑。(48)箜篌:乐器名。(49)明妃:王昭君。(50)永安:北魏孝庄帝年号(528—530)。卫将军:官名。侧室:妾。(51)青阳门:当时洛阳东南门。(52)鼓:弹。(53)行路:走路人。(54)俄而:一会儿。市:集市。(55)常:曾经。(56)洁貌:极美的容貌。(57)后室:姬妾住处。(58)佛:佛教。(59)西阳门:当时洛阳城西南第二道城门。(60)经像:佛经佛像。(61)陵:指汉明帝之陵。(62)冢(zhong):坟。(63)浮图:浮屠,佛塔。(64)经函:装佛经的木匣。(65)道俗:僧人和普通人。(66)真容:佛的相貌。(67)柰(nai):柰树林。(68)蒲萄:葡萄。(69)余处:其它地方。(70)繁衍:茂盛。(71)殊:特别。(72)中京:洛阳。(73)辄:即时。(74)乃:竟。(75)榴:以石榴为柰属。(76)实:果实。直牛:相当于一头牛的价值。〔《景林寺》鉴赏〕文章先总写景林寺实为伽蓝胜地。“在开阳门内御道东”,交代景林寺的地理位置,位于城内又非市中心,因而才有下文的“虽云朝市,想同岩谷”。这是写坐落适宜,可为一胜。接着,仰视而见“讲殿叠起”,纵目而望“房庑连属”。这里从上下纵横两个方面突现了整个建筑群的雄伟气魄,此可为二胜。“丹槛炫日,绣桷迎风”,从色彩与雕饰两个角度着墨,以阳光和微风二物相衬,以显示其精巧与华丽,此可为三胜。正因为景林寺如此幽静、雄伟、精巧、华丽,所以,作者用“实为胜地”四个字作为总的评语,显得十分妥帖。如果说,开头一段,作者通过大全景式的粗笔勾勒,为读者建立了一个总体印象的话,那么,下面一段文字,则是解剖麻雀似的精雕细刻。作者着意描绘了寺中的一个西园。“寺西有园,多饶奇果,春鸟秋蝉,鸣声相续。”前两句写园之色,后两句写园之声。写色,突出果实的“多”和“奇”。一个“奇”字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有奇果必有奇花,有奇花必有奇树,因而,枝叶之郁郁青青,花朵之五彩缤纷,也就可想而知。写声,其目的乃在以闹显静,用鸟鸣蝉噪衬托园子的幽静,颇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妙境。更有“相续”二字,进一步表明了这种幽静的环境气氛四季常驻。作者接着写了禅房、禅阁和隐室,这些正是寺中之园特有的建筑。它们“形制虽小”,却“巧构难加”,又被掩映在“嘉树”“芳杜”丛中,更显得“虚静”、“凝邃”。因此,虽位于朝市之内,却有“想同岩谷”之感。在这“岩谷”之内,绳坐着“静行之僧”,他们“餐风服道,结跏数息”。很明显,这里不仅在写僧人,而且还在写寺院。静行之僧与幽静之寺是分不开的。小小的一个西园,既有奇花异果、嘉木芳草、春鸟秋蝉等美丽的自然景物,又有祇洹精舍、禅阁隐室等精巧的人工建筑,还有餐风服道的静行僧人。这是一个多么幽美的所在!景林寺中何止一园,然而,读了上面一段已全局在握,再观此一园,景林寺便了然于胸,作者又何须再写?于是,最后一段,作者掉转笔锋,记寺内石铭及其作者。这古朴的石铭为伽蓝胜地增添了另一番雅致,而铭文作者卢白头也正是为这胜地作铭的合适的人选。他学识渊博,“学极六经,说通百氏”,且“注《周易》,行之于世”,又信奉佛老,“性爱恬静”,放遨丘园。一个“恬静”的文人,为住着“静行”僧人的“虚静”的景林寺作铭文,这真是天作地合。综观全文,作者善于从宏观与微观、横向与纵向等不同的角度去把握描写对象,把面上的勾勒与典型的解剖结合起来。因而,能够有效地运用简短的篇幅来再现景林寺的风貌。文章的结构和语言也足以代表《洛阳伽蓝记》的主要特色。结构“雍容自在,举体朗润”(钱钟书:《管锥篇·全北齐文卷三》)。作者用“胜地”二字总领全文,以一个“静”字贯串全篇,再加上详略得当,呼应有方,因而全文脉络清晰,具有园林艺术的整体美与建筑美。语言运用上,文辞华艳,却又不堆砌词藻;多用骈句,却又没有令人生厌的废话;清新秀逸,节奏谐畅。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称赞说:“其文秾丽秀逸,烦而不厌,可与郦道元《水经注》相肩随。”《洛阳伽蓝记》并不是普通的游记,《景林寺》也并非以再现景林风貌为目的。联系杨衒之的自序来看,本书写于东魏武定五年(547),重览洛阳之时。其时,经尔朱荣、高欢两次骚扰,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是:“城廓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于是作者油然而生“麦秀之感”、“黍离之悲”。本书正是一部吊古伤今之作。可想而知,象景林寺这样的伽蓝胜地,到作者重览之时,也已非昔日风光。也许,嘉树芳杜已让位于蒿艾荆棘,禅阁隐室已成了兽穴鸟巢。作者面对衰败荒凉的景象,追忆幽静华美的寺院,抚今思昔,感时伤世,其心情自然是十分沉痛的。然而,在他的笔下的景林寺却是这样的幽静、美好,这样的令人向往,字里行间分明流露出一种对旧日盛况的低徊的怀念之情。同时,透过景林寺,我们也看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和卓越智慧,看到了北魏统治阶级在宗教迷信上是何等的不恤民力。〔《高阳王寺》鉴赏〕毛晋绿君亭本《洛阳伽蓝记·跋》里说:“铺扬佛宇,而因及人文。著撰园林歌舞鬼神奇怪兴亡之异,以寓其褒贬,又非徒以记伽蓝已也。”《高阳王寺》正是这样的杰出篇章。文章不象《景林寺》那样就寺写寺,而是因寺及人,以记人为主,生动地记叙和有力地鞭笞了高阳王的奢侈享乐,形象地揭露了北魏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文章开篇就因寺及人。“高阳王寺,高阳王雍之宅也。在津阳门外三里,御道西。雍为尔朱荣所害也。舍宅以为寺。”短短几句话交代了寺的位置、寺的前身,以及高阳王宅第变为佛寺的原因。把全文的着眼点、读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高阳王身上。接下来,作者索性将寺置于一旁而不顾,集中揭露高阳王元雍的奢侈荒淫。作者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记叙元雍的生活加以直接揭露,另一方面通过对元雍的歌妓徐月华的描绘来间接揭露。文章由此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在前一部分里,作者先总叙元雍的声威、权势和豪富。“正光中,雍为丞相。给舆、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这一段文字与《魏书》所载事实完全相符。从一个“给”字可以看出,元雍借以耀武扬威的宝车、华盖、乐队都是来自皇帝的赏赐。有皇帝当后台老板,他贵极人臣,富兼山海,也就毫不奇怪了。然后,作者从居、行、游、食几个方面,分述元雍的奢侈生活。“居止第宅,匹于帝宫,白殿丹槛,窈窕连亘,飞檐反宇,轇轕周通,僮仆六千,妓女五百,隋珠照日,罗衣从风。”这是写“居”。不仅第宅色彩斑斓,精美壮观,可与帝宫争雄竞胜,而且有穿着华艳、装饰讲究、人数众多的僮仆和妓女朝夕相伴。作者纵观历史,不禁惊叹道:“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次写出入之行:“出则鸣驺御道,文物成行,饶吹响发,笳声哀转。”在御道上,乘着御赐的宝车,御赐羽葆交相辉映,皇家鼓乐队笙鼓齐鸣,再加上一呼百应的吆喝,浩浩荡荡的随从,这是何等威风的场面。在家里时则又是另一番景象:“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迭”、“连”、“尽”三个字连用,把元雍寻欢作乐、忘乎所以、腐朽荒淫的无耻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接着,写供元雍游乐的家庭园林:“其竹林鱼池,侔于禁苑,芳草如积,珍木连阴。”上文写第宅“匹于帝宫”,这里写园林“侔于禁苑”,再一次把高阳王与皇帝相比,不仅突出地表现了元雍的穷奢极侈,而且暴露了他的肆无忌惮。“雍嗜口味,厚自奉养,一日必以数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纵侈无度,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连一个“富倾天下,僮仆千人”的同朝高官也自叹不如:“高阳一日,敌我千日。”在后一部分里,作者着力描绘了美人徐月华。徐月华原是元雍的五百乐妓之一,雍死后,嫁给一名将军为侧室。徐月华弹奏箜篌,技艺高超,“闻者莫不动容”,而且歌喉动听,兼能“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行路听者,俄而成市。”不难看出,作者写徐月华是为了进一步突出修容、艳姿,写徐月华、修容、艳姿,又是为了揭露元雍的荒淫好色。高阳王元雍身居丞相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本应以万民为本,以社稷为重,可是,他却如此醉生梦死,荒淫无度,挥霍奢侈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实在是令人发指。然而,元雍祸国殃民的所作所为,竟还得到皇帝的纵容、赏赐。这就不得不使人们把北魏的覆亡与统治集团的奢侈荒淫联系在一起。作者虽口不加臧否,而褒贬之义自明。在客观的叙述之中暗寓着讽刺,在一幅幅亡国君臣的享乐图中寄寓着强烈的愤懑。如果说,在《景林寺》中,杨衒之寄托的是对旧日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的话,那么,在《高阳王寺》中,作者则是在深入发掘昔日美好事物失去的原因。本文在写作方法上,广泛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作者多次把高阳王分别与皇帝相比,与汉、晋以来的诸王相比,与同时的权贵相比,通过这种多层次、多角度、高起点的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元雍的豪富和奢侈。特别是把他与汉、晋以来的诸王相比,指出他的豪侈是史无前例的,这也就暗示了这个王朝的腐败也是前所未有的,覆亡也必然是不可避免的。作者对徐月华的技艺的描写也是值得称道的。作者并不直接描绘徐月华弹奏箜篌的指法、神态,也不直接描绘她的琴音、歌声,而是写“闻者莫不动容”,“行路听者,俄而成市”,通过听众的反映来突出徐月华歌喉的动人,琴声的美妙。这种从对面落笔的手法,由汉乐府民歌中人物的外貌描写借鉴发展而来,又为唐诗中的音乐描写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白马寺》鉴赏〕《洛阳伽蓝记》中,《景林寺》因写景而闻名,《高阳王寺》以记人见长,《白马寺》则凸现了另一特色:“采摭繁富,亦足以广异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文章广采异闻,从白马寺得名的缘由,说到信奉佛教的风气,又说到洛阳风物,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作者扣住“奇”字落笔,先从神奇的梦说起。“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开头这一句,指出白马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它是中国第一寺,而且由皇帝亲立。地位之尊,显而易见。白马寺由汉明帝一梦而起,已属神奇。更为离奇的是,寺上经函竟然时时放出一种神奇的光,而且“耀于堂宇”,于是那些信徒们奉若神明,“礼敬之”,“如仰真容”。其信佛之风,自然愈演愈烈。据史载,到北魏延昌中(512—515)“天下州郡僧尼寺积有一万三千七百二十七所”(《魏书·释老志》)。白马寺为天下第一寺,这寺的来历,寺中的经函都带有神奇色彩,因而,白马寺更为天下奇寺。既为奇寺也就无奇不有,连寺中浮屠前的柰林、葡萄也“异于余处”。因此,被列为宫中贡品,虔诚的佛教徒们更是奉为神品。皇帝“或复赐宫人。宫人得之,转饷亲戚,以为奇味。得者不敢辄食,乃历数家。”可见其地位是何等出奇的尊贵,得到它是何等出奇的困难,获得者又是何等的荣耀。其实,果实比别处大些,本不足以为奇,只因长在北魏信佛之风炽烈之时,天下第一寺之前,因而,被佛教徒们奉为奇果。正是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遂为天下奇闻,如此而已。作者信笔写来,文章看似松散,段与段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其实,全文都由汉明帝一梦引起。有奇梦才有奇寺;有寺宇、有经书、有佛像,才有信佛之风气;有信徒、有信佛之风,才有奇光、奇果之说。反过来,奇函奇果又进一步为奇寺增添了神奇色彩。文章这样写也是为主旨服务的。文章的主旨乃在借广采异闻,寄托排佛之意。作者曾“上书述释教虚诞,有为徒费,……又佛言有为虚妄,皆是妄想。”(《广弘明集·高识传》)本文中奇闻的虚诞,已到了令人发笑的地步,而这些可笑的虚诞又由皇上引起。作者讥讽的矛头直指崇佛之风的风源——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因此,全文形虽散而神却不散。借用并发展了“搜奇记异”的志怪小说笔法,这是本文最大的艺术特色。本篇所记几乎全是传说异闻,然而,这些传说异闻又虚实相杂,真假相混。明帝奇梦,虚多实少。遣使求佛,白马负经却有据可查。明帝陵上祇洹与百姓冢上的浮图,还有白马寺前的奇果,这些都是事实,而经函放光,则纯属子虚乌有。作者一方面以小说笔法记比较接近真实的传说,使它进一步虚化,以增强它的神秘感;一方面又用史传笔法记完全虚妄的传说,加强它的真实感。明帝奇梦,据《水经·谷水注》里说:“昔汉明帝梦见大人,金色,项佩白光,以问群臣。或对曰:西方有神名佛,形如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发使天竺,写致经像,始以榆盛经,白马负图,表之中夏,故以白马为寺名。”《理惑论》、《高僧传》、《魏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本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把它归结为皇帝的南柯一梦,实在是不可确信的传说。而《水经注》中并没有说汉明帝梦见的就是佛,而是说有大臣怀疑可能是佛,这还与事实比较接近,有一定的可信性。这里作者把群臣圆梦一节略去,直接指出明帝梦中“金神号曰佛”。这就把明帝的梦与佛教的传入都更加神秘化了。至于经函放光,耀于堂宇,可能是虔诚的信徒们因寺庙里香火鼎盛、眼光缭乱所引起的错觉。然而,作者却煞有介事,说“至今犹存”,令人不能不信。这样,文章真幻交织,虚实相生,既具有真实感,又具有神秘感,也就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用小说笔法处理史书的材料,用史传笔法处理小说的题材,这为唐传奇的出现做了准备,反映了汉魏六朝小说向唐人小说过渡的印迹。我们甚至可以把本文当作一篇志怪小说来读,而《高阳王寺》又何尝不是一篇《世说新语》式的志人小说?因此,这样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洛阳伽蓝记》一书单在中国小说史上就应该有它一个重要的地位。”(范祥雍:《洛阳伽蓝记校注序》)字数:7752作者:陆志平知识来源:吴功正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649-658页.
因河为池。推荐。爱诗词网。上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篇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下篇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脩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于是山东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其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相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悟。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曰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过秦论汉朝贾谊
作者简介巴金,著名作家。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发表《灭亡》时始用笔名巴金。“五四”运动后,开始接触新思想。1923年5月,同三哥一起来到上海。1927年4月的夜晚,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公寓的五层楼上开始写《灭亡》。1928年底从法国回到上海。1934年11月横渡日本,在横滨学习日文。1935年8月从日本回国。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丛书。抗战期间,辗转于昆明、贵州、四川等地,创作不辍。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1959年参加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印我国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集的工作。1967年到1976年,整整10年,停止了手中的笔。1976年,重新拿起笔创作《随想录》。巴金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终身从事专业创作,著作丰厚。主要代表作有:《灭亡》、《新生》,《家》、《春》、《秋》,《寒夜》等长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等中篇小说,以及短篇小说、散文多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巴金文集》十二卷。新时期巴金创作有《随想录》。
巴金随想录。推荐。爱诗词网。作者简介巴金,著名作家。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发表《灭亡》时始用笔名巴金。“五四”运动后,开始接触新思想。1923年5月,同三哥一起来到上海。1927年4月的夜晚,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公寓的五层楼上开始写《灭亡》。1928年底从法国回到上海。1934年11月横渡日本,在横滨学习日文。1935年8月从日本回国。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丛书。抗战期间,辗转于昆明、贵州、四川等地,创作不辍。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1959年参加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印我国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集的工作。1967年到1976年,整整10年,停止了手中的笔。1976年,重新拿起笔创作《随想录》。巴金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终身从事专业创作,著作丰厚。主要代表作有:《灭亡》、《新生》,《家》、《春》、《秋》,《寒夜》等长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等中篇小说,以及短篇小说、散文多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巴金文集》十二卷。新时期巴金创作有《随想录》。内容概要怀念萧珊(节选)我同她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我并没有好好地帮助过她。她比我有才华,却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我很喜欢她翻译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说。虽然译文并不恰当,也不是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风格,它们却是有创造性的文学作品,阅读它们对我是一种享受。她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不愿做家庭妇女,却又缺少吃苦耐劳的勇气。她听一个朋友的劝告,得到后来也是给“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叶以群同志的同意,到《上海文学》“义务劳动”,也做了一点点工作,然而在运动中却受到批判,说她专门向老作家组稿,又说她是我派去的“坐探”。她为了改造思想,想走捷径,要求参加“四清”运动,找人推荐到某铜厂的工作组工作,工作相当忙碌、紧张,她却精神愉快。但是到我快要靠边的时候,她也被叫回“作协分会”参加运动。她第一次参加这种急风暴雨般的斗争,而且是以反动权威家属的身分参加,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她张惶失措,坐立不安,替我担心,又为儿女的前途忧虑。她盼望什么人向她伸出援助的手,可是朋友们离开了她,“同事们”拿她当作箭靶,还有人想通过整她来整我。她不是“作协分会”或者刊物的正式工作人员,可是仍然被“勒令”靠边劳动、站队挂牌,放回家以后,又给揪到机关。过一个时期,她写了认罪的检查,第二次给放回家的时候,我们机关的造反派头头却通知里弄委员会罚她扫街。她怕人看见,每天大清早起来,拿着扫帚出门,扫得精疲力尽,才回到家里,关上大门,吐了一口气。但有时她还碰到上学去的小孩,对她叫骂“巴金的臭婆娘”。我偶尔看见她拿着扫帚回来,不敢正眼看她,我感到负罪的心情,这是对她的一个致命的打击。不到两个月,她病倒了,以后就没有再出去扫街(我妹妹继续扫了一个时期),但是也没有完全恢复健康。尽管她还继续拖了四年,但一直到死她并不曾看到我恢复自由。这就是她的最后,然而绝不是她的结局。她的结局将和我的结局连在一起。小端端(节选)端端有一天上午在学校考数学,交了卷,九点钟和同学们走出学校。她不回家,却到一个同学家里去玩了两个小时,到十一点才回来。她的姑婆给她开门,问她为什么回家这样迟。她答说在学校搞大扫除。她的姑婆已经到学校去过,知道了她离校的时间,因此她的谎话就给揭穿了。孩子受到责备哭了起来,承认了错误。她父亲要她写一篇“检查”,她推不掉,就写了出来。孩子的“检查”很短,但有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得:“我深深体会到说谎是不好的事。”这是她自己写出来的。又是“大人腔”!大家看了都笑起来,我也大笑过。端端当然不明白我们发笑的原因,她也不会理解“深深体会到”这几个字的意义。但是我就能够理解吗?我笑过后却感到一阵空虚,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十年浩劫中(甚至在这之前)我不知写过、说过多少次“我深深体会到”。现在回想起来,我何尝有一个时期苦思冥想,或者去“深深地体会”?我那许多篇检查不是也和七岁半孩子的检查一样,只是为了应付过关吗?固然我每次都过了关,才能够活到现在,可是失去了的宝贵时间究竟有没有给夺回了呢?空话、大话终归是空话、大话,即使普及到七八岁孩子的嘴上,也解决不了问题。难道我们还没有吃够讲空话、大话的苦头,一定要让孩子们重演我们的悲剧?二十年前(节选)晚上我睡前在日记里写了这样一段话:“一点半同萧珊雇三轮车去作协。两点在大厅开全体大会批判叶以群反党反社会主义罪行。四点后休息。分小组开会,对叶以群最后的叛党行为,一致表示极大愤慨。五点半散会。”我动着笔,不加思考,也毫不迟疑,更没有设身处地想一想亡友一家人的处境。我感到疲乏,只求平安过关。一个月后一天上午我刚刚上班,给造反派押着从机关回家,看他们“执行革命行动”。他们搜查了几个小时,带走了几口袋的东西,其中就有这几年的日记。日记在机关里放了将近十一年,不知道什么人在上面画了些红杠杠,但它们终于回到我手边来了。都是我亲笔写的字。为了找寻关于以群死亡的记录,我一页一页地翻看,越看越觉得不是滋味,也越是瞧不起自己。那些年我口口声声“改造自己”,究竟想把自己改造成为什么呢?我不用自己脑筋思考,只是跟着人举手放手,为了保存自己,哪管牺牲朋友?起先打倒别人,后来打倒自己。所以就在这个大厅里不到两个月后,我也跟着人高呼“打倒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巴金”了。想想可笑,其实可耻!甚至在我甘心彻底否定自己的时候,我也有两三次自问过:我们的文化传统到哪里去了?我们究竟有没有友情?我们究竟要不要真实?为什么人们不先弄清是非,然后出来表态?不用说我不会得到答复。今天我也常问:为什么那些年冤假错案会那样多?同样也没有人给我回答。但是我的脑子比较清醒了。作品鉴赏“五四”文学的著名作家,著作等身,创作了好些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长篇小说和散文,哺育了几代青年的成长。在中国文学的新时期,他的创作又再攀高峰,他的散文《随想录》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反响。这几大卷散文集大体上是围绕着对于“十年浩劫”的回忆而撰写的。这些散文的主题之一,是说真话,这也是《随想录》的基本精神。说真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符合事实的话,就是要把事情的真象拿出来。说真话的反面,就是说假话,说违心话,说谎话,说骗人的话。《二十年前》一文是从对待友人叶以群在运动中自杀一事的态度,来对自己进行严格解剖的文章,它的残酷的真实性迫使每位读者都得赤裸裸地面对自己的灵魂。巴金说他翻阅记录这件事的当年日记,“越看越觉得不是滋味,也越是瞧不起自己。”一个敢于”真实地面对自己的人,是伟大的。作者在这里的忏悔是非常真实的,而且由内疚引出了很多的思考。最后,巴金提出了两个震聋发聩的问题:我们究竟要不要真实?为什么那些年冤假错案会那样多?这就是说,真实与欺骗之间泾渭分明,二者的界限本来是很清楚的,只是为了某种功利,以需要代替了真实。在巴金看来,那些年冤假错案那样多,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但是,社会悲剧和个人悲剧的酿成,也可以在知识分子自身找到原因,那就是舍弃了真实。《小端端》是写巴金的几岁的外孙女端端说谎。端端其实只说了一个小小的谎,比政治家们的谎言小多了,也可爱多了。端端的因说谎而进行的“深刻检查”,引起了巴金的笑声。然而巴金说他笑过之后,却感到一阵空虚,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在这里,巴金对于出自孩子之手的“深深体会到”几个字的意义的分析,完全是出自于他的经验阅历,然而也颇有当今西方结构主义的意味。十年浩劫中谁的检查中都频频出现这几个字,可是谁都并不理解这几个字的意义。现在这种说空话、大话的毛病正传染在孩子身上,难道不应该救救孩子吗?节外生枝而且意味深长的是,《小端端》发表之后,给端端这孩子引来了许多麻烦,邻居与同学都拿她说谎话空话的事打趣她。于是,小端端回家请求外公:“以后把我写得好一点吧。”这又说明,在这舍弃真实的世界上,要创造说真话的空气,是相当困难的,巴金也只好请求上海的晚报不要转载他的文章了。《怀念萧珊》是巴金一篇重要散文,萧珊是巴金的妻子,比他年龄小许多,然而却在十年浩劫中一病不起并因癌症逝世了。这故事听起来就让人感伤。巴金的心自然是流着血来写这篇文章的,然而,从文章说,巴金的感情显得很平静,很有节制,他不要写一篇通常的哀悼文章,他不要写一篇悲痛欲绝、哭哭啼啼的文字,他甚至不要写一篇愤怒控诉“四人帮”迫害知识分子罪行的文章。巴金的那分平静,是饱经忧患、尝尽生离死别之苦以后的平静;然而,平静并不等于死水一潭,平静是智慧,平静下来才能面对真实。在这篇散文里,巴金的忏悔内疚,萧珊的痛苦命运与缺点,社会在浩劫年代施加在一个脆弱女性身上的无情打击,都得到最真实的表现。尤其是对于萧珊缺点的严峻剖析,真实得有些令人胆寒,令人不寒而栗。通常都这么说:批判会上无好话,追悼会上无坏话。现在,巴金在痛悼爱妻的充满了忏悔内疚的散文里,坚持真实地写出了萧珊的缺点:有才华但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不愿做家庭妇女,却又缺少吃苦耐劳的勇气;希望改造思想,但又想走捷径;在政治风浪中张惶失措,盼望什么人向她伸出援助的手,可是朋友们都离开了她。巴金为什么要这样?为了真实。真实地写出一个人,这才是真正的怀念。这样的文字,有益于后代。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推荐。爱诗词网。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金铜仙人辞汉歌唐朝李贺
【註釋】①凌波:形容女子步態輕盈。②芳塵去:指美人已去。③錦瑟華年:指美好的青春時期。錦瑟:飾有彩紋的瑟。④月臺:賞月的平臺。花榭:花木環繞的房子。⑤瑣窗:雕繪連瑣花紋的窗子。朱戶:朱紅的大門。⑥蘅皋:長著香草的沼澤中的高地。⑦彩筆:比喻有寫作的才華。事見南朝江淹故事。⑧都幾許:共有多少。⑨一川:遍地。【評解】這首詞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抒發作者所感到的“閑愁”。上片寫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悵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淪下僚、懷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寫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全詞虛寫相思之情,實抒悒悒不得志的“閑愁”。立意新奇,能興起人們無限想象,為當時傳誦的名篇。【集評】周紫芝《竹坡詩話》:賀方回嘗作《青玉案》,有“梅子黃時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謂之“賀梅子”。羅大經《鶴林玉露》:賀方回有“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蓋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沈謙《填詞雜說》:“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不特善於喻愁,正以瑣碎為妙。先著、程洪《詞潔》:方回《青玉案》詞工妙之至,無跡可尋,語句思路亦在目前,而千人萬人不能湊拍。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疊寫三句閑愁,真絕唱!劉熙載《藝概》:賀方回《青玉案》詞收四句雲:“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其末句好處全在“試問”呼起,及與上“一川”二句並用耳。王方俊《唐宋詞賞析》:賀鑄晚年退隱至蘇州,並在城外十裡處橫塘有住所,詞人常往來其間。這首詞寫於此時此地。漢中寫路遇一女子,而引起瞭作者對生活的感慨。
彩笔新题断肠句。推荐。爱诗词网。【註釋】①凌波:形容女子步態輕盈。②芳塵去:指美人已去。③錦瑟華年:指美好的青春時期。錦瑟:飾有彩紋的瑟。④月臺:賞月的平臺。花榭:花木環繞的房子。⑤瑣窗:雕繪連瑣花紋的窗子。朱戶:朱紅的大門。⑥蘅皋:長著香草的沼澤中的高地。⑦彩筆:比喻有寫作的才華。事見南朝江淹故事。⑧都幾許:共有多少。⑨一川:遍地。【評解】這首詞通過對暮春景色的描寫,抒發作者所感到的“閑愁”。上片寫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悵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淪下僚、懷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寫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全詞虛寫相思之情,實抒悒悒不得志的“閑愁”。立意新奇,能興起人們無限想象,為當時傳誦的名篇。【集評】周紫芝《竹坡詩話》:賀方回嘗作《青玉案》,有“梅子黃時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謂之“賀梅子”。羅大經《鶴林玉露》:賀方回有“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蓋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沈謙《填詞雜說》:“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不特善於喻愁,正以瑣碎為妙。先著、程洪《詞潔》:方回《青玉案》詞工妙之至,無跡可尋,語句思路亦在目前,而千人萬人不能湊拍。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疊寫三句閑愁,真絕唱!劉熙載《藝概》:賀方回《青玉案》詞收四句雲:“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其末句好處全在“試問”呼起,及與上“一川”二句並用耳。王方俊《唐宋詞賞析》:賀鑄晚年退隱至蘇州,並在城外十裡處橫塘有住所,詞人常往來其間。這首詞寫於此時此地。漢中寫路遇一女子,而引起瞭作者對生活的感慨。彩:①彩色絲綢。《老子》第五十三章:“服文彩,帶利劍。”(文:花紋。)②彩色的。沈佺期《陪幸太平公主南莊》:“往往花間逢彩石,時時竹裡見紅泉。”筆:①書寫繪畫用的文具。《新唐書·李白傳》:“援筆成文,婉麗精切。”②書寫;寫作。《史記·孔子世傢》:“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削:指刪除。)③筆力;筆法。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一:“庾信文章更老成,凌雲健筆意縱橫。”《後漢書·臧洪傳》:“晏嬰不降志於白刃,南史不曲筆以求存。”(曲筆:不據事直書,有意掩蓋真相。)④指書畫文章。《晉書·樂廣傳》:“廣乃作二百句語,述己之志。嶽因取次比,便成名筆。”(嶽:潘嶽。次比:排列;潤色。)⑤指散文。白居易《與元九書》:“今且各纂詩筆,粗為卷第。”新:①剛有的或剛經驗到的。《周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②沒有用過的。黃滔《陳侍禦新居》:“幕客開新第,詞人遍有詩。”③指新的人或事物。韓愈《送窮文》:“攜朋挈儔,去故就新。”(攜:帶著。儔:伴侶。)④更新;使變新。《尚書·胤征》:“舊染污俗,咸與維新。”⑤指剛結婚時的(人或物)。⑥副詞。相當於“剛”、“剛才”。《荀子·不茍》:“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題:①額頭。宋玉《招魂》:“雕題黑齒。”②物體的前端。左思《蜀都賦》:“金鋪交映,玉題相暉。”(金鋪:門上獸形環鈕。玉題:椽頭的玉飾。)③書寫;題寫。《世說新語·簡傲》:“題門上作‘鳳’字而去。”④命名;題名。《韓非子·和氏》:“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⑤品評。《後漢書·許劭傳》:“每月輒更其品題。”⑥題目。《世說新語·文學》:“謝看題,便各使四坐通。”⑦通“睇”。看;視。《詩經·小雅·小宛》:“題彼脊令,載飛載鳴。”[題目]1.命題;題目。杜甫《奉留贈集賢院崔於二學士》詩:“天老書題目。”(天老:指三公。)2.書籍的標目。《南史·王僧虔傳》:“取《三國志》聚置床頭百日許……汝曾未窺其題目。”3.名稱。《北史·念賢傳》:“時行殿初成,未有題目,帝詔近侍各名之。”4.借口;名義。白居易《送呂漳州》詩:“獨醉似無名,借君作題目。”5.品評。《世說新語·政事》:“舉無失才,凡所題目,皆如其言。”斷:①斷開;截斷。《史記·文帝本紀》:“刑至斷肢體,刻肌膚。”②斷絕;隔開。喬宇《秋風亭下泛舟》:“山分秦晉群峰斷,水入河汾兩派通。”李白《大堤曲》:“天長音信斷。”③盡;極。張羽《清口》:“行行重行行,目斷雙飛鴻。”④禁止;戒除;禁絕。王羲之《雜帖》:“此郡斷酒一年,所省百餘萬斛米,乃過於租。”⑤判斷;決定;決斷。《國語·晉語九》:“及斷獄之日,叔魚抑邢侯。”⑥副詞。絕對。柳宗元《封建論》:“周之事跡,斷可見矣。”李商隱《無題》:“斷無消息石榴紅。”句:(一)①句子。《晉書·孫楚傳附孫綽》:“然每至佳句,輒雲:‘應是我輩語。’”②量詞。(二)gōu①彎曲。《周禮·考工記·車人》:“車人為耒……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句者二尺有二寸。”(有:又。)②同“鉤”。賈誼《過秦論》:“鉏櫌棘矜,非錟(xián)於句戟長鎩也。”(鉏櫌:指鋤頭的柄。棘矜:棘木杖。錟:鋒利。句戟:即鉤戟,古代兵器。鎩:長矛類兵器。)③拘捕;捉拿。蘇軾《與林天和長官》之八:“豐樂橋數木匠請假暫歸,多日不至,敢煩旨麾句押送來為幸。”(旨麾:同指揮。)④考核;查考。《宋史·神宗紀二》:“己卯,命中書句考四方詔獄。”(詔獄:奉詔令關押犯人的牢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