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崇,字凌霄,别号云路。青县张家营人(现属沧州)。童生数试未第,乃设馆兴济数十年。文人出其门者众。工书法,有孝声。著有《诗社草》、《晚香草》、《课士草》等,皆散佚。 ...
张德崇。 张德崇,字凌霄,别号云路。青县张家营人(现属沧州)。童生数试未第,乃设馆兴济数十年。文人出其门者众。工书法,有孝声。著有《诗社草》、《晚香草》、《课士草》等,皆散佚。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他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著作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党中央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
徐特立。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他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著作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党中央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姚彝伯(1894-1969),一作夷白,名公良,号伯子,别署恬翁、一禅、一禅居士,江苏兴化人,辛亥革命的精神先驱--"南社"成员,工诗文辞,诗人,中医学家。 ...
姚彝伯。 姚彝伯(1894-1969),一作夷白,名公良,号伯子,别署恬翁、一禅、一禅居士,江苏兴化人,辛亥革命的精神先驱--"南社"成员,工诗文辞,诗人,中医学家。
张珍怀(1916-?) 女,别署飞霞山民。浙江永嘉人。诗人、文字学家张之纲文伯第三女。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受古文学于王瑗仲、钱仲联,又问词于夏吷庵、龙榆生、夏瞿禅,长期从事教学及古籍整理工作。与夏承焘合著《域外词选》,有《词韵简编》、《日本三家词笺注》、《阳春白雪笺》、《清闺秀词选》、《飞霞山民词稿》。 ...
张珍怀。 张珍怀(1916-?) 女,别署飞霞山民。浙江永嘉人。诗人、文字学家张之纲文伯第三女。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受古文学于王瑗仲、钱仲联,又问词于夏吷庵、龙榆生、夏瞿禅,长期从事教学及古籍整理工作。与夏承焘合著《域外词选》,有《词韵简编》、《日本三家词笺注》、《阳春白雪笺》、《清闺秀词选》、《飞霞山民词稿》。
熊式辉(1893—1974),字天翼,谱名西广,别署雪松主人。出生江西省安义县万埠镇鸭嘴垅村。熊式辉仪表堂堂,高高大大,一张国字形脸上五官端端正正,清光绪十九年生,幼习军事,先毕业于江西陆军小学、中学、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1913年入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旋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21年被保送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192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是国民政府政学系的要角。 ...
熊式辉。 熊式辉(1893—1974),字天翼,谱名西广,别署雪松主人。出生江西省安义县万埠镇鸭嘴垅村。熊式辉仪表堂堂,高高大大,一张国字形脸上五官端端正正,清光绪十九年生,幼习军事,先毕业于江西陆军小学、中学、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1913年入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旋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21年被保送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192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是国民政府政学系的要角。
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
于右任。 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俞锷 (1886-1936) 江苏太仓人,世居城厢镇南牌楼街西。原名侧,字剑华、一粟,笔名侧人、建华、老剑、懒残、江东老虬、太仓一剑、高阳的酒徒等。 ...
俞锷。 俞锷 (1886-1936) 江苏太仓人,世居城厢镇南牌楼街西。原名侧,字剑华、一粟,笔名侧人、建华、老剑、懒残、江东老虬、太仓一剑、高阳的酒徒等。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勋之一,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一位杰出领袖,他在无数次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被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
叶剑英。 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勋之一,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一位杰出领袖,他在无数次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被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邓缵先(1870—?年),字芑洲,自号毳庐居士,男,汉族,广东省紫金县蓝塘镇布心人。邓缵先是广东客家人,博学经史,13岁中秀才,任过本县议长。 民国三年(1914年)9月,应内务部第三届县知事试验,取列乙等,受北京中央政府派遣分赴新疆,不远万里来到新疆戍边安民。1933年,新疆发生波及南北疆的大动乱,邓缵先在巴楚县长任上以身殉职,长眠巴楚,享年64岁。 ...
邓缵先。 邓缵先(1870—?年),字芑洲,自号毳庐居士,男,汉族,广东省紫金县蓝塘镇布心人。邓缵先是广东客家人,博学经史,13岁中秀才,任过本县议长。 民国三年(1914年)9月,应内务部第三届县知事试验,取列乙等,受北京中央政府派遣分赴新疆,不远万里来到新疆戍边安民。1933年,新疆发生波及南北疆的大动乱,邓缵先在巴楚县长任上以身殉职,长眠巴楚,享年64岁。
张涤华(1909~1992年12月),著名语言学家。笔名攸沐、徽凤、张多,安徽省凤台县人。张老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他的成果涉及目录学、词典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众多领域。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现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文字学及字书的研究等方面。 ...
张涤华。 张涤华(1909~1992年12月),著名语言学家。笔名攸沐、徽凤、张多,安徽省凤台县人。张老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他的成果涉及目录学、词典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众多领域。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现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文字学及字书的研究等方面。
张北海(一八七七—一九七七)广东惠阳人。北大哲学系毕业,任党务特派员,教育部督学。抗战胜利后,任《广东日报》社长。一九四九年去台,任职编译馆。撰述甚丰。 ...
张北海。 张北海(一八七七—一九七七)广东惠阳人。北大哲学系毕业,任党务特派员,教育部督学。抗战胜利后,任《广东日报》社长。一九四九年去台,任职编译馆。撰述甚丰。
姚光少年时即不满清廷的腐败和丧权辱国,自题名曰“光”,号“复庐”即隐含光复汉土之意。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年仅13岁的他就在《觉民》杂志上发表《为种流血文天祥传》,借文天祥九死不屈的抗元故事,号召人民反抗清廷,“我愿我爱国志士效之、实行之,则胡儿虽狠,不难犁庭扫穴矣”。 ...
姚光。 姚光少年时即不满清廷的腐败和丧权辱国,自题名曰“光”,号“复庐”即隐含光复汉土之意。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年仅13岁的他就在《觉民》杂志上发表《为种流血文天祥传》,借文天祥九死不屈的抗元故事,号召人民反抗清廷,“我愿我爱国志士效之、实行之,则胡儿虽狠,不难犁庭扫穴矣”。
张秉衡(1879—1941),字子权,河间市故仙乡商故仙村人。19岁中秀才,擅书法,精诗词,通晓中医,名重乡里。 ...
张秉衡。 张秉衡(1879—1941),字子权,河间市故仙乡商故仙村人。19岁中秀才,擅书法,精诗词,通晓中医,名重乡里。
姚秋园(1871~1952),名梓芳,字君悫,光绪三十二年京师师范学堂(即今北京大学)第一届毕业生,授以举人衔,任法部主事。民国历任汕头厘金局长、上海全国烟酒处督办等职。古文师桐城派,为林琴南弟子,林评其文“叙事明达,赞论雅有雄浑之气”。著有《觉庵丛稿》《秋园文钞》等。 ...
姚秋园。 姚秋园(1871~1952),名梓芳,字君悫,光绪三十二年京师师范学堂(即今北京大学)第一届毕业生,授以举人衔,任法部主事。民国历任汕头厘金局长、上海全国烟酒处督办等职。古文师桐城派,为林琴南弟子,林评其文“叙事明达,赞论雅有雄浑之气”。著有《觉庵丛稿》《秋园文钞》等。
周笃文,历任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编著中心总编辑。1934年9月生。原中国新闻学院教授,中外文化研究所所长,是国务院表彰的特殊贡献专家。已从事古典文学及文献学教学与研究五十年。早年曾师从词学名家夏承焘、张伯驹诸先生,于宋词研究、敦煌文献及医学古籍、文字训诂之学有专门研究。系中国韵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之一。发表了百余万字的专著与论文。 ...
周笃文。 周笃文,历任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编著中心总编辑。1934年9月生。原中国新闻学院教授,中外文化研究所所长,是国务院表彰的特殊贡献专家。已从事古典文学及文献学教学与研究五十年。早年曾师从词学名家夏承焘、张伯驹诸先生,于宋词研究、敦煌文献及医学古籍、文字训诂之学有专门研究。系中国韵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之一。发表了百余万字的专著与论文。
叶玉森(1880—1933),字荭渔,号中冷,江苏镇江人。精研商卜文,字书亦以甲骨文为主,能诗词。著作有《枫园画友录》。叶玉森一生仕途坎坷,案牍劳形,通晓中西文化,涉猎学术多门,洞悉世情百态。其簿书馀暇,又潜心着述,既攻诗词文赋,谙熟外文翻译,亦善书画篆刻,尤考释甲骨文字,颇多创获;业绩丰赡,名盛当时。叶玉森虽宦海浮沉,却洁身自好,爱国爱乡,惜其身后,令名不显。 ...
叶玉森。 叶玉森(1880—1933),字荭渔,号中冷,江苏镇江人。精研商卜文,字书亦以甲骨文为主,能诗词。著作有《枫园画友录》。叶玉森一生仕途坎坷,案牍劳形,通晓中西文化,涉猎学术多门,洞悉世情百态。其簿书馀暇,又潜心着述,既攻诗词文赋,谙熟外文翻译,亦善书画篆刻,尤考释甲骨文字,颇多创获;业绩丰赡,名盛当时。叶玉森虽宦海浮沉,却洁身自好,爱国爱乡,惜其身后,令名不显。
郑子瑜,1916年3月18日诞生于漳州市,后移居石码镇,是清代诗人郑开禧的后裔。郑子瑜教授的学术是多方面的,有“传奇学者”之誉称,郑子瑜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现代文学家。郑子瑜教授的大著《学术论著自选集》荣获第二届中国国家图书荣誉大奖;郑子瑜的《中国修辞学史稿》,被著名学者许杰教授誉为同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鼎足而三,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郑子瑜。 郑子瑜,1916年3月18日诞生于漳州市,后移居石码镇,是清代诗人郑开禧的后裔。郑子瑜教授的学术是多方面的,有“传奇学者”之誉称,郑子瑜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现代文学家。郑子瑜教授的大著《学术论著自选集》荣获第二届中国国家图书荣誉大奖;郑子瑜的《中国修辞学史稿》,被著名学者许杰教授誉为同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鼎足而三,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根源(1879—1965),字雪生,又字养溪、印泉。云南腾冲人。生于云南腾越(今云南梁河九保乡)。近代名士、中国国民党元老、上将,爱国人士。 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总办,与蔡锷等发动新军响应,成立大汉军政府,任军政总长兼参议院院长,继任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后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斗争等革命运动,修建英雄冢,倡导建设“腾冲国殇墓园”。 ...
李根源。 李根源(1879—1965),字雪生,又字养溪、印泉。云南腾冲人。生于云南腾越(今云南梁河九保乡)。近代名士、中国国民党元老、上将,爱国人士。 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总办,与蔡锷等发动新军响应,成立大汉军政府,任军政总长兼参议院院长,继任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后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斗争等革命运动,修建英雄冢,倡导建设“腾冲国殇墓园”。
殷曰同(1870--?),字伯觐,优附贡生,无锡玉祁齐家社殷氏一支。 ...
殷曰同。 殷曰同(1870--?),字伯觐,优附贡生,无锡玉祁齐家社殷氏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