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宏。近现代。源山居。在位时间当不短,掌权岁月并非长。传承奶奶旧遗愿,谱写孙孙新乐章。更语更服更姓氏,改都改制改朝堂。原来本想国一统,稍有小成没过江。拓跋宏简介拓跋宏(467年—499年)汉名元宏。鲜卑族。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北)人。北魏第六任皇帝。杰出政治家、改革家。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拓跋宏五岁登基(母亲被赐死),由祖母冯太后执政。太和十七年(490年)冯太后卒,二十四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由于他深受祖母冯太后的影响,亲政以后继续推行汉化政策。在整顿吏治,颁行俸禄法,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494年以“南征”为名将都城由大同迁至洛阳。改革鲜卑旧俗,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改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参照南朝的典章,修改北魏的政治体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汉化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史称“孝文帝中兴”。从497年开始,拓跋宏多次出兵伐南齐,取得了一些胜利。499年病逝于南征路上。葬北邙长陵。谥孝文。349
拓跋焘。近现代。源山居。十五登基在帝京,四十五岁了一生。披坚执锐几多地,血染征袍无数城。征北有服还有灭,讨南时战又时停。嗜杀成性归缺点,不掩开疆拓土功。拓跋焘简介拓跋焘(408年—452年),字佛狸,鲜卑族。平城(今山西大同)人。北魏皇帝。拓跋珪之孙,拓跋嗣之子。泰常七年(422年)封泰平王。423年(15岁)拓跋焘即位,此时北方的割据政权只剩下北凉、北燕、夏和西秦。拓跋焘凭借祖父和父亲创业发展的基础,大展宏图,通过征战于431年灭夏(在此之前夏已灭西秦);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使自西晋灭亡之后,纷扰混乱了120余年的北方归于统一。针对雄踞草原的柔然族的骚扰,拓跋焘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从424年至449年的25年间多次御驾亲征,深入漠北,终于使柔然“怖成北窜”,“不敢复南”,“边疆息警矣”。拓跋焘执政期间,南方的刘宋皇帝刘义隆亦有所作为,曾几次派兵北伐,都没成功。拓跋焘为反击宋军,于450年亲率大军六十万,分路南下,实现了饮马长江的志愿,使刘宋政权受到沉重打击,“自是道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拓跋焘对柔然、刘宋的胜利,使北魏更加强大,统一更加巩固。拓跋焘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措施。拓跋焘晚年嗜杀,几次下令灭佛,杀太子,杀大臣等。自己也被宦官杀死。337
张叔夜。近现代。源山居。清正为官屡立功,国危更显老臣忠。统兵三万奔京北,携子三人向汴东。已破皇城从帝走,刚离故土忤君行。宋江叔夜有缘分,事迹皆传味不同。张叔夜简介张叔夜(1065年—1127年),字嵇仲。信州永丰县(今江西广丰县)人。祖籍开封。北宋将领。张叔夜出身官宦。少喜谈兵。长成后由祖荫任兰州录事参军。兰州为宋边境,张叔夜因择地建城而遏制了羌人的侵扰。后任襄城、陈留知县,迁邠、海、泰三州知州。宋徽宗大观年间,赐进士出身,累官至礼部侍郎。遭忌知海州。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在河朔起事,起义军转战十郡,官军“莫敢樱其锋”。三年二月宋江率军入海州。张叔夜招募忠勇之士千余人,在城郊设下埋伏,宋江军大败,宋江乃降。张因功受徽猷阁直学士,知济南府。后知青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张叔夜任知邓州,兼南道都总管,率领两个儿子及三万军马,星夜兼程入京勤王。钦宗授签署枢密院职,指挥军事。由于钦宗用人失误,导致宋军战败。张叔夜虽拼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金兵俘获。张叔夜大义凛然严拒逼诱,说: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后随徽、钦二帝北迁,至界河白沟扼吭而死。南宋朝廷,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文。540
公孙衍。近现代。源山居。先率秦兵败魏军,后联多地共伐秦。若评本事别说差,倘论资格可算深。几次开头皆上眼,几回结果尽失心。倡行合纵或没错,该属潮流不让人。公孙衍简介公孙衍(生卒年不详),大约与张仪同时。阴晋(今山西华阳市东)人。战国时期纵横家,政治家。公孙衍是魏国人,后来到秦国。商鞅死,秦惠王任命他为大良造,开始谋划攻魏。秦惠王五年(前333年)公孙衍率军伐魏,魏军战败,被迫割让阴晋地给秦国。之后公孙衍再度率军攻魏,俘虏魏国主将龙贾,斩首八万,自此魏原占领的河西之地尽归秦国。魏国以重金贿赂公孙衍,于是公孙衍向秦王建议停止向魏国的攻击。此时张仪来到秦国,张仪揭发公孙衍以私废公,丧失伐魏时机。秦惠王起用张仪为客卿。公孙衍去秦至魏,作了将军。公孙衍到魏国,拉拢齐国联合攻赵,取得了胜利。后来联络韩、赵、燕、中山四国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国相王”事件,打算联合五国一起抗秦,但遭到齐、楚等国的反对,没有成功。五国合纵失败使魏国倒向秦国一边,张仪到魏国任相。秦国借道攻齐失败,魏国疏秦,张仪回到秦国,公孙衍任魏相。公孙衍组织魏、赵、韩、燕、楚五国军攻秦,结果联军失败。公孙衍离魏至韩,任韩相。公孙衍又联合魏、齐抗秦。秦军大败韩军,公孙衍在韩国待不住了,逃回了魏国,因受诬陷,被魏王所杀。103
程知节。近现代。源山居。当初自己占一方,之后率军聚瓦岗。李密离开投世充,郑王弃去顺唐皇。一生打仗时称勇,一辈做人常显刚。龄近八十谁论短,何须享寿百年长。程知节简介程知节(589年——665年),本名程咬金,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县)人。唐朝武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程知节出身官宦。隋末天下大乱,程知节组织一支数百人的武装护卫乡里。后投翟让、李密的瓦岗军,受到重用,任内军骠骑。618年王世充和李密决战,王世充攻击单雄信部,李密派程知节和悲行俨增援,战斗中悲行俨中流矢落马,程救悲撤退,追兵用槊刺穿他的身体,他将槊折断,杀死追兵得脱。李密战败,程归王世充任将军。619年因鄙视王世充的为人多诈,程与秦叔宝等将领一起投唐。入秦王府左三统军。后来程知节追随李世民击败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等屡立战功,封宿国公。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争位,程知节被外任,他没离开,后参与玄武门之变。贞观中改封卢国公。643年绘制凌烟阁功臣像,程知节列第十九位。高宗和庆年间领兵征过西域。665年去世,年77岁。追赠骠骑大将军,谥襄。陪葬昭陵。正史书程知节善用槊不用斧。也不曾当过混世魔王。387
扶苏简介。近现代。源山居。文可掌朝武戍边,原来准备坐金銮。焚坑命令进诤语,徭赋措施上谏言。因孝无疑遵假令,缘忠不辩赴黄泉。秦亡汉启多因素,当与扶苏死有关。扶苏简介扶苏(前241—210),赢姓,赵氏,名扶苏。一称公子扶苏,或扶苏公子,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少年聪颖,仁慈宽厚,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扶苏多有参政,对父亲焚书坑儒等举措持异议,上书劝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以绳之。臣恐天下不安”。扶苏的劝谏触怒了秦始皇,认为扶苏性格软弱,于是让扶苏随大将蒙恬到北方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希望培养出一个刚毅果决的扶苏。前210年,秦始皇死于沙丘,本有遗诏,让扶苏接班。但赵高、李斯等人害怕扶苏继位于己不利,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与蒙恬戍边期间“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等逼其自杀。大将蒙恬有疑,劝扶苏不要轻生,但扶苏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遂自杀。后世至今流传扶苏蒙冤屈死的故事。155